火线第三季

完结

主演:多米尼克·韦斯特,约翰·道曼,伊德里斯·艾尔巴,弗兰基·费森,艾丹·吉伦,伍德·哈里斯,迪尔德丽·罗夫乔,克拉克·彼得斯

类型:美剧地区:美国语言:英语年份:2004

 剧照

火线第三季 剧照 NO.1火线第三季 剧照 NO.2火线第三季 剧照 NO.3火线第三季 剧照 NO.4火线第三季 剧照 NO.5火线第三季 剧照 NO.6火线第三季 剧照 NO.13火线第三季 剧照 NO.14火线第三季 剧照 NO.15火线第三季 剧照 NO.16火线第三季 剧照 NO.17火线第三季 剧照 NO.18火线第三季 剧照 NO.19火线第三季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长篇影评

 1 ) 火线第三季分集剧情梳理(剧透慎入)

火线第一季分集剧情

火线第二季分集剧情

第一集 世风日下

Jimmy McNulty等人还在监听毒贩Joe(胖子)这条线,但该团伙行事谨慎,不在电话中透露信息,队长Cedric(Daniels)表示再无线索将放弃此线。小队通过钓鱼抓捕了一名中层毒贩,期望另一名大嘴巴的关系户能上位,以便能够在监听中取得突破,但期望破灭。McNulty依然不愿放弃,想以小迪为切入口继续调查。

随着巴尔的摩治安越来越差,人口流失日益增加,公共安全附属委员会的主席Carcetti(权游中的小指头)想要有番作为,试图说服警察局代理局长Erv(Burrell)与自己合作,降低犯罪率,但Erv是市长的拥趸,因此拒绝和Carcetti合作。市长Royce担心Carcetti以犯罪率居高不下为由在媒体面前唱衰现任政府,因此要求Erv降低犯罪率,尤其是重罪率。

随着高楼区的拆除,Stringer团伙的地盘变少,但他不想抢地盘,因为抢地盘会发生流血事件,会引来警方的注意。他希望和巴尔的摩的其他团伙达成协议,实现共赢。

为了给自己出狱后培育得力干将,Avon Barksdale给出狱的老哥Cutty一份du品大礼,老哥将du品转手给新崛起的Marlo的手下时,被骗了。

Carv和Herc在西区(貌似是郊区?)抓小喽喽,其上级是警长Colvin。

Cedric的老婆Marla打算竞选一个职位,与市长的人存在竞争,因此市长没同意Cedric的晋升申请。

第二集 妥协政策

Stringer和监狱中的Avon在经营策略上产生分歧,前者希望控制货源,后者坚持地盘为王。Stringer的手下四处与其他街区的团伙谈合作事宜,唯独Marlo拒绝合作。

Cheese斗狗输了,开枪打死了自己的狗,并引发了一系列报复性凶杀案。Cedric的小队监听到Cheese杀狗相关录音,以为是杀人,抓捕了Cheese,不仅不能将其绳之以法,还暴露了监听行动。这也导致之后Joe和Stringer等人对使用手机更加谨慎。

Colvin的手下Dozerman在诱捕行动中受伤,让Colvin决定对贩du行为采取妥协策略,以便将更多精力放在大案要案上。

McNulty发现小迪自杀一案另有蹊跷。

第三集 士兵阵亡

上集局长Erv向Carcetti透露市长克扣警员培训经费一事,Carcetti转头告诉了记者。

Omar为了给自己的小弟报仇,不停地抢Stringer的货,但这次失手了,在枪战中失去一名女队友。

Stringer的货源抢走了Marlo的生意,Marlo命令下属打击报复。

Colvin警长开始实施将辖区内毒贩都赶至“自由区”的计划,以便最后一网打尽。

第四集 一次性手机

Colvin命令下属执行将du贩赶至指定区域的计划,但没有du贩肯去。

McNulty通过Stringer读书的学校追踪到他的手机号码,而Lester调查后发现String用这个手机打的都是正常电话。原来现在du贩都开始使用一次性手机进行交易,给监听增加了难度。

Carcetti表明了自己的目的,即竞选市长。

第五集 金盆洗手

Bubbles打算做些正经行当,比如给警察当线人、卖体恤衫赚钱。

Stringer经营着许多正经生意,以便把贩du挣来的钱洗干净,他还联合其他du贩一起进货,以便以更低的价格获得货源。但Avon出狱后依然想延续原来的黑道路线。

Colvin发现小罗罗不听劝,转而说服中层du贩去自由区,却发现警局内部根本没有中层du贩的名单,还好最后在Cedric的小队找到了。自由区的du贩渐渐多了起来。

一名警方的证人被杀,Carcetti敦促市长尽快解决。

可怜的Bunk想调查Omar女队友被杀案,却被上级要求尽快找到Dozerman丢失的警察配枪。

第六集 白道也不易

Bodie跟Stringer汇报了Vincent街自由区的事后,谨慎的String决定派几个年轻人去试试。String的白道生意也不好做,为了获得许可不得不贿赂官员。

Avon为了夺取街角,想找几个杀手去干掉Marlo的人,却发现早已物是人非,只好靠自己的人去抢,但是失败了,Cutty发现自己已经不像原来那么狠了,决定退出黑道。

Kima之前看到String和Marlo合伙,这次又发现Avon和Marlo的人火拼,觉得事有蹊跷。由于Cedric反对继续追查没有露出马脚的String,McNulty私下找Colvin帮忙。

Carcetti争取到一名竞选参谋帮助自己竞选市长。

小迪妈妈知道了自己儿子可能不是自杀。

第七集 竞选伎俩

在Colvin的建议下,局长要求Cedric的小组调查Stringer的案子。McNulty等人通过拦车检查偷换了bodie的一次性电话,通过拨打电话的记录可以绘制出联络网,但暂时不具备监听的条件。

Colvin的策略初见成效,管辖区内的犯罪率下降。

一个叫Bernard的小喽喽替Barksdale的人买一次性手机,为了隐蔽,每个便利店只能买两个。他女友发现Barksdale的人没仔细审核购物小票,撺掇他偷懒一次多买几个手机。

Carcetti发现市长没有认真对待关于证人协助计划的提议,十分生气。竞选参谋建议他先按兵不动,只口头质询并在备忘录中记载,等再发生证人被杀时,再向市长发难。

上集Bunk找Omar劝说他提供协助。Omar帮忙找回了警察丢失的枪。

Avon占领了Marlo的街角,Marlo的人又去回抢。

第八集 MONDO超市

Prez调查到Bodie一伙用的一次性手机购于Mondo超市,且有固定的线路。McNulty和Kima沿路查找线索,在一家店查到一笔可疑的购买记录(上集Bernard一次性买了8个手机),并找到了超市对面的监控录像,利用FBI的高科技工具看到了Bernard的车牌号。

Avon想利用美人计暗杀Marlo,却被小心谨慎的Marlo反杀,Avon受伤。

Stringer和Davis议员一起合伙赚钱,越陷越深。Stringer告诉Avon是自己解决了小迪,以防他出卖组织。

Colvin的自由区计划让辖区内的犯罪率大幅下降,但也存在许多问题:1.部分警员不认可这种做法,2.副局长对数据提出了质疑,3.教会的人觉得自由区内会滋生新的问题。

第九集 礼拜日偷袭

Barksdale的人在礼拜日开枪偷袭Omar未遂,还伤到Omar的祖母,坏了规矩。本已打算收手的Omar准备复仇。

为了实现对一次性手机的监听,Cedric的队员分工协作,和时间赛跑:1.利用线人Bubs偷拍证明手机被du贩使用,2.跟踪买手机的Bernard以确定监听哪些手机,3.让通讯公司配合开通监听权限(需要4-5天),4.准备向法院递交监听申请。

Prez错手杀死一名黑人警察,面临行政起诉。

在自由区一人被杀,Carv为了自由区免被调查,将尸体搬走,但因留下了拖行痕迹和弹夹而暴露,好在凶手主动归案。Herc则向记者告发自由区。

第十集 把激活监听的手机卖出去

由于电话公司需要4天时间激活监听权限,当监听小队开始监听时,一次性手机很快就被扔了,难以监听到有用的信息。于是Lester假扮二手一次性手机的商贩,将已提前激活监听且经过费伦法官授权的一次性手机卖给Bernard。

记者发现了自由区,Colvin先是拖住记者暂不报道,随后在报告会上向局长坦白了自己的行动。局长大发雷霆,但也只好将计就计,打算抓捕收网。

Carcetti想要竞选市长成功,必须有他在议会的黑人好友Tony Gary一起参加竞选,以便分流Royce的黑人选票。

第十一集 兄弟反目

监听小队通过一种能够识别电信频率的仪器,并结合Stringer使用手机的时间和地点,经过三次筛选,确定了Stringer使用的一次性电话。由于这个电话并非Lester卖给Bernard的那些电话,所以需要按照常规流程,电话公司要4-5天才能激活监听。因为上一季FBI的小哥失误导致Cedric的行动泄露,为了还人情,FBI小哥把Stringer的名字改成伊斯兰名字,从而获得快速监听的批准。专案组监听到String在电话中提到杀手之类的字眼。

Stringer为了给自己的生意清开道路,打算把正在保释期的Avon引到弹药库,并让Colvin抓他。

穆宗大哥来到巴尔的摩找Omar复仇(上一季Omar打了他一枪),Omar解释是因为Stringer挑拨离间骗他说是穆宗杀了他的小男友。得到Avon默许后,二人联手杀了Stringer。

为解决自由区的问题,Burrell想采取抓捕行动,市长的智囊团却犹豫不决,Burrell担心市长让自己背锅,将此事透露给Carcetti。Carcetti找到Colvin想听他的解释,Colvin给他展示了辖区内的现状。

第十二集 收网

Colvin把Stringer提供的关于Avon武器库的情报交给McNulty,监听小队趁Avon在武器库准备和Marlo开战时实施了抓捕,由于他正在保释期,又持有武器,因此需要回监狱坐满7年牢。McNulty临了还给他看了搜查令,上面赫然写着是Stringer提供的情报。

Dennis (Cutty)发现自己拳击班教出的学生居然是Marlo的人,真是养虎为患。

作为Watkins继续拥护Royce的交换条件,Royce同意Cedric的妻子成为11区议员。Cedric也因为成功破获Barksdale的案子而晋升为警长(应该是接替Colvin的位子?)

Carcetti公开竞选市长。

Mcnulty回到西区警局,并重新勾搭上了罗素。

 2 ) 单季9.7,HBO杀手锏,这才是真正的神剧,好嘛!!

没有看过它,别说你喜欢美剧!

首发于公众号“影探”ID:ttyingtan

微博:影探探长

作者:booka

转载请注明出处


有这么一部剧,曾经一直被主流忽视(6年时间,只被艾美奖提名2次)

但是,现在只要一提到它,就会被评为“有史以来最伟大的美剧!”

问英才,几沉埋,沧海遗珠,当著在鸾台。

它走上神坛,成为HBO,甚至整个美剧史中当之无愧的无冕之王!

每当响起熟悉的片尾曲,感觉像是久别重逢,回想起曾经茶饭不思、一心刷剧的时光…

它就是《火线》。

《火线》是由美国金牌编剧、制片人大卫·西蒙一手操刀开发的HBO罪案剧集。

它首播于2002年6月2日,完结于2008年3月9日,6年时间、一共5季60集。

熟悉美国罪案剧的美剧迷,一定对大卫·西蒙这个名字十分熟悉。

《堕落街传奇》《街角》《黑色乌托邦》《忧愁河上桥》都出自于他之手。

但是,他最成功,也最引以为傲的作品还是《火线》!

在创作之初,他本来想跟搭档艾德·伯恩斯拍摄一部警察题材的电视剧。

其中的毒品交易、监听风波、官僚腐败等内容,让曾经在《巴尔的摩太阳报》工作12年的他似曾相识。

后来,他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决定拍一部关于巴尔的摩这个城市的写实主义罪案剧

《火线》就正式诞生了!

《火线》是巴尔的摩的风情画,更是美国社会的浮世绘。

整部剧从多角色、多线索、全方位、多角度地展现了美国社会的芸芸众生和生存现状。

将警察政治学、底层生存学、美国司法体系黑暗问题毫不留情、一丝不挂地揭露出来。

为了更真实刻画出一座美国城市,给观众一种无比真实感,剧中的很多角色都借鉴了当地的真实人物案例。

每季也围绕着不同的主题,进行重点剖析和揭露,将触角涉及到社会的方方面面。

“《火线》既不是在散播希望,也不想取悦观众,更不是要贩卖廉价的胜利。 它是要讨论群体——官僚机构、犯罪组织、毒品文化、资本主义对个人的影响。 它并不是纯粹的娱乐品,它是一部表达些许愤怒的剧集!”

就是这样一部有深刻社会意义的罪案剧,在HBO播放期间承受着太多的“冤假错案”。

它不是有点惨,而是特别惨!

从2002年首播开始,受到剧情多线、档期不对,黑人俚语太多等众多因素的影响,火线的收视率都十分低。

甚至还一度面临被砍的危险。

收视率比不过人家,那么,作为一部有深度意义、制作精良的HBO剧集,在评奖上应该有点优势吧?

但是,想象太美好,现实太骨感。

《火线》在艾美奖上严重被轻视和忽略。

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想当年,《黑道家族》可是获得100+个艾美奖提名啊!

唉!!气煞我也!!

虽然收视率低和主流不认,但是在评论家的眼中,它依旧是当之无愧的美剧之王。

《时代杂志》《娱乐周刊》《芝加哥论坛报》《卫报》等都对它不吝赞美之词。

连连错失艾美奖,《时代周刊》抱打不平:“相比艾美奖,《火线》更应该拿诺贝尔文学奖!”

有的评论家甚至说,“这就告诉大家千万别把艾美奖太当真!艾美奖的做法,就像诺贝尔奖从不颁给托尔斯泰一样。这并不能掩盖托尔斯泰的光芒,反而让诺贝尔奖蒙羞。”

时间的脚步来到了2018年末。

如今,外媒经常评选“最佳美剧”、“观众最喜欢的美剧”之类的榜单,它屡屡登上第一的宝座。

豆瓣评分均在9.5+

“HBO第一美剧”、“美剧中的神作”、“有史以来最伟大的电视剧”、“美剧中的莎士比亚”…

它名声大噪,霸气侧漏!

据悉,美国前总统奥巴马最喜欢的美剧正是《火线》,最喜欢的电视角色也是《火线》中的Omar一角。

奥巴马与大卫·西蒙

经过岁月洗礼、历史的再次检验之后,《火线》已经被大家认可。

它的地位和价值无需再次证明,更无法撼动。

罪恶之城,体制之殇

巴尔的摩市,美国最大的独立城市,美国主要海港之一。

在总人口中,64%是黑人,30%是白人,它也成为美国黑人比较集中的城市。

毒品盛行、以权谋私、道德败坏、治安骚乱、经济衰退、贫穷加剧…

黑人文化为主,多元文化融合的巴尔的摩潜伏着更多黑暗丑陋的一面。

“没有任何一个电视剧会如此钟爱一个城市,如此充满热情地诅咒它,又如此灼人地歌颂它。”

为了全方位展现这座城市的一切,包括角落的黑暗和恶臭。

《火线》从街头毒品黑帮、港口走私、官僚政治、教育系统和无良媒体等不同视角入手。

它刻画着整个社会的群像,记录着一件件的罪恶和轮回往复的宿命。

在警察内部,以中队长Daniels为首的调查小组,听从上级的安排,负责调查和监听街头毒品团伙的犯罪活动。

警察和法庭为代表的执法部门。

但是,上层并不在乎每一次的调查和刨根问底。

他们只是走过场,查一点毒,逮几个小毒贩,应付选民和媒体,为自己一点点政绩就ok了。

此时,美国僵化的司法体系内部也存在着勾引斗角和利益交换。

夹在中间的调查小组处处受限、左右为难。

在各种被使绊子和威逼利诱之下,调查小组从毒贩集团、走私、洗钱调查到政治献金、官员贪腐。

一场场触目惊心的事件逐渐拉开…

罪恶的腥臭味也延伸到了市政厅的议员政客们。

在政客的心中,有了优秀的政绩,才能有往上爬的可能;有了足够的政治献金,才能资本继续升级。

逼宫、黑白颠倒、金钱至上、靠着要挟和交易在政治场上浑水摸鱼。

这群政客们早已经成为僵化体系中的蛀虫。

他们靠着一张能言善辩的巧嘴、一副厚脸皮,利用规则生存于游戏之中。

权游小指头饰演老油条Carcetti

作为被攻击和调查的对象,巴克斯戴尔、斯坦菲尔德贩毒团伙成为调查小组的眼中钉。

这群贩毒势力在贫民窟不断蔓延滋生,霸占了巴尔的摩市的毒品市场。

两大团伙之间也分庭抗礼、展开黑吃黑的吞并游戏。

毒贩们可不是一群头脑简单的傻蛋。

行事谨慎、听见风吹草动就会改变策略,将警方玩弄于股掌之中。

有组织、有纪律,有统一的暗号流程,一时让警方无从下手。

此外,懂得利用法律漏洞的他们,更靠着律师来了一场场金蝉脱壳。

即使犯了杀人罪,靠着巧舌如簧、投机取巧的辩论策略和金钱保释,他们也会平安度过、重罪轻罚。

同时,得益于警察内部的内斗,贩毒分子也得到了不断洗白、摆脱嫌疑的机会。

作为底层的蓝领阶级,他们的命运比毒贩没好到哪里去。

低收入的他们为了保持饭碗,决定通过政客,给自己谋划一个生存和吃饭的机会。

为了准备政治献金,希望那群蛀虫能够体察港口的困境,而不惜走上走私犯罪的道路。

单纯的他们根本不知道这摊水有多深,这场游戏又多黑。

不懂得游戏规则的他们,最终只能成为替罪羊。

令人遗憾的是,在毒品盛行的社区,学校教育机构也不能幸免于难。

还记得剧中有一个桥段。

Wallace的弟弟算不出数学题,但是算卖毒品的钱却十分流利。

“你他妈毒品都能算的清楚,教科书上的题目怎么就不会算呢?”

“算错了,他们会搞死你。”

教育资金不足、教育的缺失、家庭成员都是吸毒贩毒...

这让更多黑人小孩走上犯罪的道路,成为社会无力解决的难题。

从下至上已经全盘腐烂,哪里还有生命力的根茎?

就连当地的媒体《巴尔的摩太阳报》也靠着虚假新闻参与到这场政治游戏的浑水之中。

为了盲目追求普利策奖的荣誉,管理层视而不见,装聋作哑。

甚至对任何干预的内部人员进行处理,清除异己。

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

上级遇到的麻烦总要往下级推。

只要发现任何重大丑闻,下级总是替罪羊,上级继续高枕无忧,假惺惺。

明哲保身的游戏,没有真正的正义和公平!

每一件案件,上司考虑的不是能够侦破,而是担心自己的政绩和前程。

警察、市政厅、法院等司法体系互相牵制和互相利用,犯罪成为了他们升迁的绊脚石。

无论是警察局、市政厅、公立学校系统,还是贩毒集团、码头蓝领工会,参与游戏的人不断地被组织出卖,懂得游戏规则才能赢下游戏。

然而,所谓的胜利也都只是暂时的。

一切游戏都没有赢家,只是一方输的慢一些罢了。

蝼蚁人生,人性之痛

在巴尔的摩,上帝不会拯救你。

不管中多少次招,你还是会重蹈覆辙,重新沉沦,直到毁灭。

虽然,这有些悲观消极,但这就是残酷的事实。

在剧中,每个人都在做“追求自身欲望和服从整体利益之间”的挣扎和选择。

最后全身而退、毫发无损的又有谁呢?

没有一个人!

每个人都被游戏操控,进了局就不得不玩,逃脱不了。

“整部剧是表达群体对个体的影响,每一个人最终都必须妥协,效忠自己所属的群体。”

还记得Dee在平房区下国际象棋的桥段吗?

我们都是身先士卒的禁卫军、替死鬼,从来就不是王,也不是后!

McNulty虽然办案能力强,但是挑战权威,越级查案,处处惹怒上司。

他总是被搞,没有好下场。

脱掉警服之后,酗酒、私生活混乱,他更是毛病一身。

为了案件的调查顺利,他甚至不惜伪造证据、制造假案。

牵一发而动全身。

为了隐藏真相,游戏中的人又不得不替他遮掩,用另一个谎言遮盖一个谎言。

警察们,或者残忍凶狠、偷奸耍滑,又或者善于玩弄政治、勾心斗角。

至于警察上司、政府议员,他们也不是真正地保护民众。

在浑浊的池塘中,他们以“人性之黑”为荣。

本应该正义无私的人变得两面三刀,那么作恶的毒贩们呢?

虽然贩毒为恶,但是也并不全是恶魔。

有的人只因生活被困而变成现在的模样,内心的善良和良知也没有泯灭。

Wallace和Dee的死就是佐证。

游走于司法和毒贩之间的Omar,更是一个特别的存在。

一身潇洒的风衣、手拿长管双筒猎枪、口里吹着《山谷中的农夫》...

他是一个漫步街头,打劫毒贩的“猎人”。

他桀骜不驯、少言寡语、靠枪说话。

虽然他吸毒,抢窃,无恶不作,但是他有自己处事的原则。

他惩治的只有毒贩,没有无辜的平民。

他与贩毒集团的恩怨完全是为爱复仇,以牙还牙。

他抢劫毒品,恩施毒虫的“罗宾汉”行为也更是毒虫眼中的“侠”。

生于街头,死于街头,最终他成为这座城市不灭的传说。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角色,但是,和大局比起来,却都只是一粒棋子。

《火线》的世界里,没有上帝的拯救,你一直都在等待永远不会到来的时刻。

All in the game!All in the game!!

每天都上演着善恶好坏难分、道德沦丧的古希腊式的悲剧。

就如同西西弗斯的神话一样,每一天都会回到起点,罪恶不断地循环。

还记得,一位评论家说到:

“50年后, 当人们已经忘记《迷失》和《24小时》,甚至忘记《黑道家族》时,《火线》仍然会被反复地提到。不只是在电影学院,还在历史学和社会学的课堂上。”

是啊!《火线》的意义不再是一部娱乐消遣的消费品,而是一部写实主义神作。

它是解剖社会、看透体制、看清人性善恶、体味人间百态的社会范本。

这便是《火线》的伟大之处!

文/booka

(更多原创影评,微信搜索ttyingtan,后台回复片名,一起来看片儿~)

 3 ) 种种从前,皆成今我

他领导着整个帮会,他是Avon的左右手;他会去上宏观经济学;他会在看到街头小子都有两部手机:一部联系工作,一部是女朋友专线的时候抛出自己持有的所有手机业的股票,因为“市场已经饱和了”;当Avon找不到货源,他的那些大楼只能不断地稀释毒品以保证供给的时候他会试图以经济学的角度找办法;他会认真复习准备考试;他那装潢精致的家中书柜里是《国富论》,他整天西装革履,他会把以前互不相容的帮派统一起来建立“工会”:分享最纯的货,有钱一起赚。 他是怕兄弟的外甥会忍受不了二十年的铁窗而向警方妥协,因此除之而后快的人;他是找到仇敌Omar的情人并将他折磨致死只为打探出Omar的下落的人;他是在兄弟出狱后逐渐感觉彼此观念不再一致后透露兄弟线索给警察的人;他是贿赂政府官员,了解内部信息低价买地并开发房地产的人。 他是Stringer,在Baltimore长大,小时候去商店偷了羽毛球,却没有场地打,梦想是有一家自己的店。 他是Stringer!西区呼风唤雨的人物。但他发现自己信(hui)任(lu)的官员其实一直都是在敷衍欺骗他时,也只能束手无策。 他一直致力于资产合法化,后来他终于可以以自己和Avon的名义买下房子,车子以及作为开发商运行自己的公司B&B, 他离成功只差了一步。只是,过去的幕布,已经盛不下他的秘密。它们出来了。 我有时候在想,Stringer会后悔吗? 过去种种,不论你愿不愿意,都成就了今天的你。 罪有应得我说不出口,愿你来生不再出生在Baltimore. 毕竟在西区,光是活下去,就需要一生的努力。

 4 ) 这一季我认神剧

久闻其名,但是看完了前两季也只是觉得是一部优秀的美剧,但神剧一说还是有些夸张,但是第三季看完之后实在觉得精彩,这名头得认。写了这篇,整理一些前三季中自己对一些主题的感慨。
关于改变,看前两季的时候一直觉得这是一部纪录片,关于美国不发达地区的,黑人聚集区的,关于毒品,关于帮派的纪录片。我以为他想反应的是制度的锅,导致努力都是徒劳的。第一季结尾Avon进去了,但是他的生意仍然没有停。第二季码头公会的大佬挂了,案子结了,但毒品和妓女仍然从码头登录。虽然这些个案子破的过程都很精彩,但是有什么用呢?但在第三季里,有一些变化了,虽然大的历史进程不会改变,但是人是会变的。
Bubs在第二季戒毒又失败了一次,但他在“地狱”里看到了自己的未来,虽然能力有限,但是还是选择了去卖杂货和废品,与之相对的是那个觉得那儿是天堂最后把自己吸死的白人小伙伴。Jimmy彻底破灭了和他前妻复合的希望,确实,Jimmy好像特别讨人嫌,到处约炮似乎从来只是一时爽,但是我们都知道这是一个好人好警察。然而最后免费炮不打了,酒也不喝了,甚至虽然还是没有找到除了案子以外的生活,但是似乎是找到了,似乎是平淡的生活,暂且看下一季。Omar扔了他的包,谁又会真的知道Bunk对他说的街上的小孩都在模仿omar是不是对他真的有这么大的影响。那个从监狱里面出来的哥们,刚开始不想当muscle,然而除草没干几天就发现“你不会得到奖励”这么一个操蛋的道理,但是当他拿着枪对着那个在他出来后第一个耍了他的人,他不开枪,他选择继续艰难和操蛋的生活,最后在教会的帮助下也走上了正规。虽然整个社会似乎并不会也并没有改变,但只要有决心,个人的生活总是可以变好的。
        关于政治,前两季都在说一些警察努力破案,但是然并卵的故事。但是第三季讲到了挺多政治,其实硬要说关于政治第一季和第二季也有,judge出卖Jimmy ,lieutenant也收过钱,Rawles和Jimmy。但是,我总以为他是想表现警局是最干净,最没有矛盾,最可以合理的解决矛盾的地方,最多就是给穿小鞋。然而我还是too young。
        关于毒品合法化,前段时间当了禁毒辩论赛的工作人员,听了几场,有场讲的是中国可不可以让大麻合法化,当时反方一直强调毒品危害,这种事情是连想都不能想的,但是正方说如果有一天已经泛滥到无法控制了,那么让大麻的贩卖吸食都在监管底下进行是不是一种可行的办法。当时只是被反方触动到了一点点,并没有太深的想法。但是看了Carven的实验,一个在上级要求必须降低犯罪率的情况下诞生的产物。Carven并不屑于在play trick on the data。街头到处是卖毒品的小混混,赶不完,因为都是未成年人,赶了一转身又会回来。然后到处都是争抢corner的帮派大战,以及产生的bodies。Carven先是把这些人都赶到不会影响市民正常的生活的地方,然后告诉他们在这些地方只要不产生暴力事件就可以开心的贩毒吸毒。嗯,人间变得美好,但是那些地方变成了地狱,本来应该是没有关系的,但是警察只是负责维护那儿的治安,虽然后来再那儿发放避孕套、针头,但是像bubs的白人兄弟那样的一心想着死在cool time的人最后真的就死了。被发现的时候已经死了好几天了,被老鼠咬的到处是洞,和门徒是一个套路,但是这种一心就没想着要好好活的人,我们到底应不应该去花费公共资源救他呢?这个实验最后被结束了。合法化到底能不能成为一个合适的选择,我现在认为是可以的。虽然最后人人都知道这个实验其实是好的,其实是有用的,但是政客们都要利用它为自己谋求利益,都无可厚非吧。
        关于us,男人之间的称呼。第一季里小混混之间的兄弟相残我有些感慨但是还是能够理解,毕竟有着上级的命令,有着挺多必须这么做的理由,但是Avon和stringer之间,他们一起经历了那么多。哪怕stringer杀了dea,也没有翻脸,因为他们共同创造出了这种事业,虽然他们有着一些观念上的差别,但从来没有想过独自把权。但是为什么,Avon就让纽约来的黑人和omar把stringer弄死了,为什么stringer就把Avon卖给警察了,想不明白。

才疏智浅,虽然感触颇深,但是词不达意,如鲠在怀,欢迎讨论指正。

 5 ) 小体会

这一季里面最奇妙的就是哈姆斯特丹了吧。

因为犯罪率居高不下,西区的一个警长决定把毒贩都赶到划定的三个区域里,在里面贩毒将会得到警察的无视,从而换取其他区域的平静。而这个计划居然成功了,犯罪率下降了百分之十二,而其他区域一片祥和。哈姆斯特丹成为了毒贩和瘾君子的天堂,在那里,贩毒和吸毒“合法化”,警察会帮你修篮框、追查毒资、和你打棒球。在里面甚至有志愿者派发免费安全套和针头。看上去是双赢局面,事实上也是。剧里面城它为“自由派的疯狂实验田”。当然,这片区域一被记者曝光就立刻引起一片哗然,最后还是被取缔了。

还是不禁让人思考,真的只能因为违法就必须取缔“哈姆斯特丹”吗?

然后就是B&B兄弟了。两人相识于微时,一个有头脑,一个能打,一前一后,打出了属于自己的街道,可谓是最佳拍档了。

直到Avon入狱,stringer开始主持大局,就想着转型了。先是在贩毒上套用商业课的知识,然后建立了毒贩商会,后来再想着勾结政客进军房地产洗钱翻白了。开始确实挺成功的,钱来得更多了,洗钱可快了。

那他失败的原因是什么呢?暗杀Dee,怂恿Omar杀穆老大,在马洛面前作低求和,在礼拜日早上误伤了一位黑女士。Omar和穆老大处决他的时候,Omar 说他还是不懂,不是一切都是钱,都是生意。我想,最后是他鄙视、想要抛弃的街头规则葬送了他吧。

B&B会相互背叛,Avon入狱之后就有点漏出来了。Avon说自己是个solider,是个街头混混,跟stringer越走越远是必然的。

还有很多想说的,下次吧ww

 6 ) 《火线 第三季》个人记录

真的是一季比一季好看。第三季重回B&B黑帮的故事,不一样的是编剧终于在这季中展现了最终的主题,对Baltimore这座城市的爱。

Bodie说的没错的,他们压根不关心人。

Nigga do not learn.

想到了小赢、中赢还是大赢hhhhhhhhhhhh精神胜利法古今中外都通用啊。

Colvin警长那个无奈啊……

这话说的没错。

Lester怼的好。McNulty真的是一个纯粹的警察,我不知道他是不懂还是不愿意懂,或者他不在乎。可不是所有人都像他一样的,很多事不是只有他才明白。不过这一季的McNulty名言出现的好早啊hhh

看到McNulty自己去翻之前Avon案子的卷宗,忽然又觉得能接受他的行为了。

真实的震惊。

真是造化弄人啊。

About my life…就算毒品不可抗拒,仍有人愿为了这城市与之抗争。

McNulty精神犹在。

然后他们真的开不起。

偌大一个警局都在自欺欺人,容不下一个说实话的Colvin。

上帝救不了Baltimore,Baltimore只有人,各式各样的人,自欺的人大行其道,自救的人却不容于世。

开玩笑的口气说出了真实的想法。

尸位素餐的市政府。

Kima和McNulty,好姑娘和好小伙子。

面对现实的人总是勇敢的。

在这个警局,Colvin这样的警察,太难得。

Cutty的挣扎。

Lester说的也没错,但你说McNulty错了吗?也没有。好难。

Carcetti的眼神真坚定。

Cole的葬礼这段看得人热泪盈眶。

这已经不单纯是警察与黑帮的对抗了。

Colvin真欣赏McNulty啊,这个评价也恰如其分。

不要轻易说“Always”

什么工作都是啊

就算是兄弟,两人终究还是不一样。Avon是王,String是后。

其实不怪Omar。不过像Bunk说的社区理想真的是警察存在的意义。

Cutty是勇敢的,敢勇敢的面对自己的内心。

McNulty真是个混蛋,也真是个好警察。

Kima啊……无比理解又唏嘘。

是啊

我也是。

这地方是地狱,只是Colvin也无能为力。

重要的是Colvin真的在试图为自己的辖区做些什么,上帝才真的在听。

D'Angolo真的可惜,还有那些把家庭挂在嘴边的人,大抵如此。

Cutty真是这个故事里,少有的走回正路的好人。

看完好久之后才觉得,String是有些悲情的。

我想我和McNulty一样,我也想Russell了。

我挺喜欢Prez和Lester这对搭档的。一个郁郁不得志的办案老手带一个他人眼中是靠岳父的废物的愣头青,逐渐成长为专案组不可或缺的力量。我想是Lester拯救了他的警察生涯,而当他因为过失再丧失这一切时,他最后想的是对Lester说声抱歉。

案子会记住Prez。

所以对整个故事最好的描述是“game”,而不是“business”。

Omar和Mouzone的联手,真帅。

一起做梦的兄弟,再也回不去了。

String啊……真的把自己当作商人了,连身处这场游戏都忘记了。

Omar、String、Mouzone。这构图又荒唐又悲壮。

我可能还需要时间去理解McNulty对String的情感。

神来之笔。

still standing at the end of a round

看到第四季才意识到这是Prez的告别。可我还是想说,其实不在于是不是该做的行当,只是你身处这个行当,你已经做的足够好。

敬Colvin,一个只想做事的警察。

我也不知道是不是希望McNulty浪子回头,不过一切都是他的选择。

我想编剧借Carcetti之口说出了《火线》最深的意指,对Baltimore最深的恨与爱。

其实第三季算是悲剧色彩没那么深沉的一季了。就算失败后一切都没有改变,至少有人在尝试改革。就算这座城市烂的一塌糊涂,总有人爱他愿为之付出。这就够了。

 短评

Rawls居然是深柜哈哈哈哈

6分钟前
  • Zipporah
  • 力荐

每季开头我都怀疑编剧能不能维持以往水平,看了开始几集觉得线索好多好乱,中间发现又精彩起来,而到季终时候,都被这群真实的人和故事难过到,好悲伤啊。编剧是神。

7分钟前
  • 资深低阶路人
  • 力荐

警察把卖毒品搞成了自贸区,附带效果是连毒贩本来要花钱雇的打手、跑腿的小弟都没事干了,警察还得跟毒贩们募资,当成失业基金发放给毒品产业链上失业的下层劳动人民~The Wire每一季到中间,都会有点平淡,无奇;但是到最后几集,都不由得你不打个五星,不是靠戏剧化的冲突,就是每次收线都如此合理,但又惆怅,甚至有点空虚~~最后两集简直神了,尾声出现了贯穿全剧极罕见的配乐,抒情得让人觉得这世界这么操蛋,但操蛋也有这么牛的操蛋!两集看完,恍若隔世~The Wire真的是一个刚从地里挖出来的古董,一身的土,但却是绝世的珍宝。

10分钟前
  • 伯樵·阿苏勒
  • 力荐

Stringer死之前脸上的表情太让人心碎了,他是我在这剧中最爱的反派(又帅又有魄力),他死了我的心情简直和McNulty一样糟。最后一集大规模抓捕行动时响起了瓦格纳《女武神的骑行》,真是又讽刺又好笑。

12分钟前
  • 赛珞璐
  • 力荐

这一季略慢,主要情节不是一个案件,而是Hamsterdam的建立及人物形象的进一步塑造。唯一不喜欢的角色是Marlo,看不出来他凭什么有能力成为新一代的毒枭。最喜欢的还是Omar,他和纽约杀手联手的镜头太有意思了。第一季就有疑虑觉得B&B一山难容二虎,果然到这一季分歧愈大。政治部分还没有太入味,等下季

17分钟前
  • Miss Coconut
  • 力荐

和一二季相比明显有差距 除了hamsdale你在讲个毛线啊 看多了就会对这个世界的人种比例产生深深的怀疑

18分钟前
  • 推荐

【A+】神了,已入化境。看到第三季已经完全能理解为何这是许多人口中的“best TV show ever”。似乎所有优质美剧到了第三季才真正开始大展手脚,而《火线》无疑是他们所有人中最具野心的那个。警察、黑帮、政客与百姓,所有线索一齐发力,造就了如此完美的一季。本季近乎全面展现了巴尔的摩的反应体系,运动执法、政绩改革、统计指标、踢皮球、利益最大化和损失最小化,牵一发而动全身,仿佛一切都如Omar所言“All in the GAME”。到了最后,永远都是一段精彩绝伦的蒙太奇,所有人都变了,所有人都没变。你看着这座城市在死循环内不断堕落,那种感觉无法形容。

21分钟前
  • 思路乐
  • 力荐

String读大学,组贩毒公会,洗白做实业,脱离街区斗争,“一切都是Business”,可在政客眼里,他只是被糊弄得团团转的凯子,被Business手段玩了。String不想混黑,“一切都是Business”,不顾江湖道义,暗杀Family mate,礼拜日行凶,出门不带小弟,被Omar崩了,死于江湖手段。人还是纯粹好。

25分钟前
  • 香象渡河
  • 力荐

依旧喜欢Stringer Bell和Omar,第三季依旧精彩,小人物的命运真实却震撼,冷静生动的叙事方式铺开展现了社会的各个层面,如同一幅美国警匪浮世绘。

29分钟前
  • LORENZO 洛伦佐
  • 力荐

居然有“小指头”、行尸黑壮汉,《火线》到底是多少伟大美剧的先驱啊。。。

34分钟前
  • 扭腰客
  • 力荐

Stringer与Avon之间的裂隙不仅是生意人与古惑仔的,也是现代与古典的。Avon一直在过、想继续过的那种黑帮生活,是一个独立于现代规则之外的古典江湖,是一个大世界里的小世界,而小世界存在的每一天都面临着被大世界侵吞的危险。Stringer想终结这种危险,他的方法是打破两者间的壁垒,他认为只要主动融入那个世界,危险就消失了。他读书,上课,认真学习大世界的规则,并按照学来的知识一步步将手下的生意现代化,可他天真的地方在于,现实中的大世界并不如书本描绘的文明体面,它给每个人都安排好了危险。Avon在这点上看得比他清楚:与其到一个未知的世界里提防看不见的危险,不如守着旧江湖面对熟悉的危险。但Avon也错了,他太想赢,以至于忘记了人生当中有比输赢更重要的东西。It takes Stringer's death for him to remember why he is who he is.

37分钟前
  • 林文清
  • 力荐

2010.1.30 看4天就看完了。还是觉得没有第一季好看,但是支线越来越多了。剧本不能说写得有多一流,但是伏笔前后照应还是比较丰富完整的。虽然对于我来说,还是太过简单。案件并不复杂,只是第一季的续,但是在哲学意义上,提出了很多问题:毒品合法化,工作的意义...

38分钟前
  • 梅文女王殿下
  • 推荐

全剧最喜欢的角色领了便当,不过基本伏笔从一开始就埋下来了,这个结局完全情理之中。故事的格局不断放大,在这一季里切入了政治线,巧妙地用Jim的感情生活把两个几乎没有任何交集的世界串在了一起,政客口中的犯罪率和荷枪实弹的犯罪活动真的是完全不一样的概念。真的是拍出了被遗忘的美国。

40分钟前
  • 我是一只小小李
  • 力荐

全季最痛惜的不是Colvin警长“失败的”改革,而是怀着洗白梦想的Stringer被政客欺骗。即便是全城最聪明的毒贩,在政治面前也只能一败涂地。而最后在Stringer住所搜出的《国富论》真是神一般的点睛之笔。

45分钟前
  • SleepyPino
  • 力荐

Man, gonna cry a river for Stringer...

48分钟前
  • byefelicia
  • 推荐

希望有机会去巴尔地摩的西区看看

52分钟前
  • K同学
  • 力荐

从第一集一直跟下来的几个小混混真的很喜欢。大侠Omar跟Brother Mouzone一起的时候,简直好像在看武侠小说一样

55分钟前
  • Shu
  • 力荐

為什麼要為黑幫混混,毒梟,亡命之徒和殺人兇手唏噓難過呢!!這部影集最出色的地方在於,不是在講好人和壞人,而是在講人,每個一體兩面的矛盾個體,有著複雜人性,真實鮮活的人。

57分钟前
  • SSSSSSS
  • 力荐

avon一直在等着stringer坐在后面

1小时前
  • 邓berlin
  • 力荐

这季好基啊,B&B相爱相杀什么的,连看起来一副恐同嘴脸的Rawls都混gay bar……还有Prez被编剧写的也太倒霉了吧!

1小时前
  • Akaashi
  • 力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