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难

HD中字

主演:Meredith,Baxter,Lindsey,McKeon,Sarah,Lieving,Paton,Ashbrook

类型:电影地区:美国语言:英语年份:2010

 无尽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红牛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非凡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剧照

空难 剧照 NO.1空难 剧照 NO.2空难 剧照 NO.3空难 剧照 NO.4空难 剧照 NO.5

 长篇影评

 1 ) 关于第一季事故原因的一个简短的总结(哔站顺序)

1.阿拉斯加航空261号 迫降时机翼解体螺旋坠海,全体伤亡(维修人员和资本主义的锅)

2.联合航空811号 行程中途舱门解体,伤亡9人,其中一人父母查明事故原因(这集父母太强大了,对美国波音好感度完全贬为负值)

3.秘鲁航空603号 因飞机起飞前空速管防尘罩没拿掉导致机体和塔台所有数据上报错误致使飞机失速从空坠海集体伤亡(目前看到最荒谬的事故原因。想到了三体2,地球人败于三体舰队的原因)

4.全美航空1549号班机 电影《萨利机长》素材来源!原机长Chesley Sullenberger,整季最镇定机长。 事故起因是飞机上两具引擎撞上鸟而失去动力,但机长发现不能掉头立刻折返机场,又迫于当时飞机高度及下降速率无法让客机安全降落于泰特伯勒机场只好紧急水上迫降。brace for impact那句真的原地帅哭我!甚至在坠入哈德逊河之前那段对话:“you got any ideas?”“absolutely not. ”真的是迄今为止见过面对事故心态最强大也是最冷静霸气甚至自带幽默体质的机长。就连已经坠河都能稳住机身,没有解体甚至连玻璃都没碎。不管看几遍都觉得是人间奇迹。可以说是史诗级降落,致敬这位伟大的机长!:P. S.俗话说得好,“早起的飞机有鸟撞”。(滑稽脸)

5.瑞士航空111号 原本目的是给头等舱乘客提供更好的观影赌博等享受服务没想到智能系统导致线路起火,起初机组人员没在意导致问题急剧恶化最终造成不可逆的后果(撞机加速度350G。。。),甚至最后六分钟线路断线两台记录仪均没有记录到任何信息导致起火点不明,最终还是在几百万碎片拼图中发现的原因(耗费一年多把碎片拼成一架飞机,真的需要感谢专业人士这么严谨认真的态度)。真,娱乐至死。(这集的机组人员过于教条,原本还是有机会提前迫降)

6.土耳其航空1951号班机 引擎中途事故无法提供动力导致飞机从空坠机断成三截(其实这次班机还是有机组人员的问题,机长带新人导致分心没注意飞行速度),幸运的是这次坠机在软土上大量乘客生还,但是三位飞行员全部遇难(空难电脑的锅真的是不少。。。)

7.越洋航空236号 右侧2号引擎发生漏油(YouTube断了hhhhh),机长被迫海上迫降(是的没错,副机长一整个愣住-),虽然之前误判了但是全程十分冷静有策略,爆了8个胎之后成功在中道降落,最后机长依旧一副镇定脸说道“I told you I will make it”hhhhhhhh这机长从起飞到出事故到跑道滑翔一路自信到底(最后采访才知道机长原来是魁北克人,操一口法式英语,真实情况也是很喜感),这集甚至有点莫名心疼副机长hhhhhh(出事故机组人员的应变能力是必要的,机长的心态也尤其重要)

8.中华航空006号班机 这集终于没立经验丰富的flag毕竟是机长首次手动驾驶。起因是飞机进入云层导致机长看不到地平线失去方向感开启手动驾驶,最后飞机失速突然俯冲,机舱里的乘客“was pop down like popcorn”,人们被撞向墙壁,杯盘和食物都飞来飞去,置物箱中的行李不断撞向乘客,甚至可以听到柳丁弹出的声音……可以想象当时情形是有多么危急,基本可以用“不断下降的空中滚筒”来形容当时的飞行状态。奇迹的是疯狂翻滚的747穿过云层后开始停止俯冲,但是重力方向发生变化,乘客承受着自身体重五倍的力量。这波过去飞机又失速急剧下坠,在所有人都基本认命的情况下,飞机速度突然上升并且还在空中翻了个跟头,机速和俯冲的力道把起落架舱门都扯下来了。。。就是在这种情况下机长都能把飞机操控至原来的正常状态,而且引擎居然奇迹般恢复正常,这波可以说是上帝向华航006抛出一条地平线并赠送了一个完好的引擎。同时致敬这位驾机能力出神入化的机长,能将机舱所有人员从鬼门关拉出绝对不乏机长的功劳。神机组再加上被上帝眷顾的运气可以说完全是动作电影里才能见到的情形了……(这集印象真的极其深刻而且代入感非常强,生与死真的只是一瞬间的事。空难情形下不仅要考验机组人员的水平有时候真的需要极佳的运气。当然如果相信奇迹,奇迹没准真的就会出现。)

 2 ) 存敬畏,不松懈

【4星】 1、6集繁体字幕,看了前三集。第二集QQ禁传,不知道是又涉及了他们的什么G点。 2、拍得挺好的,前面首先介绍一下最后的大致结果,然后通过情景复现,让观众身临其境感受到危险,或许有挑火的嫌疑,但还是能引起人们的警醒 3、中间部分让人紧张,有点意思,所以虽然飞机✈的失事率低,但感觉还是不如高铁安全 4、很多空难都不是一下子发生的,都是逐渐发生的,而最后之所以酿成大祸,都是主客观、内外部条件凑一起了,这就像指数函数一样,爆炸性增长。本来外部环境——天气、飞机有瑕疵的设计就不行,再加上驾驶员的紧张、被航空公司的条款指引向错误的方向,如此种种最终导致了飞机失事 5、以前感觉只要是空难一般都会全死,看了几个下来发现,原来空难也不一定就乘客全没,也会有幸存者。当然,没有幸存者也是常见的

 3 ) S01笔记

空中浩劫S01E01 波音在747上更换了货仓门闩的设计,本应切断的电力在关舱之后并没有发生,再加上钢换铝之后的强度不够导致舱门电路一旦发生短路,门就会自动打开。波音和FAA虽然已经在一次事故中发现了隐患但为了节约成本延长飞机更换舱门的期限。最终联合航空811次航班执飞檀香山到奥克兰航线终于在两万三千尺高度发生舱门撕裂,进而导致三号引擎全部四号引擎部分失效,虽然驾驶员凭借高超技术在超重超速情况下成功迫降,但机舱撕裂处五排座位九名乘客却被甩到飞机外丧生。 S01E02 1999年6月1日,受限于美联航派遣的压力,1420航班机长不得不在一片雷暴中执行航班任务。就在快要到达目的地机场时,受限于强风切变,机长决定反方向顺风着陆,机头的雷达便无法扫描雷暴云位置,再加上小机场雷达精密度不够,机长在一片狂风暴雨中根本看不到机场位置只能放弃目视采用无线电指引。种种操作令他焦头烂额却在着陆时忘了最基础的拉起扰流板,最终飞机着陆后无法减速冲出跑道装上天桥,机上十名乘客及机长本人丧命。 S01E03 1998年9月2日,当时最早一批头等舱拥有娱乐系统的MD11飞机瑞士航空111次从纽约飞往瑞士。起飞后驾驶舱空调背后线路起火开始冒烟,机长向空管发出PanPanPan信号告警并准备迫降。迫降预计25分钟同时进行故障检查20分钟,然后和目标机场高度过高距离过近再加上需要放油开始盘旋。然而火势越来越大,机上系统陆续失灵与空管失联后不久便坠海,甚至因为火势黑匣子都失效。调查人员大海捞针找出了产生电弧的电线,正是由于娱乐系统过热并且没有被汇流条开关正确关闭引起,再加上与驾驶舱的隔热隔音材料却是良好的助燃剂才引发了最终350G的坠海事故。 S01E04 秘鲁航空603次执飞波音757,驾驶员上飞机即立flag,飞机仪表比瑞士表还要精准,然后就是这个高度表和空速表起飞后便开始不动。随后虽然恢复了表面的正常,但是舱内频频出现相反的告警,例如超速与失速的警告同时响起,一边显示一万英尺的高度一边狂报近地撞击警告。最终驾驶员在一千犹豫操作中让飞机坠海,全部70人无人幸免。而这却只是因为地勤清洗时在静压孔上贴上的胶布忘了取下,从而导致了飞行员在夜间失去目视之后又丧失了仪表辅助驾驶的能力。 S01E05 2000年1月31日,美国阿拉斯加航空261号执飞MD83飞机起飞后水平安定面卡死,飞机开始低头,驾驶员推测驱动马达故障尝试重启失败后,关闭自动驾驶大力拉杆爬升,飞机在经历连续俯冲之后勉强被控制住。随后安定面突然彻底甩开失效,飞机从一万八千英尺开始垂直俯冲直至坠海,88名乘客和机组人员无一幸免。 MD83飞机采用t形尾翼+全动平尾的设计,调查发现由于驱动平尾运动的伸缩螺杆机构内部的螺纹被磨平而导致了平尾的卡死,驾驶员几次的尝试驱动最终导致螺帽脱落安定面甩开,而最初的滑丝仅仅因为航司为了减少开销延长两次维护时间间隔最终导致螺杆螺帽间失去润滑能力。当然麦道公司仅靠一个螺杆螺帽来支撑水平安定面而没有备用冗余也是重要的设计缺陷。 S01E06 驾驶员究竟是英雄还是罪魁祸首?2001年8月24日,越洋航空236号航班空客A320驾驶员因为右发漏油燃料耗尽而打开油料交换开关,尽管在此之前计算机一直报告油温过低油压过高之后也不断发出燃料即将耗尽的警告,但他扔固执认为must be the computer是计算机的故障而没有关掉交换开关,最终离在机场157km的高空两台发动机全部停车开始滑翔。好在冲压空气涡轮机启动发电为液压提供动力,驾驶员此时墨镜一戴谁也不爱开始展现真正的技术尽管以高速砸地爆了八个轮胎但仍然安全停了下来。 事后发现五天前的一次地面维修,明明发动机配套液压管为老款,航司仍然逼迫地勤坑机组将它换上,导致飞行过程中与输油管不断摩擦最终磨破了输油管发生了泄油事故。而驾驶员的处理究竟是直接凶手或是英雄机长却从此没有了处理结果。

 4 ) 原因记录

S01E01 美国航空1420号(1999) 在雷暴天气强行着陆,副驾驶经验不足,导致机组慌张降落时忘记打开扰流板。也与航空公司”务必到站”的规定有关。

S01E02 联合航空811号(1989) 货舱门锁先天设计缺陷,厂家发现缺陷后提供了改装方案,航空公司为了不影响飞机正常投入飞行使用,并没有及时进行改装,导致飞行途中货舱门自行打开,撕开与货舱门连接的部分机体,3.4号引擎失效迫降在就近机场 S01E03 瑞士航空111号(1998) 机上娱乐设施过载,驾驶舱起火,电线材料助长火势 S01E04秘鲁航空603号(1996) 地勤维修失误,静压孔被胶带堵住 S01E05 阿拉斯加航空261(2001) 伸缩螺杆润滑油不够,航司为节省成本延长零件保养的间隔时间,没有设计多余的备用系统 S01E06 越洋航空236(2001) 地勤维修失误,更换的液压泵尺寸不合适导致磨断油管

 5 ) 有事请赶紧

最近断断续续看了国家地理的一个系列片,叫《空中浩劫》,这两天终于看完了。就是讲各种各样的空难。我第一次真正感受空难是我还在念蓝翔的时候。在网络上偶然发现一段长达十来分钟的空难录音,听完后十分震撼。于是在网上开始搜索一切相关资料,才知道是97年南航的一起空难。那段录音据说就是机舱内的黑匣子录音,不知怎么被公布出来了。后来又找到以黑匣子录音为原本重建的模拟舱内画面视频,我坚持看完了,当时心头应该很堵。那时才对空难有了直观的感觉。和朋友的聚会中也会经常提到空难这个话题,也听说过很多故事和事故,也有朋友在做空服的工作。我不知道为什么我会对这个话题特别感兴趣,到底是对空难的兴趣还是对死亡的兴趣抑或对死亡前的恐惧感兴趣?我觉得可能是最后一个。飞机开始剧烈颠簸的时候,常坐飞机或者胆子大的人都会不以为然。但是穿黑丝的空服突然拿了一张纸一支笔给你,让你写点什么的时候,我觉得绝大部分人不可能淡定。恐惧感是一种很神奇的观感,会让人产生不适感,如果危机解除,这种不适感可能转化为放松、愉悦甚至是快感。恐怖片其实就是利用了人的这种特性。我也常常意淫要是我遇到了空难,在坠机之前会有什么样的反应,会做些什么。也会想为什么不给乘客配备降落伞或者缓冲气垫。然而这些似乎都与我真正感兴趣的问题无关。人死的时候据说会在脑海中快速的浮现这一生的事情,而且将死的人应该会很在乎这所有的事情。其实这一句话很怪,将死的人当然只有去关心过去的这些事,不可能再去设想去计划去意淫什么了。他也肯定会在意这一生的表现,因为再也没有办法去改变什么了。当然“死而无憾”“死不瞑目”这些词也是最好的印证。其实如果选择“死而无憾”的话,这种死之前的恐惧感可能会淡化,甚至转化成一种归属感。因为已经满足了,已经不用去得到更多的满足了。人的一生就是一部恐怖电影,没有一个人可以活着离开这个世界。趁早把该做的事情做了,把想做的事情也做了,那么至少在你运气实在背,不幸遇到空难的时候能够轻松的闭上眼睛,给这出戏说声拜拜。不要让你自己在死的时候后悔,尽快想清楚你想要的是什么,要辞职要离婚要表白要求婚要离家出走要生孩子要做善事……,请赶紧,飞机离地面只有五百尺了。

 6 ) 航空从业人员的观后感及一点思考

记录一下重点。S1-1:MD80,1、负责控制水平安定面的螺杆润滑油不足;2、零件违规延寿;3、存在单点故障,重要部件没有多余度设计。S1-2:747,货仓舱门固定器强度不够以及C型栓电路设计缺陷。所以说全电飞机的短路保护太重要了。S1-3:757,简单说是胶布粘住静压孔造成空速表和高度表失灵,但是背后隐藏了很多问题。1、飞行员飞行前目视检查不彻底;2、维修或养护时造成状态变动的警示不够,起码胶布应该用红色或者橙色;3、飞行员水平不足,飞行员应该具备判断数据来源的能力。比如气压高度和空速来源于动静压系统(空速管),而近地警告明显和气压高度不是使用的同样的高度,近地警告应该使用的是无线电高度,飞行员应该清楚此时无线电相关告警应该较为可信。同样让我很疑惑的是,难道757机上仪表不显示无线电高度么,如果没有那完全就是设计上的重大问题,如果有,那就完全是飞行员的水平问题。因为无线电高度和动静压半毛钱关系都没有。只要有无线电高度完全可以保证飞行,虽然无线电高度对于使用的高度有限制,能用的范围较小,但是完全可以避免因高度判断失误而坠海的发生。4、空管提供错误的高度信息。雷达系统无法判断飞机的飞行高度,只能通过飞机发给他的信号来获得相关信息,这个感觉不太合理,不是相关专业不太好做评论。但是这样做只会造成用两个相同的错误信息来相互印证的局面,设计逻辑问题很大。同样,和上一条所说的相同,空管水平也有限。在空速出现问题的时候,高度也大概率会出现问题。5、飞行员特情处置能力太差。在速度高度全部失效的情况下,飞机的姿态信号是完全可用的。仅凭飞机的姿态信号保持飞机的稳定飞行是飞行员应该具备的基本能力,在高度无法确定的情况下盲目返航降落有些冒失。在保持稳定飞行的情况下等待其他航班前来救援导引是最正确的选择。表面上是维护人员的一个小疏忽,其实背后隐藏了很多隐患。要成为一个优秀的飞行员需要对飞机有全方位的了解,不能仅仅是知道如何驾驶。S1-4:A320,著名的萨利机长哈得孙河迫降全员生还,鸟击目前在发动机技术上还是无解,只能在控制机场附近鸟类群落和雷达探测上下功夫了。S1-5:MD11,又是一起加改装引起的事故,以贪婪著称的麦道消失在历史长河中不是没有道理的。在加入新娱乐设备的同时竟然连最简单的用电过载保护都没有,不说断路器电源保险盒,哪怕加个保险丝呢。并且与客舱的其他用电没有接入同一个汇流条,也没有设置单独的断电开关,在手册中没有明确新加设备的相关内容,使飞行员陷入了误区。在电路附近的绝缘材料使用的是易燃材料也是匪夷所思。虽说航司的故障检查程序太过冗长,飞行员麻痹大意等也是造成此次事故的原因,但是究其根本这是一次彻头彻尾的低级设计失误。果然,严格的适航条款是制定给国外公司的,美国自己的飞机过适航从来都是看脸和看钱。S1-6:737-800,无线电高度表故障,进而引发自动油门进入减速拉平模式,使发动机进入慢车状态,不巧的是此时飞机正好进入下滑道,飞行员同时操纵减速,自动减速加人工减速叠加,飞行员因高度表告警频繁放松了警惕,发现失速再想拉起已经来不及了。锅可以分成三个,一是波音的无线电高度表和自动油门系统,二是飞行员降落阶段不观察空速,三是地面引导转弯降高度太晚了。但是最主要的原因还是波音的设计缺陷,一个故障率这么高的设备是怎么定型的,怎么过适航的自己心里清楚。还有失效概率这么高的设备连最简单的自监控和比较监控都没有,飞控系统采用数据的时候还只采单通道的,成本真是省到家了。就这样还要把主责赖到飞行员身上,飞机的设计就是要考虑到各种极端情况,作为安全性要求更高的民机不应该更遵循这种标准么。S1-7:加拿大越洋航空236号-2001年-空客a330,在大西洋上空右侧油箱破裂导致燃油泄漏耗尽,飞行员在双发停车完全无动力的情况下依靠滑翔将客机飞回最近的亚速群岛空军基地。事故原因是地勤在更换右侧机翼上的液压管时没有用符合规定的型号,而是用一根看起来差不多的管子替代,最后由于振动原因输油管和液压管不断摩擦导致破裂。启示如下:1、输油、液压、电缆一定要做好抗磨处理,还要保持一定的间隙。有漏油风险的管路要与其他电缆保持一定距离,防止渗油时会对电缆造成腐蚀。2、选用零件时一定要符合标准,否则几毫米的安装误差都可能造成不可挽回的后果。3、对飞行员的告警培训一定要全面,处置程序一定要清晰明了。油温低油压高等告警产生的原因要向飞行员具体说明,毕竟告警只能起到辅助作用,决策者是飞行员,不了解原理很难做出正确的判断。4、处置程序中应尽量遍历所有可能,本事故中飞行员打开左右油箱交换阀后没有及时关闭也是造成燃油全失的一个重要因素。在手册中应明确各按键开关开启和关闭的时机和条件。S1-8:华航006号-747-1985年:747共配备4个引擎,其中4号引擎由于节流阀发生了千分之四的磨损造成供油量不足,无法提供足够推力,机长在过高高度错误重启,使该引擎彻底熄火。左右侧推力的不平衡使飞机开始向右滚转,飞行员没有退出自动驾驶接管飞机控制,同时该机型的自动驾驶仪又没有方向舵的控制功能,造成飞机失控反转加速俯冲。启示:1、维护工作一定要精益求精,千分之四的磨损都有可能造成不可挽回的灾难。2、自动驾驶功能的设计一定要完备,不能像本次事故一样,自动驾驶仪竟然没有对于方向舵的控制。同时,对什么情况自动驾驶不建议接入要向飞行员做出明确的说明。在设计之初,就要对不能接入自驾的场景进行约束,设置合理的接通退出条件。比如在单发失效的情况下,自动驾驶仪就应该自动退出。3、对飞行员飞行手册的培训一定要从原理入手,不能只讲现象。比如本次事故中,水平仪明明是机械仪器,但飞行员却认为是电子部件,在正常工作的状态时认为其发生了故障。飞行员在低温氧气稀薄的高空重启发动机,也明显是因为并不清楚检查程序中为什么要规定必须在低空才能重启。4、对于在什么情况下显示器仪表板上的数据不可信一定要在手册中给飞行员以明确的说明。以免飞行员因对数据的怀疑贻误操作时机。

 短评

系列里有萨利机长,来看是因为《虎胆龙威2》的飞机以头抢地,身心冲击太大;此纪录剧讲揪心痛心的真实空难调查,先场景复现,还原危机时分的机组操作,有乘客访谈是极大relief:没有全机覆没,而后事故分析,归咎责任,吸收教训;6起事故为:①雷暴夜行慌乱中忘开阻流板,无法刹机冲出跑道②舱门掉落拽走乘客,事故祸首为金属卡扣硬度不够且关门后仍通电流③零件尺寸错,摩擦致油管断裂,失误操作漏光油,空机最长滑翔,爆八胎保住所有人④娱乐电流过载生热,电路材料绝缘性差,机舱起火应对不及时⑤清洁工失误,胶带堵住静压孔,仪表全乱套,惊魂半小时无人生还⑥螺栓磨损,水平尾翼不受控,高估控制力俯冲坠海…大多可推出航空公司在赚钱和安全中选择趋利,零件设计更换、维修保养的坑很深;乘客死前惊恐太虐心,安全是以人命为代价的。

7分钟前
  • 穿山
  • 力荐

我很喜欢的节目每集必看

8分钟前
  • iason
  • 力荐

讨厌,我泪点低。。。。

9分钟前
  • momo
  • 力荐

氧气罩掉下来要用力拉扯才能吸到氧气,每人只有12分钟的容量,理论上足够让飞行员把飞机降落到地面;当要进行水上迫降,穿好救生衣后,不要先行吹涨救生衣,否则飞机入水吹涨的救生衣会把你顶到机舱顶而无法游出去;安全带扣好永远是万无一害的,它能把你固定在位置上。

10分钟前
  • 昏金暗玉
  • 力荐

绝对惊心动魄!因为这是真人真事,每一集都实实在在地死人无数,每一集的成本都数以亿元计数。不知道看完之后,你还敢搭飞机吗?

14分钟前
  • Jason
  • 力荐

90%的空难都是人为

17分钟前
  • _(:з」∠)_
  • 推荐

前三集有悲但还能归算Happy Ending,最悲伤的是后三集,惨烈“无人生还”:瑞航111、秘鲁603、阿拉斯加航空261。瑞航飞机坠海化为几百万碎片,完尸仅一具;秘鲁603和阿拉斯加261登机即预示着死亡,机长在最后一秒还在努力—换做萨利机长也是殊"命“”同归吧,anything都可导致致命的结局。

20分钟前
  • 千寻|Scorpio
  • 力荐

瑞航那个23岁遇难者的爸爸跑去他女儿坠机的海湾边上开了个餐馆;秘鲁航空的受害家属说I'm not gonna let it go, I don't wanna let it go.

23分钟前
  • 猫咪建筑师
  • 力荐

玩笑话说,每天要看一架飞机出事才能心安,正经说就是非常佩服空难调查,做过调查和分析的人都知道吧,盲目调查大范围列数据都是简单的,调查出结论以及证实结论的正确,再运用到实践真的太难了。后几季也有提到,调查出了正确结论,但是资本牵制没有实施,DC的舱门依然杀死了很多人。

25分钟前
  • 阿右
  • 力荐

怕怕

28分钟前
  • ashy
  • 力荐

太好看了,细致的调查背后是对生命的尊重

33分钟前
  • silent noise
  • 力荐

长久“在看”的纪录片(豆瓣对此片无“在看”选项),目前在播第十一季,十二季计划中。在相对已经很细腻的拍摄细节中体现出了人文关怀,让人感怀航空事业的高度秩序。每集的顺序都是:前三分之一的时间重现现场,后面部分都是调查分析事故原因的部分,也让人感到了高度的责任心

36分钟前
  • Charles Rosen
  • 力荐

美国大陆航空3407航班

40分钟前
  • 阿妙妙
  • 推荐

各种惨烈各种绝望,留下不少阴影,建议空中飞人们绕行。一早又重温了对撞那集,真是没有比平衡板断裂更悲催的了,最小的损伤导致最严重的后果:机头接近垂直往下扎,无计可施,死亡率 100%,绝对没有全尸~

41分钟前
  • mockee
  • 力荐

场景再现做的极佳。

44分钟前
  • 梅林
  • 力荐

我现在最崇拜的人是神机长和NTSB调查员!

46分钟前
  • 闻朵
  • 力荐

#空中浩劫#这个纪录片给我最深刻的感受是专家们始终试图去探讨人祸背后的规律,塔台调度人员的失误抑或是机组人员违规操作都可以简单归罪到个体身上,但是如果我们的自动控制系统和操作规程制度足够面面俱到,很多事情是完全可以避免的。每个人都是凡夫俗子,无法事事周全,但制度可以是完美的。

50分钟前
  • 是我
  • 推荐

由马航370事件接触到这个纪录片,然后停不下来了,从第一季追到了16季。拍得太用心了,演员都找得极其相似。

53分钟前
  • 皮皮的皮神
  • 力荐

学了几点:尽量不坐夜间航班;随时都系好安全带;救生衣不要提前充气;知道距离自己最近的逃生出口位置,明确隔了几排座位,有烟雾的时候摸椅背跑出去;如果碰上宗教狂热分子劫机,不要暴露自己是无神论者。( ̄▽ ̄)

55分钟前
  • 可可爱爱郭麒麟
  • 推荐

我真佩服这片子讲故事的能力,就是这么充满了张力。让人可以不睡觉都要看每周三深夜守着电视揪着心看。

56分钟前
  • Raine
  • 力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