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得不爱2

完结

主演:潘玮柏,徐璐,黄柏钧,张峻宁,张轩睿,毛晓彤,恬妞,徐琦凯

类型:电视剧地区:中国大陆语言:汉语普通话年份:2017

 剧照

不得不爱2 剧照 NO.1不得不爱2 剧照 NO.2不得不爱2 剧照 NO.3不得不爱2 剧照 NO.4不得不爱2 剧照 NO.5不得不爱2 剧照 NO.6不得不爱2 剧照 NO.13不得不爱2 剧照 NO.14不得不爱2 剧照 NO.15不得不爱2 剧照 NO.16不得不爱2 剧照 NO.17不得不爱2 剧照 NO.18不得不爱2 剧照 NO.19不得不爱2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不得不爱2电视剧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林为零,女,24岁。恒盛集团创始人林甚鹏独女,但其实是母亲和环球集团总裁乔力所生。林为零本性善良,温柔怡静,因为家庭遭受巨变,性格后续变成外强内柔,脸上常挂着不同性格的伪装。胡骞予,男,26岁。恒盛创始人之一,胡欣之子,父亲张怀年。表面霸道,实则温暖深情。情商超高,但又偶有黑色幽默。他深爱着林为零,愿意牺牲自己的生命去化解她的仇恨。   姚钧墨(小说原名姚谦墨),男,26岁。恒盛第二大股东姚亦琛唯一的儿子,但却是私生子,和姚瑶是同父异母的兄妹。为了得到父亲的承认,姚钧墨准备重振姚氏企业夺走恒盛集团。用尽一切对抗胡骞予、假戏真做爱上林为零,越陷越深的他最终走上歧途。意大利任务华丽之后反恐疑云迷失太空鲨卷风6:最后的鲨卷风出租车司机1976勿忘我2014悖论2023赌城煞星一对对鸳鸯水上漂一路“象”北我要我们在一起刑柱之地斗法五湖镇明天未来杀手(2016)DeadMansHand请回答1997金橘花波士顿法律第五季七武士1954十字军骑士窒恋我的小小英雄娘家母亲语义错误论文商店异类之行走的古堡魔鬼特区遇见幸福寅次郎的故事20:加油啊!寅次郎假日漫漫绝对情感四千金梦幻狂杀删除者十二生肖:世界末日的迹象贤者之爱妻儿老小绿色妈咪会

 长篇影评

 1 ) 我是你爸爸

非常喜欢这部电影
于是有了这个相册:
http://www.douban.com/photos/album/55939631/

故事本身没什么 可是分镜以及光实在是太有美感了 这种风格一直我都很迷恋 金基德就是这种风格 一切都仿佛在不经意间发生的 却被冥冥之中不可逃避的宿命感包围着 连争吵和死亡都显得平淡 欢笑和愉悦反而显得冷漠
整部片子下来 镜头感极强 人物塑造完全用光影就实现了 这才是偶心中的大师啊……完全不需要花里胡哨的剧本来搞噱头。
从最开始的跳台 到最后的灯塔 仿佛宿命的轮回 再次让我想起了金基德 春去春又来

那个寡言 冷漠 粗暴的男人 就是赐予你生命的男人 不管你喜欢与否 这是不争的事实 你把盖子盖上 妄想与现实隔离开 可是 宿命是逃不掉的
当被无情的水钻了空子 看着载着他的船远去而且逐渐沉没的时候 你情不自禁的喊出了 爸爸 爸爸
然后 你就知道了 什么都无法隔离亲情
剥了皮 连着筋

 2 ) NO作,NO“die”

本片荣获2004年金球奖最佳外语片提名、2003年俄罗斯影评人协会最佳剧本、最佳新人和最佳电影奖,2003年威尼斯电影节最佳处女作、金狮奖等。

只是从电影闪现的很多画面来说,我无法确认里面诸多信息。

1:这个父亲为什么突然回来了?(根据另外的评论解释,是说父母已经离异,因为母亲觉得儿子成长过程中出现问题,因此希望这个前夫前来履行一次做父亲的责任。或者另一种推测,父亲在外流浪惯了,不喜欢家庭的束缚,但是由于父爱缺失对孩子成长造成的负面影响,或者父亲的环境,心境发生了改变,比如当时苏联解体,是否导致很多士兵失业或者退伍+他本身经历的惬意,比如之后他带儿子去看得那座美丽的孤岛,然而家庭的一种有生以来作为人都会有的一种血缘关系。导致他这次回归。)

2:父亲回来当晚,母亲睡在床上的时候,会有一丝期盼,期盼这个男人,孩子的父亲会对他有一些亲昵的举动,但是父亲没有,从母亲的眼神里会看到一丝无奈和失望。所以这个父亲真的对这位母亲没有爱情或者感情了吗?这是为什么。

3:父亲和小儿子伊万在一个陌生的城镇呆在这里等待大儿子回来之际,有一个性感女子走过车子,父亲眼神被吸引,但是感觉也只是那种略有性质的表情。但是此时小儿子的表情里却有一种怨气。这个外表粗鲁的家伙是我的父亲吗?还对别的女子感兴趣的男人,这么不检点,不符小朋友纯粹的情感信念,导致觉得这个父亲有点让人失望,除了粗鲁之外还有好色,感觉不太正经像一个罪犯。

4:小儿子在某湖边钓鱼,因为父亲要求离开湖畔。小儿子故意偷偷把鱼放走,然后在车上抱怨没有钓到一条鱼。导致父亲开始厌烦,故意把他拖下车,扔在一座路边的桥旁边,然后载着大儿子安德烈远去。这时候小儿子的心情沮丧,愤怒,无助的狠,但是他没有想到是自己不愿跟随这个父亲安排的旅行,也不想去体验父亲想给予他们兄弟两的一种男性的磨练。比如父亲觉得他们应该有保护自己的能力,在别人抢他们钱的时候要勇于抗争和战斗。

所以当过了几个小时之后,在倾盆大雨之际,父亲才开着车子来接小儿子。

这时候小儿子湿漉漉的钻进车子之后,一阵大爆发。妙语连珠的训斥他的父亲,为什么12年都不回来,他们和母亲,外婆生活的好好地,为什么这个父亲突然又出现了。父亲听到一通质问之后,语塞不知道该说什么。

从这个层面来说,这个小儿子其实不笨。还能清晰准确的说出自己的意见。

5:当在海岛的时候,父亲同意他们出海钓鱼,但是规定了时间在下午15:30分,但是由于在小儿子的教唆下,兄弟两一直到晚上19点才回到孤岛上面。这里我有一些疑虑。第一我已经觉得小儿子属于心胸狭隘的天生性格,人很懦弱,也很任性,很作。之前父亲让他洗碗的时候,他还故意把父亲的碗扔到海里,并且说谎说碗被浪冲走了。

所以当他们出海钓鱼的时候,我在怀疑他会不会让哥哥和他一起抛弃父亲独自回家呢?

第二回想之前,他们几个小伙伴相约从高木台上跳下,他没跳下,导致其他小伙伴都嘲笑他懦弱,他也没有办法。但是哥哥也轻声说了一句弟弟懦弱的话的时候,他就扭打他哥哥起来,并且还赶回家和母亲告状。父子三人沿途晚上睡觉期间,感觉弟弟伊万也是比较强势那种。所以种种迹象,总觉得这个小儿子有一种自私暴虐的暴君心态。

第三因此当父亲要求小儿子叫他爸爸,吃饭的时间他故意怄气不吃,不是吃饭的时间又故意说自己饿,湖边钓了7-8条鱼统统放掉故意说没有钓到,洗碗的时候把父亲的碗扔掉。出海钓鱼故意违背父亲和他们的约定晚回来。还偷偷把父亲的刀子偷来,让哥哥和他一起谎称没有看到。这样种种事件,总让人感觉这个孩子是一个非常恐怖、自私、懦弱、谎话连篇,理解能力很差的的人、当然这一切都可以称呼为其孩子气,不成熟等等。因此我期盼这部片子最终会有一个好的逻辑改变这个孩子种种缺点。

5:但是非常意外的是,最后伊万因为父亲用不守时的原因殴打哥哥这样的情形下,拿出刀子威胁父亲。当父亲转身面对他的时候,他又感觉到自己的弱小和可笑。于是飞奔爬上孤岛上的灯塔上面,想跳下来自杀。父亲随后赶到,恳求他下来。但是塔顶的盖子被小儿子封住。父亲打算从一侧边缘爬上去,不甚掉落塔底死了。父亲死后,我看到的是哥哥成长和坚毅起来,坚持要把父亲尸体运回去,但是小儿子似乎没有丝毫的伤心难过。直到最后他们回到大陆之后。把物品都装进父亲的车子的时候,发现他们的小船以及父亲的尸体因为船漏水沉入了海底。伊万才喊了一声“爸爸”。最后影片差不多就结束了,有一张照片挺感人的,就是年轻的父亲抱着刚刚出生的小儿子,深情凝望的样子。

6:所以父母是否离异,父亲是不是一个浪荡子,父母是不是性格不合吵架父亲才离家,这次父亲回归带着孩子们旅行锻炼他们意志力的用心良苦。最终却是不了了之的结局,让我觉得有点莫名其妙。

当然每个观影的人角度肯定都不相同。只是我看到了NO作NO“die”一条规律。

 3 ) 三个男人的故事

有人把12年父亲的回归解读为政治寓意,把7天流浪解读为创世纪7天,我不愿意这样透过一层镜子看这部电影。

这就是一个纯粹的男性故事,在狼爸式的教育下,两个在童年缺少父爱的男孩在7天时间内迅速成长为男人的故事。甚至在死后,哥哥还替代了父亲的角色。

儿子:“你喝酒还开车?”

爸爸:“是,要来点吗。”

留下大儿子偷偷的傻笑

过了一会儿,一个大屁股女人走过车门,儿子和爸爸不由得同时瞄过去,大屁股性感美妞对爸爸回眸一笑。

这个爸爸真的很酷,啥都会。

 4 ) 干净而纯粹的电影《回归》

题记
有一段时间,甚至于现在,俄罗斯文化对我的影响久久不能忘怀。乡愁,土地,和野蛮这三种是我对俄罗斯文化的第一印象,其中影响我最深的仍然是塔可夫斯基的对于生命的思考。美国文化和俄国文化在过去的某一时间形成了两股极具分裂的力量。从现在通看历史,我仍认为美国电影文化要比俄罗斯电影文化的影响力要大,因为俄国的电影文化不如美国电影做的精美,包括当时的很多苏联的电影流派到最后影响力越来越小甚至于无。

《回归》Возвращение是导演安德烈·萨金塞夫的处女作,电影的影调冷冽到了极致,除了父亲开的红色的车,几乎没有其他颜色。在塔可夫斯基的《乡愁》里诗人流亡意大利开的也是一辆红色轿车,究竟是由心底的抒发还是向塔可夫斯基的致敬只有导演本人了解了,但不难看出塔可夫斯基对俄国电影的影响仍然存在。电影当时是2003年,播出之后影响力很大,被认为塔式的俄国电影又再一次崛起,但从现在看来,虽然有塔式电影的影子,但仍然没有延续的趋势。导演本人说:故事是以寓言式的故事讲述,不想因为他自己的解读影响了观众的解读,但是只要循着自己内心来看一定会在电影中得到自己的答案,这点故事空间的延展性足以让钻牛角尖的影迷们内心雀跃。

再讲讲导演本人的,就能让人更加客观的看待一部作品。导演是1964年出生,同时代的中国导演应该是娄烨和管虎会比较接近他的年龄。娄烨是95年拍摄的《周末情人》,00年拍摄的《苏州河》,而萨金赛夫是2003年拍摄的处女作也就是这部电影,相对导演里起步算是晚的。因为是以演员身份毕业,他当时始终找不到合适的机会拍片,一直到很久之后才进入一家电视台有机会拍摄电影短片。《回归》对他来讲是一部意义重大的电影,如果对于刚毕业的电影学院的学生来说让你十年内都没有机会拍摄电影。而十年后拍摄的第一部电影会是什么样?

故事本身很简单,12年没回家的父亲突然回来要带两个儿子安德烈和伊万去旅行,旅行期间用近乎暴力男人的方式教导两个儿子一些道理,最终伊万终于忍受不住跑向高台,父亲在爬上高台的时候失手掉下去摔死,而安德烈和伊万用父亲之前教的技能造了一个木筏,木筏最终落水,父亲和父亲很久之前埋藏的盒子一起沉入海底。看完之后我的第一反应,“怎么这部电影做的这么干净?”没有一丝浪费的嫌疑,镜头仔细观察之后发现都是近乎打磨好的,演员台词没有一句浪费,表演没有一丝夸张。这样之下的控制力让这部电影看起来冷酷和严峻。

关于摄影的调度,虽然没有很长的镜头调度,但是仍然能看到导演对于长镜头的理解,从某种程度上讲我之前也有想过一模一样的调度,可是我的镜头单纯的为了长镜头调度而牺牲了故事本身的逻辑性,有一段时间我还误以为这是一种风格,后来我明白我错了。全片出现的很少有配乐,基本上都是干净的对白和环境里的声音,这点也很喜欢,不煽情。剪辑上对于演员的表演处理的也很干净,印象最深的就是电影里很少出现三个人以上的景别,伊万,安德烈和父亲几乎是分开的,这也是加强隔阂的一种镜头处理的方式。

影片的开头出现在海里,安德烈和伊万和玩伴们一起玩,伊万因为不敢从高台跳进海里被小伙伴亲们嫌弃。而第二天伊万和安德烈在一间废墟的工厂里撕扯回到家里发现母亲告诉自己父亲回来了。父亲躺在床上在睡觉,母亲留给安德烈和伊万的是背影,奶奶一个中景链接了一个眼神的近景。父亲睡着时的羽毛,以及安德烈和伊万翻找的相片。这些处理我不想刻意的解读,但是我能看到某种影像独一无二的叙事魅力。很多人都试着解读父与子之间的矛盾,可是电影看到四遍,最吸引我的还是这种视觉极强的处理。所以说这部电影包含着制作者的纯粹,和干净。越是干净而纯粹的东西引起争议就是越多,这点我也没有很好的解决办法。

本来还想多写一点,但是就想写到这里了。这部电影让我很激动的一点就是,我仿佛看到了属于我自己的电影大门,那扇门如同伊万追赶安德烈的那道门,有若隐若现的光芒,但是走进去之后就是另外一个世界。

 5 ) 注定失败的回归

心目中的TOP1

《回归》是父亲角色的一次失败的回归,并且同《无爱可诉》一样,一段关系的彻底碎裂一定要有其中重要角色的献祭,父亲最后的意外坠亡显示了本就疏离到极致的父子关系难以通过一朝一夕的相处而彻底缝合。(最后弟弟伊万对待父亲情感的最高潮却发生在父亲溺于水中,便有十足强烈的悲剧感。)

并且传统的父子关系已经不能适用异化的或者说是有缺失的家庭(父子)关系中,父亲强制性的、带有十足男性特征的教育方式使得他两个与之截然相反性格的儿子感到不适与被压迫。“知道了,爸爸” 哥哥安德烈选择对待突然出现的父亲百依百顺,绝对的服从。“你活该,矮子”矮子是哥哥对弟弟伊万的戏谑,对跳水的胆怯是伊万的心结。伊万而兄弟二人性格中的女性化成分都是与父亲形成极大冲突的,这也注定了父亲的死去。

从我所看的萨金塞夫的第一部电影《无爱可诉》中就可以窥见其非常明显的导演风格,极尽冷峻。摄影技法十分精巧,常见有大量的远景与全景的呈现,疏离感自内而外得散发。

本片之中车中座位的安排,敌对关系一目了然,在大多数镜头中,弟弟伊万始终与父亲和哥哥安德烈分隔开来,最后走入一个画面还是在父亲死后。父亲与两个儿子心灵之间一直保持着远距离。有一个画面,父亲在岛上的小木屋收拾,主体是木质墙壁,画面上方是较小的窗框,里面是兄弟二人逐渐走进。父亲关于儿子的记忆似乎只能也只会停留在相册、相框中,这是其缺席孩子成长所带来的必然结果。 划船登岛,父子三人来时父亲的挺立,儿子如左膀右臂,直至最后离岛,父亲轰然倒下,儿子去为父亲最后“送终”,前后有照应在,印象深刻。

影片之中有一些象征和隐喻非常有趣。首先是开场 小孩儿们用来跳水的瞭望台,是伊万的一个心魔,而后与父兄共处的那座岛上同样模样的瞭望台,最后终于登顶确是伴随着父亲如野兽形象一般的追赶与父亲的坠亡,不得不说是成长的代价。

初登岛,只有伊万一人注意到的草丛中坠落的飞鸟,既是后面父亲命运的暗示,也是对伊万本人的讽刺,飞鸟坠落之地,何尝不是伊万的梦断之所?

影片最后几张黑白照片的快切,实在令人动容。摄影水平,叹服啊!

 6 ) 回归,父亲,而非父爱

    我们似乎已经习惯了这样的故事套路,一个陌生人突然闯入一些人的生活,那些人惊讶,不安,他们之间通常会有冲突,但是最后大部分都以煽情的和解作为结局,皆大欢喜。而这部荣获2003年金狮奖的俄罗斯影片《回归》却以一种悲剧的形式表现了一个陌生人闯入平静生活的故事,以一种令人惆怅的剧情让人久久无法平静。
    其实,片子的陌生人并不“陌生”,安德烈和伊万兄弟俩突然面对出走十二年的父亲的回归,而此时的兄弟俩都还是孩子,与父亲过早同时过长时间的分离使父亲成了陌生人,这样一个本应是他们最熟悉的人以一个陌生人的身份介入他们的生活,而冲突显然不可避免。当父亲带上两个儿子出去游玩时,一场前途未卜的父爱追寻之旅似乎就此展开。但是,在这个过程中,我悲哀的发现,兄弟俩面对的是父亲的回归,而非父爱,父亲是一种你无法排斥的身份,而父爱不然,这是后天培养出来的一种爱。显然,十二年的分离造成了隔阂无法在一次几天的游玩中弥补,而那本应深厚的父爱也无法在几天内结成。所以,冲突不断发生,不断激化,年长的安德烈更成熟稳重些,他对父亲也有更多的期待,所以他对父亲言听计从,这也表现了他对父爱的一种渴望。而伊万则更乖僻些,他从一开始就对突然出现的父亲有种抵触,他的身上也充分体现了一个长期缺乏父爱的孩子的心理缺陷。两个孩子以不同的方式表现着缺乏父爱的孩子的心理,对于一个突然出现的父亲,他们不知所措,同时充满期待。
    父亲是个复杂的角色,在离家的十二年中他无疑具有了丰富的阅历,他在钱包被抢时能成熟冷静的驾车将钱包追回,他能熟练的处理旅途中遇到的种种麻烦,他能在一天内就批装出一艘小船。但是,他显然不知如何去对他的孩子,他总是沉默而严厉,用一种近乎冷酷的态度对待着孩子,从他的表现上我看到的更多是一种父权,而非父爱。我们习惯了“严父慈母”的角色分配,但是这两个十二年不见父亲的孩子需要的恰恰是一位“慈父”,一位能诚心去弥补十二年未尽父亲之责的父亲。从一些细节看,这位父亲对他的儿子也关心,也有着些许的爱,但是他时刻表现出的冷漠和粗暴使得他与孩子的关系日渐紧张,以至于在小岛上到达了愈加不可调和的地步。在这个过程中,我一直等待着一个煽情的父子理解抱头痛苦的情节,但是导演用一种惨烈的方式将父子的冲突推向了最高潮,在一次冲突后,伊万不顾一切的爬上高高的灯塔,而父亲在追赶上灯塔时,失手从灯塔掉下,结束了生命。在他爬上灯塔的那一幕,从他的表情和呼喊的声音我已经看到了他发自一个父亲内心的焦急,或许他的父爱已经被激发,或许他马上将爬上灯塔和儿子抱头痛哭,但是情节在此突然一转,从高处坠下的父亲将父爱永远埋藏在了心底。结尾,兄弟俩将父亲的尸体用船从岛上运抵岸边,但是最终只能看到父亲的尸体随船沉入海中,此时的他们只能失声大喊着父亲,然而一切已经不可挽回,一出悲剧令人可叹。最令人叹息的是,在见到父亲的尸体沉入大海的刹那,他们对父亲的感情一刻的迸发之后,很快他们的表情又陷于冷漠,正如我所说,几天的经历无法培养出父爱,哪怕是如此惨烈的经历,他们甚至没有流泪,当伊万在父亲车中找到一张他们幼时的照片时,安德烈也只是淡淡的一句“收好吧”,这应是一种更大的悲剧。
    一个父亲应该怎样爱他的孩子,特别是一个失职的父亲,长期以来,我们都对父亲的角色予以模式化,严厉,将爱深藏于内心成了一个“坚强父亲”的固定标签。就如剧中的父亲,他尽管在几天里一直照顾关心着孩子,但是他身上总有一丝神秘,让他不那么可亲,他甚至没有向孩子解释他为什么要离开他们十二年。所以,我想一个父亲或许更应该表现出他的感情,打破社会长期形成的那种父爱观,事实上,那样的父爱生出的往往是一种父权,对于年幼的孩子来说,那种过分的所谓严厉只能使他们感到恐惧。男人抛妻弃子的故事我们听的太多,这部《回归》没有落入对男人的道德抨击和对孩子寂寞生活的伤感描述的俗套,它显得更残酷,但是也更接近真实,更启人思考。
    和很多以孩子为主角的影片一样,该片小演员的表现同样出色,安德烈将一个长子形象演绎的非常好,他对父亲更多期待,但是并不是那种“马屁精”式的,更多的是一种相对的成熟,特别是父亲死后,伊万不知所措时,他表现出的沉稳令人印象深刻。当然,还是伊万的扮演者的表演更为出彩,他将一个失去父爱灌溉的心灵的那种多疑,乖僻,仇恨都表现的淋漓尽致。饰演伊万的小男孩让我想起了法国电影《恶魔》中的那个小男孩,一样的叛逆,一样的有一双充满仇恨的眼睛,一样的有精彩演出。值得一提的是,该片的画面拍的非常美,与片中略带沉重的故事不同的是片中的景色充满了亮色,即使在大雨时也是如此,影片中父子三人的一路远行,加上多变的天气,俄罗斯的多样风光也得以展示,配上神秘感的悠扬音乐,导演为我们展现了很多美丽的画面。
    在影片的结尾,一组黑白照片逐一出现在屏幕上,有这次出行的照片,有兄弟俩幼时的照片,但是照片上却迟迟没有出现父亲的印象。直到最后一张照片,那是父亲年轻时的照片,怀中抱着一个小孩,或许是刚出生不久的安德烈,父亲当时笑的一样灿烂,那或许是他父亲角色开始的时候,但是他父亲角色的结束是那样的悲哀,甚至没有一张照片。是什么让这个男人忍心抛下妻儿?是什么让他又回到了孩子身边?又是什么让他将父爱埋藏在心底?他将这些秘密带入大海,带给我的是更多的思考。

http://handsomewang.blogdriver.com/handsomewang/1057959.html

 短评

镜头语言丰富...

6分钟前
  • 大宸
  • 力荐

值得一看

8分钟前
  • 桃子爱吃鱼
  • 还行

以为是一部“父亲缺席,之后回归,父子冲突,之后和解”的煽情故事,结果最后半个小时,彻底颠覆了我的“以为”。这是一部可以从亲情、政治,多重角度解读的“寓言”,十分耐品;镜头也美,师承老塔,非常耐看。

12分钟前
  • 芦哲峰
  • 推荐

影片年份的2003,正好是苏联解体后的12年,故事又说的是强权的回归和瓦解,两个儿子的性格组成,实在让人无法不多想… 虽然种种设定都有种太强的寓言感,但作为一部处女作,它真的非常纯熟,长镜头、色调、音乐,都充满着自信和上帝一般无所不能的感觉,萨金塞夫真是起点颇高啊

16分钟前
  • 米粒
  • 力荐

俩怂孩子谋杀了父亲再毁尸灭迹

20分钟前
  • 大花豹
  • 力荐

本片荣获2004年金球奖最佳外语片提名、2003年俄罗斯影评人协会最佳剧本、最佳新人和最佳电影奖,2003年威尼斯电影节最佳处女作、金狮奖等。

21分钟前
  • (๑⁼̴̀д⁼̴́๑)
  • 推荐

政治寓言,老塔重生

24分钟前
  • 艾小柯
  • 力荐

真的很好的片子,可是美得残忍

29分钟前
  • 趣多多配红茶
  • 力荐

很好看,感悟颇多

31分钟前
  • 泷希薰
  • 力荐

完全抽离背景和环境的叙事,冷静有力,寓言就该这样拍。

34分钟前
  • 陀螺凡达可
  • 力荐

这是极具象征性的寓言般的悲剧故事,来讲述父子之间一种最根本的关系,叙述了父亲所带来的理性和残酷的世界

37分钟前
  • 爱吃烤鹅
  • 推荐

看的有些懵懂,但不明觉厉(⊙o⊙)!

40分钟前
  • 黑基兔
  • 推荐

4.5;父亲的缺席从12年变成永远,照片里一度曾经存在的身影悄然隐去。灰蓝色调沉静凝练,水面波光是萨金塞夫的辨识标识之一,师承老塔明显。上帝(父亲)用七天创造世界,弑父之子的回归之路,注定要做俄国大地的流浪者。

42分钟前
  • 欢乐分裂
  • 推荐

蓝光修复之后的画质更蓝了,很完美的处女作,最后半小时整个人要疯掉了。

43分钟前
  • 亵渎电影
  • 力荐

冷冽得近乎残忍,心痛

44分钟前
  • 九尾黑猫
  • 推荐

很不错的电影但是我不是太喜欢

46分钟前
  • 乔植
  • 推荐

政治寓言懒得说。只是建议强迫症别看这片,因为父亲这个角色在孤岛上挖出来一个自己以前埋在那的盒子,到影片结束导演也没打开给观众看过。

47分钟前
  • 陈哈
  • 力荐

这部电影写的不是亲情,而是一种信念的生与死,尤其是在苏联解体之后的背景下,整个民族都带有一种片子里的灰青色的基调,包括儿子一进门看到父亲的角度,和父亲最后的死法,以及一种混乱迷茫的感觉和儿子对父亲的叛逆都是有特殊含义的。

52分钟前
  • 张大水
  • 力荐

如果没有联想,世界将会怎样啥时来个中国版

55分钟前
  • zhangxunnj
  • 还行

在你喉结隐现筋肉渐鼓,看一切不顺眼,打架就拼死到底,开始对美女有反应的时候,有个男人在12年后突然出现说孩子我是你爹,不听话就煽你耳光,你会有弑父情结,你一定要有弑父情结,只有这个影子朽木一样轰然倒下,你才能懂得爱与责任,永久摆脱恐高症的困扰,安德烈、伊万,剩下的夏天都是你们的了。

58分钟前
  • 内陆飞鱼
  •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