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人乐队

HD

主演:洪天明,洪金宝,吴镇宇,马菀迎,余香凝,吴澋滔,元华,林恺铃,伍咏诗,胡子彤,徐浩昌,任达华,龚慈恩,林宇轩,张达明,张锦程,林雪,刘国昌,徐克,许鞍华

类型:电影地区:中国香港,中国大陆语言:粤语年份:2020

 量子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无尽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优质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红牛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非凡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剧照

七人乐队 剧照 NO.1七人乐队 剧照 NO.2七人乐队 剧照 NO.3七人乐队 剧照 NO.4七人乐队 剧照 NO.5七人乐队 剧照 NO.6七人乐队 剧照 NO.13七人乐队 剧照 NO.14七人乐队 剧照 NO.15七人乐队 剧照 NO.16七人乐队 剧照 NO.17七人乐队 剧照 NO.18七人乐队 剧照 NO.19七人乐队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七人乐队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自上世纪五十年代直至未来,七位殿堂级导演各自抽签负责一个年代,执导一个与香港有关的故事。《七人乐队》片名寓意各有风格才华的导演,尤如出色的乐手,走在一起便能合奏出令人共鸣的美妙乐章。其中包括洪金宝的《练功》、许鞍华的《校长》、谭家明的《别夜》、袁和平的《回归》、杜琪峯的《遍地黄金》、林岭东的《迷路》,及徐克的《深度对话》。其中林岭东的《迷路》更是导演的最后遗作。   《练功》:50年代,一群拜师学艺的孩子在师父严厉的督导下勤练功夫。徒弟与师父间的默契在呼喝声中形成,而躲懒受罚的那天也可成为一生难忘的转机。   《校长》:60年代,社会清贫,但求学者众。一位执笔忘饭的校长与善良淡雅的王老师让一座天台学校成为童年岁月里最温暖的家。   《别夜》:叶嘉琳与余雁飞,在80年代香港依然美丽的夕照中相恋。女方一家移民海外,二人无奈承受离别之苦,只余下相爱的记忆。   《回归》:...现代爱情天堂鸟2021同一屋檐下幸运卢克之雏菊镇到阜阳六百里他和她的孤独情事:他们豪斯医生 第八季夜行盛宴白兔糖绿夜最后一场电影杀出大三巴金钱与爱情顽固份子金银潭实拍80天22号追击者海逝最美的时光2013四非寻堡奇遇2美好事物1996基和皮尔 第五季德凯奥特曼最终章向着旅途的彼岸……哈奴曼寻找酷巴熊零号病人刑侦风云义胆浓情连体大鹰啸阿尼库拉波:不死传说魔术师的大象假面教师剧场版极品前任火焰中的美女速度与激情8昭和元禄落语心中战争游戏1983飞越危墙种子喜欢你2017

 长篇影评

 1 ) 像七个电影学院的学生完成的命题作文

洪金宝《练功》65分/100分 情绪用动作而不是对白来展现,节奏很欢快讨喜,作为第一个短片能一下子吸引观众的注意力和好奇心,一下子回到曾经香港电影动作片时代的辉煌。(不过这个很像影视学院的毕业设计。。)

许鞍华《校长》 60分/100分 只能说中规中矩吧。。。校长和女老师关爱学生,学生长大后去看望和祭奠老师,虽然情感很真挚,但是看的还是有点尴尬,我后面思考这种尴尬感是从何而来,可能是剧情过于老套,看到了开头就能猜到结尾。(P.S感觉校长和女老师之间是有一点暧昧而意难平的情愫??)

谭家明《别夜》 65分/100分 经历过类似的事情,对这个故事很能感同身受,演员们的表演没话说,情绪确实表达得很到位。俩人的极致拉扯很纠结,明明相爱,又偏偏用自己的语言和行为去伤害对方,在伤害的过程又表达出情爱,看的我有点憋屈。。。两个人在房间里面读诗,中英文夹杂的时候,那个场面让我想起来学校搞的诗朗诵活动。。。

袁和平《回归》65分/100分 爷爷和孙女之间的互动很有趣,就是后面我有一个疑问,经常锻炼身体并且长期习武的爷爷为什么仅仅过了三年,身体就坏成这个样子了?

杜琪峰《遍地黄金》80分/100分 观影之前听说这是拍的最好的短片,对它有很高的期待,它确实在七个部分中算是不错的了,因为其他很多短片的故事,把它换一个年代,换一个地点,它其实也能发生,并没有太强的时代性。但是杜捕捉到这个时代最代表性的符号是什么,把它强调和放大,《遍地黄金》的时代感就特别强,以小见大的功力深厚,非常能反映出来千禧年代人们的精神状态。

林岭东《迷路》75分/100分 父亲用旧时的回忆和今日香港的场景进行对比,迷失在街头时的几个镜头代入感十足,可以说是第一视角沉浸式体验迷路感。。。 父亲赶路遇到了车,下一个镜头就是帽子飞起来,我当时还以为父亲被车创死了。。。 旧的地方在拆除,新的场景在重建,旧与新之间的变迁给故事带来张力,《迷路》是七个短片中反思性最强的作品。

徐克《深度对话》70分/100分 说实话,前面病人和精神病医生的对话我感觉很吵,有点聒噪了,也不是很能get到笑点。。。后面医生和病人的身份发生对调时我感觉这个故事有点意思了,再后面出现了两个观察者,剧情又发生了反转,这个像套娃一样的结构开始让我感到惊艳,很不错的鬼才作品。

 2 ) 在2022年,回味一下菲林时期与香港电影新浪潮

戏里有话,徐克组团一起用菲林拍一部香港新浪潮电影,名字叫作《七人乐队》。

首先,什么是“菲林”。“菲林”即是胶片,英文film“电影”,音译也就是菲林。

在当时香港电影非常发达的时候,也刚好是菲林时代,基本上每一个香港新浪潮导演,都经历过这个时期。因为菲林价格昂贵,每一帧都是一笔花费,所以当时拍电影的时候,要一帧帧的计算,每一个镜头都不能浪费,这也大大提高了电影的质量。

但是因为菲林做不了多少特效,一切都需要真实拍摄。现在重新看回用菲林拍出来的电影,整个感觉非常的怀旧,这个怀旧是实实在在能体味的到的。

再是,什么是香港新浪潮电影,香港新浪潮电影的源起是一班在电视台出身的香港年轻导演各自开始拍摄风格新颖的电影。1979年是很重要的一年,涌现出章国明的《点指兵兵》、徐克的《蝶变》、许鞍华的《疯劫》和翁维铨的《行规》。

《疯劫》许鞍华

20世纪80年代初的香港电影出现了一个并不新的“新浪潮”这个词。所谓并不“新”,是因为这个词早在1960年代在欧洲的法国便出现了,并影响了整个电影文化。香港电影没有法国电影那么“伟大”,未有去到影响“整个人类电影”境地,但是对亚太地区的电影而言,却甚具影响力。

法国新浪潮

放在亚太电影方位来说,香港电影新浪潮至少在中国人电影处于上世纪同一八十年代起着先锋作用——于香港新浪潮稍后才出现的台湾“新电影”和大陆电影的“第五代”。像是一次历史巧合,更像是一次上天的安排,在两岸三地战后婴儿潮中同时诞生了这一批电影新锐:徐克们、侯孝贤们、张艺谋们。

所以其实香港新浪潮电影对现在的电影文化影响还是甚大的,这一部电影的八位导演徐克、洪金宝、许鞍华、谭家明、袁和平、杜琪峰、林岭东,包括吴宇森都是香港新浪潮电影的代表电影人,他们对香港新浪潮电影都作出了很大的贡献。这一次他们回归初心,再一次拍出那种先锋感、实验感,可以说是一个香港新浪潮电影给出来的答案,一个缩影。让我们观众在浮躁的时期,静下心来,去回味那个充满电影魅力的香港新浪潮时期。

在2022年,这一个电影业并不景气的时候,香港影迷们和七位导演一起来回一场如一缕青烟般的文艺复兴,怀旧一下香港电影,追念一下曾经的香港。这真的是太浪漫了。

 3 ) 《七人乐队》:我和我的香港

当寰亚电影在2015年宣布影片的拍摄计划时,它的片名本是《八部半》——借了和意大利电影大师费里尼名作的中文名。当时参与这个项目的导演除了洪金宝、许鞍华、谭家明、袁和平、杜琪峰、林岭东和徐克之外,还有吴宇森。大家达成的共识是,这八段影片必须用胶片拍摄。它以五十年代的香港为起点,八位导演各自抽选一个十年作为背景展开故事,并以最后一个“半部”作为对香港未来的展望而收尾。可惜的是,在此过程中,吴宇森因身体状况不佳退出(让他抽中的七十年代成为令人遗憾的空档),而林岭东更于2018年因病去世。寰亚在2019年携着林岭东的遗作部分重整结构,终于成为了现在《七人乐队》的模样。

也许直到看完全片,回溯影片的整体样貌,我们才会意识到《七人乐队》和前两年在国内一时火爆的“我和我的XX”系列影片几乎处在同一个序列里,我们甚至可以依此给它取一个更通俗易懂的副标题——“我和我的香港”。这七位在香港电影史上占据重要地位的导演,各自在十多分钟的时间里给香港写了一封带着强烈个人特点又心意绵绵的电影私信,从中我们看到了他们每个人眼中过去、现在和未来香港的模样。

当摄影机徐徐移动走上高楼天台,一群身穿练功服的神情严肃认真的少男少女列队出现在摄影机中,我们大概可以迅速想到这部片的导演是谁。洪金宝的《练功》是这七个片段中最能激起观众好奇心的作品。一方面,作为香港功夫电影的开创者之一,他此前从未执导过纯粹的剧情片;另一方面,作为演员,他又是香港功夫片明星中文戏演技最出色的一位——早年在《八两金》中和张艾嘉的对手爱情戏至今让人难以忘怀;我们经常能在他喜剧化夸张的表演背后,看到一丝率真的情感流露。

果然,作为《七人乐队》的开场之作,这短短的十分钟便浸透了洪金宝对于逝去时光的深情追忆:在七十、八十和九十年代叱咤香港影坛的大哥级人物,如果没有儿时勤奋汗水铸成的磨练之路,怎会有随后的风光无限。但这一段儿时的练功回忆并非是苦涩不堪的痛楚,反而被洪金宝渲染出了一股独属于八十年代港片的轻快和乐趣。在练功、偷懒、被罚与刻苦等不同情绪动作的转换中,似乎洋溢在旧时功夫片中的动作灵魂和喜剧精神又回光返照般回到了银幕之上。镜头中练功的孩子们脸上充满了如此自信,因为他们相信一个无可限量的未来在前方等着他们。正是这一点,现在看来让人无限感慨不禁泪目,叹息那辉煌不再的香港电影正随着时间的流逝逐渐褪色而去。

《练功》中浸透着的轻盈又动人情感让人赞叹洪金宝不为人知的细腻感性一面,同时它的形式也几乎囊括了后面六部短片的所有构造特点。首先,秉承着香港电影对于叙事的不同观念,这七部短片几乎没有一部是以讲故事方式展开的。相反,它们着力追踪的是超越故事之上的情绪展现,而这一点是在跨过了故事情节的束缚之后,通过人物的形象和关系塑造而展开。《练功》中的师傅与徒弟,《校长》中的老师与学生,《回归》中的爷爷和孙女,《迷路》中的父亲与妻儿都是带着传统中国意味的长辈与晚辈关系;而谭家明的《别夜》和杜琪峰的《遍地黄金》则是现代社会中人与人情感与金钱关系的写照。

其次,除了徐克的《深度对话》,其他六部短片都采用了拼贴式的剪辑手法,将人物的状态、情感、动作和不断变化着的节奏与画面触感结合起来,这同样也是香港电影受到八十年代动作片潮流影响后留下的“后遗症”:形式化的表现主义特征抹去了讲故事的“习惯”,而采用更加感官化的方式去感染观看者的视听神经。

杜琪峰的《黄金遍地》几乎是拔得了港式形式主义的头筹:三个炒股炒房做发财梦的年轻人坐在茶餐厅里语速快如连珠炮般的吐出财富泡沫,在发财、亏本又发财的跌宕起伏之间体验着瞬间坐过山车般的心理动荡;但高速切换的片段却突然在某一刻静止了下来:当三个人站在茶餐厅门口,看着店主在深夜将非典时期住在淘大花园的一家人挡在门外,禁不住喃喃自语:“我们能帮他们点什么呢?”。如果说其他人都在用温情和感动刻画个人与城市之间的关联的话,那杜琪峰是真正抓住了香港的脉搏所在:金钱充斥了香港人的大脑,但共情也是这座城市潜藏的朴素情感,它们看似矛盾,但又是港人不可分割的个性一体两面。

形式主义在谭家明的《别夜》中则变成了对法国新浪潮的一次致敬。在一间墙壁漆成绿色的公寓内,一对男女渡过了分别前的最后一夜,他们用诗、照片、情歌、性爱、交织着甜言蜜语和悔恨绝望的对话填满了封闭的空间。具有断裂感的人物特写和剧烈起伏的人物情绪拼贴在一起,形成了这位“香港戈达尔”最独特的个人影像标志。这就是谭家明的悖论魅力所在:他的诗意形式风格曾经是王家卫灵感的源头,他剧作的内容是香港一代潮流青年的个性写照,但他的内核却是如此曲高和寡以至于最终无人能真正理解他的表达。

看过了林岭东的遗作《迷路》,我们也终于可以体会到大陆电影和香港电影的一点差别。无论是《我和我的祖国》还是《我和我的家乡》,几乎每一个故事都通过人物围绕着主题做的一件事来凸显他们和地域的依存关系,它几乎可以等同于“奉献即爱”的内在情感表述模式。但当《七人乐队》的导演们通过电影表达对于一座城市的喜爱时,更多的是沉浸在过去的时光里回忆。影片中并没有大家齐心协力共同“建设香港”的片段,但仅仅是生活在这里几十年的时光,就足以让人物对它产生难以割舍的情感,特别是在人物即将离开这座城市时(《别夜》《回归》《迷路》),它显得尤为伤感浓重。哪怕是《迷路》中,返回城市的主角在偶然的车祸中去世,也无法剥夺它对这座城市和它的历史沉迷般的喜爱。

只有在影片的结尾,徐克戏谑的《深度对话》摆脱了这样一种对于这座城市无法诠释因由的沉醉迷恋状态。在无法设定年代的将来时中,人物们似乎在努力辨清自己的身份,却又不断沉入到病人与医生的错位转换之中。幻想成为他者,却又忍不住对这样的心理进行一次次诊断的状态,也正是香港这座城市无法规避的文化心理症候。在此,《深度对话》似乎善意地嘲笑了前六段在情感上的过分沉迷,但同时自己却也陷入了无法判定身份的困惑之中。而以如是喜剧性的荒诞来结束对一座城市的情感表达,体现的正是香港电影独有的举重若轻娱乐一切的独一无二个性特征。

 4 ) long long ago

1. 杜琪峰用了两首老歌的吉他演奏曲:非典期间平均呎價跌至谷底,冰室外一幕对应了“風仿佛在夢中輕嘆 路和人茫茫”;到了《似是故人來》的过门一句“俗塵渺渺 天意茫茫 將你共我分開” 接的是08次按危机恒指的十年起落。看似命定的“错买也中”起因实际是服务员一句:自己寫 number 啦!从“我们是不是太恐惧”变成了“贪婪变恐惧”。 拍摄时候还没有这一两年的疫情变动,可大家看到冰室外老板娘拒绝一家人何其相似 2020 那些被拒之门外的武汉人或者后来高风险地区的他者。这种超出意料的宿命感就如同最后三份送错的餐,错愕又不知如何处理,仿佛吃了就会让刚刚到手的命金消散。

2. 谭家明的标题 Tender Is the Night 我下意识当成是 blur ,自然而然想到“分手”的主题,可后来看时代对应的可能是 Fitzgerald 或男主读过的济慈《夜莺颂》。前路未知和时局变动下被迫分离,甄楚倩的《深夜港灣》歌词里与方思長詩〈豎琴與長笛〉喃喃读出的都是心理外化。人去屋空,墙上仅剩一张当初的《呼啸山庄》“你的第一次”与“我的最后一次”各有表意,也可以呼应 mla 的〈美麗新香港〉。结尾 credits 里可以看出全片除了邓晓岚,谭包揽了故事人物、音乐编排、剪辑匹配等等,保证了全部的作者中心。听说他是七人中唯一超额使用菲林的,可以理解成对两位演员互动的呼吸感与场景设置的意象化要求极高,反复打磨找寻最佳一条的缘故。我自己觉得谭更适合抽掉所有的现场角色对白,声画异步,依托剪辑与画外音做出另一条时间叙述线,交替互文更好。

3. 林岭东的遗作半成品里人物注脚给得尤其丰富。任达华的青少年时期也向往过英美流行文化,和当年的父亲在远望大会堂时,也用拍照的介质变革表明自己支持的态度。后面父亲遗照下,自责反思对儿子的苛责态度。虽然早已移居英国,可保有过年回家乡小村落老屋守岁的传统,依旧是火爆脾气的港岛村落顽固老头,哪怕脏话只能内心骂骂。香港地标建筑迭代更新,早已不熟识,出租车上是 WeChat Pay 的广告,问路指路的语言再不是单一的粤语:有的不愿停下回应问路,有的回应是普通话,有的指点发问英文,这一切就停在了一次“狗血”的意外车祸那,任达华也就像导航指针在方寸内无头无序摇摆,永远停留在“可以买,可以卖,不能抽”的故土上。

4. 许鞍华对开启自己文学爱好的女老师追忆,那个时代的很多光和影都有雕刻,“昙花一现”既是心语也是实情,糖水铺一幕学生可爱细腻,多年后聚餐时,镜头焦点从校长的脸渐渐模糊黯淡转移前景更是心情写照,墓碑上的祖籍番禺也是那个时代的特点;洪金宝对武行练功疤痕的烙印,儿子演师父肃穆严厉,不过结尾一镜里的金链子有点儿出戏;袁和平对回归后三年的祖孙心态对调设计,宝塔糖也能治好 97+3 的千年虫;徐克的玩心与鬼马点子,搞不清是世界的病症还是自己的妄想

总体还是诸位功成名就的老人怀旧。他们当然可以缅怀,尊重这门手艺,可今时今日却没人在意年轻一代抗争什么,所求为何。 這世界也不是我的地頭,就當我在宇宙飄流。

 5 ) 温和的狂欢

*涉及剧透,请观影后阅读。

总体评价:林岭东许鞍华>徐克≈杜琪峰>谭家明袁和平>洪金宝

较之大陆拼盘系列,《七人乐队》做得较好之处在于它仅以HK年代脉络来划分,在观影的时候,因为地域的一致性和变迁性,从始至终都将观众的心绪缝合在时代脉络之内,因此跳至下一篇章的时候不会有太强的割裂和不适之感,而是会下意识认为,这是岁月变化里错落有致的浮光掠影的集合。

当然也没有说大陆拼盘的切题点不好的意思,相反,无论是我认为最好的祖国篇还是狗尾续貂之极的家乡篇,都以一种后主流电影的视角在入题,尽管收效甚微,但不能否认它的宏观角度。

但港影却又不同,自它兴盛以来,无论是什么题材的片子,其主题最终往往会落脚到主体缺失的失落和公共空间、社会关系的抒发上。因而在找寻题眼之时,难免也只能将承载HK精神符号的空间文本作为舟楫——究其本质,即是HK电影历史和HK城市本体的互文。

以下分析以个人评价由高到低排序,仅为主观判断,如有不同,请以您自我的标准为上。

林岭东《迷路》★★★★

不知是不是林导遗作的原因,这一篇的物哀之情格外深远。以较为老旧的抽丝剥茧式的叙事方法,在已知悲剧结果的情况下开始寻根溯源,让观众彻底浸入个体与时代的悲歌当中。任达华和龚慈恩在港影中淬炼的高超技术不费气力,仅以他们的脸庞就能将观众带进那个黄金时代里,所以当任达华开始为逝去的城市风貌而伤感时,其实对观众来说是移情到时代落幕的重锤之音上的。

黑白的旧城和繁华的新城,火红的裙褂和洁白的婚纱,朴实的旧村和张扬的新人,这样几组对比渐次打出,“迷路”的主题便由此尽显,在这种车水马龙的HK电影最经典的街头迷茫中,反而会让人觉得,“迷路”之终,是活在过去时代里的人的解脱。

林岭东的手法还是看得出上个世纪的风味,业已老迈的运镜在新时代命运下反而造就新的美感,那些以任达华的视角看出去的有山有水,很难说不是导演本人在新旧之交的迷失。骨灰入水的画面是这个片段里我最喜欢的镜头,似融非融,水的无言流动将生命长河的愁绪松散地包裹,除了怀念,只余一口怅惘。

许鞍华《校长》★★★★

许鞍华的风格一如既往的云淡风轻,很像天水围的拍法,将城市气质融进故事的线性流动中,蜻蜓点水般地告知观众在时代背景下面的城市文化符码。

这一篇最成功的地方莫过于请了吴镇宇坐镇,他是影片中的另一只眼睛,说是“校长”为主角,然则是通过校长泪盈于睫的双目,来感怀那个年代里质真质朴的善良。

许鞍华电影里的男性形象在我看来总是有些刻板,这里的吴镇宇也只是导演缅怀的形象里的一个残片,他承受了回忆里的消极部分——正邪莫辨的脸,并不那么尊重小孩,又有几分痴;而王老师则是秋水剪影一般的美丽和善良,从一开始的花瓶,到最后的相片,她是虚浮的影子,是回忆里不掺杂质的美好。这种脑海中的美化是心理作用,吴镇宇就是提醒观众现实苍老的存在——这里的处理就没有落进单纯的怀念式视点的窠臼。

直到最后吴镇宇向墓碑鞠躬,我觉得不仅是感怀,更像是苟活至新世界的人,对消逝之年的告别。就像小的时候,爷爷奶奶喜欢看老照片,喜欢讲照片背后的故事,但相册翻过最后一页时,电视机上的新电视剧总会准时开场。

徐克《深度对话》★★★☆

这一篇让我有些无从下手,因为作为一个老爷的老粉,我真的没有办法确定这里是徐克在摆烂,还是他以自己老顽童的思路在认真拍摄。但这些天马行空的想象,又的确打上了徐克本人一以贯之的水印,就像《智取威虎山》最后的飞机场,荒诞,好笑,但一想到是徐克,ok,fine.

这一段倒有点像《地球最后的导演》在整个扭蛋机系列里的作用,不同的是一个是以历史为节点开篇(导),而另一个是以概括为符号收束(深)。

但总之我看得很爽,高密度的迷影梗集中输出,港影黄金配角的脸庞展现,关于医生和病人的站位一次次互换,大空间叠小空间的逐层扩大,间离效果的不断运用,是很目不暇接的。脑子和眼睛一起飞速运转至宕机。

窥伺感一直贯穿该篇,起到了又讽刺又精准的评价作用:观众想从《七人乐队》里窥伺的,是时代症候和作者没落;而导演在从业生涯里窥伺的,是笔下人物或喜或悲的一生。徐克似是嘲讽,又像是回顾:那些对导演风格的名正言顺的腹诽(把吴宇森当做彩蛋吧~),堂而皇之的提出新浪潮,寥寥几语,真就是港影迄今为止的一生。

品一口,甚是怀念。

杜琪峰《遍地黄金》★★★☆

《夺命金》的设定,杜氏电影经典的三点座位,数字人生的跌宕,反转再反转的心理把控,要点齐全到无从下嘴,太圆满以至于好像总是差了一口使之鲜活的仙气。

而杜琪峰比较高明的是,他放弃了对整个HK的环境描写,以小见大,用茶餐厅这个太能代表HK平面的分区,让观众心理上产生了同理感——看过几部港影的观众就可以从茶餐厅的意象中,回忆起曾经发生在这里的所有故事,继而通过这个区域特征来达成自己对城市的意象概括。罗宋汤也好,鱼丸米线也罢,茶餐厅落单的数字也好,港股指数的起伏也罢,无一不是HK。

而导演又并不对其中发生的故事佐以主观评价,这就让观众产生复杂的情感,惋惜是生命的常态,但时间没有一次会放过众生。个体的扼腕在时代洪流面前根本不值一提。

而将时代节点作为片段感情推动的割点,使整个片段没有太多拖泥带水的无用功,03年,08年这些香江两岸都铭感于心的事件,虽然在茶餐厅的封闭空间之内,但是确实整个华夏都能共情的,更别说一些借古喻今的桥段了。

谭家明《别夜》★★★

我不喜欢。

当然演员演技的生硬要占很大比重,但这种充满着王家卫风格的“你猜”一直让我提不起兴趣,尽管大家都能看出来在男女主人公别离的缠绵之后,包含着确实不能细说的母题。

但纠结之处就在于,对于HK人而言,他们可能终其一生都在思考自己的原乡到底应该所归何处,谭家明又把这种挣扎通过小空间的置景表现得很好,一如他对王家卫早期作品的指点——由此可见,王家卫还是深得他的真传。

而之所以不喜欢,是因为我能明白结尾从远到近的警笛声(或是救护车)意味着什么,但它真的有点苍白,像是不知如何结尾的无措,干脆白茫茫一片大地真干净的投机取巧。总觉得它要表达有的人有的事偏执到不得不留在过去,但《迷路》这一章明显完成得比它好;或觉得它好像是在对“无脚鸟”意象的再度深化,又有几部墨镜王的表达珠玉在前。《别夜》在这里,难免不痛不痒。

不过,男女主人公用书里的诗句对话那里我很喜欢,像极了戈达尔《女人就是女人》的经典场景,又施以中式+英式的美学在地化改造。既有作者电影的雄心,又有主旨立意的混杂,实在是智慧。

还有就是,《深夜港湾》的确很好听。

袁和平《回归》★★★

袁和平武指的水平和元华积年的功夫仅凭街道上几个行云流水的动作就可见一斑,单凭这个镜头就能概括袁和平和元华这两类动作片影人对港影作出的卓越贡献了——无他,唯手熟尔。

但单从剧情发挥来说,太像一板一眼的命题作文,好像抽到了固定的时代,只能从个人-集体入手,从亲情-大义延展,不知道是不是因为袁和平在内地看得太多,甚至有了点【我和我的】系列的慧根(贬义),除了特有的搞笑和温情之外,唯一能让我感知到它应该是《七人乐队》中的作品的,大概就是电视里一直播放的武侠片和柜顶上总是占据整个画框一半的醒狮。

洪金宝《练功》★★

好像学生作业。

洪天明的演技真的不行。

大师兄的配音也好让人出戏。

“我不管观众看得好不好,我年纪大我怀念过去我爽了就行了”。

回到最初,从《八部半》改成《七人乐队》,从立意到成果,这组片子并不像是简单的电影圈的自嗨式团建。我从中看到的,也不仅是我在港影陪伴下的个人成长轨迹——尽管看到这一点,这个电影的使命就完成了一大半,还有比管中窥豹稍微宏大一点的、对港影兴衰的慨叹。读得到每个导演在面对宏大时代叙事下的无措,他们不只是在拍电影,也在回溯自己的人生。在那些非左即右的选择上,从他们入行开始直至今日,都是迷茫的。

不过电影并不是一切的答案,电影只是要让观众自陈式,甚至自反式地思考一切。

会回忆就会怀念,会思考就会进步,会迷茫就会肯定,会叹息就会铭记。

你的答案,对他们来讲不重要,对整个时代来讲更不重要。

你的答案,只是你的墓志铭。

时代落幕的答案也一样。

 6 ) 香港电影的顶级盛宴,还是不管饱

(原载于虹膜公众号

辗转七年,《七人乐队》终于赶在七月末登台,吹拉弹唱一响,满以为「总算是欢笑多于唏嘘」,但其实,狮子山下总有比光影转得更快的光景,多一节荒腔走调,就多一场木叶萧萧。

那乐队,就很难不沉潜在情绪符号里。

主创集体出席香港国际电影节开幕式

原本是香港顶尖导演们的一场盛宴,就连半出走的,半隐退的,都给足面子,悉数驾到。他们要致敬胶片,要致敬港片,于是把上世纪五十年代至未来,等量切分八段,八位导演抓阄,各司一份,再行创作。调侃无非凑足八部「半电影」,此间的傲气与底气,不止令影坛有过振奋。

奈何吴宇森身体不适,抽中的七十年代落空,更奈何林岭东于2018年逝世,绕不绕梁都只能是余音。

林岭东在拍摄现场

所以看《七人乐队》,面对漫长的频繁回望,从腾飞到迟滞乃至彷徨,对人,对地,对事,都难免升起挽歌气息。尤其是在当下语境看,电影里的「过去」,是苦中有甜,有新生与寄望,「现在」是虚晃一枪过后的只待追忆,而「未来」是疯狂当道,似乎也没有什么憧憬的必要。

而同样具有挽歌气息的,是《七人乐队》达不到澎湃期许的合奏水准。导演与导演之间,本有参差。而导演与自己的较量,也总有应时与应试的考验,并非一一契合相宜。终归成品参差不齐,七部短片水准一如音阶,有高有低,唯独可以连成一气的,就是那种难掩的强烈缅怀意味。

徐克在拍摄现场

在这样一个局里,谁优谁劣,不妨逐一细数。

(1)洪金宝《练功》,差评

作为《七人乐队》的开篇,《练功》太过简单,就事论事的那种简单,几乎要定全片的狭窄音域。

天台上下,已是整个世界。有瓦遮头的楼下,是师父所在的权威空间,一群小辈,在镜头里只有日复一日服从的汗水。这自是洪金宝人到中晚年最为难忘的光景,日后荣光都由此生根发芽,而从中年师父到晚年徒弟,演员从儿子洪天明到父亲洪金宝,有强烈的传承意味。

当然,也可以说五十年代的香港精神,已被浓缩到练功里,要尊师重道,不要胸怀二心,要吃苦耐劳,不要偷奸耍滑。某种意义下,它构成了香港当年起飞的基础,只是当平淡故事被封印在楼台一角,当现在看来过火的体罚再被加冕,未必有多少观众愿意从中看到鲜花与皇冠。

(2)许鞍华《校长》,中评

到第二个故事,终于开阔些许。空间上,有了香港学堂与街巷的交替,棚搭有限,但是尚算精准,而时间上,从六十年代开始,有了几十年后的跳转,尽管后段时间模糊,整体上也没跳出粤语残片里的光圈。

许鞍华对于老故事,旧地方,情有独钟地来回拍,难得在六十年代的香港打卡,也是填补了四十年代的《明月几时有》、七十年代的《胡越的故事》与八十年代的《千言万语》之间的空白。这一顿捣鼓,短片也有些旧风味,甚至衔接得上《投奔怒海》阶段的外壳。

但里子是不行的,特别是之于许鞍华的段位而言。主角说的是校长,是无冕影帝吴镇宇,可故事的灵魂在于马赛饰演的王老师。岁月悠悠,往事美好就美好在,有过她的身影,而校长是一个凭吊的符号,代表许多引而不发的文人情绪,借了学生的观感,编织多于自我的怅惘。

这样的骨架,许鞍华随便装点都能支撑,毕竟单靠市井生活里的细腻细节,就够她取胜。于是有了师生之间的温柔互动,小孩在课堂尿了裤子,王老师拿着花瓶过去,假装撒了他一身水,趁机带去换裤子。街头偶遇学生支摊,王老师被请了一顿,多加了鸡蛋,又多加了屏风,粗陋地隔开闹市,都有妙意。

只是马赛的诠释还欠火候,本是灵魂,却只有骨架。连带着吴镇宇与两个时代的学生,也都各有各演,归置不到一个层面的表演一如故事的飘忽,打散了聚焦的灵气,最终剩了几个细节的印记,却很难跟过往一样,在情感上深度共振。

(3)谭家明《别夜》,差评

直接跳到八十年代,谭家明却要把许鞍华的短片扬短避长。

华语电影里的文人味越来越少,也越来越乏,难得《七人乐队》里,连续两部短片都在试图重现。《别夜》里的旁征博引,胜过《校长》许多,不同国别的诗书在小情侣的离别夜,抑扬顿挫地替人表意抒怀,本是最显底蕴的妙处。

就像是一座搬空了的居所,只剩房间保留原貌那样,在即将离别这个时间前提下,小情侣的来与不来,做与不做,留与不留,哭与不哭,恨与不恨,死与不死,在戏里当时与戏外当下,都有许多隐喻可以拉扯解读,这也让《别夜》能够成为第一部冲出现实层面的短片。

但是,选的两位演员,过于稚嫩,过于拿捏,在一种舞台剧式的调度里,向外释放的是造作,是浮夸,而故事由此不断变得狗血、聒噪,从天到地的崩坏,惹来笑场之余,根本无法承担故事本身的厚重,这也显得原本的文人味,不过是些儿戏的文学堆砌,实在对不起谭家明难得的出山。

(4)袁和平《回归》,中评

这部短片的尚好,是基于四平八稳,毕竟《别夜》是场豪赌,天堂地狱就在一线。而且,它的尚好,也叨了《练功》的光,二者都在回首习武往事,洪金宝硬碰硬地「实拍」,而袁和平只让元华一人,独对四十年前武艺登顶的奖项,就讨巧地把苦与念释放出来。

它更多的笔墨,用于对照。老武师的过往荣光与当下孤寂是主调,定下了新老的对立。他与孙女,钵仔糕与麦当劳汉堡,习武者与小流氓,安守与出国等等,全是这类对比,不过,都是些老调重弹,要想读出多少比故事更大的指涉,丰俭由人。

唯独一个有意思的地方,是九十年代的回归,袁和平偏偏不明刀明枪地拍九七。

(5)杜琪峯《遍地黄金》,好评

等到杜Sir,才有真正佳作,而电影早已过半。

这部短片也许可以说是另一种「三人行」的「夺命金」。本质上的升斗市民,怀揣的是遍地黄金的念想,极具代表性。长期处于进行时的经济神话在前,国人最密集的暴富想象就坐落在香港。

2003年的沙士,是数年一度的大事件,是无数人的劫难,少数人的际遇,更添下注的风险与回报。无非几场跟与不跟,起起落落间,整个时代都被三张嘴卷入。杜琪峰最能抓住命运捉弄下的彷徨、凄迷与后怕,像是这部短片,无需枪林弹雨,也有九死一生。

等到三人在街口错落有致的站位一摆,谁能不叹一句久违。那惊心动魄,又定在一瞬。

而且他拍得充满生趣,茶餐厅与街头巷尾几多生鲜细节,是意趣,也是情怀。这次,论细枝末节,论人情冷暖,都胜了许鞍华一筹不止。

(6)林岭东《迷路》,中评

这是半截好戏。华彩全然在前,任达华饰演的一家之主重归旧地,妻儿明明近在咫尺,偏生遍寻不到。他心中有的是皇后戏院,是这座日新月异的都市曾与自我关联的往昔,于是人在闹市里,有了两个时空维度,这简直是四两拨千斤的妙笔。

而从两代人思想交融的开篇,如何走向个体的适应乃至释怀,是在短促篇幅里非常有效率的推进。

但是,从第一个转折,即主角看似要死实则不死,故事开始沉溺于对反转的追逐。可是高峰在前,尔后的代际矛盾、文化差异,也不过是延续《回归》老调,再加上一个强行拨正的「温暖」结尾,也不知偏离本身的锐度多少,但至少,坏了胃口。

(7)徐克《深度对话》,好评

终章给了鬼马的徐克,十分合宜,一下子提振了被重复路数折磨的精神。而且这个反转再反转的故事,是在一个意料之外与意料之中的当口,完全避开《迷路》给自己带来的叙述陷阱。

徐克极尽调侃能事,本身就是值得严阵以待的喜事。他对导演与演员,对现实与电影,对病的界定,对看客围观与疯子表演等等,各个层次都有紧凑而精准的兼顾。等到一众熟脸似是而非地装疯卖傻,针锋相对,对于影迷而言,绝对是遍地黄金。而最后徐克与许鞍华亦真亦假的对话,挑高了故事的趣味。

但也得说,因为在最后一段,要总结,也因为设置在唯一没有人经历过的未来,《深度对话》方方面面都与前六部作品存在割裂痕迹。幸好徐克聪明,拍出来既是在总结前面,又是在反叛前面。而且,他也在重申当下疯魔的价值,而那断不是《拆弹专家2》《智齿》与《神探大战》的专利。

《七人乐队》至此,磕磕绊绊,起起伏伏,一如时代浮沉,也一如电影兴衰。你期待它是重开的盛宴,却不知早就只能细品一二,难免一时有众星陨落的错觉,忘却斗转星移,只是寻常。

 短评

谭家明在干什么啊?我跟旁边的女孩看得白眼直翻,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

7分钟前
  • 野生
  • 还行

personally To>Ann>老爺>八爺>洪金寶>林桑>Tam 每個人都有在做自己 吳鎮宇用力過猛as 近年always 老爺其實不應該被這樣比較 他完全在自己的宇宙放飛(kinda重複)自我 但不減可愛 譚家明實在太拉垮 可惜了余香凝

11分钟前
  • igrɛkonze
  • 还行

挺有意思,每位导演的个人情结、风格都很明显,一般都是片尾才出导演署名,不用等署名就能看出是谁拍的了。胶片感、复古美术和妆容让人一度有种看老港片的感觉,大部分导演都对过去显露出深情的怀念,尤其林岭东的发问,新的就一定是好的么?为什么一定要改旧的呢?只有徐老怪完全不恋旧,已经放飞在新的高科技时代里了……哈哈,人和人的心理年龄不一样。蛮喜欢杜琪峰的三段式金融风波,有短片体裁的机灵劲儿。可惜吴宇森导演退出了。

13分钟前
  • 谋杀游戏机
  • 还行

徐老怪撒欢的玩,导演演员观众互相观察,互相觉得有病。杜sir的夺命金番外果然最犀利真的没看够。林岭东的温柔有意外到。谭家明的寓意蛮深,就是演员拉胯到频频想翻白眼【情怀命题,港片困境,也是渔村困境,似乎只有过去,看不到未来】

15分钟前
  • 推荐

洪金宝,你在拍学生作业?

16分钟前
  • 不求上进的皮蛋
  • 还行

嗯,怎么不算《我和我的香港》呢

17分钟前
  • 寒露微霜
  • 还行

短片集锦最不友好的一面就是导演水平直接的竞技比拼。非常尴尬,杜琪峰的水平是远远地把其他导演甩出了两条街,大概也就只有墨镜王上阵才可以抵挡了。杜琪峰最上层的发挥,一定是叙事+调度双配合情况下的张力气氛营造,这部几乎可以看作夺命金翻拍版短片的精髓是三人组的三角张力,餐厅女老板、牵线人的呼应则是另一层助力的张力。三人组的面相选择也相当讲究。一张无辜脸,一位改良的嫰版林雪,一位中性职场面孔女性,化学反应是这么来的。之前一直高速运转的影像张力,临到收尾显现杜琪峰站位,又以吉他慢板“似是故人来”的配乐卷起,轻柔的勾起情怀,直抵心田,通透。谭家明好像一直是活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又是高度形式主义包装下的烂俗言情故事。袁和平与林岭东的段落是纯纯的情怀喷洒。看到最后突然有点想念拍过《胭脂扣》的关锦鹏。3.5

19分钟前
  • LOOK
  • 还行

是几位大导演对于香港的记忆、情感与爱,因为导演名会放在每部短片结尾,所以大概会猜下是谁的作品,不过风格和关注的点其实都还蛮有辨识度,或者叫导演标签吧。而这种标签刚好是这套短片集的魅力所以,是我们曾经喜欢这些导演的原因。如果个人选,最爱的或许是谭家明一段,很有旧味。

21分钟前
  • 桃桃林林
  • 还行

尽管有不同年代的限制,但撞题的还是有,三位都选择了“移民”有关的题材,两位都出现了同样仰拍视角的楼宇飞机等。短片的体例,迅速让老导演们变回学生,他们都不太习惯在这个时长内做出表达,各自堆砌不同的怀旧元素,剪辑和结构稍欠,显得匆匆忙忙,只能当成他们重回初心的短片习作了。更多的是真诚,有思念故人,有“去”与“留”的得失,有“归来”的乡愁,有“昙花一现”的美好,还有对香港“身份认同”的属性。

22分钟前
  • 大奇特(Grinch)
  • 较差

期末考试议论文,杜琪峰满分答案,徐克写了小说,林岭东提前交卷,袁和平抄了背好的范文,谭家明新概念读多了,许鞍华保送了随便糊弄,洪金宝拿出了自己的小学日记。

27分钟前
  • 鬼腳七
  • 还行

本身担心被独行月球挤得很惨,看完两部觉得全院线都排月球算了,减少冤大头。p1知道是洪金宝不抱希望但看完很难不为浪费十三分钟的人生骂街;p2看完许鞍华字出来心凉一大半;p3演员颜值和演技出来默念没事还有一大半部;p4第一眼,又是功夫,好吧,知道杜琪峰徐克放后仨还行,但是你们真的写剧本了吗;p5之后大家的掌声让我明白前四块是真的很无语,我的提案我朋友糊弄我也不好说但我一定好好做;p6剧本没丢剪辑师丢了;p7徐老怪真的谢谢你,年轻的思维好珍贵,您自己把这段放网络还能小出圈。今年怀念港风港乐之气盛行,但看看金像获奖名单,会想起披哥大湾区的摆烂,浪费胶片和浪费情怀都很气人。(ps观众看完会知道我和我的家乡、我和我的父辈的好)

31分钟前
  • Damaged Goods
  • 较差

七个殿堂级导演拍了五段不知所谓又略催眠的学生作品。杜琪峰以小见大,拍出了世事的无常,以及无法预料和阻挡的历史洪流。徐克最会整活,调侃谈笑间不失深度。杜琪峰>徐克,其他人并列倒数第一。

36分钟前
  • 女神的秋裤
  • 还行

乍一看还以为学生毕业作品……洪金宝的《练功》,枯燥但真实。许鞍华的《校长》很私人,略伤感也略无聊。《别夜》当爱情片看矫情做作,当恐怖片看还有点意思。袁和平的《回归》中规中矩,但也仅限小打闹。杜琪峰的《遍地黄金》以小见大,造化弄人,个人的命运淹没在时代的洪流中。林岭东的《迷路》怀旧感伤,但也割裂,让人不明所以。最后许可的《深度对话》看似轻描淡写,嘲弄讥笑,但充满深意,让人思考。整体没有什么框架脉络,更没有主题,七拼八凑,各玩各的。代表香港,回照历史?不见得。

41分钟前
  • 影探
  • 还行

第一档:杜琪峰、谭家明、徐克;第二档:许鞍华、林岭东;第三档:袁和平、洪金宝。在篇幅与命题作文的限制下,各位的发挥都有限,但杜、谭、徐仍然能在故事、寓意、结构上玩出花样而不只是贩卖情怀,不过整体其实还是很不错的

42分钟前
  • 舌在足矣
  • 推荐

气人乐队

47分钟前
  • 无情羊咩头
  • 较差

个人喜爱度排行:杜琪峰≈谭家明>徐克>>>>其他人。《天台练功》《校长》《回归》《迷路》就是过时的故事,死气沉沉的镜头,平庸勿扰的演技,无趣拉跨。《深度对话》要是认真你就输了,根本没深度,就是玩。《别夜》和《遍地黄金》比较有趣,也挺有导演特色,是我的菜。

48分钟前
  • 有心打扰
  • 较差

师父的皮鞭抽打出留了疤不流泪的精神,校长的学费退回了昙花开无可追的时光。爱人记得别离的房间念过的诗,爷孙记得相聚的街头打过的架。一爿冰室菜单搅扰股号错失暴富梦,一间病房医生混作病号难辨真患者。香港的旧貌在与新颜交替,返回的人迷了路,分别的人失了魂,有人错过了机遇,有人分裂了心神。

53分钟前
  • 西楼尘
  • 还行

杜sir的最好,一水温情怀旧中唯一戳了大都市痛点的部分。作为一个时序递进的编排,老怪的结尾算是对现在和未来的消极抵抗。香港电影,活在过去,但起码活过。

57分钟前
  • Methy
  • 推荐

1950-2030,越活越苦的八十年。七个导演是不是商量好了,水平咱可以参差,但调子得唱齐了。

58分钟前
  • 嘟嘟熊之父
  • 还行

戛纳2020片单→FIRST青年影展开幕片。也就看在几个很尊敬的导演面子上不送一星了。改名叫我和我的HK不香吗?也太对付事儿了吧,连故事都懒得编了吗?里面唯一用了点心的是林岭东的「迷路」(有个很有意思的幽灵叙事和档案影像的用法),但所有七部都缺乏打磨,真的连「我和我的」系列都不如。不是当年戛纳病急乱投医这片哪有机会啊。实话说,港片完了就让它完了吧,相见不如怀念。

59分钟前
  • 胤祥
  • 较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