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相2015

HD

主演:凯特·布兰切特,罗伯特·雷德福,伊丽莎白·莫斯,托弗·戈瑞斯,丹尼斯·奎德,布鲁斯·格林伍德,大卫·莱昂斯,约翰·本杰明·西基,瑞切尔·布莱克,斯蒂夫·巴什托尼,尼古拉斯·霍普,马丁·萨克斯

类型:电影地区:美国,澳大利亚语言:英语年份:2015

 量子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无尽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非凡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剧照

真相2015 剧照 NO.1真相2015 剧照 NO.2真相2015 剧照 NO.3真相2015 剧照 NO.4真相2015 剧照 NO.5真相2015 剧照 NO.6真相2015 剧照 NO.13真相2015 剧照 NO.14真相2015 剧照 NO.15真相2015 剧照 NO.16真相2015 剧照 NO.17真相2015 剧照 NO.18真相2015 剧照 NO.19真相2015 剧照 NO.20

 长篇影评

 1 ) .

They point and scream. They question your politics, your objectivity, your basic humanity. And they hope to god the truth gets lost in the scrum. And when it is finally over and they have kicked and shouted so loud we can't even remember what the point was.

 2 ) 真相:还是假象?!

       真相,truth!多么令人热血沸腾的一个词。所有的新闻工作者不就是为了真相而工作吗。我想所有从事新闻的人在接受职业教育的第一堂课应该就是要无论如何找到真相吧。但是大千世界,利益驱使的社会,真相就算是找到了,你确定你看到听到的就是真相吗,too young,too simple! 现在的社会机制里面,所有的真相大部分被掩埋,你看到的不过吃处理过的真相,也有可能是你认为的真相。
       我们要的是事实!真是别再瞎扯淡了,真相已如西风飘,对于所有的社会问题,所有的过去和历史,我们要的是事实和经过,而不是某些人口中真相,谁要是再更我说真相是这样的或那样的,我是真想一口浓痰啐到他的脸上。
       Mary Mapes一个人无力抵抗那么多男人的群攻,这更是来自于她无力抵抗她父亲的虐待。和Rather的深厚情谊无法言表,对于事实的挖掘不遗余力,但是面对布什总统的强大后盾团,弱女子怎能经受得起轮番的质问呢。Rather虽有对于职业精神的高度守护,但是面对那么多的忠实观众,以及对于Mary Mapes的信任,他就像一个已无力再战的老将,缓缓落下大幕。
       当所有人都在追寻真相的时候,一个完整的事实,又是何其的珍贵啊!

 3 ) 也许比聚焦更好

这部电影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注定没有《聚焦》看得过瘾。两部电影相似之处很多,都是新闻记者对抗强权,揭露真相,维护正义的故事。不同的是,真相没有获得真相,聚焦最后获得聚焦。

两种不同的结果注定电影带给观众的感受会不同。很大的不同!!!

《聚焦》让我们看到的是,正义得到了伸张,罪恶得到了审判,虚伪丑陋的面皮被撕破,不容置疑的宗教强权被普通人物扳倒。这样的故事架构本身就充满吸引力。更何况开头明明白白写着真实事件改编。相信每个人看到最后,胸膛里都会被强烈的正义感充溢着,并且这种正义感带给人极大的欢愉享受。

看《真相》的时候,我以为会是一样的故事,我是说真相得到揭露的故事。所以当调查很快进行完,新闻播出的时候,我还感觉奇怪,怎么就成功了呢。我以为它会和聚焦一样,以最后的成功为结局。可是它没有,它给我们讲述的是不一样的故事。某种程度上,对我来讲,它所表达出来的东西更多更丰富。

"从现在开始,在某个地方某些人会想做一个我们是怎样做出这个新闻的新闻。"

一语成谶,他们原本是怀着满满的责任感与正义感,为着社会的正义,去调查别人的真相,形成一个具有震撼力有价值的新闻。可是最后却反了过来,他们成了被调查人,他们成了要被了解的另一个真相。这个新闻的如何如何的错误成了又一个更具大众喜闻乐见性的新闻。他们原本是在揭露丑闻,结果他们自己变成了丑闻,变成了"拉瑟门"。

如果说,对待聚焦小组的成员我们的态度应该是赞赏敬佩,那么,对待深陷"拉瑟门"并因此断送了职业前途的那些人呢?

人们总是会被那些成功的英雄和领袖所感动,但对于失败者我们的情感会复杂的多。他们虽然并没有揭露出他们所要追求的真相,但驱动他们行为的是身为媒体人的责任感,正义感,以及为了追求真相甘冒风险的勇气。从电影所展现的来看,他们是合格的新闻工作者。

我很疑惑导演为什么会选择这个故事,展现一群揭露真相失败的新闻工作者的故事,他们远没有聚焦里的人物吸引人。但这也是我敬佩导演的地方。虽然这件事的真相也许永远不能达到,但这些人值得我们敬佩。他们具备新闻工作者最可贵最难得的品质:勇气。

真相是多么的难以企及,他们千辛万苦寻找着关乎国家社会的真相,最后却漏洞百出。而他们自己的微不足道的真相却又被各种误解偏见所掩盖。

 4 ) 用力过猛

演技、剧情没的说。但对没有定论的事情,该片用力太猛了,总有种三观不正的感觉。

推荐阅读:
1、How the Dan Rather Movie ‘Truth’ Lies About Good Journalism
http://www.thedailybeast.com/articles/2015/10/14/how-the-dan-rather-movie-truth-lies-about-good-journalism.html

2、当时review panel给出的调查报告
http://www.cbsnews.com/htdocs/pdf/complete_report/CBS_Report.pdf

3、timestalks conversation
http://timestalks.com/detail-event.php?event=cate_blanchett_and_robert_redford_with_mary_mapes_and_dan_rather

 5 ) 人们只愿相信他们所愿意相信的

之前听过一个节目里面讲到了这样一个故事:

在一个公共场合,一个男人扇了一个女人一耳光,你怎么看?

也许你会想:“这个男人真不是东西”

然后第二天,有消息爆出来了,这个男人为什么扇她,是因为这个女人把这个男人怀孕的老婆推倒在地上了,你又怎么看?

也许你会想:“这女的活该”

然后第三天,又有消息说,这个女人为什么推孕妇,是因为这个孕妇插队,而且是孕妇先动的手,你又怎么看?

也许你会想:“这孕妇和这男的都不是东西”

然后第四天,又有消息说,孕妇为什么要动手,是因为她知道了这个女的有关系,认识里面的工作人员,你又怎么看?

你又会想:“都不是东西”

后面的故事不太记得了,总之就是普通民众很容易被牵着鼻子走,只需要一点风向就能倒戈,剧中玛丽反击的那段说的很好,“一个人花了那么多精力,包括规定、规则和各种缩写,深度了解1971年的空军手册……然后会用普通文字处理把它打出来吗?”这里“他们”只是给了民众一个错误的导向,就能扳倒玛丽的所有真相。

其实,普通人并不关心真相到底是什么,他们只关心这个真相好不好玩,能不能成为他们茶余饭后闲聊的话题而已,真不真相不重要,他们只愿意相信他们所愿意相信的。

所以我不轻易相信舆论导向,真相永远只有少数人知道,最近看微博东航失事的有些评论,吵着要知道真相,也不知是真的想要一个真相,还是想要吃一个“瓜”,可能真相大白了,不和他的胃口,又吵着这是个假真相吧,想要一个“真”真相吧。舆论很可怕,还真相一个清静吧。

 6 ) 真相和现实

好在结局就是现实结局,没有反转,这才是生活。

很难讲Mary在做这条新闻时没有立场,至少我能看到她是倾向于寻找小布什逃避服兵役的证据的,当然了,可以说这是想要挖大料的心态,也可以说是人在行动时总需要从一个立场开始,不然总是摇摆不定。哪怕在法律行业,我们分析刑事案件,也是目光在大小前提上来回流转。

只是别忘了,还需要这份流转,和对自我立场的辩驳。

我认为Mary不论与将军的电话沟通还是在与鉴定专家的对话,她都是想要证实的,可是真理应当是可证伪的。

但仍然应肯定这部影片映射出来的真相背后的故事的意义。Mary的被利用,企业的政治立场和利益相关,哪怕被调查组判断“没有政治偏见”但仍然被解雇,还有上校接受采访时一句弹幕里说的“说好的保护并没有 说好的真相也没有”。

我们到底能看到多少真相,我们好像都只维护自己的利益。

“我们新闻的本意是布什是否服完了兵役,没人想谈这一点,他们想谈论字体,伪造和阴谋论,因为现在的人如果不喜欢一个故事,他们就会这么做,他们指指点点,大声尖叫,他们质疑你的政治倾向,你的客观性,还有基本人格,他们希望真相会消失在混乱中,最终结束时,他们叫的那么大声,我们都想不起来最初的问题是什么。”

真相好难。这些接受采访的人,他们是怀着怎样的动机和立场去诉说,他们的话语又是否客观。就好比,如果我不了解Mary与父亲的关系,我听到她父亲这番话,大概率会对Mary作出错误判断,可那是开了上帝视角。倘若我只是第三方,即使我知道Mary与父亲的过节,我也不能确定我是选择相信还是不相信他父亲说的话。

这就让律师那句I believe you显得有分量极了。律师最开始也是不愿意回答这个问题的。我只能说,我需要与你接触,与你共事,知道你的为人,知道你的处事方式,我才好选择相信or not。

可现实中大家都是第三方,大家看到报道,如果报道中的物证都出了问题,就很难让人去信任这个结论,甚至去怀疑这是不是一个阴谋,尤其在对方总是想要证实的态度之下,当然能够理解当有人反驳自己时,首要想做的就是证明自己是对的。辩证来辩证去,自己都没法站稳脚跟。

承认证据不足,调查不够的地方,承认调查出来的事实和疑点是什么样,剩下的交给观众判断。

可是,观众,却又不是总是可值得托付的。

但是,“停止提问的话,美国人就失败了”,“但我们要的是真相,我们就是干这个的,应该豁出去,寻找真相 ,并且承担随之而来的后果”,可是到现在,有多少媒体做到了呢,“很快我们就不会播自己的故事了,因为那样太贵了 我们只会付钱给别人去做,然后在节目中读他们的东西”。

影片还让我感受到另外一点,信念。这两年来,我大方向上是把法律当成职业,只是偶尔的会想起自己曾经想要做个跨国的法律援助工作者,媒体人也许坚持的是真相,那我们法律人呢,也许是正义吧。

也是在这段时间因为一些事导致自己开始思考人生的意义和工作的意义,后来与踏实的朋友进行的踏实的且有点存在主义的对话,虽然仍然没有找到答案,但不会因为意义这样的问题苦恼了,想踏实做好手上的事就好。

可是今天看到这部片子,好像我们还是需要一些远方一点的,大的,看上去还有些缥缈的信念一样的东西放在心里,它不一定是生活的支撑,但可以是平常生活中的一点英雄梦想,和一点光亮,那是能让自己眼睛里迸发星光的东西,让自己更有生命力的东西。

 短评

表演和背台词功力炸裂。就是内啥,凯特女王有点丢掉自己风格变成…… 艾玛·汤普森了?

6分钟前
  • 我是大皮哥
  • 推荐

不能不想起“Up Close & Personal-1996”,女主换了人,男女主的关系也从情人变成“父女”,最感动的一刻应该是Mary Mapes在电话里把Dan说成了Dad吧。

10分钟前
  • vivi
  • 还行

个人感觉,题材其实比《聚焦》更刺激。缺点是稍显凌乱,故事的主观性太强,最后的主旋律镜头加音乐让人有点不舒服。但是女王的表演我真心觉得胜过《卡罗尔》,所有的坚持困惑委屈无奈挣扎都表现得完美。PS:女王的衣服都好好看啊。

14分钟前
  • 烟视媚行
  • 推荐

所有的漏洞在于剧本本身太站在一个主观的立场。如果这一点没有问题,整体来看,完全能秒杀《聚焦》。已经给魔王跪下了。

16分钟前
  • 豆瓣路人己
  • 推荐

1,我觉得魔王应该凭借此片入围女主阿,我觉得比卡罗尔表演的更深层到位阿。2,我觉得电影比聚焦好看。

20分钟前
  • Stboo
  • 力荐

“这条新闻的本意是Bush有没有服完兵役,没人想讨论这一点,大家只想讨论字体、伪造和阴谋论,因为现在的人不喜欢这条新闻,就会钻这些事,大家只会指责和怒骂,质疑你的政治色彩、客观性,还质疑你的基本人性,然后希望真相在角力中遗失。事情终于平息后,大家的叫嚣怒骂吵到我们根本不记得当初的重点。”

24分钟前
  • 齊克斯尼力佐飛
  • 推荐

"This is what our business has become reporting on reporting." Soon would be movies on movies...

28分钟前
  • Mirec
  • 推荐

报出假新闻应不应该承担责任?追求真相首先就应当承认错误而不是给自己洗白,立场错得太离谱。真正震到我的是布兰切特:以为“卡罗尔”已经是女王今年最好的发挥了,结果“真相”让我看到了什么是一步登天的演技!剧本好一点绝对横扫啊……

31分钟前
  • 同志亦凡人中文站
  • 推荐

導演和劇本都不理想。非要搞出點光環和大意義。

35分钟前
  • sean cheung
  • 还行

都拿它跟聚焦比。除了新闻业题材外,其实没太多可比性。本片要强调的根本不是真相,而是追逐真相背后的各种影响源。历史是人书写的,同样,真相也是人书写的。是人就有意识,是意识就会影响书写。读书时老师说,你把镜头对准谁,本身就是主观的。所以,没有记录,只有讲述。同样,没有真相,只有文本。

40分钟前
  • 胖三儿
  • 力荐

大魔王演技真是逆天。关于新闻理想,到最后,没有人关心what the point was.

42分钟前
  • zykmilan
  • 推荐

3.5 其实一直觉得从上帝视角看这样的故事是一种很有趣的体验。故事本身就很有戏剧张力,配上Cate卖力又精湛的表演颇具看点,可惜叙事略中规中矩,缺少亮点。又是一个探讨新闻业与政治的题材,想必或许未来也能成为不少课堂的谈资。

45分钟前
  • 逢澶Ty
  • 推荐

60分钟是如何被坑了的,新闻业者的噩梦,看得心焦。觉得调查委员会对她的指责没有错,肯定是先入为主地讨厌小布什啊但话说回来,对一个自己不care的对象又何来调查热情?所以实证一定要谨慎

49分钟前
  • paradiso
  • 推荐

FEA

51分钟前
  • Ying
  • 推荐

真实性,新闻理论课上曾花了6个课时来谈论这三个字,现在才慢慢体会到老师的用意。新闻业的光晕、脆弱和深陷泥沼,在寻求事实路上的“被猎杀”,算是典型一例。不过想到自己所处不过是被喂养、被宰杀的国内新闻界,好像大笑三声再一声叹息。

53分钟前
  • cnniuge
  • 推荐

纯电影角度比聚焦更好,居然这么少人看过。。。fucking system

55分钟前
  • 谁人谁鬼
  • 力荐

《真相》可以和《聚焦》配合观看,后者质疑的是宗教的象征,前者直接质疑记者的职业道德和人性之恶。没有人关心什么是真相了,出了事全世界都是一个反应,找人背黑锅,你我没有这么做过吗?而真相永远是胜者在书写的历史。

58分钟前
  • 七姐Claudia
  • 力荐

没想到看这么严肃题材的片子会看到情绪失控彻夜难眠。这和过往的经历有关。一个热爱自己职业并把职业道德当做行为准则的人容易做出常人难以逾越的成绩;但是一群无所事事的平庸之辈几句批评的话就可以让一切光华散尽。任何行业都是相通的。演技完爆蓝色茉莉,故事完爆聚焦

1小时前
  • 麦田
  • 力荐

針對這種爭議的近年事件。我覺得他的傾向太明顯。對於新聞題材來說,不夠客觀呈現全貌。像是已有定見以此聲援。這只能說是Mary Mapes視角,但片名直接下Truth不太好吧。Cate Blanchett再次展現高水準表演,演活了這個尖銳強悍,甚至有些躁進的新聞製作人

1小时前
  • 裘笛
  • 还行

其实影片的节奏还行,但有些地方台煽台电视剧了,编导也是非常地以凯特女王饰演的Mary Mapes为主导,反倒缺乏客观性,让观者被动地被牵着鼻子走的感觉。不过说到表演,凯特女王这次可以打9分。

1小时前
  • TheAnglesWept
  • 还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