魔鬼代言人

HD中字

主演:基努·里维斯,阿尔·帕西诺,查理兹·塞隆,杰弗瑞·琼斯,朱迪思·爱薇,康妮·尼尔森,格雷格·T·尼尔森,塔马拉·图尼,鲁本·桑地亚哥-哈德森,戴布拉·莫克,维托·鲁吉尼斯,劳拉·哈灵顿,帕米拉·格雷,乔治·维内尔,克里斯·鲍尔

类型:电影地区:美国语言:英语年份:1997

 量子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无尽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红牛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非凡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剧照

魔鬼代言人 剧照 NO.1魔鬼代言人 剧照 NO.2魔鬼代言人 剧照 NO.3魔鬼代言人 剧照 NO.4魔鬼代言人 剧照 NO.5魔鬼代言人 剧照 NO.6魔鬼代言人 剧照 NO.13魔鬼代言人 剧照 NO.14魔鬼代言人 剧照 NO.15魔鬼代言人 剧照 NO.16魔鬼代言人 剧照 NO.17魔鬼代言人 剧照 NO.18魔鬼代言人 剧照 NO.19魔鬼代言人 剧照 NO.20

 长篇影评

 1 ) 我们都是魔鬼的子女

这部影片是老婆推荐给我的, 她说是大学电影课老师给她们放的, 印象很深. 她们老师真够阴暗的, 不是因为里面的露点镜头和恐怖画面, 而是因为这个影片告诉我们: 我们都是魔鬼的子女.
凯文的母亲是个虔诚的基督徒, 一生未婚, 只是在15岁时收到了诱惑, 而且他的父亲以后再也杳无音信. 与其说他的父亲是Millton或者什么人, 不如说, 他的父亲是魔鬼, 是不负责的欲望.
Millton告诉凯文, 你暗恋的女同事也是我的女儿, "I have many children in the world."
Millton对地铁里的混混说他的老婆正在和别人上床, 他是先知吗? 不,他只是懂得什么是"人类", 他们在虚荣, 金钱, 猜忌和欲望里陶醉享受追逐, 无一例外. 因为他们都是魔鬼的子女.
每个人都继承了魔鬼的基因, 他们的心中都有个心魔, 它在试图控制你, 当它得手时, 你就变成了魔鬼. 流浪汉在袭击艾迪时就是魔鬼, 女同事来挑逗凯文的妻子抚摸自己的人造乳房时也是魔鬼, 而凯文在法庭上责问无辜的女中学生时, 在和妻子做爱并幻想自己暗恋的女同事时, 在和老板保证不会因为照顾妻子而放弃手中那个对自己仕途很重要的案件时, 何尝不是魔鬼!
影片的结尾还是比较"好莱坞", 恶梦惊醒, 一切可以重来, 不过魔鬼并没有离我们远去, 在记者告诉凯文他要上头条时, 凯文和他的妻子对这个vanity很有兴趣. 记者突然化身成Milton:"Vanity, is definetly my favorite sin... ..."
呵呵, 对基督教的原罪论越来越感兴趣了. 看来需要从今天起, "日三醒吾心", 以驱心魔.

 2 ) 好人难当

        电影的结尾,在经历了一切噩梦一般的现实之后,凯文运用S\L大法回到了最初的问题分歧点,做出了和原先全然不同的选择,当他看到在支线里死翘翘的娇妻向他甜美微笑的时候,说不定还在感谢魔鬼给了他重新来过的机会庆幸自己终于走上了true end呢,结果,一转眼,当他答应记者为他炒作一次专访的时候,他又在不知不觉中掉入了另一个陷阱里——虚荣。原来没有所谓的true end,所有的选项指向的都是同一个end。如果人生能像玩AVG那样的随时load,是不是就能一帆风顺修成正果呢?显然不能,因为所有的问题,并不是出在选项上,而是设定,设定大过天。
    人类,从呱呱坠地的那一刻起,面前立刻就刷刷刷布了七个陷阱,好色暴食贪婪懒惰愤怒嫉妒傲慢,你绕过一个就必定会掉入另一个,事过了三后头还有四,就算你处心积虑与天斗地斗终于在无惊无险中安全的度过了一生,这样一个没尝过口腹之欲床第之欢浮生偷闲的寡淡人生,有什么好炫耀的?所以做人难,做好人更难,做一个有完美主义倾向想名利良心双收的好律师简直是难上加难,当你发现自己所有的努力最后无非都指向一个悲观的结局——除了一头扎入罪恶的海洋用礼义廉耻换取没心没肺外你只有一死了之时,无论是上帝还是魔鬼,放心吧,他们正乐呵着呢,“你看得到,却不准碰,碰到了,又不准吃,吃到了,却不准吞下去”,既然如此,你们全能的主,又为什么要在伊甸园里种上一棵苹果树呢?

    《魔鬼代言人》就是这样一部试图揭露某些秘密的电影,这样的电影怎么拍都很好看,因为人类解析人类,是一件既其乐无穷又精神分裂的事情,导演一方面得和自己的内心作战,抵抗剧中魔鬼的诱惑,一方面又得摇身变为魔鬼贬低上帝的残忍和袖手旁观。这样一种天人交战,若是连导演自己都没说服自己,那么电影的结尾必定崩坏无疑(参见《复仇者之死》、《无极》)。显然服过兵役的泰勒海克福德对人性持着悲观的态度,于是在影片即将崩坏的时候搞了这样一个画龙点睛的结局。
    影片中,凯文饰演了福罗里达州一位年轻有为前途无量的律师,在这个小城市里,他拥有着连续64场不败的记录和一个甜美娇妻玛丽安。影片一开始就是凯文的一场精彩的,颠倒黑白的辩论,成功的帮他的色情狂委托人逃避了法律的制裁,这雷池里小小的一跃,也决定了他之后的人生走上了一条危险的道路,开始了一场同魔鬼之间的博弈。于是,我们看到凯文夫妇来到罪恶之城纽约,住上了带3间卧室的豪华套房,而凯文,作为一个律师,底线越降越低,三观时刷时新。玛丽安以一个女人的敏感最先发现了生活的空虚和不对劲,于是也就成了这场博弈的第一个牺牲品,她被魔鬼骚扰被丈夫的繁忙冷漠折磨直至精神崩溃企图退缩,这时被委以重任的凯文早已经深深的陷入了迷乱放浪的名利场之中不愿退出,“我放弃这个案子,而她的病好了,我会因此而恨她”,当凯文说出这句话的时候,作为人类的自私暴露无遗,他朝着魔鬼铺设的陷阱前进了一大步。

    最近在读京极夏彦的推理小说,这个著名话痨通常会围绕着一个非常简单的观点海谈胡吹几十页,因为这是他所谓的“顺序”,顺序很重要,甚至决定给了你对于一个观点的接受与否。在一开始,凯文的母亲对凯文说:“纽约很可怕,巴比伦大城倾倒了,成了魔鬼的住处,呜呼哀哉,一时间,你的刑罚就来到,灯光在你中间绝不再照耀。”没用!我们说:“你明知道那人有罪,依然帮他开脱,你赚取的不义之财,总有一日将倾覆你。”完全没用!而只有当经历过鬼怪骚扰,子|宫丢失,精神崩溃的玛丽安,当她躺在去往精神病院的推车上是,才晓得忏悔,“一切都是钱引起的,那是不义之财,我们为了钱,不择手段。”不是和之前的告诫一样吗?为什么非要这时才醒悟呢?她想要回家,但是早就没有家了。而凯文呢,圣经的告诫没用,母亲的乞求没用,妻子疯了死了,甚至连他自己都快疯了,依然没用,他依然kept on winning every time,只有当知道面前站着的,既是恶魔又是自己的父亲时,当子弹穿过他的头骨时,唯有到这时,他才知道,他的不败记录被打破了。而随之而来的时光倒流,似乎也并不是非常乐观。

    人性经不起考验,凯文想做个好人,但他无法否认他是恶魔之子这一事实,《魔鬼代言人》用一种魔幻的方式展现了现实的残酷和无法改变。剧中偌大的房间,壮观的浮雕,楼顶上的水池,这些突兀的场景在让人大开眼界的同时,又透出了一种隐约的不安,在纽约这个被人爱被人恨的城市里,究竟还隐藏了多少这样不为人知的秘密和罪恶?看着康妮尼尔森和查理兹塞隆这两个在戏里戏外运气都不大好的大美妞,一个被折磨的不成人形另一个由性感到干枯只在一瞬间,这是不是也是导演和观众的一种恶趣味呢。同样的,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与人为善爱你爱我爱人类,作为我们人类自己,究竟要经历多少杀戮战争颠沛流离人情冷暖世态炎凉,才能够习得这么一个简单的道理呢。


                                                   文/张立达

 3 ) 受罗翔老师推荐而来,电影太好了,不吐不快(截图N张却只能放九张(影评水平有限

出发去纽约前,妈妈一直拿圣经说事

如题,因为是受罗翔老师推荐而来,知道这是一个有关虚无浮华的故事。

这位母亲的打扮和电影的熏陶有一种觉得她过于神经质的暗示,因此虽然知道主题,再加上我不信佛不信教,可能对他们缺乏同理心。

综上,我一开始对她是不以为然的。

妻子被男主送去医院的时候,这个时候她在我心里已经是接近死亡了。果然,这是她清醒的最后发言。

来到纽约和妻子出事之间其实有很长一段,但我都没有放截图,原因有二。

一呢,是豆瓣只允许放九张图,我认为精彩的部分都在最后。

二呢,则是,这中途一段实在没有什么坑,一切是那么符合逻辑、理所当然。丈夫走上了更辉煌的工作岗位,妻子努力适应“上流”社会,两人在这个冷漠而华丽的钢铁城市互相扶持。

然而丈夫作为备受器重的律师,每天忙于工作,能给妻子只有钱而不是爱。

妻子受到的压力我作为女孩子挺感同身受的。在搬去新家的第一天,遇到的邻居,也就是男主同事的夫人,就用一种看似友好实则高高在上的神情看着女主。这种神情让人很不舒服。

女主想和她成为朋友,她却一遍又一遍地挑剔女主刷墙的颜色。这种心理施压一步步让女主失去自信。将夫妻二人共同的初心——绿色——换成了另外的颜色。(所以那些或深或浅的绿色正代表着他们当初的纯洁美好吗)她失声了,连发型也在魔鬼米尔顿的诱惑下改变了。

她们一起逛街,女主倾诉她想要爱,另外两位夫人却传输着荒淫浪荡拜金的思想,女主的第一次幻觉出现了——邻居夫人变成了魔鬼。女主吓得落荒而逃,我也是。

女主是多么无助,她尝试向男主寻求帮助,却得不到回应。最终夫妻二人因为压力不能相互理解而爆发争吵,妻子出现幻觉,抑郁。

这一切是那么顺理成章,而所有人,包括观众,事后才惊醒这一切早已在陷阱之中。

妻子自杀,死在凯文的臂弯里,母亲崩溃着喊出这句。

这句话,在这个情景下,真正称得上是振聋发聩了。此外,这个情节昭示,凯文是米尔顿的儿子,这个身份在之后变得越来越魔幻……

敲黑板,这是主题了。

这里开始魔幻现实了,流动的雕塑,诡异的气氛,似乎是想提醒观众这不是真实的。但我反而觉得,这比现实真实太多了。

嘲讽度max

这一段的词写得太好了,简直想让人朗读并背诵全文。

凯文已经认定米尔顿是撒旦,问米尔顿为什么从法律入侵

——不是因为法律最接近生活才选择法律,而是因为撒旦在生活中早已无孔不入。

——不是因为凯文是他儿子才选择凯文。魔鬼在他的众多子女中找出最优秀的那两个特殊培养。凯文自己选择出卖良知,为穷凶极恶的违法者辩护。他的辩护魅力和聪明才智毋容置疑,但没有用在正道上,被魔鬼盯上了。

——说到底,都是双向选择。

魔鬼很疯狂,很有激情,我很欣赏
ohhhh,xxoo要开始了吗

默默问一句,“天使脸蛋魔鬼身材”是出自这部片吗,这位魔鬼的女儿简直完美诠释了这八个字。

她认为不需要说服男主,都是废话。用身体征服就行了。就嗯,非常嘲讽。

这个单眨眼我的妈呀,毛骨悚然!!

影片里单眨眼共出现三次,上面的截图在第一次和第三次出现,第二次是米尔顿。

看到第二次我只是有点眼熟(甚至还想到刚看不久的乔乔的异想世界),第三次我他妈人都吓傻了!

是这样的,让我好好说下思路。前面的xxoo没有进行下去,男主凯文一枪崩了自己,回到他来纽约之前的时间节点,见证了这第三次wink。(之所以吓傻是因为被强烈暗示,米尔顿和截图上这个人是同一个人)

(我差点以为这是一梦醒来的烂梗,心里疯狂吐槽难道国外影片也为了过审强行改结尾,还不能骂虚荣了?/汗😅。还好男主的表现说明——这是上帝给了他一次重新来过的机会,虽然这也有点索然无味就是了)

好了好了男主放弃了给猥琐男辩护,放弃了不败记录,高高兴兴带着妻子回家了,聪明的我在看到第三个wink之后就知道没那么简单。果然,截图上这个小人吹嘘到“凯文啊您是多么伟大,律师届品德高尚第一人!我要让你见报!世界闻名!”

凯文“再三推辞”,最后接受。身后,截图上这个无名小卒的脸变成了米尔顿的脸,他笑了,果然没人逃得过名或利,over。

写在最后

上面那些果然都是些流水账了。

看完电影才知道严格要求的豆瓣er为啥都对结局拍案叫绝,几重反转,我这个没啥文化的,也只能说,真的绝!不仅仅是在说“虚荣的可怕性”,也强调了“虚荣是人类的原罪”,更有“一步都不能行差踏错”之意。

只有永远不走向狼群,羊才是安全的。

果然,君子“战战兢兢,如履薄冰”。

此外,因为是罗翔老师推荐而来,还有几句话要说。纯属个人看法,欢迎交流,勿搬运。

①罗翔老师爱这部电影的原因之一,他认为人要有自己的道德底线,律师也是如此。然而现实不允许这样,原告和被告都需要律师辩护,有时律师清醒知道自己的雇主是有罪的,却要为自己的胜利拼搏。

罗翔老师无意批判现实,因为这是无法改变的。他只是时常看而且推荐这部电影,提醒自己和所有人,不能像凯文一样,为了虚荣而持续为一个又一个犯罪者辩护,赚取金钱和名声。(我猜这可能是他进入学术圈的原因之一)

更深层次一点,就是绝不相差踏错,被任何利益诱惑,踏入狼群。

②在南方周末的采访中,罗翔老师提到这么一句话:“苏格拉底说,认识你自己,这是一切事物的前提。人确实要意识到你没有想象中那么崇高、那么勇敢,人远比想象中更加虚伪。”这同样与电影的主题有相通之处。

贴上这篇采访的最后一段,我很喜欢——

南方周末:你希望你的学生们成为什么样的人? 罗翔:谈不上希望。努力做到追求光明,追求公平正义,怜悯弱者,但是也不要过得太过于清贫。

 4 ) 别摸说教的屁股

倒数第二分钟我还觉得这个片子只值两颗星。

人类如果迷信上帝的话就休想战胜魔鬼,所以面对第一眼就想上的姐姐柳下惠真是败笔,把人类假象得太坚决连上帝都会咬牙切齿,没有一次次的情不自禁人类哪能走得那么远。所以,在我憋着气看基努里维斯从良秀道德感后冷不丁看见帕西诺得意的笑就很解气,好感值顿时飙升一星。

不过说实话,片子的漫长真是对不起最后这一个镜头,哪怕最后一个镜头的台词都对不起最后一个镜头,老提虚荣是怎么回事?作为律师最重要的职业道德难道不是忠于当事人?想赢完全没问题,更别说扯淡的弄出鬼片效果逼疯老婆然后谴责是因为钱不干净了。

片子给人一种眉飞色舞写到尽头才发觉框架没整明白细节却是对着放大镜下笔的感觉。基努里维斯官司里的人没浓墨重彩的写暗面又怎么能让几乎上了法庭才知道真相的基努里维斯显得可恨呢?同时把基努里维斯的老婆设计得那么公主病,在老公三从四德的时候都哀哀怨怨的,又怎么能让观众觉得这个角色很可怜,进而反省我们因为虚荣、贪婪错过了种种说好的幸福呢?

我看之前看见许多人评价后半段惊悚,就很兴致勃勃的等着被吓,可是我觉得一路看下来只会觉得莫名其妙,因为只有基努里维斯老婆的视角是诡异的,观众直观的反映就应该是她疯了,哪怕后面了解到是因为魔鬼入侵也于事无补,话说得太晚有时就等于没说。

说教是艺术最忌讳的东西,艺术无非是冒着泡的欢喜悲伤,仰着头的问天问地,教育同类这种事,要不就交给鬼神,要不就交给拳脚。

ps:为什么婆媳关系不和的婆媳反倒在令人闻风丧胆的纽约宛如母女?这个是我没认真看还是真没好好说?

pss:魔鬼老爸乐此不疲的拷问儿子灵魂也是蛮萌的。。。无所不能真是孤独求败,一个命题需要自证好多回。

 5 ) 一种精神分析解读的方式

我更期望这部电影从精神分析女性主义的角度拍摄。主角本是无父之子,却意外发现自己有一个至高权威的父亲。这个无处不在的父亲的权威和威胁是男主焦虑的来源。他意识到对父之名,父之法的认同要以放弃自由意志为代价,因此拒绝接受,他无法成为父亲,也无法摆脱父亲的束缚,结束生命只能作为唯一的方式。片中出现了两种不同意义的女性。一种是以男主姐姐为代表的女性,她是男性观赏的对象,欲望的对象,也是父亲对男主的一种阉割威胁。另一种是以妻子为代表,渴望爱和自由的女性。她被抛到了一个冰冷的物质世界中,失去了工作,也逐渐失去了丈夫的爱,这也是为什么她在梦中梦到孩子----被物化成生育工具是她最恐惧的事情。而在魔鬼的眼中,前者是好女性,后者是坏女性,前者应该被褒扬,而后者终将被放逐。在电影里,金色卷发是自由狂放的符号,而黑色短发是端庄压抑的符号。妻子由黑色卷发变成黑色直发是丧失自我的一个标志,她经历了怀疑自我,丧失自我,最终无法承担起自由重量而自杀的过程。而主角在亲热的时候,身下的女子忽而变成金色卷发的妻子,忽而变成黑色黑发的妻子,也反映了主角在这两种女性间,在追求物欲和追求爱情间摇摆不定的态度。

本来可以沿着这条线下去,但片尾的说教和高潮无疑消解了这种解读的合理性,而赋予了浓重的宗教意味。让人觉得很可惜。

 6 ) 本片实际上是一个无限的故事

看后我很自然地想到了博尔赫斯的小说。本片还可以这样叙述:从无限的某一段开始凯文还是给那老师打官司,还是在胜诉后认识了米尔顿,还是去了纽约,还是被米尔顿设计。不过由于他很爱他的妻子,最终没被米尔顿诱惑。米尔顿弄死了这次的凯文,开始新的循环。这次他要把他妻子除掉,然后再诱惑凯文。也就是我们看到的这部电影展现的故事。不过凯文最后由自由意志自杀了,米尔顿自好重新循环;凯文选择不给那老师打赢官司,这样就碰不到律师事务所的米尔顿,不过撒旦是千变万化的,有一年轻人找上门更为小心地诱导他。。。。。。。反正这故事是无限,只有在本片才会看到米尔顿和凯文是父子关系,这就好像上帝与撒旦玩的游戏,凯文或者随便叫什么的主角就像浮士德一样夹在中间。上帝握着绝对的胜算对魔鬼微笑,撒旦认为一个掷股子的天神总要服从于概率的支配。于是拼命地做着实验,直到人性彻底服从于魔鬼,那个上帝认为不可能发生的时刻的到来。

 短评

錢不該是我們所惟一追求的,就跟茹素一樣,吃植物我們照樣可以活下來,為什麼一定要吃動物的屍體呢?錢夠用就好,真的夠用就好,其他的生命,我們應該思考並且做些性靈上的探索,不枉為一番人,連動物都有預知災難的能力,而人類,卻連此基本的生存能力都喪失了,這是為人的可恥。

8分钟前
  • 肉まんじゅう
  • 力荐

现实与超现实的交错,人性的对抗,恰当的时间看一部恰当的片子,很有感触。如同导演说的,原来的剧本被帕西诺推了几次,最后这个剧本虽然也有过于显露教育意味的瑕疵,但仍不失为一种对传统的对抗。另外,结尾的高潮部分,还有最终的结局都并不遵循常理,算是亮点。

10分钟前
  • MetalDudu
  • 力荐

这是个宗教片,宗教片跳出宗教的话,对于无神论者很没说服力。

12分钟前
  • 西宇
  • 力荐

我们总是先拥抱撒旦,然后回去皈依上帝。其实撒旦就是上帝,是我们自己把世界分为上帝和撒旦。善与恶既是不可分割,我们就必然为魔鬼代言。最后,Pasino居高临下带着骄傲的微笑,用他那特有的沙哑嗓音说出箴言:“虚荣,是我最喜欢的原罪”,然后意味深长地孑孑怪笑过后,真的让人回味无穷。

15分钟前
  • Lan~die
  • 推荐

我可怜的基努啊,你虽然英俊高大却如小白兔般被矮小的大灰狼老教父压得死死的。阿尔帕西诺的演技不是一般的赞呐,把邪恶演绎得如此优雅、迷人而令人久久回味。回想中国的演员似乎吴镇宇在《无间道2》里也模仿了一把。

17分钟前
  • 游牧人·芳汀
  • 还行

真做作,浪费了阿尔帕西诺的精湛演技和基诺的性感屁股

22分钟前
  • 袁牧
  • 还行

前半段瞌睡,后半段惊恐。阿尔·帕西诺老派花花公子味道挺特别的

23分钟前
  • 芥末小馒头
  • 还行

Pacino 饰演「约翰·弥尔顿」,他那场演讲还真有失乐园里撒旦的风采。虽然历史上的弥尔顿骨子里仍然是一个基督信徒,但他确实有一股撒旦的气质,非常迷人的气质。

27分钟前
  • 胡天翼
  • 力荐

每个人都是上帝和撒旦的混血儿,你并非不爱她,你只是更爱你自己。

28分钟前
  • 扭腰客
  • 推荐

除却片中部分人物的穿着打扮有年代感,真的看不出是97年的片子,尤其最后阿尔·帕西诺房间整面墙会幻化的雕塑,特效绝了!阿尔·帕西诺气场太强大,大段大段的个人独白就是为了他的诠释而量身定做的。人心理应向善,但总会有被撒旦钻空子的时候,天枰善与恶的两端,该向那面倾斜,不好拿捏啊!

33分钟前
  • 十个斗的眼窝浅
  • 力荐

结尾太棒了

35分钟前
  • 眠去
  • 力荐

魔鬼时时刻刻都在我们身边,在你对正确与错误做出抉择的那一瞬间,就是与魔鬼战争的过程。老帕的演技毋庸置疑,牺牲颇大的塞隆也用精彩的演出让人感觉完全不输于老帕。★★★★

36分钟前
  • Q。
  • 推荐

不明白为什么凯文的老婆来到纽约之后不开心,不就是有钱了丈夫忙起来不理自己吗,多么完美的生活,简直是dream life,可能我不配拥有纯洁的爱情吧……

41分钟前
  • Irgendwann
  • 力荐

主流电影说到这个层次也算可以了,再多说该吓着那帮孙子了

45分钟前
  • 何生生
  • 推荐

我常这样想:在18世纪现代性浪潮中上帝败得一塌糊涂,然后一种名为科技的怪兽趁虚而入填补了这种空虚,科技算不算一种迷信?数据和逻辑是不是一种更为高明的骗局?每当这样想时我都会出于本能的岔开思绪,而观看这部电影的过程中这种毁三观的思绪不断重现,且连带出来的是一串难以言语的哲学思辨。5星

49分钟前
  • 乔大路
  • 力荐

电影很不错,而且最后的演讲差点说动我了。不过最好笑的是,即使是撒旦和上帝的赌注,和尊重人类的free will。好像也只是尊重侽性,这个社会的“主角”而为基础。一个又一个的女性,只是陪衬和转换“主角”心智的工具牺牲品。这实在是太好笑了,撒旦和上帝的世界不需要女人。如果电影的设想是真实的,那么我对此的看法就是,神本身最值得下地狱。

52分钟前
  • 是羊驼吖
  • 力荐

这才叫演技,帕西诺看跪。变形的鬼脸,空无一人的大街。人类迷失的后世界鬼影,女神割喉自杀,她看到世界都背离了上帝。

56分钟前
  • bird
  • 力荐

妻子发疯转变得太突兀,某人自杀后的反转剧情有点俗套,但最后一个镜头又有惊喜。反正善恶都是人类的选择,认了就是,何必赖到魔鬼头上

59分钟前
  • 华丽波板糖
  • 还行

看得人脊背发凉不寒而栗。请保持一份善良正直的心,坚持做正确的事;懂得克制自己,不要利欲熏心让撒旦趁虚而入。佛州和纽约的比喻很恰当,一个假想的蝴蝶效应,一步错 步步错,结尾的反转再反转真是绝了。

60分钟前
  • 貓の薛定谔🫧
  • 力荐

阿尔·帕西诺的大段说教很不靠谱~~

1小时前
  • 战国客
  • 还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