困在时间里的父亲

HD

主演:安东尼·霍普金斯,奥利维娅·科尔曼,马克·加蒂斯,奥莉维亚·威廉姆斯,伊莫琴·普茨,卢夫斯·塞维尔,阿耶莎·达尔克,罗曼·泽勒,雷·伯内特,阿德南·昆迪,斯科特·穆林斯,布赖恩·罗杰,艾薇·维

类型:电影地区:英国,法国语言:英语年份:2020

 量子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无尽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红牛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非凡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剧照

困在时间里的父亲 剧照 NO.1困在时间里的父亲 剧照 NO.2困在时间里的父亲 剧照 NO.3困在时间里的父亲 剧照 NO.4困在时间里的父亲 剧照 NO.5困在时间里的父亲 剧照 NO.6困在时间里的父亲 剧照 NO.13困在时间里的父亲 剧照 NO.14困在时间里的父亲 剧照 NO.15困在时间里的父亲 剧照 NO.16困在时间里的父亲 剧照 NO.17困在时间里的父亲 剧照 NO.18困在时间里的父亲 剧照 NO.19困在时间里的父亲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长篇影评

 1 ) 困在电影里的我

有些人来来去去,留下印记,随着时间的流逝,印记越来越模糊,人生何尝不是一个得阿兹海默症的过程?

这是一篇很个人的影评。

年纪越大,越相信缘分。早先问友邻要了电影资源,因为这样那样的原因没看成,之后端午节又打算看《天堂电影院》的重映,还是没看成。假期结束后,偶翻热映电影,看到《困在时间里的父亲》还在热映,且离家800多米的电影院就有合适的场子,果断买票,16一张,缘,妙不可言。

暗自庆幸之余,也感受到伍迪艾伦在《我心深处》说的小时候生活在贫民窟,出门就是电影院,而且票价便宜,于是常常泡里头的心情。虽然我没有他的才华,但是我经历了类似他的经历,多少有点苦中作乐。

主角是身患阿兹海默症的安东尼,演技精湛自是不必多夸。我能看到他在演,更能感受到他演之下的真实。塔可夫斯基在《雕刻时光》中讲到——根据亚里士多德的观点,天才所表达的总让我们觉得似曾相识,这种感觉根据接受者精神层面的差异,有不同的深度与向度……而一旦我们无法看透它,我们将得到真正的享受。真正的艺术形象能同时唤醒接受者内心矛盾及相互排斥的复杂感受。

安东尼便是如此,他作为这部电影的主要形象,将观影者我的情绪搅动得不费吹灰之力。看到长得像女儿(其实是出现女儿的幻觉,且因为阿兹海默症不记得女儿)的护工,他甚至非常灵活自如地跳了一段舞,还优雅地邀请对方喝酒进行「hook up」,多少可以看出安东尼年轻时候的魅力,而后突然对护工发脾气,让护工瞬间惊愕不敢说话。

人出生的那几年,不管撒泼打滚,脾气有多么阴晴不定,都是被允许的,因为TA刚来到这个世界;人老了接近暮年,再如此古怪难处,便会被诟病甚至被嫌弃,即使TA肉眼可见地快离开这个世界,TA也应该拥有长者该有的姿态而非老顽童一个。所以电影中间,安东尼的女婿实在对他忍无可忍,打了他几个巴掌,他立马哭得像个孩子,却已经无法像会说话的孩子那样说:他打我。

说到这里,不得不提安东尼的女儿安妮,她无疑是伟大的。即使是安东尼的亲生女儿,安妮做得也已经足够多了,尤其当安东尼黑着脸说「我最喜欢劳拉,她画画特别好,两个女儿我只喜欢劳拉」,劳拉是安妮的妹妹,因为意外已经去世。

坐在另外一个房间里劳拉听到这句话,默默流泪,我又何尝不是。我能理解家里有2个小孩的父母,一旦偏心,被忽视的那个孩子的痛,也能理解安妮同时也在默默承受着失去妹妹的痛。

又或者,安妮的情绪是更复杂的,毕竟好歹,父亲还记得住妹妹劳拉,他还有精神寄托,他在等劳拉来看她。

这里的对比是很强烈的,安东尼对女儿安妮已经没有爱了吗?我能去分析一个阿兹海默症患者对别人的爱吗?这点我是持怀疑态度的,但是我对安妮对父亲的爱,是确定一定以及肯定的,即使她后面为了新生活去了巴黎,她为了照顾父亲,能做的都做了,多少还可以看出安妮和前夫离婚是因为安东尼的不断打扰。

我们都说,父母对子女的爱是无私的,现在我时常怀疑这点,反倒是子女,例如安妮,对父亲无微不至的照顾,更能看出子女对父母的爱。

于是,我一边看电影,一边自问:爱到底是怎么产生的?我不问爱是什么,因为每个人都不是傻子,被爱的那一刻,无论谁都可以感知到,但是恰恰「爱」这个东西是最难产生的,因为体会过的人实在太少了。

彼时,边上正坐着自己前任,我知道他已经不爱我,想起前几个月一边旅游我还一边挣扎,纠结:为什么他不爱我?我如何才能让他爱我?

跟着电影,我泪如雨下,我为安东尼老来的艰难生活哭泣,我为安妮无处诉说的默默付出哭泣,我也为自己寻爱不得且看清真相哭泣,他就坐在我边上,但是他不爱我,生活可笑讽刺,且大多时候都是如此。

跟着电影,我又想到他爱我,谈何容易,他甚至不知道如何爱自己,错的是他吗?不是,我只能坦然接受错的是这个世界,我不怪他,但是我要放手。

电影结束后,我还是哭得停不下来,他问我怎么了,我轻声说道,没什么,只是在回味。随后想到,这个男人,以后我们大概率不会再相见了。曾经的信誓旦旦,变成相忘于江湖的潇洒(自我安慰),刨去恋人的身份,总觉得依旧令我唏嘘不已,有些人来来去去,留下印记,随着时间的流逝,印记越来越模糊,人生何尝不是一个得阿兹海默症的过程?

我哭得更凶了,不止为当时即将逝去的恋情,也为生命中来了又走的人,就让我这样走着哭着放肆一回吧,我心里想着,好歹别人若是用奇怪的目光看我,我也好安慰自己,我不过是刚看完电影罢了。

安东尼在结尾哭着找妈妈,我们从哪里来,终究要回到哪里去,他老了,还得了阿兹海默,想必不止我这个观众,原谅他的折腾,他的阴晴不定。

那我呢,我既不年轻,也没老透,我说我要找妈妈,生活会理我吗?人生是一个不断掉叶子的过程,新叶和枯叶才有来处和归处,我告诉自己,正是郁郁葱葱的时候,就努力在阳光和雨露下,去学会真正的爱,遇到真正的爱吧。

 2 ) 关于电影的舞台感

1、这三部都是最近一年很有影响力的电影,《蓝调天后》和《困在时间里的父亲 》成就了演员(奥斯卡加起来三个表演类提名),《间谍之妻》成就了导演(威尼斯最佳导演黑泽清 )。

2、三部片子舞台感都很强,《蓝调天后》和《困在时间里的父亲 》则都有戏剧原作。

3、舞台感或者说戏剧基底对电影来说有利有弊,利在故事完成度和人物塑造有天然优势,弊端在舞台感的失真会破坏电影沉浸感,感觉假。

4、《困在时间里的父亲》则没有这种舞台化的失真,反而能看到很多电影(视听)化的手法——时空的错乱和交叠,时间线的解构重建,到最后一幕拼合完整的人物心理侧写拼图,太巧妙了,但又不会有悬疑类型那种穷尽技巧后的另一种”失真“,反而会觉得叙事逻辑上理所应当。黑色悬疑的观感而里头却是情感心理的内蕴,使得叙事在逻辑线索以外产生了延展性,这很奇妙。

5、换种说法即,一般悬疑类型观感差不多就到近几年西班牙人玩的那种穷思极虑,恨不得反转反破天,追求是一种编排上的爽感,故事本身没法”当真“。《父亲》的故事其实很简单,也没有什么剧情嵌套,悬疑的皮相下面是亲情,是时光不再的悲辛。

6、上麦基的编剧课的时候,他做过一个比喻:作品的维度要么基底很广高度不高,呈山丘状(如收割票房的大部分商业片);要么高度很高,基底就窄,成细长的山峰状(如大部分电影节文艺片)。意思是能达至广泛共情的大多追求有限,多陈词滥调,而追求高深的又多曲高和寡,能兼者稀有。《父亲》有一个很普世的内核,却又不空泛谄媚——这还是一个封闭空间的高设定故事,是同行们从拍学生作业起就开始追求的”花小钱办大事“路子,嫉妒啊

 3 ) 万字图文解析《困在时间里的父亲》故事秘密(下)

文字较长,自己整理浓缩了一个讲解视频,有兴趣可以看看:【《困在时间里的父亲》解析|记忆、时间、空间交错的故事艺术-哔哩哔哩】//b23.tv/69vs00

01.

完整故事解析


场景_序:

安妮前往有记忆问题的父亲家,她因为与保罗恋爱要出国到巴黎不能照顾父亲,劝父亲接受家里安排护理照顾,父亲因为坚信自己可以照顾好自己而拒绝安妮。最后安妮无奈离开。

影片一开始,安妮提出自己要去巴黎,会将他送去疗养院

00:08:05

无论是安东尼的脑海还是观众的视角,这里的时间是“一开始”。

而这里的客观时间线,是安妮即将前往巴黎,并将安东尼送往疗养院。

地点是安东尼家中。

注意看看以下细节,影片开始00:04:18处,讲述的是安东尼赶走了护理“安吉拉”

00:04:18

容我插一嘴:

后续00:19:15处,再次印证了导致安东尼被转移到詹姆斯住处的重要原因,就是赶走了安吉拉

00:19:15

而在影片01:16:58处,劳拉来到安东尼面前,安东尼认为眼前的人不是“劳拉”(我们也可以自然脑补安东尼污蔑劳拉偷了自己的手表而赶走了她)

01:16:58

接下来的画面,安东尼便已经坐在了疗养院的病房床上,安妮提到“第一次和我一起住(...first time you came to stay with me)”的原因是因为和护理安吉拉闹翻

01:20:12

(影帝忧郁的眼神中一滴眼泪挂在碧蓝的眼睛上就是不掉下来,这演技真的是神了...)

利用“相似叠加”来理解这里:

安东尼曾经的现实1:赶走了护理安吉拉-被安妮安排新的护理-离开自己的公寓-去往詹姆斯公寓

安东尼曾经的现实2:赶走了护理劳拉-被安妮告知要去巴黎-离开自己的公寓-去往疗养院

安东尼的混乱的脑海中(也就是观众看到的):赶走了护理安吉拉-安妮要去巴黎-还以为在自己的公寓

带着安东尼混乱的认知前提下,后面的场景就很容易理解了


场景_1.1:

安东尼在家中意外相遇陌生人“保罗”,“保罗”声称自己是安妮的老公,且这个房子是保罗自己的。安东尼很迷惑。

此处声称“保罗”的男人,实际上是男护士比尔的脸。

00:14:25

这里印证了为什么说“故事发生时间是安东尼在疗养院期间”——如果没看过比尔,怎么会联想得到比尔的脸呢?

同时,这里“保罗”的名字,是安东尼将安妮给自己讲述的“保罗”,其名字挂在了安妮前夫詹姆斯身上

所以这个男人=“保罗”的名字+“比尔”的脸+“詹姆斯”的肉体

以下这个男人称作“保罗_比尔”...

安东尼问“保罗_比尔”安妮不是才说要去巴黎吗?

00:15:44

在安东尼脑海以及观众视角这个问题合情合理,但作为詹姆斯视角,无疑会认为安东尼又犯病了...


场景_1.2

安妮被“保罗_比尔”的电话叫回家中,安东尼发现不认识这个安妮的脸,“保罗_比尔”消失,安东尼开始产生自我怀疑

“保罗_比尔”拿着口袋进入厨房在此暂时消失,实现小转场

00:20:42

这个安妮实际上是女护士“凯瑟琳”,以下称作“安妮_凯瑟琳”

接下来两段安东尼与“安妮_凯瑟琳”的对话,信息量爆炸

00:20:42

这里所描述的是客观时间,是安妮与詹姆斯离婚“5年后”照顾安东尼期间;

而场景1.1是安东尼在詹姆斯家中期间

这里直接通过一个小转场,从“詹姆斯家期间”跨越到了“安东尼家期间”,让观众直观“看到”了“阿兹海默”患者脑海中看似合理但时序拼接错乱的混乱画面。

安东尼在卧室中带着怀疑问“安妮_凯瑟琳”,这里难道不是自己的公寓吗

00:25:20

别看就这一小段对话,配上演员奥利维亚短暂的笑中带怜欲言又止表情。其传达信息的层次相当丰富:

1. 第一层-观众视角:安东尼脑海中,由于前面“保罗_比尔”说这里不是自己的家,所以安东尼提出疑问,“安妮_凯瑟琳”欲言又止,潜台词“可怜的老家伙,这里是詹姆斯家,不是你的公寓”

2. 第二层-疗养院视角:安东尼在疗养院病房中,面对凯瑟琳时也问过相同的问题,而凯瑟琳欲言又止,潜台词“可怜的老家伙,这里是疗养院,不是你的公寓”

3. 第三层-安妮视角这一层是最精彩的!通过客观时间线梳理,我们知道曾经安妮与詹姆斯离婚后,她将父亲接回了安东尼家中继续照顾他。安东尼因犯病,在自己家中问出“这是自己的公寓吗” ,作为女儿,潜台词“可怜的父亲,这里就是你的家,你连自己的公寓也分不清了吗”

忍不住点赞


场景_2.1:

安妮请到新的护理劳拉照顾父亲,安东尼一开始看似友好与劳拉见面,最后当面粗鲁拒绝。这让安妮郁闷不已。

我们把时间记录为:初见劳拉_白天_见劳拉

开场交代了为什么场景1.1中安东尼在厨房对中蓝色的塑料袋一脸茫然。因为这是安妮买回来的

00:12:20 场景1.1的开场
00:25:56 场景2.1的开场

通过安妮和劳拉的对话,强调了此时并不在安东尼家中(He WAS in a flat not far from here)

00:27:38

安东尼礼貌地口吐芬芳

0:32:35

同时因为安东尼指出“是女儿想偷走自己的房子”,“我要死也死在女儿之后,不是她继承我的遗产,是我继承她的遗产”等,这让安妮陷入深深的焦虑忧郁之中

0:36:20

接下来就看到了渗人的一幕——安妮潜进父亲房间看似掐死了他

00:36:56

画面被保罗招呼安妮的画外音突然打破,实现了场景的切换。同时视听剪辑以及演员的表演给出了“刚才的画面纯属想象”的暗示

00:37:01

这里的理解有两层空间:

1.安妮视角

①自己如此关心父亲,父亲不领情不说,还恶语相向,真是气得想掐死他;

②自己是真的关心父亲,有的时候真想结束他的生命,从而结束他的痛苦(这个思路看过《飞出疯人院》的小伙伴一定非常了解)。

2.安东尼脑海视角(观众视角):

我就感觉我女儿要抢我房子,可能随时想掐死我!


场景_2.2:

安东尼记不起安妮丈夫保罗,在保罗家中侃侃奇谈并误以为保罗的手表是自己的,保罗忍无可忍,斥责他“你打算在这里逗留多久”

我们把时间记录为:初见劳拉_傍晚_晚饭前

映入观众眼帘的是又声称“保罗”,却带着一张新脸的男人

00:37:36

此时的“保罗”=“保罗”的名字+“詹姆斯”的脸+“詹姆斯”的肉体

我们称他“保罗_詹姆斯”

从安妮与“保罗_詹姆斯”对话中我们得知劳拉第二天上班

00:37:10

从安妮和安东尼对话中,我们得知在当天见过劳拉后还去过一次医院(医院情节在下个场景)

00:40:30

在安东尼不断向“保罗_詹姆斯”旁敲侧击表示“你手上的手表是我的”后,“保罗_詹姆斯”愤然问出“你打算在这里逗留多久”

00:45:50

(这句话说完后,镜头便切到了下一个场景。导演此时还藏了一手,需要在后面的故事中才能看到)

这一段主要通过展现安东尼“不认识眼前的保罗”“一直在说自己更喜欢小女儿”“一直旁敲侧击保罗手上的手表”,以铺垫“保罗_詹姆斯”对安东尼的不满,为后面这对夫妻的分道扬镳起的具体的原因铺垫


场景2.3:

安妮陪同安东尼见医生,医生侧面表示安东尼病情不简单。而安东尼和观众一起,开始有意识到病况的严重了。

我们把时间记录为:初见劳拉_下午_见医生

从头至尾,安东尼一直强调“安妮说要去巴黎”而被各种反驳。

00:47:25

这里实际上是安东尼记混了,举个例子:

曾经的现实:安妮说要去纽约-但没有去成(这里“纽约”纯粹是举例用)

曾经安东尼脑海:以为安妮要去纽约-但忘了安妮去没去-安东尼被反驳

当下的现实:安妮说要去巴黎

当下安东尼脑海:以为安妮要去巴黎-但忘了安妮去没去

安东尼的回忆中,将“纽约”和“巴黎”搞混,记成了“以为安妮从头至尾一直想去巴黎”

安东尼坐在医院听到了医生和安妮讨论自己的病情

0:48:08

场景2.4:

安东尼在晚饭时,通过听到安妮和保罗的争论,更加确信自己的病况不容乐观。同时安妮需要作出艰难的决定:是否将安东尼送向疗养院

我们把时间记录为:初见劳拉_晚上_吃晚饭

安东尼走到饭厅门口时,正巧撞见“保罗_詹姆斯”和安妮在讨论说自己病了

0:53:37

从安妮和安东尼的对话中,我们明确这个晚饭当天与初见劳拉这天相一致

00:54:20

从“保罗_詹姆斯”和安东尼的对话中,看得出他对安东尼非常不满

00:55:59

下面这个小情节设计得相当巧妙

趁安东尼去厨房端鸡肉空隙,安东尼向安妮抱怨为什么不把安东尼送去疗养院之类的,并激动地指出安东尼病了。

00:57:41

而安东尼所瞧见的这一幕,与他刚走到饭厅门口时完全一致,无缝衔接在了一起

佩服导演编剧的小妙手!

安妮此时要做出艰难的抉择:选择听从丈夫的把安东尼送去疗养院;还是选择依然留着父亲自己想办法照顾他

通过完整的故事我们得知:此时安妮选择依然自己照顾父亲,而这个选择的代价,就是与安东尼离婚。

这个场景的末尾,导演巧妙的利用与之前安妮掐死父亲那一段相同画面,切到了安妮抚摸安东尼脸颊的画面。从而暗示:安妮没有选择抛弃父亲,而是继续照顾他

00:59:07

这里必须补充一下:

客观时序中:1.安东尼意识到了病情的严重-2.安妮选择照顾父亲而离婚-3.离开公寓

但在安东尼脑海中(观众视角):1.安东尼意识到了病情的严重-2.安妮选择将安东尼送往疗养院-3.离开公寓

同时,

在整个场景2当中,故事讲述的时序是初见劳拉当天:

“1.白天_见劳拉-2.傍晚_晚饭前-3.下午_见医生-4.晚上_吃晚饭”

而实际的客观时序是:

“1.白天_见劳拉-2.下午_见医生-3.傍晚_晚饭前-4.晚上_吃晚饭”

导演这么处理的意图也非常明显:让观众和安东尼一起,找不到时间。

场景2过渡场景3时,安妮拿出医院留下的名片,暗示安妮决定将父亲送往疗养院

00:59:00

场景3.1:

首先说,整个场景3设计精妙得有点过分了!

安东尼发现自己家中布局发生了非常明显且奇怪的变化,在劳拉照顾过程中被中途前来的“保罗_比尔”扇巴掌,唤起他曾经初见劳拉那天被“保罗_詹姆斯”质问的夜晚。

这一段变化和跳转非常明显,但却非常合乎情理,

如果说之前导演把信息藏得非常深。

那从这里开始,导演开始将“同时发生在3个地点”同时通过场景3.1、3.2、3.3渐渐浮出荧幕上:

1. 疗养院

2. 詹姆斯的家

3. 安东尼的家

4. *医院(略微夹杂着一些特征)

疗养院特征:安东尼早上醒来,但穿的是疗养院的病服,明确表达安东尼身处疗养院

01:00:45

安东你走出卧室,听到安妮打了声招呼。发现房间布置太不熟悉了,如客厅中央的画没了

01:01:59

这里对比下疗养院的大厅,中央是黑乎乎的电视屏幕(安东尼家和詹姆斯家中,客厅都有画)

1:21:59

黑乎乎的电视屏幕对应墙上消失的画,非常巧妙

詹姆斯家特征:上图01:00:33詹姆斯家门口特征;对比下图00:02:20安东尼家门口特征;

医院特征:安东尼发现面前的家具不认识,问安妮“这些是哪里来的”

01:01:37

我们需要接受这个观影习惯(即“相似叠加”):

1. 现在在疗养院,安东尼以为在自己家,问“这些是哪里来的”

2. 曾经在詹姆斯家,安东尼以为在自己家,问“这些是哪里来的”

3. 即使曾经在安东尼在自己家,他也因病情原因,问“这些是哪里来的”

当然,这些椅子是安东尼曾经医院里,潜意识里留下的印象

0:47:09

在医院场景相似空间位置的椅子

在一系列询问过后,出现在眼前的是护理劳拉,安妮消失

1:02:19

疯狂错乱就对了

短暂寒暄后,安东尼称劳拉像自己的小女儿露西;劳拉此时松口提到了露西的事故。得知露西在多年前因事故去世了

1:04:55

观众此时正渐渐得知小女儿露西行踪的真相,对于安东尼也是这样的

劳拉发现安东尼并不记得这件事,所以欲言又止开始对安东尼嘘寒问暖。安东尼发现了端倪告诉她不要小看自己,自己记忆力好着呢

安东尼一直坚信自己没有任何问题,越是这样,最后得知真相瞬间才越有山洪爆发般的爆发力

在和劳拉相谈甚欢时,“保罗_比尔”出现在劳拉身后,安东尼很紧张

1:07:26

“保罗_比尔”说出了与之前情节一致的话。

1:08:12
0:45:50

无论理解此刻安东尼身处疗养院还是詹姆斯家和劳拉在一起,共同点是:他发病了,回忆到了詹姆斯质问他离开那一夜

“保罗_比尔”边问边指责安东尼耽误了他妻子的爱情,一边一巴掌一巴掌地打在安东尼脸上

1:08:56

镜头一转,安东尼哭得像孩子,安妮到父亲身边安慰

1:09:09

但客厅中央没有画框,以及安东尼身上身着的病服,都明摆着“安东尼正在疗养院痛苦着”

从“保罗_詹姆斯”站在一旁以及房间的布置,我们自然知道此时衔接到了场景2.2“初见劳拉_傍晚_晚饭前”

这里安东尼被扇巴掌,可以如下理解:

1. 安东尼在詹姆斯家,被詹姆斯指责后犯病,大哭不已

2. 安东尼在疗养院,和男护士比尔交流中,男护士比尔有过扇巴掌行为,大哭不已

3. 安东尼在被劳拉照顾时,本聊得笑嘻嘻的突然发病,大哭不已

在安东尼眼中,无论是比尔还是詹姆斯,都不是真正关心他的人,甚至还都对自己有过伤害,所以脑海中会把他们看作相同的伤害自己的人

而远在巴黎还从没见过面的“保罗”,是个纯纯粹粹的挂名背锅侠...

接下来,安东尼误以为现在还是早上。观众很能理解,因为这个场景一开始安东尼刚早上起床

1:09:39

如果安东尼正身处詹姆斯家初见劳拉的那个夜晚,以上的话意味着病情非常严重...

镜头切到“初见劳拉”这个夜晚,安妮和詹姆斯一同经历了安东尼极为严重的犯病现象

1:10:34

又回到安妮必须作出抉择的那个时刻:父亲病情都这样了,是不是该选择把他送到疗养院?

接下来的镜头,便是人去楼空的景象,同时暗示在深夜,与后续场景衔接

1:11:11
1:11:16

这里有精妙的3层表达:

1.曾经现实:

在詹姆斯家,安妮选择继续陪伴父亲。

作为詹姆斯,你父亲都这样了,咱俩日子还过个什么?离婚。

人去楼空(詹姆斯家)。

2.现在现实:

在安东尼家,安妮在单独照顾父亲5年无果后,选择将父亲送往疗养院。

人去楼空(安东尼家)。

3.观众视角:

在“保罗”家,安妮是在安东尼“初见劳拉”那个发病的夜晚,选择将父亲送往疗养院。

人去楼空(观众表示已经傻傻分不清楚现在是在谁家)。

观众随着电影进展自然进入“相似叠加”的错误认知中。

还有比这种设计更有代入“阿兹海默”感受的吗?

我的上帝啊


场景3.2

安东尼梦到自己看到小女儿露西事故后在医院奄奄一息。醒来后发现前来照顾自己的劳拉自己根本不认识,郁闷回房

安东尼睡梦中听到露西的呼唤从而半夜惊醒

1:11:30

从侧廊走向杂物间,打开杂物间的门,里面居然是医院

1:12:29

看到病床上奄奄一息的露西

1:13:16

镜头突然切换,是安东尼早上起床洗脸的时候

1:13:42

这里镜头很有意思,观众一直和安东尼处在相同视角,思绪已经完全混乱,谁不想洗个脸维持下清醒呢?(我感觉这可能也是编剧对自己写作过程中的深刻回忆吧...)

导演又和场景3.1厨房里相同的镜头下,让安妮说出相同的台词...

1:14:17

安东尼打开杂物间,发现并不通往医院,只是杂物间而已

1:14:30

作为观众和安东尼,这个行为背后的意义十分合理。

但对于不了解安东尼脑回路的人,看到安东尼打开杂物间门,蹭蹭又不进去,那实在是十分诡异...

安东尼来到厨房,和安妮对话中可联系到这天是“初见劳拉”的第二天

讲道理,看到现在,这天具体是哪天还重要吗?安东尼已经无数次将时间、空间、人物空间疯狂重组。单独看都合理,拼在一起就不对了。

结果进来的是女护士凯瑟琳的脸——新人物登场“劳拉_凯瑟琳”...

安东尼和观众一起,再也不相信眼前发生的一切,回到房间

01:17:47

场景3.3

安东尼已经被送往疗养院,安妮与安东尼告别。

安妮进屋与陪安东尼,对话中提到“第一次和我一起住(...first time you came to stay with me)”

的原因是因为和护理安吉拉闹翻

01:18:20

观众此时还以为安东尼在自己卧室,可镜头一转我们才发现,导演又偷偷切换了场景,此时不是安东尼的卧室,而是在疗养院的病房中。

01:18:49

还记得影片最开场吗,安东尼刚赶走安吉拉、安妮提到要去巴黎...

首尾呼应可以玩儿得这么巧

安东尼已知晓自己在疗养院,难过地问安妮会去哪,安妮说会去巴黎...

01:20:06

观众视角之前安东尼一旦提到安妮会去巴黎,就会被周围反驳。所以当这里安妮提到要去巴黎时,观众和安东尼都会觉得不可思议难以理解。

客观时间线视角:1.安妮与詹姆斯离婚——2.安妮单独照顾父亲——3.安妮因正版“保罗”决定去巴黎——4.安妮送父亲去疗养院

此时安东尼最后的防线全线崩溃,问安妮的妹妹、也就是小女儿安妮露西在哪,然后二人泪如雨下。

1:20:15

我们一直跟着安东尼的视角在经历安东尼所经历的记忆痛苦,此时的眼泪包含着非常丰富而复杂的情感:

1.表面上:

二人对妹妹去世的怀念所产生的伤感泪水

2. 安东尼:

①安东尼真的又再次忘了露西去世的事,但他想她了,想让她陪着自己的思念泪水

②当自己问出露西在哪后,自己完全意识到并承认了自己的病况,却无可奈何的痛苦泪水

③作为男人所有的尊严的支撑倒塌。承认自己老去,只能在疗养院作为病人的身份,再也没有亲人陪伴,度过孤独余生的绝望泪水

3.安妮:

①眼睁睁看着父亲问出体现病情的问题产生的同情泪水

②眼前的父亲病入膏肓,自己对父亲的手足无措、无能为力的无奈泪水

③还想陪着父亲,但这次真的不能再陪伴他。剩下的日子,其实已经失去自己父亲的伤感泪水

安妮走出疗养院,也许,这是最后一次见到还能认出自己的父亲。

1:21:07

曾经无论是自己还是父亲,都带着希望的面具。

而现在,希望已然残缺不全,逐渐凋零,唯一剩下的,

就是等到它最终逝去。


场景4(结局——真相):

安东尼真真切切在疗养院中,所有真相水落石出

这个场景没有任何幻觉和错乱,我们看到的是安东尼当下的生活现状

安东尼在疗养院卧房,消瘦得让人心疼。看起来好像在想什么(脑海在想什么,就是我们看到的那一切)

1:22:05

安东尼找不到手表,第一反应喊安妮

1:22:58

观众此时已处在客观真实视角

我们看到安东尼正身处在疗养院

我们同时可以轻松地推测,此刻安东眼中所看到的,是自己还处在那豪华的公寓中

门外走廊,是护士凯瑟琳正在与其他病人交谈。

1:23:11

在正常观影顺序下,此刻观众和安东尼也都还不认识眼前这个女人

安东尼记不得自己在哪,记不得之前发生了什么。反而询问安妮在哪、眼前这个女人是谁、在这里干什么

1:23:35

凯瑟琳表示她已经照顾他几个星期了

1:24:10

当安东尼向凯瑟琳提到劳拉时,我们会感到非常无奈。你现在所说的,全是混乱记忆中想的内容

1:24:29

凯瑟琳与安东尼讲安妮现状的真相

1:25:29

男护士比尔登场,看懵安东尼,也看懵观众

1:26:21

这才是“保罗_比尔”的真身

对于每天都见到的人,自己却不认识,安东尼防线再次彻底彻底被击溃,问出了“我究竟是谁”这样的问题。也就这么一瞬间,安东尼又忘了刚才护士说看望自己的是女儿,他记成了是“妈妈常来看自己”...

1:27:51

这样的痛苦,安东尼像婴儿一样,呼唤起了自己的妈妈

1:29:05

生命最痛苦的时候,不是生命离去之后。而是你知道生命还在,但它与离去只差一步之遥。你感受不到它存在的温度,却能清晰感受到它在渐渐凋零

1:29:35

凯瑟琳是个暖心的护士,在安东尼最后的时光,给与他最后的温暖

1:31:50

镜头移向窗外,是正郁郁葱葱的大片绿叶,象征着茁壮与生命力,但却与安东尼这片枯叶形成了强烈的对比

1:32:32

这一幕鲜艳的绿,安东尼很快就不能再看得到

即使看到,他也会记不到

对他来说,生命的意义已然变得杂乱无章,脑海中再也没有所谓清晰与正确

剩下的,只有在风烛残年之际,与生命最后可能接触的点点滴滴,

相依为命。


02.

总结

优秀的电影,就如《困在时间里的父亲》一样有这样的魅力

我们坐在黑暗的影院之中,等待着一场伴随着强烈的情感刺激

我们体验一个虚构的世界,却照亮我们的日常现实

如果说电影是一种娱乐,

那她也是那个鼓励我们,

去运用我们的思想,宣泄我们的情感

去欣赏,去学习,去增加生活深度的朋友

我们终有一天老去,但并不意味着我们无法保持年轻

我们终有一天失忆,但并不意味着我们会忘记重要的经历

让我们在这场时间游戏中

找到属于自己的土地,向着最蓝的天空

伸展出最精彩的碧绿!

能读到这里,我想对你说...

 4 ) 楼前路,曾试雕鞍……

1

剧情并不奇异,而表现手法,奇奇怪怪。

场景并不梦幻,而场景变变幻幻,真真假假,这才如梦似幻。

其间的跳脱、遗憾和悔恨,我想用晏几道的几个句子来说明:

花阴月,柳梢莺,近清明。

长恨去年今夜雨,洒离亭。

(又)楼前路,曾试雕鞍,

拼却一襟怀远泪,倚阑看!

和晏几道惊人的相似,用了一种超级的主观视角,把老人怎么想怎么看怎么呼吸,表现的淋漓尽致。

想起我当年看奶奶的日记上面写着,为什么不到子女家去过年,就是因为害怕尿失禁。如果不是因为我看到这些,根本就不能理解老人当时的想法。就像我们没看这电影,也不太能了解阿兹海默症。我们的理解,只是一个名词而已。

2 总让我想起布努埃尔。特别是《自由的幻影》,此片的一角两饰就偷师于此。

两个女婿说了同一句话,所以我们知道绝对是一个人:I want an honest answer,nothing fancy。Can you do that for me?

How much longer do you intend to hang around getting on everybody's tits?

人与事都在自由变幻之中。 Father这部电影是身体的病理,布努埃尔是精神的病理学。

有了病才有幻,指向生命的异端。

也就是说这部电影要进行反向阅读。如果电影做成了这样,那就是少见的奇葩现象。

让两个人饰演一个女儿,这就是一种熟悉的疏离。那两个人饰演一个女婿,这是一种幽默的恐惧。

在整个电影史中,这样的手法并不多见。但是对于有思想的导演来说,总是能收到奇效。人总是多面性的,对吧?

当父亲对女儿说:“ I'm going to outlive you.” 女儿满脸的泪。

3 老人越害怕什么,越会幻想什么。有的人还会越要强。

比如说女儿远嫁巴黎,自己的房子被卖掉,自己在养老院孤苦伶仃,自己被女婿殴打等等。

他与现实唯一的通道,就是自己卧室的那一扇窗户,经常打开了又关上。那里能照进现实的光。却没有什么东西可以安慰他的。他的恐惧永远比他得到的安慰要多。

我的奶奶就是这样,害怕到儿子家 尿失禁让他感到尴尬。害怕一个人孤独一下午。害怕到菜场买菜,有强壮的年轻人跟她压队。她也会做噩梦。她把这些都写到了日记里。我在她去世十年后看到了她的日记。她的日记要让我了解到她的日常惊惧。

比电影好看。

老年人的世界奇光异彩。感觉有数十年的生活在发酵,在窝堆发酵,不知道什么东西会窜出来。

比如霍普金斯表演的踢踏舞。

 5 ) 患上阿兹海默后,生活宛如一部惊悚片

作者:一双羊

“我的树叶都快凋零了。”——安东尼,父亲

记忆衰退,认知混乱,阿兹海默症患者的脑海里,世界是怎样的?

《困在时间里的父亲》就从近乎第一视角,给观众来了次「沉浸式」体验。

本片作为法国导演佛罗莱恩·泽勒的处女长片,在影迷向的IMDb和豆瓣分别收获了8.3和8.8的高分,烂番茄新鲜度高达98%。即将于本月颁发的奥斯卡上,该片也收获了包括最佳影片在内的6个重要奖项提名

成绩如此耀眼的《困在时间里的父亲》,究竟讲了怎样一个故事? 耄耋之年的安东尼,独自一人在伦敦生活。二女儿因故离世,如今只有大女儿安妮时常来看望他。

因为父亲年迈又记性差,女儿一直主张给他找一个护工,但是倔强的老人始终不愿意,还故意气走安妮找来的每一任护工。

日子这样一天天凑合着地过去,直到安妮遇到了新的伴侣。她决定搬去巴黎居住……

就在观众以为这又是一部慢节奏的艺术片时,情节却直转急下——另一个陌生女人进入安东尼的世界,并自称是其女儿安妮,女子的丈夫则声称老人并非住在他自己的公寓里,而是一直寄宿在女儿女婿家里……

这部电影经常被贴上「惊悚片」的标签,这其实不难理解。非线性叙事,蓝橙两色元素,人物名字重叠,音画不同步,确实都很符合主流心理惊悚片的惯例。

作为观众,影片前三分之一我都看得不甚明白。究竟谁在说谎,人物动机在哪儿?如果这是梦境,那么所谓的「欲望的满足」究竟体现在哪里?

越理越乱,毫无头绪,索性放弃了对时间线的梳理,但随即我意识到,这就是一个阿兹海默症患者的脑回路啊,它本来就是没有逻辑的!

相信很多观众也有跟我一样的体验。豁然开朗之后,观影体验也顿时提升了。从第三视角呈现阿兹海默症患者的影视作品并不算少,但是通过导演的技法,让观众从主角的角度观察世界,跟着老人一起困惑,是新颖且着实起效的。

导演佛罗莱恩·泽勒自己也提到,不希望让观众舒适地看完本片,要让他们对安东尼这个角色产生共情。

显然,这个心机导演的「诡计」得逞了。

有意思的是,国内把英文原片名The Father翻译成了《困在时间里的父亲》,定语一加,标题即剧透。不需要观众自己再侦破剧情,不知道是幸事还是可惜?

主演安东尼·霍普金斯,今年84岁高龄,凭借此片获得奥斯卡最佳男主提名。虽然在最近颁发的有着「奥斯卡风向标」之称的演员工会奖上,他惜败已故演员查德维克·博斯曼,但是获奖呼声依然很高,很有可能在继《沉默的羔羊》29年后,二度拿下影帝小金人。

安东尼·霍普金斯在本片中饰演的角色,跟他一样,也叫安东尼,而熟悉他的影迷可能还会注意到,戏里戏外的安东尼,甚至连生日都是同一天。没错,这又是「心机」导演的故意为之!

在成为导演前,佛罗莱恩·泽勒是一位剧作家。本片就改编自他的舞台剧《父亲》。

舞台剧《父亲》近年来一直在法国上演,口碑颇高。在考虑把它改编成电影之初,泽勒就认定霍普金斯是不二人选,甚至都没有试镜第二个主演,所以一切都是为他量身定做的。 而去年刚凭借《教宗的承继》提名奥斯卡男配的霍普金斯,也是慧眼识珠,完全不计较泽勒从未有过电影导演的经历,一眼就相中了这个剧本。

精神矍铄的霍普金斯要诠释一位阿兹海默患者,似乎难度不小,但是他却一直用「easy」这个词来形容扮演安东尼的体验,称很享受整个拍摄过程。

导演佛罗莱恩·泽勒和霍普金斯在本片片场

霍普金斯成功的演绎,除了要归功于扎实的剧本和富有才华的导演,对手戏演员奥利维娅·科尔曼也功不可没。

奥利维娅·科尔曼,英国女演员,近年几部作品都不容小觑。2019年她刚因《宠儿》里疯癫的安妮女王斩获奥斯卡最佳女主,转年又凭借剧集《王冠》中最正经不过的伊丽莎白女王二世获得金球奖最佳女主,可谓正反两面信手拈来。

在本片中,科尔曼与霍普金斯对戏丝毫不落下风,把女儿的关怀和隐忍刻画得淋漓尽致。她也凭借这个角色提名了本届奥斯卡最佳女配。

在呈现阿兹海默患者这一群体时,导演泽勒展现出了极大的人文关怀。我相信,能够如此真实地展现老人的所言所行,导演一定是有切身经历的。

《困在时间里的父亲》无疑是部动人的电影。它的感人不来自于刻意的煽情,而是点点滴滴看似琐碎、但却能引起观众共情的生活片段。

在安东尼浑浊的眼神中,我看到了已故的外婆。也许他就像我们的爷爷、父母,甚至是未来的我们自己。当电影和各人的回忆发生化学反应,它便提供了最私人的观影体验。

浑浑噩噩,百转千回,老人最后蜷缩在护士的怀里,俨然成了个无助的孩子。

他壮年时大概风采翩翩,为整个家庭遮风挡雨,以至于子女短时间内无法接受晚年的他变得如此情绪无常,不讲道理。

通过这次「沉浸体验」,导演试图向观众展示那些和安东尼一样的老人的困惑与挣扎。阿兹海默症患者的世界也许就是无解的,我们又怎能再强求他们呢?

社会对于孩子似乎有着天然的优待,然而我们能否也拿出同样的耐心与温柔对待走向「凋零」的老人们?

看完影片我一直在想,也许我外婆的最后几年也是这样的吧?

可惜已经太迟了。

珍惜眼前人。

 6 ) 算不清的日子

纪念在纽约看到的第一部电影。尽一份小小的心意希望电影院能撑下去。期待纽约电影节。

看完电影我是被恐惧包裹着离开电影院的。不知道安东尼做过多少功课,他的表现力把我活生生拽回了那段我不是很想要回忆起的日子。我的第一份工作,在一个叫institution, home, nursning home,随便你想怎么叫的地方。

电影里时间不停的切换,虽然一开始有些迷惑,但过了不久我就猜出来他已经不住在自己或者女儿家里了。他的固执,他的自尊,在迷惑和恐惧中切换的眼神。情绪转变拿捏的太好,就像那些前一秒还沉浸在快乐中的老人,下一秒就会忽然与周围一切为敌。有的遗忘明明是福气,但还是有迹可循,没能完全忘掉。在寻找那些慢慢丢掉的记忆不知道是不是像被困在一个万花筒中。

那个我曾经工作的地方,就用这个片子的契机,让我记录下来她们曾经的样子吧。记忆那么脆弱。虽然只有十个月的时间,但足够我痛恨又可怜那个地方。虽然它在悉尼最美的海边,一间屋子押金2015年就要要一百万刀,但我依旧希望自己能有个机会了结自己。

有一对老夫妻,丈夫97,妻子94。老爷爷我已经不记得名字了,但是老奶奶叫Marcie。俩人腿脚都不错。老爷爷头脑贼清楚,记得每周二是医生固定来的日子,自己的车还放在停车场里,虽然不开了,但还是偶尔下去发动一下,感受一秒的自由。Marcie脑子有点糊涂,偶尔认得我,偶尔会忘记我。后来Marcie摔了一跤,就像最普通的故事,被送去医院,股骨骨折,术后第一天就被医院扔回来了。我们没办法,努力康复,但毕竟人力有限,后来伤口发炎,送回医院,几个小时后又被送回来了。过了没几天人就走了。后来老爷爷从双人房被调到对面的单人房。每次路过他的时候他都呆呆的。不再跟我说故事,好像抽掉了半条命。

Patricia,应该是这个名字吧。帕金森不知道几期了,走路一直受限,最困扰她的是半夜想起来上厕所,因为freezing总是很难从床上坐起来。每天花很多时间在她身上,陪她练习如何起床,如何站起来不摔倒,我离职的那天她拉着我的手说,我给了她很多自由,还给了她很多尊严。当时我没忍住在ins上po了我俩的合照。竟然成为了那份工作中留下的唯一一张照片。

Mary,大概是和电影里安东尼最像的人。养老院底层有一个需要刷卡+按密码才能进出的区域。里面全都是aggressive的病人,有暴躁类的dementia,有精神分裂症。护士们也是每个膀大腰圆的。每周五有两个人来陪他们唱歌跳舞,希望音乐能安抚她们内心的不安。里面有个很瘦很瘦的老太太叫Mary。是那种笑起来很可爱,但是暴躁起来需要好几个人才能拦住的老奶奶。有一次也是半夜起床上厕所摔断了股骨,送去医院做了个手术也没康复就回来了。那时候的人心真险恶。因为骨折没法走路,mary安生了不少,居然有一个护士因为这样照顾她比较轻松,一直阻碍我给她做康复,每次我带她练习如何站起来的时候都在旁边冷嘲热讽。

还有一个爱吃梦龙的老爷爷,做过二战的飞行员,后来当了汽车的机械工程师。因为妻子去世之后伤心过度,住进了养老院。当时我刚学开车,跟我说过很多保养车的事情。最可爱的是当时梦龙搞活动,有些冰淇淋棍子上会有a free one的标志。他就攒起来全给我了。跟我说反正他也出不去,就让我拿去换了自己吃。为我的体重做了不少贡献。后来他女儿把他接走了,我真的感觉好欣慰。

Alyssa,可能是黑暗时期的一束光吧。当时等绿卡等的心力交瘁,想脱离这个工作但又没办法进医院。Alyssa跟医院的合约刚到期,不得已来了我这边。帮我准备面试,每天跟我说不要留在这边消耗自己的意志,给了我很多信心和勇气。后来她面试到了新工作就走了,不久之后我也走了,再后来我听说她去学医了,一直没再见过她感谢她帮我圆梦。希望她一切顺利。希望她和她女朋友有了自己的孩子。

还有一个阴谋论贼多的老太太,后来搬家的时候发现还有一本她的书我没有还给她。一个从小家境优渥的富家公子,老婆特别漂亮,还经常来看他,看着他一天天变成不认识的人,无法想象她的心酸。还有一个叫Yvonne的老太太,眼睛瞎了但是特别喜欢可爱的东西。还有一个每天睡到十点多的老爷爷,真羡慕。还有一对百岁夫妻,每天只能坐在轮椅上,不知道他们在想什么。收到百岁证书的那天很开心。想了半天,最后能记起来的一对couple也想不起来名字了。她俩在养老院相遇的,也是黄昏恋了。

除了几个是夫妻其中一人住在养老院,另一个经常来探望,如果丧偶或者两个人一起在养老院,很少见到有子女来。不知道为什么,记得很清楚。

所有的这些人。She was someone's special one, he lived a life worth celebrating, they had their stories, but no one really knows what it is anymore. No one is there at the end to witness it. All the story is gone. We're here and then we're gone.

 短评

讲述阿兹海默症老人故事的电影很多,一般采用亲人的视角叙事。但此片的叙事手法很是独特。导演、编剧精心设计了很多“障眼法”:用跳跃往复循环的剪辑模糊时间概念;用公寓-诊所-养老院近似或雷同的房间结构打乱空间感受;用角色身份交替错乱的演员混淆人物。由此使得观众全方位被线团般错位发展的剧情绕晕,仿佛始终代入阿兹海默症老人的第一人称感受,陷入深深的困惑、怀疑、委屈和莫名的无助,噩梦般难以清醒。除了刻意制造的混乱结构,父女的依赖而紧张的关系贯穿全片,也全靠安东尼·霍普金斯和奥利维娅·科尔曼的演技撑起,才能打动人心。家里有这样老人的观众会更有感触。不过,谁又能保证我们在老去后不会有这样无法分辨现实、万劫不复的可怕体验呢?三星半

4分钟前
  • 汪金卫
  • 推荐

有点哈罗德.品特式的戏剧风格,心理学与美学并重的室内剧,采用高度戏剧化的方式来表现阿尔茨海默症。视听能跟得上剧情和表演,循序渐进、感同身受,观众随角色失去对现实的掌控。女儿也提供了换位思考的角度,你也能感受到她的痛苦。虽然是单一场景,却不断在公寓环境、视角转换中制造持续的时间/空间、真实/误解的流动性,纯室内空间更考验技术。老爷子演得可真好,完全就是一个痛苦无助的老人。

5分钟前
  • 大奇特(Grinch)
  • 力荐

我单方面决定:今年奥斯卡谁打败安东尼•霍普金斯得最佳男主,谁就是史上最水影帝。

6分钟前
  • Piglette
  • 力荐

人最后的记忆将是自己的名字和妈妈。

9分钟前
  • snakespeare
  • 力荐

不光是演技,混淆因果、逆向交叉的叙事更点睛,你永远不知道下一秒谁会出现…一切对白、角色皆可真、皆可假,真实无所遁寻。男主视角出现的视觉、听觉、时间、梦境、幻想上的症状,构成本片特殊叙事载体。以前我们看这样题材的片子,会想到爷爷奶奶与父母,而这一部会让人想到自己。“我的叶子掉光了,风雨裹着我的叶子,无处安眠” 结尾镜头摇向窗外青葱茂密的树叶,情绪突然凝固、一丝不挂。

10分钟前
  • 影志
  • 力荐

你慢慢遗忘,我慢慢失望,最后习以为常,最后天各一方。

11分钟前
  • 云胡不喜
  • 力荐

从来没有被疼爱过的姐姐也好让人心疼

12分钟前
  • 西蔚
  • 推荐

老去的恐惧不是在样貌,而是在神智上(我泪点好低)

14分钟前
  • 话匣子老霍
  • 推荐

英国作家兼编剧,第一次做导演,把他自己的舞台剧改拍成电影,就是这部由85岁的名演员霍布金斯主演的《父亲》。应该是今年奥斯卡最佳男演员的必选之作。基本是个室内剧,但并没有那么多“台词”。在一个“变化的”公寓空间里,导演展示了非常出色的视听表现技巧,含蓄、丰富、机智,许多细节处理值得琢磨,夸赞。题材窄狭了些,但又是谁都不可回避的。谁没有老人亲友,谁会不老呢?

18分钟前
  • 谢飞导演
  • 推荐

一般来说这种题材的电影我是不敢看的,对自己变老的恐惧和对家人变老的恐惧,都是我想逃避的。刚才去翻了下安东尼老爷子的资料,惊讶的发现,除了他在这部电影的角色名字也叫安东尼外,连生日都一样,安东尼已经84了,这让我心情特别复杂。

22分钟前
  • 柚子皮蛋
  • 推荐

扬言残损躯体绝不离开自己的公寓,却控制不了残缺记忆游荡在时间迷阵。大女儿要不要去巴黎,小女儿是生是死,面前的护工长得何种模样,我究竟是这里的主人还是讨人厌的恶宾。墙上的画作不见了,随之不见的是我的尊严。手上的表盘消失了,随之消失的是我的时间。像个蒙昧的婴孩,却在生命末路掉光叶子。

25分钟前
  • 西楼尘
  • 推荐

唉,直接把影帝颁给老爷子就得了,这还选啥啊,太强了!尤其最后一场找妈妈的戏份,安东尼·霍普金斯真是演出了一种孩子般的脆弱,哭到让人心疼。影片堪称阿兹海默式叙事,如第一人称混乱呈现。

30分钟前
  • 桃桃林林
  • 推荐

从一个患上老年痴呆症的父亲的主视角出发,让观众体验了他的整个心路历程,错乱的时间线,交叠的人物和时空,代入感非常强,深深陷入主角的情绪中。我外婆就患有老年痴呆症,最后几年也是一模一样,不记事,认错人,常常会念叨年轻时候的事情,会像小孩子一样哭,会发脾气,作为后辈也是很无奈也很难过。

35分钟前
  • Cherry樱桃之远
  • 推荐

大部分时间都以阿兹海默症患者的视角出发来组织叙事,在同类题材电影中新意十足。运用了时间错乱(重复的台词、画面、情节,时间跳跃与断裂)、空间错乱(两套公寓与疗养院家具陈设的换移、叠置与混融)和角色错乱(多人共饰一角,名字与身份的错位替代)等手法,尽力让观者直观体会到老人的惶惑、迷茫与恐惧感。缺点是意识流/心理现实主义的编排还是太规整了一点,混乱与断裂程度再提高一些会更契合于感知与记忆的无序与空白,或者说舞台剧痕迹还是稍重了点。女儿在床上捂死自己的幻想令人想及哈内克[爱]。安东尼·霍普金斯真是人戏合一(连剧中名字与生日都相同),绝对值得奥斯卡影帝。最后那段极度无助、连自己名字都忘掉、只想重回母亲怀抱的哭戏情真意切,令人叹息落泪。我们的最后时刻,都会像孩童一样。(8.5/10)

37分钟前
  • 冰红深蓝
  • 推荐

真正的浸入式电影 在阿兹海默患者的时间线里走了一遭 用日常编织的精密迷宫 真是令人嫉妒的剧本啊 深沉又轻盈 别致又典雅

41分钟前
  • 翠西 。o 0 O
  • 力荐

这是近很多年来我看过的最伟大的表演,安东尼霍普金斯

43分钟前
  • doskevin
  • 力荐

9.5# 太强悍了太高级了太沉郁了 关于人类的一切终极母题 年度十佳 12.23 ideal

44分钟前
  • 林晔
  • 力荐

安东尼霍普金斯如果今年不得奥斯卡影帝的话,天理难容。预估奥斯卡最佳改编剧本的话,也是非父亲莫属。老是说文字的想象力是电影无法超越的,可是第一次我看到了电影或者舞台剧呈现的想象力是文字无法企及的。自打诺兰的记忆碎片之后看到过最棒最过瘾的叙事。姑且称之为回旋迷宫式的嵌套叙事。这种叙事在毕赣的路边野餐里看过端倪。不过电影是把父女间的琐事,小小的腾挪空间内画出繁复的细密画。无法想象编剧技巧在过去20年间也有如此突破。30年前的电影人都猜不到编剧还能这样玩。2021年第二部献上膝盖的电影。顺带说一句,电影院看哭许多人,依然爱丽丝之后最佳老年题材电影。

47分钟前
  • liummc
  • 力荐

接近片尾,看着头发银白,颤颤巍巍的霍普金斯思忖片刻,自言自语到“安东尼,这名字不错”时,一时分不清戏里戏外,眼泪差点决堤……思绪顺着藤蔓回转,蔓延到还在用vcd看电影的童年。他是我初入电影世界为数不多记住的名字:他是《沉默的羔羊》里令人胆寒又折服的Dr.Hannibal。他是《象人》里将畸形症和畸形世界带回温暖与人道的年轻医生。他是《告别有情天》里一再隐忍,一再把控,最终错失爱情的英伦管家。他是《教宗的继承》里高度还原面对丑闻不断,忧患重重动定思痛决心变革的本笃十六世。他是《燃情岁月》里在狂野西部默默守护那个家庭的退役上校父亲。他是《第六感生死恋》中循循善诱,最终“牺牲”自己成全女儿与死神爱情的富豪父亲。今年84岁,距离第一次拿奥斯卡影帝已经快整整30年。他,值得第二次

49分钟前
  • Fleurs.哼哼
  • 推荐

I feel as if I'm losing all my leaves.

50分钟前
  • 賴床不起。
  • 力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