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编辑室 第三季

第6集完结

主演:杰夫·丹尼尔斯,艾米莉·莫迪默,艾丽森·皮尔,小约翰·加拉赫,萨姆·沃特森,托马斯·萨多斯基,戴夫·帕特尔,奥立薇娅·玛恩

类型:美剧地区:美国语言:英语年份:2014

 量子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红牛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剧照

新闻编辑室 第三季 剧照 NO.1新闻编辑室 第三季 剧照 NO.2新闻编辑室 第三季 剧照 NO.3新闻编辑室 第三季 剧照 NO.4新闻编辑室 第三季 剧照 NO.5新闻编辑室 第三季 剧照 NO.6新闻编辑室 第三季 剧照 NO.13新闻编辑室 第三季 剧照 NO.14新闻编辑室 第三季 剧照 NO.15新闻编辑室 第三季 剧照 NO.16新闻编辑室 第三季 剧照 NO.17新闻编辑室 第三季 剧照 NO.18新闻编辑室 第三季 剧照 NO.19新闻编辑室 第三季 剧照 NO.20

 长篇影评

 1 ) 专业主义的困局,it is more than it is。

败后或反成功,故拂心处切莫放手。 ———《菜根谭》(通篇也许只有这句话积极向上一点)

当《Newsroom》第三季的海报上写着的"EVERY STORY NEEDS A FINAL WORD."的时候,我无比好奇这样一部理想主义色彩的剧集将会用一个怎样的方式收场作结——在这样一个时代,一群励志要把新闻做好的人会得到一个什么样的结局。

我喜欢林宥嘉版本的《查无此人》,他在唱歌之前讲了一句相信“one great show can change the world”,听那首歌的时候我大一,刚刚接触到这部剧的第一季,看着Will像个老公知一样把问蠢问题的大学生骂得不配拥有妈妈,下定决心要追完这部和自己专业相关的剧集。三年过去了,看完最后一集的自己又把进度条拖回导播喊“60 seconds”处,然后反问自己这三年来观影的感受与成长。
在我看来显然,这是一部great show,不过也很显然的是,它并没有改变世界什么,但对于新闻从业者,准媒体人,新闻系学生,这部剧有足够的干货和三观可以参考和自省,也提出了足够多的好问题供所有人反思。这部剧中的人们对于second sources的几近变态的追求,在新闻播报的选择中坚持新闻价值而不是收视率亦或其它因素的干扰,基于职业素养宁可坐牢也不透露线人的身份,对于互联网的态度、新媒体的态度、真实性和时效性的权衡和坚守……虽然的确有说教的成分,但这些内容就像一面破碎的镜子,反衬出一块又一块残缺的现实媒体行业。我常常在思考,究竟是这个时代的人们没有把新闻做好,还是好的新闻本来就不可能在这个时代被播报出来?

剧中这些人所追求的新闻专业主义,正在一步步走向尴尬的境地。随着社交网络的发展所产生的公民记者遍地开出鲜艳的奇葩,新闻专业主义这种主义,能像社会主义、共产主义、马赛克(哦,不对)马克思主义等其他难以说得清道得明的主义一样值得人们高举旗帜为之奋斗向前么,它在如今还有存在的价值么?我的答案是肯定的,它还没死,它还有着属于它的价值,可还有多少人这么觉得?你觉得现如今的各行各业的媒体记者编辑们有在遵循所谓的新闻专业主义吗?作为一个媒体人或准媒体人,你觉得自己有吗?身边的人有吗?是从什么时候这样对于专业主义的追求却变成了人们口中的理想主义了?又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理性主义就是一定要满副悲壮主义色彩的与现实对着干了?追本溯源,其实对于新闻专业主义的追求从一开始也并非如剧中那般散发着神圣光辉,那不过是一种处于绝望中的自我安慰、自欺欺人。19世纪中期的美帝正是资本主义全面接管新闻业的时期,那些如Pruitt一样从未接受过任何新闻专业教育的老板们要求新闻人为了发行量、广告收入等等看得见的利益来安排新闻的采编及写作工作……新闻人们或许是出于不被他人所看低,亦或者是把自己同那些他们所鄙视的印刷工人区别开来,他们只好宣称自己因为所谓的“专业”而拥有新闻业的合法性和正统性,将自己的职能视为从事专业化水平的公共服务,维护公共利益。

那么问题来了,在这样一个什么事都要站队,社会矛盾空前尖锐,分化明显的现代社会之中,所谓的专业主义真的能够高举维护公众利益的大旗吗?编剧Aaron Sorkin在S3E5安排了一场Will与父亲的狱中对决,把这个问题抛给了观众———精英主义与民粹主义针锋相对的今天,公众利益所以已经分化成了一个个单独集团的利益,你很难去平衡各群体利益间的冲突,也很难去找到一个能覆盖全社会的群体利益而为之奋斗一生。正因如此Will坐牢了,ACN被拆分了,Charlie因为它并不相信的东西而去世了……我推崇这部剧是因为它虽然理想主义但并不是一味的熬鸡汤回避问题,相反的它直面了许多问题并告诉了人们现实的残酷无情。毕竟人们总有一天会认识到现实生活的残酷,但,认识现实绝不等于变得现实,现实的残酷也可以让人变得更懂得珍惜理想与信仰。刚当选台北市长的柯文哲医生在TED演讲中讲:“最困难的不是面对各种挫折打击,而是面对各种挫折打击,却不失去对人世的热情。”

对现实不失去热情,首先在于认清所处的这个现实。不论你用多恶毒的语言来评价当下这个社会,明天的太阳依旧会照常升起,不论你对于这个时代持何种观点态度,都一定会有另一批人跳出来痛斥你的愚蠢。或许我活得还不够长,但我足够已经接触了这个时代的许多人:
他们对于事不关己的事情,永远是一副高高挂起的姿态。
他们怀揣梦想,忠于理想,不忘初心,除了嘴炮啥也不做。
他们有声称自己有所追求的东西,但当机会来临的时候他们总是没有准备好。
他们打着道听途说的旗号,在各种场合一边绘声绘色地吹着牛逼,一边对所说的内容不负任何责任。
他们总是能找到独特的切入点,在一群乌合之众中脱颖而出闪闪发光,用上帝视角无情的鞭挞着社会大众。
他们喜欢站队,非黑即白,热衷对刚刚才了解的事情发表自己抄来的见解,道理说的比谁都大,道德制高点站的比谁都高。
他们否定商业化的垃圾产物,一边把小鸡腿骂得一无是处,一遍乐此不疲地转发微博段子帮着垃圾做宣传。
他们仇视一切他们所没有的东西,时刻把阴谋论挂在嘴边,坚信官员没有不贪的,富人的财富都是不干净的。
他们虽然受过不算低等的教育,却常常成为反智群体的主力军,宣扬知识无用论,还不如创业去卖红薯赚得多。
他们谈起各类问题最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是,这就是当今中国(社会)的现状,说得好像除了他其他人都生活在古代一样。

这是他们的时代,也是我的时代,这就是现实状态下我们的时代,不经意间我也会是“他们”中的一员。因此,为了进步,为了变得更好,这个时代比任何时候更加需要具有专业主义精神的人站出来,代表一些什么,改变一些什么……Will在结尾处说自己有信心,我也有,我想这就是这部剧传达的more than it is的含义吧。

"There's a hole in the side of the boat.That hole is never going to be fixed and it's never going away and you can't get a new boat. This is your boat. What you have to do is bail water out faster than it's coming in."

做好你自己。Good evening.

 2 ) 眼前的美好都没能好好珍惜,就别为荆棘背后的美好愤慨

第五集,charlie 反应那么大很正常,在这些人中只有他和will 妥协过也反抗过。是Charlie 选了mac,是charlie带领大家走上“正轨”,他们能这么做新闻,是charlie在保驾护航。而且在第一季第一集Charlie 就说过,没有一家媒体愿意留下Mac。新东家的新闻思想同他们非常冲突,Charlie 不得不为先留下这一群人而按照新东家的意思来。做新闻的无奈的时候多了,何必在这个当口顶着枪口上。他们做新闻受金钱制约,而在我们这,在如今政治下,它就是那谁的耳目喉舌,在人家的天下做新闻就要按照人家的规矩来。愤慨什么呢?作为一个人都不能有什么说什么更何况做新闻呢?所以sloan和mac在这一集里大出一口气,但有失有得。一开始看到Charlie 倒下时,我哭惨了,还返回去看了两遍。可看多了就慢慢好了,从那个情感圈里走了出来。电视剧一般都将理想与现实对立开,这样才有冲突。那些说片中新闻理想化的我想问问,是不是从头到尾没一个想播的新闻能播成的就算接地气了?那你看它干嘛呢?电视剧跟现实不一样的地方就在于它有表现手法,可以把生活中的矛盾体一分为二展现出来,现实中的纠结体在这里面被细分到每个人,正义到不顾一切的sloan和mac,为利益服务的新东家,夹在中间的Charlie …新闻工作者跟医生警察一样,都是一种职业,在谋生的基础上也相应的有了一种精神价值,但应该只有新闻会经常拿来跟自由摆在一起。似乎显得有些与众不同…这个太大了,说不了。所以在最后,新编不能鼓舞我什么,也没有震撼我什么。就竭尽所能的,多多珍惜已有的,但是不忘渴求的,好好生活,平和中庸。

 3 ) 堂吉诃德的悼词

       新闻编辑室并不是一部流行剧,或者说一部可以流行的剧集,如果哪位观众曾认为TNR会像《老友记》一样连播10季,那么这个人一定没有理解这部剧,也没有理解索金。正如Will在第一季对Charlie说的,自己在西北大学的发言是a rousing call(起床号),起床号如果吹个不停,那么就成了唠叨。

       但是如同Will在激愤之下的发言,the worst generation period ever period, 如果不是最糟的时代,就无需守夜人吹响号角,但既然是最糟的时代,这声号角本就是多余,哪怕是两季半,对于这个时代也太长了,太麻烦了,太刺耳了。
       
       第一季的第一集,Mac激昂地喊着,it's time for Don Quixote!能够将堂吉诃德当做目标的人,不会不知道小说的结局是什么,但在当时他们都不自觉地忽略了这一点。堂吉诃德与风车作战,他的愚蠢在于他不能分辨眼前的事物。ACN上下热血沸腾之时却没有意识到自己犯下的是同样的错误,他们的风车是面前的世界,眼下的生活和身边一个又一个活生生的人,一切触手可及,却与他们不在同一个时代。至于索金,他是不是知道自己试图以一部剧集去行教化使命同样如此呢,我相信他没有如此幼稚,但他恐怕并没有想到,TNR里的价值观不仅没有得到弘扬,反而被嘲笑,这大概是为什么第二三季的故事变得如此压抑。

        第一季的争论无非是新闻理想与商业社会的挣扎,这并不新奇,好莱坞作为美国左派大本营拿商业社会的弊端开片已是惯犯。而第二季讨论的却类似于一个“娜拉走后怎么办”的问题,新闻理想并不是一切,当ACN暂时摆脱收视率压榨的时候,问题却出在了他们自己身上。
    
       平心而论,第二季大反派Jeff并不是一个彻头彻尾的恶人,如果说对于新闻理想和媒体监督社会的坚持,他比起ACN原班人马有过之而无不及,私德有亏并不能掩盖这一点。Geneva事件有点类似于巴顿将军年轻时在纽约街头看到两个男子拽着一个年轻女人上车,于是掏出手枪逼他们滚开,最后才发现那女子其实是其中一人的未婚妻一样的乌龙事件。

       在第一季的高开低走到第二季的整体压抑之后,第三季作为最后一季几乎充满了索金的愤怒、无奈和自嘲,而整个ACN也遇到灭顶之灾。时代彻底变了,精英主义在这个时代被当成可笑的自作多情。

       在第二季中被嘲讽的占领华尔街运动不过是第三季公民记者和URACN的前奏,只不过比起第三季的沐猴而冠,OWS显得如此可爱,虽然他们不知道自己的目标和手段,但是他们毕竟在乎一些东西,毕竟试图完成一些东西。而Pruit根本不在乎,庸众狂欢也根本不试图完成任何东西。

       在之前两季,Charlie,Will和Mac所面对的“敌人”不过是Lansing母子,即便观点不同,但是Charlie他们知道,他们面对的是同样的人,这些人受到的是类似的精英教育,他们相信知识、远见和理性,而不是庸众的狂欢,可是Pruit完全是另一种人,他精明狠辣,却毫无底线;他受到同样的精英教育,却全无敬畏,他用精英教育获得了巨大的财富,却利用庸众在摧毁整个精英主义的存在基础和意义。所以Charlie害怕他,Charlie清楚这个人知道自己要做什么和怎么做,并且不会在乎任何手段,所以他知道他可以说服Lansing母子,却根本无法对抗Pruit。

        ACN被卖掉,Charlie失去了自己的同盟,Will入狱,他失去了最亲密的战友。Mac和Don并不知道编辑室外面的世界变成了什么样子。他们被Will保护,Will被Charlie保护,Charlie被Leona保护,但当只剩下Charlie时,他们依旧如往日般坚持。他们并没有错,Charlie也绝不会认为他们错,但他苦心维持的平衡终于被狠狠地撕裂,他心力交瘁地倒下,直到最后都没有获得胜利。

        而Will却在牢房中经历了一场内心的洗礼,幻想的狱友的确是神来之笔,索金仿佛是把这一集按在所有美剧制作团队的脸上怒吼:我的收视率就算是0,也比你们所有人都厉害。当然讽刺的是,这一点并不重要,也没人在乎。

        狱中的对话实际上是Will思考自己半生的路究竟是从何而起,一个粗鄙而狂妄的家暴醉汉,让他比其他人更向往文明和教化,他并不是想要做“东海岸的精英”,他只是不想像他的父亲一样。从任何角度来说,他都比他父亲强得多,他文明、有知识、有教养、有责任感、有使命感、为了自己的理想和原则牺牲甚多,可是比起一个在内布拉斯加农场心脏病发作死掉的醉汉,他的人生反而更坎坷、更多挣扎、更多痛苦,而理想也绝得不到实现。

        Will 最后关于mission to civilize的对话,谈的是堂吉诃德,说的是自己,是Charlie,是Mac,是ACN的所有人,他们“不是真正的骑士,是精神错乱的老头子,自以为是骑士,与一个无可救药且道德败坏的世界较量”
        “他(们)怎么样了?”
        “他(们)被人整惨了。“
        Will 此刻清楚看到自己的可笑,不惜一切地去救一个不可救药的世界,而这个世界里没有其他任何人认为自己需要被救。此刻的Will也是索金的投影,他清楚地看到整个TNR剧集的不合时宜,任何不合时宜的事情,即便是最高贵的英勇,也依然是可笑。
      
        安兰德的《阿特拉斯耸耸肩》是我最喜欢的小说之一,阿特拉斯是神话中背负地球的神,小说里描述了这样一个时代,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阿特拉斯们被侮辱和伤害,于是他们耸耸肩,放下这个世界。虽然安兰德属于极右,与索金这种liberal在观念上相去甚远,但在精英主义的观念上却殊途同归,人应当成为怎样的人?为了这样的原则要付出怎样的代价?

        在安兰德的故事里,阿特拉斯们放下世界,世界陷入混乱;而在索金的故事里,阿特拉斯们却被斩尽杀绝,因为人们相信自己不再需要他们的支撑。索金没有也不会去描绘一个没有ACN而走向失败的社会,但是他却用第三季为堂吉诃德写下了悼词。

        也许索金并没有心灰意冷如堂吉诃德般在临终痛悔自己之前的一切都是发疯都是误人误己,但他让每个人看到一个光荣时代的落幕,看到一群英雄的死去,他并不想诅咒没有英雄的时代会如何堕落,但他希望所有人都看到,你们到底在失去什么。

        ” The mission of each true knight is duty...

              nay, is privilege.

              To dream the impossible dream

              To fight the unbeatable foe

              To bear with unbearable sorrow

              To run where the brave dare not go

              To right the unrightable wrong

              To love pure and chaste from afar

              To try when your arms are too weary

              To reach the unreachable star

              This is my quest

              To follow that star

              No matter how hopeless

              No matter how far

              To fight for the right

              Without question or pause

              To be willing to march into hell

              For a heavenly cause

              And I know if I'll only be true

              To this glorious quest

              That my heart will lie peaceful and calm

              When I'm laid to my rest

              And the world will be better for this

              That one man scorned and covered with scars

              Still strove with his last ounce of courage

              To reach

              The unreachable star “

                                      ——《man of la mancha》
         

 4 ) About Mac and Will

结局看到你们很幸福我也很幸福 一下午看完最终季 一直很喜欢看美剧里男女主的感情线,Mac和Will的感情真是特别精彩,让我深受触动 是旗鼓相当的搭档 在彼此的感情里却是拧巴的笨蛋成年人

丢失的电话录音里那句“I never stop loving you these years Mac.btw you look gorgeous tonight”

两个人在办公室大声脱口而出“别碰我男/女朋友” 后尴尬的小表情

Mac没钱打车时Will无奈给出的钞票和最后任她取用的一整个钱包

Will听到别人对Mac不尊重时愤怒的脸 为了保护Mac在酒吧给八卦记者签出的支票

急匆匆买来的她喜欢的Tiffany的戒指,吵架时假装自己退回去了却在Charlie的话语中醒悟 手忙脚乱地从上锁的桌子里掏出来跑去求婚 在舞台角落金牌主持人结结巴巴词不达意 翻来覆去地说着“I love you”和“marry me”以及让我印象深刻的“我会一直继续爱你因为这是宇宙的规律”Mac刚开始瞪的圆圆的大眼睛和那句坚定的yes 和最后甜蜜的抱怨“你怎么花了这么久时间”

在工作大厅宣布的第二件事 "meet the future Mrs Mackenzie Morgan McHale Mcv…"平板前面我和员工们一起欢呼congratulations!!

Mac接到电话后发出的欣喜的呜咽 得知Mac怀孕之后Will傻笑的脸 乱七八糟全部丢进垃圾桶的烟 看着儿童房发呆说要卖掉公寓买独栋别墅让孩子自由骑单车的新晋父亲 他终于在这一瞬间摆脱了自己的家暴父亲的阴影 他肯定可以be a good dad 就像Charlie说的那样 对助理笨拙地询问医院和全世界最好的妇产科医生 做好一切准备去成为一位父亲

引用一句别人在第二季下的影评“有些人你根本不必说出山盟海誓承诺一辈子,彼此间停下折磨就是幸福。因为他们是一对,就像宇宙定律。”

嗯 就像宇宙定律

 5 ) That's how I get to Memphis

在Charlie的葬礼上,回溯了第一季的史前史,宣布了Will和Mackenzie的孩子即将诞生,编辑室的大家伙和Charlie的孙子们一起奏乐合唱,响起了诗意怀旧的《That's how I get to Memphis》,太喜欢这种表现方式了,死亡和新生之间的巧妙转化,温情写意,就像这部剧虽然结束了,但星辰大海,理想主义的光束已经散播开。The Newsroom好多人都是一开始谈不上喜欢,后来在更全面认识后,赞叹到不行,不知是不是编剧的有意引领,先缺点展示,再一点点填背景缘由,让人物更立体。会再刷的~

 6 ) 开始于“堂吉诃德”死后

终于看完S03E06,季终集也是完结季,心情久久不能平复。不想跟ACN说再见,但对于本剧来说,对于尚未想好该如何处理自己提出的问题的索金来说,在这里停止确是一个不错的节点(甚至还有点“戛然而止”的感觉)。记得在一个采访里索金说,到了第三季才觉得找对了感觉,如果有机会,他想从第一季开始重写一遍,从头开始重新来过。倘若这话有回响,真的很期待《晚间新闻3.0》的华丽转身。 从S01到S03一路看过来的感觉,正如索金所言,有种“渐入佳境”的感觉。第一季铺陈了场景、环境、人物关系,把这群对职业有着近乎偏执的坚持的人们的工作场景乃至信念大致交代了清楚。一集一个事件,短小精悍,看起来也比较轻松。第二季一共9集,用Genoa事件贯穿始终,平行剪辑的节奏控制得挺好,并不拖沓。人物的感情、情绪也都刻画得很细腻。如果说第二季是“山雨欲来”,第三季变革则真正到来。ACN遭遇拆分、收购,Neal因为涉嫌间谍罪为保护线人逃亡委内瑞拉,Will入狱,老Charlie倒在Newsroom这个他的“战场”。老查理的倒下为这场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较量、两种不同的新闻观的抗衡染上了悲壮的色调,给了他致命一击的不是Pruit,不是Sloan,而是他心里过不去的那道坎儿,他的矛盾与挣扎。其实老查理也意识到现如今的方式能走不动了,可是在新媒体环境下,又一时找不到能够承载他们理想的的新的新闻运营方式。面对Pruit这种近乎“亵渎”了新闻本质的做法,他无法妥协。他本能地坚持着他的新闻信仰,力求坚持正义、良知、专业、准确、真实,但是为了保护一众有着同样理想的后辈他又不得不做出妥协的姿态,走不出这个困境的查理,即使没有倒在Sloan的事情上,也会倒在Don的Princeton事情上,或者在看到Neal重建的网站后猝然离去。 老查理这个“堂吉诃德”的死(他绝不仅是桑丘啊,Will是打趣说的~),象征着一个新闻时代告一段落。ACN要何去何从,也是当下许多传统媒体头疼的事情。年初的时候一篇关于BBC转型策略的深度报道和一篇《纽约时报》的创新报告(其实是数字时代的反思报告)疯转一时,可见ACN的切肤之痛,索金刻画得并不夸张,真实的媒体转型比这来得更加的猛烈。有些媒体已经逐渐开始寻摸到了一些不清晰但尚且可行的转型道路,有些则依旧面临着生存的威胁。所谓新媒体,指的不仅仅是新的技术与渠道,还是一种新的社会关系下的媒介形态,与日常生活联系更加紧密因而要想求新求变,革新技术、拓展渠道,开微信微博APP只是个开始,从内容到思维都面临着彻底的变化。 本季提出的问题,从本剧的结尾——Mc坐上了Reese的位置,Will主播台,Neal回归重建网站,晚间新闻迎来了前所未有的新闻自主空间——来看,索金本人还是倾向于新闻专业主义的解决方案。虽然看似有些理想主义化,但个人还是比较认同。索金虽非新闻人,也是资深媒体人,已经对第一季的定调感到不甚满意的他不会在结尾又回到原点。尚且做个善良的揣测,我认为“专业化”、新闻精英主义的不完全妥协或许是索金对未来媒体发展的一个预测和预期。众包新闻也是新闻发展的一个阶段,可以说是一个向下的“分”的过程,将新闻的制作权、发布权下放给了普通民众。有道是“合久必分分久必合”,在“分”进行到一个阶段以后,新媒体的优势发挥到了一个瓶颈,而缺陷则开始逐渐暴露。即使已经被微信控制但仍然没有彻底弃掉微博的我们对众包新闻的种种再熟悉不过了。它的缺点现在已暴露得很明显:琐碎,缺乏深度,虚假信息、失实谣言等等…对于一个普通用户来说,倘若要获得准确可靠全面的信息,可能便需要选择二次(甚至更多次的)核实,这样便会增加了获取可靠信息的成本;亦或是选择不付出这个成本一笑了之;当然也有用户并不具备足够的分辨能力,在不自觉的情况下充当了谣言传播的工具。 当然随着新媒体的发展我们用户的媒介素养也在随之提升,同时随着环境越来越嘈杂,为了降低获取准确信息的成本,我们会倾向于选择可靠的信息源→专业媒体,毕竟看新闻的目的还是获取真实(有用)的信息,用户对内容的要求也在变得越来越高。新闻在向细分化、定制化发展的时候,也对专业化的需求其实是不减反增的,这种专业化的新闻生产、筛选、聚合工作,也即分久必合的“合”还是需要由专业人员来完成。这或可作为索金“新闻专业主义”不倒的结尾的一个善意的、积极的解释吧。 扯远了,再回到本剧。继续ACN新闻台原来的样子也并不明智…抱紧电视这个渠道的做法太传统,再有钱也不可能就这么一路烧下去→显然会越赔越多。Mac们需要新的手段和渠道,如果继续写,Neal的戏份或许要加,Mac和Will或许会比老查理更头疼。但无论如何,有着这样的坚持的一群人,他们有坚持但不固执,坚持己见却不固步自封,在Will决定帮助Neal的那一刻我已经隐约看到,Newsroom不会就此止步待毙,即使会付出很大的代价,那个开始于“堂吉诃德”死后的“3.0时代”正在到来。 Coming soon… ———————————————————————— 30号修改 看到哥伦比亚新闻评论的一篇文章,写最近索尼被黑《采访》被迫撤档的事件的事情,媒体应该在实践中扮演怎样的角色。有段话写的很好,摘录在此: “The new reality is that journalists simply do not own the news cycle: Even if Gawker, BuzzFeed News, and Fusion decided to stop covering it, others would take up the mantle,” Anne Helen Petersen writes at BuzzFeed. “The new role of journalists, for better or for worse, isn’t as gatekeepers, but interpreters: If they don’t parse it, others without the experience, credentials, or mindfulness toward protecting personal information certainly will.”

 短评

这就是那种每句台词都深深回荡在你心里的好剧,看得我都想含一片硝酸甘油。一个英雄倒下了,一个时代逝去了,一种理想失据了,一部神剧终结了,我也好像失恋了。艾伦.索金大人,请收下我的膝盖儿。整部剧都像是他的夫子自道。而英雄们,什么时候才能从树上走下来呢?

5分钟前
  • 匡轶歌
  • 力荐

不完美的完美

6分钟前
  • 同志亦凡人中文站
  • 力荐

我們都在笑話Don Quixote,實際上我們都羨慕Don Quixote。

7分钟前
  • 三三.
  • 力荐

如果一个国家的影视工业和意识形态已经强势到一部美剧就可以让每个国家的知识阶层都患上精神家园的思乡病,那当它真的拍起统战宣传片时该有多可怕?或者说,正因为每部电影和剧集都已作为主旋律的声音被世界各地无障碍接受,它又何须再费力去拍什么统战宣传片呢?

12分钟前
  • 芝麻糊糊大尾巴
  • 力荐

一个完美的环,看完立刻重返一季循环直到第三遍,可见对此剧方方面面的倾心。客观地说剧集整体的优点和缺点一样明确而突出,但也正因如此,反而更凸显出情感与价值观上的契合。无论是否新闻人,对理想主义的忠贞以及理想遭遇现实的残酷都令人无限敬佩加慨叹,也甘愿成为剧终那个奔走相告的孩子。

17分钟前
  • 艾小柯
  • 力荐

虽然总被说理想主义,但每次还是看的热血沸腾

21分钟前
  • 唐真
  • 推荐

艾伦·索金的编剧水准依旧很高。能让人看得既欢乐又伤感,既激昂又感动。每一个角色都是那么可爱而鲜活,让人敬佩,让人喜欢。即使有坑没填,但闪回的结尾配上动听的插曲,依旧让人潸然泪下,依依不舍。再见了,新闻编辑室

26分钟前
  • 汪金卫
  • 力荐

“你知道堂吉诃德么?那个骑士,好吧其实他是个疯子,他自以为自己在拯救世界,但大部分人都认为他是傻蛋。”

29分钟前
  • 柏林苍穹下
  • 力荐

理想主義到最後還是貫徹到了底 Aaron Sorkin還是沒有讓它走悲劇結局 Charlie用了三年時間將這群理想鬥士聚集起來變成了瘋子 他卻先行離去了 謝謝這群飛蛾撲火的浪漫理想主義者 Thank you Don Quixote. Good Evening.是時候重頭再看

34分钟前
  • Xaviera
  • 力荐

依旧好看到哭!燃到哭!爱每一个人!

39分钟前
  • 戚阿九
  • 力荐

悬念迭起,酣畅淋漓。迷这剧不仅为唇枪舌战的交锋和妙语连珠的犀利,更重要的是敬畏它传递的勇气、信仰和气节。也许它理想化得不合时宜,信仰和节气这东西可能我已经没有了,但看别人有,也是极大的满足和欣慰。

42分钟前
  • 发条饺子
  • 力荐

岸边观望者的脸上写满畏惧和嘲讽,而真正活在洪流里的人们只顾日复一日孤勇搏击。

45分钟前
  • 安纳
  • 力荐

向懂得见好就收的美剧致敬。

49分钟前
  • A-sun*
  • 力荐

作为臭屌丝却在为身患精英癌晚期的索金倾倒,就像一个男的幻想着自己得了子宫癌一样有戏剧效果,普遍上认为,《堂吉诃德》是一部喜剧。

52分钟前
  • The 星星
  • 力荐

"He identified with Don Quixote, an old man with dementia, who thought he can save the world from an epidemic of incivility simply by acting like a knight. His religion was decency. And he spent lifetime fighting his enemies." This is not just for Charlie, this is for all of you.

53分钟前
  • Sophie Z
  • 力荐

"他并不想诅咒没有英雄的时代会如何堕落,但他希望所有人都看到,你们到底在失去什么"。最后一集突然很伤感,回首往昔,让我们看到堂吉诃德是怎么死的,在这个时代里,精英主义是如何的沦为大众的笑柄的,我们的英雄最后都已经死了,好在这群理想主义者依旧战斗着。★★★★

57分钟前
  • 亵渎电影
  • 推荐

这剧从开播就不招人待见,等到了第三季就只剩下索金一个人在战斗。No matter how much I dis/agreed with him, I don't want to fight against him, or beside him. I just want to stand there watching and admiring. Because no one else can fight like Aaron Sorkin.

60分钟前
  • Iberian
  • 力荐

波士顿爆炸案。本集再次讨论了一个问题,现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作为传统的新闻应该怎么运行?特别是在这种突发事件面前,各种社交媒体点对点的速度要远远快于电视台,但同时也导致真假信息的参杂,需要我们更有一双慧眼来看清。。。。个人评价:A。

1小时前
  • Riobluemoon
  • 力荐

Sorkin的理想主义还是不如他的自恋来得明显。整剧里的女性角色靠Sloan和Leona挽回,自打把ex糗事写进自己剧本后,他剧里的女性角色就全是槽点。

1小时前
  • \t^h/
  • 还行

只有两种办法可以实现艾伦·索金的世界:1. 人人都是理想主义战士 2.人人都吸毒过量,语速惊人脑袋不清白。

1小时前
  • Fantasy
  • 力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