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妮·霍尔国语

HD

主演:伍迪·艾伦,黛安·基顿,谢莉·杜瓦尔,保罗·西蒙,卡罗尔·凯恩,克里斯托弗·沃肯,西格妮·韦弗

类型:电影地区:美国语言:英语年份:1977

 量子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剧照

安妮·霍尔国语 剧照 NO.1安妮·霍尔国语 剧照 NO.2安妮·霍尔国语 剧照 NO.3安妮·霍尔国语 剧照 NO.4安妮·霍尔国语 剧照 NO.5安妮·霍尔国语 剧照 NO.6安妮·霍尔国语 剧照 NO.13安妮·霍尔国语 剧照 NO.14安妮·霍尔国语 剧照 NO.15安妮·霍尔国语 剧照 NO.16安妮·霍尔国语 剧照 NO.17安妮·霍尔国语 剧照 NO.18安妮·霍尔国语 剧照 NO.19安妮·霍尔国语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安妮·霍尔国语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喜剧演员艾维·辛格(伍迪·艾伦 Woody Allen 饰)是这样一个人:非常介意自己的犹太人的出身;自认为有童年阴影,看了十六年心理医生没见好转却一直付钱看;有点阿Q精神,但对人生却充满消极;喜欢一直讲无聊的笑话。正因为自身的神经质特质,艾维经历了两次失败的婚姻。  艾维 遇到了安妮(黛安·基顿 Diane Keaton 饰)――一直梦想成为歌星的女孩,两人渐渐堕入爱河。安妮在艾维的帮助下歌唱技巧迅速提高,但她的父母却反对她与艾维来往。  安妮得到了唱片商托尼的注意,获邀前往好莱坞灌录唱片,艾维跟着前往了好莱坞向安妮求婚。霸王花(粤语版)迷失列车自由之缰第一季怪物先生(粤语版)六场危事早餐中国 第二季明天和你烈焰之武庚纪御魂师之封神令面面大观豪门情仇娜姐背后的男人原来是你2022阿佤山亡命追踪(国语版)小奶狗家有父母007之黑日危机东方角斗士让我过过瘾盲拳怪招芝加哥急救第八季理查兹帝国第一季佐佐木在我脑海中汉娜·蒙塔娜第三季不可思议的夏天超级少女 第四季番石榴岛快乐星球第三部哥斯拉2000听见歌再唱A计划续集OK公司一路微光忍川之恋非狐外传终极忍者2006天网行动1994矿山人家桃姐(粤语版)暴力枪神糊涂县令郑板桥

 长篇影评

 1 ) 左派知识分子的爱情


希望自己的女友更聪明,让她去上自己觉得好的大学课程,希望她喜欢自己喜欢的书还有电影,鼓励她做自己觉得好的工作
但是到最后,it doesn't work at all - 闹太套!
即使她也会感兴趣你的兴趣,谈论你所谈论的东西,但相反距离却比以前没有共同点时更远。

这就是一个左派知识分子比如Woody不可避免的生活还有爱情 -
不断push这个社会或者周围的人,希望变成自己喜欢的样子,却最后却无法也不可能满意
这似乎很合这部电影最初的名字: Anhedonia - 一种总是无法获得快乐的心理状态


左其实不仅仅是一种政治态度而是在生活和行动中被定义的
有的人强烈反对专制,但同时又强迫周围的人接受自己的每一个“右”的观点
有的人追求自由,又巴不得大家都用和他一样的方式追求自由
在我看来,这样的人本质上也是左的


而右,本质上说是一种自由特别是开放的心态,不仅对自己,也对他人
给定一些本性上得相同,就能从别人的不同之中体会到新鲜,有所收获
而自己的观点的陈述,也不必要读者都赞同,只希望能有所启发
你想,要是你的每一个观点你身边的人都赞同而且想法都一样,那多无聊呢!

读phd有一个好处就是,你学一个东西学到非常深入
你就理解了人的交流和相互理解在深层次意义上的不可能性
比如同做宏观的人,有不同的流派
而同一个流派,也会有不同的关注点
即使关注点相同,你的数据和方法的不同也会使得你不认同对方的结论
生活中也是如此
你们喜欢同一本书,同样类型的照片,同样的音乐
仅仅能提供给你们同样的话题而已
所以Woody建议Annie去上大量的他推荐课程,却无益于他们的交流


而本质上的认同和理解,却不是同样的话题就能够带来的
最重要的是两点:
- 本性的相似和互相欣赏
- 开放的态度,对不同的容忍甚至欣赏
前者可能包括善良,执著,有好奇心等等你内心深处赞赏的价值观
而后者则是让两个人的本性跨过表面意义上交流而得到沟通所必须的

 2 ) 爱总是一个太柔弱的词

伍迪艾伦在他的著作《门萨的娼妓》中曾做了这样的设想,他专为高智商的知识分子们设计了一种娼妓服务。这些娼妓拥有高深的文学造诣,能够为“门萨们”提供精神交欢的需求。他们可以畅谈学术,可以聊一聊象征主义,甚至可以将梅尔维尔和霍桑上升到比较文学的范畴,以补偿他们在享受男女肉体欢乐中所缺失的精神交流。这是伍迪艾伦的美好愿望:一种精神和肉体双重享受的男女关系新模式。

      知识分子总是在寻找着一种性灵契合的爱情。但是徘徊之后才恍然发现,完美的爱情根本不存在,男女关系总是非理性、疯狂甚至是荒谬的。但是“就像鸡需要鸡蛋一样,人们还是需要这一切”。伍迪艾伦可不接受好莱坞的空洞华丽,他可能是这个世界上为数不多的坚定的怀疑论者之一。或者就如电影中安妮说的那样:不信任这个世界,看什么都像是有阴谋。

      伍迪艾伦本人和片子中的埃尔维如出一辙。这也是一部被称为他半自传式的电影。埃尔维就是这样的一个人:犹太人、喜剧演员,喋喋不休的完美主义者、怀疑论者,有过两次失败的婚姻。电影的主线落在他的第三段爱情上,那是关于安妮霍尔的故事。

      安妮这样的女人确实有魅力。埃尔维与她初次相识是在网球场上。她是那种能把礼帽、领带、夹克和衬衫穿出时尚的女人。紧张的时候会爆出有趣的调子。他们一见钟情,但埃尔维有他知识分子的古怪习性,希望安妮与他在肉体的亲密之外有更过精神世界的交流。于是他成为了安妮的精神导师,在它们的关系中因为他们导向性的优势,他牢牢地握着安妮以及重新塑造她的乐趣。而她为他的见地而倾倒,她愿意随他的意志去完善其身。

      只是,爱情由浓转淡是多么容易的事,和茶由热转凉一样是在一瞬间,即使埃尔维也清楚地知道“爱本来就是一个太柔弱的词汇”。他们渐渐对彼此不满,生活中充斥着争论。安妮在完善自我中,得到了许多埃尔维也始料未及的收获。她与她在大学旁听的文学课程的教室亲密起来,她的唱歌事业也有了起色,世界也变得丰富起来。她变得有想法、有观点,而埃尔维纠结于他给予的指引带来了安妮所拥有的一切。他们争吵,最终分开。其实,他们自己和我们任何人一样都清楚地明了“爱会消退”的道理。

     这是一次对爱情的检索,在它最想要达到的那个境界中,它失败了。如伍迪艾伦说的:它是那种以争吵不休、相互怨恨、变得尖刻而告终的分手----它是以两人之间形成了美好而温暖的朋友关系而告终的。那或许也算是某种形式的补偿。在人们兴致勃勃于占据绝对主导的美好爱情故事面前,伍迪艾伦的电影抛出的是毫不留情的剖析,没有完美的假象,只有生活的真实。他的观点里或许是没有爱情这种东西的存在,或者,爱情本来就是一瞬间的,从不长久存在。这个坚定的怀疑论者只信任性和死亡。如果三分之二的婚姻是惯性的使然,只有余下的三分之一是爱情,那么我们都还走在寻觅的途中,就像“大多数人都需要鸡蛋”一样。

 3 ) 《安妮·霍尔》:你真的听懂TA在讲什么吗

     第一次看《安妮•霍尔》是在...传播学理论课上,然后...看到不出十分钟我就去找周公爷爷下棋了。最近怀着对这位传播学老师的无比愧疚,我重新找出这部片子来看。看过之后,开始责怪自己当年的浅薄...
     纵观伍迪•艾伦的片子,《安妮•霍尔》是他犬儒气息最重的一部,也是自传性最强的一部。他把自己和黛安•基尔的这段恋情大胆地摆在舞台上,剖开自己,审视男女关系。
     也许真的是男人来自火星,女人来自水星。艾维和安妮也许从来都没有在同一个平台上对话,但是他们是真切地相爱过。
     艾维就是伍迪。伍迪就是艾维。犹太人,身材瘦小,一脸苦相,带着深度近视黑边眼镜,碎碎念的吐槽帝,带着知识分子的穷酸气,擅长说单口相声,迫害妄想症侯群,喜欢高谈阔论“死亡”和“性”,有过两次失败的婚姻过着悠然自得的单身生活。
     安妮就是黛安。黛安的真实名字就是黛安•霍尔,昵称安妮。她带着一种亲切而洒脱的美,夹杂一种嬉皮士的不羁和无伤大雅的滑稽。影片中,安妮想成为一名歌手,而且,她成功了。
      
    《安妮•霍尔》的故事根植伍迪•艾伦又爱又恨的纽约。纽约是不可非议的世界级大都会。东北部的钢铁工业让纽约上空总是雾气蒙蒙。高楼林立的布鲁克林,世界上最最富有的人和最贫穷的人同时存在于这个空间里。各种肤色的人只要在这个城市带上三个月就可以称自己是New Yorker。和南部加州的阳光明媚不同,纽约就是一副苦大仇深、高深莫测的样子。看看六十年代摇滚乐的风格就知道了:东北部的曲风政治性、严肃性和批判性与南部的欢乐、明朗存在明显的差异。还有贾斯汀•丁布莱克主演的《炮友》——撇开演技不谈——我觉得里面探讨的南北差异依旧很有趣。纽约人成熟、霸道、淡定,南方人真诚、开朗、情绪化。安妮觉得到南部去也没什么不可以,但艾维不行,艾维离不开纽约。
     艾维逼安妮去上成人大学,读他喜欢的关于死亡主题的书籍。他犬儒地以为:爱情建立在理性的互通和肉欲的相偕上。殊不知,爱情,有的时候就是那么荒谬而无逻辑。只要,接受它,就足够了。
 
     关于传播学有关的一点是:麦克卢汉出来打了个酱油~各位看官大可不必管麦克卢汉是谁(虽然这个老头被誉为信息社会的“先知”,他提出的很多关于传媒界的看法十分极端而前卫,甚至像外星人的观点,但不能不说“地球村”这个观点,他是始作俑者),但这段情节您一定看得懂:艾维和安妮在排队进场看电影,后面一位老兄一直喋喋不休地说着自己关于电影、导演和传媒的看法。艾维和他发生口角,老兄愤愤地自称自己是某大学的传播学教授,并引用麦克卢汉的观点来反驳艾维。这是,艾维拉出站在角落里的麦克卢汉。麦克卢汉说,你说的根本不是我的观点。我根本没有这样说。你还是教授呢,哼。
     至此,我想到了罗兰•巴特。沟通其实就建立在编码和解码上。我们抛出一个词、一句话,写了一篇文章、一本书,别人解读我们的话。解读,在某种程度上,即误读,是掺杂了个人经验和知识结构的再诠释。也许,与原作者的意涵已经相去甚远。但是,不是每次原作者都能跳出来纠正那些和他本意不相符的观点。所以,作者已死。
     男女之间的沟通,也许也正是如此。
     作为生理和心理结构如此不同的两个物种,他们之间的编码和解码总是频频出错。他们的理性从来没有真正对等过,但是,在感性层面,他们可以遵从内心的欲望相亲相爱。
     不觉得,这很神奇么~
 
 
     安妮最终离开了艾维。伍迪和黛安的恋情也告一段落。爱情有自己生老病死的轨迹。诚然睿智如伍迪,也只能耸耸肩,看着曾经的爱恋走过马路,消失在茫茫人海中。
      

 4 ) 文艺装装就好

最新一集的《how I met your mother》里面有这样一段情节:

Ted找了一个新女友,Robin阿姨和barney叔叔就在网上人肉这个姑娘,结果发现她酗酒吸毒,前夫是杀人犯之类之类如此如此,而ted最受不了的却是这个姑娘不喜欢《安妮霍尔》,她在IMDB给《安妮霍尔》 打了两星(十星制),评语是“slow and overrated”。两位人肉人员皆惊讶于Ted竟然忽略其他惊人背景不顾而去在乎一个《安妮霍尔》的影评。

为什么是《安妮霍尔》?,这完全是编剧的刻意为之,当我看到这段,就想到《盗梦空间》里梦境套梦境最后反映现实的桥段,《安妮霍尔》里面的艾维辛各到《how I met your mother》的泰德摩斯比再到现实中的我,这些人就纠结于这么些问题。

我之前说过文艺女青年是十分难搞定的女性,其实所有的文艺青年无论男女都十分难搞定,Ted所表现出来的就是文艺青年或者是文艺青年的进化体——知识分子的通病,神交有时候比性交更加重要。

我认为一个正常的男青年对有好感的女性应该有以下标准,腰围胸围臀围的比例是否和谐,面容是否姣好。而一个文艺男青年(不是冒牌的)会把看没看过《肖申克的救赎》当作标准,并且觉得《肖申克的救赎》已经是普罗大众雅俗共赏的电影了,标准十分的低,假如姑娘张口一句:那是什么?,那么文艺男青年下半身准备充盈某器官的血液会立马回流到大脑,拿来思索这姑娘到底是怎么回事!这可比ED可怕的多。

这种病真实存在,只不过没有像电视剧里的Ted那么夸张而已。我称这种病为文艺ED。: p

文艺女和文艺男在一起就能和谐了吗?看看《安妮霍尔》也并非如此,所以文艺男女青年就是这个世界上无法解决自身矛盾的一种人。

我一直认为一个人之所以有优点是因为有某些缺点在支撑,而有缺点是因为某些优点的存在,于是人性辩证统一的成为没有好坏没有完美的东西。文艺青年的优点造就了这些缺点,作为一个能明确看到这些缺点的人,我就想狡猾的避免掉。我见到稍微有点文艺倾向的人就会对他们说,装装就好,不要太深入。我总是在说自己装文艺,首先是因为文艺这个词已经不是褒义词了,鱼龙混杂的文艺青年们让这个词慢慢的成为了骂人的字眼,并且我也不想成为带有文艺青年缺点的人,我的自省力一直在推着我远离一切的缺点。

于是我辩证统一的总结道:神交和性交同等重要。唉,这真是一句屁话。

 5 ) 安妮霍尔

“以智慧为前提,漂亮、美体、富贵”,是多数男人衡量理想女伴的标准,然而以知识份子自恃的那撮,往往认为如果缺乏和另一半的神交,那些理想的美丽始终会如烟花般退却,热情无以为继。 不否认有时知识份子的架子的确让人反感,他们通常抱着悲观主义态度生活,几乎一切都要拿来辩证唯物,否定多数,最后一无所有。

 6 ) 我需要的,只不过是一个安妮霍尔。

其实我在很久之前的一期环球银幕上就见过这个老头,略显傻气的发型配上一副硕大的黑色框架高度近视眼镜,当时留给我的印象并不深刻,直到最近的《午夜巴黎》我去查了电影的资料才反应过来,原来这个老头就是伍迪艾伦。对于有十足文艺范的导演,我总是没有免疫力。
周一去上电影史的时候,老师在跟我们探讨对于一部电影来说,最重要的到底是由光影组成的画面构图,还是演员的对白台词。要拿好莱坞的大片说事,那逼真的特技处理和美轮美奂的场景画面产生强烈的带入感,让观众走进电影院就像是去亲身的经历一场冒险一样,必定是画面占了最主要的地位,而且说实话,由于文化的差异,电影里就算有些让美国人叫好的台词,我们未必能明白它的意义,对于这部《安妮霍尔》也是一样,里面的台词说的太多又太快,是妙语连珠,但观众反应过来,情节就不知道会错过多少了。但最近《失恋33天》的票房奇迹,又让我们不得不反思这个问题,就情节而论,《失恋》实在是太过单薄也太过俗套,也许是小成本制作的原因,整个画面也显得灰蒙蒙的,显然没有精心的去调过色,它出彩的无非就是文章的反串和台词的精彩,这点跟冯小刚式的电影很像。中国人喜欢听段子,那么就用几个精彩的段子把电影拼凑起来,就再对味不过了。
就这样看来,中国人应当是会喜欢这个总爱碎碎念的伍迪艾伦。
影片从艾维辛格的小时候开始讲起,大量的旁白和台词,就像在读一部书一样,一一介绍这是谁,这又是谁,我是个怎样的人,我为什么会养成这样的性格,等到观众无比熟悉了这个主角像认识多年的老朋友一样的时候,后面的情节就好展开了。艾维辛格的三任妻子其实都有一个共性,她们似乎听得懂这个喜剧演员在说什么,她们会与他顺畅的交流而不会打断他,说你是不是太啰嗦了一点,在聊到艺术的时候,这种交流感更加的强烈,虽然全是东一句西一句的说得相当零散,有很多时候,你听他说了一长串话都只是为了说一件事情而且词不达意,这点,在开篇艾维辛格的那一长串自白时就已经相当的明显。他在想他自己是个什么样的人,并将会变成一个什么样的人,这全部的思考和混乱,都是由于安妮霍尔离开他了。
艾维说:“就像巴尔扎克说的:这是一部新的小说。”
安妮回:“很棒是吧?”
艾维:“很棒?是的,岂止很棒,这简直是我获得的不发出笑声的最大乐趣了。”
这段对话其实完全可以省略为艾维说这很棒,安妮回我也觉得。但艾维却长篇废话一通,自以为很幽默的,但重点却是安妮听懂了他在说什么,并且可以理解并享受他的幽默,这点最难能可贵。
艾维是个喜剧演员,很幽默,就连吵架时都会带有幽默感
安妮说:“我没来例假。每次我稍微有点不对劲,你就说我来例假了! ”
艾维回:“你还可以再喊得响一点,我想那边还有一位没听见。”
还有很多类似的让人忍俊不禁的对白,但他也很会狡辩,安妮要搬进他的公寓,事实上他有百万个不愿意,但他却说事实上是安妮这样想的,但是,他也立刻同意了。他给安妮买了很多本有关于死亡的书,又鼓励她去参加成人教育,以为这样做能让安妮觉得自己很深刻,却让安妮觉得自己被看低了,在这之后他又怀疑安妮跟客座教授有一腿,又百般阻挠安妮去上课。他鼓励安妮大胆的唱歌,说她的嗓音很好听,却在安妮真正被人看上准备与她签约的时候,无比的烦恼。
在很大程度上,也许艾维自己都不知道他想要的安妮是什么样子的,怕她太肤浅太不自信,又害怕她太聪明太耀眼被其他人看上。回归到现实生活中来,也有太多这样的例子,男孩遇上一个没有心机涉世未深的单纯女孩子,就像找到了一块白纸一样,开始把他喜欢的颜色涂上去,等到这块白纸变成一幅美妙的画的时候,女孩却有了更好的未来,于是狠下心来把男孩抛弃,却殊不知失去了男孩以后,她很快又会变成那个没有人在意的白纸。
不得不说的是,有一些人他之所以会那么耀眼,很大原因都在于他遇上了什么人,安妮有很好的思维能力和口才,若不是遇见了艾维,她也许永远都施展不开,艾维有些胆小又喜欢神神叨叨,若不是碰上能听懂她说话又一样大惊小怪的安妮,他也许更多时候都会呈现出无语的状态。
我知道这听起来非常的荒谬以至于无法理解,但事实就是这样,你要遇见了一个跟你合拍的人,生活才会完美,有人懂你的好,那好才会有意义。就算是发神经般的胡闹,只要有个人认为你是正常的,那你就不会显得那么傻了。安妮之于艾维就是这样的人,反过来也一样成立。只是他们在很多时候都不是很清楚自己想要的东西到底是什么,才会如此的迷茫最终错过。
所以,若是你的生命中曾经出现过安妮,那就千万不要让她只是路过,也许在当下你觉得她不够好或是不愿意承认她有那么好,好到你会为了她一通电话,放下一顿刺激的美色大餐,凌晨3点跑到她的公寓里只为了一只看起来硕大无比的蜘蛛,那么就不要因为她的一些缺点或者是一些观念的相左而放弃她,在她变成你想要的样子的时候,在她变得有自己的想法的时候,在她被更多人喜欢的时候,你要做的,就是紧紧的抱住她,告诉她,你有多爱她。
“再一次见到安妮,我真的很高兴。我意识到她是一个多么好的人,能认识她是一件多么有趣的事。我想起了那个老笑话,你知道,有个家伙去看精神病医生,他说:“大夫,我兄弟疯了,他以为他自己是一只鸡。”医生说:“那你怎么不把他带来?”那家伙说:“我是想带他来的,可是我需要鸡蛋呀。”你看,我想这就是现在我对男女之间关系的感觉,你知道,它是完全非理性的、疯狂的,甚至荒谬的,但是我想我们还一直要经历这一切,因为我们大多数人都需要鸡蛋。”

 短评

我一直觉得拍这部电影真的很需要勇气,就像把自己剖开展现给大家看,你的人生观、价值观,你的思想与生活经历,你的爱情,得与失。可以说是可爱的。

9分钟前
  • 瓜。相信这个世界很变态。
  • 推荐

"我绝不加入有像我这样会员的俱乐部"。其实片子不大应该叫这个名字。直到现在,这部影片依然是学院奖历史上最反传统的获奖作品.这个对一次失败爱情的随心所欲的剖析之作,借鉴了从伯格曼到格劳乔·马克斯到麦克鲁汉到《白雪公主》等等。这种借鉴不仅仅在故事内容上,还包括形式上,比如角色对着摄象机

14分钟前
  • 大头绿豆
  • 推荐

男:你星期五晚上有时间吗? 女:我…应该有… 男:噢,周五我不行,周六晚上呢?

15分钟前
  • 影志
  • 推荐

男欢女爱电影的珠穆朗玛峰,伍迪·艾伦此后所有作品感觉都只是它的衍生和变体。妙趣横生的台词,细碎的拍摄技巧,带着小知识分子的自嘲和清醒。中间那场心口不一的聊天戏实在太好笑了!(差点以为屏幕坏掉2333333)

20分钟前
  • 同志亦凡人中文站
  • 力荐

自传性/犹太情结/对生与死、爱与罪、性与欲、道德与责任的探讨/弗洛伊德无意识理论/中产阶级知识分子的困惑/片段式结构/画外音、分屏、长镜头、中近景,心理外化,跳出情境,对着镜头喋喋不休

22分钟前
  • 谋杀游戏机
  • 推荐

对白信息量太大,尤其是两个初次见面在安妮家聊天时内心的真实想法和嘴上装逼说的话,真是太形象了。。。#论一个装逼青年见到心动的姑娘该如何聊天#

23分钟前
  • 余小岛
  • 推荐

四星往上,这还真是我看了几部伍迪艾伦之后感觉最好最愉快的一次了,集各种小清新和小聪明之大成啊。爱情嘛,兜兜转转,有时候就这样在一起了,有时候就那样分开了,永远说不清的,再啰嗦都说不清。戴安基顿的衣服真好看!

24分钟前
  • 米粒
  • 推荐

虽然也看了很多,客观说也真的还不错,但对你们奉若大神的伍迪一直无感。为什么呢?因为他是个标准的文艺人。就是那种想打炮,喜欢打炮,还要把打炮说的不像打炮的。打炮前需要诗词歌赋撩骚,打炮后需要琴棋书画温存的人。你们这帮文艺青年啊~~~就好这口~~~

27分钟前
  • Fleurs.哼哼
  • 推荐

四星半;将一个自大背后的龟毛男人演绎得活灵活现;貌似渊博丰富的男人对年轻女孩总有吸引力,当女孩有自己圈子、独立人格和追求,关系也告完结;几乎所有男人都奢望拥有既知性达理又年轻漂亮的完美女人,却不知自己轻重;片尾颇有“我努力想忘记你,却发现自己变成了另一个你”之意。

28分钟前
  • 欢乐分裂
  • 推荐

我们都是成年人,即使分手了也可以冷静地帮你打包东西,反正都到这个年纪了,谁没分过几次手呢;但是讨厌坐飞机的我,不敢开车的我,还是甘愿飞三千英里再开车过来求你嫁给我。你不同意,没关系,我不难过,因为我是成年人。打破第四堵墙的拍摄方式让一个虚构的故事变成现实。

33分钟前
  • 白日美人_S
  • 力荐

艾维最大的毛病,在于他身上那种自相矛盾的性格。用伊索寓言里的比喻来说,他就是那只蝙蝠,蝙蝠见兽装兽,见鸟装鸟。但艾维刚好是相反,跟知识分子在一起,他觉得自己跟着这群装腔作势的家伙绝不是一路人,跟普通人在一起他又开始鄙视这些人是文盲。蝙蝠其实就是哺乳动物,艾维其实也就是个知识分子。

37分钟前
  • 峰峰峰峰
  • 推荐

现实中也有不少自命不凡的知识分子(豆瓣文青)也活成了这个样子,自己都烦自己,却期盼着别人来爱自己。殊不知只有傻姑娘才会爱你,可你又十分嫌弃傻姑娘,想要把她改造成聪明姑娘,可是聪明姑娘是不会爱你的

38分钟前
  • 刷鞋大王
  • 推荐

这姑娘笨拙的搭讪,笨拙的对他的喋喋不休表示回应,于是他爱上这个其实没那么聪明的姑娘,并试图把她变得和自己更合拍一些,然后他失败了,他失去了她。这么看起来,这其实是个普通又正常的爱情故事啊,虽然期间少不了老头的絮絮叨叨。

40分钟前
  • 望仔放弃减肥了
  • 推荐

——真干净啊这儿(比佛利山)——当然,因为他们从不乱扔垃圾,他们留着垃圾做电视剧呢。

45分钟前
  • 逍遥兽
  • 还行

爱死伍迪艾伦的神经质话唠了!①知识分子式的自嘲揶揄,对白轰炸,全程合不拢嘴;②幽默调侃下悲凉心酸尽显,首尾格言式冷笑话独白,令人咋舌;③多样的视觉花招:分屏,对摄影机演说,做爱时灵魂出体旁观,人物自由出入参与闪回场景,白雪公主动画戏仿;字幕透露真实想法...④费里尼,麦克卢汉。(9.5/10)

49分钟前
  • 冰红深蓝
  • 力荐

重看,完美,感觉很多爱情电影讲的都是同一个故事。

54分钟前
  • 亵渎电影
  • 推荐

安妮霍尔那一身行头酷毙了!!(第50届奥斯卡最佳影片、最佳导演、最佳原创剧本、最佳女主角奖)

55分钟前
  • 眠去
  • 力荐

要是身边有这么一个喋喋不休的话唠,真想一脚踹过去,大钉子扎脑门上,让他永远贴在墙上。

60分钟前
  • 起床,吃饭
  • 推荐

额……台词太多了反应不果来……

1小时前
  • 珍珠大爷
  • 推荐

这个死话痨XD 多么卡通的人格。 结尾蒙太奇又多么伤感的浪漫。除去知识分子中型文青,难想象若被寻常塑料片养成废人后能够挨得住、能够消化得了这种速度:)

1小时前
  • mecca
  •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