遥望南方的童年

HD中字

主演:易志兵,何伟欣,谢媛

类型:电影地区:大陆语言:其它年份:2007

 量子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无尽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优质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红牛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非凡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剧照

遥望南方的童年 剧照 NO.1遥望南方的童年 剧照 NO.2遥望南方的童年 剧照 NO.3遥望南方的童年 剧照 NO.4遥望南方的童年 剧照 NO.5遥望南方的童年 剧照 NO.6遥望南方的童年 剧照 NO.13遥望南方的童年 剧照 NO.14遥望南方的童年 剧照 NO.15遥望南方的童年 剧照 NO.16遥望南方的童年 剧照 NO.17遥望南方的童年 剧照 NO.18遥望南方的童年 剧照 NO.19遥望南方的童年 剧照 NO.20

 长篇影评

 1 ) 对《遥望南方的童年》有一点不感同身受的感想

本来想的影评是:不知该说什么才好。。。。 看到一个小时十一分钟以后,易老师把载满留守幼儿的两轮车的车肩带背在身上,那一刻配乐响起,我突然落泪,想的影评是:原来导演漫不经心地攒了一个多小时,就是为了这个瞬间。 电影看完,我打算理性一点。仔细想了想这部电影到底是好在哪儿了。 首先,人物结构上立体不扁平: 易老师是本片的主角,他对外人那真的是菩萨,对家里人总有些亏欠,这是其一。 导演处理易老师的行为的时候没有直说其出发点,而是让观众自行理解。比方说,易老师办学的目的到底是挣钱还是想推教育?导演没明说,但是观众心里有数,于情于理自然是前者多一些。又比如坨坨不见了,易老师到底是着急孩子的安危还是怕孩子丢了对学校的声誉不好?开始我想是后者,而找到孩子时,坨坨对着易老师亲昵地喊了一声:伯伯,易老师扔掉自行车抱着坨坨精疲力尽地瘫倒在香樟树下,我想这一刻,是前者。这是其二。其三,易老师从一开始偏向挣钱到最后收容了三个“无家可归”的孩子,他的初心从挣钱&教育,转换为了:悲天悯人的人文情怀。这是导演升华影片的功力所在。 易老师的老婆,大家口中的师母,她的立体更显然易见。她就好像是我们身边的普通人女人一样——刀子嘴豆腐心,她计较得失,算计利益,但也善良热心。因为幼儿园是桩赔本买卖,对老公少不了怨怪。但是她照顾孩子尽心尽力,在外人面前始终给易老师保留颜面,她始终也在事实上,支持着易老师所做的一切。以至于电影最后,文才求易老师夫妇照顾襁褓中的儿子,自己要去深圳打工时,易老师或许是想到了身后他自己拖回来的两个“油瓶”,或许是自知无力照顾婴儿,他犹豫地看了看师母的脸色,而此时师母不发一言,只是看看了身后一样非己出的秀秀和坨坨,主动接过了这个刚出生就”失去“父母的孩子。导演又一次,自然地把主题引到了人文情怀上去。 其次,整部电影的结构也是简明扼要。 我个人感觉是分为两个部分:办学和退学。办学是情绪酝酿,退学开始才是正文。前一个多小时,我关心的只是学校办不办的下去,易老师会遇到什么样的困难。导演在其中只平淡了塞了塞这些孩子的家事进去,看着并不波澜。而后者篇幅不过二十来分钟,却真正开始将农村留守儿童的苦难摆在了观众面前。没有什么激情洒狗血哭天喊地的清洁,真正做到了:静水流深。 而在描述两个孩子:秀秀和坨坨的命运时,笔法也十分精妙。当易老师把坨坨送回家时,看到坨坨的奶奶,一个失明的老人在地上摸索着东西,易老师不忍了,我动容了。导演没有讲坨坨的故事,只放了些看似无关紧要的台词。可是谁能不明白呢? 导演在短短九十分钟的时间里,轻拿轻放地写出了一个人群的苦难:留守儿童“无父无母”的可怜,打工父母背井离乡的无奈,农村老人无人依傍又要照顾孩子的艰辛。 把苦难轻拿轻放不过度渲染是一种很高级的情感处理方式。导演做到了。 全素人出演的方式和前阵子同样是非专业演员出演的《何以为家》一样,让人为这种真实感动,也为这不得不承认的现实的残酷感到悲戚和无奈。 Last but not least——没想到今年到目前为止我的两部个人年度最佳影片,都是,素人演的。。。。

 2 ) 留守儿童的悲哀

所谓的留守儿童是时代经济发展下的必然产物,城乡差距拉大的不仅是经济的差距,也是农村孩子与父母的距离。如今我国的留守儿童数量庞大,这一群体属实应该受到更多的关注。

少年儿童处于成长成人的关键阶段,父母所占的地位十分重要。如果是留守儿童,父母在成长最重要的阶段缺席,我想孩子的未来可能会走向两个极端。往好的想,孩子懂事的早,也会更加有主见和思想,就像老话“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往坏的想,孩子可能会产生三观的偏离,在心理上也会产生一定的影响,在未来如果缺少正确的引导极有可能会造成社会危害。

生而不养是不配做父母的,既然生了孩子就要有父母的担当和责任。为人父母的责任实在是太重了,我之前也和一位朋友讨论过如果我没有那个能力去承担这个责任我是不会结婚生子的,因为这个责任不仅要有思想保障还要有物质基础。

就像《棒!少年》里的小双和马虎一样,被父母“抛弃”的孩子在农村多的是。这些孩子的未来不像小双、马虎有保障,他们的出路可能只有打工或务农,能够继续上学的很少。我想原因有二,一是农村思想的局限性,二是农村教育水平的落后。

当然不可否认,随着现在国家“教育扶贫”的深入发展,农村教育正在逐渐提升,但更重要的还是农民的思想要提升。我很庆幸我的家人从小就为我提供了很好的教育条件,小学四年级为了让我上学方便搬到了城里,小学、初中、高中都享受着县城最好的教育条件。但老家和我同龄的朋友很多都是上的大专或技校,还有是家里供不起上学的费用只能外出打工。有时候听我妈说起“谁谁家的孩子去打工了”总会让我感到悲哀又无力,与此同时我也很感激我的家人能够让我去大学里接受高等教育,能够自主选择我的未来和人生。

电影是在江西拍的,关于江西其实了解不多,但我知道江西的“重男轻女”很严重。我在知乎上关注一个问题是“女生,为什么要特别努力”,很早之前看过的一个回答,印象深刻。大致就是“江西农村的女生在很小的年纪就要学会做各种家务,绝大多数女生在初中毕业之后就要辍学打工,挣钱养家了”,我相信这绝不仅仅发生在江西,在落后地区这种现象只会更加常见。这样的新闻其实挺让人愤怒的,但仔细想想这就是中国传统社会的影响,我愤怒的原因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我在家里没有受过这样的委屈,直到现在我也不会做饭,家务也是想干就干,不用去考虑家里的经济状况,担心自己的未来。我觉得女生一定要多见见世面,“穷养儿富养女”不是毫无道理,如果说女生的思想也只是停留在“嫁个好婆家就会幸福”,那我想这个女生的一辈子也就这样了吧。

所谓的新时代独立女性不应该只是经济独立,更多的应该是思想上的独立。前些天听我妈说一个远房表姐准备结婚,因为她也就比我大两三岁刚刚大专毕业,我还很惊讶,后来才知道原来是因为她的男朋友家里在十八线小城市有一套房子,还是破的。我开始还很惋惜,后来想通也觉得大多数农村的女孩能有个这样的结果或许也不错吧。

留守儿童的未来会怎样发展我们不确定,但我相信会越来越好,因为这背后有千千万万个张玉滚、张桂梅......

 3 ) 内容是现实的真实写照

看了这部《遥望南方的童年》
令我感到意外的是
这部电影竟然是用家乡方言拍摄
听着亲切的乡音
看着熟悉的乡村景色
和电影里那些近乎真实却让人有些心酸的故事
不能不让人感慨和唏嘘
打工,留守儿童,落后的乡村教育,无序的乡村治理
电影里的这些内容是现实的真实写照
也许粗糙,但质上胜过《一个都不能少》
三十年的改革开放解决了人吃饭的问题
达到了让少数人富裕起来的目的
但是距离共同富裕却遥不可及
城乡二元分割,悬殊的贫富差距,公共服务的缺失,民众的道德失衡
累积的问题却越来越多积重难返
无论上层提出多么动人的口号
无论宣传媒介如何一遍又一遍的蛊惑民众
需要正视的是我们这个社会危机重重
底层民众生活的困苦,前途的渺茫,保障的缺失
使得人们的生活每时每刻都在紧绷的弦上
常常游走于乡村和城市之间
亲眼目睹了存在于城乡之间的巨大鸿沟
接触过形形色色的人群
精英阶层的麻木自私和民众的卑微无奈让人叹息
不知道我们这个社会最终会走向何方
如果《遥望南方的童年》里那些故事和场景
继续年复一年日复一日的在现实中上演
那么所谓的和谐社会科学发展观都不过是掩人耳目的遮羞布

 4 ) 这部小众宝藏片,希望更多人能够看到

片单中,它一直占有一个位置,却迟迟没看。

最近看了,不禁怪自己看晚了。

平凡而伟大,真实而感动。

这部国产良心片今天推荐给你们——《遥望南方的童年》

它或许是关注农村留守儿童以及农村教育最好的电影之一。

影片改编自真实故事。主人公是一名乡村教师,和一群江西农村的留守儿童。

那是2004年的江西宜春。

影片一开始,一名男子坐着一辆小货车驶入村庄。

而村子里,只见几名男人围在一个小店里打牌。

桌子上坐着一个10来岁的孩子。

他的爸爸过来了,大骂他滚开。

他不服气,反驳,被爸爸接着呵斥.....

然后车上的男子到了,下了车,贴上了一张红条。原来,是为了幼儿园招生。

这个男子是一名老师,因为看村里有很多幼小的留守儿童,而决定办幼儿园。

现在在村里做宣传,有人欢迎,也有人发出嘲笑的声音:易老师这是为了挣钱吧。

但是对于一些无力看管孩子的家庭来说,这绝对是个好消息。

易老师这里收费是一个孩子60元/月,包午餐和接送。

就这样,大概招来了15个孩子,可是却收集了500多块钱。

其中,最为典型的是:男孩坨坨和女孩秀秀。

坨坨经常坐在村前的樟树下,等候他的爸妈。

因为他爸妈打工的时候,是在那里分别的,他们骗他说过几天就回来,从那天后,他经常在那等。

坨坨被安置在亲戚家,被当作累赘而被带到了易老师这里全托。

他性格有些内向,和别的孩子玩不到一起。

一次被老师李响冤枉和训斥,他负气独自跑了出去......

这可急坏了幼儿园老师李响和易师母。

有人说他经过了河边,找了半天找不到,众人在河边打捞,依然没发现。

易老师骑着自行车不停奔跑,发疯似的找孩子。

终于,在樟树下找到了坨坨。

所幸是,虚惊一场。

这件事却也让年轻的李响触动很大,她意识到做老师不是一件简单的事。

她改变了自己一直想去广州打工的想法,决定重新回学校读书,考教师。

易老师为他高兴:“真的啊,读书好,读到了书有文化有知识做什么都好。”

这一幕突然很让人感动,事实上,易老师这里需要李响帮忙,而他首先看到的是这个行为对于李响的重要性。

此外,在当下金钱成为衡量人的重要标准,很多人也知道读书的重要,但多的是带着功利的想法在里面的。

而易老师是作为一名教师,发自内心对读书的尊重和认可,和那种对文化的笃定,就更加让人感怀了。

女孩秀秀,妈妈常年在外打工。

当妈妈回来时,她不接妈妈的礼物,也不肯叫妈妈。

秀秀妈这两年牺牲了很多,但替家里还了债,盖了房。

这次回来本打算不走了,在家好好过日子。可回来后才发现,老公有了人.....

秀秀爸受不了,离了婚,秀秀被判给了秀秀爸。

更让人生气的是,秀秀爸不允许她看秀秀。

无奈之下,她找到了易老师,易老师帮她向前夫劝说未果。

最终,她只有忍着苦痛,独自一人再次前往广州打工。

一路走来,易老师夫妇可谓是困难重重。

面对每月只有100元的工资,几番周折终于找到了愿意来接送孩子的人。

教学期间,不断解决孩子甚至是村人的问题,坨坨还差点丢了。

更无可奈何的是,一直以来易老师自己垫钱继续经营,终因为幼儿园手续不完备而停止了办学。

最后,易老师,只有一个个地将孩子们送回去。

当他来到了坨坨家,他看见了独自一人的瞎眼老奶奶,实在不忍心告诉她这件事,而默默地带走了坨坨。

秀秀的处境也好不到哪里去。她爸爸也去了广州,而她又被伯母视为累赘,并当着面说着一些难听的话。

最终,易老师又返回去带走了秀秀......

影片《遥望南方的童年》,豆瓣9.4分,评价的人75%的人都打了五星好评,好于99%的剧情片。

有网友评价说:哪里是写实,简直就是真实!有生涩粗粝感,但真实同样感人

上,这样不浮躁,静下心来表达的/聚焦部分群体真实生活的影片,无论何时,我们都需要

值得称道的是,影片全部启用宜春本地的非职业演员。

而影片中的孩子们就是真实幼儿园中的孩子们,易老师生活中也是名老师。

影片中有不少让人感动的地方,以坨坨和秀秀为代表的诸多家庭的不幸,女孩李响的个人成长,易老师夫妇的一路艰难.....

易老师不善言辞,师母喜欢骂人,他们就是普通人,更是善良有爱的人。

一开始,办幼儿园一来为了解决工作,二来也让无人看管的孩子有个着落。

在实际办学中,他们一次次面对可怜的孩子和问题,而他们还是有不忍有爱,选择了担起责任。

影片中有个年轻人,他曾是易老师的学生,第一次出现时,他从外地回来,带回来了一个怀孕的女人。

第二次出场时,孩子已生了,而这个女人想要离开这里,因为她过不了这里的苦日子。

第三次,年轻人抱着一个婴儿,找到了易老师夫妇,请求已经停业的他们帮他暂时照顾孩子。

因为他实在没办法了,还要去找离开的妻子。

看着这个大男人眼含热泪,易师母没有说话,率先伸手接过了孩子......

还有,易老师在坨坨不见后,着急万分拼命寻找他,费了半天劲好不容易找到了,很多人会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会先对孩子呵斥,而他没有。

此外,易老师,在与村人的相处中,话虽不多,但却做大了最大程度的帮忙,这点也让人印象深刻。

对于易老师这样做实事的人,太值得倾佩,他们给孩子们打造了或许是短暂的但温馨的家园,让他们可以有得学习,有所陪伴,有得关心,有所依傍。

相比他而言,更习惯活在网络世界的我们,很多时候想到的多是自己内心深处的自己,不免让人心生愧疚。

影片中,孩子和易老师有这么一组对话:

【伯伯,我爸爸在哪?在深圳。深圳在哪?在南方。南方在哪?南方在……你看山那边就是了。】

极目远眺,望不到边。遥望的又何止是童年?

看完全片,才能明白“遥望南方的童年”这几个字的分量有多重。

最后,在停办六个月后,在当地政府的扶持下,幼儿园又重新开园了,并且入园人数增加到了27人。

让人又开心又难过,也就是说留守儿童的人数也在不断地增加......

在时代发展洪流中,个体是那么地渺小…...

90年代开启的打工潮,持续到现在,最早一批的留守儿童快到了而立的年龄,而一批批新的留守儿童还将出现。

那些曾经的留守儿童还好吗?他们过得如何?

让我们回到影片开头,要知道,那些秉承读书无用论的村民,也是那群留守儿童的父母们中的一拨人。

我们知道,最不幸的还是那些被留守的孩子,他们中很多人会陷入一个恶性循环中:

辍学,打工,结婚,生娃,丢下娃再外出打工……

其实,现在的父母不知道教育的重要性吗?

不是。

很多人自己吃了社会的苦后更加明白知识的重要性。

只是,为了更好的生活为了赚钱不得不外出,而放在家的孩子多的是散养状态,没人管的他们和那些城里的孩子,其实一开始就拉开了差距.......

还有的人,还会陷入在回不去故乡和扎根不了的大都市的痛苦中,心无所停靠。

当然,也有人凭借自己努力获得了不错的生活,但我们要知道被留守,对孩子们的心理也会造成或多或少的影响。

我们身边就有一些小时候是留守儿童的朋友,他们长大以后偏内向,不太喜欢和陌生人接触。

所以,最可怕的还是“留守儿童在悲惨中习以为常,在苦难中逆来顺受。”这些将在无形中影响他们的一生。

所以,对于那些想要孩子的人,要考虑好一切,因为要把孩子带入这个世界,就要尽量给予他关怀、爱和尽量好的教育。

我们期待农村教育会更好,也为那些投身农村教育的工作者献以崇高的敬意,因为只有教育好了,我们的孩子们才能够拥有更幸福的人生。

最后,我们希望更多的人能够看到这部影片,尤其是那些有留守经历的人。

事实上,无论我们的处境如何,我们都不必为生活唉声叹气,而要去像易老师一样带着理想主义的热情,去积极面对艰难的生活,努力过好这一生

情绪稳定的东dong

 5 ) “沿海发达地区要反哺落后地区”

有这么好而不被我知道最终知道了的电影,本该开心地不得了。可是,我们这片土地上还有无数的“砣砣”过着无父无母干涸的童年。南方经济好发达哦,小时候见我们那边有年轻人背着条纹帆布包精气十足每年固定季度南下“搞副业”,深圳广州。小小的我觉得好奇,不知何谓“搞副业”。终于,你们的数据起来了,我们有超级都市了,一代一代的乡村孩子没有童年,不熟悉父母,如何教育,休谈爱。电影真好,然而无法高兴。

方言,村民演员,鲜少剪辑与技巧,被人诟病“主旋律”的配乐我倒觉得好。人们也骂那些外出打工的年轻父母,为何生而不养,也说农村地方小人心就是那么狭隘,这些我都不敢苟同。生而不养的恶劣父母和无事生非的村民都存在,但他们毕竟不是主流和全部。16岁的小姑娘叫“李响”,想打工参加超级女声做歌星,最终返回学堂准备考师范。小“砣砣”一直饥饿简直吃不饱,神情凝重,奶奶失明,就算父母寄钱也无人收养照顾他。漂泊的孩子难道不是大地上最痛的事实。

遥望南方,深圳就在不远处。依照西方城市的模子将其建设起来,高楼林立,灯红酒绿。返回家乡的打工一代面临孩子的陌生排斥,夫妻感情破裂婚姻承受风险,父母老无所养。孩子们长大了挤也挤不进父母建起来的城市,进入城市的权利基本不属于他们。哪里有故乡?

不知到什么时候,人类才能不迷恋数字,慢下来回头看看自身。而今听到“发展”之流词汇,我夸张地恐惧。因为我分明记得,我小时候可以在河里玩耍,干干净净。孩子天生有亲近自然的欲望。现在回到家乡,河水是黑绿的,两年前见美丽白鹤落在上面,惊心动魄。做了什么工业,我却一无所知。算了,扯远了。我是什么时候变得这么马克思这么勒斐伏了。

当然,老易带着孩子们在田野玩游戏,小小的身影在青山,美极了。

启明星幼儿园的小朋友和易老师(本片由江西真人真事改编)

 6 ) 失落的一代:乡村90后的成长与成才

遥望南方的童年》描绘的是我的家乡——江西宜春一个乡村——的故事,电影拍摄于2007年,我直到去年,才在我一个甘肃舍友口中得知,彼时还不是很感兴趣,直到今年疫情爆发,困居家中,才决定看一看这部电影。

电影讲述了一个乡村小学教师易老师,和自己的妻子在家乡办起了一个幼儿园——启明星幼儿园,由于自己的妻子没有幼师资格证,所以手续并不齐全,加之经济条件有限,起初只找到一个想要出去打工的初中毕业生李响一起教学,接送学生专车是大板车(在我的家乡,主要用于运输收割的稻谷),由自己的农民大哥负责。就这样,启明星幼儿园开始了启明星之路。

启明星之路并不顺利,起初是大哥的“离去”,由于家中农活太重,大哥没有时间每天早晚接送,于是易老师找到了一个傻愣愣的小伙子负责,自己妻子跟在一旁,以防不测。相较于这个困难,更大的考验很快迎来。

一天,李响误会了寄住在易老师家的留守儿童砣砣,使得小孩子偷偷溜出了幼儿园,到村头的樟树下(在我们家乡,似乎每个村都会有一棵很多年的大樟树)守望者自己的父母,因为他的爸爸妈妈说,他们很快就会回来。找不到砣砣的大家惊慌失措,池塘里、河水边,直到易老师想起了那棵樟树。

经过此次事件,李响决定继续学业,考取幼师。第二个人“离开”了。

困难接踵而至。由于没有资格,乡教办要求幼儿园停办。易老师把孩子们送回家去时,不但没能把一个月60的学费欠款收回来,还带回来了两个“尾巴”,父母都出去打工的留守儿童,家中无人能照顾。

当晚,易老师曾经的学生、当地一个普通青年找上门来,希望易老师帮忙照顾他尚在襁褓之中的孩子,因为他的安徽老婆“抛弃”了他们,去深圳打工了,他必须去找回来。易老师夫妇收留了那个婴儿。

在把那两个“尾巴”——砣砣和秀秀——带回家的途中,砣砣和秀秀问易老师,自己的父母在哪里,他们什么时候回来,易老师带着他们爬上高处,指着遥远的南方说,待到过年时,他们的父母就会从很远很远的南方回来。

这部电影给了我很大的感触,因为电影的内容,我再熟悉不过,从小到大,他们的故事,在我的眼前一次又一次上演。改革开放以后,越来越多的农村人走出家乡,到大城市去打工赚钱,留下他们年幼的孩子,给爷爷奶奶乃至他人照看。他们被称之为留守儿童。

一年365天当中,他们至少有330天“没有父母”,他们“没有”父爱母爱,起初他们会守望自己的父母回来,向砣砣一样。但是,时间久了,他们更会像秀秀一样,连自己的爸妈都不愿意叫。

电影中,秀秀妈刘斌对易老师说,她觉得她不值,她出去打工赚钱,盖房还债,结果自己的老公找小三,自己的女儿不叫自己。这样的情况,在那个年代的农村比比皆是。那个年代的刘斌们,有自己的无奈和辛酸,却连自己的至亲之人都无法理解。可是,你又怎能要求一个几岁的小女孩,理解自己几年都见不上一面的妈妈?

电影中的另一个典型故事,是那个年轻小伙易文才。电影的开头,易文才带着19岁的安徽女友回家结婚,彼时他的女友已经怀胎五月,易老师对一心想出去打工的李响说,如果你这么年纪轻轻出去打工,她就是你的未来,李响一言不发,但心里明白。电影的末尾,易文才的女友最终决定“抛下”丈夫和孩子,逃到深圳,她后悔了。这样的故事,在我的家乡,也屡屡发生。

去年,我在给我的笔友的信中,说我们这一代90后,是失落的一代,因为在90后留守乡村时,交通与通讯没有如今发达,大多数的儿童从小没有自己的父母陪在身边,他们的成长,是与泥水相伴的。他们,很少成才。

我的小学同学当中,不超过三个人学历超过高中,一般的人没有读过高中,甚至还有少数人没有初中毕业。我初中毕业时,是2013年前后,而比我大的85、90后,这样的比例更是触目惊心。而我就读的乡村初中里,不超过六个人学历超过高中,绝大多数高中都没有毕业。我高中毕业时,是2016年前后,距今不过4年。

我并非说,只有读书才能成才,而是我所知道的那些学业未竟的同学中,绝大多数都像是电影里的易文才,早早结婚,草草结婚,生活与他们的上一辈,如出一辙。我自己依然前途未卜,但我希望,我不会像他们一样。

我是幸运的,因为在我的小学时代,我的父母都陪伴在我身边,我还有兄长珠玉在前,教导我,引导我。但是,我有过砣砣的经历,在我还是小学时,我的妈妈曾经去广东打工过一段时间,我至今我都还记得分别的地点和场景。初中时,我爸妈还曾一起出去过。只是,我那会已经比较明白。

而像我一样幸运的,成功的通过读书,暂时考入大城市,却依然难以和那些从小生活在城市里的同学一样,充满自信与勇气,拥有更好的条件与资源。但至少,我意识到了,我不应该像父辈一样,重走一遍那样的路,更不希望我们的下一代,和我们那一代一样。

 短评

这个片子,我想打一万分。推荐所有人去看。如果以后等我退休后 中国还是有这样的地方 我会考虑去;如果是成为坐拥财富者,我一定要去建学校。实际上大学时代支教过两次,当时环境不比片中好 甚至当时一个地方连电和水都不同。这也就是十多年前的事情 历历在目,有一个当时只有四岁的小朋友一直和我保持联络到现在。这片子让我回忆起很多那时候的时光,特别感动,片中这老师太值得倾佩。虽然我拿我们这些博士的学术成果对社会的贡献来比较他的教书育人对社会的贡献是不妥帖甚至是无法比较的,但是我的确深感我自己对社会的贡献还远不及他的九牛一毛,尽管他连普通话都说不标准,但这却更显示出来了这位老师的高尚之处。感谢大象放映室让我了解到这部片子。

6分钟前
  • 窗边的小豆豆
  • 力荐

伯伯,我爸爸在哪?在深圳。深圳在哪?在南方。南方在哪?南方在……你看山那边就是了。遥望的又何止是童年?聚焦农村,聚焦教育,聚焦留守儿童,所有的题眼都和我的童年不谋而合,故而共情满溢,几度哽咽。窘迫的大环境下我们会因易老师的存在而感恩,也会因孩子们的渴望的神情而感动。这是我的童年,也可能会是千千万万农村出身的人的童年:极目远眺,望不到边。

10分钟前
  • 亦可寻陳
  • 力荐

年纪越大,越来越看不得老好人,自己活得太苦了,跟着她的人也会很委屈。

13分钟前
  • 此处是吾乡
  • 力荐

易老师不善言辞,师母喜欢骂人。他们不是一开始就想做好事,但逐渐放不开这个责任。易老师在几次和乡里人接洽中,不多解释一句,也不多安慰一句,但却做到了最大程度的帮忙!相比他而言,会觉得自己的生命很渺小而无所作为。

15分钟前
  • nicebei
  • 推荐

简单,纯粹,感动

16分钟前
  • 托托洛夫斯基
  • 力荐

因为真实所以温暖

17分钟前
  • 何足道
  • 推荐

导演未来的仕途不忍直视啊。

18分钟前
  • bird
  • 还行

近来看过的最朴实纯粹的作品,非职业演员在导演优异的调度下,奉献出了鲜活的表演,感人至深。看完全片,才能明白“遥望南方的童年”这几个字的分量有多重,推荐给所有人。

23分钟前
  • Singin'in rain
  • 力荐

惊艳!

28分钟前
  • 辛佑齊
  • 力荐

因为真实质朴,所以深有感触:⒈易老师,教师节快乐,不过,说实在的,您的普通话比不上您妻子,我有个小学语文老师和您一样普通话也不好;⒉不觉得学阿巴斯,毕竟中国诸如此类的农村题材作品也不少;⒊缺乏电影质感,但情感真挚,很多人物事件台词都很生活,非职业演员的表现也值得称赞,值得推荐。

31分钟前
  • Panda的影音
  • 推荐

充满悲悯情怀的电影,看了让我担忧所有人的命运。人也不是不自私,也不是圣人,然而还是有不忍有爱,人间就可以了。

32分钟前
  • 而已
  • 力荐

可悲可怕的农村教育环境,不难想象这些从环境那么差的地方出来的人们迷失在大都市的原因。穷怕了的人谁会跟钱过不去。当村里人知道易老师夫妻办学的事情后他们的议论听起来就相当的刺耳。坨坨不见的时候易老师发疯似的找孩子。李响是个好姑娘。秀秀的妈妈真是苦命,辛苦操劳打工回来孩子不认自己老公外遇,替她不值啊

36分钟前
  • 彩色笔收藏家
  • 力荐

感觉看到了小时候的自己,农村父母外出打工,每年过年我都会坐在门槛上等他们,童年的回忆总是在旁边小孩的你爸妈不要你了的言语中度过,到了现在感觉和父母总是有很多距离感,和他们住在一起总是感觉很拘谨和陌生。是爷爷奶奶陪伴我度过美好的童年,感恩!!!

40分钟前
  • 力荐

我们这个社会太坚韧了,我们这个民族太伟大了。

43分钟前
  • 京畿部长
  • 力荐

今天去了单向空间的放映活动,总结一下导演说的:1)拍摄不易:前期投入30万,拍了19天,导演处女作,剧组其他人经验也不是很足;2)全部演员都是当地人而非职业演员,为了表演更容易让所有人说的方言而不是普通话;3)演易老师的是导演三哥,当时确实开了个幼儿园,剧中幼儿园的滑梯是导演赞助买的;4)三哥拍完电影曾想去当演员,被导演劝阻,曾经也去深圳工作过但是最终还是选择回到家乡当老师;5)导演很喜欢伊朗电影,这部电影也有些伊朗电影的特点6)片头和秀秀妈妈回深圳时的歌曲改编自赣南民歌牡丹调,其余配乐由于资金有限是合成的,导演也吐槽有点央视味。电影反映出在农村搞教育的种种困难与无奈,向乡村教师们致敬。

48分钟前
  • 范突宁
  • 力荐

我想你的时候,会坐在樟树下等你,因为你告诉我,你几天就回来了。我问你,南方是哪里?你告诉我,山的那头就是深圳。而,你回不来,我过不去。

49分钟前
  • 这名儿我已注册
  • 力荐

哪里是写实,简直就是真实!有生涩粗粝感,但真实同样感人。

53分钟前
  • sylvia萌
  • 力荐

2019年全面脱贫的最后一年,10多年前的电影里的一幕会不会不再出现?

55分钟前
  • 豆瓣酱
  • 力荐

宜春的故事…

60分钟前
  • 胡子一大把
  • 力荐

真实到可怕,这就是我的童年,这就是农村教育现状。

1小时前
  • 局外人psy
  •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