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特勒回来了

HD

主演:奥利弗·马苏奇,法比安·布施,克里斯托夫·玛丽亚·赫布斯特,卡蒂娅·里曼,弗郎西斯卡·沃芙,拉尔斯·鲁道夫,米夏埃尔·克斯勒,罗伯托·布兰科,施特凡·格罗斯曼,妮娜·普罗尔,古德龙·里特

类型:电影地区:德国语言:德语年份:2015

 量子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无尽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优质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红牛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非凡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剧照

希特勒回来了 剧照 NO.1希特勒回来了 剧照 NO.2希特勒回来了 剧照 NO.3希特勒回来了 剧照 NO.4希特勒回来了 剧照 NO.5希特勒回来了 剧照 NO.6希特勒回来了 剧照 NO.13希特勒回来了 剧照 NO.14希特勒回来了 剧照 NO.15希特勒回来了 剧照 NO.16希特勒回来了 剧照 NO.17希特勒回来了 剧照 NO.18希特勒回来了 剧照 NO.19希特勒回来了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希特勒回来了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二战结束70年后,沉睡的希特勒(奥利佛·马萨奇 Oliver Masucci 饰)竟然苏醒了。再度走上德国柏林的街头,眼前的一切已经和当年大相径庭,而他的一帮拥簇也早已经不再身边,希特勒陷入了迷惘之中。让他没有想到的是,在这个网络时代里,自己因为“长得太像希特勒”而一跃成为了网红,接踵而至的聚光灯和赞誉令希特勒内心里建造帝国的梦想死灰复燃。   于是,希特勒决定利用新时代的高科技产物——网络来实现自己的理想。然而,现在已经是二十一世纪了,希特勒的计划在刚开始似乎进行的非常顺利,但渐渐的,分歧产生了,他无法掌控的事情接二连三的发生。可爱的小东西毛泽东回韶山关工委主任一夫当关冰血暴 第四季阳光海岸成长日记京都人秘密的欢愉阿尔巴特苹果村的苹果事儿玩偶特工沉睡美人亡命娇娃我的丈夫得了躁郁症连城诀吴樾版你情我愿1986寻找约翰·吉辛八星报喜恋恋茶园养敌为患生活大爆炸第五季魔临急救小组我的父亲我的兵不大可能完成的任务不会恋爱的我们一起飞逍遥法外 第六季下班抓紧谈恋爱魔力女战士2005X战警3:背水一战大门奖 第二季生命的起源2001感动她77次(国语版)驱神省港旗兵2:兵分两路白蛇2:青蛇劫起向阳的日子危险任务我们并非国王之子一曲成名小城之春(2002)极地先锋

 长篇影评

 1 ) 政治正确与法西斯的距离

德国对于历史从来不缺乏自省,这一论点尤其在遥远的东方被广为流传,大抵是为了让东瀛岛国害臊,也让七十年后的怒吼仍然师出有名。于是由《Er ist wieder da》这本德国本土畅销书改编的电影,再次鼓动了国内观影人一本正经煞有介事地讨论起法西斯复辟的话题,一切都是套路。这年头,谈民主时不谈民粹二字一定显得人很没文化,这两个字同时也是增进社会主义和谐价值观自豪感的有利武器,因为君不见民粹啊粹出了大魔头希特勒,粹出了那些丢人现眼的议会鞋子飞舞,粹出了空有草根运动的对岸愚蠢人类,竟然不知道我方茶叶蛋的价格,图森破。

关于套路,却有必要来泼泼冷水。

电影故事省略了原书许多细节,也做了不少修改添加。穿越时空的希特勒不甘寂寞,经过短暂迷茫游离后重新找回自身定位,对德国诸多现状的不满和天性的狂妄野心让他自觉肩负起继续复兴民族的崇高使命,于是开始在小记者的帮助下施展牛逼的宣传才华,与大众重新建立联系,倾听平民诉求,于电视媒体上散发光彩,煽动能力与当年相比有增无减。全片讽刺意味层层推进,许多片段是对庸众心理的刻画,从头至尾贯穿的非群众演员们也真的特别争气,竞相与希特勒拍照say hello很容易被上纲上线成遗忘的“麻木”。最终在传媒大佬利益驱动的包装下,希特勒被拥为明星,广收名利广受追捧,知道他真实身份的小记者却被关入精神病院。结局在许多观者的眼中已经是毛骨悚然,而这颗德国药丸如果搭配希特勒在天台和小记者的点题对话则食用效果更佳:“我是你的一部分,我在你们心中。”

一个貌似没有立场却仍然立场鲜明的电影,毫无悬念,陈词滥调。幽默讽刺外壳包裹的实则是老生常谈的做作忧愁,人类啊你将向何处去。于是电影散场了围观群众不意外地再度拉出美利坚红人川普开始捶胸顿足明踩暗讽大批特批,依着这个完美的逻辑,不知好歹的美国共和党红脖选民俨然与电影里那些煞笔的德国观众一样,是不如地球另一端的朝阳区群众火眼金睛的,轻易就能被一个嘴炮老头喷的晕头转向失去了判断力,怎么能行。

那么问题来了,真正应该担忧的到底是什么?

影片中的希特勒愿意将德国绿党作为合作对象,对基民盟和社民党大加抨击,本就是个很有趣的点。要知道那些绿党的老娘们平时可是最爱在电视政论节目里比比叨叨,每每为难民背书时必会宣扬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这话估计希特勒听到了也会嗤之以鼻,很难想象,一个反共产主义反女权的纳粹领袖会容得下左翼绿党这种奇葩物种。显然,这个假定本就是在反常理侮辱智商。

在电影里描画出的那个不知危险降临不知独裁者正在逼近的德国社会里,“病源”无非是因为社会矛盾激化而滋生的不宽容不和谐不圣母,这些都成为想象中的元首得以再度出发的天然土壤。于是底层人民拉着希特勒的手念叨外国人太多了的镜头,大概也更能让大银幕前的圣母们为自己的善良感到庆幸,瞧吧,德国没有我们这些左逼,早就天下大乱了,国家恐怕又要重回第三帝国了好伐。

历史上所有灾难性的决定,都来自错觉。而这一次的最大错觉便是,左逼怎么样也要比希特勒对这个世界更好些。

以这个价值序列的错觉为信仰根基,电影的创作者便骄傲地昂起了俯视庸众的头颅,瞧吧你们这些乌合之众,骨子里还是抖M的。

对法西斯的控诉,除去种族主义和国家主义,还有秘密警察。而企图否认一切国家、民族、宗教、文化、性别和少数群体的角色天然差异,将共同体的边界打破,主张世界大同,就是欧美主流社会在上溯三十年愈演愈热的政治正确。从高校到媒体,因为政治正确的超意识形态地位产生的自我言论审查无所不在,思想钳制,理性倒退,更是深度影响着移民、福利和外交等领域的法律政策导向。

因恐惧或自我感动可以臣服于纳粹德国的口号,因恐惧或自我感动也可以无原则地为政治正确站街。

所以电影《希特勒回来了》最大的问题,或者说阴谋,就是用民主政体下个人崇拜复辟这一遥远隐性危险,为民主政体下显性的正在发生的政治正确摇旗呐喊。用虚渺的忏悔心态为当下的愚蠢买单,这种小清新招数,在本质上和这地球许多制造恐怖氛围从而维护极权统治的路子一样邪恶,殊途同归。

更为可笑的是,德国媒体和政府在科隆大规模性侵事件中的畏首畏尾装聋作哑已经显明了一个道理,当希特勒真的穿越回来,恐怕没等踏进直播室就已经被记者的吐沫星子淹死了被默大妈的禁令封声了。因为骂希特勒是政治正确,骂土耳其总统不是。骂天主教虐童是政治正确,骂伊斯兰教不是。讽刺白人作恶太多是政治正确,讽刺黑人不是。

用谎言证明谎言,是这部电影最大的伪善。真正在电视机前麻痹大众思维的,不是那个假想的希特勒,是所有正在选择性发声的主流媒体。真正被媒体操纵思维被意识形态机器玩傻的,不是电影里面的,而是电影院里在看这部电影的观众。

在可以预见的属于这块大陆的明天,是恐惧弥漫私权倒退文化衰败,是一切为时已晚。大爱孕育仇恨,宽容造就极端,荒漠吞噬绿洲。希特勒上台尚是在民主政体下的套路,是制度底线。没有底线,是斯大林,是伊斯兰国,是XXX,是未来的德匹下。从极右到极左,从法西斯到政治正确,政治光谱的一环完美对接,邪恶更进一层,无耻更深一寸。

没有共同体的边界,就不会有进步价值的被保护。多元化就是让好与坏形同虚设,打开家门就是让小偷登堂入室。沉浸在自我感动里的文化精英们,大可以继续用讽刺,用幽默,用圣母的光环笼罩大地,用文艺手段敲打民众的神经。

高喊着警惕重蹈覆辙旧梦的人,早已经身在新梦中。


本文首发链接 //movie.douban.com/review/7888574/

 2 ) 一个民主国家离重回集权能有多远?

电影Er ist wieder da.这本书我也买过,这部电影也等了很久。电影本身超越了近年很多德语电影,应该给六星。

这部电影改自畅销书,我也等待电影了好久。虽然这部电影从某种程度上来说,的确是喜剧,但是有点卓别林喜剧的味道,是那种让人笑的同时需要很多反思的电影。特别喜欢电影的最后二十分钟,希特勒说,你杀不死我,因为其实我的性格就存在每个德国普通人身上。还有最后最先接触到复活的希特勒的制片人已经意识到了他不是搞笑演员,而真的就是希特勒本人,反而却被关进了精神病院。 这部电影中很多桥段,其实是让人笑的同时,深思起来是非常恐惧的。原来时间已经隔开了将近70年了,一个被弱化的民主国家走向集权,仍然完全是可能的,而且并不困难。其实这部电影不但讽刺性地反应了很多德国人心中的那些缺点,更是提醒现在的德国人,当年希特勒就是这么一步步被选上了dictator的位置,更实验性地验证了一遍,即使到现在因为德国人人性中的那些缺点还大量残存,再有一个dictator上来的可能仍然存在。

 3 ) 希特勒的重生实质是当今政治纳粹的抬头

乍一看以为是个搞笑片。希特勒穿越来到现代。可事实上片子直指今天德国甚至是世界的一些问题。片子快要结束时,希特勒对发现他的人说你摆脱不了我,因为我是你的一部分,我就在你们心中。这其实也就是本片的中心。
片子开头,希特勒对一个行为学家抱怨说现在没人对他致敬,大家交流居然都只是握手,没人再用那个特定的手势。可片子结尾,希特勒坐车前行,街道旁时不时有人笑着对他点头,甚至有人对他致敬。后来,发生在现实中的游行示威甚至暴力片段也在他面前掠过,就像是他在现场路过一样,视频中不少年轻人中年人用纳粹的致敬的手势。这难道不正是在暗指现实社会中纳粹思想的抬头么?
影片中多次提到的是德国人对外来者的排斥,这也是现在许多移民大国所面临的问题。移民、难民涌入,现有的社会秩序在一定程度上被打破,社会结构也发生重组。原先的既得利益者以及恐慌自己的利益会被降低的本国人自然而然的对外来人口担忧甚至于歧视、仇视。这个问题在德国和欧盟国家是迫在眉睫的,因为从前年开始就不停的涌入难民,多数国家都出台了对难民的政策,或拒绝或有条件的接收,不管难民到底有没有进入,国民都难免会有心理上的压力,宣泄于口于行为的恐慌愤怒颇有暗潮涌动的势头。长期以往,双方冲突会越来越大,安全问题也将会越来越严重。
当今社会的环境污染、难民潮、移民问题、教育问题、财政问题等等,不仅仅是在困扰着德国,可以说是在困扰着欧洲乃至世界许多国家。每个国家的不同党派或是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应对思想,而其中就有不少人走上了极右、极左的道路,他们所做的一切归根结底就是为了保障自己现有以及将来可能会有的利益,至于为了维护既得利益会不会造成别人甚至别的民族的重大损失,他们是并不在乎,或最多假惺惺的在乎的。
我们比较熟悉的是日本的右翼抬头,其实现在看来,右翼的重生不仅仅局限于日本。我们必须对此有警惕,不要再走上上个世纪的老路了。

 4 ) 希特勒其实一直都在,因为精神是杀不死的

     小时候就喜欢看二战,但一开始对于希特勒的个人魅力深感奇怪。因为从小接受的反纳粹教育让我对于纳粹,对于德国的认知就停留在恶魔、战争狂人、屠杀八百万犹太人上。后来,怀着对德意志的兴趣,开始了解那段历史,也对于当时的德国有了相对的认知。德国在一战后满目疮痍又受凡尔赛体系制约。最重要的是德国的经济命脉被许多犹太人所把持。一个庞大的国家经济命脉被异族所把持,后来的结局,大家都心知肚明。在这个过程中,他的初衷没错,但是处理问题的方式太过极端。影片中始终都在穿插着希特勒的种族主义论调,只不过还换了一种叫法而已。
      电影虽然有一些荒诞,但是重在拍摄手法真实,代入感强。突然间感觉他真的活着,走在德国的街头巷尾,问长问短。找寻社会问题,言辞犀利,从不在意别人鄙视的眼光,他的眼里只有军队、政治、国家、人民、种族主义。他注重舆论宣传、强调纪律、充满激情和热忱。他很会把握听众心里,他从没有把简单的电视节目当成表演,对于他来说每一次都是啤酒馆政变。他有着极强的学习和适应能力,面对计算机和互联网,他更依靠我们常人的工具做到了更好,接受海量的知识。通过报纸就能及时的分析问题。他是希特勒么?第一次 参加节目,面对现场民众的怀疑,他长时间的沉默和应变能力,让人们对此不屑一顾。
        剧情的推进让人们开始对他有所相信,无论他是扮演的还是真实的。因为,他说出了许多人的心声。曾经,希特勒就是凭借这个成功的。电影的最后,希特勒对男主说你无法摆脱我,因为我就是你们的一部分,我就来自你们。
       我相信任何一个曾经懦弱的国家,他的人民都希望有一天能有一个人站出来,带领他们前进。辩证的看希特勒在此之前没有做错什么。因为,斯大林、丘吉尔、罗斯福、铁托等等他们都是一类人。回眸历史,我们可以说希特勒是魔鬼,只是因为他失败了。但是,他所创造出的这种精神和理念其实就是人类社会的本身而已。因为,人们都需要牺牲和奉献精神,社会才能进步。只不过,那个时代,他们只是为一个人牺牲奉献而已。想起曾经看过的浪潮,纳粹其实一直都在。因为那就是集体和纪律,同样的口号,同样的行礼方式,同样的衣服,一天没有什么,两天没有什么,但是时间长了,这个集体就很难拆散了。纳粹代表了什么?希特勒又代表了什么?正如我们所说自由是杀不死的一样,精神也是杀不死的。

 5 ) 欧洲的问题不止于此

德国人对政治话题的热情,是其他任何民族不能比拟的。在飞机上偶遇的邻座德国人,三言两语就会聊起世界大势,欧洲的困境,询问中国的现状和未来。这自然和德国丰富而残酷的历史息息相关,而对各个阶段历史的认真讨论和反思,也构成了德国电影的主要题材。换言之,在世界上有影响力的德国电影,无一例外都与政治和历史相关,尤其是纳粹(比如《帝国的毁灭》、《浪潮》)和东德(《窃听风暴》、《再见列宁》等)这两段历史。

如果德国人做穿越喜剧,那么最大胆、也最有看头的是什么呢?自然是《希特勒回来了》,让他在2014年醒来,看看他还能掀起什么风浪。虽然也有惊讶和疑惑,但大多数人都把他当做模仿秀的演员,争着和他自拍,让他上喜剧节目,正如这个时代一样,把任何事物都贴上娱乐标签。



这部电影也不忘喜剧本分,先让希特勒狠狠批判了一番当今无聊的电视节目,也让卑鄙的电视台主管也致敬了一段经典的“元首的愤怒”(出自《帝国的毁灭》的一段希特勒狂怒的镜头,在网上被恶搞过无数次)。



当然,这部电影不仅仅满足于讥讽一下这个娱乐至死的时代。这是一次真正大胆的穿越,不仅是希特勒这个人的敏感性和他的时代穿越,这部电影本身也是戏里戏外的一次穿越实验:希特勒和一个记者一起走访全国,正如他80年前所做的那样。途中的大量参与者并不是演员,而是平凡的德国路人。让没有话题禁忌的“希特勒”去采访他们,试图唤起他们心底平时不敢说的一些想法。很快希特勒就论断,虽然时过境迁,但现在与1930年代的德国还是有许多相似之处。民众对福利制度、对移民多有不满,年轻一代处于迷茫之中。

这种拍摄方式,让电影不乏粗糙平淡之处。但是这些民众的不满,以近似新闻纪录的形式,从真实的德国民众口中说出,分量远比虚构的故事大。以这些现实为基础,电影再虚构之后的发展–希特勒很快适应了互联网时代,而早已被扫进历史垃圾堆的一些禁忌意识形态,在这个深刻理解人性并极具说服力的男人的带动下,是那样地容易死灰复燃。



很多人对此不以为然。经过战败的教训和战后70年的教育,对此类意识形态的反对和警惕应该早已深入人心,甚至已经到了令人厌烦的地步,换言之“政治正确”。这部电影也辛辣的道出了政治正确的本质–对鸡毛蒜皮反应过度,然而这种反应也就三分钟热度。希特勒在旅途中枪杀了一只咬他的狗,当这件事一曝光,在政治正确的德国就是天字号第一的大事。不管你有多辉煌的功劳,有多大的个人魅力和能力,竟然虐待动物,必须封杀出局。但人们的遗忘速度也是惊人的,没过多久,希特勒就完好如初的复出了。

很多人的不以为然,还来源于过度自信,这也是拜政治正确所赐。希特勒在21世纪被追捧,所有人都是认为只是娱乐一下。然而在1930年代初也没人认真看待他。其实正因为政治正确之类的因素,人们虽然对各种反纳粹口号耳濡目染,但很少有机会真正审视自己的内心,认真思考过这类问题。即便有过一些想法,也只能压抑在心里,直到希特勒来敲门听你诉说。希特勒一直是一个深入群众,待人诚恳的人物,群众正是他的魔力之泉。而当希特勒诚恳而激情地讲述自己对国家和民族的理念时,却恰恰成为了政治正确的破冰者。虽然惊世骇俗,但也戳破了很多人心里想过但不方便提的内容。



这部电影的主旨,就是天台上的那段对话。希特勒在现实中的穿越,不是穿着军大衣的肉身从天而降,而是在每个人心里复活。每个人,都不是怪物,都是凡人,但正是这些凡人,把希特勒推上了前台。当对希特勒的狂热从娱乐转向其他方面时,历史的惊人一致又往前了一步。而认清真相的人,却被关进了精神病院。

对于希特勒的幽灵,本片不可谓不透彻。然而,说了这么多,我认为这不足以说明当前欧洲的所有问题。

我自己曾在一个德国公司工作多年,也断断续续在德国生活过几年。德国人的确是心怀天下的,对于战乱和不幸的地区,不仅积极掏腰包捐助,也认为应当接纳难民。然而真正让难民做邻居,和自己的孩子玩耍,乃至攀亲戚,普通的德国人心里又一万个不愿意。这个思路也延展到工作中,在许多德国公司里,无论能力与经验,高管必是德国人,中层才有欧美其他国家人,而亚非拉人只能是普通员工或者小头目。在看似一片和谐的欧洲,这种惊人的社会僵化,其实比看似族群冲突不断的美国,要严重得多。

所以欧洲的真正问题是,尽管有文明和包容的理念和口号,也近乎无私的接纳和救助难民,甚至因此被一些人讽为圣母,然而欧洲的社会其实缺乏真正容纳多元文化的活力。这个问题的起因,我认为有三大方面。

第一,欧洲传统上并非移民国家,没有美国的民族融合的历史经验。

第二,欧洲的高福利制度,让每个人都自给自足,而不需要积极参与社会协作,从而让人际关系愈加疏远,也减少了和其他族群交流的机会和意愿。

第三,政治正确的灌输,造就了欧洲人虚伪的“圣母心”,比如捐助和支持国家接纳难民以彰显自己的文明与体面,然而又没有诚意让这些外来者融入自己个人的生活圈。

除此之外,以自由和包容自豪的欧洲人,在美国的安全庇护了半个多世纪后,也不应该忘记,Freedom is not free,捍卫自由需要艰苦卓绝的斗争,正如70年前与希特勒的战斗一样。斗争的对象不仅是希特勒这样的极右思潮,也应包括世界上任何与包容的价值观为敌的人。自由和包容,必须建立在人人互相尊重,并坚决捍卫对方以自己的喜好的方式生活的自由,这一基本共识的基础上,而不把自己的价值观强加于人。如果没能让对方形成这个共识,包容就成了纵容。

欧洲未来去往何方,我们拭目以待。相信也会有更多相关题材的电影问世。

微信公众号:肥嘟嘟看电影(feidudumovie)

 6 ) 五星;原著已下单

大体感觉是比较小成本的片子,CGI好假,全靠剧本和演技撑的台面。
下面的感想不是全片看完之后再码的,是一边看电影一边同步写出来的,所以非常长⋯⋯
最后电影结局导出的观点和我一样。有点高兴,看来脑波同步率不算太低。
===

1. 第一感受,太多手持晃得眼晕,不动的时候也觉得画面在动⋯⋯有时色调也有些奇怪,比起电影更像电视剧,总之“不太好莱坞”。当然了这是德国片嘛。

2. 有一段剪了各种电影纪录片的片段进去,大独裁者啊,帝国的毁灭啊,还有不知道出处的几个,蛮有意思(虽然我第一反应是版权问题。不知元首本人要是真的看到后世对他的各种演绎会作何感想。后人是这样努力地想还原出真实立体的希特勒。过于有争议所以引人探究。越弄不明白越好奇。

3. 作为经典的穿越题材,按照国际通行惯例,元首一开始也卖蠢犯傻,但是很快就体现出了智商。对元首形象的刻画挺客观:抛开立场,他是一个理智的、极善窥间伺隙的出色政客。

4. -“我看起来像一个罪犯吗?” -“你看起来像阿道夫·希特勒” -“没错”
让人印象深刻的意味深长的对话。

5. 元首一开始演讲,你会觉得他所有可笑的扮相以及之前小丑一样的行径都不值一提。极具感染力和煽动性,也极富人格魅力,这是每一位charisma型领袖的必要配置。所有伟大的演说家都是天生的类催眠好手。

6. 人们要什么,他就给什么。愤怒,不满,偏见,隐秘的愿望,人性的弱点,都是政治家崛起的土壤。这就是元首的套路,简单粗暴,直击人心。八十年后,甚至从古至今,颠扑不破。

7. 移民问题、难民潮etc. 当下德国的时弊完全不比八十年前少。元首能崛起一次,就能“崛起”第二次。他在电影里面没有走曾经的道路崛起,但不意味着在电影外不会,不意味着在德国之外不会。“希特勒”是一个徘徊不去的人性的幽灵。(就像片尾台词说的那样;同步率这么高我可以直接给这片写台词本了艾玛🙈

8. 大黑背超帅汪汪汪⋯⋯这辈子不养黑背我枉为人!汪汪汪

9. “杂交”会“污染血缘”,近亲会致畸,血统本身是一个悖论。人类人种族群发展到今天,血统早就没有任何纯净可言,在自然选择和历史融合面前任何人类的主张都是无力的,可能也正因此才会有所主张⋯⋯人总会想反抗点什么。

9.1 自知弱小,就会希望有强有力的人物来为其代言。至于这之外带来的负面影响,相比较而言,都能忍受。这种从心理上寻求爽快、强大和安全感的行为所带来的能量,无可估量。普京是典型一例。俄国历史也反复印证这点。

10. 街头卖艺那段笑得不行不行的,什么农民起义当皇帝那都不新鲜,元首可是三流艺术生的逆袭!前无古人啊。

11. 赞同这部电影的塑造,同意元首事实上并不“是”一个真正的犹太灭绝主义者。他是,有至少八成的原因在于,他需要是、有必要是。成为种族主义者是他的政治选择,到了现代,在旁人的建议下,可想而知他会轻易抛弃过时的主张,对象换成随便一个什么,比如移民和难民。话说回来真恨和假恨其实也没有太大区别。聪明一点的假恨的人,总能纠结起一群笨一点的真恨的人,愈演愈烈到后来是真是假都无关紧要了。

12. 电视台的毁灭来得猝不及防我简直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官方玩梗,逼死同人。

13. “历史正在重演”、“1933年的德国并没有被愚弄”——只是一场集体的疯狂。希特勒就是那个被历史推上风口浪尖的人,像自由女神引导人民一样,他引导着邪恶和疯狂。元首是扛旗人,但把所有罪行推卸到他头上是没有道理的,根源在于土壤。

14. 很高兴看到结局没有像其他敏感主题电影一样玩妥协,虽然称不上惊艳,但四平八稳地延续了之前的风格,水准从头至尾都保持得很好。

15. 人的观点和立场不总是凭心而论,很多的时候只是取舍而已。多现实。除了时势时势,还是时势。人本身就不是什么意志坚定的动物,不仅如此,大多数还既蠢又坏。面临取舍,很轻易就去选更加简单轻松的那一条路了。人性之恶就在这里吧:每个个体未必极恶,聚在一起就是巨大灾难。

另外,这部片子讲的是政治较为灰暗悲观的一面,并不是政治的全部,政治有好多帅呆了的地方啊。总之,政治是个中性词,不是贬义词。不要过度解读,不要阴谋论,要有信心。

 短评

电影院里德国人的笑点是最恐怖的 看完我还在安慰旁边的德国朋友当娱乐看看吧 结果发现自己过马路时腿都软了

10分钟前
  • L0H
  • 力荐

现实比电影更讽刺,更令人胆寒:早前电影主角Oliver Masucci扮成希特勒的样子在柏林街头行走,引来大批德国民众和他自拍,拥抱。甚至有人恳求他将集中营带回德国。德国《柏林早报》评论道,“一个假扮的希特勒,一个小胡子,就很容易让人们不再压抑自己……极右势力潜伏到了今天,并找到了新形式。”

11分钟前
  • Mademoiselle B
  • 推荐

德语版的 电影院里德国人笑的横七竖八,奈何德语不够好,以及理解不了德国人的逻辑

12分钟前
  • 石知落落
  • 还行

看这部电影就能理解美国人为什么喜欢唐川普,因为他说出了当代美国人不敢表露的部分。。

14分钟前
  • 贝果在唱歌
  • 推荐

全世界的元首都一样、没有对错、只有成败、而我们每个人的心里都住着一个元首...

16分钟前
  • 玛丽莲教父
  • 力荐

我最喜欢的细节是,老百姓可以容忍希特勒的政治态度,但是一旦得知他曾经杀掉一只狗,就背弃了他。这看上去有点可笑,主次不分,但是公众决策的机制就是这样:理性的影响微乎其微,甚至不需要复杂的操纵。

17分钟前
  • lost_special
  • 还行

“不是希特勒选择了德国,而是德国人选择了希特勒”而悲惨的是其实我们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独裁者的影子,满满的嘲讽喜剧片用写实镜头类似纪录片一样暗讽这个日新月异的时代,看着没头没脑没营养的电视,在难民涌入和希特勒种族论里历史如此相似又重复悲哀,当权者用着冠冕堂皇的话就能同样煽动人心。

22分钟前
  • 精神病患者
  • 力荐

充满黑色幽默的政治讽喻,官方投稿B站鬼畜区。不算新梗,但直面问题古今互见的真诚仍值得尊重。反对将民众被同样的套路煽动简单归因为日耳曼的劣根性;反对将影片中充满戾气的右翼与鼓吹“政治正确”的左翼人为分割。无视弊端一味要求国家接收难民者、与宣称杀光难民的极右翼,都值得警惕。

25分钟前
  • 络绎
  • 推荐

以一种戏谑的方式冷静的反省。历史课本里的大魔王和独裁者,已经盖棺定论,需要警惕的是人民的狂热,是制度的弱点,是历史的重现。很难说究竟是希特勒选择了德国还是德国选择了希特勒,但至少德国人没有把责任推卸给个人,这种反思和自省的精神和勇气相当宝贵,是直面历史和现实的正确方式。

28分钟前
  • 一棵海椒
  • 力荐

(7/10)一个人有否犯罪意识,并不在他是否犯中二崇拜张子强、叶继欢等“传奇大盗”,而在他是否认同这样的暴力价值观。这部影片能够上映恰恰是德国人勇于自省的体现。从来不缺反纳粹的纳粹。想研究法西斯思想,不必跑到欧洲对德国人上纲上线的,在百度明朝贴吧里,你就可以找到大量新纳粹的活样本

32分钟前
  • [己注销]
  • 推荐

西方纳粹的产生甚至再兴起是有土壤的,如果不根除这个土壤,那么元首肯定会回来,而且只要不追问事件的根源而只看现象甚至在现象的解决层面,元首他都是“对的”,正如我国无数对着穆斯林说元首曾经对犹太人的那些话一样,他们感受到了威胁,自诩正义。这才是最要命的一件事情。

34分钟前
  • 球宝宝
  • 力荐

里面戏仿元首的愤怒那段真的笑到疯

37分钟前
  • 黄青蕉
  • 推荐

8,结合现在德国的现实,这都已经不是高级黑,已经到了明的说德国药丸的地步了,难道真的会有下一个元首?

38分钟前
  • мая
  • 力荐

很好看啊!各种阴差阳错导致我首映当天才知道有这个片子,而就在首映当天就跑去看了。很久之前就买了书,但并没有看下去。在难民大量涌入的时候放这个片子,明显是目的不纯。整体是搞笑风格,但结尾让人深思,中间狗狗那段也吓死本宝宝了,也充分暴露了元首凶残的本质

40分钟前
  • irene_kirakira
  • 力荐

一部让人毛骨悚然的喜剧,历史就像一个圆,我们以为我们一直在向前走,其实只是在徒劳地转圈。

42分钟前
  • 沸海鲸歌
  • 力荐

希特勒,我的生命之光,我的欲念之火。我的罪恶,我的灵魂。Hi-t-ler:舌尖向上,分三步,从牙齿往上轻轻抵住上颚。Hi。t。ler。

47分钟前
  • 巳注销
  • 推荐

希特勒在现代依旧可以煽动人心

48分钟前
  • 芳心暗许
  • 还行

这不是一部喜剧,这是一部非常严肃的电影。

51分钟前
  • 操蛋的教父
  • 推荐

算半个恐怖片 政治非常不正确 但很好笑 好多梗 好多不明真相的路人 看着更是心惊 西方记者 总想搞个大新闻 落榜美术生穷游 喵星人统治世界 一千万人比不上一条狗 帝国的毁灭来得毫无预兆全剧最好笑 德国药丸

56分钟前
  • [已注销]
  • 力荐

其实是用幽默的方式讲述了一个严肃的故事。看似搞笑的外壳,那些移民歧视、新纳粹运动以及傲慢与偏见等仍旧无处不在。而那个酷似丽芬斯塔尔的影视编导,在30年代很可能就是丽芬斯塔尔。只有真正在集中营里受过苦难的犹太老奶奶,才能对元首发出真正意义上的切肤之恨。希特勒在哪?说远还真不远。

60分钟前
  • 巴伐利亞酒神
  •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