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园风雨后

HD中字

主演:艾玛·汤普森,马修·古迪,本·卫肖,海莉·阿特维尔,迈克尔·刚本,格列塔·斯卡奇,托马斯·莫里森,安娜·梅德利,帕特里克·麦拉海德,约瑟夫·比蒂,罗杰·沃克,埃德·斯托帕德,菲丽希缇·琼斯,Geoffrey Wilkinson,詹姆斯·布雷肖,乔纳森·凯克,汤姆·拉斯齐哈,苏珊·布朗,Michael Berendt,Giada Dobrzenska

类型:电影地区:英国语言:英语年份:2008

 无尽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优质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非凡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剧照

故园风雨后 剧照 NO.1故园风雨后 剧照 NO.2故园风雨后 剧照 NO.3故园风雨后 剧照 NO.4故园风雨后 剧照 NO.5故园风雨后 剧照 NO.6故园风雨后 剧照 NO.13故园风雨后 剧照 NO.14故园风雨后 剧照 NO.15故园风雨后 剧照 NO.16故园风雨后 剧照 NO.17故园风雨后 剧照 NO.18故园风雨后 剧照 NO.19故园风雨后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故园风雨后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平民小伙子查尔斯·莱德(马修·古迪 Matthew Goode 饰)怀着一腔梦想进入牛津大学,不久便结识了引人注目的塞巴斯蒂安·弗莱特(本·卫肖 Ben Whishaw 饰),并和他成为好友。塞巴斯蒂安英俊得惊人,又出身豪门,生性满怀敏感和忧愁,他带着查尔斯进入自家豪宅——布赖兹赫德庄园,介绍他认识自己的家人,查尔斯很快迷恋上其姐茱丽叶(海莉·阿特维尔 Hayley Atwell 饰),但茱丽叶迫于母亲压力和天主教徒雷克斯(Jonathan Cake 饰)订婚,令查尔斯恋情无果,而塞巴斯蒂安对查尔斯的感情也只能止于暧昧。十年光阴过去,查尔斯已经是知名画家,在渡轮上偶遇茱丽叶,试图重续旧情再度失败,又得知塞巴斯蒂安已经远走国外。再度回到布赖兹赫德庄园,查尔斯已经是一名军官,大宅已经在战争中彻底破败……世纪之战校影迷雾第一季刀尖2023速度与激情3:东京漂移国语天主之岛死亡水域妙警贼探 第二季夺命六小时2015桃色机密爱在空气中一水隔天涯乡村爱情3复仇女神大侦探园丁婚姻攻防战之爱要付出五个人的天空唐顿庄园:2014圣诞特别篇辐射第一季绿茶妹2驱灵死域虎口巡航四分卫第一季特写1990新萍踪侠影皮革2013少年特工科迪福禄双全悍妻理论心理追凶第三季良宵花弄月胎记牧场趣事第一季大唐小娘子 第二季强迫恋爱的社会记账人近在咫尺回到太空亲密玩家凯莉与凯尔小丑大明星暖暖遇见你

 长篇影评

 1 ) 塞巴斯蒂安(我给的爱,要不回来)

首先,
本篇文字不是 谈论原著小说,和81版TV

只是详尽分析08版的电影本身,单独谈谈 电影的观感。

塞巴斯蒂安(简称S),
沉迷于酒精,是对自己痛苦无法排除的逃避。
一步步变成一个酗酒者,一个堕落酒鬼。
他的痛苦是什么?是压在他头脑里的3座大山。
是他无法摆脱的母亲给他的宗教灌输。
母亲派人处处监视自己的“没有自由的缺失痛苦”。
欧美的任何一种宗教对待同性恋都是极其严酷的。
在教条里,同性恋就是罪恶的,下地狱的。
但是母亲又要强迫他信仰宗教,皈依宗教,
但是宗教又和自己的人性本身的需求是相矛盾的。
这种两难的境地让S活在深深地痛苦中。
在电影里,S被明确的刻画成一个同性恋。

3座大山:
1,身为gay的自我认同,这一关,每个gay都要过,
有些人很轻松,有些人可能心理上苦苦针扎,
甚至因为自己是同性恋去自杀,这是心理层面。
有些人就是无法接受自己是gay的事实。
S肯定有心理问题,才会慢性自杀(醉酒)。
无法接受,就要逃避,就要找一些事物去释放痛苦,
酒精是最好的安慰。
2,前面说的宗教带给他的罪恶感,虽然S表上好像很藐视宗教,
家里的礼拜也不参加,这只是伪装出来的不在意。
其实S是很心虚的,因为他是在一个如此强势的母亲和家族里长大,
从小就得到宗教灌输,所以知道Charles是无神论者,他就很喜欢。
他说要二人一起对抗全世界。
3,母子关系的不调和,让S感到挫败,
(关于母子有很糟糕的关系,我说过很多文章),
鉴于S的身份,矛盾更多,
母亲排卧底监视S不准在大学结交一些不三不四的朋友,
S肯定不高兴,自己的一举一动都被监视。
那个叫布兰奇的同性恋诗人就是。

后面出现了第4座大山,爱情不顺。Charles的停滞。

Charles(简称C)
C究竟是一个直人,还是一个双性恋?还是性取向模糊?
影片最后,C说,我曾经爱过,但失去了不止一次,
之后去礼拜堂的蜡烛前,画面出现了S和Julia的回忆画面,
我想,他是爱过S和Julia,那么他就是一个双性恋。

但我认为他在电影里对待S的方式和态度明显很直人,
一个场景,S去模C的脸准备吻C,C喊了一声(NO),
把S推开,S的酒杯打碎了,S朝C大喊(你根本不在意我,
你脑子里想的都是和我妹妹Julia上床)
这是一次感情的大爆发,
其实,S有明显的gay气质,脆弱,易受伤害。敏感,
但是又要故意装出一副很坚强的样子,倔强的。

S是一个很被动的人,特别是在自己受到伤害后变得更加被动,
他不会对C主动投怀送抱,
是害怕被C拒绝,也或许是S自己的矜持,让他犹豫不前。
其实内心很渴望C主动来爱他,可是C明显更多的是一个异性恋。
女人对于他有更大的吸引力。

能够明显感觉到S对C非常的依赖和依恋,
虽然表面上,S总是装出一副好朋友的,无所谓的样子。
在威尼斯,S看到(C和Julia接吻),内心是很受伤的。
自己的亲妹妹抢走了最心爱的男人。
C也觉得很愧疚,辜负了S,想要解释,
S用手捂住C的嘴,不要他说什么,因为再说什么也没有用了,
因为S亲眼看到,C对Julia是那么的主动,主动地拥吻,
可是,C从来没有对自己这样主动过,
S确实受到了打击,本期望C可以和自己一起对抗全世界,
现在一切都不可能了,
所以回到学校,S再也没有去找C,这是S的性格,
更让人痛苦的是,C也没有去找过S,主动去肩负一个男人的责任。

或许对于C,同性恋体验只是一个过度阶段,他只是暂时的同性恋,
在大学里做做同性恋可以,但是一旦大学毕业,走向社会,
C又要开始做一个异性恋了。
但S是一个天然的gay,一辈子的。
C不可能给S一个永恒的依靠。S也不想为难C。
所以,S继续,变本加厉的酗酒,走向悲剧。

但是,这里,C没有同情心吗?就算你不爱S,
你可不可以装出一点,
劝S不要酗酒,给他一些安慰,给他一些善意的谎言。
S真的没有救了吗?
但是,电影里C的爱心一点都没有表现,
表现的只是C对Julia的欲望。
而最后,Julia也出于宗教的回归,放弃了C。
——————————————————————————
08版本的电影是不是在讲述一个gay爱上了一个绝情的直男?
电影的前半段确实很美的,特别是2人独处的画面,很美。
可惜S的缺失,让电影后面沦落俗套。
所以,S说,好像永远是夏天,永远这样2人世界独处。

S是一只忧伤的天鹅,一只怪诞的独角兽,
S是孤独的,寂寞的,缺爱的,
本以为可以和C一起对抗他的3座大山,
没想到第4座大山(爱情大山)把 塞巴斯蒂安 完全葬送了。

S给C的爱,要不回来。
或许,S就没有想过把付出的爱要回来过。
 

 2 ) 重临_追忆

今天晚饭后忽发奇想,把从朋友处借来的Brideshead Revisited放到电脑里。

从Ben Whishaw甫一出场,牛津那些抽离世界的尖塔映入眼帘,我就不由自主地想起英国种种,欧洲种种——老套得我都觉得不好意思了。

这是英国话剧/电影界的一群多么令人神往的人啊。Emma Thompson自不必说,给苍白的电影注入一种魔法的生命。Jonathan Cake当年在南岸的The Globe演那位大喊着:“捏塑我的并不是比常人更硬的陶土”的Coriolanus的时候,我站在下面看到发怔。Ed Stoppard虽然饰演一个被宗教压到窒息的长兄Bridie,但乔装打扮依然挡不住Hamlet氏的青春挺拔。Whishaw的头发剃光后的样子,让人想起Aidan Mathews写下的“handsome but hurt”。那英国人群体性的郁郁揖让,徘徊在欲言又止的边沿。

这不是一部多么出彩的电影,真的。电影和书比起来,永远都是直观而枯燥的,拨开了那一层想象的雾霭之后,错综的语词,微妙的掩映,转折、虚晃和踌躇……一旦清晰起来也就失去了他们本身的诱惑力。

可是这里面所有的标记都让我不能自已。威尼斯的景象一旦映入眼帘,我就大喊起来:Canaletto,曾经居住过的南伦敦,附近就是Dulwich Picture Gallery,离开之前还有一个他的展览。本来这些都只是过眼烟云,也不曾有多深的印象,不料一个小小的开关,就全部打开了。

曾经很矫情地把英语文学的文本虔诚地带到一些匪夷所思的地方展读。比如在北海边读Woolf的The Waves,在Dublin两年,边读Joyce边踩点,把Dublin弄得比较熟悉了,又匆匆地离开。在St Pauls的大穹顶下听着祷文还有organ voluntary和各色人等谱曲的英文拉丁文Magnificat,读了不知多少章节的KJV和Donne——我所有的欧陆朋友都对St Pauls不屑,因为他们的家乡大教堂不知道气象要宏伟多少倍,但对一个沉浸在盎格鲁撒克逊语言的小孩来说,语言的经纬编织出的母体永远比具象要更加受用。

罗马公教是折磨了我这许多年的研究课题。看到Flyte一家在宗教中生死的一幕幕,觉得真是再平常不过了。多年的挚友MA君是Durham郡出生的公教徒。他说在教堂里,他的自动导航就打开了,点圣水,屈膝礼,祷文都熟悉得成为第二本能。在爱尔兰更是如此,Ennis小镇的教堂满到站都站不下,那真是攫住人整个生命的宗教:华美的典仪和精致的歌咏直接诉诸人的感官,社群生活的全然融合又把每一个人牢牢地拉在这张网里。Donne明里是放下了,其实灵魂一辈子依旧没有放下那种对罪愆和爱欲的纠结。MA也说,走进Durham大教堂,他的心就飞起来,他分明感到这曾经是一间公教教堂,哪怕近四百年的圣公会洗濯。

妙就妙在,这一切又牵涉着英国的衰落、家族的更替。ménage à trois的永恒主题只是点衬一个更宏大的问题:一个罗马公教的conscience对这一切的考问。在一个自称为“神圣普世”,其首领自称Vicar of Christ的森严宗教秩序中,个体的卑微,或如Lady Flyte那样病态地寄希望于彼岸,或如Sebastian纵情欢娱,然后纵情忏悔,或如Julia那般在明知自己的信仰已然被玩弄,自己沦为一种现实与理念的交易品,依旧要自戕,或如Lord Flyte那不免令人想到Wilde的临死悔改。Waugh本人是对这一切都抱有模棱两可的复杂心态的高超作家,看客只能和他笔下的人物一样纠结。仿佛镶嵌着珠宝的乌龟的帝国不免夕阳西下:随着贵族的式微,中产阶级以及和下层阶级的全面接收(Hooper那开豁的口音和乐观的态度可资证)已经开始。Waugh不过希望接收者如Ryder那样,还企图保有摇曳的一枝蜡烛,不要恣意吹灭它……

 3 ) 一个爱上浪漫的人。

塞巴斯出现的时候,脑子里面只闪过一个词叫glass。
他真的是很像,笑起来也带着非常容易断裂的表情。

我想起一首歌叫一个爱上浪漫的人。
歌词里有一句叫,空留自作的多情余恨

这部剧让人失望的地方就是,查理真的一点都不爱塞巴斯。
甚至一点都不懂得塞巴斯的爱。
他像个象牙的雕塑,只有暖黄的微笑,却没有任何反应。自认高贵聪明其实什么都不懂。

这就连回旋的余地都没有。旁观者都看得灰心难过。

塞巴斯,在没有爱上查理之前是多么的耀眼美丽,潇洒不羁。
爱上查理之后,你就看着他的光泽,在他身上一点点得褪尽。

直到油尽灯枯,直到凋零成秋天枯黄的叶子。折断的时候发出千篇一律的清脆声响。
查理去找他的时候,他眼里全是认命和放弃。

刚开始我确实没有非常喜欢他,我不喜欢他一脸吃不了苦的任性轻浮。
直到他在威尼斯,被现实打了耳光。他穿得再喧嚣华丽但是表情沉默,他选择放弃,选择独自吞下这后果。这后果他根本难以承担。他曾得到过虚假的幸福,为此他付出真实惨重的代价。

塞巴斯终究是个善良的人,但谁来拥抱你的天真。



————————————————————————————
我本来不晓得这片啥内容,看海报也没什么兴趣,是冲着马修古迪去补的。
他演的非常好,毁我塞巴斯毁得一点自觉都没有,好感全灭。


——————————2013年12月重刷———————————

其中有一段,马修和塞巴斯妈妈相互指责的部分:“你才是他喝酒的原因,我不过是想给他一点自由。”
“你只是希望他喜欢你。你竭尽全力得讨别人的喜欢。”

这两句我觉得都对。

 4 ) 看过原著小说的人表示不能忍

高中时看过杰瑞米爱恩斯的电视剧版。看风格就觉得是小说改编的,就去图书馆英美文学的架子上一本本的翻,翻到了,伊夫林·沃的原著《旧地重游》,搞了一本。又到处去找电视剧的录影带,没找到。
时隔多年,最近才发现世界上有了一种叫做电驴的好东西,于是去下,顺便下到了新拍不久的电影版。

多么糟糕的电影版啊,不但改变了叙事的顺序(这非常重要,这一改变不但使得茱莉亚比塞巴斯蒂安先出场,而且使故事成为了“插叙中的倒叙”的古怪结构),更重要的是,这个神经病编剧,居然篡改了非常重要的情节。
比如自作聪明的给塞巴斯蒂安和查尔斯弄了一场吻戏,比如茱莉亚神奇的出现在威尼斯之旅中,更要命的是编剧还天才的加了一场塞巴斯蒂安看到查尔斯吻茱莉亚的戏,然后紧接着的就是塞巴斯蒂安酗酒的场景。这不是逼着观众误以为塞巴斯蒂安是因为查尔斯的“移情别恋”才开始酗酒的吗?编剧到底把原著中的宗教主线置于何处?居然把“查尔斯赖德上尉的渎神回忆”(原著的副标题)变成低劣可笑的“画家与贵族兄妹的三角恋情”……太怒了!

原著中后半部可以理解为查尔斯一直在其他人身上补完塞的形象,寻找与其有关的消息、他的家族、尤其是他的信仰……同时自己也慢慢历经人生的风雨从一个不可知论者变成一个天主教徒。当然也可以有别的更透彻的理解。虽然因为时代、环境、地位、宗教信仰等原因,我永远都无法真正理解这本书中表现的感情,但我还是不能接受电影版这种,因为自己不能理解那种宗教情怀,不能理解塞巴斯蒂安拥有一切(包括查尔斯的爱)却无法控制的自毁情结,就自以为是的改变原著情节,把自毁的原因变成傻子也会说理解的爱情受挫……
电影版已经不是《旧地重游》了。


当然,它也不是一无是处,电影版里演塞巴斯蒂安的演员(小本)非常漂亮,就像原著说的“他是迷人的,带着女性美,高唱着情歌,遇到第一阵寒风就凋谢了。”

 5 ) 故园犹在,人面何处——《故园风雨后》两版对比

《故园风雨后》(Brideshead Revisited)改编自英国作家伊夫林·沃(Evelyn Waugh)的同名小说,讲述了三十年代伦敦近郊布赖兹赫德庄园一个天主教家庭的命运浮沉。1981版的11集迷你剧集当年风靡英伦,佳评如潮;2008年,英国BBC等几家公司合作,又将它重新搬上大银幕。
  
  600多分钟的电视剧变为2小时的电影,剧情必然有大刀阔斧的修改,不过虽有思想准备在前,电影版的某些关键性改动还是令我相当无语。
  电视剧版中查尔斯与塞巴斯蒂安的感情大概是全篇最美丽最吸引人的段落了。美就美在暧昧不清,似是而非,捉摸不透。电影版正好生逢耽美盛世,于是同性暧昧顺势发扬光大为彻头彻尾的BL。更不惜添加一幕同性之吻,将男男暧昧一语道明,落到实处。
  
  不过最让我难以接受的还是对查尔斯与塞巴斯蒂安、朱莉娅的感情故事的颠覆性改动——原本前后两段式的渐进发展,变成了同步进行的查尔斯与兄妹二人的三角恋?!查尔斯与朱莉娅十年的沧桑演变,竟然成了初相逢时就眉来眼去的情苗深种。而三人在威尼斯的狂欢夜,塞巴斯蒂安目睹查尔斯与朱莉娅亲吻一幕,基本可用狗血淋漓来形容了……
  
  当然电影版绝不是一无是处。故事中涉及了大量的天主教相关内容,我没有读过原著,所以电视剧看起来多少有些困惑。电影改动虽多,但还是保留了原片中非常重要的宗教主线,而且如同一本名著的缩写梗概本一样,你不能指望通过它就一窥全貌、理解深意,但它的确更为简洁明朗、通俗易懂;再加上有青春养眼的帅哥美女,有富丽堂皇的庄园风光,美仑美奂,更为顺应当今流行风尚。
  
  电影版《故园风雨后》仿佛古迹重修,光鲜亮丽,可一睹风采,却无从怀旧。
  这样的电影好处在于它也许可以团结大多数可以团结的群众,将曲高和寡的宗教、人性纠结,变为大多数观众喜闻乐见的爱情命运悲剧;它的坏处在于恐难免间离知己,那些原著、原剧的粉丝必然会心有不甘地出来挑鼻子挑眼,感叹好好一部时代悲剧就这样被庸俗化。
  
  我倒是建议二者都没有看过的朋友,如果有兴趣,不妨先去看电影版,白纸一张,也许会得到更多简单的乐趣;如果有心深入体味,不妨再去看电视剧、读原著,恐怕会发现其中意境更有一番天地。
  
  下面来对比一下两版中的主要人物及演员:
  
  
  查尔斯·赖德Charles Ryder
  1981版:杰瑞米·艾恩斯 Jeremy Irons
  2008版:马修·古迪 Matthew Goode
  查尔斯是本片的主角,这个故事的见证人、叙说者,也深深卷入了这个家族的命运。看电视剧时就觉得查尔斯这人很难完全看透,隐忍淡漠,鲜见波澜,虽然故事由他之口说出,却总觉得最多的潜台词恰恰藏于这个人物之中。
  杰瑞米·艾恩斯扮演此角色时,已经年过三十,还是默默无闻的后起之秀,不过他也正是凭此片开始走红。这个角色就带有他经典的失落气质,他日后扮演的多数角色也都会流露出那种若隐若现的精神失落感,无论外表如何风光,在灵魂深处始终是一个痛苦而静默的落寞者。
  查尔斯这个角色在我看来多少是有些凉薄无情,电影版里拜三角恋的设置所赐,更加让人觉得是个瞻前顾后,有渔利之嫌的角色。马修·古迪颇具杰瑞米·艾恩斯当年的优雅挺拔之感,只是气质过于温柔敦厚了些,缺了那么点韵味。
  
  朱莉娅·弗莱特Julia Flyte
  1981版:戴安娜·奎克Diana Quick
  2008版:海莉·阿特维尔 Hayley Atwell
  无论是哪一版,朱莉娅在我看来都是个不讨喜的角色。说她心比天高,命比纸薄也许夸张了些,但现实冷静的反抗的确同样命运不济,只不过她难以引发我对塞巴斯蒂安的那种同情。
  两版演员初看颇有些相像,轮廓分明,气质干练,不过细看来,新版的海莉·阿特维尔样子更为甜美,气势却过于直露,欠缺戴安娜·奎克那股有点冷冰冰的高傲劲。
  写到这正好想起片中查尔斯与朱莉娅的所谓激情戏。
  原著里只一句:“仿佛占有她的纤细腰身的转让契约已经拟定并且盖了章。我作为一笔财产的完全保有者而正在把它记入我的第一笔账目中,这笔财产我要从容地享用和开发。”
  电视剧里视觉展现了一番,被董桥评为:“电视连续剧把这段小说拍成抵死缠绵的镜头,香港电检处把它剪掉了。”
  董先生如今要是看了电影里恣肆汪洋、激情四射的一幕,不知会作何感想呢?
  
  马奇曼侯爵夫人Lady Marchmain
  1981版:克莱尔·布鲁姆 Claire Bloom
  2008版:艾玛·汤普森 Emma Thompson
  对比两版的多款海报就会发现,电影版与电视剧版的最大差别不是二人行变成了三人行,而是艾玛·汤普森的身影无处不在。当然,她算得上是这部电影中最具知名度的演员,由此就担负起影片明星卖点的重任。
  马奇曼侯爵夫人是故事里的重要一环,这个家族的每一个人的一生都生活在这位笃信天主教的女人的阴影中。旧版的克莱尔·布鲁姆风度高贵,乍看温和亲善,实则冷若冰霜,那种控制儿女的强势阴影逐渐显现。而艾玛·汤普森的戏份倒不算多,但气场则更为强大,甫一出场,咄咄逼人的气质弥漫在画面的每个角落,不过也许是顺应新版改编,她也比旧版人物流露出更多人情的味道。
  
  马奇曼侯爵Lord Marchmain
  1981版:劳伦斯·奥利弗 Laurence Olivier
  2008版:迈克尔·刚本 Michael Gambon
  电视剧的后半部分略显沉闷压抑,马奇曼侯爵的重归故里算是一个亮点,让后半部分多了不少看点和玩味之处。劳伦斯·奥利弗的精彩表现让他获得了当年艾美奖的最佳男配角。新版电影里的演员迈克尔·刚本也是老戏骨了,不过受篇幅所限,这个角色多少有些稍纵即逝的遗憾。
  
  塞巴斯蒂安·弗莱特Sebastian Flyte
  1981版:安东尼·安德鲁斯 Anthony Andrews
  2008版:本·威士肖 Ben Whishaw
  我要把自己最喜欢的人物塞巴斯蒂安放在最后来写。
  “他是迷人的,带着女性美,这是一种极端年轻的美,高唱着情歌,遇到头一阵寒风就凋谢了。”
  原著里查尔斯这样形容塞巴斯蒂安的美。
  虽然以今日的名声,安东尼·安德鲁斯也许比不上杰瑞米·艾恩斯,不过出演此片时他已经是名满英伦的当红小生。而且据说两人是自愿互换角色,不然我还真有点难以想象杰瑞米·艾恩斯演塞巴斯蒂安会是什么样子。
  安东尼·安德鲁斯眉目顾盼生辉,步态摇曳多姿,当真演出了塞巴斯蒂安魔法师般的魅力。特别是他的肢体语言,晃悠的步伐,妖娆的腰身,透露出的那种骄傲、任性、可爱非笔墨所能形容,光看图片也很难体会,但我想所谓风情万种,大约就是这个样子吧。
  更可贵的是,这是一种自然而然、理所应当的流露,断然不会让人反感,反而会让你不自觉的就被他的魅力所吸引。“无论他走到哪里,都可以获得人们的爱,这是永远伴随他的东西”。
  直到这次看《故园风雨后》,我才真正知道安东尼·安德鲁斯的名字,但人早前就熟悉,因为多年前在电视里他的身影并不鲜见。看过他和简·西摩尔演的《爱情与王位》,他就是那位不爱江山爱美人的爱德华八世;早几年央视放的《大卫·科波菲尔》里,他扮演可恶的Murdstone。但我印象最深的是一部二战系列剧,他演的男主角是一位拆弹军官。这剧现在译作《拆弹组》,当年电视上放肯定不叫这名字,只是我完全想不起那时的名字了。
  安德鲁斯这张面孔,反正于我是断不会用英俊、美丽之类的词来形容的。不过这张脸却混合了奇妙的魅力,既可以如《拆弹组》中那般的刚毅深邃,也可以如《故园风雨后》里这样的媚眼如丝。结果一路看下来,就会心悦诚服地认定他是位英伦美男,这实在是魅力、气质、演技等诸多因素的完美融合吧。
  塞巴斯蒂安大约是两版里差别最大的角色。本·威士肖黑发深肤,与安东尼·安德鲁斯的金发雪肤,截然两样。电影明确将塞巴斯蒂安定位于gay,举手投足间不免有点娘,连带着泰迪熊也如同本·威士肖的身材一般瘦小起来,随之而来的就是那种活在童年时代的纯真感的流失。本·威士肖略显阴郁的形象也许更符合如今的审美吧,不过我依旧觉得安德鲁斯的塞巴斯蒂安才是不可复制的经典。
  
  我觉得自己看《故园风雨后》,更多看的是那种气质,那种氛围,那种盛极而衰的繁华落尽,那种无力回天的物是人非,那种旧日英帝国高贵矜持的风骨与日后颓败寥落的慨叹。
  所以,最后全部用来怀旧吧……







  
  (本文完整图文版见:http://www.mtime.com/my/176879/blog/1676085/

 6 ) 《Sebastian》

看了《故園風雨後》,感觸良多,看著落日餘暉下古老的英國貴族的故事,有些感傷,也有些震撼。
但是這都不是我想說的,我想談談那個那個最先出現在Charles視線裡的男人,Sebastian。
我曾一度以為在結局的時候,他會重新出現在銀屏上,但是事實卻是沒有,但是我想,這也是也是一個很好的結局,比結局來段互訴衷情更讓我感慨。
先來說說演員,當然,比起Julia的飾演者,我更加喜歡飾演Sebastian的小本,但是無可否認的是Julia有著極美的側臉。我覺得小本非常適合Sebastian這個角色,為什麼呢,第一點是因為他的身材,Sebastian長期受到來自家庭與信仰的壓力,過著放蕩形骸的生活,這是為什麼小本適合,他瘦弱,同時有種病態的美。
第二點,是因為小本本身,對於一個同性戀者而言,因為不受到當時的社會所接受,性格應該是敏感且脆弱的,這與小本本身的性格也有點相似。
然後來說說他們的愛情。
Charles去到牛津的第一天,看到船上仰躺著,喝著酒的Sebastian,我相信他是驚豔的。而Sebastian喝醉酒,跑到屬於前者的公寓裡吐了一地,他仰起頭第一眼看到他,我相信他就愛上了他。
Sebastian動心了,他邀請他去晚宴,公開表明他在乎他,甚至為了他拒絕了曾經的矮人Attonory的親熱,他帶著他去騎單車,喝酒,吃草莓,做一切只有情侶才會做的事情。
明晃晃的畫面,日光傾斜,我幾乎要相信這就是最後的完美結局了。
然後某個夏日裡,Sebastian終於想起來要把他的愛人帶給唯一能體諒他的祖母見見,他們驅車穿過長長的林蔭道,旁邊是宏偉的莊園,也許在Charles第一眼看到Brideshead的時候,就註定了這兩個年輕人並不能如願地獲得自己希望地人生。
祖母Hakwins緊握著孫子的新室友的手,她知道親愛的孫子的“異于常人”的愛好,她看著他,希望這是一個好的開始,她的眼睛裡帶著懇求,她說,“I pray for my dear Sebastian everyday”,但是可惜,這是一個好的開始,卻沒有一個好的結局。
Sebastian帶著Charles穿過恢弘的莊園,看各種雕塑、畫作、建築,最後他停在了禮拜堂,他手沾聖水,在胸前畫下十字,即使他對這個主有所怨懟。
天主教不允許同性之戀,主寬恕一切的過錯,但卻並不包括他在內。
他的母親,Marchmain,是個虔誠的天主教徒,一切遵從上帝的要求,在她眼中,同性之戀自然是不被主所接受的,但是偏偏的愛的兒子就是這樣一個人,她心懷憤怒,決心要改變他。
但是看著那個浪蕩的小少爺一天天開始消瘦下去,看著Sebastian開始酗酒、一個人躲在房間裡抽煙,我就知道這對他來說不可能。
家庭的壓力、Charles與妹妹Julia的背叛,也許這個曾經談笑風生的貴族少爺已經心生疲倦了,他只想遠遠逃離這個家庭,逃離這個用信仰束縛他的地方。
Sebastian的母親去世了、父親也去世了,哪怕是莊園被徵用的時候,他都沒有回來看過一眼,也許對他而言,這個莊園,代表了他不被世人接受的一面,只要靠近這個莊園,他就不再是Sebastian,他不敢回去,畏懼因此再也沒有勇氣走開。
上帝的力量太強大了,他反抗了第一次,他沒有信心再嘗試第二次。
單單說Sebastian這個角色而言,我想作者、或者是改變後的編劇者,大概想要表達的都是一個理念——關於宗教所不接受的悖倫之戀。
他也許是幸運的,出生在一個富有的家庭,母親父親仍舊健在,他可以每天隨心地過著奢靡的生活;但他也許也是不幸的,出生在一個天主教家庭,偏偏卻是同性戀者,母親、弟弟妹妹、哥哥,沒有一個人能理解他。
所以更多的時候,他一個人在外面,過著放蕩的、毫無顧忌的生活,他把自己放縱在各種酒肉朋友中,但是卻與那個人,Charles不期而遇。
他本沒有想要改變什麼,他本沒有勇氣想要改變什麼,但是Charles的出現,讓他有了推翻這一切的勇氣,他在飛馳的汽車上,握著Charles的手,跟他說——“Sebastian和Charles,共同對抗這個世界。”他想著只要與他在一起,也許他就能夠越過這片世俗的羈絆,也許就能背對上帝,昂首走開。
但是他失敗了,他一個人沉淪在無法得到回應的愛戀中,他醉眼朦朧地看到Charles一個人端著酒杯站在舞會的角落,他上去想親他,但是他把他推開了,酒杯摔在地上,摔得粉碎。他怔怔看著打碎的酒杯和灑出來的酒液,他知道他沒辦法繼續生活下去了,他努力建立起來對抗神靈、對抗這個世界的勇氣被打得粉碎,他要逃離這裡。
他一個人到了摩洛哥,遠離了Brideshead、遠離了所有的親人,他遇到了Kurt,和他在一起,儘管他還想著Charles。
影影綽綽的樹蔭下,他見到了從遠方來的Charles,他來勸他回去,告訴他他的母親將死,但是他沒有勇氣回去,沒有勇氣再回去面對上帝,沒有勇氣再回到Brideshead莊園。
我無法猜測Sebastian的下半生的生活,他住在摩洛哥的療養院裡,形銷骨立,眼睛也失去了在牛津時候的神采,也許他會和Kurt在一起,也許在Charles走之後的不久他就已經死去,不管哪種結局,對於他來說也許都比回到莊園要好。
因為只要在那之外,他始終是忠於自己的Sebastian。

 短评

非常讨厌电影版,哪怕里面有再多喜欢的演员都一样。电视剧用了11集才把这本小说的精气神完整地展现出来,每个角色都很复杂,而电影版似乎只抓住了其中最商业的部分,并且把原作刻意模糊化的同性情愫给推到了最前面。本猫和马修的无脑粉太多可能也是我反感这一版的原因。

7分钟前
  • CharlesChou
  • 较差

Charlez步出教堂的那個鏡頭,也是在很有意思的。他猶豫熄滅教堂的蠟燭但最終沒有熄滅,也許是他對Sebastian和Julia的感情!(慶幸的是,他第一個想起的是遠在土耳其的Sebastian,接著才是門縫中瞥見的Juliet)

8分钟前
  • UrthónaD'Mors
  • 推荐

再一次证明,爱上双性恋男纸的永远木偶好结果,各种原因下他选择滴永远是S滴妹妹or表姐or等等一系列,而S只能毫无办法的站在他身后看着他们接吻,在阴暗冰冷的窗下,一个人独醉,C穿着笔挺军装重游故地,心里挂念的是谁,不是S太执着,而是C要的太多,S给不起

12分钟前
  • 懒羊羊的蛋糕
  • 推荐

BenWhishaw销魂死

14分钟前
  • jj73浅之
  • 还行

究竟是要得太少,还是太多,是太自私,还是太无私?被取走的,正是你无法给予的。(“如果能一直这样多好,永远是夏天。”本·卫肖满足了我所有关于忧郁而享乐的贵族少年的想象。)

19分钟前
  • 高歌
  • 力荐

冗長而堅硬的故事。總是有血淋淋的事實。喜歡這電影。

20分钟前
  • 嘉沐難再續.K
  • 力荐

世界第一直男靠艺术气质搞定贵族小gay最后只为自己功成名就的故事。(大家有没有觉得很眼熟啊……)

22分钟前
  • 黄青蕉
  • 还行

对我口味的闷闷的英伦片,虽然MG在电影里乏善可陈,不过对于我这花痴货来说看了这张帅脸足足两个小时已经足够了,Ben的表演绝对值得一看并加颗星,亲吻之后娇羞的抿嘴唇的动作萌到爆表,娇弱,纤细,敏感。

26分钟前
  • 办公室甜心
  • 推荐

小Ben太让人心疼了……Matthew那个古典范儿加英音一如既往杀必死!

28分钟前
  • 弥呀
  • 推荐

哀而不伤,细腻隽永

31分钟前
  • Asuraa
  • 力荐

最喜欢二十岁不到的你们坐在阶前喝酒 说这瓶是脖颈的珍珠链 那杯是最后一只独角兽 还有你手里的剔透晶莹 是夏日的绿底白花看不够 要得太多大概说得含蓄 不过谁说这不是爱情

33分钟前
  • 零点七
  • 推荐

喜欢Sebastian,觉得他和所有人都不同,这个故事里所有的人都是世俗模式下的人,他们要的都是世俗模式下的情感,追求,成功等等。唯有他是任性的按照自己的内心而活的。

36分钟前
  • 紫漠
  • 力荐

布莱兹赫德庄园是一个美丽却又让人感到窒息的地方。有的人使劲力气想要挣脱出来,有的人却慢慢的失去了挣脱的勇气;有人闯入进来,却最终一无所得。只有庄园依旧那般清冷肃穆。本·威士肖演绎出来的Sebastian柔弱、病态、阴郁,放纵中流露出一丝纯洁与孩子气……这些都深深打动我。

40分钟前
  • Q。
  • 推荐

英国名著电影有三宝:庄园、虐恋、帅基佬。

44分钟前
  • 鬼腳七
  • 还行

这不是一部同性恋电影。说完了。

46分钟前
  • D K U N
  • 推荐

从来没有一部电影能让我如此憎恨男女之情

51分钟前
  • LORENZO 洛伦佐
  • 还行

不管它探讨宗教还是人生,但是最能让我感到心有戚戚的是萨巴斯蒂安的感受,那个夏天再也回不来了……

53分钟前
  • vritti
  • 推荐

这个故事告诉我的,是不要痴望等着谁来救你,也不要以为自己可以救谁。

55分钟前
  • 苏不西
  • 推荐

不是太理解,总觉得隔着一层什么东西

56分钟前
  • 薇羅尼卡
  • 推荐

落日余晖中旖旎的英国贵族生活画卷,美丽又哀愁的OLD COLOR,维多利来时代由查尔斯和塞巴斯蒂安谱写的“美丽曲线”。真真是“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

60分钟前
  • 花儿果果
  •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