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劫余生

HD中字

主演:伊桑·霍克,文森特·斯帕诺

类型:电影地区:美国语言:英语年份:1993

 量子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无尽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优质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红牛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非凡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剧照

天劫余生 剧照 NO.1天劫余生 剧照 NO.2天劫余生 剧照 NO.3天劫余生 剧照 NO.4天劫余生 剧照 NO.5天劫余生 剧照 NO.6天劫余生 剧照 NO.13天劫余生 剧照 NO.14天劫余生 剧照 NO.15天劫余生 剧照 NO.16天劫余生 剧照 NO.17天劫余生 剧照 NO.18天劫余生 剧照 NO.19天劫余生 剧照 NO.20

 长篇影评

 1 ) 生命的美好

最近在写一些以前看过的电影的影评,就想起了这一套电影,因为它带给我很大的震撼。
这是一套真人真事改编的灾难求生电影,就如果电影的名称Alive,剧情是描述一群落难的人求生的过程,从而去探讨人性和信念。还记得第一次看是在十多年前,当初是因为买灾难大片"明日之后"时顺手买的DVD,看完之后心情非常不好,好像有石头压住心头那样。
因为整部片的感觉很逼真,观众的情绪思想就好像跟随戏中角色不断变化,不断会问如果是自己,在面临这样的环境情况又会作出怎样的选择呢。在受困的七十多天,要面对寒冷,雪崩,饥饿,是否以死难者的尸体为食,再加上对被搜救的绝望,生存的每一分每一秒都是对他们的考验,想击溃他们,使他们崩溃。影片的结尾大部分的幸存者都选择留在原地等不知会不会来的救援,坐以待毙。只有意志最坚定,求生本能最强烈的人才选择离开去找出路和希望,因为与其在等待中死亡,不如在挑战中死亡,而最终也为自己和其他人创造了奇迹。
而这影片为什么会让我有这么大感触,是因为觉得在生命的面前,一切世俗的道德指责都是不敬的。而且看了些幸存者的访问和回忆录,都提到想要再见到亲人是他们活下去的唯一动力,所以他们才会坚持得住。我觉得为在生的人努力生存是最动人的

 2 ) 走出绝境

影片讲述了一个真实的故事,是1972年发生在安第斯山脉上的空难事件。电影本身拍的好坏如何暂放一旁,想说说我看了这个故事后的一些感触。

如果抽离到很远处去看,发生的事就是一些人被困在雪山上,吃了两个多月的人肉,后终于摆脱困境得以重返家园。然而显然,这个视角是拉远到了视万物为刍狗的程度了,于具体的个人来说,事情绝不是那么简单。

两个多月的时间呐!如果这群人不是20岁左右的年轻人,我很怀疑结果是否还会是这样。年轻人可能生存技能累积的不是很多,但他们的优势是思想上的道德负担也少,不然怎能跨过“适应现实”那一关,把死去的人的尸体看作是果腹的食物呢?

此外,也得益于他们的尚且无知,才能鼓动起足够的勇气去面对前方。依然,两个多月的时间呐!有常识的人都可判断,那种情况下生存有否成功的可能,“聪明人”早就不会抱任何希望了。但是,人的勇气就像精神上的火焰,火焰在时还有一息尚存,熄灭后怕就只剩下速速死去了。

所以,这个奇迹事件能够发生的根本,就在于人的无知和无畏吧!这样想来讲真不但没有给予我信心,反倒生出了些无奈和无力感。

旁观这个故事,很容易就会和我们的当下联系起来。从某方面来说,我们也是同样的身处某种“绝境”之中。

怀抱希望很重要,但是寄托于他人来救我们,可能很快希望就会滑落变成幻想,让人无法行动又不敢认清现实。

我们是需要看见现实的,知道自己现在在哪儿,处境如何,然后就能相应的做些什么。但是,这样也很容易立刻就陷入绝望和恐慌不是吗!事实是食物根本不足以分配,眼前横亘着的只有死亡。有的人承受不住现实疯掉了,有的人很快被现实的真相震慑而丧失了斗志。

那么,就需要信仰吧!那一次次暴风夜里的祈祷,真的能够显著安抚每个人的情绪。于是就见到,人们开始平静的缩在飞机残骸的角落里,哪怕这里明明没有物资、充满危险,但还是不敢离开,任由被信仰麻醉后微醺的苟活在虚假的“舒适区”里。

真的能带着信念的,行动起来,走出去,为救当下而主动的走向未知和死亡的人,是勇者,是幸运的,却也是极少有的。

对比我们眼下的“绝境”,我觉得此时我们更多的都还卡在放不下思想包袱上。前路漫漫,务必要守好自己心里的火呀!

 3 ) 一首雪色赞歌

这是一场我一直以来都知道的悲剧,1972年满载橄榄球队员的飞机撞上安第斯山脉。

在皑皑雪山上,幸存者经历了无供给、无救援和意外雪崩,他们靠吃同伴尸体撑过70多天,同时积极自救,两位勇士一路跋涉寻求到了外援,最终活下来的十六人集体获救。

电影强调了信仰的意义,用圣母玫瑰经鼓励支撑着大家,保卫着人性。当他们面对是否选择吃同伴时,也是先许诺同意自己死后被同伴吃掉,才接受了这个残酷的事实。

全程观影还是比较轻松的,情景十分还原,也没有刻意煽情,甚至最后勇士被人发现的那一幕都没有拍,只是用一个翻过雪山便是草原和湖水的镜头替代。

那一刻,大自然的绝对、壮美对比人类的渺小、勇气,直击灵魂。

影片最后雪山上高耸的十字架与片尾优美圣洁的圣母颂,闪烁着信仰的光辉;这时我看一行弹幕吐槽他们把幸存归功于信仰,而不是自己,我想如果我们经历也大难不死,也会同样感慨老天爷眷顾吧。

这部93年的影片根据英国作家皮尔斯·保罗·里德的报告文学《活着:安第斯幸存者的故事》的真实事件改编而成,这本书在2021年3月由中信翻译出版。我看过电影后,依然想在书里看一看他们的勇气与毅力、神性与人性,是如何在绝境下依旧闪闪发亮的,想再听一遍属于人类的雪色赞歌。

 4 ) 平安喜乐

不知道为何,待我打下字,要发表时竟然说社区审核不过,却也没帮我保存 ? exo me ?!

小众电影,观影人数不多,不知为何这样的电影竟没有人看,大概是不符合商业的气质和节奏吧。近来疯狂刷政治题材和真实事件改编的电影,先是戒咖啡,或许也该戒了电影。大多数求生片里,不做作,真实,有主线,且在两小时内能够调动感官的影片这算是一部。我给4.5分。

1932年,乌拉圭橄榄球队赴智利,于安第斯山脉坠机,8天后政府宣布不再搜救,72天后,44名乘客,16人生还。

人类如此渺小,无法与大自然相抗衡,在那种情况下,人类社会的规则不再属于他们,山中的规则由大自然决定,为了生存必须适应这一规则——吃到已逝同伴的body(为何打这样的字都莫名的让我觉得恐慌)。我想,如果他们活着出去,是否会被告上反人类罪,又或者,余生充满罪恶。这并非一道容易过得去的坎。

但我又想,我不认为我可以站在人性的角度来批判或者是谴责他们,我们从未经历这样的绝境,根本无从假设what will you do ,don't be silly.当人在25度的恒温室里去假象零下40度的绝境下你会做出什么样的举动,我也一定会说得很圣母。因此,实在不想探讨他们是否是道德的沦丧,人性的毁灭。

愿余生平安喜乐。

 5 ) 没有人一开始就知道自己能走多远

南多说:如果必须要死,我宁愿死在路上。他也不知道能不能走出大山,他只是知道自己不能坐以待毙。强大的意志和强壮身体,以及人力可及范围内的路程,他做到了。有人说百年老店一开始都不是奔着百年去的,百年只能是结果,不能是目标。天劫余生的自救路、人生的路、做企业的路,往往都是如此。凭着一腔的热血,冲着微弱的希望,翻过一座座高山,也许未能如愿,还好一直在路上,也许最终实现梦想,还好一直在路上。

 6 ) 山脉

根据真实事件改编。1972年,一只南美橄榄球队在飞往智利的途中,飞机坠毁于安第斯山脉。在冬季的雪山上,由于缺乏食物,他们不得不以死去亲友的尸体为食,生存下去,直到72天以后,其中两位成员跨越山脉,找到救援为止。

Alive中的真实感和绝望感跟之前德国的一部登山片《北壁》颇为类似。唯一的差别,是结局终有16人获救,让人觉得只要足够坚强就有希望。

剧中的南度,千辛万苦登上峰顶,以为可以看到智利的青翠山谷,想不到,看到的是连绵不绝的雪山山脉……我和恩泽当年爬米堆,每每以为下一个山坡过去便是冰川,结果爬到吐血终于到达。十分得意。大概是觉得并无别人爬到如此深入的地方(事实也差不多),我们终于领略到冰川真实面貌。结果,等回北京,用google earth搜索,发现根本连冰川的千分之一都没爬到……更不要说它只是喜马拉雅山脉中微不足道的一角。

山脉——真是人类脚力难以征服的东西!

 短评

坠机、雪崩、分食人肉,在夜晚零下三四十度的恶劣天气下他们坚持了72天,他们说要死也要死在回去的路上,看到幸存者最后得救的时候,真的是热泪盈眶。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虽然有些场面不够逼真,但足够抓住观众的眼球,没看过的一定要看看

5分钟前
  • 🙈敏
  • 推荐

中间一度有些枯燥。但当结尾直升飞机的螺旋桨声传来时,才明白这些枯燥和片中那些绝境中的困顿融为了一体,也只有这时,才让这场灾难有了更真实也更深入的体会。不知不觉,眼角竟有泪滴划过……

7分钟前
  • 巴伐利亞酒神
  • 推荐

2009.4.22.17:00...Ethan Hawke.93年的片子.真实的残酷.安第斯空难.45人.生还16人.他们坠机.他们遇雪崩.他们遇暴风雪.他们吃死人.他们被认为都死了.他们坚持了72天.他们要活着出去.他们说要死.也要死在路上...

12分钟前
  • mahoo
  • 推荐

如果发生了糟糕的事情,请把我吃掉然后坚强地活下去,前提是你们要把我喂胖……梅西不是踢足球的么?还有结尾的时候我真担心伊桑千辛万苦的翻越了安第斯山,结果因为太兴奋而从直升机上掉下来。

15分钟前
  • The 星星
  • 推荐

大半夜看这个也太恐怖了……以后坐飞机要多带点巧克力还有钱,但别带硬币,可以烧纸币来取暖。还好里面大多是男的,要全都是女的,估计一天下来没人能继续活着。

18分钟前
  • 赫克托尔
  • 力荐

虽然是二十多年的老片子,没有太多的特效,但看完还是足够震撼,毅力和信仰的力量有时候真的能够击退死亡。直升机的声音从远处逐渐清晰时,真是令人激动万分!

21分钟前
  • 萌发奇想
  • 推荐

我希望你们都来看看这部电影,因为不同的人看,感想都不一样。信仰只能引导你,但抉择还是在你手里。一个朴实的求生故事。我并不觉得他们靠吃人肉活下来,就是多残忍的事,因为他们是吃已经死去的人,并不是为了生存而杀人,杀完去吃的,这个区别很大。站在道德上批判这些人的人,你们会怎么选择?

23分钟前
  • 草莓杀手
  • 力荐

半夜看这个电影,飞机翅膀掉了我好紧张,他们没有食物了我也好饿,他们开始吃人肉我开始恶心,他们遇到雪崩我心急如焚,他们用吉他燃火开玩笑说为什么没带大提琴我跟着笑,他们爬到山顶看到一望无际的高山我有点绝望,他们翻越了雪山看到草地并搬来了直升机举起了小红鞋我露出欣慰的微笑……

28分钟前
  • 浅葱
  • 推荐

豆瓣的译名还能再矫情点儿不!大多数人既失去信仰也失去信念,若非两三个还在不懈努力的人,他们根本就在坐以待毙。死亡面前,信仰算个屁。这一点,完全和刚看完的《人与神》不同。可电影根本没针对信仰,只针对信念。你啥都可以抛弃,就是不能抛弃活下去的信念。好吧,we die walking。

33分钟前
  • 王小北
  • 还行

霍克先生好帅 话说总觉得一开始说话那个好像马尔科维奇君…… 2小时完全不觉得久啊~话说那翻山越岭二人组简直是英雄嘛,不知现实里的二人最终得到怎样的爱戴

36分钟前
  • 瓦达西瓦又又又桑只爱这巧克力
  • 力荐

史上空难生还奇迹,太煎熬了,六、七十天,困锁安第斯山雪峰,眼看有些伙伴逐一死去,活着的人必须吃人肉活下来,在绝望中寻找出路。

41分钟前
  • 内陆飞鱼
  • 推荐

没什么奇崛的剧情,就是记录空难幸存者在雪山上挣扎求存,最大的挑战也就是吃人肉。可能他们是教徒所以各种扭捏痛苦,我们上去顶多生理不适作呕,心理上倒很容易想通的。细节不写实,衣着无多暴露皮肤也没啥冻伤,坠机过程特效也假。最后看到其实走没多远便森林还是蛮可惜的。和父看末片,悉横折前夜。

46分钟前
  • 小重山
  • 还行

信念

48分钟前
  • 安蓝·怪伯爵𓆝𓆟𓆜
  • 推荐

勉强及格。本片导演主要身份是制片人,和电影小子一代人一起成长。画面的胶片感很浓郁,全片基本是雪山的白背景,但看着并不单调。故事改编自一支乌拉圭球队坠机安第斯山求生的真实故事,细节营造充沛,起码在山上的这72天里,真的能感到他们生活留下的痕迹(机舱外的空地越来越黄,而且散落了些血淋淋的人体残肢)。剧情主线也算起伏有致:坠机、静待救援、吃人肉求存、雪崩、寻路直到获救,在每个事件里都填充了群体内成员的冲突合作与性格特征(虽然塑造人物整体上还是单薄),另外这群男孩身上有种中产式的优雅:弹起一根弦的吉他,注意仪容等等。这片子扔给观众的争议点就是吃人这件事了,片里是通过阐述上帝的旨意和用服从多数的友情来带过,但人体对饥饿的反应这个生理层面的角度缺失了,疯癫技师跟唯一中年乘客这俩角色也没起到拓宽主题的作用

49分钟前
  • 左胸上的吸盘
  • 还行

不得不想到曼联的那次灾难

52分钟前
  • Stella
  • 推荐

“你认为人类有灵魂吗?”“有!”“你认为人们死后,灵魂会离开肉体吗?”“当然”“那么,灵魂离开后的尸体,只是一堆肉,应该可以吃!”《天劫余生》台词,很强大的吃人肉逻辑,比鲁迅《药》华老栓吃人血馒头强大多了,同样是吃人肉喝人血的人,西方人先解决了道德问题,东方人总是在偷偷摸摸。以上并非批判,而是感慨良多。

54分钟前
  • 毕大费
  • 力荐

吉他。野蜂飞舞。雪蛋糕。漫画还有内裤。小红鞋。以及,吃死尸,最先吃的应该是臀部。年轻的Ethan真好看,头发油腻腻的不洗都好看

59分钟前
  • 张天翼
  • 推荐

梅西雪山大冒险!1993年拍出这个,还不错了。真实程度没得说,但叙事和情节稍显平淡了点

1小时前
  • 回到未来
  • 推荐

那个背着死人肉翻阅了安第斯山脉的两个人,实在是厉害,信念和使命感救了他两,也救了大家.相较,意志不坚定的人真是脆弱啊

1小时前
  • UrthónaD'Mors
  • 推荐

201频道刚放完,真实还原坠机事件,最后16个人在雪峰存活70天,他们早已吃完人类的食物。印象最深的是,面临绝境时,人的意志力差别如此之大,就像伊森寻路,爬上山巅看到的是远山后的希望,而同样面对此景,“南度”却绝望倒地。导演虽有刻意升华的意图,但不可否认,人和人的异同,大体如是

1小时前
  • 让风吹
  •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