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不消逝的电波1958

HD中字

主演:孙道临,袁霞,王心刚

类型:电影地区:大陆语言:国语年份:1958

 无尽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优质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非凡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剧照

永不消逝的电波1958 剧照 NO.1永不消逝的电波1958 剧照 NO.2永不消逝的电波1958 剧照 NO.3永不消逝的电波1958 剧照 NO.4永不消逝的电波1958 剧照 NO.5永不消逝的电波1958 剧照 NO.6永不消逝的电波1958 剧照 NO.13永不消逝的电波1958 剧照 NO.14永不消逝的电波1958 剧照 NO.15永不消逝的电波1958 剧照 NO.16永不消逝的电波1958 剧照 NO.17永不消逝的电波1958 剧照 NO.18永不消逝的电波1958 剧照 NO.19永不消逝的电波1958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永不消逝的电波1958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1938年,我地下党组织在上海的电台被敌人破坏后,延安解放区电台政委李侠(孙道临)来到上海,白天他是一名商人,晚上则躲在阁楼间收发电报,为了进一步做好保密工作,党组织同时安排纱厂女工何兰芬(袁霞)与他假扮成夫妻。两人在工作中产生真情,结为真夫妻。日军通过一系列手段发现 了阁楼间的电台,李侠被捕,虽遭受了非人的折磨,他始终守口如瓶,致使日军以为他仅是为商业电台工作,将他释放。日军投降后,李侠夫妇又同国民党展开了斗争。解放战争即将取得胜利时,电台被国民党发现,李侠接到到紧急撤退的通知,但此时,他又收到两份极为重要的情报。别那么骄傲金小气家族:花城热恋(电影版)不良人之幽冥蛊王忘川序第一滴血3火线救援第五季钟楼怪人宋飞之前是杰瑞黄飞鸿之西域雄狮在家千日难黑暗 死亡 可怕旧货猎人第三季我和我的新时代滑板少年梨花似雪费城永远阳光灿烂第三季芳龄十六恐怖高速梦魇猎巫工藤新一 京都新撰组杀人事件耶诞讼状王宋世杰之时空探案罪恶六芒星 美色狩猎者英国史灵幻大师女孩帮2014龙凤店传奇二月泉黑水仙的美女黄雀在后!空中的天使O记三合会档案(粤语版)恋爱101度俘虏洛维航线消失在远空中厨子戏子痞子杀出个黎明 第一季迅雷之旅

 长篇影评

 1 ) 打开几代人共同记忆的彩色钥匙

前段时间收看北京电影节相关影讯时,一众演员在首映礼对《永不消逝的电波》经典重制版的热烈反响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于是当知道电影会在国庆期间上映后,我便很快决定要走进影院重温这部著名的老电影。前两天电话父母闲聊,他们问起国庆是否有什么特别的安排,我便捎带提了一嘴,说准备去看这部电影的点映。没曾想话音刚落,就得到二老激动的反馈,表示自己早在小学时期,就看过这部电影不下三遍,可以说是他们珍贵的电影启蒙。于是我大手一挥,为二老也买了当地的点映票,希望4K彩色修复可以高度还原他们的观影记忆。

二老的热烈反应,以及入座时周遭那些长辈们的观影热情,都让人直观感受到了这部经典电影在上一辈之间的高认知度。但影厅内也不乏年轻人到场,上一辈为下一代讲解着当年的观影体验,以及背后的历史故事,而下一代则为上一辈解释着精良视觉效果背后的电影修复技术。对于习惯了观看彩色影像的年轻人来说,经过了彩色修复的老电影少了一道视觉的门槛,接受度明显更高了。

彩色修复技术带来的直观体验,就是色彩渲染了人物的情绪,使红色经典人物的个性更为鲜明的同时,加深了情节的张力 。人物本身的身份以及ta塑造的个性,和ta的着装是匹配的,当角色们的服饰和妆面被重新染上了颜色,重现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的时尚潮流,很直观地感受到那些依稀留存在记忆里的戏“活”了。同样是女性角色,可以清晰看到何兰芬和柳尼娜这两个身份性格截然不同的人物,仅仅在旗袍面料的选择上都有很大的不同,甚至仅凭这一点就可以轻易地判断出她们的立场。何兰芬在李侠太太时期的服饰色彩,也会比纱厂时期更为明亮一些。

那个时代的电影总是会有很多的脸部特写镜头,喜欢用演员的面部表情去强调情节的情绪基调。当演员们的面部色彩被还原,人物形象自然就变得更为立体。孙道临所饰演的李侠在面对不同角色时流露不同的气质,当他面对何兰芬时,他会自然体现出自己的军人面貌;当面对逼供时,他则会将真面目进行隐藏,眼神讳莫如深,多少让人猜不透;而当他的面部色彩被重新渲染后,颦蹙间的情绪张力也更为生动。当年观看电影时,看到李侠夜夜躲在楼上发送电报,只觉得气氛稍显紧张。在面部上色后,透过清晰的大荧幕,终于看到了李侠忙碌在电台前时额头上了粒粒豆大的汗珠,仅这一处细节,就能读到人物从事地下工作的紧张感和辛劳程度。

除了角色以外,观影结束留下最深印象的,就是那本用来传递情报的《红楼梦》。在重制版中,它被染上了蓝色,更有线装书的样子。这样一本看似普通的小书,也需要修复人员进行复杂的考证过程。《红楼梦》在当时有蓝色封面、黄色封面两种版本,为了避免和人物服装撞色的,最终选了蓝色封面,而这只是影片修复的一个角落。

相较于其他的红色题材电影,《永不消逝的电波》多了一丝烟火气,李侠与何兰芬这对革命夫妻间的相濡以沫,李侠与延安战友的异地友情,这些流露于日常的情绪呈现比恢弘的场面更能引起共情。这部曾经家喻户晓,留存在几代国人回忆中的黑白经典故事片,如今经典重制,为过去的影像画上那一抹色彩,不同时代电影人理想主义的汇流,最终也凝聚成了一部全新的红色经典。

 2 ) 孙道临的声音好听!

看过几遍,每次迷孙道临的声音。孙道临在我看来,是那个年代最帅演技最好的男演员。永不消逝的电波,是我国谍战电影的鼻祖!记得他饰演的角色被捕之前还一直在发报,内容是“永别了,战友们!”,记得“早春二月”也是孙道临演的。

里面的反面角色是王心刚饰演的,长得一副英雄形象,却演了里面的特务,一副吊儿郎当的样子,与后来王心刚老师饰演很多英雄形象判若两人。

永不消逝的电波,聚齐了两大当时中国最好最帅的男演员!故事情节紧张,值得推荐!

 3 ) 永不褪色的电波

女导演王苹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执导了好几部现在看来“主旋律”的影片。但又不同于我们想象中的“主旋律”,人物高大但也接地气,情节悲壮但更生活化,几许温暖,几许烟火,几许柔情,甚至几许浪漫。

《永不消逝的电波》这名字就取得很浪漫。当年看的时候,印象最深的就是片尾孙道临饰演的男主角李侠在空中发报,白云朵朵从他身前飘过。我们都知道他最后被捕了,一定牺牲了,但是导演不愿意直面拍摄他的死亡,用了这样一个柔情的方式来展现,来纪念。这次陪长辈们去看彩色修复版,最后到这里,蓝天白云突然就变回了黑白色——这也几乎是电影唯一的一处黑白,突然明白,这也是一种对李侠逝去纪念的展现手法。同样柔情。

彩色修复,从来不是单纯地上个色就可以的。

第一次看《永不消逝的电波》时还小,就记得孙道临一双炯炯有神坚毅的大眼睛,记得他的鞠躬尽瘁,记得他的宁死不屈。这次再看修复版,才发现导演对许多细节的刻画都很到位,比如李侠夜里偷偷去阁楼发报,为免惊动邻居,脱了鞋子光脚走上楼梯。女主何兰芬在李侠被捕后艰难洗衣裳,洗完一件绞干后,忍不住将手笼到嘴边呵气……都是很生活的。

王苹导演电影中的女性都自有其可爱的生命力,令人一见难忘,不是单薄的形象。比如《柳堡的故事》中的二妹子,《霓虹灯下的哨兵》中的春妮……我这次重看《永不消逝的电波》发现导演也给了袁霞饰演的何兰芬很多着墨,她绝不是英雄李侠的依附。她有自己的思想有自己的主见,电影中详细描绘了她如何从一个工厂女工变身李太太,从不理解李侠的工作,到坚定地支持他协助他成为他最得力的革命伴侣。

我觉得两人关系的处理非常巧妙。前面李侠刚来到上海,自己还没有成功转换身份。后面镜头一转,开始展现他以一个成熟的革命前辈教导何兰芬同志如何潜伏。一下很多不曾拍出来的,通过李侠此刻的成熟举动我们就都懂了。既展现了李侠他们工作的不易,也让我们对于李侠这个人物在现实的基础上有了更大的想象空间。

当然,也许这一切和彩色修复后何兰芬美丽的形象也有关,那从朴实女工装到鲜亮旗袍再到干练家庭妇女打扮的变化,将何兰芬这个人物一点一点丰富起来。

我对于这次彩色修复非常好奇,所以看了一些幕后故事。据说工作人员连剧中传递消息的《红楼梦》都特地找专家问过版本,后来发现线装书的特殊装订确实可以藏东西,可见当年拍摄之严谨。而这次着色更严谨,既考证了版本,又配合主角的衣服颜色,这才定下了蓝色。电影中每一帧每一种色彩都不是随意的,都是考究的。

对于一部经典黑白电影的修复,显然是希望能够焕发出新的生命力,希望《永不消逝的电波》也能永不褪色。

 4 ) 永不消逝的电波

电影主要讲述了主人公的爱国革命精神,在革命的道路上如何能够帮助到自己的队伍,获取更多有利的情报,但是不慎被敌人发现后被残忍的杀害!在被杀害的时候发出了最后的一条电波 揭露了敌人见不得光的丑恶嘴脸!我明白了所谓《永不消逝的电波》的原因,电波不仅仅是用电台发出的情报信息,还是主人公那不怕牺牲的革命精神!这种精神不会因为他的肉体消失而消失,而会永远流传下去后人铭记于心

 5 ) 《永不消失的电波》

影片主要讲述了主人公李侠同志的爱国革命精神,在革命的道路上如何能够帮助到自己的队伍,他一步步的深入敌方阵营,获取有利的情报,但是不慎被敌人发现后被残忍的杀害!在被杀害的时候发出了最后的一条电波 揭露了敌人见不得光的丑恶嘴脸!

我顿时明白了《永不消逝的电波》的原因,电波不仅仅是用电台发出的情报信息,还是主人公李侠同志那不怕牺牲的革命精神!这种精神不会因为他的肉体消失而消失,相反,他却激励着身后千千万万的爱国人士!这种精神会被永远传承下去永不消逝!!!

 6 ) 永不消逝

电波消失的时候,伴随着李侠眼睛注视的,还有那一句:永别了,同志们。还有延安的一切,过往的岁月,战火以及那一面旗帜。他魂牵梦萦的地方,他毕生的信仰,他的家,他的国,他的血脉,他的所有。
    他第一次发电波时,背景就是延安的白塔。那个时候,我会想,原来革命里,也有这样一个温柔的塔。牛津的学子为了纪念他们曾经旖旎的大学岁月,写出了“如梦似幻的尖塔”。我们却在一个革命者的眼眸里,感受着那样执着的眷恋,那样执着的深情,那样执着的信仰,那般温柔的一个塔,不高不矮的立在延安,立在他那永不消逝的电波里。
    犹记得姚苇对李侠所发电波的形容:这般点划清楚,犹如一汪清水。连敌人都会这样形容,一汪清水,李侠又何尝不是如此一个人。他第一次出场,他的新奇,便如黑白片里的骄阳一般坦然一般清澈;他再次出场便是老道的情报人员,但是那种温和里竟带着让人迷恋的清和,对着新来伙伴的尖锐,晨阳般的宽和;然后,便是狱中,重刑过后,没有多少折磨的痛苦印出来,有的只是夕阳般清倦的一张脸,清清淡淡的说着,我不知道,始终如一的说着,我是一个中国人;最后的最后,面对着死亡,那般清晰的发着电报,那般清楚的警告,那样那样清明的眼神,对着亲爱的战友说:永别了,同志们。
    这是一部很好的电影,因为它讲了一个好故事。虽然它的镜头语言很烂,即使在镜头切换时已经尽可能的巧妙,比如火苗从老孙手里燃烧的纸到了柳妮娜的打火机,比如那一注水从倒在李侠脸上转到姚苇倒在酒杯里,比如那一个搓衣板上的衣服从无沫到有沫便已是无数光景流逝。但在从房间A到房间B的转换里,我们总是看到不折不扣的墙板,无时不刻的提醒我这是在片场演的一出戏。至于其他的镜头,嗯,几无可言。我也是在这时感到,小津安二郎的构图是多么美好的一件事情。一样的黑白电影,那种静美,却属于一种极致。
    不过,这一切,都无妨它讲了一个好故事,虽然它讲的磕磕绊绊,但是它的真实,却是结结实实的触动着我。在这里,你看不到,一个共产党男爱上一个女子却发现她是军统女特的纠结情节(每次看到这种狗血剧情时,我真的很想问一句,你觉得这种概率有多大),因为它真实,所以只有一个姚苇,一个曾经热切崇拜过蒋介石,终又失望的军统特务,他世俗,他小人,他软弱 ,他在夹缝里觍颜求生,因为他已丧失信仰。他不坏,亲爱的,至少他的人性未曾泯灭。他在对利诱李侠不成,听到那“因为我是一个中国人”时的明白。我常常想起,汪精卫,在投降后,演讲时仍然会讲:中国不会灭亡。蒋介石的摇摆不定,汪精卫的投降曲折,国民党内的争斗与腐败,信仰的泯灭,只求活着的亡国奴的可悲。他们不可恨,只是太过太过可悲了。
    因为走的太远,所以忘记了当初为什么出发。
    所以说,李侠是多么多么幸福的一个人,他在那个年代里选择了共党,一个坚持抗日的党,一群温暖的战友。他把那些温暖也带给了兰芬,他看着这个女子,从稚气盲目的向往——觉得流血流泪才是做事,到沉稳的发电报,面对着他的拷打,心里再疼,也学会了说不知道,学会了默默洗衣度日,接他出狱听到其他人说“在里面和住旅馆一样”,只是给丈夫披上一件衣服。那个时候,我觉得,我们中国的男人是多么可爱啊,吹牛来安慰着自己的妻子,忘记了自己受的罪。兰芬就是一个真正党员的成长,这里没有多少香艳,没有多少风花雪月,只有岁月对人的点滴蹉跎。成长,只能由岁月带来。
    故事的开头,就是一个谍报人员的暴露,后来就是李侠的暴露,电波却始终如一的发着,直到迷惑敌人,直到出狱,直到终于又可以发电波,直到敌人就在面前,电波还在发着--永不消逝。就如日本人感慨的那样,共党的电波永远不完。那么简单的设备,那么简单的隐匿,敌人一抓就准。可以不完的原因只有一个,前赴后继而已,不停扑火的原因也只有一个,信念如一而已,更何况扑向的不是火,而是属于1945的光明,对于李侠,还有1949的天亮。
     所以,电波永不消逝。

 短评

1.《永不消逝的电波》的故事素材由国家安全部一位了解李白生平的人士提供的,经黄钢艺术加工而成,因此影片片头字幕的编剧名字是一个化名。2.有人认为孙道临的气质只适合演大户人家的公子,不适合演八路军干部。而在解放前接触过地下工作者的王苹认为,孙道临的眼神有种让人琢磨不透的感觉,这是长时间做地下工作的人特有的眼神。3.扮演叛徒姚苇的王心刚长相正气,一直扮演的是正面人物,大家都担心他很难转型,建议找演反派人物比较有经验的演员来演,连王心刚本人都没有把握。王苹凭着自己的导演经验相信王心刚能够演好这个角色,鼓励他抓住这个机会开拓戏路。4.有人认为袁霞不会演戏,启用她太冒险。王苹认为何兰芬是一个朴素的上海女工,有点土气,参加地下工作后,身份变了可本质变不了,而袁霞的气质恰恰有点土,所以适合扮演何兰芬……-百度百科

4分钟前
  • Panda的影音
  • 推荐

因为故事里的中国过来看这部电影。何兰芬的扮演者袁霞说的那句“李白前辈,您期盼的黎明到了”真的震撼到我,从头到尾哭的不行。这部老影片黑白的,没有字幕,但是很有感觉。致敬革命先烈

5分钟前
  • noheartx
  • 力荐

李白同志,您期盼的黎明,到了

8分钟前
  • 如也
  • 推荐

尽管倾向于认为这次转制并没有太多的实际意义,但借由机会能进行重温,依然是当下如此平淡的院线中的期盼- -《庐山恋》、《早春二月》、《冰山上的来客》…有机会吗?全场都是陪伴中老年观众来看的子女们,大家一言不发看完整片的感觉真好;如同那个完全不出落俗套的结局,都值得珍惜。孙道临和王心刚之外,印象最深刻的反而是饰演“柳尼娜”的陆丽珠;彩色画面下的她那种独特的气质与形象或许更添说服力。翻到演员一段在电影之后的经历倍感唏嘘,也庆幸她度过了那样的浩劫。

10分钟前
  • 基瑞尔
  • 推荐

帅惨了

11分钟前
  • Erizalebeth
  • 力荐

镜头中有个人在影印毛主席讲话传单的时候,简直就是在表演hip-hop 。哈哈哈哈哈哈

13分钟前
  • 余获获
  • 较差

我发现第三代导演有个特点,相比于第二代导演在建国后虚伪的歌功颂德,第三代导演虽说政治宣传色彩也很浓,但是有相当大的现实主义成分在里面。可见,他们对共产党才是真爱啊,哈哈。此片是一部当时难得的谍战片,也是孙道临演员生涯中一部为历史所铭记的电影。王苹导演的仍旧很细腻,相比于某些导演流水账式的叙事,脸谱化的叙事,王苹镜头下的人物是有层次的,这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下十分难得。李侠与兰芳建立革命友谊之后,又升华。看似平淡无奇的一家三口,生活于市井之中,但却暗流涌动,时刻有着危机的降临。李侠牺牲了,可他的电台之音永垂不朽,为新中国的建立添砖加瓦。

17分钟前
  • 小袁同学
  • 推荐

小时候看过若干遍。印象最深刻的台词是李侠那句“好好生活”。

18分钟前
  • #瞬间收藏家#
  • 力荐

孙道临-李侠,密码专家。同志们,永别了。我想念你们。延安颂

21分钟前
  • 莱尼圆
  • 还行

57年在李克农一手推动下拍摄的。既颂扬了烈士又严守组织的秘密,保守了很多情节。

23分钟前
  • Die Katze
  • 力荐

滴滴滴,亲爱的同志们,永别了~

25分钟前
  • Over5
  • 推荐

我是看了刘涛和胡歌演的片段才知道这部电影的 感激那个时代的前辈们 为了新中国的成立付出了所有

29分钟前
  • lucking star
  • 推荐

记得当时和同学说,这辣椒水、老虎凳不用上刑,往眼前一摆,我就全招了。真是敬佩当年的共产党人

30分钟前
  • 千寻亿选
  • 推荐

看了故事里的中国过来的,正如胡歌所说,烈士的一生就像一根火柴,一直潜伏在黑暗里,但恰恰是这根火柴,点亮了新中国的光明!向所有为国牺牲的先烈致敬!

34分钟前
  • 安妮
  • 推荐

有些许闪光点,不过人物塑造脸谱化,整体太“样板戏”了,同时也是毫无意义的上色修复。

37分钟前
  • 发条橙
  • 还行

孙道临真俊!貌似潘安……

38分钟前
  • 李哥
  • 推荐

2021.10.07📍沈阳工人文化宫影城 那个年代不只有理想主义,还有组织给分配的对象。(电影院可真应景啊)

41分钟前
  • MIss_三三三
  • 力荐

2024.10.4 修复版点映场。老电影不愧是老电影,一句多余废话、一个注水镜头都没有,吊打市面上某些注水电影电视剧。孙道临堪称那个年代少男少女们的梦中情人,哪怕时隔多年,他身着长袍出场依然能让身边的中老年观众们倒吸一口凉气。现在的小鲜肉,别说演得不如孙道临,长得也不如孙道临,审美在倒退。

44分钟前
  • Odair
  • 力荐

斯人已逝

45分钟前
  • 即兴表演艺术家
  • 力荐

同志们,永别了,我想念你们。

50分钟前
  • KID
  • 力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