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史

更新至11集

主演:西蒙·沙玛

类型:电影地区:英国语言:英语年份:2000

 剧照

英国史 剧照 NO.1英国史 剧照 NO.2英国史 剧照 NO.3英国史 剧照 NO.4英国史 剧照 NO.5英国史 剧照 NO.6英国史 剧照 NO.13英国史 剧照 NO.14英国史 剧照 NO.15英国史 剧照 NO.16英国史 剧照 NO.17英国史 剧照 NO.18英国史 剧照 NO.19英国史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英国史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章节内容简介:   1 Beginnings(3100 B.C.——1000 A.D.)   (本片在时间上横越了4000年从铁器时代直至今日。)   古代英国是一个兴旺的地区,罗马人称它是一个声望和财富聚集的地方。当时很多英国酋长已经并接受了罗马式的规则并采取了罗马人的生活方式。Hadrian墙的建成标志着省在英国的出现。   在罗马帝国灭亡400之后,它的统一的梦想却流传了下来。Alfred公然向伪王国挑战,并且把海盗从王国的土地上赶走,最终一个王国被诺曼人征服了。   2 Conquest(1000——1087)   九个小时的战役(the Battle of Hastings)之后,一切都改变了,诺曼人取代了盎鲁——萨克逊人,英国从此走上另一条道路。   当法国人到来时,Harold解除了他哥哥Tostig的武装。他率领他的最后的部队向南冲锋了187英里。最后他在Sen...大熊猫老师来了!飞刀问情不需要爱情警局无贼玛丽莲·梦露:最后的日子2001怪异城市花杆王一屋半妻牙买加旅店欺诈猎人心中的故乡人类2015马永贞1972未成年名字之歌钢琴之森一本未完的漫画诸神之锤青春奇侠失魂2013圣诞婚礼边境执行美丽与哀愁野战排僵尸来袭2:末日钢铁侠2安检第二季丛林大反攻龙凤令刀见笑我是中国人2011快递爱情毛泽东回韶山3个审讯室埼玉爱犬家连续杀人事件寻找遗忘的天堂亲密敌人卖命小子青春合伙人命运航班 第二季谋逆玉米地的小孩灿烂阳光八仙后传之国舅探亲乌斯特雷姆

 长篇影评

 1 ) 为什么?

为什么英国的战争时不时能推动社会制度的变革?
而世界上其他国家战争不少,制度上面有进步的却不多呢?

 2 ) 《BBC英国史》——日不落的辉煌

全世界国家的历史故事,最喜欢的可能就是英国了,正是这样的历史才造就了今天的英国。任何革命都带着阶级的限制和私欲,大概唯有英国是贵族看到平民受苦自愿改革,甚至是为了心中的公正而牺牲自我,哪怕他们并不是这公正的享用者。 太了解的历史没有新意,不了解的地方却感动到落泪。 英国总是能够给我带来惊喜。 再远的就不去赘述了,撒克逊人也好,玫瑰之战也好,都铎王朝,汉诺威王朝,都是英国历史里家喻户晓、耳熟能详的文化符号,但这个系列却告诉我了一个关于近代英国人向民主和平等奋斗的血泪动人故事。 维多利亚时代,日不落帝国最鼎盛的时期,然而繁荣之下却是人民饱受工业革命的煎熬,和法国不同,法国的民主源于新兴资产阶级想要分贵族的一杯美羹,于是他们写了各种各样的书,种草了各种各样的思想,推动了法国大革命,说到底是源于自私,为了自己阶级的利益。英国却高尚太多。虽然一样是社会发展所产生的必然结果,但英国的民主和斗争却是从上而下的。生活优裕的贵族看到平民受苦,他们认为社会形态存在不公,于是一代一代的贵族、学者帮助工人阶级实现了民主,选举权;男人的权利得到保障以后,他们又开始推进女性的权利,不仅仅是因为女性看到了不公,而是很多男性也容忍不了这种不公,和女性一起来推进民主社会的进步。身处高位,享受安逸,却能够看到其他人的艰辛和社会的不公,这或许才是为什么,英国这个土壤贫瘠的小岛才最终有了创造世界最强帝国的历史,即便是今天它依然是最强的国家之一。 看完纪录片,我很激动,和Paul讨论,他也赞成法国人的民主进程里面更多的是以资产阶级的利益点出发,而英国人的民主确实无私了很多,甚至早了法国100多年。但显然,他不同意我说的英国人是出于善良而做出了改变,更多的是有政治原因以及其他,但他也同意,即便如此,英国人的出发利益点比起其他国家,即便是法国都相对不那么自私。 世界是同一个世界,不同的人生观却让我们每个人都看到不一样的世界,我始终愿意去看到它美好的一面,所以我宁愿相信每一个善行的背后都是源于我们人内心底最淳朴的善良,同理心和人道主义。 Lan: I hate the fact that all the good actions have a personal/selfish reason behind…that is why God never exists…It must be some people that they only do good things because they have empathy. Paul: God is an excuse for many things, sometimes good, sometimes less. Nothing is easy: never, and anywhere, at any level, between human beings. First and the most important thing: understand, then perhaps, accept and move further… 2018-03-18 00:21

 3 ) The Two Winstons最后的话

    When we think of “1984”, most of us think of the tyranny of drabness and mass obedience ruled by Big Brother, an upside-down world of doublespeak, where war is peace and lies are truth. But Orwell’s last masterpiece is most powerful when it describes Winston’s resistance to dictatorship, a guerrilla action fought not with guns and barricades, but by literally taking liberties, reclaiming the ordinary pleasure of humanity, a walk in the country, an act of love, the singing of old nursery rhyme, Winston Smith did all this forbidden things, prompted by a dim memory of a time when they are all absolutely normal. The last refuge of freedom against Big Brother is memory. The greatest horror of “1984” is the dictator’s attempt to wipe out history.
    Churchill and Orwell share this romantic devotion to the past, the belief that it was the treasure house of freedom in an age dictated to by bureaucrats and boardrooms .It was what made the aristocrat and socialist, on the face of such an impossible couple, the most unlikely allies.
    George Orwell died in 1950, he was 46. The very last thing he wrote for publication was about Winston Churchill, a review of his war memoir. “Their finest hour”.Though you’d expect him to repelled by Churchill’s warrior heroics, he bestows on the book the greatest compliment he could think of, that it read like a work of a human being, not a public figure .And it was a verdict shared by the thousands who lined the streets of London when Churchill finally died in 1965.
    When it counted, neither Churchill nor Orwell did the predictable thing, toed the party line. More important was their common belief that if Britain must have a distinctive future in the age of super states, it’d better keep faith with the best tradition in his long history, the history that tied together social justice with bloody-minded liberty.
    But history ought never to be confused with nostalgia. It’s written, not to reverse the dead, but to inspire the living. It’s our cultural bloodstream, the secret of who we are, telling us to let go the past even as we honor it, to lament what ought to be lamented, to celebrate what should be celebrated. And if in the end that history turns out to reveal itself as a patriot. Then I think that neither Churchill nor Orwell would have minded that very much, and, as a matter of fact, neither do I.

 4 ) 西蒙·沙玛的文笔

这才是我最喜欢的历史纪录片!和那些只关注王室宫廷之权谋八卦的作品不同,它以一个个鲜活的主题,拍出了千百年来不列颠大地上的一幅幅特写。我体会到的,不仅是历史是什么样,而且还有历史为什么会这样。这一切都有赖于西蒙·沙玛独特的文笔和才识,他温和睿智,我看到的仿佛不仅是英国的历史,还有这个讲述历史的人。 摘取一些西蒙·沙玛对有关历史的叙述: 关于玫瑰战争,他是这么说的—— “对于玫瑰战争,通常有两种感受,要么是漫长暴力的王位争夺,谱写出令人惊心动魄的伟大史诗,要么是让人渐渐麻木。如果你身处这片晃眼的刀光剑影之中,最好的办法就是置身混乱之外,任由那些乳臭未干的孩子,麻木机械地拔刀相向。” 西蒙·沙玛对这些打着自由的旗号行革命暴力之实的人,嘴下毫不留情。且看他对军队和议会的批评—— “上帝一定不想用无数鲜血和财富换来的胜利,不过是让漠视神明的律师和经纪人一夜暴富,但这似乎正是议会暗中应允的做法。所谓英格兰自由的守护者,行事一贯如此。” 故事背景:受法国大革命思想的启蒙,英国国内改革的呼声日渐高涨,但总体是被政府打压的状态。正此时,拿破仑入侵英国,企图实现霸权,但多次交锋后,终于在滑铁卢败北。西蒙·沙玛对这段历史的书写,是这样的—— “十多年间,战争不断,英国抵抗着拿破仑帝国,西班牙和葡萄牙进行着史诗般的战斗。在这场从印度到加勒比海的世界性冲突中,有着特拉法加海战这样传奇般的胜利。在这动荡的年代中,人民的困苦被忽视了,爱国主义宣传铺天盖地,淹没了民间抱怨的声音。炮声和战鼓声组成的交响乐,在滑铁卢泥泞的荒野中达到高潮。” 在讲述完两个温斯顿的往事之后,他会看过往的历史,说出的是这样的话—— “历史不应与怀旧混淆,有人写道,不要敬畏死者,而要鼓舞生者。这是我们文化的血脉,身份的真相,告诉我们放手过去,即使我们引以为傲。悲叹我们应该悲叹的,庆祝我们应该庆祝的。”

 5 ) 打开英国历史的卷轴

终于看完啦,一共15集,真心受益匪浅吖~ 看到结尾处突然有点小感慨,作为一个最后接受信息的观影者,拍摄这部影片所做的努力和字幕组的辛劳更是不言而喻。脑袋瓜儿不太好使所以还是将这些零零碎碎的片段记下来比较好,不过我只选取了每一集中自己感兴趣的部分哒~ 一、起始 1、奥克尼群岛 位于苏格兰以北30多公里的奥克尼群岛保留了许多史前遗迹,是欧洲最完整的新石器时代晚期遗址。早在新石器时代,皮克特人就居住在此,8世纪晚期,挪威人侵占此地。 2、维京人 一提起维京人现在我的脑海里最先想到的就是海盗,强有力的证据表明,早在哥伦布发现新大陆的500多年前,维京人曾到达纽芬兰并探索了部分北美地区。但是从积极方面看的话,正是维京人成就了英格兰(虽然这并非他们本意),当撒克逊诸王国逐个溃散,维京人促使这些相互敌对的部落建立一个联盟来抵御共同的敌人,这就是阿尔弗雷德大帝。公元885,丹麦人撕毁了和平协议与英格兰再度交战,英格兰队大获全胜,阿尔弗雷德的军队收复了伦敦,丹麦人退居英格兰北部的丹麦区。公元886年,阿尔弗雷德在罗马旧址上重建都城时,成为了所有不在丹麦人管辖内的英格兰人的王。 二、征服 这一集主要讲述的是忏悔者爱德华去世后哈德罗争夺王位的过程。 个人比较感兴趣的是威廉的征服,使英格兰转向了南方,脱离斯堪的纳维亚投入了欧洲大陆的怀抱,因为英格兰北部仍残留着对维京人深切的留恋,所以做出了最大的反抗,威廉的恐怖镇压使其仅以两万五千名诺曼人统治了两百多万撒克逊人。诺曼人引入了一项制度:原封不动的保存建筑物,将整个建筑物原封不动地传给作为继承人的长子。1085年,威廉在格洛斯特举行受觐礼,并发动了“信息运动”,威廉是第一位掌握海量信息的国王,他的直接目的是提高赋税。《末日审判书》完整地记录了国家的每一样东西,关于《末日审判书》最著名的悖论就是:它虽被视为诺曼权力与力量的象征,却是靠着盎格鲁萨克逊人的君主制所留下的先进的政府运作系统,才得以完成。(The most extraordinary paradox about the Domesday Book is that what we think of as a monument to the power and strength of the Normans owned itself to the advanced machinery of government left in place by the old Anglo-Saxon monarchy ) 三、王朝 这一集主要讲述地是亨利二世和坎特伯雷大主教托马斯·贝克特之间的恩恩怨怨。 亨利二世继位后的第一条誓言就是保护教会,这意外地成为了他的最大悲剧,由此爆发的信仰之战,激烈程度丝毫不亚于国土之争。这次事件最终以大教堂的流血事件收场,讽刺的是教会从一开始就是最为倚重的统治机构。 亨利二世之子“狮心王”查理急于履行上帝的使命,开始向圣地进行十字军东征,其弟约翰趁这个时候在朝中建起了国中国,成立自己的宫廷,并召集了雇佣军。1192年,查理在归途中被俘,约翰立即宣布查理已死并自立为王。作为一个国家的君主,再也没有比约翰更一败涂地的了,其父亨利二世在位时,这个国家维系与君主的号召力和对封建制度的忠诚,而约翰不相信任何人,对待贵族,他只崇尚敲诈勒索和胁迫,所以当诺曼底受到法王威胁,贵族们并没有对其伸出援手。随后,贵族们起草了《大宪章》,事实上《大宪章》中并不能看到原始宪法的雏形,其主要内容是给骑士和地主阶级减免税收,不过尽管这不能标志着民主制度的诞生,至少代表了专制主义的小王,它首次阐明了一条基本原则:法律独立存在且对本身负责。 四、英国民族 1、1258年,亨利三世加冕。七位位高权重的男爵全副武装,要求亨利前往牛津参与议会,并且放弃统一欧洲的梦想,男爵首领德·蒙德福特要求君主制应为人民服务,亨利三世签署了《牛津条款》,其重要性堪比《大宪章》。 2、1264年,在苏赛克斯丘陵的刘易斯战役中德·蒙德福特首战告捷,亨利三世及其子爱德华沦为战俘。在接下来的一年里,英格兰离共和制一步之遥,未能施行。 3、1274年,爱德华一世加冕。其统治着斯诺登(今威尔士北部地区),爱德华一世是对犹太人进行种族清洗的始作俑者。而后是苏格兰,这时候《勇敢的心》里面的华莱士出现啦。1297-1304年,爱德华一世卷土重来,1304年,苏格兰臣服,1306年,罗伯特·布鲁斯,这位在苏格兰中世纪史上最具政治才干、最伟大的军事奇才,在司康加冕为王。1307年,爱德华一世在整套苏格兰时去世。 五、灾难中的英国 爱德华三世时期英国爆发了一场席卷全国的瘟疫,这次灾难之后整个英格兰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1、农奴不复存在,因为供求关系的缘故,有史以来第一次农民可以提出自己的劳作要求。 2、由于牧师的严重短缺,人们开始自己阅读圣经,自我救赎。罗拉德教派(喃喃祈祷派)在爱德华三世之子冈特的约翰,也就是兰卡斯特公爵的保护下才免于被迫害。瘟疫让他们明白,死神不顾阶级与财富一视同仁。 1376年,爱德华三世之子“黑太子”死于痢疾,一年之后,年迈的国王爱德华三世也去世了。王位由爱德华三世的孙子波尔多的理查继承,因其年幼,其叔父冈特的约翰操纵实权。 1380年,议会通过征收一项新的人头税,史上第一次按人头收税,完全不考虑贫富差距。次年,起义爆发。 理查二世是英国历代国王中,首次要求称呼君主为“Majesty”(陛下)和“殿下”(Highness)的国王。 接下来是亨利四世、亨利五世,1415年,亨利五世于法国北部的阿金库尔重创兵力数倍于己的法军,除此之外,亨利五世一直碌碌无为,在35岁时,死于痢疾。因此他和他的儿子亨利六世都不能阻止窃取查理王位所带来的不幸后果,金雀花王室中敌对两翼的漫长血战整整持续了30年,约克家族和兰开斯特家族在著名的玫瑰战争中展开拉锯战。 六、燃烧的罪恶 1、亨利八世在其统治早期,曾赤脚走向神龛,将一串红宝石项链和一尊巨型蜡烛献上神龛,感谢上帝在1511年赐予他一子亨利(尽管这个儿子几周后便夭折) 2、亨利八世的生活极尽奢侈,每天在汉普顿宫厨房工作的230名工人,供给着1000仆人的日常饮食,而这1000人全为国王服务。宫里有一个巨大的储藏室,专门储存肉类,一个特别设计的水箱,专门储藏鱼类(水箱从外部的泉水汲水)还有3个庞大的地下室,可容300桶葡萄酒,这座宫殿每年消耗60万加仑的麦芽酒。 3、托马斯·克伦威尔在1535—1536年间,使近万名僧尼惨遭迫害。解散修道院带来的不义之财,数字之庞大,英国任何革命都无法企及。1540年,克伦威尔倒台,在策划与欧洲路德教(又称信义教,新教的一支)公主联姻的计划失败后,被送上了断头台。与此同时,国会颁布了《六项条文》:禁止神父结婚,违者处死,并重申弥撒仪式神圣不可侵犯。改革者们沮丧地发现:亨利本人也是这些天主教核心教义的笃信者。亨利对于宗教改革的最终决定是:英国国教脱离罗马教廷,听命于英国国王。虽然去掉了一些祭祀礼仪,但本质上仍然信奉天主教。 4、1547年,亨利八世独子爱德华继位,他在位的6年间,所有旧教堂的习俗和庆典,圣烛节(纪念圣母玛利亚行洁净礼的基督教节日)用的祈祷蜡烛以及棕榈主日(纪念耶稣进入耶路撒冷为了全人类的罪而受死的节日)的棕树枝都被禁,所有教区首次指定《公祷书》为唯一祈祷用书,并且将英语作为礼拜仪式的核心。 七、女王的一生 罗伯特·达德利的父亲因叛国罪被处决,与早年丧母的伊丽莎白同病相怜,在被玛丽统治的灰暗时期,他曾卖掉自己的土地帮助伊丽莎白,这些让伊丽莎白终生难忘。 1563年,伊丽莎白将他介绍给了自己的侄女苏格兰女王玛丽·斯图亚特。原因很明显,玛丽是天主教徒,而且天主教堂并不承认伊丽莎白英格兰女王的身份,对他们而言,伊丽莎白不过是亨利八世和安妮·博林非法婚姻的产物,这一点让伊丽莎白很是介怀,而且玛丽不仅拥有斯图亚特王室血统,她从曾祖父亨利七世那里也继承了都铎王室血统,只要伊丽莎白没有子嗣,玛丽就是她的王位第一继承人。如果玛丽接受了伊丽莎白以胜利者的姿态给她安排的新教徒丈夫罗伯特·达德利,她们俩之间的关系可能还会好点,但玛丽无意听命于伊丽莎白,正因为如此,后面的矛盾才会爆发。 八、英国内战 1、查理一世登基后向西班牙开战,议会自然是勉强才掏了腰包资助新教十字军东征。 2、后来查理一世解散了议会,然后自费通过摊派公债筹钱,没有了议会的阻隔,反对公债者都被恐吓并起诉。 3、对新教徒的狂热升级版清教徒而言,斯图亚特王朝所推崇的和谐统一,说好听了就是哗众取宠的笑话,难听点就是一场蛊惑人心的阴谋,因此清教徒发动了战争反对教堂中任何耸人的天主教义的标志。 九、资产阶级革命 1、“At certain revolutions all the damned are brought and feel by turns the bitter change of fierce extremes.”约翰·弥尔顿在《失乐园》中如是写到,“所有被判罪的人终将被带到这里,接受烈火与极寒的交替考验。”约翰是英联邦议会的积极倡导者,受雇抨击对国王的狂热崇拜。有一句话和中国的一句古话不谋而合“Kings have been yours to hire or fire.”(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2、克伦威尔对待爱尔兰就像他对待殖民地的方式一样,把本土的爱尔兰人从农场赶走,用这些土地作为士兵的奖赏。在他自以为是的平定这块疆土之前,苏格兰人邀请20岁的查理二世成为苏格兰国王,并以他的名义宣战。 3、查理二世时期,英国深陷反天主教的恐慌,查理二世在政府中秘密安插天主教徒,与法国天主教徒--好战的路易十四签署了秘密条约。其亲生兄弟,约克公爵詹姆斯已经公开改变信仰信奉罗马天主教,因查理二世无合法子嗣,1685年,詹姆斯坐上了王位。 4、1689年,詹姆斯的女儿玛丽·斯图亚特加冕为英格兰女王,在加冕仪式上前所未有的事情发生了,仪式上宣读了一份权力法案,要求国王和议会共同治理国家,历史上将此称作“光荣革命”。 十、不列颠的统一 1、英格兰银行的苏格兰创始人威廉·帕特森提出了在巴拿马的达连湾建立一个贸易站的想法。1698年,第一艘商船于佛斯湾起航,船上飘着圣安德鲁十字旗,以及伟大的东印度公司专属旗帜,上面绘有无峰驼、大象和绚烂的朝阳,它承载着1200名被幸运选中的殖民地人民。在途中,40名船员和乘客死于长途颠簸,到达后发现达连湾这里不过是片蚊飞蝇舞的沼泽,在闷热多雨的热带雨林中,每天都有10人因疾病和饥饿走向死亡。 2、1714年,继承威廉王位的安妮女王去世却后继无人,为了捍卫1688年光荣革命的胜利成果,王位继承人必须是新教徒。至少57名和安妮女王有血缘关系的王室成员被否决了登基权力,一位平凡的不会说英文的中年男子汉诺威选候乔治成为了大不列颠的国王,也就是后来的乔治一世。 3、虽然罗伯特·沃波尔从未被冠上这个头衔,但实际上是英国第一任首相。他建立了全英国乃至全世界首个现代政党体系,操控议员按照他的意志投票,并将乔治一世和之后的乔治二世玩弄于股掌之间。 十一、罪恶的帝国 1、第一批居民于17世纪初,为了淘金或是躲避宗教迫害抵达美洲(对于英国人来说是英国西部)。在17世纪中叶,加勒比地区被看作是财富的天堂,能在这里忍受高温和沼泽的唯一理由便是此地可以迅速发家致富。许多人已经通过迎合欧洲人的嗜好而暴富,比如说巧克力、咖啡,还有英格兰人的最爱:茶叶,但精明的商人都熟知,没什么能比得上一种让食品更加美味的调料——糖。糖曾被美洲人视为珍稀药物,现已成为必需品,所以英国人开始在西印度群岛定居,将热带雨林打造成甘蔗种植地。 2、阿金库尔战役(英法“百年战争”中英军以少胜多的战役,因为战斗地点十分泥泞,使法国的重装步兵无法发挥作用)不仅是泥沼中的战争,更是全世界范围的争夺,法国人来到北美的时间与英国不相上下,北起加拿大,南至路易斯安那,还开拓了中间的密西西比以及俄亥俄河谷,对英国在北美的殖民地形成包围之势。著有哥特小说《奥特兰托城堡》的英国作家霍勒斯·沃波尔吹嘘说,“胜利之声持续敲响,钟都为之震碎。”魁北克和之后蒙特利尔的胜利,扭转了英国在北美的局势。 十二、自然的力量 英国人对卢梭推崇备至,卢梭在英国德比郡居住时有这样一项教育理论个人觉得很是赞同:“扔掉书本吧,把孩子们的小脑袋里塞满书本知识会严重损害他们动物般欢快的天性,扼杀他们追寻自由的本性,让孩子们到自然中尽情地嬉笑玩耍吧。”(哈哈 其实只要扔掉课本就好啦,不需要考试的课外书籍本人还是蛮喜欢看的) 十三、维多利亚和她的“姐妹们” 1、维多利亚童年时代被迫搬离肯辛顿宫以节省开支,所以维多利亚的童年时期是在拉姆斯盖特和锡德茅斯这样气候宜人的普通地方度过的。婚后,女王在怀特岛有一座朴素端庄的夏宫——奥斯本宫,由阿尔伯特设计,维多利亚负责装饰,是他们躲避繁文缛节的乐园。 2、之前看过伊丽莎白·盖斯凯尔作品改编的剧集,《北方南方》、《克兰弗德》、《锦绣佳人》……还有我最喜欢的英剧《雀起乡到烛镇》,对于这部《玛丽·巴顿》只是听说,看了篇子的介绍才知道这部作品不可忽视的重要地位。伊丽莎白·盖斯凯尔的作品《玛丽·巴顿》在1848年出版,没有人,即使是狄更斯,也没有像她一样完全正确看清了工业苦难的残酷现实。 3、1869年,哈利特·泰勒与其后来的丈夫合著的作品《妇女的屈服地位》出版,幸福平等的婚姻不再是此书唯一关注的要点,女性应当获得与其劳动力相匹配的薪酬,而其中最惊人的观点是:女性应该有投票权。正是这本书的观点有力地推动了女权运动。 4、最让我感动与敬佩的当属玛丽·西科尔了,这个默默无闻的白衣天使用自己的博爱使我们将其铭记,尽管她并没有“提灯女神”南丁格尔名气大。玛丽·西科尔是西印度群岛的土著,通过大量的自学,她的加勒比疗法逐渐闻名于世,能够遏制迅猛的痢疾,并挽救危在旦夕的黄热病及霍乱患者。当英国人在1854年加入克里米亚战争时,她试图在前线成为一名志愿者,但玛丽并不完全符合中产阶级护士的标准,她被南丁格尔的追随者们拒绝,所以玛丽乘着自己的蒸汽船自费来到克里米亚,到达前线后,玛丽在前线建起“英国旅馆”,它既是一个食堂,又是一个卫生站。她甚至冒着生命危险走向炮火连天的战争一线,为伤员包扎伤口运送食物。 5、在维多利亚时期之前,从来没有女性医生。1860年,伊丽莎白·加勒特参加了医生考试,并且位居榜首。9年后,法国人授予她医学博士,1874年,第一所为女性特设的医学院在伦敦成立。 6、维多利亚在阿尔伯特去世后,拜访了女摄影师茱莉亚·卡梅隆,因为维多利亚本人非常喜欢收集照片,所以对茱莉亚的暗房很感兴趣。但是英国皇家摄影协会的男性摄影师却不愿把她当回事,但是像著名诗人丁尼生、苏格兰评论家、历史学家卡莱尔、天文学家约翰·赫谢尔都被定格在她的镜头之下,并称她为“维多利亚时代最伟大的人物摄影师”。 十四、帝国良愿 在印度,对英国的抗议显而易见。激进的印度教民族主义者爆发了一场运动,继承了在爱尔兰生根发芽的“联合抵制”一词,麦考莱设想的大前提是殖民地人民渴望成为英国产品的消费者,但如今他们却不肯接纳来自“世界工厂”英国的巡回推销,自给自足的手工业将对帝国商业造成威胁,正因如此,甘地将纺车置于印度国旗的中央。(真的是帝国“良愿”么,或许每个侵略别人的国家都会这么说……) 十五、两个温斯顿 开始看到这集的标题很是诧异,本人才疏学浅只知道温斯顿·丘吉尔啊,后来才明白过来另一个温斯顿是乔治·奥威尔《1984》的主人公温斯顿·史密斯。(乔治·奥威尔竟然是笔名,乔治是英国历史上国王的名字,奥威尔是英国连接城市和乡村风景的一条河流)乔治·奥威尔对帝国口诛笔伐,丘吉尔则一心捍卫帝国。在英国有这样一种说法,大不列颠是建立在伊顿公学的运动场上,但奥威尔觉得大英帝国是建立在煤矿基础上的,德国人和美国人可以靠化学和电力耀武扬威,而英国的根基则是焦炭和矿渣,但在上个世纪30年代,这个根基的出口需求骤降,煤矿纷纷倒闭,从贾罗镇可敬的比德(英国历史上的著名学者、历史学家)沦落到了贾罗镇饥饿的游行者(1936年在英国东北部贾罗镇的游行)。

 6 ) 漫长的历史

#歪歪影评之英国史#

60分钟一集,共15集,堪称教科书的BBC纪录片我竟然看完了,全靠主讲大叔西蒙.沙马。最先知道他是看了他的《艺术的力量》,极好,而他的英国史却要枯燥很多,如果不是我对英国历史有迷之喜好,大概真的看不下去。

矜持的、自傲的、闷骚的英国人,罗马人来过、诺曼人征服过、和法国人打了百年战争,内讧打了玫瑰战争,和苏格兰、爱尔兰的分分合合,一大堆爱德华、查理、理查和亨利,我常被片子中的话打动,然后认认真真的回放做笔记,比如这句:What began as a hostile merger would end as a full partnership in the most powerful going concern in the world—-Britannia Incorporated. It was one of the most astonishing transformations in European history. 始于侵略占有,止于携手共进,这就是世界上最强大的联合—-大不列颠的联合。这是欧洲历史上最令人叹服的转变之一。这句话出现于第十集 Britannia Incorporated,再没有比这句话更能说明何为联邦,求同存异的前提是愿意发掘对方的优点并自发的往前走一步,与强者的屈尊俯首相比,弱者愿意放下尊严放宽眼界更难能可贵。这部片子的本意也许并不是炫耀大英帝国的历史,而是着眼于未来。

第第一集 Biginnings (3100BC-1000AD)

topic:罗马文化对不列颠的影响。

奥克尼主岛上斯卡拉布蕾村庄-欧洲最完整的新石器时代部落遗址,公元2500年前,气候变化使岛民迁徙。

西坎奈特长墓(West Kennet),英国最长的古墓,约公元前3700年建。

埃夫伯里Avebury有最大的巨石阵。最壮丽的是史前巨石阵。

公元前55年凯撒大帝带罗马军队横穿英吉利海峡,但未成功,后克劳迪亚斯成功。

东昂格鲁部落爱西尼女王布迪卡Boudicca因罗马地方官将东昂格鲁划为奴隶区而反抗罗马统治,公元60年布迪卡大举反抗。

二世纪中叶开始,罗马-不列颠文化慢慢形成,不列颠尼亚,巴斯的温泉浴场,罗马人在多佛建的城墙。

罗马不列颠尼亚被昂格鲁撒克逊王国替代。

公元六到八世纪的转变:基督教入侵。圣帕特里克在爱尔兰的传教。

阿尔弗雷德大帝用法律和文化统治昂格鲁-撒克逊英格兰,他加冕为韦塞克斯王位,大败格斯鲁姆所率的维京海盗。886年阿尔弗雷德进驻伦敦重建旧城时被尊为所有英格兰人的王。阿尔弗雷德的孙子是第一个以罗马仪式加冕的英格兰国王。

第二集 Conquest 1000-1087

topic:诺曼人征服者威廉终结了撒克逊英格兰。

卡纽特大帝:995-1035年,英格兰、挪威、丹麦及部分瑞典的维京国王,戈德温成为其助手。1035年卡纽特之死引发一系列事件,最终忏悔者爱德华于1043年复活节登基,戈德温将女儿伊迪丝嫁给他。1053年戈德温中风死,其子哈罗德继承。贝叶挂毯。1065年虔诚者爱德华死,1066年11月6日哈罗德.戈德温森继位,先与挪威人打斯坦福桥战役,胜;1066年10月14日与征服者威廉打黑斯廷斯战役,征服者威廉争取王位并胜出。威廉发起信息运动,通过《末日审判书》深入了解全英格兰境内土地税赋情况。1087年9月9日征服者威廉去世。

第三集 Dynasty 1087-1216

topic:亨二及其家族-金雀花王朝,安茹王室对英格兰的贡献是建立了法制

亨利二世,普通法的先驱,狮心王理查和失地王约翰的父亲,阿基坦的埃莉诺的丈夫。

1128年玛蒂尔达与安茹的杰弗里结婚,生亨二。1152年亨二与埃莉诺结婚。坎特伯雷大主教贝克特与亨二因神权与王权之争而反目成仇,贝克特被杀。1174年亨二前往坎特伯雷朝圣认罪。他与埃莉诺生了四个儿子,young Henry参与叛乱但死于痢疾;杰弗里死于马蹄下;狮心王理查、失地王约翰。埃莉诺喜欢理查,1189年理查向亨二宣战,亨二败并与理查讲和,最后死于希农城堡,理查继位并开展十字军东征,失败被俘,约翰自称为王。缴纳34公斤黄金后理查被释放回国。理查死后约翰继位,贵族们逼迫其签订大宪章,标志专制的消亡。约翰死后儿子亨三继位。

第四集 Nations 1216-1348

爱德华一世Edwardus,苏格兰之锤Scottorum malleus hic est。亨三之子。

之前英格兰国王基本上是法国人,爱德华是第一位真正意义上的英格兰国王。

1258年西蒙.德.蒙德福特带领男爵们逼迫亨三签署牛津条款以约束君主权利。1264年刘易斯战役中蒙德福特获胜,亨三与爱德华王子被俘,后爱德华逃出监狱并在战斗中获胜,蒙德福特死。1274年爱德华一世在亨三重建的威斯敏斯特大教堂中加冕。

1258年卢埃林自封威尔士王子,1276年英格兰军队入侵威尔士的格温内思,卢埃林称臣屈服。1282年威尔士反抗,爱德华派军队镇压未果,六个月后才平叛乱。康威原名阿拜康威,康威城堡原来葬有威尔士最有权势的王子们,被威尔士人视为真十字架残片的供奉地,后修道院被改为城堡,十字架被送往伦敦,一同带走的还有卢埃林的皇冠。从1301年开始,威尔士王子的称号属于英格兰国王的长子。爱德华一世在1290年将犹太人驱逐出境。

1290年苏格兰国王亚历山大三世继承人去世,苏格兰的布鲁斯家族和康明-贝列尔家族争夺王位,爱德华借机以宗主国身份进行裁决贝列尔上位,苏格兰反抗英格兰,并与法国结盟共同对抗英格兰。1296年爱德华攻向苏格兰,夺取苏格兰宝物司康石。苏格兰的华莱士反抗英格兰,但因被出卖而被捕杀死。苏格兰的独立象征是斯特林,1304年斯特林臣服。1306年罗伯特.布鲁斯杀主要对手科明,布鲁斯加冕为王,但激化了苏格兰内部混乱,不得不逃亡,开展游击战。1307年爱德华一世去世,爱二继位。爱二被妻子杀,爱三继位。

第五集 King Death 1348-1500

1348年爱德华三世已成为欧洲最强君主,但黑死病的爆发使英国人口速减,瘟疫和劳动力缺乏使工资上涨、资源整合,农奴消失。1376年爱三儿子黑太子死于痢疾,一年后爱三死,孙子波尔多的理查继位成为理查二世,其叔叔冈特的约翰操纵实权。1380年11月当议会增收人头税时,肯特爆发农民起义,瓦特.泰勒是领袖,后在于理查会面时被杀。理查二世的象征物是白鹿,威灵顿双联画。冈特的约翰死后,

理查判其儿子死刑并剥夺其遗产。后冈特约翰的儿子亨利.博林布鲁克起兵,理查二世下台,兰卡斯特家族上台,亨利四世。亨四儿子亨利五世后将理查二世葬于威斯敏斯特大教堂,亨五战胜阿金库尔战役,但一生碌碌无为,35岁死于痢疾,亨六上台。兰卡斯特与约克家族卷入玫瑰战争30年

第六集Buring Convictions 笃信1500-1558

天主教英格兰的消失

1526年1月在德国,威廉.廷代尔牧师第一个翻译、出版和印刷英文版《新约全书》。

1509年亨利七世死,亨八继位,娶亡兄亚瑟之妻西班牙的凯瑟琳。1520年亨八与法王弗朗西斯一世会见,并遇见安妮.博林。1516年凯瑟琳生女玛丽。宗教改革中的两个主要人物均支持改革:激进的克伦威尔VS坎特伯雷大主教克兰麦。1533年安妮生伊丽莎白。1547年亨利死。血腥玛丽继位,与西班牙菲利普二世结婚。伊丽莎白女王的统治被视为真正英格兰风格的复兴。

第七集The Body of the Queen 1558-1603

英格兰女王伊丽莎白与苏格兰女王玛丽的故事。

她的主要支持者威廉.西塞尔关注她是否有继承人,但不希望女王选择他的劲敌罗伯特.达德利。女王将达德利介绍给苏格兰的玛丽女王,但玛丽选择与亨利.达恩利结婚,但婚后与秘书达维.里奇奥暧昧,1566年一群贵族与达恩利密谋除去里奇奥,后当着玛丽的面杀死里奇奥。6月19日玛丽在爱丁堡生下日后苏格兰的詹姆斯六世,苏格兰大地主波斯维尔于1567年3月9日炸死达恩利,并通过奸污玛丽而逼迫玛丽嫁给他。1568年5月玛丽从囚禁的城堡逃脱,前往英格兰寻求庇护。1585年12月沃尔辛海姆设圈套,玛丽以叛国罪被捕。1586年10月15日正式审判开始。1587年2月1日伊丽莎白签署玛丽女王的死刑审判书。西班牙菲利普国王计划发动进攻英格兰计划。1603年伊丽莎白死,詹姆斯一世继位。伊丽莎白与玛丽.斯图亚特素未谋面,但是詹姆斯一世将这两个女人团聚在一起

第八集The British Wars内战1603-1649年

1642年10月23日查理一世,边山大战。内战原因:是君权神授、国王至上还是人民民主自治。查理一世宣布对西班牙战争,极大消耗金钱,引起议会不满。1626年查理一世宣布解散议会,自己通过摊派公债筹钱,1628年再次召开议会。查理一世从鲁本斯处定制三幅巨画于1636年安置于白厅国宴厅,主题纪念其父亲詹姆斯一世。

清教徒发起战争。

1633年威廉.罗德被任命为坎特伯雷大主教,他采用铁腕政策,任何违背他命令的人将接受特别法庭的审判。

查理一世是史上第一位没有在苏格兰加冕的国王。1637年7月23日清晨英国内战正式在爱丁堡的圣吉尔大教堂打响。为应付战争资金,查理被迫重开议会,企图新加征税并企图在爱尔兰征用天主教军队攻击苏格兰的新教军队。苏格兰长老会削弱了查理的皇权,爱尔兰天主教的反叛雪上加霜。1642年8月查理的保皇军与议会军开战。1643年9月25日议会派与苏格兰结盟—-神圣盟约。1644年7月约克郊外马斯顿荒原战役中保皇军被重挫,奥利弗.克伦威尔参与此战。查理不愿放弃权利,第二次内战爆发,在普勒斯顿战役中保皇军大败。1649年1月30日查理一世被带上断头台。

第九集 Revolutions1649-1689年

克伦威尔、光荣革命

1649年5月数百士兵哗变,克伦威尔前往镇压。同时苏格兰人拥立查理二世做苏格兰国王,并以他名义宣战。1651年克伦威尔诱其出兵英格兰,9月3日伍斯特大战,苏格兰人败。1653年4月20日克伦威尔前往威斯敏斯特发动武装政变,发表演讲后关闭议会,克伦威尔进入独裁时期,彻底违背了自己参战之初的初衷:结束国王的专制统治。克伦威尔成为护国公,由委员会和新议会共同执政。犹太人得以在英国生存,是早期英国多元文化的一个体现。1658年9月3日伍斯特战役纪念日,克伦威尔死,国家重归混乱。保皇党乔治.蒙克将军支持查理二世复辟。1661年4月23日查理二世在威斯敏斯特大教堂加冕,他的统治被追溯到他父亲上断头台的第二天。1661年1月30日克伦威尔及其支持者遗体被从棺中拖出,在泰伯恩行刑处处以绞刑。1664年彗星出现,继而黑死病使1/6伦敦人丧生,1666年9月2日伦敦大火。圣保罗大教堂重建。1685年查理二世去世,其弟—-信仰天主教的约克公爵詹姆斯继位。詹姆斯无子,王位由其女儿玛丽继承,其夫为荷兰王子威廉.奥兰治。1688年6月10日詹姆斯生子并将其按罗马天主教方式受洗,七名英国政要鼓动荷兰的威廉王子发动政变反抗詹姆斯的天主教暴政。11月5日荷兰军队在托贝登陆,詹姆斯逃出英国。1689年2月威廉.奥兰治与玛丽.斯图亚特加冕为英国国王威廉三世与王后。但加冕仪式上公布一份权利法案,议会改变国王的职责,国王与议会共同治理国家,历史上被称为光荣革命,旧的君主制终结。1689年3月詹姆斯带法国士兵在爱尔兰登陆发动博伊恩战役。

第十集 Britannia Incorporated 1690-1750年

英格兰与苏格兰的联合。

1692年2月13日威廉王子的阿盖尔军队奉命血洗苏格兰的格伦科以震慑詹姆斯党。What began as a hostile merger would end as a full partnership in the most powerful going concern in the world—-Britannia Incorporated. It was one of the most astonishing transformations in European history.

始于侵略占有,止于携手共进,这就是世界上最强大的联合—-大不列颠的联合。这是欧洲历史上最令人叹服的转变之一。

英国在巴拿马达连湾建贸易站,促进东西方贸易,苏格兰引领此变革。1698年第一艘商船启航,代表东印度公司。但第一次远征失败。1702年安妮女王继威廉王子之后继位,安妮女王无子,苏格兰人支持其兄弟天主教徒詹姆斯.爱德华.斯图亚特,但英格兰用经济利益赢取苏格兰议会支持联合。1707年达成一致,通过联合条约,英格兰与苏格兰紧密不可分。位于格林尼治的皇家海军医院,穹顶由詹姆士.桑希尔爵士亲自完成,主题为歌颂威廉王子及玛丽王后统治时期的故事,剽窃凡尔赛镜厅创意。辉格党VS托利党。1714年安妮女王去世无子,汉诺威选帝侯乔治成为英国国王乔治一世。罗伯特.沃波尔,事实上是英国第一任首相,在他领导下英国经济发展迅猛

1745年詹姆斯党推出詹姆斯之子美王子查理,但卡洛登战役中败。罗伯特.亚当成为不列颠建筑史的开创者。亚当.斯密斯《国富论》

If you want to see the future,forget the pompous monuments of England’s past.

如果你想知道未来是怎样,那么就先忘却英格兰那些荣耀的过去。

第十一集 The wrong Empire 1750-1800

英国殖民地事业的发展。

英国在非洲发展糖业,进而奴隶运输。1795年英国在殖民地方面战胜法国夺取多地,威廉.皮特使北美纳入大英帝国版图。但在美洲的税收政策使美国开始觉醒争取独立。约翰.亚当斯,波士顿起义反抗印花税,波士顿倾茶反抗茶税。1775年4月19日波士顿城外莱克星顿打响第一枪,费城会议,1776年7月4日颁布《独立宣言》,指控英王乔治三世为暴君。1781年美国迫使英国在弗吉尼亚州约克镇投降。1765年英国获得孟加拉地区全面税收权,标志从与印度合作到统治印度。

第十二集 Forces of Nature 1780-1832

法国自由精神对英国的影响。

卢梭引导的自由思想,1766年隐居英国乡村。卢梭的教育改革从童年开始:母乳喂养及扔掉书本。托马斯.比威克,英国首位自然历史插画家。1789年7月法国攻占巴士底狱导致自由之火蔓延到英国。玛丽.沃斯通克拉夫特发动女性革命,出版《女权辩护》,被认为是现代女权主义奠基人。十多年间,英国抵抗着拿破仑帝国,1803年英国海军在西班牙特拉法加大胜法西联合舰队。滑铁卢战役中威灵顿将军说过:“The next worst thing to a battle lost is a battle won. 除了战败以外最悲惨的事是战胜。”战后英国经济衰退,出现大萧条。

第十三集 Victoria and her sisters 1830-1910

维多利亚时代女性追求平等的进程。

1851年维多利亚时代为了世界博览会而建立的水晶宫预示大不列颠工业帝国的兴起。

1837年维多利亚女王登基,1838年6月28日加冕,辉格党首相墨尔本勋爵支持她。1848年伊丽莎白.盖斯凯尔的《玛丽.巴顿》出版,揭示当时工人阶级的苦难。皮金设计圣贾尔斯教堂以唤醒人们的信仰。维多利亚执政前十年是其臣民经济困难的时期。人民宪章是英国近代社会的新版大宪章,要求给予人民普选权。1848年4月10日宪章运动,英国史上最大规模的政治游行爆发。维多利亚女王有九个孩子。1874年第一所为女性特设的医学院在伦敦成立。1861年阿尔伯特病故。1873年剑桥附近成立的格顿学院是第一所牛津剑桥女子学院。1901年维多利亚女王过世。

第十四集 The Empire of Good Intentions 1830-1925

殖民帝国的终结

19世纪英属印度总督本廷克及剑桥学者托马斯.巴宾顿.麦考莱等人本着行善原则在印度掀起废除寡妇殉葬陋习的运动。屈威廉及麦克莱都在印度推行英式教育。同时期,爱尔兰人口激增,贫瘠的土地无法负担重多人口,1845年西爱尔兰主要粮食作物马铃薯因灾害歉收,但东爱尔兰仍在向英国出口其作物燕麦,大量爱尔兰人逃亡。高地肃清运动,爱尔兰人的自相残杀,百万人死亡,两百万人远走他乡,人数超过当时爱尔兰总人口1/3。1857年印度起义争取独立,一年后才被镇压,东印度公司与莫卧儿帝国的共同统治宣告终结,英国出现截然不同的两种统治政见:本杰明.迪斯雷利,托利党的领袖,统一帝国梦和威廉.格拉斯顿的自由主义。1877年利顿爵士代表英女王接受印度贵族效忠,彰显英国统治权。1877年在印度500万人死于饥荒和瘟疫,1880年格拉斯顿赢得竞选。帕内尔倾向于爱尔兰地方自治。Suspicions had a way of overcoming trust.怀疑总有办法动摇信任。1882年5月6日爱尔兰布政司,格拉斯顿家人弗雷德里克.卡文迪许勋爵在凤凰公园遇袭被杀,格拉斯顿没有终止合作可能,反而与帕内尔合作更紧密。但格拉斯顿的爱尔兰自治提案并未或议会支持。1947年印度独立。

第十五集 The two Winston 1910-

1874年温斯顿.丘吉尔出生时,船只和枪支的出口使英国空前的强大。1903年乔治.奥维尔出生于缅甸曼德勒,其父在当地英属鸦片公司工作,从对中国的鸦片出口中赚钱。1900年丘吉尔步入政坛。因坚持激进主义而于1904年改入自由党,36岁时被任命为海军大臣。在缅甸警署的工作使乔治.奥维尔想要摆脱现有身份成为作家,亲身体验后出版第一本书《巴黎伦敦落魄记》,后出版《动物农场》开启政治作品新写法。1940年5月10日张伯伦被迫辞职,丘吉尔接任首相。丘吉尔前往下议院做简短演讲:I would say to the House, as I said to those who’ve joined the government, I have nothing to offer, but blood, toil, tears and sweet. we have before us an ordeal of the most grievous kind. We have before us many,many long months of struggle and of suffering. You ask what is our policy, I will say it is to wage war by sea, land and air, with all our might, with all the strength that God can give us. To wage war against a monstrous tyranny never surpassed in the dark and lamentable catalogue of human crime. That is our policy. You ask what is our aim, I can answer in one word:victory. Victory at all the costs. Victory in spite of all terror . Victory however long and hard the road may be. For without victory there is no survival 我所能奉献的唯有热血、辛劳、眼泪和汗水。我们所面临的将是一场极其严酷的考验,将是旷日持久的斗争和苦难,若问我们的政策是什么,我的回答是:在陆上、海上、空中作战,尽我们的全力,尽上帝赋予我们的全部力量去作战,对人类黑暗、可悲的罪恶史上空前凶残的暴政作战,这就是我们的政策。若问我们的目标是什么,我可以用一个词来回答:胜利。不惜一切代价去夺取胜利,不惧一切恐怖去夺取胜利,不论前路如何漫长、如何艰苦,去夺取胜利,因为没有胜利就不能生存。

1940年6月丘吉尔演讲:We shall go on to the end. We shall fight in France. We shall fight on the seas and oceans. We shall fight with growing confidence and growing strength in the air. We shall defend our island whatever the cost may be. We shall fight on the beaches. We shall fight on the landing grounds. We shall fight in the fields and in the streets. We shall fight in the hills. We shall never surrender.

1965年丘吉尔去世。

 短评

經典之作

5分钟前
  • Fal Conde
  • 推荐

Simon Schama & BBC 有比這更好的人文紀錄片組合嗎(好多G詞 看起來比較累)

9分钟前
  • Ravenclaw
  • 力荐

11分钟前
  • 冬虫夏草血燕窝
  • 较差

讲解大叔满搞笑的

13分钟前
  • 丰无涯
  • 推荐

学习文化。

16分钟前
  • 银蛋伴小猫
  • 力荐

为什么人家的王位传男也传女?为什么人家高高在上的老大做得不好就会被拉下神坛被各种批斗各种骂?为什么人家同样权倾天下的老大想花钱还得看议会嘴脸?为什么在人家那“自由、平等”成了民族图腾精神专利产品!真是太能闹腾了!看着就气!

18分钟前
  • 女巫与花
  • 力荐

Britannia... The empire on which the sun never sets, now seems to be a great legend. I do admire Elizabeth I, always and forever. Bravo!

20分钟前
  • 宿命论
  • 力荐

口音好标准,内容太罗嗦,画面中等

22分钟前
  • 逐青
  • 还行

正好给我以前看过的丘吉尔英国史加脚注。

23分钟前
  • 万十三
  • 推荐

Schama大叔的肩抖得我直想冲进去抽他

28分钟前
  • 白熊大王™
  • 还行

2009-05-01 想看 3.贝克特怎么说呢,心眼小不识时务/认死理不会收买人心,当不了政治家| 2019-07-23 在看 很严肃也很闷的风格,第二次试图看还是没看完。

29分钟前
  • #瞬间收藏家#
  • 推荐

在看。讲解大叔皱着眉头讲英国历史中的冷笑话,很认真地在笑。

31分钟前
  • 专程路过
  • 推荐

第一部

36分钟前
  • 小魔@优雅穿梭
  • 推荐

要搞定欧洲史!~

38分钟前
  • ilia
  • 推荐

不愧是说史纪录片的经典

43分钟前
  • rhyme
  • 力荐

片子剪得很好,很比较客观

45分钟前
  • E
  • 推荐

什么时候cc*v能和bbc学学,这也是奢望原来cc那啥v是禁用的= =

47分钟前
  • 角质紧猫
  • 推荐

历史学家之于人类的作用就是讲故事,而Schama又是一个非常好的叙述者,何不静下来享受几小时的故事时间,一如我们小时候一样,只是这个是讲给大人听的。

51分钟前
  • 望望
  • 力荐

一天只能消化得了一集,因为太过浓缩所以不得不额外自主找资料来丰富这个简单的骨架;希望九月见面的时候,我能多了解你一点。

56分钟前
  • Sunyl
  • 推荐

看看英国人眼里的英国史,最重要的是什么

59分钟前
  • 小车
  •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