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宝银行:小可入狱

HD

主演:孙启诚,曾慧琳,孙仪芬,孙仪文,孙仪珍,孙仪琳,凯文·普瓦罗斯基,尼尔·巴罗夫斯基,玛格丽特·柯林,贾斯汀·迪斯,张体华

类型:电影地区:美国语言:英语年份:2016

 量子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剧照

国宝银行:小可入狱 剧照 NO.1国宝银行:小可入狱 剧照 NO.2国宝银行:小可入狱 剧照 NO.3国宝银行:小可入狱 剧照 NO.4国宝银行:小可入狱 剧照 NO.5国宝银行:小可入狱 剧照 NO.6国宝银行:小可入狱 剧照 NO.13国宝银行:小可入狱 剧照 NO.14国宝银行:小可入狱 剧照 NO.15国宝银行:小可入狱 剧照 NO.16国宝银行:小可入狱 剧照 NO.17国宝银行:小可入狱 剧照 NO.18国宝银行:小可入狱 剧照 NO.19国宝银行:小可入狱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国宝银行:小可入狱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纽约唐人街一家社区银行2015年被联邦检察官起诉,成为2008年美国金融危机后唯一一家被起诉的银行。这个故事拍成了一部纪录片。2008年美国金融危机有个关键词叫“大不能倒” (Too Big to Fail),指的是因滥发房屋次级贷款导致危机的美国大金融机构太大而不能倒 闭。实际上危机过后没有一家大金融机构或个人对那次危机承担法律责任。  一部最近公映的由独立制片人制作的纪录片,记录了金融危机后联邦政府起诉的唯一一家银行——由华人移民创办的纽约唐人街社区银行——国宝银行,以及它的创办人孙启诚和他家人赢得官司的过程。相对于“大不能倒”,记录片取名“小须入狱” (Small Enough to Jail)。  2012年5月31日,总部在纽约唐人街的国宝银行连同两名贷款主管,被纽约曼哈顿地区检察官办公室起诉,罪名从伪造商业记录、民用贷款欺诈、严重盗窃、串谋等共182项。纽约曼哈顿地区检察官万斯:“我认为这是长时期系统性欺诈,把风险转移到不知情的第三者身上。”检察官:“被告国宝银行涉入一起正在进行的贷款欺诈阴谋,他们不断篡改和伪造贷款文件,然后欺骗联邦国民抵押贷款协会,众所周知的房利美。”  国宝银行创办人孙启诚 : “这个话对我们来讲就荒唐了。为什么?第一我们根本没有次级贷款。而且我们没有倒账(坏账)。国宝银行的律师普瓦洛斯基:“在被指控的5年时间里,国宝总共卖了3000个贷款给房利美,3000个里只有9个有问题。”余启斌,一名被国宝银行开除的问题员工成为检察官办公室的主要污点证人,指控国宝银行贷款部伪造文件骗取贷款。但他的证词受到法官的质疑,最终也没有被陪审团采信。  影片导演詹姆斯在案件还在审理的时候就开始了拍摄。他说,他相信国宝银行是清白的。《小须入狱》导演詹姆斯:“认识了这个家庭,了解了他们的为人,我不相信他们有罪。不过我告诉他们,如果我们真的要讲这个故事,我们也要看另一方,如果有过硬的证据,证明你们有罪,那会包括在影片中,我们会直接面对你们。但我从未感到检察官的起诉具有说服力。”  孙启诚:“2015年6月5日,纽约时报报道,经过一个月的审理,陪审团认定两名被告和国宝银行无罪。”但对孙启诚来说,他们全家,他的妻子和4位女儿,经历了长达5年的煎熬,银行贷款业务完全停摆;官司花费总共超过1000万美元。孙启诚:“所以说,我在官司打完时,有一句话我说,公理是看你能付出多大代价,到底你能够承担多少?这个道理我说我懂了。”  孙启诚说,国宝银行的官司虽然赢了,但已认罪的10名员工罪名依然成立;而不愿认罪的9名女员工加两名男主管,在5月31日起诉那天,受到了侮辱性对待。孙启诚: “检察官很容易地选了华人,为什么呢,因为我们华人不投票,没有政治力量,冤枉你们是没事情的,没有后果的。”82岁的孙启诚,1952年从香港移民美国,年轻时就立志要当律师、办银行,为华人服务。1984年他创办了国宝银行。  孙启诚说,这次官司给他最大的教训是华人要参政,要运用投票权,要显示力量,不能自顾自。他说这个话是有原因的,因为从始至终,甚至在他赢了官司后,都没有得到社区民选官员对他,或至少对国宝银行受侮辱员工的支持。他认为,如果这场官司能唤起华人参政的热情,那么他和他的家庭所付出的代价也就算值了。缘来就是你暧昧男子对不起青春响:成为小说家的方法阴阳路4与鬼同行神秘博士第四季塔尔萨之王第一季小矮人篮球队枕边人第一季为人父母第一季风流才子翻转天罪孽的代价致命关系猎豹行动2005男孩自导日记福冈寻凶诀爱无定式当我们崛起时第一季红鹰展翅印度连环杀手档案:法庭私刑十三门徒陈二狗的妖孽人生 第二季第二生命怪异双面少女谁HOLD住谁粉红豹2四二八闪电奇侠刚达拉别惹猫咪:追捕虐猫者魔鬼诅咒虾上蚂蚁不是闹着玩的之欢乐喜剧村初雪跑女战国行桥下杀人事件死亡真相家庭召租

 长篇影评

 1 ) Too big to fail, small enough to jail

印象深刻的地方:

1. 最后的庆功会,姐姐在说,也许我们定了太多的蛋糕了(too much cakes),说明即使富有,也是勤俭持家,并不铺张浪费。

2. 老太太打电话给Tom,让他吃饭,然后打车回家,不要坐地铁了。同样,节俭。

3. 中国记者:“American justice has become American injustice,superimposed on you,SUPERIMPOSE!

4. 老太太在官司结束后,照相时,说,“I was told not to express any emotion”,被女儿老板提醒,是在during the jury。很有喜感。

5. 摆摊位置,多出了一英寸,就要罚款1000刀,而执法人员可以堂而皇之的随便停车。

6. Fannie Mae自己没有审查出错误,然后赚了很多钱之后,然后反过来说你之前为什么没有找出来?为什么不去找那些大银行?

7. 那个Wu,本来想做污点证人,结果检察官撤销了对他的“plea aggrement”,还是得回去坐牢,大快人心!报应,谁让你做叛徒。本来实话实说就好,也不会有什么事,结果呢?

8. Tom处理挤兑事件,像极了电影里的情节。

9. 180条 not guilty,一句一句的念下来,好爽啊。

10. 检察官,最后还说,not guilty ≠ innocent,没台风。你以为大家没看过12 Angry men吗?Not guilty无罪释放!Innocent,没有人是Innocent的,你自己证明下你是Innocent的?

11. 检察院想说这个小银行,导致了金融危机,是的排名两千多位的这个银行。你是昨天才看的蝴蝶效应吗?

12. 片中出现了好几次,孙中山和老夫子的像,很好奇,孙家和国父之间是否有血缘关系?

 2 ) 以卵击石 华人银行对抗美国司法誓不当次贷危机替罪羊

2015年一部《the big short》让不少人在视听两方面都重温了一遍2008年美国的次贷危机,电影里面无良的银行从业者和华尔街投机钻空者纸醉金迷的样子应犹眼前,但要说最令人气愤的,还是片尾的结局——美国政府救市接盘,为了保证大型银行和投资机构不会轰然倒地给社会造成不安定因素,“大而不倒”成为了唯一的选择,于是联邦政府花了$7000多亿老百姓的血汗钱去救市。

然而,紧急地救市计划受到了民众的质疑和媒体的批评——纳税人表示这个锅我们不背,美国政府必须采取行动整改金融监管系统并给出民众一个交代。

虽说如此,估计哪个纳税人们也没想到,为次贷危机买单的,最后居然是一家基于曼哈顿唐人街,宗旨为为华人移民服务的社区银行,莫名其妙成为了整个次贷危机爆发后唯一一家被施以“mortgage fruad”罪名,被刑事起诉的银行——国宝银行。184项重罪的指控,意味的是联邦政府要求这家全美排名2000开外的这家小银行,为整个次贷危机负责。

意外被政府盯上,国宝银行的创始者孙氏一家感到痛心而愤怒。但他们并没有选择沉默和被迫接受指控,而是选择了上庭证明自己的清白,而这一漫漫的辩护之路,一走便走了5年。打官司期间,他们的故事被知名导演Steve James得知,跟踪记录了孙氏一家如何不懈地搜集呈递资料,和政府打这场拉锯战。最终孙氏被陪审团判定无罪,而他们的故事也被放上大屏幕,成就了纪录片《国宝银行:小可入狱(Abacus: small enough to jail)》。

去年,这部纪录片亮相林肯中心的纽约电影节,惊艳感动了一众观众,以至放映结束后掌声不绝。而这周《国宝银行:小可入狱》即将登上IFC剧院放映,又引发了一大波影评人和观众对此事件的各种关注和讨论。周三,孙氏一家及导演来到了美国华人博物院,和纽约的华文媒体就国宝银行和曼哈顿D.A.的这场战役、美国华人遭受到的文化和种族上的歧视、以及现在国宝银行和孙氏一家的情况做出了一番分享。

国宝银行与联邦政府这场拉锯战其实始于银行的贷款员余启斌Ken Yu,当时这位贷款员并为将Jie Chen和Ariel Chi夫妇的一笔支票存入银行,而是擅自拿走了这笔钱。此事败露后,国宝银行的管理层孙家很快便采取行动,不仅开除了Ken Yu,并向联邦银行监管机构报告,甚至请来外部调查机构来调查银行的贷款部门。然而,本来是受害者的他们,却被曼哈顿地区检察官Cyrus Lance被予以184项指控起诉,成为了“被告”。

在影片中,观众看得到Cyrus Lance在新闻发布会上侃侃而谈一副起诉国宝银行是为了正义得到伸张的样子。而检方更是认为,国宝银行长期以来帮助其客户在房贷申请文书上造假,让无力偿还房贷的人拿到款项,促发美国房市泡沫持续膨胀,最终房市泡沫破碎房价下跌,导致了次贷危机。对于这样的指控,孙家并没有选择认罪做鱼肉为他人所刀俎,而是选择和政府对簿公堂。

这样的选择是勇敢地,因为选择背后困难的并不仅仅是参加一次次的庭审,准备一份份的材料,更是意味着国宝银行的资产要在拉锯战中被长期冻结,银行的诸多业务受到限制(新闻发布会上,孙启诚先生表示,由于资产冻结,任何金融机构当面对着这种刑事上的指控时都意味着很难脱逃“机构死亡”的命运……);而更深层面的痛苦来自于心灵和精神,曾经是华埠骄傲的孙家,现在要面对mortgage fraud罪名带来的羞辱,走在Chinatown中间,他人对自己的眼光会否异样,而自己扎根社区为华人客户服务的声誉,又不知受到了多少的玷污。这种精神上的痛苦对孙启诚的的小女儿来说更加严重,当时在曼哈顿检查办公室工作的她,因笃信司法公正而投入一腔热情于工作,但自己家案情的爆发让她开始质疑自己曾经笃信的信仰,最终选择了辞职回家,同父亲和姐姐们站在同一战线打这场拉锯战。

检方与辨方在此案争论的焦点在于,国宝银行在房贷申请文件上造假,是否增加了房利美的风险并加剧了次贷危机。诚然,房利美规定不能用借款来付房贷首付,但在美华人移民买房的首付资金则往往要么来自于家里亲戚借的钱、或同乡会筹措到的钱,更有甚者是透过现金不报税的方式获得的隐形收入,在填报证明资金来源这个问题上往往应对尴尬,因此国宝银行贷款员采取的方法多数是将这些来源伪装成gift赠款。然而对于检方提出的“借来的钱是负债,表明贷款人仍然无力偿还”这一说法,国宝银行却有着不同的看法。

其一,华人和“老外”对于在亲属间借钱这件事情看法不同,中国人谁家需要一笔钱了,往往亲属责无旁贷地借出款项,而这种钱款本就模糊了“借款”和“赠款”的区别,很难称得上是“负债”;其二,即使是从所谓“同乡标会”处借来了一笔钱,因为同乡会往往不光能找到借款人本身,甚至连借款人在中国老家的亲人都能找到,而借款人无论是出于自己和家里的面子,亦或是安全考虑,都更是积极工作打拼;更何况,国宝银行显然比检方更加了解华人移民社区中,因为有种种不规则的运作方式,华人实际收入远高于给IRS呈递的税表上的收入,银行在批准一个贷款人贷款的请求时,往往其实比普通美国银行更“高级”地衡量了各种方面的因素,而做出了批准的审核。正因如此,辨方律师拿出了国宝银行0.36%滞欠率(default rate)的证据,这个百分比,可是远远低于6.6%的全国平均水平。即是说,即使国宝银行有存在违规房利美规定的一些行为,也绝不至于到构成刑事罪的程度。

检方提出的各项重大罪责,其实是一种文化上的傲慢,貌似“理性做出判断”的言辞背后,其实闪烁地是其不愿去了解华人社区的文化以及其特有的操作方式。孙家的三女儿Heather在新闻发布会上提出,种族上的歧视分为两种,一种是overt racism,一种则是covert racism,相比于明显的overt racism,假以理性去包装掩饰的covert racism才更危险,当Cyrus Lance祭出所谓权威和理性,道德和正义时,人们的观念很容易被其所控制,忘记去从弱者和少数族裔的角度来换位思考问题。而Steve James更是引用片中Cyrus Lance所言,“我们并不是因为国宝银行是一家华人银行才对它这么严格,即使是一家印度银行,或者南美的银行我们也都会如此处理”,表示Cyrus潜意识里的对少数族群的歧视。

如今,国宝银行的案件已经随时间流逝而悄然平息,然而再提此案时,发布会上孙家人仍然会偶尔眼含热泪。孙启诚的太太更是表示,自己现在和先生在弗罗里达养老,而当年自家案件某一检查官的岳父恰巧是孙先生网球双打的partner。对于自己先生给出的“事件已平息,我带着他赢得了比赛”的说法,孙太太表示自己是不能接受的,因为这件事情就像一个深深的创口,每次揭开都意味着巨大的痛苦。

发布会后,我们采访了孙先生。问及现在国宝银行的业务如何时,孙先生表示,一切不可能瞬间复原,但重建工作正在国宝银行这个创伤之后重新站起来的机构体内发生着。“在我75岁时发生的这件事情,对我们做的于社区的服务是一个中断,这非常可惜,但发生就是发生了,要往前看,把不幸地转成好的,这是我的希望”。他又说道,“这件事情给我们所有在美华人了一个教育,那就是如果案子不赢,这样的歧视和欺辱会永远发生下去,但通过Steve James的纪录片,我们把这个影响扩大了,发生了一种社会效力。我希望有这种情形发生之后,我们中国人应当都开始参加选举投票,因为我们需要有政治上的力量,华人社区有力量,有政治话语权了,以后国宝银行这样的案件和受到的不公情况就会减少了。而我在我今后的日子里,将把我的力量主要投入于提高我们政治和文化话语权这项事业中。”

已入耄耋之年的孙老先生,在历经此事之后,不仅没有被击倒,反而更发想要替海外华人争取政治话语权,着实令笔者动容。又不免想,片中孙先生的四个女儿,优秀而坚韧,彼此扶持着打赢了这场和政府对簿公堂的仗,现在眼观孙老先生,确实能想见他四个女儿义无反顾的执着坚忍劲儿是从哪里而来。

对于国宝银行来说,“small enough to jail”如同凤凰重生经历的浴火。而对于广大在美华人来说,我们除了观看此片,也许更加需要的,是团结起来,用每一张选票来捍卫自己的权力;用每次对不公正事件的发声来减少不公事件未来的发生。正如孙老先生最后说的,“希腊有位哲学家说过,如果我们不去参与政治,我们就会永远被迫受人管制。” 愿每个海外华人都可以行动起来,让类似于国宝银行一案的事情,未来不再于华人社区内发生。

 3 ) 让人生气憋气,又解气提气

电影再怎么主旋律再怎么正能量,毕竟是编剧编出来的故事。从这个角度来说,纪录片对现实的揭露和分析,要深刻和真实得多。可惜的是,纪录片属于小众,从票房到影响力跟电影无法比肩。每年奥斯卡的纪录片提名,对于大多数人来说都是完全陌生的。不过今年有一部入围奥斯卡纪录片的政治意义远超前面两部奥斯卡热门电影。这部由James Steve执导的《国宝银行:小到可以进监狱》(Abacus: Small Enough to Jail),讲述了一桩鲜少人知的官司,导演拍这部片子,不是为了追逐什么热点,而是觉得自己有义务把这个荒谬而又可怕的故事公之于众。

传统银行贷款,银行盈利的同时也承担风险. 华尔街创新搞了一个ABS (Asset-backed Security,资产抵押债卷),说白了就是投资银行转嫁风险。银行们只顾逐利,胡乱发放贷款,贷款人也无度贷款,最后等到房价下跌,2007年次贷危机爆发,彻底崩盘,引发金融危机,股市腰斩,不少人全部积蓄化为乌有,世界经济几乎崩溃。风暴过去以后,痛定思痛,民众认为,导致这次经济危机的无良金融机构必须为此负责!

经过“周密”的调查,全美最终有一家银行被起诉,要对2008年金融危机负责。是高盛,美国银行,花旗,房地美,房利美这样的巨头吗?当然不是,这些巨无霸被认为 Too big to fail (大到不能倒),反而是纳税人们花了7000多亿美元的拯救对象。那么这家银行一定是罪行恶劣罄竹难书了?也不是,这家银行其实连坏账都没有几笔。那么,到底是什么原因,让这家坐落在唐人街上的,夹在馄饨铺,洗衣店中间的,全美国第2,651“ 大”的华人创办的国宝银行,被美国纽约地检署(以下简称DA) 指控180多项罪名呢?引发世界金融风暴的罪人居然是这一家小银行,如此荒谬的背后就是中国的那句老话,柿子捡软的捏,这句话翻成英文就是——Small enough to jail (小到可以入狱)。

纪录片一开头就让人生气,政府为了杀鸡儆猴,银行职员们上庭的时候,像一群牲口一样被铁链串成一串,还邀请记者全程直播。 律师一针见血地指出,“ 要是这样对黑人犯人,那会出大事的。” 结果 DA 打着官腔说,“这个如何出庭不归我们地检署管啊,他们法庭要怎么庭审我们也无能为力啊。”

导演的本意是追踪拍摄案子双方,用最公正的视角来呈现。无奈,检方一直到结案之后才同意接受采访。甚至陪审团已经全体同意无罪,法官宣读无罪裁决之后,DA 还厚颜无耻地对着镜头说:“他们没有被exonerated(被证明无罪),而他们只不过是不能够被证明有罪。”说好的 Innocent until proven guilty 呢,看到这里憋气得不行!

在政客眼里, 这些中国人一向不热衷于政治参与,没有选票可以影响和改善地位,只顾埋头自己干活赚钱,二来中国人一贯民不与官斗。与华尔街银行所属的律师精英斗不过,但拿这种小家族银行杀鸡给猴看,捞取自己的政治资本基本是稳拿。

幸好,这家人不是 DA 以为的会忍气吞声,认罪伏法交600万罚款息事宁人的小屁民。孙爸爸和四个女儿中的三个,全部都是律师(另外一个是医生)。“我们没做就是没做”,看着他们一家人义正词严地全力以赴地和地检署打官司,简直太解气了。尤其当证据摆在众人面前,国宝银行卖给房贷美公司的3000个房贷中,只有9个贷款偿还无力,这基本上是最低的坏贷率了。这样的银行被告对金融危机负责,你们是没有良心还是没有大脑。为了证明自己的清白,孙家提供了90万页的相关文件,搭上了1000万美元,用自己的行动告诉美国政府,华人不是软柿子!

这个案子审了三个月,导演跟踪孙家拍摄了三个月。很多时候并没有惊心动魄的情节,而是通过一些日常生活让我们了解孙家。最让我动容的,是孙家六口人的气节和风骨。法庭审查一个又一个贷款申请,发现很多华人小商贩漏税和谎报收入的时候,这对孙家其实是有利的证据。可是镜头里的孙爸爸边和女儿们吃着早茶,边忧心忡忡地叹气:这样不好,我很担心华人社区的名声受到影响,好像我们华人都不诚实一样。

非常喜欢导演对华人唐人街生活的勾勒,实话说,唐人街,是一个味道不太好闻,街道不太干净,除非有特别好吃的东西,我都不太想去的地方。可那里的人和我们那么相似:兢兢业业埋头工作,就为了子女有个美好的未来。只有被踩到头上了,才“被迫着发出吼声”。孙家在康州有大豪宅住,他们也不必混迹其中。可是这家事业有成的律师们,是真心想为华人社区做些事情。毕竟,在国宝银行成立之前,纽约唐人街的华人买房都找不到银行给贷款。

孙家的父母子女之间不会浓情蜜意地说我爱你,可是当家里被冤枉,作DA的女儿含着眼泪,第一时间辞掉工作,和家人站在一起;爸爸说了一句“三明治有些干”,几个女儿从文件堆里抬起头,叽叽喳喳认真讨论了两分钟;还有那个从未参与其中,被女儿们“剥夺”了释放自己情绪的老妈,看着老公女儿忙成这样,只能打电话过去:“让爸爸悠着点!80岁人了!不再是小伙子了。” 他们全家说的都是英文,可是,一定会有很多华人这样感觉:和我家一样一样的。

这部片子是小虾米怼大政府,然而导演并没有脸谱式的抹黑反方。陪审团里有个很轴的陪审员,从一开始就不同意无罪判决。然而她并没有被塑造成仇视华裔的坏人,她的很多话其实说得很有道理,后来的立场转变也一样有法理依据。很多人认为美国陪审员制度不够完美而且效率低下,但是从我的亲身经历来看,作为普通人,他们对法律和程序的敬畏和尊重让我只有佩服二字。美国法律制度的公正说到底都是靠这些不愿意无辜认罪的小人物和庞大的律师系统,以及抠字眼的轴人陪审员构成的。

当然有人会说,孙家不仅是靠法律战胜了不公正的裁决,更加不可缺少的是他们雄厚的资金基础。可他们要是没钱打这个官司呢?一千万打点官员是腐败,一千万打点律师就是法治了?要我说,即便价钱一样,我还是觉得法治胜于腐败。

这部片子,准备和女儿一起再看一遍。她刚过完马丁路德金日,第N遍学了一遍金博士的 I have a dream的演讲。作为一个在加州长大,从来不认为自己少数族裔的幸福孩子,她一直以为在美国只有黑人才会遭受歧视。希望她看完,能知道,歧视和不公正永远存在,同样的,对这种不公正的抗争也永不止息,她现在享受到的权力都是孙家那样勇敢智慧坚韧的美国华裔争取而来的。希望她的感受和片子里面,孙家女儿的朋友在看到判决之后说的一样:“ I feel so proud to be an Asian American now.”

 4 ) 中国人总以为自己没有受到种族歧视

在我还生活在中国的时候,世界很大·,我的城市很小,几乎没有什么外国人。我从来没有考虑过种族歧视这个问题。 这是我来美国读研究生之后才意识到的问题。原因很简单。有一件小事。我读的专业是电影。班上有个三十多岁的美国女生,就叫她L吧。L平时看上去总是酷酷的,自己本身也在行业内工作,又是纽约出生的人,所以很多中国人都对她有好感。这种好感呢,大概有点小小的崇拜的意味。像我一个中国女生同学S就跟我说“L看上去好酷好帅啊!” 然后L在家办了一个party,这件事情我并不知情,因为我们系很小,她家又很大,几乎系里面所有人都被邀请了,我说的几乎,是因为没有一个中国人被邀请!!!我也是后来翻到很多同学的facebook才发现的。 这件事情让我很愤怒所以我跟剩下四个中国学生讲这件事情,并且问他们你们都没被邀请没有感到被歧视么?结果出人意外的,得到的答案竟然是“没关系啊,你想太多了。”“并没有吧。”之类的,没有一个人因为这样的事情而感到愤怒甚至小小的不爽。每个人都又大方,又无所谓。 正如片中讲的,种族歧视分为两种,一种是overt racism(明显的种族歧视);另一种是covert racism(隐晦的种族歧视)。其实每天明目张胆地说“yes, I hate Chinese people. ”的人没有很多,更多的是这种隐晦的种族歧视。 但他们在这个party的时候,所有被邀请的同学难道不会意识到这个party上面没有中国学生。无形默认地,他们加入了一个“None Chinese Students”的联盟。而这样的活动,谁能否认十足的歧视的意味呢? 我当时对美国人的游戏规则知之甚少,经过跟其他中国同学的讨论也以为可能是自己想太多了。可是在美国经历了很多事情之后,才发现,自己并没有想多。很多默认的,无形的,像一块黏在你鞋子上的口香糖一样让人讨厌,但又难以反抗的事情一件件的发生在你身边。 2008年经济危机期间,为什么偏偏挑了一个在次贷危机这件事情上面最本分的银行下手?这个问题不言自明。因为这是一个好掐的软柿子。比起其他滔天大物来讲,更容易对付。更美国黑人的百年抗争史来讲,华人的抗争史太短也太弱。 而且人家其少数族裔并没有想要分享他们的胜利果实。所以每个少数族裔都要从头再打这场战争。片中的家族银行用了一千万美金,打了一个漂亮的胜仗。虽然代价沉重,可毕竟获得了胜利。但是历史不会就此打住,种族歧视现在正在也还会继续发生。每个海外华人都有一个小小的战争要打。 黑人连被称为黑人都要在那里说“This is racism”,甚至为次大打出手,可是我们非要损失个一千万才能意识到么? 对每件隐晦的种族歧视的小事说不,是任何一个生活在海外的华人的道路,这条路还有很长。共勉之。 万一你对电影和海外生活感兴趣,扫一扫公众号:

 5 ) 只要华人的故事都不太难懂,也不太会被带跑

纪录片的质量是很高的,有很好的素材。但如何拼贴素材,展现了极强的作者的观念:

这部分除了批判“大到不能倒”。其他的观念我是不敢苟同的,进入了美国式的保护少数族群惯性思维,被迫害妄想症候群。首先作为华裔小商业族群,收现金不交税,贷款就要做假账,并不能单纯以“没有伤害别人”和孔子文化就可以洗白。这又回到现今的美中贸易悖论,到底谁是自由的市场经济。我们很快在就有答案。

银行是典型的市场经济产物,况且在别人的国家做事自然要服从法律和行事逻辑。这个你再强调移民文化的差异性也是说不通的,因为商业上早晚也是要吃亏的,不能水土不服。

退一万步来讲,如果要类比犹太族群的现金/灰色生意为何成为“大到不能倒”,呢么就犹太人交的税金来算,美国人有理由无情惩罚呢个从来都不交税的。

反倒是小女儿在家庭中的视角,组织的非常细腻动人。我的分数主要放在这里和题材。

不管后期的tension是怎样靠案件的宣判过程带着观众揪心,1000万美金剥去外壳我只看到了中国人晚节和面子,记得电影里面黑发DA Officer最后阐述:“not guilty isn’t innocent ”。

因为两方观察的是不同的事物,对不同事物的估价也完全不同。

这样的观念的分歧在今后的世界方方面面会有一直存在的,会一直讨论下去。

 6 ) 如果你要造剑的那种尖铁,那就要入火

影片描述了孙先生及其家人在一场因为政治而非基于事实的控告中,表现出来的态度及其抗争,最终无罪释放,以及他们的感悟。

过程的艰难外人无法去感知,孙先生结案后的一些话让人深思:

“这是个开心的日子,我应该感谢大家这五年来的贡献以及支持,我们一起经历这不寻常的经验,而我们希望以后未来有很多开心的日子等着我们。”

“如果你要造剑的那种尖铁,那就要入火。这个经验应该让我的女儿们都更坚强,让她们成为更好的人!”

——学会感恩,即便是苦难,也应该看到积极的一面。这些让人愤怒、沮丧的事情发生时,才能显得正义、坚持的可贵。这样想会好受一点,让自己能更理智,更具备勇气的去面对,而不仅仅被愤怒淹没自己的大脑。另外,乐观的去看待生活,感恩亲人一直的支持!没什么比一家人在一起亲亲热热更重要。

 7 ) 看了本片就以为你了解了事实真相?

《国宝银行》是个很有意思的片子。

倒不是说它本身拍得有多好,怎样平衡地呈现了双方的立场,怎样无限地接近了真相。而是说这个案子本身就足够有趣,内里的细节展示了中西文化在很多方面根本的冲突——这个意义上国宝银行案可谓之于美国华人社会的“辛普森案”

新闻学有个很操作层面的概念叫frame。同一个事件,放到不同的“框架”中去理解,结论大相径庭。而大众通常缺乏批判精神,习惯于接受传媒先入为主给出的“框架”。因此,从公关的角度看,围绕新闻如何“呈现”,背后本质上是不同利益方如何主动与媒介机构互动,让媒介接受有利于己方的“框架”,从而赢得舆论制高点的角力。从报道者的角度看,则是谨慎比照各方“说法”,捕捉各自漏洞,透过重重迷雾尽力靠近真相,得出自己的narrative。核心在于不偏不倚、明察秋毫、无私为公。

这一过程也同样适合形容英美法系的法庭抗辩过程——只不过角色换成了原告和被告律师、法官、陪审团成员。过程更为严肃严谨,误判的后果更严重。在现实层面,能够靠近—别说抵达—司法级别严肃性的新闻报道1%都没有。

在看完《国宝银行》,加上一番纯兴趣基础上的文献研究后,我的结论是,不管中文语境中的frame: 抗争美国政府对华人社群的欺负、歧视,还是英语语境中的frame: 欺软怕硬的美国检察官为解民众在次贷危机后对银行的愤怒,拿国宝银行当替罪羊——都是不合适的,甚至是误导性的。

不能说这些frame全无道理,凭空捏造——这也是“真相”的诱人之处:太过复杂以至同一个案子可以找到至少五个还算靠谱的frames。但从更公正无私的角度看,这都不是最好的frame。过度沉浸于让自己舒适的frame的后果就是无视现实的复杂,略过inconvenient truth,于自己知识体系的精进毫无益处。

破解之道在于多听反对方的声音。在此案中就是D.A的辩词,以及无利益攸关者的看法。可惜的是此片虽然有呈现,但不多,并且只言片语建立在整个片子的基调是支持孙家、美国少数族裔的立场。

建构主义者云narrative matters more than the truth. 看了此片则觉真相并非不可及, but it requires confrontation of competing narratives. It is expensive, and take time to sort out.

首先,刻意针对华人社群的说法肯定是站不住脚的。如D.A在片中所说:“我们并不是因为国宝银行是一家华人银行才对它这么严格,即使是一家印度银行,或者南美的银行我们也都会如此处理”。在美国移民社会的大背景中我不怀疑此话的真诚。

其次,是否是“拣软柿子捏”,寻找easy scapegoat,比较复杂。我的判断是肯定是有的,但,首先,美国司法体系的逻辑是“就事论事”,只要罪名成立,你再以“别人都这么干,为啥找我”喊冤都没用,美国警方和检察官甚至常常搞钓鱼执法,大家也不能说什么;其次,不起诉大银行固然因为他们不好惹,另一个重大的考量则是他们是系统性重要金融机构,起诉对金融体系的冲击太大——当然too big to fail是另一个更大更复杂的问题,三言两语说不清。

此案真正的hardcore question,我以为,不是如孙家一直强调的Abacus贷款的总体违约率很低,也不是即使虚报收入但贷款大多正常偿还(明显的以结果无差为违规辩护,华人的普遍思维)。真正的问题是,银行的高层有没有系统性地、刻意地包庇纵容、甚至鼓励基层信贷员虚报借款人收入?

在国宝银行的这个具体个案中,确实是没有找到高层有包庇纵容的证据(需注意“没有证据证明”和“没有”是两回事)。但是,其他运作在华人社区中的银行存不存在这样的系统性问题?《纽约客》的长篇报道The Accused(有一篇中文翻译题名《审判唐人街》,我觉得非常之到位)是唯一一家引用Abacus内部员工指出“潜规则”问题的:

  对于没有任何证据证明是高层指示员工进行信息造假这件事他(前内部员工)也并不吃惊。“没有人明确地告诉你究竟该怎么做,”他说。“你在银行内部工作时,会看到别人是怎么做的。我们的雇员可都是中国移民,学这点事儿对他们来说轻而易举。说实话,我们不觉得我们在违规,与其说违规不如说是绕过规则——你知道的,这是中国人做事的方式。”

该文引用该员工的话,更指出了一个更深层的问题,即Abacus是在怎样的一个制度、文化环境中运作的,即informal economy, cash society,no documentation,借和赠的界限不清等等,最要命的问题是避税的问题。

在他看来,案件在审理方向上就错了:“唐人街的逃税问题是更根本、更系统性的问题,检察机关应该把焦点放在这上面,警戒华人遵纪守法的重要性。但他们却一直愚蠢地把国宝银行和金融危机扯在一起。”

如果审判可以更进一步,分出“善意”和“恶意”的虚报:前者是信贷官知道借款人的账面收入不符合信贷标准,但实际收入符合,因此判断借贷没有风险;后者是信贷官知道借款人实际收入也达不到信贷标准,和借贷人串通一气一个骗贷一个谋回扣,那肯定能离真相更近一步。如果大多数是“善意”的,则又涉及到华人的逃税文化——你可以把“逃税”当作另一个frame,但至少这个frame比其他的frame更切中要害。

纽约客文章比这个纪录片好的地方在于它通过更细致的采访,揭示了一个更本质、更系统性的问题,即华人文化与WASP主流文化重契约、重documentation、重税收作为整个社会运行基础的格格不入;往更大的格局看,可能重社会关系中的“信用”、缺乏文书材料、重个人对家族的奉献而不是更大社会的奉献(tax)也不是华人社会独有的,广泛存在于许多非西方、前现代社会——请注意这里的“前现代”不一定是贬义词。

对于孙家,我没有恶意但也没法把自己的认同建立在他们家身上——一个可以付出1000万美元打官司的家庭,很难把它和“弱者”挂上钩,尽管我同意即使他们赢了这个官司,仍是美国充满弊端的司法体系的“输家”。一案的胜诉无法改变这一事实:因为打不起官司,纽约州95%的受到检方起诉的被告都直接认罪或认罚了。那些做公关的人倒真该学学孙家怎么做PR——律师、银行家、地产商,你在几个报道中看过对他们毫不保留的同情?

最后还是很感谢这部片子与我机会一窥美国司法体系的运转——那些法庭抗辩虽然只有模拟画和配音,但足以感受到气氛的紧张、原被告双方智慧的迸发、洋人毫不含糊、死磕事实的精神……相比之下,华人社会不缺saga和drama,但多是幕后运筹帷幄、勾心斗角,到正面对峙时结局已定。

这部片子里说You can still get justice in America, but it will cost you 10 million dollars。其实西谚还有一句叫Justice should not only be done, but must also be seen to be done.

PS:行文至此想到当下最热的MWZ案。若有心者拍个纪录片或做个大paper当是极有趣的——中西方完全是在鸡同鸭讲。国人喜强调语境,什么politically motivated,什么美国人自己不肯跟伊朗做生意还霸道不准其他国家和它做生意。西人则咬紧一个事实穷追猛打:did you lie?

PS:这里是纽约客文章的翻译。条件允许的话推荐阅读原文,因为译文中有许多遗漏和错误http://news.sohu.com/20151105/n425275960.shtml

 8 ) 真实的力量

非常真实的影片。熟悉的中国城,看到了平时走过无数次的餐厅,街旁的水果推车,让我觉得这些人就在我们身边,甚至擦肩而过,甚至就是我们自己。片中的一家人面对指控团结起来。虽然姐妹家人之间有过争执,但是这种拌嘴看起来像自己家里的对话,真实而亲切。面对这样的困境,这家人依然充满积极的态度,有时甚至很幽默。看影片时有过愤怒,看完也让人思考,如果没有三个学法律的女儿,如果没有10个million,难道面对不公就只能屈服吗?

感动的是,在美国司法机构试图对国宝银行,对这个华人社区银行杀鸡儆猴的时候,在主流媒体没人报道此次事件时,还有调查记者愿意投身报道,还有导演愿意花时间跟踪拍摄。他们也在为另一个不同族裔的不公发声。在影片结束的问答会上,在问及我们怎样可以防止这种对少数族裔的不公再次发生时,导演说,他觉得解决不仅仅是利用投票权,因为好多有投票权的少数族裔依旧遭受司法不公,这个社会的主流人群应该意识到而且也要愿意为不公而发声。我觉得他说的很好,我们要站起来,不仅仅为自己的族裔的不公,要为其他族裔的不公发声。影片中检察官说的,这个指控不仅仅会针对华人银行,如果是黑人社区银行,犹太人社区银行也一样。我觉得他在试图解释这不是针对华人,但是,他却没有说会指控chase,citi 这些大银行。因为对少数族裔的歧视其实不分种族,我们对公平的追求也不应分种族。

 短评

又煽情嫌疑。DA有些无聊,而且有些杀鸡儆猴的意味。但是国宝也不是完全无罪的。而且用什么“就算我下面人造假了但是我们最后还是盈利了”来作为开脱借口,怎么都显得有些底气不足。小格局不足以撑起涉及面如此之广的一个话题,但是拍得算是比较成功的。最后哪句正义要花你1000万真是意味深长啊,推荐

5分钟前
  • Abe
  • 推荐

不确定里面多少是真实情况,但挺有意思的似乎是本来你想找个软柿子捏一捏,结果被喷出来的汁儿溅了一脸

6分钟前
  • 荆棘
  • 推荐

大不能倒和小须入狱,孙家人开办银行的初衷和在整个案件审理过程中表现出的沉稳坚韧让人尤为动容。精英家庭用一场得来不易的胜利告诉所有华人,我们站起来的时间很短,要走的路还很长。

8分钟前
  • 當缘
  • 推荐

最震惊的画面是把华裔员工拷成一条人链一起带走。确实很容易升华成为种族事件,相关一个社群,一个民族在美国的荣辱。纪录片里特别有趣的是导演转述了对立双方说的话,让他们再作出反应,直接看吵架。结尾令人感慨:“一个人可以在美国获得公正,只要他有一千万美元”

12分钟前
  • Medea
  • 还行

You can still get justice in America, but it will cost you 10 million dollars.

17分钟前
  • momo
  • 推荐

资本

20分钟前
  • 空语因明
  • 较差

内容没有想象的好,不过算不错的纪实片。本来简单的小银行自保反击,扯出背后个人、家庭、整个Chinatown,甚至华裔群体的利益。精英女儿们、社会活动家们、还有话语权等等内容基本流于刻板印象。倒是孙先生本人的担当、后期的哲人态度、流利的上海话,急脾气的老伴儿,还有陪审团的意见分歧很有看头。

23分钟前
  • yum
  • 推荐

整个孙家的形象都刻画得特别完整--被《生活多美好》启发的孙老先生、整件事成功的关键点--三个超级优秀的女儿、默默支持代表态度的老婆还有要帮助更多人理解“community”概念的活动家--看到最后我都竟然觉得reletable了,用1000万诉讼费去换自由或许比用100万去“赎”罪更值得让人尊敬。

24分钟前
  • 基瑞尔
  • 推荐

简单的案子,没有什么曲折的情节,也没有什么重大的社会影响,所以也不晓得拍出来有多大的社会意义。如果是想怼美国政府欺软怕硬那么请更详细的列出其他大银行诉讼的结果,如果是想怼对华人的种族歧视那么是不是可以多举些例子。总而言之影片焦点模糊,抗辩过程也没多大趣味。

25分钟前
  • lixunhuan
  • 还行

上海裔移民的家族银行,因为发现有员工欺诈,主动上报监管部门。联邦政府竟借机欺负这家银行,想挑软柿子捏。这家小银行居然成了08年次贷危机的替罪羊。很不巧,银行的创始人是律师出身,女儿还是当地公诉人。联邦政府拿着法律来欺压懂法的人...这真是自找麻烦了。美国政府是真不要脸。4.5星

29分钟前
  • bugz
  • 力荐

1. 中国人在皇权、威权的铁拳下生存的太久了,我们习惯于猫着腰、低眉顺眼的面对这个世界。2. 孙家为这个案子花费了1000万美金的诉讼费用,他们不是穷人,但是全程丝毫看不到他们的富贵气质,从银行装修到他们的着装。华人虽说好面子,但其实不注重外在形象的打造,如银行的装修,着装等等。

34分钟前
  • Sabrina
  • 力荐

You can still get justice in America, but it will cost you 10 million dollars.

39分钟前
  • 安德
  • 力荐

并没有哪一方值得同情,也没有哪一方就有足够的底气证明自己是对的。只是谁更有理由罢了。

40分钟前
  • LoVe
  • 还行

时长特别短,层次却不可置信地丰富,令人感到宛如看了个纪录剧集。看似枯燥的中国人在美国开银行、打官司之事,切入口和运作一丝不苟起来照样奥提。不仅是美国华人社区面面观,更是司法正义、资本运作面面观,这些议题被套在家庭奋斗史和抽丝剥茧案件的主线上,还外带个犯罪类型片的悬疑氛围。

44分钟前
  • 徐若风
  • 推荐

故事講述在紐約唐人街一個華人家族經營的小銀行如何在08經濟危機成為眾矢之的又絕處逢生,乍看以為是商業科普片,其實真正的內容是關注種族,偏見和正義⋯也是屬於中國城的故事。可惜整場電影觀眾席裡只有寥寥幾個亞洲面孔。在遙遠的美國看到了真正的天下為公,也看到了華人堅持到底的硬氣。

48分钟前
  • 维妮小姐
  • 力荐

有的银行因为太大,所以不能倒;有的银行因为太小,所以成被告。对美国资本主义的虚伪和司法体系的种族歧视刻画得很到位。因为被告是唐人街小银行,还展示了华人的家庭观和海外创业的艰难。美国当然可以给你正义,只要你有一千万 :(

51分钟前
  • 同志亦凡人中文站
  • 推荐

3.5 作为一个纪录片脉络还是很清楚的。但整个电影都在为资本家洗白+强调“得有钱”...

53分钟前
  • 米粒
  • 还行

一个人可以在美国获得公正,只要他有一千万美元。

54分钟前
  • 搬砖侠
  • 推荐

脉络清晰,以一己之力对抗体制性的偏见以及由此带来的不公;不过呢,房利美、地检署、评审团都难以理解的中国式人情,主创似乎也不太懂,另外对亚裔歧视的双向剖析也远不如同类型非裔歧视的纪录片来的深刻。

58分钟前
  • 托尼·王大拿
  • 推荐

洛杉矶Nuart电影院座无虚席 导演和制片最后又在现场做了很久的对答 前期是制片人自己先投的钱 双双做这个项目都是"a labor of love" 真的是一股清流。可以买票的朋友一定要支持!看的我几次哽咽!We have a voice!

1小时前
  • Yijun
  • 力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