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他英雄

HD

主演:吉米·佩吉,边缘,Bono,杰克·怀特

类型:电影地区:美国语言:英语年份:2008

 量子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剧照

吉他英雄 剧照 NO.1吉他英雄 剧照 NO.2吉他英雄 剧照 NO.3吉他英雄 剧照 NO.4吉他英雄 剧照 NO.5吉他英雄 剧照 NO.6吉他英雄 剧照 NO.13吉他英雄 剧照 NO.14吉他英雄 剧照 NO.15吉他英雄 剧照 NO.16吉他英雄 剧照 NO.17吉他英雄 剧照 NO.18吉他英雄 剧照 NO.19吉他英雄 剧照 NO.20

 长篇影评

 1 ) 超越

当他们看着彼此炫技时会心而笑,我真的理解了为什么Jimmy说,乐评都不看了。
吉他是他们声音的延续,他们及他们所拨弄出的频率,并非都能被我们的耳朵发现。
全片最令我着迷的

是 Jimmy 听着那旧胶片里放出的段段蕴含变革,创造的吉他solo时,那仍旧如初的虔诚,双手空弹;

是 Jack White 听完黑胶说,这是我的favourite,一直是。

是edge 对海上那孤岛solo,带着放大器,仿佛更多的echo,更多的灵魂。

这也是一篇无趣且无用的评论。唯一有意义的或许便是如下的祈求:

去聆听他们指尖的声音吧,去参加他们这次的cross吧。

 2 ) 浮夸无益, 不如"去神化"

坦白说, 我并不喜欢看纪录片. 尤其是这类摆拍而没有多少纪实性的纪录片. 3个吉他手在摄影棚里围坐在一起聊天, 对音乐不感兴趣的人来说更没有什么吸引力可言. 3人的成就地位抛开不谈, 就电影的角度来看, 如此随性的安排布置, 聊天过程中穿插着零星的闪回和访谈, 完全没有情节故事的东西对我来说看起来实在太累了. 我甚至没有耐心从头到尾一次看完.只有在Jack White讲到他童年和家乡的时候仔细回头看了几遍, (题外话, Jack White在3人中比较特殊, 我感兴趣的是一个生长于80年代的底特律白人小男孩, 是如何在一个黑人文化泛滥的地方习得Blues音乐的影响)

每当镜头前台下万人合唱, 台上吉他手们千娇百媚, 手中吉他上下飞,意外的发现, 这对现在的我来说触动少了太多了. Stairways to heaven也仅仅让我开大了点音量.换做5年前, 我不在屏幕前感动的*&^$%才是奇怪,

但是Anvil的伪纪录片我却非常开心的看完了, 而且刻盘保存(我有看完电影就删, 几乎不看第二遍的习惯), 不是因为Anvil的故事比他们3人更好更精彩, 而是影片中他们的故事是如此平凡. 平凡到你看着他们就会想到自己或者你熟悉的那个人. 生活中的起起伏伏, 朋友间的吵架和好, 为了一个目标协同合作, 每天发生的事情每个人都会经历的故事, 借了Anvil乐队, 借了金属乐的壳子而已.


而讽刺的是, 每每在这么多人赞美音乐中表达的自由,理想和美好世界的时候(事实上, 很多人却很少消费CD和其他出版物!), 是否会发现自己却这么的平凡, 离职又上岗, 爱情分分和和, 房价依旧高不可攀,股票仍然晴雨不明, 世界还是不那么太平, 而随之发现只有妈妈亲手做的一顿饭, 朋友间喝酒吹牛, 回到家洗个澡睡个舒服觉最有联系最感亲切. 同样的理由, 我非常不喜欢 [海盗电台] , 但却很喜欢李安的Taking Woodstock.

但这不等同你的棱角就能被磨平, 不等同你就没有权利拥有梦想没有追求. 只是有时侯换个心态去看, 摘掉围绕在神像周围的光环 也许能少点负担 多点轻松和乐趣. 比如在我还蹦的动的时候, 绝对不会放弃在下个月Slayer演出的台前拼个你死我活的机会.

再厉害的吉他英雄下了台也有老婆孩子热炕头(莫名的想到Varg), 人们喜爱的是他们拿起吉他之后的风情, 但其实这只是他们的工作, 而你在另外一个地方也同样能做的和他们一样出色.


总之简单的说: 音乐的目的而且唯一的目的只是给人带来快乐. 而浮夸和神话除了让人丧失部分思考和清醒, 永远不能为大家多带来一分. 如果哪天你感到累了, 就离开他. That is it. 而且放心, 摇滚乐不是号召博爱自由么, 哪天你听的上火了, 让它去死他也一定不会怪你的.


PS: 看到有人吐槽中文译名, 其实我个人觉得游戏比这片好玩多了.

 3 ) It could have been loud and articulate

I find this "documentary" to be dull. I had to fast forward to select the part where they really talk about their music.
Let me make it short, Jimmy page might have done way too many interviews, I totally understand, I mean if I were him, I would have run out of things to say, or just simply hate to repeat things I have told millions of times.
and I am not very into Jack White. I find his music too raw and moody. It's just me. But Tom Waits is raw and moody, but he makes a lot sense to me. Jack white definitely experiments with many ways to play a guitar, but that's nothing new, I think he just does it wrong.
 The edge, on the other hand, is pretty amazing, The edge is underrated, his guitar playing is quite simple but amazing. He doesn't "borrow" from anyone else, but create a whole new way to playing.I like the way he always puts on this big smile to others.
The film-photography is beautiful. that's it. there's nothing else worth mentioning.

 4 ) 有梦就是美好的.......

guitar是乐器,也是艺术品,流畅的线条,完美的曲线,幻化出动听的旋律.... 看着片中出现的那些神器Fender、Gibson、成箱的机架效果器、集成的踏板、电子管的音响,不禁想起自己刚接触吉他时成天梦想着自己以后会有这样的设备、有自己的乐队、站在属于自己的舞台上,演奏自己的音乐......想起自己对音乐的一切幻想,想成为 Vai、Eric Johnson、Yngwie、Joe...................等一系列大师
自己弹琴也有些年头了,惭愧技术上没什么提高,但庆幸的是开阔了自己的眼界,接触了多种音乐风格,了解到音乐的美好,不然依旧可悲的听着那些口水歌,堕落下去......
回到影片中,三位乐手(就不介绍三位了,也称呼大师了,片中他们的角色就是普通的乐手)讲自己对吉他、对音乐的感受,怎样开始接触吉他,怎样怀着执着的心态走到现在,他们也说到自己如果没接触吉他,没坚持下去的话,也不知道现在的自己做的什么过的怎样的一种生活,他们用语言交流也用音乐交流,在一起jam一切都让你喜爱,让你回忆自己的经历或开始让你下定决心去接触学习吉他....也许在音乐上我永远无法达到他们那样的高度,但从吉他里找到快乐,用它表达自己的心情也就满足了,那怕直在那静静的欣赏它............
初学的时候就像Jimmy 说的那样,一个和弦可以一个人快乐的,扫弦、分解一整天...
现在没有了初学时的激情,一天几个小时的抱着琴不放、看任何有关吉他的东西.....也没有成为专业乐手,只是偶尔拿出来弹奏几首曲子,让自己沉浸在音乐里........
吉他是生活理的一部分,没有它我也不知道现在的生活是怎样的枯燥,乏味..........
有梦的人生就是美好的,也许它实现不了,也许遗憾但也不要去纠结,痛苦它离你是怎样的远,为什么成功不了.....把梦留在心里,偶尔想起自己曾为这样一个梦而努力过.........不是很美好吗?
感谢Jimmy Page, The Edge, ,Jack White三位乐手和我们分享他们的回忆,他们对音乐的感受!

 5 ) 英雄梦想

    看完这部片子,才知道音乐的多元性。纪录片式的音乐电影。你以为摇滚乐都是聒噪的么?那你还没有触碰到干净如简的摇滚。
     一把吉他的可能性?无限的延展和乐音。看到一头白发的Jimmy Page抱起吉他那一刻浑身都充满着能量,太有魅力~ 开头Jack White做土质吉他,“Man,Who Says You Need Buy a Guitar” 音乐的无线可能性~ 只在于诚挚的热爱和发掘创造。
      “音乐创作或者写作,都需要全神贯注,推动极限,超越地平线,而吉他手是这场游戏的焦点。有一种能量,将人们联系在一起,最大的激情就是创作。音乐促使人们前进的脚步,虽然会有新的方式讲述老的故事,但吉他是分享这一切的根基,因为灵光和启示就附着在上面。总有一天你会拿起吉他,脑海里空空如也,没有新作品,没有新思路,每个搞创作的人都需要一种天赋,但总有那样一天……我们努力使那一天,离得越远越好,最好是永远停在望不到尽头的天际。”
      影片最后说道“弹奏吧,直到你再也拿不起吉他那天......” 满满的感动。
      艺术与爱情一样,走势平庸琐碎生活中的英雄梦想!

2015.08.29

 6 ) 吉他界里没有英雄,只有梦和回忆。

《搖滾青春夢》(ㄟˇ金ㄘㄚˋ喔) It Might Get Loud
美国2009年著名纪录片导演Davis Guggenheim(《不愿面对的真相》)全新力作!值得期待,美一区12月22日发行,国内D版最快12月7日发行,考虑到字幕问题,预计12月12日左右可见D版。

简介:
这部音乐纪录片以三位吉他手的音乐生涯及自述作为主轴。他们分别是活跃于1970年代的英伦摇滚乐团Led Zeppelin(齐柏林飞船)的吉他手Jimmy Page,在1980、1990年代扬名立万的爱尔兰乐团U2的吉他手The Edge(猴鳃雷)以及近年以堪称蓝调文艺复兴之姿震撼美国乐坛的姐弟双人组The White Stripes(白线条)的吉他手Jack White。导演Davis Guggenheim结合三位吉他手各自的访谈纪录,以及三人聚首,谈论并且共同飙奏电吉他的片段,剪接成为一部从电吉他对于三人各自的意义出发,进而触及所谓「摇滚乐」如何定义他们的生涯,最后呈现三人以摇滚乐手的立场剖析自己的纪录片。

花絮:
Davis Guggenheim在映后座谈当中也以对于自己的剖析开场。他说自己不是以一个摇滚音乐学者的立场去拍摄〈It Might Get Loud〉;同样的,拍摄〈不愿面对的真相〉的Davis Guggenheim也不是一名环保尖兵。Davis Guggenheim只是一个「说故事的人」,一个以说好故事作为工作的人。他所以用吉他作为主轴,去说三个吉他手的故事,也说三个吉他手联系起来所衍生的故事。。然而吉他手满世界,为何偏偏是他们三人?导演Davis Guggenheim一句「人家我也想要找Jimmy Hendrix啊!」惹得全场哄笑。他掩不住得意地继续说,以一个将故事说得精彩的前提,他很喜欢Jimmy Page、猴鳃雷和Jack White联系起来产生的冲决效果。

猴鳃雷说:我永远对自己也对工作伙伴吹毛求疵地追寻更多元、更丰富的声音表现,那些追寻,那些声音,就是我。Jack White说:我只是永远想要和听众分享一些所获。三人之中,Jimmy Page超过半世纪的音乐阅历令他兀自地动人。齐柏林飞船时期的Jimmy Page及肩的长发乌黑,脸上若非群玉山头见的清新俊秀和一旦弹奏起吉他的放肆张狂令人分不清他就竟是天使抑或厉鬼。遍历综乐酒精、毒品,他的伙伴,齐柏林飞船的鼓手John Bonham死于饮酒过量引起的急性肺水肿以及更许多繁华梦幻以后的Jimmy Page,头发已经花白。他说:我只是用每天执起吉他,好让我再也无力弹奏的那一日永远在望不到尽头的天边。

简评:
齐柏林飞船最著名的作品当中用远不乏Jimmy Page长篇的吉他独奏以及主唱Robert Plant张狂也魅人的性感嗓音。猴鳃雷在动荡的爱尔兰成长,层出不穷的冲突、爆炸、死难在他心中划下的伤痕令他不得不执起吉他进行控诉。这样的猴鳃雷,反动的是齐柏林飞船兀自作乐的耽溺恣肆。猴鳃雷广泛的社会关怀令他永远在乐音当中寻求更深刻、更缜密的修辞。不断在硬件、音效合成和音像科技中实验的猴鳃雷和U2唱出许多结构严整,制做精致的歌曲有如〈Where the Streets Have No Names〉:

太严整显得虚伪,太精致不免矫饰。浸淫底特律(Detroit)非洲裔美国人社群蓝调乐音的Jack White用他的音乐当中不假雕琢的生猛节拍,发乎于心的真诚吶喊反动的正是有如U2那样深深根植于数字科技的精密算计。Jack White的白线条乐团所以只有他和鼓手姊姊Megan两人,他们以当代的不安与焦虑简洁直白地回溯摇滚发源的蓝调传统,翻出令死滞乐坛惊艳的曲调如〈You Don’t Know What Love Is (You Just Do As You’re Told)〉:

Davis Guggenheim安排三位彼此反动的音乐人会见的结果竟是一团和气。Jimmy Page、猴鳃雷和Jack White三人忘我地谈论音乐、竞飙吉他固然火花四射,却也令在场某些观众不禁质疑到:让三个反骨倨傲的摇滚乐手在音乐中爱上彼此,摇滚乐还怎么「屌」得起来呢?


摇滚乐有多屌?也许是在初衷失落复又寻回的许多过错以后,用片体鳞伤换取到一点毕竟不迟的诚实。

 7 ) 三代吉他英雄

作为一个蹩脚的吉他手和狂热的摇滚爱好者,此片属于必看系列。还好,此片没有陷入传统纪录片那种忸忸怩怩做作模式,对电影结构分析我是外行,看了一遍后,虽然细节不甚了解,但整体感觉不错。
导演应该对摇滚乐有很深刻的理解,选的三位主角分别是不同时代真正的吉他大师,尤其是Jimmy Page和The Edge我尤为推崇,如果新生代的吉他大师选择红热辣椒的John Frusciante,那么光看阵容我就要给五星。
对电影的理解我就不班门弄斧了,浅谈一下我对三位大师的了解,有不对的地方希望指正。首先Jimmy Page无需多谈,多大的赞美都不为过,真正的吉他英雄,摇滚乐与吉他技术发展中重要的推进者,影响无数后辈力量。Jimmy Page最为人知的还是在齐柏林飞船阶段,此乐队是继披头士与滚石两大摇滚乐队巨头之后的顶级乐队,与黑色安息日和深紫一起缔造了重金属这一摇滚乐最重要的流派。80年代的流行金属,比如中国乐迷数量相当庞大的枪花,就可以听出齐柏林飞船的影子。从根源上讲,齐柏林飞船还是深受布鲁斯影响的摇滚乐队,其中Jimmy Page更是布鲁斯吉他大师,最出名的绝技是重复段演奏。在电影中的Jimmy Page是一个慈祥安静的老人,可在电影影像上可以看到年青时期Jimmy Page的风采,当时也是风靡万千少女的帅锅。人到老年的Jimmy Page,已经无需再从技术层次上来演奏吉他,吉他更像是与其融为一体,这种境界无法用语言来形容。难能可贵的是,鼻祖界别的Jimmy Page对晚辈更多的欣赏与鼓励,丝毫没有架子,与晚辈的JAM中甚至还有谦虚的一面,让我敬佩不已。说到此,想起08年奥运交接仪式后,在天涯上有粪青因为对英国人不满,甚至对老jimmy出言不逊,也难怪,Jimmy Page在中国的知名度可能还不如贝克汉姆的万分之一,摇滚史甚至音乐史上最重要的人物在中国甚至受到轻视,令人唏嘘。

U2就不会如此尴尬,此乐队不仅风靡全世界,在中国乐迷数量也众多。但是最为吉他手的The Edge就另当别论了。在相当长的时间里,The Edge都被认为是蹩脚的糟糕吉他手,“仅仅是因为在U2所以知名度大”。还好现在基本已经平反了。The Edge是和Tom Morello一样颠覆传统吉他概念的吉他手,Edge的吉他哲学是“Less is more”,他是当今世界上少见的以出神入化地运用效果器而知名的吉他手,也许是因为早期受到朋克运动的影响,他总是希望用最少的音符来表达最好的音乐,对此我非常推崇,因为我厌烦了众多“吉他高手”复杂繁肿的吉他solo,如流水一般而没有韵味,失去了弹琴的本质而成为了炫耀的资本。老外称那种速弹而没有技巧的吉他手叫手淫,我认为有相似之处。被低估的Edge面对外界的质疑,从来没有改变自己的方向,20年如一日,为我们奉献了众多杰出的摇滚作品。在电影中看到Edge那一大堆复杂的效果器了吗?我想起了周星驰鹿鼎记中的一个片段,韦小宝进宫前师傅陈近南教他武功,给了一小册子,韦小宝惊讶道,这么厚我看要看个把月,陈近南眉头紧锁道:这是目录,武学秘籍在那边,随手一指,墙角一大摞书,“我看了三年,练了三十年才今天的境界”!世界上的效果器就如同那一大摞武功秘籍,想要达到Edge的境界,不知道要花费多少功夫和精力。我常听说,中国吉他手与世界最大的差距就在于音色的理解上,现在更少有人能静下心来研究音色,Edge的伟大之处就在于此,他是吉他历史上一个怪才。

Jack White是当红乐队白色条纹的灵魂人物,对此君我不甚了解,不敢妄加多言。在如今的乐坛很少有像白色条纹一样搞布鲁斯音乐了,并且还玩的这么好,这么流行,唱片还能大卖。难能可贵的是他还是白人,一直都以为布鲁斯是黑人的专利呢,就好像说唱界的痞子阿姆,比较另类。

在电影片尾,三人一起JAM,其实我有一点小失望。我更希望看到的是三个人各自拿出看家本领来擦出激烈的火花,比如jimmy的连复段,Edge的吉他音效,Jack White的布鲁斯,脑海里浮现这样的片段,想想都让人激动,好比洪七公拿出降龙十八掌对抗欧阳峰的蛤蟆功,效果肯定不同凡响。

好了,一口气说了这么多太累了,有时间再补充,大脑需要休息片刻。

 8 ) 时代在变,不变的,是摇滚精神

吉他不是摇滚乐的全部,却足以诠释摇滚乐的灵魂。



我爱摇滚,但要我说我最喜欢摇滚乐的哪一部分,我还是会很自私的说——吉他。

我知道,单有吉他不可能创造出摇滚乐。没有鼓就失去了节奏的快感;没有贝司就缺少了音乐的基调;没有主唱,这个我认为摇滚乐当中最简单又是最困难的部分,就缺少了乐队的辨识度。可我就是喜欢吉他,没有理由。



It might get loud,这部电影的中文译名叫《吉他英雄》。翻译的人估计是个摇滚迷,看着Jimmy Page,The Edge,Jack White这三个人的名头,给了个跟这英文片名毫不相干的名字。而这个英文名的取名者,也就是导演,居然根本就不是个摇滚迷,而记者问他为什么选择这三个人时,导演还很搞笑的说了句“我也想找Jimi Hendrix啊”。话说回来,正因为这个导演并不迷恋摇滚乐,才能用这样一种写实甚至有点清新的方式表现出三位吉他大师的内心世界。



花白头发的Jimmy爷,略显苍老的Edge叔,加上依然有着青春活力的Jack,三个年龄段的吉他手,让我不得不佩服导演的选人。

Jimmy爷出道于“披头士年代”,摇滚乐刚刚起步,所有的创新都带动着摇滚乐的发展。可那个年代,摇滚却依然不为大众接受,以致Jimmy爷迷恋的将吉他背到学校天天练习之后,老师将他的吉他没收,并将他列为“反主流者”。这倒也造就他做音乐的风格——“反叛”,比如用小提琴弓拉吉他,比如运用双柄吉他。他尝试了许多前人不敢尝试的东西,因此,另外两位小辈一致认为,他们三人当中Jimmy爷是最有朋克精神的。

Edge叔出道时,摇滚乐已经基本成型,各种曲风也基本已经奠定了基础。这种时代,很容易踟蹰不前,因为创新很可能意味着对前人的不敬。他们出道于Punk盛行的年代,自然也免不了模仿前人。Edge叔走进曾经的录音室居然还说,“我们当时真不知道自己能做出来什么”。但他们成长了,他们用摇滚表现对政治的不满,让自己也成为后人学习的对象。

Jack叔是三人中年龄最小的,但是他却最复古。我对此人的了解甚少,但在这部电影中,他的才华让我不得不佩服。他敢于对以前的东西加以改进,敢于对现在的流行提出抗议。这个年代,创新能够为大众接受,因此Jack们才能够很快找到自己的道路。



三个年代,三种摇滚,但当三个人坐在一起讨论时,又可以达到同一个点位。



电影中让我最有感触的,是三人最后一起弹奏的民谣。G,C,G,Bm,四个简单的和弦,却如此动听。Jimmy爷还有些不好意思的说,“我唱不了歌,这很没前途,对吧?”而The Edge也在慌乱之中弹错了和弦。每个人都有自己小小的缺点,吉他大师也不例外。

电影中给我最高的兴奋点,是三人同时演奏Led Zeppelin的In My Time Of Dying。Jimmy爷的重金属,Edge叔的英伦,Jack叔的朋克,居然能够如此和谐的交织在一起。这是吉他的魅力。

为什么会选择摇滚?The Edge在最后说,“最大的激情就是创作,有一种能量将人们联系在一起,这就是为什么我拿起了吉他。”而创作很难吗?Jimmy爷说到神曲Stairway to Heaven时,仅仅把创作的过程表现为“不由自主的灵光一现”。摇滚来源于生活,却高于生活,这是摇滚的魅力。



听着Jack White最爱的那首没有伴奏,仅仅靠拍手和声音演绎的歌曲;看着Jimmy爷在听到自己喜欢的旋律时那慈祥的笑容;望着Edge叔在大海边带着音响弹奏吉他的身影。突然感觉到,摇滚也可以如此静谧,如此安详,如此平和。



当你在音乐的道路上摸索时,你也许正在创造着历史。时代在变,不变的,是摇滚精神。

 短评

里面关于吉他的小故事很感人~

6分钟前
  • 兮称
  • 力荐

这是我看过最好的音乐纪录片。

9分钟前
  • 邹小樱
  • 力荐

这是一部以Jack White、The Edge和Jimmy Page三位吉他手为原形的纪录片,讲述了他们通过不断地努力创新,用一把电吉他创造出他们独特表演风格的事业历程。该片把焦点放在一天中所发生的事情上,三个吉他手聚在一起分享他们的经历,向对方展示他们的才华。这片名翻译很无语

11分钟前
  • stknight
  • 推荐

电吉他教学片。

15分钟前
  • 吃 硬
  • 还行

不懂音乐

19分钟前
  • 曾小菜
  • 还行

看了三遍,很多启示

20分钟前
  • RIC
  • 力荐

结尾仨大师一块儿JAM不过瘾!可是jimmy page真尼玛太帅了! 帅了!了!!!

21分钟前
  • 樱桃之远
  • 推荐

it should be loud!

26分钟前
  • Orchid
  • 力荐

三个人更像是三种态度,JimmyPage代表着随性,Edge代表着控制,而JackWhite更像是释放。

30分钟前
  • Sai
  • 力荐

- - 闷闷的。不熟悉。看来还有很多资料需要了解。

33分钟前
  • 人类学科研究员
  • 还行

不错

36分钟前
  • 麦子
  • 推荐

老Jimmy 笑起来有点像周润发。

39分钟前
  • 脑震荡
  • 推荐

吉他!吉他!

44分钟前
  • 新同学
  • 力荐

直接把我给看哭了。(别误会,不是电影感人,而是自身原因,有的人为了现实,放弃多少梦想。就在想的一瞬间,回头便是一辈子。看到这部电影,你怎能不激动。古人说男子,少不看红楼,壮不看水浒,老不看三国。是有它的道理的,这个老不看三国,呵呵,羡慕却又无奈。)

48分钟前
  • 大 象
  • 推荐

开玩笑么 这三个人不要太牛逼 听听他们讲讲吉他的事蛮不错的

49分钟前
  • 禾希食反
  • 推荐

毫无疑问,电吉他是最富激情的乐器

51分钟前
  • 惧色
  • 推荐

jimi Page (Led Zeppelin), ; Jack White (the White Stripes); Edge (U2), 三个玩吉他像玩自己的生殖器一样娴熟的家伙,jimi page和jack white的秀超有启发。

56分钟前
  • Yeoman
  • 力荐

以前从没留心过Jack White,没想到这么可爱又生猛,特别是带着小杰克练琴时,音乐生命应该比两个老江湖更旺盛。

1小时前
  • seamouse
  • 还行

1.25 看见jack white,于是就下了。只有jimmy我不是很熟悉,也毫不掩饰对jack white的喜爱,三个优秀的吉他手坐下分享对吉他的情感和对效果的痴迷。

1小时前
  • arlmy
  • 力荐

光这3个名字就足够强烈推荐了!

1小时前
  • 利奥波德
  • 力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