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裔2011

HD

主演:乔治·克鲁尼,谢琳·伍德蕾,阿玛拉·米勒,尼克·克劳斯,帕特丽夏·哈斯蒂,凯·哈特·赫明斯,博·布里奇斯,马特·科博伊,马特·埃斯克森,迈克尔·昂吉恩,斯坦顿·约翰斯顿,米尔特·科根,玛丽·伯德桑,罗布·许贝尔,莱尔德·约翰·哈密尔顿,罗伯特·福斯特,马修·里沃德,朱迪·格雷尔,斯科特·迈克尔·摩根

类型:电影地区:美国语言:英语年份:2011

 量子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剧照

后裔2011 剧照 NO.1后裔2011 剧照 NO.2后裔2011 剧照 NO.3后裔2011 剧照 NO.4后裔2011 剧照 NO.5后裔2011 剧照 NO.6后裔2011 剧照 NO.13后裔2011 剧照 NO.14后裔2011 剧照 NO.15后裔2011 剧照 NO.16后裔2011 剧照 NO.17后裔2011 剧照 NO.18后裔2011 剧照 NO.19后裔2011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后裔2011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事业有成的律师马特(乔治·克鲁尼 George Clooney饰)的妻子因为一次意外变成了植物人。最近医生告诉他,妻子大限将至,令他倍受打击。同时,他作为夏威夷某岛的继承人还在与信托基金谈开发事宜。忙乱之中,两个女儿也不让马特省心:小女孩斯科蒂(阿玛拉·米勒 Amara Mil ler 饰)经常对同学爆粗口,马特只得带她亲自登门道歉;大女儿亚利桑德拉(谢琳·伍德蕾 Shailene Woodley 饰)住寄宿学校终日酗酒,母亲病重,马特希望亚利桑德拉摒弃对母亲的敌意,然而女儿却道出了母女决裂的原因——她发现了母亲出轨的事实。这彻底颠覆了妻子在马特心目中的印象。他跑去找妻子的闺蜜求证,答案竟然如出一辙。一直被蒙在鼓里的马特既失望又愤怒,开始带着女儿顺藤摸瓜,寻找第三者……  本片获第84届奥斯卡最佳改编剧本奖。阴魂不散这个男人来自地球等你百年半径5米海上嫁女记比萨强者争霸第一季人生几度秋凉苏东坡雪琉璃工作与时日鲦魚的詛咒开始2020柳毅传书棋盘上的向日葵水底惊魂我在鬼屋撞见爱遇到你 爱上你家有恶夫网上鬼妻极度危机2004我们的故事之沉默的年代007之杀人执照国语突出部之役:冬季战争与麦子我的美女老师铁男2:血肉横飞星空瞰华夏小煤炭商为了头发波士顿法律 第四季野兽特警2003春满丹麦恶搞之家第二季元洲街王后撒哈拉林中女妖母亲外出之夜牺牲1986我美丽的洗衣店极寒之城2023

 长篇影评

 1 ) Goodbye, my love, my friend, my pain, my joy.

《杯酒人生》7年后,Alexander Payne重出江湖,再次关注中产阶级的中年危机。一样的清新睿智,一样的台词隽永。
与上次的Miles一样,Matt也处在人生的低谷和转折点:他作为唯一受托人的家族信托即将到期,需要决定是否将祖上积攒的自留地卖给开发商;妻子遭遇事故不省人事,眼看医治无望需料理后事;他惊闻妻子其实已经出轨,甚至打算跟他离婚;他一直无暇照顾的两个女儿早已变成问题少女。一时间,震惊、悲痛、愤怒、彷徨、无助,纷至沓来,一个原本家庭美满事业有成的成功人士瞬间变得焦头烂额凄惨落魄。影片的主要内容显然是表现他如何走出阴霾重拾自我,这个过程中,朋友的帮助很少,女儿的合作有限,更多的是依靠自省和原谅。其实仔细想想,信托到期是早就知道的,妻子孤单寻求刺激与他是工作狂分不开,女儿叛逆本就是青春期常态。看起来的飞来横祸,实则都有根深蒂固的内因,与其怨天尤人冤冤相报,不如谅解感恩振作向前。于是,他保留了土地,未揭发奸夫,体谅了岳父,吻别了妻子。最后和两个女儿在沙发上边合吃冰淇淋边看《帝企鹅日记》——雄企鹅每年会不吃不喝两个月、在严寒里孵育后代。
考虑到片名和夏威夷背景,有人说影片是在隐喻美国对夏威夷群岛的侵略,以及对保护地的开发问题。我觉得即使真有这一层意思,也只是副线而已,顶多更强调了晚辈对先人的责任、及对后代的馈赠。以Payne的风格,应该更关注的是家庭与人生。
金球奖是Payne和Clooney的福地,这次又获得了最佳剧情片和最佳男主角;但冲击奥斯卡再次不利,只获得最佳改编剧本一项。

 2 ) 及時行樂,更要及時行愛

一段時間不見,人與人之間最平常的問候語經常是:『你好嗎?』但仔細想想,我們有多久不曾真心問過近在咫尺的身邊人,你好嗎?或者,有多久不曾打從心底問問自己:『你好嗎?』 電影『繼承人生』(The Descendants)的場景在風光明媚四季如春的度假勝地夏威夷,然而,事業有成的夏威夷商人麥特金(George Clooney飾)在開場白就告訴你,他已有十五年沒去過沙灘了。言下之意就是他過著飛來飛去忙得不可開交的日子也有這麼久了。電影就從他妻子因從事危險海上運動,撞傷頭部,昏迷不醒開始,麥特金被迫暫停忙碌的事業,回家父兼母職。突如其來的改變,令他無所適從,他不知道怎麼和兩個他不太瞭解的女兒相處?但最讓他震撼的則是他愛的妻子竟已背著他外遇許久,他原本自以為幸福的人生就此變調。 【比原諒更重要的是自省】 表面上看來,這好像是一個關於原諒與放下的電影,但其實不然。妻子背叛他的錯誤是事實,然而電影要告訴我們的絕不僅是他的傷痛,以及他如何在羞憤難耐之餘仍選擇原諒妻子,重新開始。 隨著麥特金的第一人稱敘述,他與十七歲的大女兒伊莉莎白一起找出妻子外遇的真相。一開始他像所有在婚姻中被背叛的人一樣憤怒難平,恨不得叫醒昏迷的妻子質問她為什麼?然而,隨著越接近真相的核心,當所有的意外都不再是意外後,他的心情反而漸趨平靜。最後他終於明白,造成妻子出軌,從事危險運動,進而付出生命代價的始作俑者,其實是他自己。 人總在遭逢巨變時才肯仔細回望自己的生活,才能看到自己和所愛的人在時光的變遷中究竟變成什麼樣?在麥特金被迫回望他們的生活之際,忽然發現他的慣性輕忽,習以為常的冷漠,讓他以為理所當然存在的愛,慢慢消失在妻子心裡。如果妻子的外遇有錯,那他的冷漠相待錯也不輕,因為所有的愛都不是理所當然的存在,更不是擁有了就不會改變。 父母對子女若只有金錢給予,沒有實質相處,你完全不瞭解自己的子女,又怎能責怪他們叛逆不受教呢?同樣的,夫妻戀人之間再有愛,幾個月不說話,不聞不問,再好的感情也經不起冷漠摧殘。人有一種無可救藥的劣根性,認為得不到的就是最好的,因而能常保熱度;得到的,就算是曾經以為的最好,也會沒有任何理由漸漸淡漠。 這或許源自於人自我中心的本性,總以為自己已經夠好,付出已經夠多,因而難以忍受不再自己掌控之內的改變。如果妻子外遇是可怕的改變,那麼他成天忙碌不再關心妻子和女兒不是更可怕的改變嗎?他以為他讓全家人過著不予匱乏衣食無憂的生活就是至愛的表現,卻沒想過他們要的愛真的只是這樣嗎?也許他的妻子更想要能天天與他說上幾句話,更希望寂寞時能有他在身邊做伴;也許他的女兒不需要讀最昂貴的學校,更需要的是能與他在假日時一起到海邊衝浪曬太陽,共用天倫之樂。但他卻以為這些並沒有那麼重要。 我們有時候不也是如此,當一段感情不知不覺走到盡頭,在怨恨對方改變之際,從沒想過自己在歲月中改變了什麼?你以為你對對方很好,可是你所認為的好並不是對方想要,那就不是真正的好。 愛不是一廂情願,不是自以為是,而是最簡單卻最容易被忽略的兩個字“尊重”。有了尊重之心,才能在十字路口與對方交會;沒有尊重之心,兩人走得再近,終究是無法交會的平行線。 因此,我認為這不是關於原諒與放下的電影,它在試圖提醒我們,比對錯更重要的是對感情的輕忽與揮霍,比原諒更重要的是自省。唯有當我們開始深刻自省,才能看見自己在時光變遷中不知不覺的改變,以及在改變中對所愛之人造成的傷害。 【比對錯更重要的是體諒】 身為子女,我們經常覺得不被父母瞭解,父母子女之間總有層出不窮的代溝。但仔細想想,我們又何嘗瞭解過自己的父母?你知道當他不是父母時,真實的他,又有怎樣的歡喜哀愁嗎? 電影中,麥特金的大女兒伊莉莎白在得知母親外遇之際,她的反應和一般子女的反應如出一轍:震驚,質問,憤怒,離開。在得知母親犯錯的事實後,她拒絕再與母親做任何溝通,她氣母親對不起父親,更氣母親破壞了他們原本幸福的家庭。這也是許多人在得知父母其中一方外遇後會產生的類似心理,因為在我們心中父母是家庭的一份子,理應忠於家庭,這個身份往往淩駕於他們本身。至於父母為何會外遇?似乎沒什麼人關心,也沒有人真正在意,因為我們在意的始終是這件事對自己的影響,父母其中一人的背離,影響的就是家庭的完整。 以前我和伊莉莎白的想法一樣,也無法接受父母外遇,光想像就覺得無法原諒,可是現在我的想法不一樣了。當我看到她得知母親再也無法醒來,不發一語潛進泳池在水裡放聲大哭的畫面,我彷佛看到了她的後悔與遺憾。 現在如果我得知父母其中一人背叛了婚姻,我想我不會像伊莉莎白一樣,我會更想知道造成錯誤的原因是什麼?我會更希望能瞭解父母真實的心情,因為他們不只是我的父母,他們同時也是他們自己。記得我爸媽經常叮囑我:『人生在世,最重要的就健康快樂!』如果真有那麼一天,我希望他們也能做自己最想要的選擇,不要因為子女,因為家庭,再委屈求全。我希望他們不僅身體健康,心靈也要健康,我像他們對我的期盼一樣,也願他們能擁有真正的快樂。 我突然想到在課堂上給學生介紹書寫家人的文章時,我一定會要求學生不能只以子女的眼光寫父母,而是要盡其所能以不同角度去看自己的父母,因為他不只是你的父母,他也是他自己,甚至有時候必須放下子女的角色,試著當他的朋友,如此才有機會真正走入他的心。 其實我們都想走入父母的心,只是有時候不知不覺被制式化的親子關係困住了,也被我們的自我中心給阻隔了。想起龍應台說:『我知道他愛我,但是,愛,不等於喜歡,愛,不等於認識。愛,其實是很多不喜歡、不認識、不溝通的藉口。因為有愛,所以正常的溝通彷佛可以不必了。』 所以,真正的愛,應該是溝通,認識,瞭解,體諒;真正的親近,不僅是血緣,而是願意靠近的心。 【幸福人生,就從“及時行愛”開始】 表面上看來,這是一個關於原諒與放下的電影,但深入探尋後會發現,這其實是一個深刻自省後終於覺醒的電影。我們總以為時間偷走了原本幸福的人生,直到像麥特金一樣重新回望自己的生活,才終於明白:真正偷走幸福人生的,其實是自己。是自己在歲月中輕忽了愛的細節,愛不是說說,愛需要有心。有心,才能真正走入所愛的人心裡;有心,尊重與體諒將不再是難事;有心,人生就有再度幸福的機會。 人人都說夏威夷是人間天堂,無所不在的藍天白雲沙灘,無處不在的歡快樂音,彷佛在時時提醒人們要忘卻煩擾,及時行樂。除此之外,電影也提醒我們,人生更需要“及時行愛”,不要以為還有無數明天,暫時冷漠就無妨。要知道有心,才會有愛;有愛的人生,才會與幸福同在;有了幸福的感知,無論身在何方,心中都有夏威夷的好風光! 原文發表於:http://blog.sina.com.cn/s/blog_5d0ccc4d01011w65.html

 3 ) 一个父亲的遗产

在凯·哈特·赫明斯(Kaui Hart Hemmings)的处女作小说《后裔》(Descendants)改编的同名电影中,夏威夷火奴鲁鲁律师马特∙金一直在情感与责任的矛盾中挣扎。妻子伊丽莎白滑水时意外受伤昏迷,即将不治,在这困难时刻马特却突然得知妻子正身陷外遇,又悲又气中他必须决定是否要将消息告知妻子的外遇对象,给那混蛋以最后的告别机会。不仅如此,作为夏威夷考艾岛土著的后裔,金氏家族拥有二万五千英亩(占考艾岛的7%)未被开发的原始土地。马特是家族信托基金的负责人,他必须决定祖传土地的去留,而这不仅会影响整个金氏家族的未来,也对全考艾岛居民的未来事关重大。

但这其实还不是马特所面临的最悲催状况。更让马特头疼的是两个女儿:10岁的小女儿斯科蒂说话行事不得体,在学校不断惹麻烦;17岁的大女儿亚历克丝酗酒、抽大麻,乱交男友,与父母关系冷淡恶劣。一句话,马特的家庭正处在分崩离析的边缘,而他作为一个一直忙于工作无暇顾及家庭的后备父亲,此时此刻不得不面临生活的多重打击和巨大压力,挑起儿女教育的重任,掩饰妻子出轨的事实,遏制摧毁情敌的冲动,正视内心爱恨交织无以发泄的悲伤与无奈。影片一开始,焦头烂额的马特就对夏威夷的“天堂”之名大肆挖苦,干脆狠狠骂了一句“去他妈的天堂!”

这就是导演亚历山大∙佩恩(Alexander Payne)为乔治∙克鲁尼所设置的角色。这位好莱坞叱诧风云的钻石王老五乍看起来与这样一位被生活逼得跳脚的父亲并没什么共通处,但佩恩却指出了二者在年龄、地位相近之外最重要的气质相似:疏离——与家庭的疏离、与感情的隔阂、对人际关系的排斥或笨拙。实际上,克鲁尼饰演的马特跑起步来都滑稽别扭得可笑,他这个最明事理的人(职业还是律师)在女儿与家人面前却总显得那么无能为力,理屈词穷。但他必须做出选择,不管生活带给他的是荒谬、残忍还是无奈,作为一个父亲,作为家族的继承人,他都必须做出困难的抉择。而这抉择的过程,就是他一步步接近自己的内心,一步步对抗并重新发现生活寻求和解的过程。

故事中的所有人物都如同马特一样具有被隐藏的一面,亚历克丝、斯科蒂、傻小子席德、硬汉岳父斯科特、被蒙在鼓里的朱莉,就连一句台词都没有的昏迷妻子在影片开场的第一个镜头中也展现了无比的生命力:激情、喜悦,对瞬间的绝对享受与投入。这十几秒的生命力为整部电影铺下了不可磨灭的黑色基调,之后所有的喜剧片段都渗透了现实的悲剧元素。但佩恩展示悲剧的手法绝不是哭哭啼啼博取同情,正相反,他要观众笑,他要观众深切体会人物所面对的荒谬境地,然后才在笑的尾声中一举刺中心房,呈现真实的,血淋淋的,汹涌到难以承受的原始情感。

黑色幽默中对情感的准确深入解读正是亚历山大∙佩恩电影作品的标志。佩恩至今只指导过五部电影长片,却在好莱坞拥有一流号召力,可说是最捧演员的好莱坞导演之一:但凡佩恩片中的主要角色鲜有不被好莱坞大奖提名最佳表演奖项的。佩恩对电影选角十分在意,除了提供充的分表演空间,他在剧本改编及人物塑造方面均以“情”见长。在NPR的采访中佩恩说“爱,尤其困难抉择中所体现出的爱,我认为是极其美丽的。这是我想要拍摄这部电影(《后裔》)的原因之一。”我觉得最能体现佩恩挖掘人物情感潜力的作品是他在《巴黎,我爱你》中创作指导的短片《14区》(14e Arondissement)。故事中丹佛市一个普通的中年单身邮递员大妈用刚学到的法语讲述她在巴黎旅游过程中所度过的一天,短短六分半钟把一个人物的孤独、巴黎的城市气质、人与城市的关系、人物内心的情感流淌表现得淋漓尽致,感人至深。

《后裔》中佩恩所要解析刻画的感情当然也包括爱——困境中的爱,被愤怒遮盖的爱,被绝望击垮的爱;但爱并非故事的全部。他想要展现的还有小说中所涵盖的家族史,后辈对历史的责任,丈夫对家庭的责任。而更重要的,我想,是一个父亲为后代所留下的遗产。马特在开篇自述中曾谈过他对子女财产的态度:留给他们足够的钱成事,但不多到无所事事。(Give your children enough money to do something but not enough to do nothing.)正是基于这样的理念,坐拥万贯家财的马特才严格管理名下财产,房子、车、生活方式都是美国中上产阶级的标准,日日努力专注工作。如此周密的安排与自律,却还是忽略了妻子的感受,疏远了女儿的世界。待到惊回首时,生活已偏离轨道,变作一次又一次的告别。马特面对噩耗慌张,愤怒,不知所措。原来一个父亲的遗产远非“财产”可概括,困境中的清醒难,真难。

电影的喜剧元素正是来自于对这些“难”的具体刻画。马特必须在亚历克丝面前重新建立作为一个父亲的尊严,他必须在愤怒与悲伤之间走钢丝般找到平衡点;而亚历克丝也必须重新认识马特,重新意识到家庭的义务与意义,这不知收场的黑色喜剧才能抵达每个人物的内心,实现戏剧手段之上的绝对真实。

最终,土地也好,家庭也好,情感的投入没有捷径。一个父亲的遗产,一种精神的继承,都必须历经奋斗与自省,必须通向生活的真相,通向责任,才能终于通向爱。

 4 ) 每个男人给的梦不同

所谓的中年危机,不过都是一件事,突然发现数十年坚持的生活全然不值一提、无趣、厌烦、怀疑,只想逃离却又无法翻转头重新来过。这些情绪就是突然到来,喷薄而发,让人迷幻失措。

对自我内心某方面长期的忽视,一步步错到后来,已经再也不知道到底是从哪一步开始错起的。

乔治克鲁尼饰演一位夏威夷律师,恪守祖训,坚信过多的财富只会让子女失去创造生活的能力。在长久的自我人生观里,看不到最亲近的人因此所受的压抑和痛苦。

这世界的确有一种这样的男人,对于爱情和生活,只懂本能,全然无机会去体会更宽广的感情,在感情路上一直停留在青春懵懂期。成年之后,就只剩下迟钝和沉默。有很多这样的好人,矜矜业业工作,养育子女,坚守道德,他们就像一架不知疲倦的发动机,提供生活所需的能源,却绝不会供给彩色泡泡和糖果,在他们的信仰里,那远非生活必需品,却不知道再迟钝的女人也会偶尔需要粉红色的梦。

这样的男人一辈子只娶这个女人,只爱这个女人,只和她生儿育女,只和她做爱。但是最后,她却没有办法再爱他。

他做了一个长长的梦,只属于他的梦,一直很努力很努力的在生活,做着他以为的好男人。有一天,梦醒了,他才看到生活的真相。

沉迷水上极限运动的妻子,其实早已出轨,朋友和女儿都是知情者。他是最后知道这件事的人,但他却没办法当面质问她,因为她已是躺在床上的植物人。

这个沉默的男人,用最沉默隐忍的方式对待这件事。把孩子都接到身边陪伴。按照妻子的遗嘱,通知亲朋好友,还有那个外遇对象,因为他觉得:她会想见到他。

整部电影里,这个心里凉透的男人,没有咆哮,也没有痛不欲生的哭诉和抱怨。用尽全力克制着内心的伤痛,给予昏迷的妻子最大的温柔与尊重,对自己的爱情尽忠职守到最后一秒。

然而阳光明媚、海水湛蓝的夏威夷,让这个故事不是那么的悲伤压抑,反而透露着点点滴滴的温情与舒快,就像从树叶间隙里透过来的午后阳光一样,就像酷暑难耐的夏日出来一阵阵清新的海风。

导演和编剧对这个故事拿捏的很好,不像国内的某些中年危机的电影,充斥着对世界的不满和调侃,夸张苦闷,那不是真正的人生。

成年男人最难之处,不是辛苦过活,而是无处言苦,亦苦的不知从何提起。他们中的大多数只能对着烟酒倾诉着孤苦和虚空。

他们是失败的吗?亦或他们已经没有梦了,也不再懂得爱情了?
其实,他们只是不懂,生活到底变成了什么样子。他们用最大的努力去追寻以为的最重要的东西,却过于努力,丢掉了生活。

他当然懂得爱情。

每个男人给的梦不同。他一直做着一个长长的梦,一辈子只娶这个女人,只爱这个女人,只和她生儿育女,只和她做爱。没有谁比他更爱她,因为她就是他的生活。

在她离开人世的最后一秒,他看着这个让他一见钟情毫不犹豫娶她为妻的女人,俯身吻她,对她说:goodbye,my love, my pain, and my joy。

再见。我的爱人。我原谅了你的背叛,因为让我最痛苦的人是你,因为让我最快乐的人也是你,因为你就是我的生活,可是我却丢了你。

我相信男人爱一个女人爱到极致,就是让她成为他的生活。可惜最伟大的事情往往伴随着最失败的事情。生活与爱情之间不能划上等号,努力与幸福之间不能划上等号。

一个简单的好人,为什么总是与幸福擦肩而过呢?因为人生从来就是这样,没有人可以躺在原地睡大觉,这世界总是变换的太快太快,我们都不能放弃成长才可以赶上那班车。简单拯救不了自己人生。

 5 ) 祖先的画像

来来来,我问你,如果悲情老男人Matt没有发现布莱恩给自己戴了一顶绿油油的帽子,他还会不会在协议书上签字,会不会油然而生厚重的使命感,发表出结尾那段“对这土地爱的深沉”的宣言。
协议书摆在面前的时候,我看到的是一个落魄男人近乎抽搐的嘴角。此刻焦头烂额的他直觉到自己马上就要被人卖了还要义无反顾地帮着数钱,而且直到此刻,他依然不能找出一个摆得上台面的理由拒绝签字,同时又不在满坑满谷的亲戚面前颜面尽失。
这样一部电影叫做“后人”,有一种撕毁了祖先画像的荒诞感。起先我带着沉重的民族感情,准备看一部三观正确,勇拒资本主义大潮侵蚀的正剧,但剧情过去一半,违和感越来越重,我尚且没回过味来,身边的CY已经笑得打迭,“太惨了,啧啧,太惨了”,果然男人最了解男人生命里的悲剧,老大叔Matt的人生在几十年的一成不变之后,忽然跌入了无穷无尽的真相启迪模式。妻子因事故在医院等死,自己不得不照顾孩子才发现小女儿满嘴脏话俨然一个色情狂,而大女儿夜不归宿,换起男朋友如同换衣服,却挑了最不靠谱的一个陷入真爱模式。真爱的爸爸是老当益壮的暴力男,而妈妈生活的世界只有她自己可以理解。Matt在妻子的病床回忆恍惚的往昔生活,才发现妻子出轨已久,而奸夫正是自己即将变卖祖产的对象。这个人介中年前凸后秃的男人忽然发现,自己被塞进了小丑的衣服里,悲剧地浓墨重彩。
后人日复一日地过着自己的后现代生活,而祖先在银色的相框里永恒不动,高尚地沁人心脾。这个21世纪的普通律师,只能从照片里想象祖先的光荣,她是卡美哈美哈家族的公主,却勇敢地嫁与商人。而几个世纪之后,传说只剩下了一庭院状似流浪汉和喜剧演员的后人,想法设法地在土地信托解除之前卖个好价钱。这些以奇异的方式和妻子的出轨与自己的中年危机搅在一起,将祖先和土地的重大搅得粉碎。也许若干年之后,当Matt也成了相框里静止不动的影像时,他最后的演讲里的窘迫也会不再显眼,他会成为保住夏威夷土地与文化的英雄,同样高尚地沁人心脾,被后人继续瞻仰。即使人们发现了他请求布莱恩与妻子见最后一面的故事,大概也会成为祖先宽厚高尚的写照。高尚和荒诞苦情只隔一线,只因为他们是祖先,我们是后人,中间隔着汩汩的时间之流和文字之间的大段留白,大事记式的概要代替了代入式的体验,我们负责生活而祖先负责高尚。而让我们忘了,其实我们在这篇土地之上,并无新事。
后人这部电影高高地捧出祖先,也令人沮丧地消解了祖先。祖先的身影从墙上的一张照片,展开成最后挤在一张毯子里分食冰淇淋的父女三人。令人追忆的祖先,其实只是平凡生活里的英雄梦想,照亮的是散落一地的生活庸常。那些和后人留着一样血液,共用一样last name的人,他们漫长人生里零散但耀眼的光芒,于后人是一枚借来的勋章,烛火辉煌之下灼灼其华,而一旦看清这勋章一身的氧化物,也就看清了时间的锈蚀之下,其实无人例外。

 6 ) 漫长的告别

        一开始,他总扮演那种梳着大背头纵横江湖的成功人士,西装革履意气风发,仿佛被幸运女神眷顾似地每每在紧急关头险中求胜。或者是神经质的逃犯,一枪一个轰爆丧尸的头。他优雅、自信,不是在政\治黑幕之后运筹帷幄就是万花丛中过片叶不沾身。春药一样的笑容不知道催出了多少情,好像这世上没有任何东西能够卸掉他与生俱来的骄傲。后来,他的发丝里逐渐掺杂了白色,无懈可击的笑容背后也有了疲倦,他依旧是成功人士的模样,但这个成功人士开始尝到了倒霉的滋味。他被两个健身房出来的笨蛋耍的团团转、拎着行李飞过大半个地球去找自己心爱的女人却被拒之门外。他看似无所谓的把手斜插进裤袋,却说出了那几乎是禁忌的词语——lonely,原来他也会觉得孤独。
    在现实中,除了要忍受病痛,你根本无法相信,乔治克鲁尼,这个能随时把某个电影节变为他的私人趴体的男人,每天晚上都要在电视机的响声里才能够入睡。他不喜欢孩子,不相信女人,他是个工作狂,他说他这辈子都不会结婚,但是我们还是忍不住的要为他所扮演的种种深情的角色而备受感动。

    这一次,在《后人》里,他是一名成功的律师,作为夏威夷考艾岛土著的后裔,他的家族拥有两万五千英亩的原始土地,而决定这块土地去留的所有权利,都集中在作为家族信托基金的负责人的他手中。他并没有沉湎于家族遗留的巨大财产,而是谨慎的管理经手的资金,并且希望妻子和孩子和他一样能够自食其力。
    同时,他又是两个孩子的父亲,一个10岁,一个17岁,都是难缠的年龄。10岁的斯科蒂已经开始学会向同学传送色情短讯,17岁的桑德拉在和家庭决裂之后果断投向了大麻和酒精的怀抱,而他们的母亲,此刻正躺在病床上即将不久于人世。更糟的是,在妻子陷入昏迷之前,他们就已经有好几个月没有讲过话了。这还不是最糟的,最糟的是,就在他决定从此好好对待妻子挽回家庭的和睦的当口,他得知了妻子对他不忠并且还打算与他离婚的消息,而包括自己的女儿和朋友们,他居然是最后一个知道这个消息的人。

    马特,大概是乔治克鲁尼所扮演过的所有角色中最接近他本人的一个了吧,事业的成功和感情的缺失纠缠在一起,让人生变得如此复杂,以至于你根本无法单单用甜蜜还是苦涩去形容。所以,在剧中,乔治克鲁尼贡献了一出比剧本还要精彩的表演,那种被接踵而至的噩耗慢慢击垮的过程,被他的眼睛和下巴表现的淋漓尽致。他是一个被背叛的丈夫,但同时又是孩子们仅存的依靠,他想用狼牙棒打碎妻子情人的蛋蛋,但最后还是礼貌的给他最后见她一次的机会。他说:“每个家庭就像一个群岛,虽然大体相同,但每个部分都相互的隔离和孤立,并且逐渐分离。”而他所做的,是违反自然规律的事情,把逐渐分离的群岛,重新聚拢。
    通常故事是这样发展,一个分崩离析的家庭,通过共同去做某一件事情,从而找回了重归于好的能量。这件事情在《后人》里,就是找到妻子的情人——布莱恩。讽刺的是,布莱恩是个asshole,他甚至都不爱马特的妻子,而她居然就为了这样的人想要放弃同马特的婚姻,正因为如此,马特原谅了布莱恩,这样一个懦弱又虚情假意的人,所有的愤怒都是不必要的,必要的只有对他的同情和怜悯。同时,马特也解开了妻子出轨的心结,一个对爱情和婚姻失去了信仰的女人,只能在幻觉中寻求短暂的安慰,越是绝望的人,越容易被海市蜃楼所诱惑,这种背叛,并非出自对婚姻的不忠,反而代表了一种对于爱情的渴求。
    
    席德,一个被莫名其妙安插在这个家庭里的“外人”,一开始我被这个憨憨的小伙子雷的外焦里嫩,他那不合时宜的玩笑和看似轻浮的作风除了惹恼了角色赢得了拳头的同时,也给全剧压抑的氛围里增添了笑料。编剧设计这个角色,意在以一个外人的眼光来看待这出发生在家庭内部的事故,后来我们知道,席德远没有看上去的那么蠢,他弹得一手好吉他又会做饭,他是棋社的副社长和母亲的骄傲,和马特比起来,年幼的他似乎更能参透人生的奥秘。最重要的一点是,他在不久之前,刚刚经历了丧父之痛,所以他特别能够理解桑德拉内心的纠结和这一家子现在所面临的困境。他传达了这样一个信息:失去的只能让它失去,最重要的是珍惜手上握着的东西。生活向来泥沙俱下,但只要勉强站稳脚跟,之前的一切困难之后总会归于风轻云淡。
    没有人的个性是单一的,你是某人眼中的混蛋,也可能是别人眼中的挚爱。马特,席德,桑德拉,斯科蒂,甚至是布莱恩,他们是悲伤的女儿,是愤怒的丈夫,是脆弱的青春期女孩,是成功的商人,是懦弱的爱妻好男人,所有的人都试图在道德和欲望中找到一种平衡状态,但结果只能是使生活的船只更加的摇摆不定。

    这样一个和死亡息息相关的故事,被亚历山大佩恩处理的既克制又压抑,面对病榻上逐渐枯竭的伊莉莎白,没有纵情的哭号,只有两汪泪水逐渐的溢满眼眶,这也为影片最后的高潮做了十足的铺垫。当马特抚摸着垂死的妻子,他看着她,吻她,他对她说:“Goodbye my love, my friend, my pain, my joy.”时,又谁还能受得了这样的深情和击打?当朱丽叶对着再也无法睁开眼睛的情敌伊莉莎白哭喊时,又有谁不为那备受煎熬的灵魂而感到颤动?
    这是一场漫长的告别,从King家的旅程开始到结束,每一个人无疑都经历了心灵上的一场风暴,当影片最后一家三口挤在沙发上分享两碗冰激凌的时候,没有人再哭泣,也没有人说笑,每个人,都在享受那劫后余生的宁静生活,感受那逐渐加强的亲人间的羁绊。

 短评

这样格局的一个片子,奥斯卡?去打个酱油,陪跑一下,然后颗粒无收吧。

6分钟前
  • 匡轶歌
  • 还行

我承认我对这样的半调子鸡肋片实在无法欣赏。

11分钟前
  • 松花蛋
  • 还行

又是普通男人面临生活杯具的故事,在经历了迷茫,找寻,抉择后,再悟出关于家庭和人生的大道理。个人觉得虽然主题更成熟叙事更沉稳了,但还是更喜欢7年前的《杯酒人生》,平淡中的情感没能打动我。克鲁尼的表演和《点球成金》的皮特一样,个人觉得非常出色但还不至于封帝。

16分钟前
  • TORO VAN DARKO
  • 推荐

题材已经拍烂了。乔治克鲁尼这要是都能拿影帝,奥斯卡是真瞎了眼

21分钟前
  • ArenA
  • 还行

亮点:女儿在脏兮兮的游泳池得知母亲噩耗一段;克鲁尼亲老婆奸夫的老婆;克鲁尼和岳父的戏;就是不让奸夫赚这笔钱(当然,人家主要是为了保住祖宗留下的地咯,但要没有奸夫,八成丫就卖了)【总的来说,刻画很细腻,但也没有那么好吧。最佳改编剧本凭什么不给点球成金?】

26分钟前
  • 🌞娘卷卷🌙
  • 还行

就佩恩来说,比《杯酒人生》内敛许多,少了几分幽默却多了几分稳重。就克鲁尼来说,剧本和导演比《在云端》好太多了!角色也十分讨人喜欢。Shailene Woodley这个浑身稚气的小姑娘长得真标致。最后,就莱昂纳多来说,你今年奥斯卡肯定又没戏了。。。

28分钟前
  • 猪大腿
  • 推荐

故事延续了佩恩标志性的哀而不伤且温馨的风格,世间万物皆有尽时,而生活还将继续。乔治.克鲁尼的表演像是在重复《在云端》。。。这部可以别名----《在海边》 = =

30分钟前
  • 青貓
  • 推荐

看茱莉在《换童疑云》里细声细气的演一个无助的弱女子的时候,我就老觉得下个镜头她就会跳起来胖揍对面人一顿....所以最能说明克鲁尼在这里的演技的一点就是,从头到尾你都想不起他是《1x罗汉》《总统杀局》《在云端》里西装革履秒杀众人的万人迷乔治克鲁尼。

35分钟前
  • Iberian
  • 推荐

幽默轻松全家出动而又不乏感动,台词太带劲了,各个人物的性格都刻画得很鲜明,几句话就把整个人弄得3D立体,亚历山大佩恩实在是超聪明的导演~后半段感觉有些慢下来并且一切都情理之中了,不过家庭片嘛~乔治克鲁尼的表演很中规中矩,女主很美,配角很亮!赞!

40分钟前
  • 米粒
  • 推荐

题材很好,每个人都能找到自己的影子,加上聪明地把故事设定在夏威夷,更是让人在饱览美丽风光之余让故事脱出一干苦情戏的套路,摇身一变成了又辛辣、又幽默的文艺佳片:对于故土和爱代代相传的坚持精神,正是后裔们从先人那里继承而来的最宝贵的遗产。克鲁尼表演很有张力,和皮特不相上下。

41分钟前
  • LORENZO 洛伦佐
  • 推荐

克鲁尼职业生涯的最佳表演!一个父亲的遗产,一个丈夫的抉择。Alexander Payne总能抓住人心最柔软却也最强大的一面在黑色幽默的晦暗人生里挖掘出最美丽的人性光辉。

43分钟前
  • 艾小柯
  • 推荐

淡淡的有些治愈系的味道,当然故事不仅如此。本该是个伤感的电影,却总是有些喜剧的内容出现,欢快的音乐,古怪的配角,包括几处有趣的对白和转折。后面有几处好玩的转折虽冲动却又合乎情理。心灵鸡汤或是人生感悟,从痛苦中学会处理家庭关系以及做个称职的后裔

47分钟前
  • 桃桃林林
  • 推荐

真是无奈了 还特么没上映呢 评论里那个坐在你旁边的女孩看哭了的是鬼么

51分钟前
  • 遺忘在時光深處。
  • 还行

一部温暖的疗伤系电影。影片饱含生活五味杂陈。乔治克鲁尼的表演只可以说中规中矩,似乎并不足够拿奥斯卡影帝。最深入人心的是与妻子告别的那场戏,那几句台词估计没人扛得住。大女儿很漂亮,她朋友Sid是朵大奇葩!!!

56分钟前
  • A L E X
  • 推荐

夏威夷加分!看完突然觉得乔治克鲁尼还没有优秀到必拿影帝的水准,就算最后拿了也是因为题材加分,这类家庭轻喜剧绝对是奥斯卡的最爱,更何况这还不是彻底的喜剧,每个角色本身都有一堆自身的麻烦,而且每个角色都不是简单的好与坏,角色性格立体的亲和力十足,这点上和【点球成金】如出一辙。★★★★

1小时前
  • 亵渎电影
  • 推荐

影片的主题是临终告别、审视婚姻与家庭(丈夫的缺陷与父亲的忙碌)的悲伤情绪,但佩恩却用高雅的黑色幽默与夏威夷小调适量化解了淡淡的忧愁。正如片尾的离别释怀包容了过去,这才是祖辈留给后人最好的财富。

1小时前
  • 大奇特(Grinch)
  • 推荐

乔治·克鲁尼,这一次褪去了老帅哥的架子,没有舞刀弄枪,不玩搞怪耍酷,也没有和女人上床;转而成了一个被妻子背叛的丈夫,一个努力调节与孩子关系的父亲,一个面临困扰与纠结的中年男人。带给我们的却是满满的感动和淡淡的忧伤,还有他返璞归真,毫不做作的精彩演技!

1小时前
  • 饮歌
  • 推荐

一曲淡淡忧伤而又温馨体贴感人的别离曲。缓缓铺开的节奏,微微调皮的欢乐,乡村气息的配乐,不断变幻的天空,一切显得和谐而又美丽。

1小时前
  • 有心打扰
  • 推荐

女人和男人出轨的最大不同是:大多数男人只是想给平淡生活增加点刺激,他们不会轻易放弃自己组建的家庭,而女人一旦动了心,那就是天雷地火,无法挽回了。另,扮演小女儿的小胖妞演得真好!有时有种大婶气。

1小时前
  • 薇羅尼卡
  • 推荐

无论小清新片风或克鲁尼隔靴搔痒的表演甚至夏威夷美景 对我而言都不受用 casting很是问题 这么多角色除了Syd都无惊喜也没说服力 之前媒体和评论家们的盛誉 我都找不到共鸣 The last thing really bothers me, why the hell do all movies need to go 2 fucking hours long? Less is more people!

1小时前
  • Fran
  • 还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