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华尔兹1978

HD

主演:The Band,Rick Danko,列翁·赫尔姆,Garth Hudson,Richard Manuel,罗比·罗伯逊,埃里克·克莱普顿,尼尔·戴蒙德,鲍勃·迪伦,乔尼·米切尔,尼尔·杨,爱美萝·哈里斯,林戈·斯塔尔,Paul Butterfield,Dr. John,范·莫里森,Ronnie Hawkins,Muddy Waters,荣·伍德,Michael McClure,劳伦斯·弗林盖蒂,马丁·斯科塞斯,汤姆·马龙,Howard Johnson,杰里·海,Mavis Staples,Roebuc

类型:电影地区:美国语言:英语年份:1978

 量子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剧照

最后华尔兹1978 剧照 NO.1最后华尔兹1978 剧照 NO.2最后华尔兹1978 剧照 NO.3最后华尔兹1978 剧照 NO.4最后华尔兹1978 剧照 NO.5最后华尔兹1978 剧照 NO.6最后华尔兹1978 剧照 NO.13最后华尔兹1978 剧照 NO.14最后华尔兹1978 剧照 NO.15最后华尔兹1978 剧照 NO.16最后华尔兹1978 剧照 NO.17最后华尔兹1978 剧照 NO.18最后华尔兹1978 剧照 NO.19最后华尔兹1978 剧照 NO.20

 长篇影评

 1 ) The Last Waltz

给我印象深刻的除了美丽的十二弦吉他,夹在头上的口琴,还有
Muddy Waters的《Mannish Boy》,头一次听这首歌。

从前搞摇滚的经常死得很早,所以一场告别演出,有了为永远的
再见的气氛,可是好的音乐是不朽的,在DVD 最后,字幕升起的
时候,舞台渐渐拉远,定格在渺小的前方,灯火昏红,彼时,音
乐想起,它的作者已经无可考证。

绿袖子。


                               马县西山,2004.10.21

 2 ) 最后的华尔兹(2007-11-23)

鼻子依然堵塞,吸了一口烟,贝斯尖刻的闪电划破肉体的全部,大脑光速般开始不浑浊,接着萨克斯势如破竹地开启秩序,整个儿被中性而美丽的音符所覆盖,我开始彻底地放松,不由闭上眼睛,极其用力地,脸自然地狰狞,和清新的音乐共舞。我享受到了高潮,high了,突然,彻底的黑暗降临,我并没有努力抵御光线的侵入,黑暗却是那么的纯粹和可爱,我等待着一丝光的出现,从未有过如此放松,绝对的放松,又吸了一口烟,由感冒引发的鼻炎居然荡然无存,通气到畅通。我发现我懂音乐了,知道它为什么是直通心灵的东西,其实不存在心灵的物理,也没有什么人与物的交流,一切都是有神。

 

《最后的华尔兹》

 

It’s a movie needed to be played aloud, for it is full of music, which being used not as decorations like before. Music had been the thing itself. That ‘s a big movie show to tell us music is really something vital, or as I say, fatal!

A: Music takes us anywhere we wanna go.

B: The people who fall in love with music know the true meaning of that precious word——interesting, indeed.

C: Music is one of transparent gifts from God.

D: So, let’s drink music and get the life party started.

E: Never forget do thanksgiving. For our Matin.

 

世间最珍贵不过自然法则的实践。当我们看到那些摇滚哥们儿在优美随意地演绎他们的表达时,我们看到了自然的美,我们看到我们也可以这样,我也因此开始淡淡的喜悦来治愈我淡淡的哀伤,于是我们借着音乐开始摇摆,开始放松,开始体味,开始反省。

 

中国人对有意思的东西向来不够看重,总觉得出人头地或者有口饭吃最重要(因此也败坏了马克思的名声,我们总喜欢美其名曰物质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却不问问上层建筑到底是什么,生活和艺术能否分开),在人性被重重扭曲了(归根结底是自然之性)之后,这个社会中的多数伟大杰出人士或者隐居或者不为五斗米折腰而不得志,虽然一部分高智慧的理想主义者能从现实中脱颖而出,他们最后也难免沦为江湖大哥,并未真正改变什么——人在江湖,身不由己。这种不喜欢认真对待“游戏”的思想严重地指导着我们的教育,于是我们注定会慢慢失去童真,慢慢失去细细深深体会一切有趣东西的热情和知觉力。我们看着《天使爱美丽》,开心得乱七八糟,却忘记了我们曾经也是这样的;我们看着美式肥皂剧,投入得乐此不疲,却忘记了如果现代人不够干燥的话,根本不需要那些机械的逗乐儿。谈论思想批判的东西在动人的音乐身边已经让我感到挺无聊了,我要继续写我的感受。

 

我经常想是不是发出音乐的乐器是金属或者丝竹,而人体也是各种原子构成的,所以在最根本的物理基础上发生这么奇妙的互动,另外任何声音都是振动的结果,它们有磁场有能量,人本身也是有磁场可以产生能量交互,因此产生交流,而一切都是神奇的频率所致,当一个人的频率不断升级的时候,他体验到的振动也不断因共鸣产生喜悦。在夜里看这部记录了70年代美国最出色的乐手和歌手的电影,我们很容易发现他们之所以这么棒,原来是因为我们也很棒。

 

乐感和节奏感以及协调性对一个人的重要性在听音乐时就慢慢展现出来了,我们不断地听,不断地听,就会发现一切都很简单,当然又很不容易。歌词一定要可爱,轻松而准确,曲子一定要符合表达需要,结果是随心所欲,生活活生生就是一首首歌,一朵朵花无尽地开放出来,慢慢地慢慢地,真真地有趣。起,走,合,哎^有完又没完,跟着就是一声吆喝,什么意味都有,节奏没断着,你的头跟着摆来摆去,不知所以,后来就是吉他贝斯的笑声,你转身一看,没有问题啊,有什么好笑的,然后你也笑了,反正大家都在笑,呵呵。左扭,右扭,不到位,跳一下,旁边的歌词却一本正经地在继续,貌似冷静地在那儿,不管它,你的头假装愤怒地像锄地一样点了一下又一下,然后咬着牙挤着眉头咀嚼着。并不会总这么开心,有时候音乐也发发愁,聚一朵云抹在头上,等你自己点燃阳光,你根本不理会,又从另一个大洋拉了一朵云过来一同依偎,不知和谁,反正感觉大家一起互相擦擦额上的皱纹,敢情勇敢地go on whatever life。音符和其跳动的规律不过那么几个,生活也不过柴米油盐起起落落,谁书写谁呢?

 

写作过多了没劲,总之,过去不是回忆就是装作不堪回首时偷偷回头一探,未来不是希望就是估计悲观绝望时猛地惊天一吼,什么也没有改变,一场梦后,接着又来一场梦,永不疲倦。The band musics forever。

 

摇滚到最后开始华尔兹,最后的华尔兹就是华尔兹后还是摇滚。

 3 ) 70年代的完美音乐记录

    60-70年代是很神奇的年代,欧美嬉皮士穿着喇叭裤抽着大麻传播着音乐high着乱窜窜,中国人全民穿着非蓝即绿的中山装或解放军制服念着红宝书也很high。那时的世界一团糟,人却那么单纯。
     多亏有马丁和the bend及那些摇滚大腕的演出,《最后的华尔兹》纪念意义非凡,玩dv的玩影像的玩音乐的听音乐的对嬉皮士历史感兴趣的忘记歌该怎么唱的都该看一看。

 4 ) 华丽的谢幕

中国文艺盗版DVD托拉斯中盛刚出的一张纪录片。昨晚吃饭喝酒回来,头疼晕乎地看着。很多年前,我看过这个,不过那个时候连Neil Young等还不熟识,更别说主角The Band。

the last waltz,老马丁,哦不,那时候还是马丁,于1976年拍摄的一部音乐纪录片,以the Band那场告别演出为主体,中间穿插对他们的访谈。DVD封面标着最好的摇滚纪录片,恩,这点是过誉了。最好的肯定是Woodstock,那次马丁是作摄影助理,还有纪录69年Rolling Stones那场臭名昭著演唱会的Gimme Shelter(这个我还没看过呢)。不过76年的这场演唱会也是华丽之极,除了The Band自身,还有Bob Dylan,Neil Young,Joni Mitchell,Eric Clapton及一些其他艺人参于,可谓是一次大事件。

the Band,很多人估计没听说过。许多年来,他们一直是以Bob Dylan的伴奏乐队的身分存在。处在巨人的阴影之下,他们有得有失。如果没有Dylan,The Band肯定不能有长达16年的合作,早已消匿在摇滚的滚滚浪潮之中。也是Dylan,使他们长期不为大众熟识,实际上他们做的音乐很棒。

我看的时候不怎么激动,自己对the Band的了解也有限。仅仅听过几张专辑,还有一点点小故事。他们谈起一开始的时候,大家都很穷,常常一起干啥干啥。回忆过去便是意味着某种结束的契机。他们16年来一直巡演不断,这次告别之后,一切将是“开始的开始和结束的开始”。马丁还问了一个关于巡演和女孩的问题,有人坦然地说,嗯,我们就是为了女孩才上路,也有人说,不谈这个咧,哈哈。

直到快结束的时候,Bob Dylan带领一伙人唱起了"I Shall Be Released",我情绪开始波动。这首歌是Dylan写的,the Band在from the big pink这张专辑里出过翻唱版本,比dylan唱得好几个数量级,是我常常翻出来回味一番的曲目之一。众人唱完之后,Robbie Roberson拉了一段华尔兹,一切便结束了。


链接:http://www.douban.com/music/tag/theBand

 5 ) 不散

  “乐队”原名“老鹰”,从1950年代末起便跟随
“山村摇滚”歌手罗尼·霍金斯四处走穴。“老鹰”
于1965年被鲍伯·迪伦招致麾下,经过无数次现场
音乐会的打磨跻身世界一流组合,他们也正式定名
为“乐队”(间接地借用了迪伦的名气)。不过“乐
队”的音乐风格自成一派,才华横溢的吉他手罗比·
罗布森多将作品定位在南北战争时期的美国南方,
创造了别具一格的歌曲意境。而“乐队”的五条汉
子在演出时从不过分炫技,所以他们在和许多大腕
的合作中赢得了良好的口碑。“乐队”的成员个个
独当一面,不管对方的流派是民谣、蓝调,还是福
音歌曲,都能见招拆招,应付自如。

  然而一山不容二虎,鼓手列文·赫尔姆是队中惟
一一位美国佬,资格最老的他被灵气逼人的罗比·
罗布森渐渐取代,心生不满。1976年,“乐队”的
事业走到了终点。那一年的感恩节,“乐队”在旧
金山的温特兰剧院举行了明星云集的告别演唱会。
这场极具纪念意义的音乐会请来了马丁·斯科塞斯
担任纪录片的导演,马丁一出手即是大手笔,他找
了好莱坞的七位顶尖摄影师掌镜,总耗片60万英尺。
事实证明斯科塞斯独到的拍摄手法是极其明智的,
透过《最后的华尔兹》我们可以看到许多珍贵的画
面:鲍伯·迪伦与罗比·罗布森用眼神交流着下一
段音乐的即兴演奏;凡·莫里森在台上憨态可鞠地
打醉拳;埃里克·克拉普顿在演奏时吉他背带突然
脱落,罗比·罗布森马上来了段solo轻松地化解了
意外;而乔妮·米切尔则神秘地躲在幕后替尼尔·
杨的《Helpless》配唱和声,台前的表演者纳闷
地环顾左右......

  通过《最后的华尔兹》之合作,罗比·罗布森与
马丁·斯科塞斯惺惺相惜,他成了后者的音乐顾问,
为《愤怒的公牛》、《喜剧之王》与《金钱本色》
等影片谱写了配乐。其余四人也没有脱离音乐圈:
风琴手加思·哈德森的态度最超然,鼓手列文·赫
尔姆不幸染上了喉癌,而键盘手理查德·曼纽尔与
贝司手里克·唐科则相继离开了人世。自缢身亡的
曼纽尔在《最后的华尔兹》中的表演几乎完全被湮
没在巨星们的光彩之下,让人费解的是,罗比·罗
布森并没有出席老伙计的葬礼。《最后的华尔兹》
栩栩如生地还原了“乐队”的精湛演出,但他们重
组的美好愿望却成了歌迷们的一相情愿。

 

 6 ) 观后感

老马是一个幸福的人.他拍过1969的wookstock.
这部作品很棒,比今年的shine a light好的多.
说实话,那几个腕看的我是心服口服.
muddy waters,neil young,bob dylan.这已经是美国写歌最顶尖的人了.
the band,我是真的没有听过,或者说注意过.第一次听,觉得不错,不像rolling stone那么张扬.而且整个乐队都有一股浓浓的乡村的感觉.
JoniMitchell可算是我音乐上的启蒙人之一.而她也是一个写歌的好手.
而这一次来的人,还有the beatles 的鼓手,ringo starr.
rolling stone 的 吉他手ronnie wood.
其它几个老头子我就不知道了.
镜头是老马所喜欢的方式,因为STAGE比较小所以器材也用的不多.但是效果不错,没有shine a light里不断进入视线的那些机械手.穿插的回忆和言谈让人很怀念那个时代.
然后,他们之前是被称做the hawks,而不是the eagles.
看到那篇说他们的前身是老鹰的朋友请不要紧张.
最后是个摘抄.据wiki所说:
著名的事件: bob dylan 把吉它通上电,大唱like a rolling stone.台下观众大叫"judas"的时候,伴奏的就是他们.

 短评

为自己的选片还排片眼光感到高兴,因为这部电影刚好是我在北影节的EndingFilm,和片名形成呼应,同时放在了英嘉的C厅,还是4K高清版本,观影体验要比其他观众在剧场看的效果好太多了。伟大的导演为伟大的乐队拍摄的伟大音乐纪录片!整个观影过程非常享受,看得出我周遭的影迷朋友们也很享受。而且这部电影也充分说明,电影就要在电影院观看,这种巨大高清的画质,搭配立体环绕的音响效果,沉浸式的感觉太棒了,而这些音乐人又如此有魅力和表现力、感染力,作为电影来说,整个摄影和光影的技艺也炉火纯青,作为摇滚乐迷不该错过的影像!

9分钟前
  • 连城易脆
  • 力荐

经典啊,美妙啊,太多大牌我都不认识。。

13分钟前
  • 格林先生
  • 力荐

老马丁拍的音乐纪录片。片头写“本片需要大声放映”,确实很大声,我还蛮喜欢在电影节看音乐纪录片的,大脑放空欣赏就行,片中观众喝彩的环绕立体声还挺有沉浸感。绝大部分篇幅都是the Band乐队的表演画面,诸多大咖嘉宾现身其中;插入少量对巡回演出的采访回忆,口琴大师去世前边咳血边喝酒聊天、午夜漫步疯狂派对、妓院改造成的俱乐部...都成了一去不复返的时代回忆。片中的歌叙事性都很强,像一个个娓娓道来的小故事,众多大腕自带乐器演唱,都跟乐队融为了一体。Neil Young这魅力~

17分钟前
  • 谋杀游戏机
  • 推荐

The Last Waltz,这是我选中的歌,最后一曲。30年前的电影却如今天拍的,序幕的光影就吸引了我,然后那超豪华客串阵容依次出现的时候,那种感觉太怪,30年的Neil Young,Muddy Waters,Joni,Clapton,Dylan...有的已是物是人非,却还在继

20分钟前
  • xjc_jovi
  • 力荐

有胶片拍摄,才有蓝光修复,蓝光再版的底气。

24分钟前
  • redhousepainter
  • 还行

#BJIFF(出来慎重地评论)。本来是很期待的却不对我口味。传记性不如波西米亚狂想曲,演唱会不如迷墙,关键问题是访谈和演唱会还互相做【毫无关系的】穿插剪辑。本是很难得的音乐盛会,拍成电影全无现场感了。(另外关于MAN和BOY的那首歌真心无法欣赏)

25分钟前
  • ANEWME
  • 还行

【THIS FILM SHOULD BE PLAYED LOUD】听得热血沸腾想着结束就戴上耳机循环着歌单狂蹬50里路回家结果一出影院在下雨......音乐太棒了,电影只需要忠实纪录就足够让人享受(马丁也确实没有太多发挥)。看着银幕上修复出的那一张张曾经年轻的脸,叫人只想投胎到彼时彼地去亲身经历他们的光辉岁月。

30分钟前
  • 神仙鱼
  • 推荐

妈个巴子,大牌太多了!!!当鲍勃迪伦还在好好唱歌的时候~~~The BAnd的每一首歌都好听,嘉宾的每一首歌都好听,在电影的47分钟时,突然violin,vocal拉住小提琴唱起了old time religion,这也是惊喜。这是我们当时演剧,群众给brian唱的歌啊~~~记得吗?the monkey trial!!!!

33分钟前
  • bb andrew
  • 力荐

对The Band真是一点都不了解,看完片子,觉得音乐还真是不错。而且一次看遍众大牌啊

37分钟前
  • 啊呜
  • 推荐

20220813 #BJIFF第二场 深影。 今日最佳了,这一批之前都没太仔细听过,但是Neil Young 那段太太太好了,深深地爱上。

40分钟前
  • 咬住秒针
  • 力荐

#北影05 虽然自己摇晃得起劲儿,但强烈建议北影节以后再放摇滚纪录片就搞站场吧,就北京剧院这座位不如没有呢/沉浸式观看老哥几个年轻时候实在是享受+泪目

43分钟前
  • Hanndiex_
  • 力荐

《最后的华尔兹》是美国摇滚乐队“THE BAND”在三藩市作告别演出音乐会的纪录片,是导演马丁·斯科西斯1978年音乐纪录片名作。演出阵容包括鲍勃·迪伦、尼尔·杨、琼尼 米歇尔、埃里克·克莱普顿、范·莫里森、尼尔·戴蒙德、马迪·沃特斯 ,绝对堪称一流。喜欢老摇滚和民谣的朋友绝对不要错过。

45分钟前
  • stknight
  • 推荐

想说现在电影发烧友的门槛是?看到给电影打一星的原因包括不限于:影院座位窄、电影太小众、看不进去睡着了…我想说钱都花了 跟风之前但凡查一查这部电影大概讲啥行么?特么这场我差点没抢到!然后有的人为了泡妹带妹子来 ,妹子看不懂电影开场的时候大喊一声“呀 关灯了” 服气!这么好的珍贵记录 总是遇到神奇的人

46分钟前
  • 与之
  • 力荐

与其说是纪录片,不如说是演唱会+花絮,感觉这片适合随意一点看,跟朋友抽着烟、喝着酒、时不时聊两句那么看,在电影院氛围多少有点太严肃了

49分钟前
  • 哭侠
  • 还行

Neil Young好帅。joni mitchell全程对dylon一脸鄙夷。

51分钟前
  • 黄小米
  • 还行

THIS FILM SHOULD BE PLAYED LOUD! 马丁事业家庭双不顺那几年的电影都很不错,采访的故事都是回忆和告别,穿插在The Band的告别演出里,有种颓丧的独特气质。Neil Young年轻时候可真帅

56分钟前
  • 米粒
  • 推荐

一种已经过时的华丽… 再次感叹音乐真的跟ideology紧密相关,rocknroll这种几把味儿的音乐这辈子算是跟我绝缘了。

58分钟前
  • 701-0825
  • 还行

牛人扎堆儿的珍贵影像~Clapton的背带背拧了……

1小时前
  • Over5
  • 推荐

马丁·斯科塞斯为美国摇滚乐队“THE BAND”告别演出音乐会拍的纪录片。还有鲍勃迪伦等前来串场。对这个乐队不了解。因此访谈什么的完全没兴趣。但是音乐真好听啊真好听!!!//【20220813北影节展映】二刷大银幕。以此片打开本届北影节观影,在影院看(听)得很舒服。

1小时前
  • 汪金卫
  • 推荐

要是乐队的现场演出都让马丁斯科塞斯们来拍多棒。The Band早年间以外乡人身份(除了Levon)在美国云游四方使得Levon,Robbie,Danko,Manuel,Hudson自觉或者不自觉的吸收了各地各种民谣蓝调爵士等风格的音乐元素和在各地不计其数的走穴演出经历让他们的演奏充满了默契,即兴,活力,诙谐,颗粒感,自在无拘束的属于乡下人的浪漫主义色彩。Neil Young上台助阵表演Helpless时对Robbie说:谢谢你们能让我来参加演出。Robbie说:去你大爷,你在逗我么?(都是老乡,你说那话?)马丁去录音室采访Robbie时问他“最后的华尔兹演出后你在忙些什么?”Robbie没说话,只是正了正头上的脑子,然后放了一首歌说“听听音乐,怎么样?努力活着”

1小时前
  • 暗涌
  • 力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