萌之朱雀

HD

主演:国村隼,尾野真千子,山口沙也加,和泉幸子,柴田浩太郎,神村泰代

类型:电影地区:日本语言:日语年份:1997

 量子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红牛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非凡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剧照

萌之朱雀 剧照 NO.1萌之朱雀 剧照 NO.2萌之朱雀 剧照 NO.3萌之朱雀 剧照 NO.4萌之朱雀 剧照 NO.5萌之朱雀 剧照 NO.6萌之朱雀 剧照 NO.13萌之朱雀 剧照 NO.14萌之朱雀 剧照 NO.15萌之朱雀 剧照 NO.16萌之朱雀 剧照 NO.17萌之朱雀 剧照 NO.18萌之朱雀 剧照 NO.19萌之朱雀 剧照 NO.20

 长篇影评

 1 ) FIFF21丨DAY1圆桌《萌之朱雀》:“大概是河濑巴桑唯一能看的电影了”

主持人 @鲍勃粥

大家好,欢迎大家来到第21届法罗岛电影节主竞赛场刊圆桌的第一天,我是本场主持人,今天我们讨论的最后一部电影是河濑直美导演的《萌之朱雀》,在深入之前,请各位嘉宾先基于自己的场刊打分聊聊打这个分数的原因,简单说说自己对这个电影的感想吧!

选片人代表 @我略知她一二

在组委会有阿姨铁粉的存在下,《萌之朱雀》的入围自然要通过重重考验,但是事实证明,抛开处子作这个标签,这部电影也具有很大的魔力。说实话,在选片的时候每天都要观看大量电影,看每一部电影几乎内心都很烦躁,但是《萌之朱雀》巧妙地稀释了这种烦恼,所以我看完马上决定入选主竞赛。

场刊嘉宾 @Vergangenheit

《萌之朱雀》是我第二遍看了,我打了4星。原因很简单,河濑直美是一位用爱的眼光去看待世界、拍摄电影的导演。爱在她的处女作中被完全的展示,很动人。

场刊嘉宾 @脏脏豆

狠稀饭《萌之朱雀》,所以给了4星哇。相信看过这部电影的都能体会到其中的魅力,从景物到人物都充满了情感,日常起居,日起日落,每天都在穿过那条索桥,但是每天都有人告别,这不就是我们的生活吗?将身边的人的笑脸认真记录下来,穿过树林缝隙的阳光忽明忽暗,都让人超感动!还有钢琴曲这种利器,看完已经泪流满面了。

场刊嘉宾 @Not Here

《萌之朱雀》给了3星,观影体验似乎做了一个梦,河濑直美讲述故事的方式很吸引我,每次响起那段配乐都心神恍惚。

主持人 @鲍勃粥

我看大家都要说到“讲述故事”、“认真记录”、“展示”这些关键词,而电影本身也穿插了纪录片的元素,譬如失踪的父亲的摄像机对准村民,大家如何看待这部电影中剧情片和纪录片两种类型的混杂?

场刊嘉宾 @脏脏豆

我感觉没必要将电影割裂成剧情和记录,好的剧情片必然是对生活的真诚记录,哪怕是加了很多自己的东西进去,但是打动我们的跟我们的记忆也密不可分,就像《小镇》给人带来的感觉一样。

场刊嘉宾 @Vergangenheit

我觉得很真诚。诚然,《萌之朱雀》也是一部略有社会性的电影。它讲述的是正在逝去的山村生活,而河濑直美用来与之对抗的或许是一阵吹过的山风,又或许是一张张村民淳朴的面孔,还有什么比这更真诚呢。

场刊嘉宾 @Not Here

我觉得生活的样子不可能完全被真实记录,但剧情源自生活,便与生活真真假假地相联系。

场刊嘉宾 @脏脏豆

其实纪录片也不可能是对于生活完全真实的记录,我认为只要在镜头前就会有一定表演成分。

场刊嘉宾 @Vergangenheit

而且也可以是被拍摄者主观选择的。

场刊嘉宾 @Not Here

想到这里我有点儿难过,因为真实的东西总是更冷漠一些。

助理主持人 @子夜无人

据我了解到《萌之朱雀》是在奈良县西南侧的一个城市拍摄的,某种意义上这部处女作也是河濑“奈良宇宙”的开端。而在本片众多被记录到的景观当中,我印象最深刻的那个碧蓝色的涵洞,关于“情感的通道”要怎么去实景化它给到了很好的答案。(真的很想拉踩一下《兔子暴力》里面那个从头到尾乌漆嘛黑的置景)

场刊嘉宾 @Vergangenheit

那个隧道真的充满魔力,像是盛满了记忆与生命的隧道。

主持人 @鲍勃粥

那看到大家有提到这个涵洞/隧道,排去大家前面所说的生活的部分,电影里是否也展示了一些类似这样“超现实”的元素呢?

场刊嘉宾 @Vergangenheit

或许吧。就像爸爸拿着摄影机去山里拍摄,然后就从此消失了,这不就很“超现实”吗?他消失在了他尝试去拍摄的客体里。

助理主持人 @子夜无人

像是枝裕和在处女作里写外婆失踪,就写得很“实”,就是去追逐故乡了,有这种明确的动机。

选片人代表 @我略知她一二

我理解的意思是父亲和山融为一体了,正好最后大家也都离开了山。

场刊嘉宾 @Not Here

我感觉全片最“超越现实”的还是那段音乐。宛若天堂之音,响起时便脱离了现实,自己不存在了,只是默默地看着。

主持人 @鲍勃粥

最后我想问的是,大家怎么看待电影当中的,展示在家庭内部的这一段或两段感情?

场刊嘉宾 @脏脏豆

都有乱伦的意味在里面。

场刊嘉宾 @Not Here

但是都很隐晦,不会有人挑明。

主持人 @鲍勃粥

说到乱伦,大家也可以想想主角男孩和家里其他人的微妙关系,他从头到尾的处境一直都是一个“寄居者”,而一个镜头在暗示奶奶将要过世了,那这样的话反倒是他留下来了,这点很有意思。

场刊嘉宾 @Vergangenheit

我喜欢这部电影中的情感很美好,情感或者爱这种东西是很纯粹的,我们当然可以用世俗的标准去规训、限定它,但我们无法否定的是,爱一定是一种美好的情感。而细腻地将它展示出来是艰难的,而河濑直美显然是做到了。

场刊嘉宾 @脏脏豆

对,这部电影当中的情感处理就像是山会重新变绿一样自然。

#FIFF21#DAY1的场刊评分将于稍后释出,请大家拭目以待了。

 2 ) 时光的剪影,万物的心

“人生的些许欢乐,些许忧伤,都只是时光的永恒流动中的一点涟漪,淡淡飘逝在轻风中”。



这不是题记,只是来自于河濑直美对《沙罗双树》的一些解释。这不是套用,河濑直美所关注的其实从没有远离过“时光”这种略显抽象又清晰存在过的对象,就和她所久久凝视的故乡古都奈良一样。

回首时光,跳跃到1997年这部《萌之朱雀》,以上字语不需要做任何更改。

还得加上的评价是:近乎完美的10分,毫无疑问的5星。

近乎完美是作为一部电影总存在有不可避免的瑕疵和缺憾,而这瑕疵和缺憾本身更衬托出《萌之朱雀》作为河濑直美第一部剧情长片的完美,毫无疑问则是在期待许久之后给予的充分肯定,并为其影像所折服。

河濑直美用摄像机对准了奈良县西吉野村的松杉葱郁,芳草风吹。在那里,古旧吊桥与蜿蜒小道以及通向远方和未来的马路,山中小筑和林间路人,一一被画面所捕捉和记录。一个比较虚幻的词语形容之就是:境界。当年河濑直美在不到30岁时就拿下了金摄像机奖(新人导演),她在摄像上首推结尾的长镜头,值得拍手叫绝又完成影片的前后呼应,乃至有一气呵成之说——尽管影像风格更多趋向于缓慢的流动。




故事从早晨平淡的家庭起居开始,母亲丢弃下男孩Eisuke去大阪生活,他从小就和Kozo舅舅、Yasuyo舅妈、小表妹Michiru还有外祖母一家生活在奈良县西吉野村,那是一片广阔的林区,视野里总是充盈着满目的鲜活的绿意,感受的总是夏季的晴空、灿烂的阳光、凉风还有热气。

Eisuke和表妹一起玩游戏,唱道:我们手牵手,望向蓝天,炎热的太阳消失了……。

《萌之朱雀》的空间主要分为封闭和开放的两大部分,即室内和室外,室外更多。室内场景经常处于相对低沉的氛围,比如辗转反侧,比如凝思盼想。中间不时借由窗户或者门打通封闭的室内空间,最为明显的是Eisuke和Michiru在夜色中跑到屋顶的一段,其用意来得明显却处理得流畅。

夜色里的屋顶,年轻的一男一女,嬉闹。由黑夜及白昼,往前翻阅,屋顶上的Michiru在红色的屋顶上望向苍穹远方,一大块的蓝天下面是延绵不断的青山,这就是《萌之朱雀》的海报。

寂寞的屋顶,但绝不是纠缠不清的陈情烂调,而是青春期的少女困惑。

绿色,既是源自生命,又有不尽的田园故土情怀。《萌之朱雀》展示了不同的绿,或浓或淡,或深或浅,灿烂阳光下的绿,模糊摇曳中的绿,这同样也是一部属于夏天的电影。

风声,自然的天籁之音,细细聆听林间的鸟语呢喃,屋檐下的风铃,捉迷藏的歌谣声,构成了《萌之朱雀》所具有的声音元素,外部配乐亦只是简单的钢琴声,清脆清朗。河濑直美通过画面和声音传达着森林的气息,风时远时近,带着远方气息和夏季风的潮湿水气。吹拂过森林,大片大片的树叶哗哗作响。某一个片刻风止,又是清晰的鸟叫虫鸣还有低低不可细辨的人声。由视觉和听觉再到触觉,这最后的触觉来得比较晚,可以作为前两者的结合。影片中的身体接触来自小时候调皮的吻,与 Yasuyo舅妈避雨时的亲近,还有结尾两次极具象征意义的握手道别。



说河濑直美镜头的细腻还在于当小时候的Eisuke把目光投向舅妈背影,她撑着太阳伞,在发亮的光线中,慢步远去。一种不需言表的情感便透过稀疏的钢琴声流露出来,之后的三人牵手同行,走在回家的路和之前舅舅带两个孩子走过漆黑一片的隧道又形成了协调的呼应。

十五年对于Eisuke和Michiru并不只是意味着成长那么简单,对于国村隼扮演的舅舅来说意味着体力的衰竭。这个家庭很快就依靠着Eisuke的收入来维持,铁路没能到来,工程随之废弃。Kozo舅舅老去,邻居都纷纷远走,最后舅妈和表妹也选择了离开。

贯穿《萌之朱雀》并且不可消除的故事背景是铁路能否进入林区,面对那个曾为修建铁路开挖最后又废弃的隧道。有了铁路,偏远林区可以迎来春天,铁路不是冰冷的以破坏力为外壳的工业化冰冷产物,而是一种换取重新活力的外来物。遗憾的是影片很快就透露了铁路没有办法进入这片土地,人们各自寻找着出路,而不是随着年龄老去固守在这片古老土地上。守护这片土地的是传说中的朱雀,南方之神。

每一段相似却又不同时光的被还原,Eisuke载着 Michiru在来去搭车的路途上,经过那座仿佛连接久远过去与无限未来的吊索桥。不同的是有时候Eisuke会因故不至,还有很多人日复一日的走过吊索桥有一天却不再回头。河濑直美在这段时光上采取了相似的机位,甚至是没有变换,却在不同的时候产生出迥异的效果。

说来《萌之朱雀》最需要的两部分情绪来自感事与旧恋。前者来自以森林为首的万物,不可名状的风,即对一草一木,亦须有忠实之意;后者来自单一个体所具有的情感,对于这个普通五口之家的过往,是触发,也是缅怀,那些逝去的时光。

《萌之朱雀》所牵挂的无疑是前者,可以不理解Kozo舅舅对于铁路近乎信念般的期待,但应该明白他对西吉野所饱含的情感,即便这是安守祖先流传下来的土地。驻留,或者离开,这慢慢变成一个巨大的问题。Kozo舅舅选择了前者,永生的常留。其他一家人都会选择离开,那座房子也会越来越空旷而不宜居,直至空无一人的那一天。

河濑直美以纪录片起手,在她的剧情长片《萌之朱雀》自然受到其影响沿用,插入三部分纪录片手法拍摄的段落。里面是美丽的乡村风貌、人们不同的脸部表情,喜形于色。故土情意不需多言,在结尾,影片放映了舅舅 8mm摄像机充满怀旧色调记录下的内容,有两个孩子的笑脸,一家人温馨的出游。这个结尾荡漾着如淡淡微醺、徐徐发暖的阳光,直至心灵的平静。久违的点点滴滴,伴随徐缓渐进的钢琴声敲着心门,直至黑幕,久久没有减弱与停止。


虚假花絮:萌之朱雀之外 残损的言语
http://www.mtime.com/blog/100909/article-291513

 3 ) 《萌之朱雀》之外 残损版本

河濑直美

最近,有风声说河濑直美的新片可能也会进入5月份戛纳60周年视线,这真是一个激动人心的消息,用考据狂的说法则是她的处女剧情长片《萌之朱雀》刚好是在戛纳50周年即1997年出现,十年之隔,河濑直美和她的新片《殡之森》会如约而至吗?

历数这些平成年间(1989年至今)先后冒出的日本中青代电影导演,举凡稍沾带点背景、来历和名气的导演,以河濑直美的作品见得最为之少。一方面是她长片作品确实来得不多,一方面则是有待更进一步的传播。河濑直美这个名字为内地多数能称之为影迷的人所熟知的原因其实是通过2003年戛纳电影节的竞赛单元和那年底《电影手册》年度十佳的视线。一部《沙罗双树》,和奈良脱离不了联系的电影,由此众人认识了一名从奈良走出来的日本女导演。甚至还必须承认的确戛纳还发现了其他人,为更多人所知晓,比如2004年的是枝裕和——通过一部比较有“社会现实意义”的《无人知晓》。那之前真是“无人知晓”,我和Rai都说那分明不是他最好的作品呢,又或者套用一个熟悉的句式就是《电影手册》编辑读者大笔一点的选择晚了十年,这更应该给予1997年的《萌之朱雀》,以肯定对于河濑直美出现的惊讶。不过《电影手册》选择迟到的现象实在太多,并没必要要过意不去,再一则是套用其他领域所谓的“三部之说”(到了第三部作品才能更好的评估底定),到《沙罗双树》,河濑直美才真正娴熟地展示其独特的婉约风格。



“萌”之又是一个令我困惑的字眼,由于无法及时跟上网络时代潮流的翻卷以及日系用语的入侵。导致自己对《萌之朱雀》片名的完美印象已经大有折扣,按习惯的别扭倒装用法,影片名字总该改成“朱雀萌”(或者萌朱雀)——由于朱雀而产生的一种狂热爱恋和兴奋状态。

显然这是本人的曲解罢了,关于萌,比较可靠的一种解释是由草木的芽延伸及的森林含义。不是藤条蔓绕的原始森林,不是间杂裸土的人工林地。如果你不明白,看过影片就能理解得透彻,甚至不需要,面对第一个镜头哪怕是看一眼又闭上眼睛,仿佛遥望着一片茂密无边的夏日森林,你以拥抱的姿态慢慢地投入其中。《沙罗双树》的主角若是奈良古城,那么《萌之朱雀》的主角就是西吉野的森林。

在这里,我们且不提另一个比较变态的名字叫《暗恋家族》,似乎是香港译名,真是由雅至俗的大落差。它违背了Suzaku的朱雀原意,同时严重破坏了影片的情境,在尝试理解之后却也能够明白它的来历,只是把影片欲言又止、隐约点提的,需要不同观者去想象的部分完全给破坏殆尽。

《萌之朱雀》故事中所包容的情感私密而细腻,犹如河濑直美其他作品尤其是记录片中所具有的。若再发延伸些思绪,河濑直美从小是名为父亲抛弃的女孩,由祖母抚养成人,是否觉得这样的设置特熟悉。在《萌之朱雀》里变成了Eisuke,抛弃他的则是母亲,同样有一个祥和的外祖母,看着要搬离故土的老人们说:可要回来看看,不然自己真是孤单。

象征

初见铁路隧道入口,第一反应则是Eisuke将要面对的女性困惑。经由阿路卡一群人的影响,在从杨德昌的手电筒解释后,我便对高架铁塔以及隧道洞穴这类物体的象征有了截然不同的变化,说不上崭新认识,反过来说什么意味什么对于一部电影作品也不合理,但完全无法阻止自己类似的联系与联想。

潮湿幽深的黑暗中,Eisuke感觉到了恐惧,舅舅却安慰他一切都会好的。事实是,Eisuke在后来的确遇见了成长烦恼与生活困难,一大部分就是女性困惑。

舅舅的死并非莫名其妙或者缺乏原因,当铁路无法进入林区,他所赖以生存的动力和信念就此消失。在舅舅身上,作为一个家庭的核心和支柱,他代表着对林区这片故乡的留恋和坚守,在他离去后又预示着其他人不得不面对更多苦难。

Eisuke接过了舅舅背负的责任,但在面对心有涟漪的舅妈以及情窦初开的表妹,他就有些无法权衡,甚至难免的痛苦。河濑直美采用了多角度去面对这个家庭,事实上并只有Eisuke一线在左右故事的进程,Michiru的存在也有其重要意味。


胡想

说及片中的吊索桥,直接联想到了早先看过的2006年西川美和的《摇摆》,一样在最后借由影像回首,一样有着留守和离开。

《萌之朱雀》在缓慢而优美的影像中令自己念及了以下作品:开头的男孩女孩,似是《冬冬的假期》;中间的山水青苍,来自《恋恋风尘》,或者是太喜欢早期侯孝贤的缘故所致。它们唯一与《萌之朱雀》恰和的大概是少了那么些悲悯之情,多了点个人式的私密情愫。

有死亡,有失去,有恐惧,有离别,串接这些一直被自己认为是已衰老的征兆,但《萌之朱雀》在兼具以上的同时却用了大量笔墨去注视着西吉野杉木夹道的森林,寓情于景,不足以令观众叹息:为西吉野村不断往外迁徙的人们叹息,为风云变色突然流逝的十五年叹息,而只是在某个不经意的时候,记起浓郁的乡土情结(林区只是一个可以移换的地域象征,它的更深涵义即是故乡,Eisuke成长在西吉野,河濑直美来自奈良,苏轼说此心安处是吾乡,但每个人的背后都只有一处真正意义上的故乡),可以有山有水,有树有花,有鸟有虫,有人有情——也可以什么都没有,只是干涩无味的两个字。

 4 ) 处女作值得偏爱

电影看多了就会发现很多优秀导演的处女作很值得一看,或许它不够完美但涉及的私人记忆、情愫等更多且纯粹,故而更能打动人心。

今天推荐一部观感舒服,给人一种近乎天然去修饰的佳作,来自河濑直美的处女作剧情长片——《萌之朱雀》

河濑直美曾说:「人生的些许欢乐,些许忧伤,都只是时光的永恒流动中的一点涟漪,淡淡飘逝在轻风中。」

这句话用来描述《萌之朱雀》太合适不过了,这部关于时间的流逝与私人情感流动的影片,有一股沁人心肺的安静的力量,看似很淡,却味道很足,让人醺醺然。

那是一个绿色的夏天,荣介(柴田浩太郎饰)所生活的地方,是一个美丽如画的山村,抬眼可见都是绿意,微风拂动的绿林、林间的鸟语虫鸣、半山上的老宅、屋檐下的风铃、屋中欢乐的交谈声...

仿佛,昨天一家人还在山间赏自然之美,荣介陪着妹妹玩捉迷藏,舅舅鼓励他勇敢穿过修了一半的黑暗的隧道,舅妈撑着一把小伞像往常一样在山路上漫步,外祖母像是注视着大自然,又像是倾听自己的声音…一切都平和美好。

可是,转眼间,荣介成为了一名赚钱养家的青年,舅舅不像以前那么有活力,舅妈更加安静寡言了,而外祖母老了,妹妹也大了。

如果只是成长和改变似乎没有那么可怕,毕竟万物都要生长,直至衰老凋谢,也会有新的生命循环反复,可是面对告别重来都是一件让人害怕的事。

伴随着村里火车不通这个消息的传播,越来越多的人觉得在这里生活没有希望,渐渐搬了家,舅舅也像是被抽走了往日那种充满干劲的精神气,日益消沉,直至带着心爱的相机消失了...

荣介作为家中唯一的男儿,接过了舅舅以前背负的重担,可他却陷入了无法疏解的精神痛苦之中,大抵在小时候对舅妈产生了不可名状的情愫,随着时间日益清晰,而情窦初开的表妹却对他也心怀着爱意。

这些都不是能够被世俗所接纳的,而无法抑制的情动,又是他所不能左右的,他只能在想要靠近和保持克制之间摇摆,所以,情感有多浓,那么克制就要更多一分...

不只是荣介,片里的人对待感情都是古典的克制的,纵然心里饱含着深情,表现在言行上依然是小心翼翼的安静的。

永远静默的舅妈,内心藏着太多的苦楚无法述说,终于在外祖母关怀她:「你也想回娘家了吧,在这儿你一定很难熬。」后而选择了离开。

先是她们走了,而荣介和外祖母之后也离开了老宅子,搬到荣介上班的宿舍去。

花儿会残败,鸟儿要迁徙,人会随岁月变迁,一切终将改变而离去,唯有大自然恒久长存…

影片《萌之朱雀》再一次让我们感受到故事只是电影的一部分,那些藏在光和影里,私人而富有共鸣的情绪,生而为人的喜怒哀乐,才是最直击人心的存在。

所以,忘不了的是:安静祥和的村庄,鸟语,花香,虫鸣。静夜。

九十度鞠躬的尊重,舅舅镜头中淳朴可爱的村民。

索桥承载的时光重量,小女孩的搭车时光。梦中醒来滑落的一滴泪,一个未曾发生的吻。屋顶看云流转和静听风吟,一次勇敢而模糊的暗涌「我爱你,但我要走了。」

修到一半而夭折的隧道,小男孩的困惑和勇敢前行。拉着女孩的手穿过熙攘的人群,不忍拒绝和不敢面对的痛。看了无数次的她的优雅背影,只是一起躲过一次雨,一次短暂而冗长的握手。

永远静默的母亲,含蓄克制的情感。

倚在门框上睡熟了的外祖母和屋廊下优美的风铃声...

这些流动的情思,动人的记忆,逝去的时光等,如诗般美丽,在我们心间缓缓流淌,直抵心灵的平静。

 5 ) 最无声的便是风,最感性的便是雨

“人的一生,总是为了追寻生命中的光,而走在漫长的旅途上。”
且听风吟
不知道为什么,当我看到河濑直美的时候,总会想起另一位故人,星野道夫。在现实生活中,他们并没有什么本质上的联系,可在他们各自的作品中,我都感受到了一种对大自然的敬畏与热爱之情。河濑直美的眼睛总离不开偏僻奈良土地上的一草一木,讲述着最靠近自然的人们身上发生的故事,以时光和影像的交叠流露出对故土的依恋。她一直用静默的眼光,观察着,观察那满眼的深绿和浅绿、观察阳光下的树影斑驳、观察大树上孩子们天真的童谣、观察夏日的微风,摇曳着风铃发出清脆的声音:叮铃,叮铃…
而星野道夫的眼睛则属于阿拉斯加广袤的冰原,和北极的微光。在长达20年的旅居生活中,他将镜头投注于严苛自然环境中的人与动植物,并以悲天悯人的情感和无尽的温柔笔触诉说关于生命与存在的静谧话语。他曾经在书中写过题记中的语录,我想河濑直美生命中的“光”也一定会有“对自然的敬畏”之情。只是与星野不同的是她以更为细腻的电影语言去记录和重现那些曾在她记忆中出现的美好画面。
不得不说,这部1997年的电影是河濑直美的电影处女作。但手法,风格却非常成熟,在当年一举荣获第50届戛纳电影节的金摄影机奖,可谓实至名归。电影画面细腻、唯美却又不同于过于滥情的岩井俊二、更为理性的是枝裕和、风格尚且稚嫩的山下敦弘以及少女气息的矢崎仁司。她的镜头中总有一种贴近心灵的代入感,亦或是大自然的万物之灵。淡泊却又如同温柔叹息般的画面。虫鸣。风吟。
雨润如酥
这是一部展示夏天的电影,讲述的是在日本偏远深山中的奈良县西吉野村一个家族面临工业文明而渐渐瓦解的忧伤故事。纵使如此,夏季风仍旧例如往年一般带来湿润的雨水滋养满山的森林。“萌”一词,最初为“草木初生之芽”的意思,电影又名《绿色的朱雀》,南方朱雀是传说中的神灵,他们有着‘非梧桐不栖,非竹实不食,非醴泉不饮’的特殊灵性,并代表夏天。我想电影实则指代的就是守护这片森林的夏季的来临。
电影中,最让人印象深刻的雨应该是从电影00:55:13秒开始的夏雨,舅舅离开后,纠结于虐恋的荣介与舅妈在雨中的亲昵,有一些暧昧,有一些忧伤,两人站在林中的小道,站在古旧的屋前,而大自然就有那种包容一切情绪的气度。镜头一转,屋内则是独自等待着的表妹,凝思盼想,有点迷茫,有点失落。这时哗啦啦的雨水打落叶片,微微颤动的声音带着丝丝感性的情绪。而电影海报中的画面出现在00:52:18处,红色屋顶上远眺青山翠绕的女孩静静俯视着整片森林,也在等待着懵懂爱的出现。
不得不提的是电影中的一些象征性的符号,比如说那条只修到一半而夭折的隧道。因为这样,舅舅生命中唯一的光消失了,于是,他选择离开。起初,荣介在隧道里看不见尽头也看不见出口,只有无边无际的黑暗,在隧道中有一种无形的,肉眼无法看见的东西。整个世界只有自己一人,然后他不顾一切的往前跑,终于看见了光,找到了自己的路。其实,这一段也是导演自己感情的投射,这是真实发生在她童年的一段回忆。她认为这条隧道在某种意义上是两种世界的连接点,比如说生与死,以及生命的轮回。今年,导演的新作《第二扇窗》又挺进戛纳,并且是唯一一部入选主竞赛单元的亚洲影片,足见她的导演实力,以及戛纳对其电影影像风格的认同。 河濑直美曾说:“人生的些许欢乐,些许忧伤,都只是时光的永恒流动中的一点涟漪,淡淡飘逝在轻风中”。我想这也是对她电影的最好评价。






 6 ) 隧道再长也有个尽头

她每日在车站等他。学校的大巴穿过山洞开走,又来了下一班。

他终于来了,骑着摩托车。“你刚到?”,她也不分辨径直坐上后座。他载她最后一程回家的路。小时候他也常接她放学,走过田埂穿过山林,他牵着她的手,她就可以看见赤地浮云,听见流水叶蝉。摩托车加速,劈开了空气,给他们让出一条路。他的肩背挡住了视线挡不住风,她浓密的短发飞扬。她感到快乐,甚至是骄傲。在她年轻的奔跑里,他是那迎面而来的风。

村子附近的铁路终于还是没有建起来。舅舅带着一台8mm摄像机出走了。找不到舅舅,他跑去那条隧道。他记得穿过隧道的那个初夏。那时村子还热闹,时光还温柔。舅舅抱着表妹,他跟在一旁,四周黢黑只远处有光。他有些害怕,隧道出口的光点似永远走不到。他叫舅舅,舅舅说荣介很想念母亲吧,舅舅还说,荣介不要担心,会没事的。还好,隧道再长也有个尽头。

之后阳光会像是一颗饱满的香橙,橙金的汁液溅了满山满野。舅母撑着把阳伞,一身白衣白裙缓步在乡间的土路上,月白草编挎包上一抹淡的穹蓝。她去接表妹。他不自觉跟去。妹妹走中间,他在左,舅母在右。夏已深了,树盖从他身边一直伸展到舅母身边,形成一道屏障,一条幽静明亮的隧道。周围都是光,只一道树影,暗地包围了一切。那么短,而他渴望可以再长些,再暗些。他没有料到多年后,迎面走来惯于沉默的舅母,会同他一起,被突如其来的大雨困住整夜。

父亲终于再没能回来,他们只找到他遗落的摄像机。表哥依然载舅母下班回家。她走下巴士与人道别,表哥的摩托车在路前方轰鸣着飞驰过去,消失了,风全被带走。那场大雨稀里哗啦下了一夜,祖母不发一言只是等待。木屋被雷砸得轰隆作响,雨直砸在她心上,天明了又暗了也未停。母亲决定离开,她不愿意的。她得跟母亲。

车托着表妹和舅母越驶越远,他的身影远了小了小了,一刹就隐入了土路尽头的灌木后。还是盛夏,灌木还绿,绿得毫无忧愁烦恼,无知无觉。过去岁月的明亮和幽暗,一同被一道漆黑铁门封上,成了那条废弃的铁路隧道,留在了山腰顶坝上的木屋中。再无车驶过无人穿行,洞洞的岁月没了光,剩了幽幽深深的黑。

掠过的风绕过忘记上锁的铁门缝隙探进来,潮湿的隧道不时发出几声嗡鸣,回荡着,分不清道不明。黑暗一片中只野草疯狂无用地生长着。



<图片1>
<图片2>


 短评

7.8;為著離棄這塵世,沒法睡著亦要睡,你不肯睡我都睡

10分钟前
  • 冰山李
  • 推荐

感觉就是满足了西方人对东方人想象的电影

12分钟前
  • 唐小万
  • 还行

河濑直美早期的作品这么隔绝,似真实似梦境,晦明之间的影像是太多情绪的喷发,没想到最后一个摇镜之后忽然回忆大量涌入,让人猝不及防。河濑直美继承了小津拍吃饭的风格,拍少女单纯又复杂的状态简直美到无以复加,尾野真千子表演风格奠基之作。整体来说太散乱隔绝了,不过感觉这也是河濑直美珍贵所在

17分钟前
  • 🫀Psyche
  • 推荐

四星半,河濑直美处女作,明显比她最近的两部片子好很多。

18分钟前
  • 徐若风
  • 推荐

四星半入;重看@电影博物馆;09年初看不快时分最好的治愈剂;不仅直接启发《沙罗双树》,更直接提到,很多桥段的影子;屋顶的且听风吟,隧道的幽深神秘,索桥承载的时光重量,欲言又止的暗涌,廊下清凉的风铃和奶奶安详的面容;尚未离去便已怀念,现代化的侵入和离开故土撕扯的痛。

22分钟前
  • 欢乐分裂
  • 力荐

新的与旧的。可以说出来的与藏在心底的。留下的与离开的。河濑真的好爱大自然。尾野真的是天生女優。

24分钟前
  • 颜落寒
  • 推荐

90分钟版。河濑直美的影片具有一致的气质,却不拘泥于形式。用极少的人物语言略显导演自我制约的表现人物关系与从容自然地延展看似简单却又蕴含饱满的主题的剧情时空,河濑承接了小津对衣食住行的日本生活置之于女性化个人童年生活化的表述,残缺的拼凑的家庭,模糊关系的爱慕,离去与坚守,美景亦在

25分钟前
  • yasashin
  • 推荐

《布米叔叔》似乎有借鉴此片。感情高点处理得比较潦草,比如屋顶看星星一段,比较MV。

26分钟前
  • Lies and lies
  • 推荐

不错啊

29分钟前
  • 何生生
  • 推荐

4.5,27岁就摆脱了故事的绑架,创造出自己独特美学观念,摄影机像一名家庭成员,默默触碰着他们情感轻微的律动,奈良呈现轻柔的油彩质感触手可及,从没出现过的山外却逐渐改变山里的诗意和封闭,最后一切的喜怒哀乐被远山眉黛和屋外风铃轻轻扶平,赋予全片奇异的私密感和柔韧的植物性

32分钟前
  • 长发奎因
  • 推荐

河濑直美的长片处女作竟然如此舒服,天然去雕饰。那些8毫米机器拍的村民片段很美

33分钟前
  • 米粒
  • 推荐

河濑直美处女作 & 尾野真千子银幕首作,获戛纳金摄影机奖。1.每一个镜头都是生活的味道,细腻,恬淡,隽永,尽管不易进入,但属实是愈品愈有真义的佳作。2.关于童年的玩趣,劳动的辛累,自然的丰实,铁路的兴停,暗恋的情愫,村庄的衰败,难免的离别。3.乡土之息像极了侯孝贤早期作品,多次复现的摩托车前跟运镜亦令我忆及[南国再见,南国],隧道、吊桥与猝然出走逝去的丈夫则同质于是枝裕和[幻之光]。4.【光】成为影片中最令人动容的自然元素,生活中的神性透现其中:隧道尽头之光,妻子白伞上的叶影光斑(想及莫奈[撑阳伞的女人]),洒入室内的晨光,医院出口之光,放映机之光,透过树林的日光。5.穿插的三段录影涌溢着生命的本相,那些质朴、辛劳而真诚的面庞呵!6.荣介一路跟随舅母(骤雨),牵着表妹的手走过夜市,暗夜上屋顶玩闹。(9.0/10)

35分钟前
  • 冰红深蓝
  • 力荐

通向桃花源??

37分钟前
  • kindsos
  • 推荐

很喜欢的风格

42分钟前
  • wintery
  • 推荐

开始注意时间

45分钟前
  • 肥皂侠
  • 推荐

淡泊到近乎冷冽的画面。虫鸣。静夜。一次短暂而冗长的握手。一个未曾发生的吻。

49分钟前
  • 看不见的城市
  • 推荐

镜头意境美得令人感动,尤其是最后一幕镜头从陷入熟睡的老母亲逐渐上摇越过屋顶,逐渐远望定格在绿色群山,整部电影所诉说的琐碎小事乡土情怀在这一刻更加汹涌

53分钟前
  • Dear deer
  • 推荐

抬眼就看到的绿色,生命一样无常。

56分钟前
  • 哪吒男
  • 力荐

无语,凝视,离别,实录光阴流逝,非全知全能叙述,五次音乐,结构性段落酝酿离散情绪。河濑直美有些源于个人经历与记忆的标识,比如乡野自然,风吹草动雨落,男孩女孩的懵懂情感,父或母的离去,慈祥老人的歌谣...这些在第二扇窗里还有。这部主要讲对故土的坚守,隐隐的伤感。4:3的坡路构图,戛金摄

57分钟前
  • 谋杀游戏机
  • 推荐

看了半天不知道自己在看什么东西。你说它烂吧,它还有点腔调,但是看完了就是感觉昏昏欲睡,浪费时间。钢琴曲还不错。

1小时前
  • 小A
  • 还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