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波罗11号

HD中字

主演:尼尔·阿姆斯特朗,迈克尔·柯林斯,巴兹·奥德林,迪克·斯雷顿,克利福德·E·查尔斯沃思,查尔斯·杜克,吉因·克兰兹,吉姆·洛威尔,约翰·肯尼迪,珍妮特·阿姆斯特朗,琼·安·阿彻,沃尔特·克朗凯特,林登·贝恩斯·约翰逊,格林·伦尼,理查德·尼克松,休·欧布莱恩,Bruce McCandless II,H. David Reed,Bill Anders,Patricia Mary Finnegan,Andy Aldrin

类型:电影地区:美国语言:英语年份:2019

 量子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无尽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红牛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非凡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剧照

阿波罗11号 剧照 NO.1阿波罗11号 剧照 NO.2阿波罗11号 剧照 NO.3阿波罗11号 剧照 NO.4阿波罗11号 剧照 NO.5阿波罗11号 剧照 NO.6阿波罗11号 剧照 NO.13阿波罗11号 剧照 NO.14阿波罗11号 剧照 NO.15阿波罗11号 剧照 NO.16阿波罗11号 剧照 NO.17阿波罗11号 剧照 NO.18阿波罗11号 剧照 NO.19阿波罗11号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阿波罗11号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艾美獎紀錄片導演托德道格拉斯米勒,率領製作團隊與美國太空總署及國家檔案館緊密合作,蒐集阿波羅11號登月50年來所有紀錄片段。過程中竟首度發現了從未曝光的70mm珍貴片段,以及超過11,000小時、記錄了整個登月任務的對話錄音。團隊更將這些重見天日的寶貴影像,以高至8K解像度進行數碼化修復處理,將阿波羅11號登月之旅,以前所未有最高清的質素呈現眼前!本片不但讓觀眾有如親歷其境地與岩士唐一起登陸月球,更踏出了電影史上紀錄片製作的一大步!  2019辛丹斯電影節:美國紀錄片評審團特別大獎(剪接)仙剑云之凡古剑飘渺录地狱2010星汉灿烂抗癌的我给弟弟的安眠曲保安刘十八亿万 第三季安眠书店 第二季茉莉牌局灰姑娘职场记春天里醉拳苏乞儿2003霸主2018神探POWER之问米追凶天长地久女导演连环杀人案安市城时间都知道光杆司令侦探克罗伊特我的师兄惹不起 (2020)青苔2008末日的地球:大地震港湾第四季高岭之花换脸·幻梦成真世界2004为爱担当报童房事百科惹不起的公主殿下未知嫌疑人法庭2014主播风云2004劳琳:死亡之旅路德第五季妻之告白女神们最后的冠军2020追寻柯川赐予者太阳溪农场的丽贝卡

 长篇影评

 1 ) Intent to Win

Apollo 11. " That's one small step for man. One giant leap for mankind."

难以想象这是一部基于1969年真实影像胶片进行色彩还原修复后制作的影片,清晰得令人发指,色彩充满了质感,简直身临其境。美,太美了。

肯尼迪的音容仿佛还停留在不久之前。在Rice大学著名的“We Choose to Go to the Moon”演讲八年后,他们完成了肯尼迪“十年之内把人送上月球”的承诺。

上世纪中后旬真是人类探索星辰大海最纯粹狂热的年代。

愿人类面对太空依旧并永远保持和平、谦逊与热爱. “We choose to go to the moon in this decade and do the other things, not because they are easy, but because they are hard. Because that goal, will serve to organize and measure the best of our energies and skills. Because that challenge is one we are willing to accept, one we are unwilling to postpone, and one we intent to win, and others too.”

 2 ) “个人的一小步,人类的一大步。”

半个世纪前的1969年7月,人类第一次踏上那块土地,那块不属于地球的土地——月球。

当尼尔·阿姆斯特朗走下登月舱舷梯,第一次踏上月球时,说出了上面那句,全人类人尽皆知的话。

《阿波罗11号》是一部记录这次事件的纪录片。这是一部没有旁白的纪录片,只有连续时间线上,一个个记录下来的画面和声音。

嗯,听起来有些无聊的一部片子。

看这部听起来有些无聊的电影时,一个小小的火花在心底闪现。随着影片渐入佳境,一种叫热血沸腾的感觉充满我的身躯。

想到了,中国航天人的不容易。

在建国之初连工业都是一片空白的时候,成功发射我们的第一枚火箭,第一颗卫星。

反映那一时代的影视作品有很多,可让我感动的几乎没有。

也许,没有打动我是因为太想打动我。反而缺少年代和事件的本真,夹杂太多事件外的嘈杂。

登月舱在月球表面着陆时,飞行指挥官伸手虚按,制止地面控制中心的欢呼时,表达了他们的专业,这是专业航天人值得我们尊敬的地方。他们吃的苦,从我们这儿得到的应该是同情,不是尊敬。

不只是这部电影,不只是航天,我们尊敬和敬佩的,都该是专业,绝不该是苦难。

在这个特殊事件造成的特殊时期,前线的医务人员、建设工人和社区管理者,以及所有守在岗位上的人们,你们用你们的专业更正别人的错误,这些因为不专业而犯下的错误。你们值得每一个中国人的尊敬。

遭受疫病折磨的人们,你们的苦难我无法感同身受,但我知道这不是你们的错。你们是受害者,遭受了最大的苦难和折磨,更不用说在风暴中的人,痛苦多更多。

也许,什么时候我们可以说:我们现在的一小步,民族历史的一大步。

 3 ) 登月50年﹕登月飞船险坠毁 软件工程女将挽狂澜

1969年7月20日美国太空人阿姆斯特朗(Neil Armstrong)「阿波罗11」号快要登月的时刻,电脑突然因为有人按错掣响起警报,预示登月任务很可能机毁人亡,幸好登月团队的软件工程女将汉密尔顿(Margaret Hamilton)设计的侦测错误及恢复系统立即启动,迅速化险为夷,缔造人类探索宇宙新章。她日前受访时忆述:「当他们着陆时大家都如释重负:太空人安全,软件完美运作。」

美国跟苏联上世纪展开太空竞赛,苏联在1961年完成首个载人太空任务,美国时任总统甘迺迪翌年宣布要送人登月。美国太空总署(NASA)随即展开「阿波罗」计划,共有40万人参与,成本高达250亿美元。1936年出生的汉密尔顿正是登月其中一名幕后功臣。

女儿按错键意外发现系统漏洞

汉密尔顿数学系毕业。如何用电脑、怎样编写软件等,全是她在麻省理工实验室参与预测天气系统研究工作时,边做边学得来的。她后来在麻省理工的林肯实验室编写软件侦测敌机,1964年多得丈夫看到麻省理工的报章广告,招募人编写程式「送人上月球」,她加入「阿波罗」计划,成为组内第一名女性。她说:「当我接手时,其中一名上司表明不怀疑我是否胜任,只担心组内男同事反对。还好,他们没有。」

在编写登月软件的岁月里,汉密尔顿有时会一边照顾女儿劳伦一边工作。一次,劳伦学妈妈按钮模拟登月,惟她在即将降落时按错键,启动了一个原该在发射前运作的程序,电脑一下子因为收到过多指令,不够容量处理,竟抹走登月所需的导航数据,出现太空舱着陆时坠毁的模拟结果。

汉密尔顿吃了一惊,向上司汇报及建议修改程式防范飞行途中误选扭键,但上司坚信太空人均受过卓越训练不会犯错。结果1968年作史上首次载人环绕月球任务的「阿波罗8」号,有太空人犯了相同错误,汉密尔顿花达9小时修正和重新配置任务。事后,她获准正式着手修改,到翌年「阿波罗11」号登月前3分钟再有人犯错时,其更新软件遂派上用场。

汉密尔顿最近在讲座说:「那软件不仅把超负荷问题通知美国太空中心的任务控制室,还会通知太空人,那软件还开始作出补救,给太空人去或不去的选择;他们决定降落。 『阿波罗11』号机员成了首批踏足月亮的人类,我们的软件成了在月球运作的首款软件。」

美国前总统奥巴马2016年颁授美国公民最高荣誉「总统自由勋章」予她时说:「她象征了协助送人类上太空的一代无名妇女。」

 4 ) 我的英语老师讲过的与登月有关的一件事

当时的英语课文中有一篇是关于登月的,老师顺便说起。

1969年,他下放在某矿区劳动,订的加拿大的《工人报》(印象中是这个名称)。

那天正在读报,旁边的工人看到了报上的图片,问:钱老师这是什么事,答是美帝登上了月亮。

于是引起轰动,全矿争相来看报纸。

钱自知事情搞大了,胆战心惊向领导报告,并称,这报纸不是反动刊物, 是工人阶级的报纸。

领导还算开明,要求报纸收起来,不要再传了。此事最后不了了之。

英语老师叫钱德明,苏大的老师,小时候读的上海教会学校,精通英语与法语等,会棒球。

 5 ) 太喜欢了,献上自己画的海报一张

看完真的是内心久久不能平静。回家以后,总也忘不掉那些在海滩上看火箭发射的人们,以及那个迷人的1969年夏天。有的人也许是太期待了,在海滩上过了一夜,不修边幅地躺在汽车上,头发乱糟糟的。但大多数人也许只是在佛罗里达度假,顺带看个热闹,这我不知道。只是,我从他们的眼中、照相机中、望远镜中看到了人类对未知的好奇心与探索欲。亲眼目睹火箭发射的小孩心中也许留下了永远无法磨灭的印记。代表人类顶尖智慧的头脑挤满了火箭发射中心,紧张有序地工作着。从他们无名指上戴着的戒指来看,许多都已结婚了。他们的家在美丽的地球上,他们同时也想把人类送到更远的地方看看。

(画一张海报,献给这部壮丽的纪录片↓)

 6 ) 人类科技巅峰

以下内容不是原创,是在百度百科以及知乎上面看到的。科普一下,登月不是只有烧钱。

百度百科内容:阿波罗计划始于1961年5月,至1972年12月第6次登月成功结束,历时约11年,耗资255亿美元。约占当年美国GDP的0.57%,约占当年美国全部科技研究开发经费的20%。提供了惊人的就业长期增长。在工程高峰时期,参加工程的有2万家企业、200多所大学和80多个科研机构,总人数超过30万人。其科技成果所带来的深刻影响,人类至今受益。

知乎内容:航天飞机是当年美国把各个领域的顶级技术集中到一起做出的一个产品,退役并不代表这些资金的投入没有价值。航天飞机虽然被雪藏了,它创造的顶级技术却一直存在。 航天飞机项目先后持续近40年,NASA里五大中心(约翰逊、马歇尔、戈达德、肯尼迪和斯坦尼斯)全程主要负责,带来了大量经费和科研产出;它的制造商,洛克希德·马丁,波音,轨道科学都是世界顶级的防务/航空/航天公司,在航天飞机项目上赚的盆满钵满。尤其是洛马的成长,在航天飞机项目周期内大量并购整合美国防务公司,现在是全世界最大的防务/军火公司。航天飞机项目消耗了美国半导体、集成电路、计算机、微电子等行业早期三分之一甚至一半的产品,直接促进了美国这些行业的崛起,全球领先。美国的大学和科研机构参与的毛毛多,这就不细说了。还有政治和文化价值。

 短评

质感现代到不可思议,景别构图运镜基本都是现代的美学,可以看出后期编辑花了不少功夫,而能做到这些最核心的还是得益于先进的画质修复技术,IMAX上看太震撼了。

8分钟前
  • Cinema is dead
  • 力荐

拿着NASA爸爸海量素材正面碾压的纪录片。平铺直叙本身就是一种炫富啊!

13分钟前
  • 同志亦凡人中文站
  • 推荐

能在imax看太好了。配乐满分,剪辑满分。官方新闻那种的纪实镜头或是无声的空镜头,用偶尔出现的倒数的字幕、用双画面对照、配上完全同步的音频资料还有恰到好处的音乐有了戏剧性和叙事性。看过first man会觉得开头关于三个宇航员的闪回特别有份量。而看的时候我忍不住想要是用这种质感的影像去拍遗落的南境或者索拉里斯星该多震撼啊。而且导演仿佛猜到了我们观众的好奇心和疑问在哪里,交代得非常精准,每一个机位都交代了!

15分钟前
  • 拜金沃斯学者
  • 力荐

这70mm规格待遇的纪录简直匪夷所思……更不可思议的是,这些画面竟然还是第一次被世界看到……这大概会是去年彼得杰克逊一战纪录片之后最令人七窍喷血的纪录片了。

20分钟前
  • CaesarZX
  • 力荐

IMAX效果太好了 音乐选的极好

21分钟前
  • Dacrygelosis
  • 力荐

有人嫌平铺直叙无聊,拜托这么激动人心的题材铺平再铺平都是激动人心啊!大家一定要去看IMAX啊,NASA工程师们光溜溜的脑门儿拍的可清楚了一个不拉~最好的爱国宣传片了吧,我们这种外人看了心里涌现出来的唯一想法都是美国真强大,这可是五十年前啊人家就mankind全人类了,我们那会儿还在斗牛鬼蛇神呢啊。纪录片最后出现了肯尼迪,看看他的风度,再看看现在Trump的模样,我觉得这也就是全片唯一我想到的能让美国人黯然的地方了。

23分钟前
  • 时间的玫瑰
  • 力荐

真的不是后拍的吗?真的不是后拍的吗?真的不是后拍的吗?影像资料的修复强大到具有了故事片的质感,都不让人感觉在看一部纪录片,配乐更是强大的要命,和First man配合观影绝对风味更佳!

27分钟前
  • 谢谢你们的鱼
  • 力荐

可以和First Man互补着看,才发现那里高司令的发型衣着真是神还原,甚至登月前身体检查,登录月球出仓简直机位都一样。50年前的素材加上节奏感很强的音乐真是燃到起鸡皮疙瘩。私心想如果用First Man里的Landing OST来配这里的Landing会怎样?

30分钟前
  • 小羊不亦乐乎
  • 推荐

整场只有三个人 看完电影一个黑人大叔和白人大妈 我们走到门口 他们找我搭话 “天啊 那个时候我才几岁 我真不敢想象到五十年过去了我还能看到这些 他真实的让我想哭” 时光可以走远 影像不会走远 他比记忆还远

35分钟前
  • 加斯珀哥哥
  • 力荐

some presidents build spacecrafts, others (try to) build walls.

36分钟前
  • 以心
  • 推荐

漂浮旋转着的卡带机放出mother country也。太。美。了 #人家的愛國主義教育 https://www.google.com/amp/s/www.vanityfair.com/hollywood/2018/12/mickey-kapp-apollo-11-astro-mixtapes/amp

41分钟前
  • 苏呜呜
  • 力荐

五星的理由是:制作者好像知道看完登月第一人的我们关于登月想知道些什么,厉害,喜欢。旧胶片 音频威武

44分钟前
  • Asa
  • 力荐

1:09:00左右起,重新对接前"哥伦比亚"号指令舱的视野里"鹰"号登月舱在月球表面的恢弘背景中慢慢接近渐渐变大那一段长镜头,虽然几乎是黑白的,但在背景音乐的衬托下实在是美极了。今年是人类登月50周年,还有很多个整十周年(呵呵嘘)。这么些年过去了,看看地上的裸猿今天在干啥。而对这一切,我们当然都全无责任,无辜的我们不过是为了活着,对这世间妖魔鬼怪小丑大丑们的恶行恶状全无办法,甚至还总担心对恶与恶的帮凶不够仁慈,对正确的主张不够严苛。好了,别再假装仰望星空了,闷头多吃点儿喷香的矢,等死吧~

45分钟前
  • 宇宙真理猪大肠
  • 力荐

无言的propaganda,一方面是原始揭秘一样回顾阿波罗登月全过程,让“只闻其声未见其人”的观众第一次全方位了解这一震撼的历史瞬间,另一方面影片中无时不刻露出的美国的自豪感,或许看到彼时5分一杯的咖啡会心一笑,但这几十年来未变的生活是传承的非物质遗产,毕竟那时才是1969年.....

46分钟前
  • [Deleted]
  • 推荐

NASA到底藏了多少东西,直接用原始素材,效果比登月第一人还好。返回舱对接,完全是库布里克附体。(明明是尼克松任内的事情,出现最多的还是JFK,这点也颇值得玩味。

50分钟前
  • 咸菜帮老大
  • 推荐

很白很纯的纪录片……中间有一幕在月球上空两个装置对接时,我恍惚觉得我在看漫游太空,1968年上映了漫游太空2001,1969年阿波罗11号登月计划成功。

53分钟前
  • ____anybody
  • 还行

现在是时候交出罗斯威尔的视频了吧?

58分钟前
  • viennavirus
  • 力荐

50年前就可以登月了!可现在人类都在搞些啥玩意儿呢!互联网,虚拟现实,大数据!就龟缩在地球上自嗨吧!

1小时前
  • Robin
  • 力荐

感觉还是有必要谈谈IMAX 70mm观影体验,导演很聪明的一点在于科技发展了屏幕越来越大却没想总把它填满,而是用分切屏幕等(似乎有些过时的)电影手法制造大量留白(黑),加上有角度差时间又长的镜头酝酿观众期待值,与当下科幻电影中的特效能“拍”出的高分辨率太空形成鲜明反差,从而最大化footage能带来的真实感,综上所述:有纪录片坐镇登月之事不可能有假!!哼!

1小时前
  • xiaoyaah
  • 还行

原始素材胶片修复而成,强烈的饱和度与清晰的颗粒感美得感觉每一帧都想截图做屏保。近距离拍摄才知道登月过程也是一件一件琐事,虽不似科幻电影那样波澜起伏,但给人一种伟大的平凡的神奇感,大概这是我这辈子里离登月最近的一次吧。最后感谢所有参与阿波罗计划的人的时候,直接泪奔,突然发现这个操蛋的世界还有那些纯粹的仰望星空的人。

1小时前
  • 天马星
  •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