羞耻1968

HD中字

主演:丽芙·乌曼,马克斯·冯·叙多夫,西格·菲尔斯特,古纳尔·布约恩施特兰德,贝吉塔·瓦尔堡,汉斯·阿尔弗莱德森,英瓦尔·谢尔松,弗兰克·松德斯特伦,乌尔夫·约翰松,维尔戈特·斯耶曼,本特·埃克隆德,约斯塔·普吕塞柳斯,维利·彼得斯,芭布洛·约尔特·阿夫·奥纳斯,阿格达·海林

类型:电影地区:其它语言:其它年份:1968

 量子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无尽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非凡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剧照

羞耻1968 剧照 NO.1羞耻1968 剧照 NO.2羞耻1968 剧照 NO.3羞耻1968 剧照 NO.4羞耻1968 剧照 NO.5羞耻1968 剧照 NO.6羞耻1968 剧照 NO.13羞耻1968 剧照 NO.14羞耻1968 剧照 NO.15羞耻1968 剧照 NO.16羞耻1968 剧照 NO.17羞耻1968 剧照 NO.18羞耻1968 剧照 NO.19羞耻1968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羞耻1968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在这个世界上,总有一些人因为他们的特立独行而被人铭记。杨(马克斯·冯·西多 Max von Sydow 饰)和伊娃(丽芙·乌曼 Liv Ullmann 饰)是一对个性独特的音乐家夫妻,战争的到来摧毁了他们赖以生存的家园,为了躲避战乱,两人乘船来到了一座小岛之上,在那里,夫妻两过上了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田园生活。  好景不长,战火很快就蔓延到了小岛上,军队和紧接而来的游击队打得不可开交,杨和伊娃好不容易得来的平静生活再度面临巨大危机,好在有好友雅克比(甘纳尔·布耶恩施特兰德 Gunnar Björnstrand 饰)慷慨地出手相救,他们才得以脱离险境。然而,令杨无法接受的是,雅克比在身为恩人的同时竟也是他的情敌,他和伊娃之间并不纯洁的关系令杨心中妒火中烧。山杏设得兰谜案第四季爱,你别走翡翠王夺宝七杀无限(国语版)星际之门:亚特兰蒂斯第三季名校风暴第四季云泥闪灵双煞逗鸟外传:萌宝满天飞僵尸奖门人辛巴达和阿里发好汉两个半第四季亚当2019旗正飘飘爱情冻住了百变星君(国语版)站好最后一班岗相思鸟之恋无忧花开2016隔壁惊魂绅士之死幸福二重奏有爱就有家半妖倾城爱出色哈姆雷特龙与地下城侠盗荣耀模特日记情人后门1960复原行动第三季孤独地貌一场春梦龙骑士2006代孕的你斗鸡极致中国乡村爱情5极盗行动国语

 长篇影评

 1 ) 生存与羞耻

      为了活下去,羞耻算什么?

   《假面》之后,伯格曼忽然来了个急转身,抛弃了形式试验,开始满怀忧戚地思虑起人在极端状况下的道德处境。《假面》中伊丽莎白在与艾玛决裂后,曾对着一张照片恐惧不已,那是一张集中营的照片,照片中的人们惶惶然不知所终,每个人都在一种紧张的空气中战抖着。《羞耻》让这些人走到了具体的故事中。

    没有尊严,就谈不上羞耻。
    为了躲避战争,他们从提琴手变成农夫,这是不是职业羞耻?用最低等的体力来谋取生存的条件,不再光鲜,体面,优雅,片头伊娃和杨都穿着囚服似的睡衣,伊娃起床之后甚至懒得去系上扣子,就那样袒胸露乳地在房间中走来走去。他们不叠被子,潦草地坐到餐桌旁边,杨开始向伊娃诉说自己担心会长出新的智齿,他害怕没有麻药的拔牙手术,杨说得平淡却焦虑,伊娃却好像并不十分上心,她触摸杨脸部的动作潦草敷衍,在命运叵测的时候,没有麻药的拔牙可能也算不上什么巨大的痛苦了。
    电话不通,收音机坏了,但他们并不能因与世隔绝而保持安全,飞机一样在头顶轰鸣而过,他们去卖自己的农产品,用剩下的的钱,买一瓶酒,卖酒的老板说,我不知道,我死了会不会有人记得我。他要被迫从军,他担心自己的店铺无人照看,他担心自己祖母留下来的音乐盒,但是,有什么用呢?还是在有酒有音乐盒的时候喝上一杯吧。
    即使有战争,如果不是近在眼前,生活也不是没有希望,伊娃还能从湖边垂钓熟人那里买到鲜鱼,为他们的晚餐增添一道美味,她还在计划着要一个孩子,有了孩子,也许就能解决她和杨生活中的某些问题。

    树上挂着一个飞行员,伊娃本能地要去救他,却被忽然出现的士兵怀疑是他们开枪射杀了他。强光照着伊娃的脸,摄影机对着他,那人让伊娃自我介绍,让她说欢迎解放者。他们开始逃难,所到之处全是废墟,大火,草地上卧着软绵绵的孩子的尸体,象一个被人扔掉的布娃娃,他们无处可逃,只能再回来,伊娃对杨说,幸亏我们没有孩子。
    忽然无缘无故地被拘捕,在惶恐的人群中被驱赶到一个地方又一个地方,后来终于明白,抓他们,是因为伊娃曾经“替敌人做宣传”,等待着,长官的手杖决定着谁可以被赦免,谁必须为自己的“罪行”付出代价。持杖的长官原来是他们的朋友雅克,他们被救了,得以暂保平安。
    安全的代价是拯救者频繁地来访,雅克当着杨的面要伊娃亲吻他,抚摸他,这是巨大的羞耻,杨只能把自己灌醉,醒来时却看到园中花房中通奸中的伊娃和雅克。
    除了抱头痛哭,他并不能做什么。
    羞耻吗?是的,可是,为了活着,别无选择。

    雅克也为一时欢愉付出了代价,游击队抓到了他,他得交出刚刚拿给伊娃的钱,钱被杨藏起来了,杨坚决否认见到过钱,雅克无钱赎命,只能去死,游击队长官让杨来执行,尽管痛恨,但杨没有杀过人,他开枪的手不停地战栗,他还是别无选择,比戴绿帽子更为羞耻的,他为了自己活命,成了杀人凶手。
    他们又开始逃难,杨已经没有羞耻感了,当伊娃问他为何藏钱时,他只是给了她两巴掌,战争中拔牙的痛苦微不足道了,那么夫妻间的脉脉温情也就可以成为多余。保命是唯一要义,除此都是奢侈。
    路上他们遇到了一个娃娃兵,一个没有向他们开枪的小孩,他几天几夜没睡了,伊娃想让他先睡一觉,但杨把他的枪抢过来,逼问他,威胁他,然后解决了他。
    又杀人了,而且,不是为了自己活命的杀人,非必须的杀人。

    他们终于搭上了一条船,用杨藏起来的送掉了雅克命的钱买到的座位,在黑魆魆的海面上漂泊。有一个人,在众人都打盹休息时,安静地爬下船舷,把自己埋到海水中。他在这样做之前,甚至很缜密地细心地观察了他人,知道不会有人注意和阻拦,才付诸行动。
   不知道漂泊了多久,也不知道还会漂泊多久,分发淡水的带眼镜的中年人给所有人分完了,最后的几滴才留给自己。海面上飘着没完没了的浮尸。时间停止了。
    伊娃说,在一个梦中,她看见玫瑰在燃烧,她觉得不太糟糕是因为很美。她想记起某个人说过的某些话,但她实在想不起来了。

    最后,合上双眼,结束了。

    影片名叫《羞耻》,实际上讲述的却是羞耻感的消失,没有耻感的人才会做出非道德的事情而保持心安理得,杨最后遮没了耻感,滥杀无辜却毫无悔意,变得冷酷,生硬,犹如那支被摔成碎片的小提琴,再也不可能鸣奏出烂漫美妙的音响。
    也许,这才是最大的羞耻。羞耻感的消失恰是最触目惊心的羞耻。

   “当外在的暴力停止、内在的暴力开始时,《羞耻》也开始变成一部好电影了。”伯格曼说。

 2 ) 羞耻地活着

战争中的人们,羞耻地活着。
一开始她有外遇,他也有,他们并不怎么相爱。
她认真地跟他讨论生孩子的事情,她认为女人就应该有孩子,而他不以为意。
一下子战争来了,袭机来了,她庆幸“还好我们没有孩子”,否则,孩子也玩了。

有各种门派的人捉他们,有捏照她通敌罪名的,而她反抗说这不是我的声音。
后来释放了,她跟另一个男的发生了关系,那个男的给了她钱,丈夫藏起了钱,那个男的被抓,让她的丈夫击毙他,而她的家被毁,要找那些钱。
丈夫“果断”地把一个许多天警惕而不敢睡的失散的年轻士兵杀死,夺了他的靴子。
最后逃亡一条船上,一些士兵尸体沉浮海上,丈夫面无表情用船桨划开,
活着下来。
她对他说:
“我只是有点喜欢你。”
“梦见……飞机点燃了玫瑰。”
战争中的人,就是这样身不由己,放弃道德,卑耻活着,而更可耻的是,这个丈夫是没有生育能力的,却活着。

 3 ) 感觉……很无力

2006-03-12 21:24:48
《羞恥》是令人壓抑的,在戰爭或者是現實的面前,人何其渺小,命運不能被自己所掌握的無力感,看得我想沖出去干點什麽,卻又不知道要做些什麽~~~
電影中,那些左右了別人命運的則被更大的權勢所玩弄,他們仍然“沒有選擇”,好像龍捲風把所有人都捲了進去~~~平常人们還不覺得,越是到了戰爭這種極端的環境下,才越明顯。
你也可以選擇的,除了苟且偷生就是死。
一位高貴的市長當著人家丈夫的面調戲他老婆
一位高尚的音樂家偷了錢,卻不承認

人類的善良、良知、同情心蕩然無存,一切只爲了生存,他們還有羞恥心嗎?在戰爭的條件下,我們還談什麽“羞恥”?
最後他們坐船逃離那個小島,卻仍然躲不開旁人和大自然的擺佈。
空蕩的海面上只剩下一條小船,此時回響起伊娃虛弱的聲音:

我曾有個夢
沿著一條美麗的街道漫步
在街道的一邊有高高的圓形拱門和柱子的白色房子
而另一邊是綠樹成蔭的公園
在街道旁邊的樹下
是一條潺潺的綠溪
然後我來到一堵高墻前
那裏玫瑰叢生
一架飛機掠過
點燃了玫瑰
但飛機在驚恐
因爲它正毀滅者美麗的尤物
我在水中看到它的倒影
看到玫瑰如何燒盡
我懷中抱著孩子
她是我們的女兒
她緊貼著我
我感到她的嘴唇
碰觸我的臉頰

就在那一刹那
我應該銘記一些事情
和一些說過的話
但我忘了那是什麽
……

我猜到了結局~~~但這並不讓我開心~~~
這部電影是導演1968年的作品,看得我心驚膽顫,電影裏的一切儼然是歐洲的“文化大革命”。
電影節奏跳躍式發展,有些細節導演沒交待,但不影響劇情。電影簡介很煽情,其實根本就不是那麽回事。
導演的一個偏好就是幾個男主角來回來去地用~~~看著全都特眼熟。

 4 ) 当人类失去文明的遮羞布,会做什么?

一开始的伊娃和杨有着鲜明的性格反差。伊娃很practical,她没有沉浸在身份认同感缺失的痛苦,她在努力地活着,甚至还希望能“育儿”从而获得生命新的意义。反观,他难以忍受一落千丈的生活,时不时会崩溃,思绪又飘回音乐的世界。但同时他也是善良且温暖的,在伊娃急着买酒的时候,他愿意倾听老友参站前那孤独的倾诉,甚至下不了手去打死一只鸡。

伊娃觉得只要自己努力活着,就可以反抗这世界。所以当毫无偏差的命运巨石砸到她脑袋时,她的第一反应是难以置信和荒谬。

”这不是我的梦,更像是别人的梦,那个人是否会感到羞耻?”

杨则从一开始就深深地害怕着战争。被抓捕,昔日好友对自己妻子的羞辱,恰到好处的机会,慢慢地击破他的心理防线。都说好人变坏的时候才最可怕。对于杨来说,外界环境给不了他对生活的预期,在清楚地意识到这点之后,他身上人性的光辉似乎消失了。自己的生存变成了最重要的事情。

这一部还是让我蛮惊讶的,我以为以伯格曼的叙事习惯,在描写战争对他人的压迫时会采用更为细节的处理方式。不拍轰炸和死亡,反而拍人物的面部特写,精神上的恍惚等等,体现出一种安静时的压迫和战争带来的创伤。但这种叙事密度大,冲击力强的画面也不错,感觉成本应该很高而且反战意味挺强的。

真的很想知道伯格曼到底拿哪个机子拍的,太有质感了。

 5 ) 北欧式恐惧

跟我们的文化大革命比起来,本片的男主角算个毛。

他不过是为了活下去:说谎,杀死朋友,在妻子面前表现得像个胆小鬼也不怕。

最后,站在左与右,共产主义和资本主义,已经没有意义,只要能保存一口气,做什么都可以。

西多夫(伯格曼自己)和沃尔曼这一对夫妻,站在家园被烧光的树前,显得特别有象征意义,从那一刻起,他们已经是失去生存资料的动物了,他们做什么都可以。

作为电影,当镜头变得非常亲密的时候,人骨子里带出了一种非理性,那种恐惧,那种吞噬一切的力量,就会彰显出来。

影片一开始直升飞机出现了,指头的枪出现了,死人出现了。那种像纳粹德国一般的噩梦出现了,我们的价值观上下颠倒一一

我们无法判断一切,因为我们掌握的信息不够。

信息不对称,也是我们无法判断战争的原因。越战也是这样。

伯格曼不断在变的原因是,他的作品就是自己思想的复制品,而且他总是最真实的那一个艺术家。

 6 ) 羞耻——欲望的自觉

有时一切恰似一场梦,不是我的梦,是别人的梦,但我也被卷了进去。梦到我们的人醒来,而且感到羞耻时,会是怎样?
                                                                           ——《羞耻》
没有什么深刻的见解,只是说一下我喜欢它的地方。
先说下声音,伯格曼在这部影片中对声音作出了积极的探索,从片头字幕的黑片开始就充斥着飞机轰炸,机枪扫射的音响,而后转入的不是血腥的战争场面而是一幕平常的一天开始的清晨,男女主人公起床,更衣,早晨的画面,一切显得那么的自然,为什么这样做?因为这里一开始就要造成一种间离的效果,让观众不得不去自己思考开场的枪炮是什么意思。而这个枪炮声和飞机的轰鸣终于在他们享受完最后一个有酒陪伴的日子的第二天清晨对片头作出了回应,我们看到飞机掠过天空,随之伴随了轰炸声,我们意识这是一场实实在在的战争。到他们开车逃走不成,返回家中,这场戏是轰炸的高潮,机枪声音也明显从其他声音里凸显了出来,但是镜头一直没有给轰炸的画面而是对准主人公的对话和动作。到这里为止,我们可以发现男主人公现出的懦弱和怜悯是那么的明显,女主人救伤员他阻止,不敢射杀一只鸡,解放组织抓的他们他晕倒,出逃过程中始终没有离开汽车,向妻子提出躲到地下室被妻子说我不想像老鼠一样躲起来。
然后是两人的对话或是自言自语,这部电影的对话戏最大的特点就是选定一个角度一个镜头拍到底,没有一个正反打。其中两人喝酒的戏是我最喜欢的一场,在午后的阳光中女主角显得特别的美和表演到了化境。当然还有最后一场,女主角的自言自语的控诉。
接下来在废墟上连续对切的男女主人公大特写是异化的开始,这个过程一直持续到男主人公最后枪杀雅各比,抢逃兵的枪,男主人已经完全离自己越来越远。而女主角也在战争的下背叛了丈夫,最后他们被战争的河流载着迷失在一个没有任何参照物的空间中,主人公呓语着一幅人类的美好画面,脸色惨白嘴唇干裂。
其实这是一部特别简单的片子,伯格曼用电影的语言把他包装得回味无穷。

 短评

开场,机械装甲车和对讲机的声音首先闯入,暗示着威胁性的张力,视觉上,亮如白昼的炸弹袭击,以及形如苏联蒙太奇中的空袭,不得不感谢斯文·尼克维斯特,将影片塑造为惊悚氛围,并可以和同年《豺狼时刻》进行对照,“现实”与超现实。战争是阵地化,意义化的解域/反解域关系,《羞耻》却将这种意识形态超验化,空袭是一种神秘主义的神启式惩罚,及其向内在,心理的向度,在后半部分,它将转化为一部室内剧,作为人类堕落史—诺亚方舟的一种变体,陷落的伊甸园与末日般的景象是欧洲的,美学的世界之终结,以一种受难的姿态面临现代性的入侵。

9分钟前
  • 墓岛GRAVELAND
  • 力荐

那些人是要多没有人性才会发动一场战争,又有多少人因为一场战争失去人性。——写在俄乌战争时。

14分钟前
  • Enjoy🌈Rachel
  • 推荐

战争下的生存免不了羞耻。片中丽芙乌曼说:“有时一切恰似一场梦,不是我的梦,是别人的梦,但我也被卷进去了。梦到我们的人醒来,而且感到羞耻时会怎样呢?”这是最好的控诉,战争不是普通民众想要的,却使民不聊生,这是何等羞耻?伯格曼的战争片惊悚恐怖讽刺,羞耻感从头一直蔓延到尾。

17分钟前
  • 帕拉
  • 推荐

伯格曼镜头下的战争宛如圣经《出埃及记》中所写的天谴,场面并不宏大但森罗万象、并不写实但富有诗意——原谅我用如此亵渎生命的词语来描绘战争,因为伯格曼的战争反思并不落脚于战争本身,他关注的是那对避战的夫妇因战而乱。好战是羞耻,反战也是羞耻;泯灭的人性是羞耻,仅存的爱也成了羞耻。

21分钟前
  • 康报虹
  • 推荐

活下来的都不是完整的人了 @Art Gallery of NSW

22分钟前
  • 躲猫猫社社长
  • 还行

字幕悲剧了,提前60000毫秒都对不上

27分钟前
  • 王富贵
  • 还行

在战争中,人的命运如同浮萍,难免会萌生「自己是他人的梦境」的荒诞感,在生命威胁中,情感依旧扮演着捣乱者的角色,而结尾湖面上浮尸无数,苟活着的幸存者们才是真正的羞耻。

28分钟前
  • 451½°F™
  • 推荐

说不通的小战争,暴力对人的异化。多处人物行动设计成没有上下文,比如市长通奸、船长跳水。手法没假面那么实验性,但也看到一些新东西:没有反打固定机位的对话、手持追随角色的长镜头。乌曼的抬头回首、夫妻二人站在几近纯白的画面里看着被毁的田野、小船里的梦:两位主演的表演又让电影丰富了一层。

33分钟前
  • MuyBien
  • 推荐

比起Shame(羞耻)这片更应该叫Angst(焦虑),一切都在推人走向焦虑的顶点:繁殖的焦虑、战争的焦虑……女人逼男人振作,枪炮声仿佛有人在不停敲门,钟声也响个不停。Gunnar的角色从构图到行为都代表着战争一般的强力意志在不断挑拨、拆散主角二人关系,后面军人抄家更是直接,更可怕的是,焦虑源会被更大的焦虑盖过,即使开枪杀死也不得解脱。这样堆砌焦虑的做法几乎是卑鄙的……但我还是,喜欢

37分钟前
  • Virgil
  • 推荐

扭曲而恶毒的战争当然是人类史上的极大羞耻,放于电影中的角色身上,懦弱、虚伪、不忠等等,同样是羞耻的载体,而在战乱之前,人变得冷漠凶残到失去人性,同样是羞耻的一种。1968年这一觉醒时代,伯格曼用一部比战争更狰狞的电影,探索情人间的平等与共性,以及人与人之间岌岌可危的人性界限。

41分钟前
  • Mr. Infamous
  • 推荐

我,是因为生活的压力才日渐猥琐的吗……被摧毁的,该何处寻找救赎(伯格曼有非常敏锐和知性的文化人式的自省,有的时候,也不知道是不是过于多了,看过后深陷自责自厌,但是带着浓浓的自怜味道…………结果就是,我不是在为自己的恶而自责,而是在为深知自己不能够“完美”才自怜自怨,呵)

43分钟前
  • 口0o
  • 力荐

[羞耻]在伯格曼的作品里算是比较跳脱的存在,他完全放弃了模糊性而旗帜鲜明地表达出他对意识形态的厌恶。战争对于人们道德感的摧毁以如此直白的方式被呈现出来,让人觉得简单得几乎有些可疑。伯格曼选择夫妻关系作为切入点,显然是在试图把外界的战争投射到微观心理层面,但二者的连接实在过于浅显。

47分钟前
  • brennteiskalt
  • 还行

難以置評。對柏格曼而言是《羞恥之夢》(Dream of Shame),對烏曼而言卻是職業噩夢……

52分钟前
  • 焚紙樓
  • 还行

士兵強行把女主拖到房間一扔,然後轉頭拿下嘴裡的煙,甩門……這段反復看了三四次……有種心理高潮……(我不是女權婊嗎!?) 貼著兒童畫的房間,醫生冷漠地診斷病人,其他人冷漠地拖走病人或尸體……當年天真作畫的你們是怎麼變成這樣的呢?戰爭這種極端情況讓人遠離倫理,只想赤裸裸地吐露自己——當著你丈夫的面吻你,把所有財產都給你,和你說知心話,抱你要做愛……不管你是否願意。最後,懦夫不小心掌權,卑鄙,絲毫不性感,只覺得醜陋。

53分钟前
  • 👹綠大壯🪩
  • 还行

#重看#以梦开始,以梦结束,中间静躺的是一个巨大的、他人的梦,我们在其中无论痛苦或欢乐,终究要醒来,醒来依旧在另一个梦里,从这点上来说,伯格曼同样注重时间的绵延;甚少触及战争题材的伯格曼,出手就如此绝望,浓重的黑暗令人无法呼吸,虽然他自己也承认并不擅长战争题材,但“当外在的暴力停止、内在的暴力开始时,《羞耻》也开始变成一部好电影了。”

54分钟前
  • 欢乐分裂
  • 推荐

最纯粹的摄录“战争背景下人性被异化”的主题,可视的一切皆指向于此,较小的叙事空间正满足于论点的凝聚。影片除“羞耻”外便再无他物掺入其中,将人的内在逐步剥开直至赤裸在外。每一次观看伯格曼电影都是对自我内在感知的审视。

57分钟前
  • runtime-err0r
  • 推荐

作者架空了战争背景,以一对前艺术家夫妻的生活为介入口,牵引观众游荡了一个荒诞而又残酷的异元次空间,见证着人性的堕落由此批判战争之罪恶。开头和结尾的两个梦境叙述,一个恶兆一个醒悟,而中间则是无止境的灵魂游荡,从逃离房子到逃回房子再至房子被烧毁最后困于大海,房子作为一个象征符号在影片中这个家庭的基体和灵魂的寄托被彻底摧残。伯格曼赋予了生活琐事的生命力借以塑造人物,抽空时间空隙并压缩戏剧性场景,在极端环境下产生的诙谐感得以让人感受到人类即蝼蚁,被他力而控制影响的生活难以坚持人性本善之说,苟且存活代替惺惺相惜,几场对话戏剥离了视线的主体化便预示了情感交流的幻灭,影片结束将矛头指回了充满压迫的时代,但这漫长的梦境却是真实的。此外伯格曼对声音的处理有着人文主义关怀,烟雾缭绕下的战争场面有第七封印的印象

1小时前
  • hptg
  • 力荐

瑞典300年来无战争,人口不到1000万,人民生活幸福,妇女地位相对其它国家要高很多,男女平等一直领先世界,伯格曼并没有经历过战争,但是两次世界大战在欧洲如此频繁的发生,在北欧向南张望的伯格曼将战争的无缘由、滑稽可笑、对人性巨大的试探及破坏在此片中呈现。叙事也是越来越紧凑、剧情也一浪高过一浪。伯格曼的电影,我很难预测到走势,就算此片是1968年拍摄,你也很难在其后的导演看到如此讲述战争的。伯格曼常看常新。

1小时前
  • Sabrina
  • 力荐

戏剧冲突这么强烈,很不伯格曼啊。这是一个非伯格曼也能拍出来的电影,当然仍是好电影。他们仓惶逃窜在死亡之海时,张力达到了顶点。可惜看过《丽芙与英格玛》,导演当时正与女主感情危机,公报私仇,在冰冷的海上他自己裹得严严实实却让俩衣着单薄的主角NG无数次,非常破坏观影情绪,只想乐。

1小时前
  • 梅大姑
  • 力荐

上承德莱叶,下启塔可夫斯基,完全的视觉享受;老塔的所有视觉元素都在这里了啊。关于羞耻,虽然女主嘴上说着:像是生活在别人的梦里,what if 别人醒来感到羞耻?实际上一直在讨论的是每个人如何面对自己的“羞耻”,并且这讨论在心中会自然地从战争蔓延开来。

1小时前
  • 力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