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瑟岛之旅

HD中字

主演:马诺斯·卡特拉基斯,梅丽·赫罗诺普卢,迪奥尼西斯·帕帕扬诺普洛斯,多拉·瓦拉那基,朱利奥·布洛吉,米哈利斯·扬纳托斯,瓦斯里斯·查格罗斯,扬尼斯·菲里奥斯

类型:电影地区:其它语言:其它年份:1984

 量子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无尽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非凡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剧照

塞瑟岛之旅 剧照 NO.1塞瑟岛之旅 剧照 NO.2塞瑟岛之旅 剧照 NO.3塞瑟岛之旅 剧照 NO.4塞瑟岛之旅 剧照 NO.5塞瑟岛之旅 剧照 NO.6塞瑟岛之旅 剧照 NO.13塞瑟岛之旅 剧照 NO.14塞瑟岛之旅 剧照 NO.15塞瑟岛之旅 剧照 NO.16塞瑟岛之旅 剧照 NO.17塞瑟岛之旅 剧照 NO.18塞瑟岛之旅 剧照 NO.19塞瑟岛之旅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塞瑟岛之旅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故事的主角是一个长期流亡苏联的共产党人。在希腊军政府倒台后,于处人生暮年的他终于可以回归故乡。当他以如此矛盾而又暧昧的身份,再回到记忆中熟悉的地方,再面对家人与朋友时,他感觉到了人情的疏离,对未来的盲目,对于祖国低度的认同与漠视。人们企图卸下记忆的承重,却又害怕轻得迷失 方向。在这样的环境下,他意识到自己已经真正失去了国籍。最终,和他离别多年的爱人漂在爱琴海中的浮岸上。复生特工游戏寻找1967的女神香草绿茵女将被遗忘的爱神秘博士第十二季今夜不设防伟大的族谱小鱼惊涛迷局玛丽·雪莱大辫子的诱惑再见祖国东京复仇者2血腥万圣节篇-决战 -愤怒的公牛幻日奇遇省港旗兵2:兵分两路爆炸新闻2021好事成双身体大浴堂深夜食堂:东京故事末陨回声河西走廊许世友出拳兄弟2015天才大兵听见她说神探·李奥无间盗2009十二月男孩野外怪家庭不曾忘记的承诺2天堂有难爱有天定爱情,开袋即食神偷诺诺女兵外传2最后的舞动阴风鬼影真爱奇迹

 长篇影评

 1 ) 假想中的“父亲归来”

    通常来讲,我们已经默认了安哲电影的“非叙事性”,而《塞瑟岛之旅》却是较少出现的强调“讲故事的方式”的电影,这部片子的形式感很强,采用了套层结构,明确地将想象与现实的边界划分开来。
     影片始于儿子醒来,这位“儿子”名叫亚历山大,是个导演,他在梦中回忆起童年的场景,而现实中,他有个叫“斯皮罗”的儿子,后来我们知道,导演离家多年的父亲也叫“斯皮罗”。
     亚历山大可以理解成安哲的自我指涉,他在创作一部关于父亲的电影,每一个前来应征的演员都说同一句台词“是我。”他在不同的背景之中游走,却在一个咖啡店里,被一个消瘦的卖薰衣草的老人吸引,观众很容易想象到,这也许就是导演心目中“父亲”应该有的样子。导演不出所料地跟随着着老人,从街头到车站,再到码头。当老人消失时,这次盲目的跟踪却引领导演到达了自己的目的地,他在码头接到了自己“归来的父亲”。
     想象中的父亲说出了导演设计好的台词:“是我”。
    
    安哲的用意在此已经十分明显,父亲归来,乃是导演本人由陌生老人的出现,所引发的想象,一个虚幻的父亲化身为一个具象的人,有了物质的依托,想象就可以无障碍地展开。
    下面所有的关于父亲的游历,不过是亚历山大将自己的剧本在头脑中展开的过程。
    这样,我们就很容易理解作为儿子的亚历山大,何以如此不知所措,如此冷漠,因为他不过是个旁观者,一个记录者,记录着一段想象中的旅程。

    假如父亲归来,他将带来什么?他会在故乡寻找到最终的归依吗?这些问题,都在一场回归之旅中,得到了解答。当然,这是儿子亚历山大的解答。
    父亲归来,无法为亲人带来直接的慰藉,因为女儿乌拉还耿耿于他当年的离弃,母亲更无法忽略父亲多年的异地生活中另外建立的家庭,一切现实的裂缝不会因为“归来”而弥合,反而显露出更加狰狞的距离。
    父亲归来,会给自己带来幸福吗?他期待儿女给他一个拥抱,但拥抱却是要求之后才得到的。当他企图抚摸老妻的手,对方却转身离开时,父亲默默提起自己的手提箱和小提琴,离开了喧闹的老友和家庭聚会,一个人来到街头的旅馆,某个简陋的小房间中。就是在这一刻,回忆也不放过他,他想起来,这个房间自己年轻的时候住过,和当时还很年轻的妻子。
    父亲归来,没有人欢迎他,当年的小村庄里,年轻时的战斗伙伴都成了墓碑,他还能唱《四十个红苹果》,还能用“鸟语”和老友交流,但村庄已经不复是当年的村庄,土地要出卖,村民要搬迁,他必须在归来之后立刻再次离去,当他拒绝这再度被放逐的命运时,他被所有的力量一起围堵。
    父亲归来,也许唯一的慰藉就是老妻的谅解,她无论如何都愿意跟随的忠贞与坚定。
父亲归来,最终等待他的居然是在海上漂泊,在一块一无所有的浮桴之上。

    安哲给想象中父亲安排的结局太悲观了,太灰色了,也许,父亲的境遇只是安哲的自况,是心灵漂泊的具象化。片中,导演的儿子和父亲,共用一个名字,也许就是在告诉观者,父亲就是儿子,儿子就是父亲,这漂泊不定的人生属于每一个人。
    “塞瑟岛”其实也是原本并不存在的地方,这虚幻的旅程,既是一个儿子的想象,也是一次悲伤的回归之后,仍然无根的故事。在父亲的游历中,安哲寄予了自己对这个时代的看法,所有那些理想的失落,那些信念的改变,那不可避免的消逝,那生命最终的孤独和漂泊。全都化为凄风苦雨的最终放逐。
    人生,向何处去呢?
    塞瑟岛,如此悲伤的旅程。

 2 ) FIFF17丨DAY7《塞瑟岛之旅》:对不起,我回不去了

第17届法罗岛电影节主竞赛单元第7个放映日为大家带来《塞瑟岛之旅》,下面请看前线寻找家园的漂泊之人们四处游荡的评价了!

一一:

wow!

Catcatcatyang:

梦里不再漂泊。

Spy Liu:

平静的叙述,却有深刻的悲伤,何去何从?终被放逐。

果树:

一种游魂,一种游走。第12部安哲,有点怀念七年前刚开始补他电影的感觉。

迷幻松饼:

是我特别喜欢的题材,但是我太累了,电影节奏又太慢,始终看不进去。等我静下心来再认真看一遍。

松野空松:

乡愁仅有未踏上故土才有意义,许多阔别几十年的乡愁之情,在踏上故土随之而来的将会是身份的缺失。

fire_storm:

神一样的结尾。安哲的诗永远有着独特的韵律和节奏。前半部分更通俗有更强的故事性,后半部分则更有室的韵味。

Donnie:

安哲缓缓移动的镜头实在是温柔极了。寻找父亲跟随父亲的部分特微妙,安哲拍摄城市的功力确实非常足。巨大的轮船与震耳呜鸣声像是在召唤和驱逐父亲。

欧.尹:

颠沛半生而返乡,乡愁、记忆、情绪终如苹果溃烂。蓝色愁绪渲染了前往塞瑟岛虚无缥缈的旅程,我们看到中远景镜头下一个小小的人物在翩翩起舞,正是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安哲的镜头下总有大量空白的风景,一如他大量未曾点破的潜在文本,关乎历史与政治。

旺仔小狗:

安哲罗普洛斯的好在于他始终像在拍同一部电影。古典主义的360度漂浮、老派无益的哀愁、固定机位中镜框式舞台般被强调的命运戏剧感、还有父亲的故事、希腊的原初和现实现在的巴尔干苦难所指向的奥德修斯复合旅程。这样一个流变的奥德修斯找着他注定不可递归的元点。/ 总之,喜欢安哲这种活在大地上的环视主义现象学。

苍山古井空对月:

时有亮点,又时有游离感。一个阔别32年后回到家乡的战时逃兵,一个社会性死亡的老人,影片看起来表达着对这类被遗弃的人群的关怀,而视角却往往从儿子亚历山德罗展开,且亚历山德罗设定为导演的身份,应该是作为安哲自身的代表。从被卖出去的老家回到城镇后,老人不再具备占据摄影机视线的能力,摄影机着重呈现的是老人的儿子、妻子等“主流人”对他被流放之处境的反应,唯有他妻子决定陪伴在他身边之后,他才重新进入摄影机的视线。结尾凄美,两个老人互相依靠,自我放逐,漂往海平线。

子夜无人:

静态的、空置的时刻没有《流浪艺人》《鹳鸟踟蹰》那么多(虽然结尾有短暂地回魂到《流浪艺人》),甚至让人感觉到他开始认真讲故事,从儿子的视角发出审视的比重反而还大于父亲归来之后的起伏,所以人物的立场其实是两种,但情绪最后可以归于一种。父亲与阔别已久的妻子重逢、相对无言的时刻房门被直接关上,儿子结束了剧场里的“突袭”交欢、站在马路上却突然迷失了方向,那种荒疏的“无处话凄凉”成为了父子共同的困境。结束了半生流亡,余生还要继续流放;置身在新国度的迷醉天地,他开始听见旧的废墟被人挖开的声音。唯有在安哲和金基德的“沉默”中,我能进入到生命的磁场。

DAY7的主竞赛场刊将于稍后释出,请大家拭目以待了。

 3 ) 一步一步 离开荒岛

       我生于岛,年少之祸,海过洋漂,流离失所,他国叶抛,三十年过,岁月渐老,江枫渔火,乡愁如牢,一朝归落,我未忘岛,岛已忘我。
    观安哲的沉默三部曲之《塞瑟岛之旅》有感。

 4 ) 卡兰德若第一部参与的安氏作品

自《塞班岛之旅》后,安氏电影多以个人的故事开展,偏离了希腊大历史的笼罩,更贴近人性存活的普遍情态——自身的无主、沟通的隔阂、爱情的虚幻、存在的孤绝、晦暗的前景、归宿的寻求。。。。。。种种关乎生存之无法捉及。安氏镜头里的氛围——总是停不了的绵绵夜雨、白蒙蒙的烟雾迷离、冷清清的苍茫白雪、乌漆漆的昏天暗地:阴沉、郁结、压抑,一种不明朗的存在状态。卡兰德若的音乐,如诗篇的乐器:冷凝、游离、静穆、肃杀,呼应着安氏的光影世界观。

 5 ) 追寻自我的落空

安哲罗普洛斯电影的一些明显的共同特征:在安哲电影里的希腊,从无阳光明媚的碧海蓝天,永远是年久画质里阴云笼罩的冰冷潮湿的破旧街道,时不时还有瓢泼大雨或者雾气弥漫。长镜头,一般是慢速横摇,永远是潮湿寒冷的场景,所有人物定格,都穿着深暗臃肿的风衣,或看天或看镜头,宛如是在扫描一张陈年照片。节奏极其缓慢却非浪漫,如同安东尼奥尼一般的空镜头,配上无尽重复低沉的弦乐,透出无限的压抑。

《塞瑟岛之旅》的主题不及《雾中风景》明确,我猜测是对过往的追忆,与如今现实的格格不入,寻找自我的困难,也有无尽的漂泊。这些通过线索人物的父亲从流亡的海外归来这个故事来呈现,又是父亲,透过这个假象的父亲归来故事,我们再次看到没有见过父亲的安哲罗普洛斯的心结。

依旧是阴雨不断,脏乱破败的街道,低沉的弦乐,迷雾般的场景。影片中有个剧团面试,让每个应征者到台前念“是我”,暗示着这是一个寻找自我的故事。流落异乡数十载归来的人,追寻年轻时在故土留下的踪迹不断落空,而当今的现实却又不能接纳自己。最终他在瓢泼大雨中消失在故乡和异乡、过去和现在两个世界的夹缝中,虽有一辈子的爱人痴心相伴,但寻找自我还是无情的失败了。他不时高喊着“烂苹果”、“我不再相信任何事了”,大概是指自己记忆中或自己所属的那个世界已经糜烂而不得归,而又无法信任这让自己仓皇不安的世界。

《塞瑟岛之旅》也有些有意思的镜头。比如开头的小朋友戏弄哨兵后躲避追捕,一个远景镜头下从远处跑来躲进了一个小门,镜头越过围墙看到,那小朋友竟和整个门一样高,这视觉魔术大概也象征了岁月的魔力。但总体上本片还是相当闷的,颇有点吃不消。

微信公众号:肥嘟嘟看电影(feidudumovie)

 6 ) 蓝色希腊 大雨滂沱

    这电影像迷宫,像个寓言,像一册油画,再或许一首安魂曲。
    当沉郁的提琴响起,安静的画面透出一股强烈的预示,命运之舟又到转航之时。
    我的眼睛就在摄影机后面,它在轨道上平缓地迎着一张脸孔后退,迎着被建筑和自然衬托的越来越渺小的那个人,直到漫天蓝色迷雾中苍茫一点,宛然不真实的幻境。老人是一种桀骜,他身材高大,步履沉稳,风雨历练后的内韧。他的黑色皮箱,小提琴,他的风衣,他的苍老和沉默在一起向人昭示出一种渴望和苦涩。他的眼神总停留在远处,呆滞和不可言说的捕捉找寻,琢磨不透的情感——乡恋、青春、岁月、回归、死亡。。。因着战争流亡,因着向往安稳而停留。从俄国回来,从前世界里的一切美好都留在离开的年代,这种与现世的隔离和偏差都成为不被理解的导火索。村庄要被拍卖,他是唯一的阻碍,这种态度招致村民们离奇的愤怒,劣迹斑斑的过往被忆起放大,他的回归也成了集体诅咒。可是到最后大家却只能无望的祈求控诉——老人的顽执和坚定是无奈甚至别无选择,往昔的爱情与故土的归宿在一个被驱逐老人的心中随年岁增长已经垒砌起不可撼动的情结。
    与山中鸟共鸣对话,与每一个墓碑打声招呼。在山头一回首仿佛再见当年人,群山在迷雾中,老人在呼啸的风中,时光在他与老友愉快的交谈中凝滞,直到畅然起舞时响起马头琴一样的调调,这是片中最轻松的片断。
    影片的镜头很巧妙,淡入淡出的等待中隐藏着一种回味的余地。故意静止的画面控制着影片的节奏,透出一股张力,像配合剧作家的悠长矛盾的思索,又像老人缓缓而行的身态。而承接更是出落的不露痕迹,片头亚力桑德斯追随那位长相酷似父亲的卖薰衣草的老人,这时镜头旋转直接到在海港与长年失散父亲相见的一段,时空的交错成为叙事的切入点。一些重复隐现的小细节,比如几次出现的剧作家在路上若有所思丈量的跳跃;他架空的手指弹钢琴的姿势与背景音乐相吻合,意示着剧作家的主人公身份,这时老人相对地成为他的观察物,灵感源泉;两次去村庄经过加油站时相同角度对维拉的拍摄也是一种特意安排。
    音乐在这部电影中不仅仅起到了营造氛围的作用,而是参与到情节发展中,表达特定情境中的主题。几段重复的旋律特色鲜明,跳跃和舒缓的交织对比令人印象深刻。片尾处镜头里一个面朝大海的舞台,贯穿着整部电影的小提琴响起,我们看不到漂浮在海面上的老人,想象比视觉更有冲击力,我们看不到却清楚地感知到一种悲伤,一位被排斥放逐的老人的无法回归的悲哀。这琴声成了召唤,老太太面色平静却是再也不可抑制地表达:我要跟他去。
    影片中有一个海港边的酒馆,在那里有各式各样的人出入:警察、记者、士兵、演员。这时这里就变成一个小小的舞台,而电影拍摄出的画面似乎带有一种寓言式的表演痕迹,没有原因不合情理地忽然涌入和离开的人群让人觉得不安宁。不断被广播的工会联欢,雨中海上警察拿着扩音器喊话场景的怪异也象征味浓厚。
    蓝色背景的画面通透致远,雨中希腊一切都被迷茫笼罩。群山旷野间,白雪皑皑的山坡,望不到疆界的海面上方方的浮板,岿然不倒的老头,蹒跚急切的老太太,拿大自然的壮阔与两个老人比较,就像个人在命运和现实面前,无能为力。

    我心中郁结着莫名,看到两次落泪。这个写了整晚。

 短评

最终,和他离别多年的爱人漂在爱琴海中的浮岸上

9分钟前
  • (๑⁼̴̀д⁼̴́๑)
  • 推荐

相信每一个带着地球流浪的现代人都能在遥远而壮阔的《塞瑟岛之旅》里找到共鸣。我们对于那些《雾中风景》以及《时间的灰烬》不会感到丝毫的距离和陌生,这便是安哲这部讲述乡愁作品的伟大之处。然而可惜这部虚实交织如梦如幻旅程的终点却是一座永恒漂浮在雨雾中的孤岛,尽管那是(每一个带根的流浪人)无家可归命运最为准确而又诗意的写照,但大气磅礴长镜里的人却永远处于失魂落魄的凝滞状。因此于整个抽掉了情感的真空当中,人与人则永远无法在结尾的小团圆里紧密联系在一起。这也难怪自诩 “狄俄尼索斯其父亲之子” 的库斯图里卡打心眼儿里瞧不上这个 “自恋、虚伪而又媚俗的”希腊同行/兄弟。

11分钟前
  • Muto
  • 推荐

@小西天。1.斯皮罗不是归乡的奥德修斯,他的历史身份让他成为《猎人》中那具被掘出的不受现代希腊欢迎的游击队员遗体。安哲更多将他视为一个政治隐喻,而非落叶归根的真实老者,我们几乎看不到他身上亲情羁绊的牵扯,也因此观众很难共情他一意孤行的选择。2.做导演的儿子亚历山德斯,或许是安哲悲观疲惫心境的自我投射。面对归来的父亲和他所携带的历史包袱,他无法成为传说中的忒勒马科斯,只一支支吸烟,沉默、犹疑。那朝向塞瑟岛的拍摄之旅,他根本无力踏出一步。3.不接受以反复絮絮的言语交付的烂苹果意象,但还是有点喜欢老夫妇一起被流放,乘桴浮于海漂泊向死亡、虚无或不存在的塞瑟岛的结尾象征。4.饰演斯皮罗的马诺斯·卡特拉基斯明知不断淋雨的艰苦,仍坚持抱病拍摄,并在电影完成之际去世。如电影中斯皮罗的互文,主动选择从容赴死。

12分钟前
  • 奥兰少
  • 推荐

不肯轻易切换镜头,非要等每个画面都被情绪浸透了

14分钟前
  • 朱熠
  • 力荐

#SIFF# 3. 突然觉得安哲的厉害在于:有本事让一个原本平常得再平常不过的场景突然灵魂出窍一般遁入某种间离的节奏,日常瞬间就变成了寓言。还有那些超现实的段落,却反过来补辍现实。

16分钟前
  • btr
  • 推荐

重看@siff影城;最爱最后一幕远离尘嚣,想起马尔克斯《没有给他写信的上校》;重温观影启蒙之一,既美好又感伤;他是有多爱聚会镜头啊,连构图都如此相似,村口分岔路口的大树像极了《亚历山大大帝》。

20分钟前
  • 欢乐分裂
  • 力荐

安哲让我相信电影可以凌驾于剧本之上,真正地成为独立的艺术。不露痕迹的时空切换,浑然天成的剧情设计,美丽而忧伤的画面。放逐,流浪,漂泊,回归,寻根…越来越能懂安哲了

23分钟前
  • 把噗
  • 力荐

安哲[沉默三部曲]之首,由政治与革命叙述转向个体情感描摹。1.技法古典化:1.33画幅,标头代广角,缩短长镜头,多用移焦与分切。2.原型为[奥德赛归来],与[雾中风景]寻父之旅构成对位。3.无尽雨雾,湿漉漉的街道,乘桴浮于海的老者,放逐于历史与现实的裂隙。4.试镜:这是我!5.黄衣单车手5次入镜。(8.8/10)

24分钟前
  • 冰红深蓝
  • 力荐

他们没有拥抱,没有眼泪,甚至没有过多的语言,就像面对镜中自己的影子,遥远的问一句,就像他不曾离开。思念颠沛流离在分别的32年中,刚开始是心痛,后来成为了心中的疾病。哪怕回来了,依旧会有乡愁。他们被历史隔离成一座孤岛,他们还有彼此。ps:史上最催泪的开篇啊……

26分钟前
  • 九尾黑猫
  • 力荐

很多场景和《雾中风景》与《永恒与一日》重叠,条纹夹克长靴少年,一盏油灯,大远景颤颤巍巍的老人、竹编筐 浓稠的大雾、掉落地上的橘子、潮湿泥泞的路面、孤零零的枯树、黄色出租车、爬满墙壁的藤蔓、布满石块的坟茔、报纸糊满窗棂的老屋、装满40颗红苹果的丝巾…… 每次看安哲的电影,都会被一种巨大的愁绪所笼罩,挥散不去,仿佛流淌在血液里的毒素,无法清除也无法代谢。那张苍老的面孔里透着一种饱经风霜的沧桑,一种不被故乡和亲人接纳的痛楚,一种放逐半生的漂泊无依,一种心灵的磨难,小提琴是唯一的陪伴。家乡的土地即将售卖,山顶的木屋被烧毁,锄头无法挖开脚下的泥土,被这里的记忆也将随风而逝,在白发苍苍的年纪回到故土,一切都如此陌生,一切都面目全非,亲近而又遥远。【HDS压制组-12.2GB高清】

30分钟前
  • 苏黎世的列车
  • 力荐

搬完家太累,资料馆太热,故事、镜头太冗长,睡过去几次,每次睁眼看到那个一脸憋尿相的渣男老头,就很烦躁。为什么要用失去衡量爱?现在已经接受不了如最后一个镜头般,为了爱愿意陪你流亡的叙事。

34分钟前
  • cr
  • 还行

这算是安哲片子的分水岭。从这部起他的风格大变:长镜头短了,少了,故事性强了,历史背景淡了,人物形象丰满了,音乐起作用了。关于此片我喜欢这样的解读:剧作家的主角偶然看到和父亲相似的老人,便开始假想父亲的回归。也许这是安哲拍给自己的。“她的眼睛是什么颜色的?”“吃饭了吗?”

39分钟前
  • 汪金卫
  • 推荐

安公的360°长镜头,黄雨衣,似乎安哲总是在冬天拍戏,雨,雪。城市里夜晚湿淋淋的地面布满灯火的倒影。内景之中的人们都被窗棂和镜框所束缚。这是个关于爱的故事,一整部影片都是为了最后那个镜头。父亲斯派洛所象征的历史伤痛即使归来也要再次被放逐。

43分钟前
  • 胤祥
  • 推荐

流亡者回到自己的国家,成为不受欢迎的流浪者——重新踏上祖国土地时以水中倒影的形象出现,已经暗示了现实中无处容身只能浮于水中的结局。相比海报上只能与树同立的孤独一幕,结尾相拥而去还是留了一丝安慰。在标志性的黄衣人出现之前,黄色已经不断在城市各个场景集中出现——出租车、地铁、墙砖、墙皮、灯光——以前不懂倏忽而来转瞬即去无言无声没有表情的小黄人到底是什么,现在觉得或许就是在历史伤痛中不知何去何从漂泊到哪便是哪的希腊和希腊人。卖薰衣草的流浪老人,和重逢时父亲那句“是我”,到底哪个才是幻象?不管是哪个,我最爱的果然还是尽显安哲魔力的那个跟着老人到码头时完成时空变换的镜内蒙太奇。

45分钟前
  • 神仙鱼
  • 推荐

群山旷野间,白雪皑皑的山坡,望不到疆界的海面上方方的浮板,岿然不倒的老头,蹒跚急切的老太太,拿大自然的壮阔与两个老人比较,就像个人在命运和现实面前,无能为力。

48分钟前
  • 高冷的鸡蛋仔
  • 力荐

关于乡愁 关于困境 剧情很棒了 而且也很有意境

50分钟前
  • 牵不到的爱
  • 推荐

少小离家老大回,独在故乡为异客;意淫塔二玩牺牲,旧爱变成老太婆

53分钟前
  • 裤甲天下
  • 还行

父亲归来。安哲希腊冬日的雨,让人想起锡兰电影中港口的风一样凛冽。“令我感到恐惧的是我时常发现我不再相信任何事物,然后我看着自己,它是唯一提醒我我还存在的东西。”与祖国最远的距离。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

57分钟前
  • Eco
  • 推荐

 “他在做什么?”“看着大海。”“现在呢?”“还在看。”

60分钟前
  • UrthónaD'Mors
  • 推荐

好感人看的很想哭,很有意义的片子

1小时前
  • 乔植
  •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