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把青

已完结

主演:杨谨华,天心,连俞涵,吴慷仁,杨一展,蓝钧天,温贞菱,钟承翰,李程彬,施名帅,李劭婕,欧阳姗,博焱,蔡力允,庄心瑜,班铁翔,周厚安,樊光耀,潘之敏,饶星星,高英轩,杨小黎,司徒颖霜,邱逸峰,周洺甫,吴芮甄,黄尚禾,黄健玮,邓九云,丁强,查尔斯·威廉斯

类型:电视剧地区:台湾语言:国语年份:2015

 剧照

一把青 剧照 NO.1一把青 剧照 NO.2一把青 剧照 NO.3一把青 剧照 NO.4一把青 剧照 NO.5一把青 剧照 NO.6一把青 剧照 NO.13一把青 剧照 NO.14一把青 剧照 NO.15一把青 剧照 NO.16一把青 剧照 NO.17一把青 剧照 NO.18一把青 剧照 NO.19一把青 剧照 NO.20

 长篇影评

 1 ) 柳線搖風曉氣清 ——《一把青》最終回之觀後

歷經大風大浪和大江大海,天上的男人與地上的女人在最後一集中塵埃落定。見證一路的奔波輾轉,伴隨著情緒的跌宕起伏。褪去昂揚的激情年代,穿過戰火的槍林彈雨,挺過人性的扭曲掙扎,離別相聚有時,也到了故事的結局。 從前期莽撞懵懂,不太被人看得起;到後期老練挺拔,逐漸獨當一面。小顧的形象在最後一集中,愈發有血有肉。貫穿其始終的仍是他剪不斷理還亂的情感,他頑固地認爲,朱青是一段錯過的緣分。時過境遷,昔日溫柔清秀的女學生變成了風情萬種的交際花,他則糾葛執著純良如故。愛恨交織著歉疚,苦海何有出口?擁抱和合照成爲有去無回任務前的訣別,而許她一片嶄新的天地生活便是他行前的祝福。他的身體裏封裝著一往情深的靈魂,認定了,就在劫難逃。下落不明的退場,于他而言毋寧是一種徹底的解脫,因爲他總以爲他可以擔負起紛紛擾擾,但不願承認自己的無能爲力。而最讓人動容的一幕莫過于小顧教墨婷跳舞的畫面:意氣風發的飛官和清純可愛的女學生,眉眼帶笑,腰身緊俏,裙裾飛揚,當時只道是尋常。 心死如灰還有知覺的朱青給自己包裹上麻木的僞裝,爲自己尋找夾縫求存的空間不計代價。她被兩個人鍾愛一生,却沒能和誰長長久久,她被賦予幸運,又被赤裸裸地奪走。不同于原著中朱青的隨波逐流,影像裏的朱青增添了幾分百折不撓的堅韌。隻身赴美開啓新生,她向小顧致謝,向郭軫道別。回首她的青春作伴白雲千載,笑中含泪,携帶寸步不離的勇氣。像一顆種子,被吹到哪裏,就在哪裏倔强地扎根,生長出葳蕤的綠意。 日子過了就好,日子過了不會好。秦芊儀一輩子的寄托都放在大隊長身上,大隊長自殺,她的寄托也沒了。活著,就只一個空落落的盼頭。她又能盼望什麽呢?盼望這個世界能變得更好還是更壞?還是不抱期待,就不會失望。硬生生把苦難往肚子裏咽的秦芊儀,她的大器,容不得她的失態絲毫。于是,往返機場,住在物是人非的仁愛東村,日子大概是虧欠她太多,師娘也在日子一天天周轉逝去中,看到了頭。她看到了下一代的快樂:墨婷當上了中學老師,焦飛也如江偉成一般晋升中校,欣慰且感同身受,至此夙願已了。秦芊儀就像那個年代的美德,柔柔弱弱得强大。 轟轟烈烈的故事很多,相伴走到最後的是脾氣潑辣的小周和老實木訥的小邵。一對半路夫妻,一對歡喜冤家。起初不得已的交接責任,中間夾雜的包容妥協插曲,再到一起頭髮花白,他們的愛情是一段革命情誼的升華。時常動容于這樣的茶米油鹽,瑣碎平淡,餘味悠長。誠如小周臨終前一句,小邵落地了。便可以再無牽挂。 《一把青》飽含了太多的辛酸心碎。落幕時分,它爲大時代裏飄搖的人們留下了一處春光旖旎的關山輕渡。劇中人被一一分配到各自命運,或悲或喜,不偏不倚。他們像是真實存在過的,也可能是從熒幕活起來,虛虛實實,已然難以分辨。歷史和傳說的遠去的背影,讓後人唏噓深省。慶幸,在最終回的濃縮的歲月裏,給予他們創傷下被辜負的善意與遲到的溫柔。

——————————

声明:这篇小文被某用户全文粘贴到其豆瓣影评,提醒无果,偷窃可耻。

 2 ) 叹人间 到底意难平

大概也属后知后觉,对台剧并不感冒的我今年才无意中因朋友推荐看了《一把青》,错过五年前此剧大火,今日看却更有一番冷静的余味回温。白先勇的原著乃一短篇,用词很是精简,以师娘秦芊怡为叙事视角,叙述口吻更为淡然,副队娘小周也仅出现在偶然一次谈话中提及“像你后头那个周太太吧,她已经嫁了四次了。”撤退到台湾之后的重逢亦显云淡风轻,大家在战乱之后的沉静从容,与白先勇的个人经历有关。

而我们观此剧的心态着实差异很大,堪称催泪指数十级。剧集将笔墨匀给三位女性,以她们从1945年南京仁爱东村到1954年退居台湾的仁爱东村的流离经历,拍了一部国军立场的“个人历史剧”,一出大时代倾覆之下的众生命运,时代洪流巨变的惊痛镌刻在个体肉身之上,像是造化的恶魔捏住微渺蝼蚁们的后颈之后,再毫无怜悯地甩开,所有关乎家国故园的理想主义情结,所有怀揣着对爱情坚贞忠忍的信念,所有当年言犹在耳的铮铮金兰之谊,在红色疆场的血染和白色恐怖的摧残之下,通通化作冷漠的猜疑、诛心的计较,没有理想的美化,没有主角幸存的光环,唯有真实到惨痛的攀咬与自保,对国民党内部的自黑也够大胆。初始时抱着台式偶像剧的心态去观看竟全然错了(近几年台剧之进步当真令人刮目相看),各位主配角的演绎也别具魅力,选角之契合实属意外惊喜。

女学生朱青因父亲背负冤名而一路避开警察追捕,怀揣着于宿舍枕下的一张“因缘负伤共床枕,愿求佳人渡此生。” 字条而登上前往南京的火车,谁又能想到列车上的惊鸿一瞥即是心心念念的落款513呢,命运的符码就此联结。初尝抗战胜利喜悦的空军仁爱东村宛如假象桃花源,由师娘秦芊怡带领的空军夫人们是等待候鸟回归的自治群体,原是测绘系大学生的空军十一大队大队长江伟成,则不仅因业务能力太能打而成为处长上司用以进阶官衔的有力筹码,更是空军士兵们满心崇敬的大哥。与这一对的端庄气派不同的是接任十一大队的副队长的小邵和其“交接”后的妻子副队娘小周,闷嘴葫芦搭配火爆机关枪的模式却最终熬住了颠沛的损毁。两位大姐接管了“寻亲”的朱青,并与曾因无法接受战友牺牲而逃离的一分队队长郭轸正式相逢。

任何个体的选择和决定都难逃时局气候的影响,遑论乱世倾城之下。从结束抗张到内战爆发,当中仅有的一段短暂甜蜜期,是留给朱青和郭轸确认心意的黄金时光。虽有前辈大姐们的谆谆劝导——“ 你不适合嫁给飞行员”,怎耐得住由命运之手拨弄的情弦,“513”是两人结合的象征物——开始是触动心境的一枚心刺,后来是仰望天空的次次焦灼等待;她是他的守望灯塔,他是她的行动指引。从原著中“腼腼腆腆,很有一股教人疼怜的怯态”到剧中不失果敢刚毅的形象变动,与剧本添加丰富的内容是契合的,也更符合后来为求生而作的转变。

再甜蜜再安稳的过渡期,也终究埋着时运颠覆的悲剧因子:待至国共两党兄弟阋墙于长城境内,战事迅疾燃至全国。本土技术力量并不强大的空军部队,随时准备踏入鬼门关,用遗书迎接次日的作战,在炸毁一个个同胞村庄的痛苦煎熬中,他们既看不到生还的希望,更不知骨肉相残的意义究竟何在,对家人的无边思念与战争引发的深层心理创伤,直至决战前夜,你只消看一眼他们的眼神和表情,以及那落在书信上的血泪字眼,就能明白悲剧的注定。

“误你青春,悔不当初。九泉下见你孤单,我必痛入骨髓魂飞魄散。”写下这些字又是怎样痛入骨髓,望一眼贴在机舱窗上的照片,就此东北辽原埋枯骨废铁——“他知道什么?他跌得粉身碎骨哪里还有知觉?他倒好,轰地一下便没了——我也死了,可是我却还有知觉呢。”朱青千里单身奔赴东北,就像当时来南京也只为“看一眼,不纠缠”,她站在被众人唾骂的余烬面前,忍住痛哭,记着郭轸最后写给她的“请将我抛脑后,快意余生。勿祭。”这样一个意气风发的人,一个活得轰轰烈烈、一切都不管不顾的人,当然能在她的心上砸出经久不灭的回声。想到后来在台湾的仁爱东村,朱青说“找十一大队第一分队长,姓郭。”时笑得那么灿烂,也不知自己和自己计较斗争了多少个日日夜夜,才能笑着重提这个名字。

内战轰烈,一个民族的劫难,终究是南下疾奔据守孤岛,以为不过是蜗居一时却终而难返。镜头一转,已是1954年的南国眷村内,犹闻悲愤乡愁四韵。教室里正上着地理课,老师谈及东北,突然唱起《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不由伏案大哭,这代人无法归乡的痛苦又岂是墨婷那辈人能理解(与杨德昌《牯岭街少年杀人事件》与侯孝贤《童年往事》背景相同)。经过战火的焚毁与逃难的惊心,大部分人逐渐认识到重返大陆已然无望,于是在这南国境内再造一个“仁爱东村”以求心里安慰也是好的。这些拥有共同创伤的人们,兜兜转转又重逢了,其间各自心酸艰辛不足为外人道也,师娘和副队娘经此大劫,社会地位发生了变化——小邵成为大队长,然而从东北战场劫难余生的江伟成却精神遭重创并再也无法返回空军。如果说郭轸是抗日时期意气飞扬的空军象征,那么江伟成则是苟活于世的灾难后续,前者将历史功绩/骂名佩戴于身并以死亡为辉煌余烬写上句号,而后者在现实的迷惘和无法自处的精神罗网中堕入虚无的泥淖。生活并未像师娘说的“日子过了就好了”,他们仍旧被包围在旧伤的侵扰中。

然而,在他们孜孜寻朱青那么多年的无果后,某天竟听到《东山一把青》“咿咿呀呀”唱起来:“东山哪一把青,西山哪一把青,郎有心来姐有心,郎呀咱俩好成亲哪,哎呀哎哎哟,郎呀咱俩好成亲哪。今朝呀鲜花好,明朝呀落花飘,飘到哪里不知道,郎呀寻花要趁早啊,哎呀哎哎哟郎呀,寻花要趁早啊。”这个曾身量未足的清秀女学生,却已俨然欢场高手,眼神风流,身段婀娜,另有有美国大兵为靠山。对于那个曾仰慕自己的菜鸟小顾,她大概也有过怜惜,有过心动,更多是出于和故人的关联,毕竟他也曾是那张“因缘负伤共床枕,愿求佳人渡此生。” 字条的作者之一,也是目睹郭轸最后情状的见证人,然而她说——“有时候,我真的好想郭轸……” 所有坚强的面具和卖笑的从容,在遇到这些故人后,又一点点剥落,她仍旧怀了某些不能泯灭的梦,这与原著中更务实通透的形象并不一致,她虽“快意余生”,却难以“抛脑后”。

白色恐怖很快笼罩了全岛,“二二八事件”余波不断,各种举报、诬告层出不穷,对国民党内部的混乱统治有较深的触及,这些事也出现在侯孝贤《悲情城市》中。从内战时期起,即因为国民党上层作战策略的失当而导致全面崩溃;台统时期的腐败和强力意识监管,在各种外力作用下愈发凸显尖锐矛盾。愈是在动乱年代,愈是彰显人性的复杂,贪婪的欲望和自保自私的心理,都会在时代车轮的碾压下,一点点被挤压出来,甚至无关情感,无关爱或恨,仅仅是出于人类本能的反应。这些痛心的经历,他们在内地时就经历过一次——朱青发现大队长就是炸毁父亲所在船只的人,正因如此父亲才背上侵吞国家财产的骂名,而师娘为保住丈夫却毁了罪证,反让朱青去领罪;这样的事在台湾再次上演,朱青作为美国兵的情妇,其身份很快受到当局的关注,被师娘和副队娘推为“匪碟”而以求脱身。就连像小邵这样温厚的人,也因为要维护家庭而出卖大队长;与之相对的是,当年在南京被屡屡讨嫌、视为扫把星的处长,在台湾却再次发挥作用,不惜以自己前程力保江伟成后路。这些被时代洪流裹挟着身不由己向前匍匐的人啊,怎么做得了自己的主,我们又怎么有勇气苛责他们——他们分明就是我们啊!

尘归尘,土归土,小顾消失在某个不能提及的任务中(几乎可以续写另一个宏大故事),朱青终于去了美国,师娘孤独终老,小周等到了小邵的落地,墨婷成为继承上一代故事的人。多年以后,他们仍在513前面集合,还记得那朗朗的笑声,那发黄的合影,那一刻,他们或许会想到——“如果为今后的痛苦就放弃这一刻的幸福。我想,这也不是青春里的我们。”回首嫣然一笑泯恩仇,就是记忆里的旧模样,而留在东北土地上的那团火依然长燃心头,人生到底有多少意难平啊。

 3 ) 《一把青》中你最喜欢哪个角色?

其他角色实在太悲了,喜欢樊处长这个角色

幽默可爱,逗小周叫她东北大姐,转达电报消息时故意吓唬小周

察言观色,美国记者一说要写一篇有关郭轸的文章刊登对他们有利,参谋一个眼色,处长立刻转口说他们没批郭的退伍

关照下属及其家眷,伟成说不去美国受训就不去了,又是退伍又是调职,处长都没难为他,连要坐牢,处长都出面让他留在南京做军牢,可能他也是想伟成留在他职权能活动的范围内可以少受罪吧

朱青放走小邓,本要被抓去询问,处长说不能动空军眷村里的太太们,还用撤退时运输机机票把对方打发了

后来为了保伟成,用撤退时保密局私吞财产的消息威胁马督察帮忙,结果自己还是受牵累,被迫退伍,心凉一半,决意用虚华的功勋换伟成的退伍待遇,还自掏腰包凑满伟成的退伍金

并且剧中处长的很多话都挑明了当时局势两边阵营的关系,包括对自己所在阵营内部的认识,以及他们自己身处其中无可奈何的命运

总体来说,处长是一个聪明人

 4 ) 台剧《一把青》服装赏析

《一把青》整体色调稍微有些昏黄,服装大体上也是这种复古调,而且柔和雅致,我非常喜欢。

~~~~~~~~~~~~~~~~~~~~~~~~第一集~~~~~~~~~~~~~~~~~~~~~~~~~~~~~~
朱青的出场,白帽子给我留下的印象很深。

师娘和小周的出场,全身照。

喜欢小周这一身的撞色,外搭的边边很精美。

师娘的条纹旗袍特写,还有朱青第一次去看飞机、去报到时的这一身很干净可爱啊。



这个裙子看起来是丝绒的,很温柔。

应征家教这一身是惊艳我了,白衫+鹅黄毛衣+黑裙,大大的竹编包也很配。后来才发现是金陵女大的校服啊。


小周和师娘的也都不错。小周在剧里比较多的穿衬衫+半裙+外搭。师娘的外搭好看,我对精致的提花基本上没什么抵抗力。


小墨婷,她名字好好听啊,发型和衣服也搭得很可爱。

小周和师娘的第三身。喜欢师娘墨绿加橙色复古的撞色、小周的毛衫绣花。墨婷的白袜子自带复古范儿。



下集预告:最喜欢墨婷的一身!这次迷彩小背心配了白衬衫。

~~~~~~~~~~~~~~~~~~~~~~~~~第二集~~~~~~~~~~~~~~~~~~~~~~~~~~~~~~~~~
朱青素净,师娘米色长毛衫温柔,小周的旗袍上的花。



貌似是同一件墨绿色旗袍不同的外搭?


小周婚礼的一身,不是艳红的那种,又喜气又沉稳又贵气。特意截了这句话。

汪影学姐,明显就学生气啦。

朱青又是这一身,发现这个裙子可能是深墨绿色的。墨婷很好看,砖红+点点+格子。


师娘超有气质啊。

都是同色系的内外搭配,一个墨绿,一个砖红,一个格纹,一个碎点。都很和谐。


~~~~~~~~~~~~~~~~~~~~~~~~~第三集~~~~~~~~~~~~~~~~~~~~~~~~~
师娘的墨绿格子旗袍又出现了

正好能看到包包

这一身秒杀旁边的处长太太。太好看了,灰粉+灰绿,又年轻又高级。多放几张。



比较萌的一身。好像只出现了这一次?

小周的套裙,还有墨婷同色系的提花背心+小裙子,太可爱了。


好看的白衬衫O(∩_∩)O两种搭配~



第一集中的蝴蝶结衬衫又出现了,这张比较清楚。


第四集
两个人都很文艺。墨婷这种有绣花领子的白衬衫我小时候也穿过。





剧中难得的喜笑颜开的轻松瞬间。先来个背影。





小周的特写 米色+墨绿+橘红点缀


~~~~~~~~~~~~~~~~~~~~~~~~~~~第五集~~~~~~~~~~~~~~~~~~~~~~~~~~~~~~~~~~~
墨婷的米色格纹裙裙~

超喜欢





师娘和小周都是之前出现过的~


朱青这件毛衫的全身~


师娘这件背心好看~~


小周的蝴蝶结衬衫


~~~~~~~~~~~~~~~~~~~~~~第六集~~~~~~~~~~~~~~~~~~~~~~~
小周给这件暗花旗袍加了白色外搭

哦,师娘这身出现得不止一次~

朱青,把白衫换成白衬衫也很好看,还是彼得潘娃娃领。

这张师娘旗袍上的花纹很清楚

小周美美的镂空花纹白衬衫有了第三套搭配,配开衫。前面配背心比较洋气,这里配开衫就很文静的感觉。

~~~~~~~~~~~~~~~~~~~~第七集~~~~~~~~~~~~~~~~~~~~~~~~~~~~~
朱青和师娘的都出现过,墨婷的小粉蓝是第一次,可爱。

师娘这件灰粉外套的细节和全身照,质感超棒,泛着光泽。


小周的暗花旗袍又有了两种外搭。加了不同的外搭确实感觉就不太一样了。



之前搭白衬衫的开衫,这次搭了褐色条纹旗袍。


~~~~~~~~~~~~~~~~~~~~第八集~~~~~~~~~~~~~~~~~~~~~~~~~~~~~
师娘这件毛衣看起来好暖和,贵气中带点萌。墨绿格子旗袍出行频率很高啊。


处长太太的感觉一般啊,她应该穿一身富丽堂皇的才对啊,怎么这么素0 0还是我不识货?

朱青把灰色开衫换成了蓝色开衫,看起来更青春。师娘外搭的小绣花。


小周的这两件都出现过,配在一起很好看。外搭上的橙色装饰正好和旗袍的颜色呼应上了。




我最喜欢的朱青的毛衫出现了。纹路很好看。后面我最喜欢的一套也是这件搭配的。这个吃醋又宣誓主权的小眼神啊。


~~~~~~~~~~~~~~~~~~~~第九集~~~~~~~~~~~~~~~~~~~~~~~~~~~~~
师娘又有新搭配了。毛茸茸外套有点显胖,奈何师娘身材气质一流。
这件旗袍应该是银灰色的,前面配灰粉外套的时候我以为是灰绿色。剧中很多场景色调昏黄,看颜色不是很准。


朱青、墨婷特写


汪影。第一次看的时候肯定不怎么喜欢她,二刷的时候就不一样了。王刚求婚的这一幕我看了好多遍,很带感。


这张比较清晰。

我又看错颜色了,校服的裙子是深蓝色,不是深墨绿色。
白衫青裙,鹅黄色的毛衫挂在墙上。


郭轸、朱青的初吻。


~~~~~~~~~~~~~~~~~~~~第十集~~~~~~~~~~~~~~~~~~~~~~~~~~~~~
先上一些从前出现过的~截到了一些好看的画面。







猫咪513乱入

葛牧师

重头戏:初雪的青色旗袍。还有一群校服。


加了个外套,暖暖的。

~~~~~~~~~~~~~~~~~~~~第十一集~~~~~~~~~~~~~~~~~~~~~~~~~~~~~
墨婷和两个小太太


小朱青,多希望她这时候能离开。但是这样一个郭轸,几个女孩子能放下。

小周的褐色条纹旗袍,师娘合体的大衣。



~~~~~~~~~~~~~~~~~~~~第十二集~~~~~~~~~~~~~~~~~~~~~~~~~~~~~
师娘的长大衣和包包。可惜不是很清楚。


三人一起打麻将的经典场景,都是毛衫。这时候是放松的,两个男人安安稳稳地蹲在牢里,另一个也不用打仗。



师娘,墨绿格子旗袍+灰色毛衫。

~~~~~~~~~~~~~~~~~~~~第十三集~~~~~~~~~~~~~~~~~~~~~~~~~~~~~
喜欢的白衬衫又来啦。


汪影的一身也好看,橙红+米色小碎花。


安静的一幕。两个永远也走不了的人。终于还是节外生枝,要打仗了。
朱青的绿色内搭第一次见。



~~~~~~~~~~~~~~~~~~~~第十四集~~~~~~~~~~~~~~~~~~~~~~~~~~~~~
朱青结婚,小周又有新外搭。朱青的婚纱,可惜截不到特别清晰的全身。



洞房花烛夜,还是初雪时的青色旗袍。我突然想到了冷清秋。

前方即将出现一大波小太太。第一次在剧中看到碎花旗袍。这样一对比,旗袍外面穿长袖毛衫和背心毛衫,给人的感觉很不一样。到底怎么不一样我还没想明白……


这一集里有全剧最阳光明媚的镜头。我光看着都觉得有冬天的好太阳洒在身上。
联系全剧,这就像是回光返照吧。


朱青的新毛衫,多贴几张,因为我有一件很像很像的0 0




朱青这身搭配是全剧中我最喜欢的。橘黄彩点旗袍+鹅黄毛衫。鹅黄毛衫有两件~~
最左边的小太太这身也好看。

~~~~~~~~~~~~~~~~~~~~~~第十五集~~~~~~~~~~~~~~~~~~~~~~~~~~~~
朱青的两件新旗袍,格子和条纹,都是淡淡的。条纹这一套太清新了。




墨婷这件墨绿的毛衣我超喜欢。小周这件条纹旗袍第一次出现吧。

最喜欢的一套,也是生死离别、最后一眼的一套。











~~~~~~~~~~~~~~~~~~~~~~第十六集~~~~~~~~~~~~~~~~~~~~~~~~~~~~
朱青、汪影。这集太残忍了,我心情很沉重。但还是发现了朱青的新碎花旗袍。






~~~~~~~~~~~~~~~~~~~~~~第十七集~~~~~~~~~~~~~~~~~~~~~~~~~~~~
格子旗袍的“全貌”出来了

朱青。这句话太不是滋味。


四人。墨婷和她的三个妈妈。从教堂出来安静的一幕。


过年了。小周的大衣领子好像很别致。


朱青穿了这两件。这部剧特别真实的一点就是,人物的衣服会排列组合地穿,我们日常生活中可不也这样吗。


~~~~~~~~~~~~~~~~~~~~~~第十八集~~~~~~~~~~~~~~~~~~~~~~~~~~~~
殉情的小赵



朱青





三个妈妈都不正常了



~~~~~~~~~~~~~~~~~~~~~~第十九集~~~~~~~~~~~~~~~~~~~~~~~~~~~~
小邓的花旗袍




女学生式的朱青即将谢幕。出现了两件新外搭。






墨婷的制服和我最爱的墨绿色毛衣


~~~~~~~~~~~~~~~~~~~~~~第二十集~~~~~~~~~~~~~~~~~~~~~~~~~~~~
一身黑衣北上。我愿意。他愿意。





小墨婷


师娘,最后一身干净的。一件很美的旗袍。

~~~~~~~~~~~~~~~~~~~~~~第二十一集~~~~~~~~~~~~~~~~~~~~~~~~~~~~
故事转移到台湾的仁爱东村了。这时候墨婷长成了少女,师娘和小周也是四十多岁的妇人了。当然也会有许多新衣服出现啦。
小周这件旗袍我很喜欢,水墨花~

大队长落魄,师娘很朴素。


小周依然钟爱衬衫。

还有朱青的一个镜头。做梦有过,仙境从来没去过。明显已经不是原来的朱青了。

~~~~~~~~~~~~~~~~~~~~第二十二集~~~~~~~~~~~~~~~~~~~~~~~~~~~~
汪影的白色旗袍。她不算很漂亮,身材也不算很好,但不知为何我挺喜欢看她穿旗袍。似乎她穿起来有种老上海女郎的感觉。

小周依然爱衬衫,师娘依然穿旗袍。房东太太的旗袍就选得比从前处长太太成功。




师娘和小周的一些特写。师娘那件紫红色是从南京带过来的箱子里的,不过在南京那几集她并没有穿过吧,剧组这点就不够细心了吧。






~~~~~~~~~~~~~~~~~~~~第二十三集~~~~~~~~~~~~~~~~~~~~~~~~~~~~
师娘的青色条纹旗袍,小周的黄上衣。




这个未婚妻的很好看呀

小周和墨婷的便装

师娘这件旗袍美炸了



回忆了,小周墨婷和靳副队长


~~~~~~~~~~~~~~~~~~~~第二十四集~~~~~~~~~~~~~~~~~~~~~~~~~~~~
这一集高产高产!!
先放几张小赵的。稍微有点胖,但是挺清秀的。有婚纱呐。






墨婷和焦飞

大量的朱青。连俞涵把年龄感演出来了,就一看就跟以前是两个人似的。
很华美的一件旗袍,淡紫色的。这部剧里很难看到这种不素的旗袍。



二脸懵逼。

波点小洋装。看到墨婷了,一个真心的笑容。



都是从前没穿过的西式服装了。






还有几张别的。欣赏欣赏。



~~~~~~~~~~~~~~~~~~~~第二十五集~~~~~~~~~~~~~~~~~~~~~~~~~~~~
基本都是朱青的。好看的洋装。








墨婷的样子总是安安静静的又很有主见

~~~~~~~~~~~~~~~~~~~~第二十六集~~~~~~~~~~~~~~~~~~~~~~~~~~~~
以朱青为主。修身短上衣+蓬蓬长裙。






~~~~~~~~~~~~~~~~~~~~第二十七集~~~~~~~~~~~~~~~~~~~~~~~~~~~~

 5 ) 有一种作品 让你看到了另一种人生另一个世界

身体里的叛逆因子总是在捣乱,想要窥探到真实的历史,所以翻墙甚至想着出国都是为了让自己看得更多,了解得更多,而不是被一种想法一个声音给主宰了大脑。如果你和我有着一样的想法,或许你可以从这部剧里找到点东西。 关于作品 就像人一样,一个作品当然也会有它的不足与缺陷,但是只要没有伤及精神内核,把故事讲好了,外在的形式最后往往都被一笔带过。一开始被吐槽的台湾腔、五毛钱特效、还珠格格式间隔片段,最后都被抛掷至九霄之外,全都沉浸在那个时代那群人的辛酸与伤痛之中。 白先勇的原著小说是个只有万把字的短篇,最后被改编成30多集的电视连续剧,两者最大的区别就是一个只把人物经历简单告诉你,背后的心情由读者暗暗品味,一个是把每个人物形象都用血肉填充起来,然后把血泪纵横摆到明面上,让你跟着故事跟着人物去哭去感受。这是根据不同的载体所选择的不同的呈现方式。 国共抗战的题材大陆也拍过,但往往有种胜者的得意与放肆,最后只看见共军光辉英勇的形象,虽然近来题材上有所突破,却总有点不尽人意。这部台湾人自己拍出来的国共抗战剧让我看到了更加真实的国名党部队,可能是政治氛围有所不同,弯弯才能这么直白彻底地吐槽国民党吧,电视剧中有一句话是这么说的“国民党的新闻总要倒着听,才能听出点意思”。

借来的图

而且电视剧最大的篇幅讲述的不是战场上的事情,不是那群冲锋陷阵的男人,而是那群守候等待的女人,我很喜欢剧里的一段台词“男人们的战争结束了,女人的,才开始•••男人的战争,打起来都很壮烈,课本里很爱写,你背也背不完•••女人的,是另一种。女人的战争,细水长流,一辈子也打不完••像蒋委员长说的,持久抗战,只是最后不知该说,谁赢了,谁输了•••”这个就有点类似战长沙,就像冰山理论,你所见到的一小部分男人的故事只是海面上的冰山,男人们背后的那群人才是那个时代大多数人真实生活的剪影,冰山底下才是真正的世界。

关于女人们 从南京到台北,从青葱少年到妖艳少妇,无数个仁爱东村的空军太太为了爱情成为了迟早的未亡人,也成为了地上活着的鬼魂。 秦芊仪 这是个高贵坚强的女人,虽然被命运逼出了心中所有的卑劣,我依然想要用“高贵”这个字眼来诉说这个女人。

出身名门的大家闺秀,为了爱情被赶出家门赶出校门,当江伟成迟迟没出现的的时候,独身坐在火车站的这个女学生,她当时在想些什么;当没有男人,一个女人带着一群空军太太东躲西藏的时候,她当时在想些什么;当战争结束,苦苦等待的丈夫却罔顾自己的期望,依然准备随时离开牺牲的时候,这个女人在想些什么•••

我想秦芊仪如果是个男人,一定是个将相之才,能把空军村管得大家心服口服,能让丈夫都拿不定的小兵俯首帖耳,你说她是不是比男人强很多很多倍。 在佩服她的同时,我可怜她,心疼她。每次前线出事,得知自己丈夫安好而其他队员殉难的时候,她难以掩饰心中卑劣的开心;当朱青威胁到自己的丈夫,虽然良心难安,却强迫自己交出朱青来换回自己丈夫的时候,她知道自己是多么可怜又可悲;当丈夫残废失意,她隐藏被强暴的不堪痛苦,安抚这个看似英雄实则软弱的男人,最后却还是抱着丈夫自杀的尸体呆坐一室。 这是个传统的中国女性,隐忍坚强,虽然接受了新式教育,却依然秉持着夫为妻纲的传统,对于丈夫,她不是没有恨的,可是她走不了。

小周 泼辣直爽,有点粗鲁,有点刀子嘴豆腐心,像极了我们大部分人的母亲,对着小孩子是连损带吼的,对自家男人也是。她是可爱的,是善良的,也是不幸的,带点小人物的市井气息。

小周有三个场景最让我记忆深刻。 一个是她给墨婷绣上了邵姓,她知道小邵虽然不说,但是却想要在这个家里找到归属感,而这个绣上的邵字,也就证明了邵副队的身份。最后小邵的表现也正说明了这一点。 一个是她与小邵前女友之间的交手,她是愧疚的也是嫉妒的,在机场她不忍心就这样让小邵头也不回地再一次抛弃前女友,在台湾虽然生气小邵去照顾前女友,却没有去大吵大闹,要按她的性格,这不像她的做法。可是这就是大多数被交接的女人所必须要忍受的连带后果。 一个是与芊仪之间的师娘之争。在南京,小邵当上大队长之后,小周接替师娘之位;后来转到台湾,小周又成为了师娘,可是每次只要芊仪一出现,她就有点嫉妒,有点出言不逊,这感觉就像一直做小跟班的,突然一下当了大王的心境,一方面要维护自己的地位,一方面对旧大王心存敬意,这种矛盾的心境,在小周身上表现得格外明显。 最后在这3个女人里,小周应该是最圆满的,有丈夫陪在身边,有女儿有外孙,真可谓傻人有傻福。至于最后老年的疯癫,也只能算说是时代的后遗症。 朱青 这是个看似柔弱实则坚强的姑娘。 因为一张字条,辗转从浙江来到南京;为了替郭轸收尸,动乱中去了东北;之后又九死一生到了台北。从一个清纯懵懂的女学生,到一个风尘泼辣的交际花。我记得最深的一个眼神是她对着小顾那一个回头的苦笑,说尽苦楚,诉尽辛酸。朱青这个演员演得真好,国内又有几个小花演的出来。

说老实话我不喜欢朱青,觉得她好任性,任性得把我们身上所有的固执演绎得淋漓尽致,当姑父要带她走的时候,她不走;当师娘赶她走的时候,她不走;当去台湾路途险恶,她一定要去。为了爱情,为了友情,总是拼命付出了所有,每次被师娘和小周背叛的时候,那倔强又受伤的表情,却始终不愿背叛师娘和小周。最后没有了爱情,沦落到风月场所,可怜的姑娘如果你稍微不那么固执,学会爱惜一下自己,说不定你就避开了所有的伤痛。可是,谁又能责怪一个为了爱情和友情付出一切的姑娘呢~

邵墨婷 不知道为什么,我特别喜欢这个少女身上沉静忧郁的气质,她就那么安静地坐在清扫工具间里,我都觉得时间这么消磨也挺好。这种独特的气质来自于生活阅历与家庭背景。

在见多了生死离别的空军村长大,再活泼灵跃的性格恐怕都会被这种气氛给消磨殆尽;还得经常挑起照顾伤心失常的母亲、阿姨,善解人意就是这么来的,每个善解人意的小孩都有一个不那么放肆的童年。 身为大队长的女儿,总要遭受着审视的眼光,成绩不好总会承受比别人更多的责难。那个很平静地接受着老师的藤条的女生,莫名地让人觉得很有故事,很想让人一探究竟。

从小就没跟小朋友玩过,连小学都没怎么认真上,一直跟空军太太们玩,收获了所有空军将士的宠爱,导致长大了也不怎么跟同龄人亲近,连男孩子在追自己,仿佛都有点不明白。 我想她应该喜欢着小顾,她会嗔怪小顾睡他的床,会帮小顾洗衣服,担心小顾交接会受伤,在小顾开玩笑说想娶她的时候笑得像怀春的少女,只可惜她知道小顾的心里藏着谁,也就只能以一个妹妹的身份观望着。

她是那个年代成长起来的孩子的代表,最后成为了一个老师,完成了母亲的心愿,也逃脱不掉地成为了空军眷属,听着最后她对往事的回忆,整个思绪都会跟着平静下来。

关于男人们 我不太想说这群空军,他们每个人在前线的故事都那么精彩,可回到女人这里都软弱得像个孩子一样,这部剧我只想把焦点都放到这群在背后熬着坚守者男人们最后家园的女人们身上。

当电视结束,之前的挑刺,都被抛诸脑后,脑子像被那个时代的人和事给震懵了,关于男人女人,关于战争,关于现在生活的时代都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很感谢每一个融入角色的演员,你们仿佛就是角色本身;也非常感谢自己能够遇到这部作品,甚是欢喜。

 6 ) 一把青.配角小传

台湾电视剧圈有一种说法,只要拍中国内战的片子,收拾率一定很差。在这种环境下,曹瑞原导演历经各种艰苦,只花了8000万拍出这部讲述空军飞行员与太太们的故事的片子,最后只有非营利的公视愿意播放,内地是不可能引进的。看到剧终的字幕,献给台湾。忽然明白,这何尝不是在献给中国呢?献给在那段时期,坚强活着的每一位中国人。这样一部片子,场景小,但格局大。 一直是民国历史爱好者,微博上看到这部电视剧的安利,立刻想好好看看,但又怕太悲剧了,所以看完剧透之后,决定看到15集就不看,记住他们青春年少的浪漫故事就好。忍了一天之后,还是决定全部看完吧,看完之后,心中久久不能平静,写下第一篇剧评,来纪念一下剧中每一个鲜活而又真实的人物。 其他的剧评几位主角人物,已经分析的很透彻,这里主要想讲一下几位配角。 樊光耀 饰 处长樊任先

作为空军十一大队的最大BOSS,樊处长是一个非常复杂的人物,精于官场算计,一门心思想往上爬,为此一次次下明知道是错误的命令给十一大队,伤亡惨重,同时对一帮老下属确实有情有义,到了最后都拼了自己的前程保住了已经残废的江伟成。对于他来说,十一大队既是他的棋子,又是他的责任。这样能够看清时事,处处留一手的人物,到哪里都不会混的太差。樊处长对于太太们来说,无疑是死神一般的存在,总是带着抚恤金来到每一户人家,每次看到他被小周打的鸡飞狗跳,心中还是很解气的。 扮演者樊光耀演的非常有层级感,特别是台词功底真是甩了几位主演一大截。一个很大的原因是因为他说的是地道的北京话吧。开始一直以为是大陆的演员,查了之后才发现,原来的土生土长台湾人,相声演员出身,怪不得一口的京片子。最难得的是,演员利用自身的演技,给樊处长这个角色加上了一层喜感,使这个很容易被讨厌的角色,变得可爱起来。特别棒! 班铁翔 饰老巩

老巩,第十一大队士官长,负责修理飞机。老巩这个人物前后有一些矛盾,人物没有立起来。老巩应该是一个顶聪明会看清情况,撇清关系的人。如,好几次都是因为修理班没有检查好飞机,就让飞行员起飞,但是每一次他都可以找到背锅的人,置身事外。一个如此会察言观色的人,却处处立flag,挑拨事情。如1.明知道朱青最怕郭轸出事,还要一直说没有写遗书的才一定会让阎王点名,都没看到小朱青脸都僵了吗?2.给小顾透露朱青与郭轸的字条情缘,让小顾天天嚷着要交接,这不是咒人吗?3.赶回去告诉师娘和朱青,小顾被第九大队教训,结果小朱青被撞流产,小顾被打得更惨。问题是,人他不是已经救下来了吗?干嘛还要再来说一句。最合理的解释就是,老巩早就是我军潜伏在国军中的卧底,所以才既不修好飞机,同时挑拨飞行员之间的关系。(以上纯属本人瞎猜) 扮演者班铁翔,演的还是棒棒哒~剧本人设的bug主要是为了推动剧情发展吧。看到最后墨婷婚礼上,老巩带着他年轻的媳妇说着以前的事情,开心他也有个好归宿。 钟承翰 饰 顾肇均

如果说郭轸是用来爱的用来心疼的,小顾就是用来讨厌的用来推动剧情的。剧中小顾被迫结了2次婚,结果都被新娘给甩了,恋恋不忘的朱青,也没能在一起,最后还被自己人的把飞机给打了下来,这里隐射黑蝙蝠中队(自己百度)。看着他由菜鸟变成很像郭轸的老鸟,却还是一直被别人利用。人太执拗,容易自损啊。生而为人,真的很累。看完之后,一直想问问小顾,他有过真正开心的时刻吗?我想应该就是和墨婷在雨中跳舞,那一刻吧。 演员钟承翰将角色诠释的很神经质,这是小顾需要的,其中最棒的是,在菜鸟时期,质问小朱青为什么我要放弃喜欢你时,那股子执拗中又带着对命运的不满,不愿接受现实而故意的坚持,真的很棒。让我一下子对他由厌恶变成同情。这孩子是真傻,真的太傻。最后被击落前的口白也很棒,光听声音也可以想象他在临死前的拼死一搏飞回来到孤立无援的悲伤。期待新的好作品 李程彬 饰 焦飞

这不是《七月与安生》里面的苏家明吗?!在台湾小生青黄不接的时候,没想到还有这样一位演大陆电影不违和的新人男演员,前景超级看好。焦飞在剧情中主要是新空军的代表,在台湾长大的一代空军现状生活的展示。还有和墨婷的感情线。李程彬和台湾男演员很不同的一点是,他的肢体语言较少,主要是利用面部和台词来表达人物感情,相较之下,更符合内地的观影习惯,所以这也是他演家明不违和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 最出彩的一场戏,是他原本想在墨婷面前展示自己是飞行员了解飞机,让墨婷崇拜。没想到被穿着学生制服的墨婷轻轻松松就可以发动飞机的淡定样子,秒的渣都不剩。看着他崇拜的样子,瞬间觉得这个女生住进了他的心里,一辈子出不去了。 温贞菱 饰 邵墨婷(长大后)

我自己是超级喜欢小墨婷安安静静却非常懂事有主见的模样,如果说朱青是2.0版的师娘,那墨婷一定是2.0版的朱青。特别是小墨婷拿着郭轸送给自己的情书,一脸小得意的模样,真是可爱极啦。透过长大后的墨婷,我们能够看到来台湾人们中的对自身认识的断层,老师们都心心念念的等着回到大陆,而学生们则是一脸烂漫的想着要去哪里参加舞会。墨婷有胆识有主见,关键时刻写信给“总统”为第十一大队的飞行员们正名,她和小顾之间似有似无的暧昧,与焦飞之间,青梅竹马般的感情,都诠释的很棒。 扮演者温贞菱,92年生,原本是被定为出演朱青,最后导演觉得还是墨婷更适合。她演出了墨婷安静外表下的坚韧和敢作敢当。但是和天心、杨谨华相比,还是需要更多磨炼。在演到中年的时候,稍稍有些违和。

李劭婕 饰 汪影

看完《一把青》已经有3年了,每隔几天就会因为这篇剧评收到新的提示。今天下定决心,把汪影学姐的小传补上,也算是一个小彩蛋吧。

初见汪影学姐,是穿着白衣黑裙处处针对小朱青的霸道金陵女校学姐,天真烂漫的娇蛮少女爱上了菜鸟飞行员,因为爱情,搬进了飞行员巷弄,也就将自己的一生埋葬在了这里。丧夫之后,她绾上发髻,带着病弱的孩子,成为台湾飞行员眷村中需要小心翼翼察言观色,被人照顾的一个未亡人,为了留在眷村,被交接给了小顾。当我觉得她是不是就要走小周的路线,找个男人,没有爱情但是可以安稳过一生就好了。她还是那个执着本心的少女,她知道小顾的心思在朱青身上,她选择和小顾离婚,告诉他应该去追寻自己的生活,自己搬离眷村。

再见汪影,她已经是风月场上的交际花,用流利地英文周旋在美国大兵之间,谈笑自若眼角眉梢都是风情,换来给孩子的治病钱。再见,亦是如此的朱青,唏嘘之余,两人也放下少女时期的成见,笑谈往事,劝对方活在当下,可是谁又能放下呢。

其实,汪影就是另一个朱青,她却没有朱青的美貌与奇遇,小小的女人在人世的苦海里颠簸,却依旧坚持本心,不欺骗自己,努力在这乱世活下来,她是真正活明白了的人。扮演者李劭婕剧场出生,台词功底深厚,从18岁的少女演到40多的中年,戏份不多,却将人物立了起来,前期的针对朱青的讨厌和后期看破世事的淡然,都处理的非常好。

在那样的时代,人的命运不由自己选择,被推着走。这部剧提供了一个不同的视角,来看这一次战争,对国军的自黑程度,真真让我惊讶,除了台湾也没别的地方能够拍出来了吧。看的时候,有种我方是不是投资了该片啊,这种自揭伤疤,来自于敢于面对,告诉世人,不要以战止争。 最后送上我觉得最美好的一幕给大家~ 碰上郭轸这样的男人,真是一辈子的劫。

 短评

昨天洛城还是闷热,今天却阴雨。嗅着湿气,窝在椅子上看一把青。突然想家,想南京。梧桐落进雨水里,青青黄黄的湿了一片。我们不过时间的遗老,走得再远又如何。

9分钟前
  • 随大喜
  • 推荐

师娘伪端庄,小朱青硬腼腆,小周假泼辣,郭轸的卷翘舌黏黏糊糊,大队长干巴巴瞪眼睛——一群隔岸已久的岛民去演故土情深,人间别久不成悲,隔雾看花而已。长吁短叹的谶言和判辞实在泛滥,生怕观众不知道你了悟了人生真谛,苍凉的家国故事一落千丈,跌入自怜自艾的囹圄中。

11分钟前
  • 觥船
  • 还行

帶著滿滿的敬意與淚意看完了一把青!這真的是近年來最好也最值得一看的台劇!選角精準,演員出色,編劇對人性刻劃之深,讓人有點緩不過來,但有時沉重是必要的。可惜看過的人很少。國共內戰的背景是時代的悲劇,兩岸人民各有各的悲哀,忠誠與背叛有時只是立場不同。歷史殘酷,幸而還有刻骨銘心的愛。

16分钟前
  • 愛永
  • 力荐

“我也死了 可是我還有知覺啊” 台灣拍時代劇和大陸不同的就是那種人文氣息家國情懷可以句句斟酌的台詞舞台劇的感覺和每一個看似演技生疏卻貼近角色的演員 一部滿星的劇 只要聽到Op就有哽咽的感覺。

17分钟前
  • Selenophile。
  • 力荐

希望每个大陆人都能看看这部剧,因为我们这边拍出的抗战后的那几年战争历史,多是从国家大义出发,用成王败寇定论,用记录民族主义英雄的方式拍摄,好像不太在乎这是自己人打自己人,试图让人遗忘战争只是某种权力斗争的手段,却会让无数人家破人亡、痛不欲生。而《一把青》从个人命运视角出发,没有回避国民党部队的厌战情绪、“白色恐怖”给人民带来的迫害,而是不断反思,就凭这一点,这个片子就值得看,更何况它的剧情精彩、真实、无比动人。"Life goes on...and on..."人生总有遗憾,可活在时局动荡的战争年代的这群人,短暂的一生承受了太多次遗憾和伤痛,所以我看完它用了一卷纸巾,并更加坚定了自己的反战争主义立场。

22分钟前
  • 小星星
  • 力荐

郭轸写给朱青的信上有一句是这样的:「九泉下见你孤单,我必痛入骨髓魂飞魄散。」我不知道 痛入骨髓的魂飞魄散是怎样的,但是我想 如果郭轸知道之后的朱青会过上那样不堪的人生,他应该会做逃兵带着朱青远走高飞,一辈子也不会去东北。这应该是今年看过最好的电视剧,没有之一。小时候第一次听到「眷村」,以为是哪个文人墨客太过眷恋那个地方 才起了这样的一个名字。长大了才知道,眷是眷属的眷。其实后来再想 并没有什么不对,眷恋与归属、即为眷属。整个观看的过程很安静,花一周的时间 每晚看几集,这两天杭州有夜雨 仿佛是窥探到剧情 也忍不住哭了。

25分钟前
  • 曼靑
  • 力荐

哪有什么台湾人,都是一群背井离乡的人

27分钟前
  • 双城
  • 力荐

谁不爱郭軫啊?郭軫那样好,意气风发又带着一点流氓气质的浪漫,哪个小姑娘能招架得住?朱青,一出场和我想象中的朱青一点也不一样,但是愈来愈是书里的朱青了,还在南京时的倔强的但是又带着一点试探性的朱青,在台湾时的假洒脱,但一直重情重义。剧里谁不自私?郭軫说你们为什么都只想着自己?

32分钟前
  • 孟克柔
  • 力荐

故事的根基实在是好,20集前南京和东北的部分跌跌撞撞完全没有说服力,好像编剧一直赶着在制造不合理的冲突,还憋出一水儿前言不搭后语的对白,朱青更是让人厌烦得不行。可是到了台湾,气一下子就顺了,一面是家国破碎再难回头,一面是人似浮萍面目全非,太动人了,感慨万千。论表演,处长最到位。

33分钟前
  • Raaachael
  • 推荐

几年不写影评了,但看它每一帧都有想写影评的冲动。它有许多缺陷,可瑕不掩瑜。这世上有两种好看的戏剧。戏做不够足,就要自然不紧绷,要无所谓,要正常,就酷。做足了,绷足张力,脱离庸碌的世俗,就像陈酿回味无穷。白先勇的故事属后者。而把白先勇短篇小说拍升华了的是这出戏

38分钟前
  • Pirouette
  • 力荐

革命誤我我誤卿

41分钟前
  • 寶特瓶
  • 力荐

同樣背景的影視劇太多,但都跳不出宏大敘事,家國情懷渲染的悲壯慘烈,但卻和普通人終隔一層,空洞疏遠。一把青恰恰從普世的價值觀出發,而非二元對立的意識形態,真實客觀地還原了那個時代個人命運的無可奈何之悲戚。別說格局小,試問普通人撐得起多大的格局?誰不想過好自己的人生,求得現世安穩?

45分钟前
  • 世外桃源美丽岛
  • 力荐

郭珍,你死了以后,她们都欺负朱青没有老公

50分钟前
  • cuicui
  • 推荐

2003年孽子、2005年孤恋花、2015年一把青;白先勇的小说文本遇上导演曹瑞原的改编拍摄,分别描绘男同、女同、直人的三部血肉模糊的情爱史诗。我有时觉得喔,在我出生之前、告别之后,哪怕这个世界会有更多我看不到的好作品,都不用太难过。至少在我所在的岁月里,我并未与之错过。

54分钟前
  • 不良生
  • 推荐

一个台剧 看了两天,痛哭两天。在那个历史天空下 无路可走 可还是走下来了啊 日子不一定也变好 也不一定变坏 不是吗? 再听升哥的《滚滚辽河》“革命负我我负卿” 真揪心

58分钟前
  • 真北二环酒鬼
  • 力荐

一生戎马苦相依,把味人间情何物,青春作伴好还乡—— 一 把 青

1小时前
  • 西单小宝
  • 推荐

从前的日色变得慢,车,马,邮件都慢,一生只够爱一个人。

1小时前
  • TOMOrrow
  • 力荐

4天31集,看完整个人从身到心全被掏空的感觉。可惜最多只能打五星。我妈说,如果没人拍这部剧,这些人可能永远都不会被人记得。

1小时前
  • yuki
  • 力荐

大队长自杀后,墨婷在国文课上读《祭十二郎文》,我跟着墨婷一起掉眼泪。恋人死别,朋友生离,十一大队解散,郭轸坠落东北,小朱青沦落风尘,大队娘寄人篱下,小周看似圆满,相互出卖,抱头忏悔,乱世女性生存之艰,一把青春,一把眼泪。墨婷说,人生总会有遗憾,Life goes on and on,但愿乐观。

1小时前
  • 秋天的黛西
  • 推荐

说什么家国山河英魂忠烈,死去的人一瞬就死了,剩下的活着的才最煎熬最寂寞……

1小时前
  • 46亿光年🌈
  • 力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