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漫回家路

HD

主演:Everlyn,Tianna,大卫·古皮利,肯尼思·布拉纳,德波拉·梅尔曼,杰森·克拉克

类型:电影地区:其它语言:英语年份:2002

 量子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红牛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剧照

漫漫回家路 剧照 NO.1漫漫回家路 剧照 NO.2漫漫回家路 剧照 NO.3漫漫回家路 剧照 NO.4

 剧情介绍

漫漫回家路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故事发生在二十世纪初期,澳大利亚政府决定实行一项残酷的计划,他们强行将白人与当地土著所生的混血孩子们从亲人身边带走,编入摩尔河营地,通过训练和教化将他们变为廉价劳动力,更妄图用包办婚姻来改变他们那所谓的“低贱血统”。14岁的莫利(Everlyn Sampi 饰)就是这些孩子中的一员,无法忍受营地里的痛苦生活,勇敢的她决定出逃。和莫利一起逃跑的还有黛西(Tianna Sansbury 饰)和格雷西(Laura Monaghan 饰),三个女孩将要面对的是一千五百英里的漫漫路途和在她们身后穷追不舍的木都(大卫·古皮利 David Gulpilil 饰)。三个孩子能够顺利的到达目的地吗?在那里,又会有着怎样的生活在等待着她们呢?©豆瓣同妻俱乐部第五季废墟守护者孤独的美食家除夕特别篇~ 最后一食!濑户内出差篇速命道初吻2囧囧十二座快乐星球 第三部人皮灯笼(国语版)那年来了鬼子兵电子情迷蚁人与黄蜂女:量子狂潮迎来黎明永无结局的故事外围美丽村官大学之旅闪点行动大叔的爱被我弄丢的你身在内陆酒精:神奇的配方丹麦淫妖第二季傲骨之战 第二季超级明星玄笔录前传之异域魔道红粉联盟2022猜谜女士战斗2020地心历险记2:神秘岛实习医生格蕾 第十五季死神来了好男好女白领丽人莫莉守护者:世纪战元(原声版)少林寺十八罗汉通天大逃犯:汽车大亨戈恩奇案

 长篇影评

 1 ) 我本自由——末路小狂花

如果看了剧情简介,大概就不想看这部片子了,因为太像片子里那些白人的口吻在说话。
在茉莉的眼里一切阳光和微笑都是虚伪的魔鬼,而遮蔽太阳的乌云,磅礴的大雨才是逃向自由的天使。是呀,指向自由的是逃。
茉莉能逃过众多人的追踪包括擅长追踪术的土著,她的精明源自与苍鹰翱翔于天际的自由同样的空灵,也许逃不过猎枪,但它的一生是自由的一生。

 2 ) 澳“被偷走的一代”命运凄惨

2008年2月13日,澳大利亚土著长老及上千名土著居民从全国各地赶赴首都堪培拉。这一天,澳大利亚总理陆克文代表新一届政府和议会向澳大利亚“被偷走的一代”道歉,在澳各界引起广泛回应。

  在1910年到1970年间,澳大利亚的法律允许政府将土著居民的子女从他们的家庭中带走,送入白人家庭或教会中抚养。澳大利亚土著领袖曼塞尔估计,遭此命运的土著儿童约有1.3万左右。产生这项政策的背景其实相当复杂。在修建贯穿澳大利亚南北部的GHAN铁路时,铁路沿线诞生了许多白人和土著的混血儿。由于文化原因,这些混血儿并不受当地土著部落欢迎,他们经常遭到遗弃及虐待。当时有一份报告建议政府,应该出面保护、抚养这些儿童,从而刺激了澳大利亚实行将土著儿童带离家庭的政策。另外一个主要原因是,当时的澳大利亚政府认为土著居民没有文化、没有前途,将他们的子女带走、漂白,有助于他们融入现代社会。

  对于成千上万个土著家庭来说,有的甚至几代都有孩子被强制带走,上演了一代又一代的家庭悲剧。曾是“被偷走一代”的詹妮弗为我们讲述了她的家庭故事。她的外祖母瑞贝卡是家中最小的孩子,长得十分漂亮,5岁时就被教会带走,14岁时她生下了詹妮弗的母亲格蕾丝,之后又生了3个女儿。23岁时,外祖母患结核死去。詹妮弗的外祖父拼命工作,辛苦抚养4个女儿。1915年的一天,外祖父回来跟母亲说,他被强迫签署一份文件,将4个女儿交给政府带走,否则他将被送进监狱。就这样,4个女儿哭着离开了父亲,被送上前往悉尼的船。母亲很多年后依然记得当时的感觉,就像当年失去外祖母一样悲恸。到了悉尼之后,她们被分开寄养,还是婴儿的维尔丽特2年后死于结核。格蕾丝所在的保育所条件十分恶劣,拥挤不堪,条规严苛。她记得一个女孩只是由于动作慢了一点,就被绑起来用皮带抽打,当天晚上就死去了,甚至没有人知道她最后埋到了哪里……然而悲剧没有到此结束。1952年11月的一天早晨,警察又来到詹妮弗的家里,“他们不顾父母亲的阻拦,硬是把我们姐妹两个带走。此后我再也没能见到父亲”。

  政府的举措并没有带来预想的结果,1994年澳大利亚国家统计局的调查显示,政府的同化政策彻底失败了,那些被从土著家庭带走的孩子无论是受教育的比例还是就业率,非但没有高于那些同期还留在自己家中的孩子,还略低于这些一直生活在土著家中的同龄人。“被偷走的一代”大多数不能完成中学学业,却常常使用违禁药物、并有犯罪记录。

  1997年4月,澳大利亚人权委员会一份题为《带他们回家》的报告显示,被带走的儿童和他们的家庭遭受了巨大的心理创伤。有人这样述说被带离家庭、长大成人后的感受,“我们也许可以回家,但我们无法重新回到我们的童年。我们也许可以与父母、亲人再次团聚,但是光阴已经流逝,我们无法体味亲人的爱与关心,这种遗憾终身无法抹平。我们可以再次回家,但是身心所受到的伤害无法消除,因为‘监护人’们认为他们的任务就是消除我们的土著身份。”

(摘自2月18日《环球时报》作者刘婕)

 3 ) 他者视角——人生会因此不同

看完电影,再次感慨人是一种多么自负自大的生物,而人性又是多么复杂。

Mr. Neville带着鄙夷说土著人还使用着新石器时代的工具,他真心地希望能改变土著人的境遇,把他们同化到欧洲的文化中。就如同自己觉得好吃的东西,想当然地认为别人也会爱吃,硬生生地非要塞到别人口中。我不得不说,其实我并不讨厌这位Mr. Neville,只是为他感到悲哀。他太自负太自大,把自己看成拯救劣等文明的救世主,浑然不觉自己已然是一个文化上野蛮的侵略者。

反观自己,我们从小浸淫在现代社会中,成长在日新月异的世界,周遭的一切使我们的自信心不断扩张。我们心中的自大可能连我们自己都没有意识到。亨廷顿说,今天这个世界上的冲突都来自文明间的冲突。确实,文明的冲突随处可见,它包含着世界观价值观的冲突。而又有多少人在对其他观念嗤之以鼻之前会沉心思考呢?世界太吵,大家都只听到自己的声音。

电影中土著老奶奶呢喃着只有土著人懂的歌,在熹微的天地间哼唱,浑浊的眼里流下滴滴清泪。看到这个镜头,突然感到心中一动。老奶奶的悲痛流进了我的心中。

我们活在自己的小天地里,是不是变得愈发的egocentric呢?周遭的一切都被物化,我们自大地专注于自己的那点微不足道的感情和欲望,我们常常忘记人人都有七情六欲,人人都有自己的喜怒哀乐。“Fence”在影片中作为土著人与白人之间隔阂的象征,在白人眼中就是文明与野蛮的分野。欧洲人认为自己的文化superior,就不遗余力的硬塞给土著人,从基因上稀释你,从文化上同化你。他们推动自己“文明的进程”的同时,又何尝不是在实践着一种野蛮与暴力。科技给了白人凌驾于其他文明之上的资本,但却不是其文明更加优越的证据。我想说,人性,无关科技。

走出小小的自我天地,以他者的视角来看待这个世界,也许一切都会有所不同,世界也会变得那么大,那么宽广。

 4 ) I am a stolen Rabbit!

首先说,音乐配的太恐怖了,多大的事儿,给《指环王》都够用了。
这片的白人不如我预想的那么可恶,典型的公务员,追踪的人只得了三个星期的报酬,到期就撤,很好的法制社会,难道忘了你们的伟大理想——消灭低等民族了吗?岂能是我等有理想有抱负的革命战士的对手!Molly途中遇到的那些人,是浪人?是探险家?是工作者?一个个的无政府主义,不像“良民”。(可能是没有告密的条件,戈壁草原望不到头,又没个手机,心有余力不足,但一个大男人对付不了三个小女孩吗?绑也绑去了啊)
Moodoo大叔这个原始猎人在追踪中对自己的猎物渐生好感——表面上是对对手的钦佩,可能是父爱情感的蔓延,还有自身民族意识的觉醒,最后还像是放了Molly一马——至少是不作为。
Molly用自身的努力回到了自己母亲身边,回到了自己的土地,也许白人的世界很好很强大,但她不属于那里,她更希望在自己的土地上自由的生活。
有些细节表现不好,比如在旷野中行走数千里,水源的问题——我只看到挖草根下的水,但够吗?我总觉得就影片中给出的条件,她们早就中暑倒毙了。还有食物,似乎她们是一路靠别人的施舍过来的,自己也就会掏个鸟蛋,并不具备荒野生存的条件。
总评:意志的宣扬大过细节的表现。

 5 ) 以文明手段缔造出的种族不归路,让人深思

电影题材很沉重,透过电影,再回顾历史,这简直是澳大利亚的一段黑历史啊。

白种人以改良之名,借法律、武力,甚至舆论,对土著人进行所谓的保护,到头来实则是古已有之的种族灭绝手段的优雅转换罢了。俗话说,欲帮人不强人,强人之难,何之谓帮?况其手段,换位思考,于自己都无法接受吧,又应了“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中国古话。足见澳洲这一长达60余年的国策的荒谬和滑稽。

余以为,对于落后地区和民族,大多数人往往抱以俯视的姿态,自以为智慧、开化和幸福。殊不知,天地造人,人人平等,文明和幸福从来没有物质边界、种族边界,甚至是文化边界。正像一个亿万富翁,要表现慈悲和善心,一心要救助穷酸渔夫一样,但子非鱼焉知鱼之乐?

此片某种程度上算儿童片,但孩子们童真面孔下的历史演绎,让人鼻酸。家,多朴实的一个归宿啊,竟然这么难以抵达。或许,我们中的大多数,在某种程度上,也是吧。当未来有一天,回家变得容易,人人安享乐土,不再辗转流离,才是最好的社会和文明吧。

 6 ) new vision of Aus

I study in melbourne.
my first course is going to research the movie Australia.
untill now, i did not start to watch that movie. Rabbit Proof fence attracts me cuz its aborignal background.
before i came to Aus, i know nothing about Aus, but a island that a huge desert prison for British criminals.

rabbit proof fence told me that this island belong to them not White people. they even have no right to choose their style of living, who they want to stay with. what kind of cold bloody person would think take half-caste chlidren away from their BORN mother is a wisdom solution. it is just the same as HITLER. Aborginal who lived in that school now living in the suburb losing their identity and culture, and family members....


 短评

那些个白人不就是我刚来澳洲在预科班上不让我们讲中文的老师么。至今依旧认为自己是最文明最上层的人种。

10分钟前
  • harunorange
  • 力荐

真实动人。好喜欢原住民淳朴的歌谣。客观地反映了澳大利亚土著歧视问题,about the stolen generation。“末路小狂花”译名有点迷惑大众,RABBIT-PROOF FENCE隔离的仅仅是肤色和理解。238

15分钟前
  • 阿茶
  • 推荐

题材好评,摄影好评,演员好评,但这样一段艰难的冒险,却被讲得平铺直叙,淡如白水,真是可惜了这么好的故事了。不过这部电影自有它的现实意义,记录了“被偷走的一代”,为导演的立场加一星。

16分钟前
  • 李濛Lemon
  • 推荐

很少看这种题材的电影,在课堂上有机会完整的看了一遍。心里感觉非常沉重。总以为澳洲没有历史,可是事实上,哪个国家的历史不是献血淋淋的呢?

20分钟前
  • 香农小姐
  • 推荐

家在荒漠篱笆处。真人故事改编成这样合格。关于儿童的故事则格外动人。另外营地并没有表现出痛苦生活,如果和奥利弗的比起来。

22分钟前
  • 我是小狗
  • 推荐

【2014.09.12/14-DVD/download】A close look on "The Stolen Generation". BTW It dawned on me that maybe the birth and development of modern languages are the fundamental reasons to explain the separation of humanity and mother nature. P.S. Kenneth Branagh kinda freaks me out......

27分钟前
  • parapeachdroid
  • 推荐

Low budget didn't make the movie cheap. The scene that how Molly and her sisters are taken away is quite good in the rhythm of editing and multiple camera motions. A little too melodramatic and CHC in storytelling.

29分钟前
  • MayaDey
  • 还行

stolen generation 一个这么痛苦 纠结 的话题 怎么就被拍成了这样平庸。。。导演还是不要反思历史了 先反思自己吧

30分钟前
  • takyo
  • 还行

stolen generation

31分钟前
  • 欢乐分裂
  • 推荐

那些“大人”们用冠冕堂皇的理由就能剥夺别人的自由,但是只要我们有敢于冲破禁锢的勇气,总有一天会到达自由的天地。

32分钟前
  • 推荐

澳洲土著人民血泪史管窥。混血儿童的体力和意志力同样惊人,不变的是对母爱和家庭的向往。

34分钟前
  • 彦夕
  • 还行

如果不是小男人这么啰嗦这部片,我应该会喜欢它更多一点。

38分钟前
  • 三文魚
  • 还行

奔跑吧,孩子!前方是你的家园,那里有哺育你的母亲·

43分钟前
  • L.L
  • 还行

讲文化冲突的弊端

45分钟前
  • Isabella
  • 推荐

土著要不要那么惨= =你妹的white policy

46分钟前
  • 周女侠
  • 推荐

喜欢的片子,孩子的眼神刺痛了你的心

50分钟前
  • monica墨
  • 力荐

久闻大名的原住民电影《防兔栅栏》。虽然是一种AFC主旋律电影,不过抢孩子的纪录片拍法还是让看客很心酸。有个论文总结澳洲电影里的"丢失的孩子"情结,这样的情结在各种电影里面,情动力都百试不爽,要么煽情,要么惊悚。这本片里你想象几个孩子走过荒野"找妈妈",不说要加满土著文化(歌、沉思的tracker)元素,本来也是个通用的情节剧成规。美学上中规中矩。

53分钟前
  • 木矛木心
  • 还行

Phillip Noyce回到澳洲后的第一部电影,讲述了30年代残酷的种族政策下三个被抓进教育营的原住民小女孩顺着防兔藩篱徒步2500公里克服重重险阻一路回家的经历。20世纪80、90年代开始的对澳大利亚政府对原住民的压迫历史的承认与反思浪潮,2002年经由Noyce这部电影推向高潮。电影故事其实挺简单,人物也相当脸谱化,但想到这便是真实历史的时候,就觉得还是挺震撼:政府、警察和教堂联手执行种族优生学为基础的同化/消灭政策……几个小女孩在逃亡途中展现出的那些绝望和坚毅太动人了。片中对澳洲壮阔而凛冽的自然风光的刻画非常值得注意:这种环境既危机四伏、充满敌意,却也提供了自由的空间与解放的可能。

58分钟前
  • 昵称
  • 还行

澳大利亚种族灭绝实录:圈养、改造及奴役原住民后代。土著的生活必须以白人的标准来改造,白人的傲慢尽显无遗。

1小时前
  • 梁威是条狗
  • 推荐

Long Way Home. OST is good.

1小时前
  • 安蓝·怪伯爵𓆝𓆟𓆜
  • 力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