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人,四十

HD中字

主演:萧芳芳,乔宏,罗家英,罗冠兰,丁子峻,谭倩红,鲍方,夏萍

类型:电影地区:香港语言:国语年份:1995

 量子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无尽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优质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红牛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非凡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剧照

女人,四十 剧照 NO.1女人,四十 剧照 NO.2女人,四十 剧照 NO.3女人,四十 剧照 NO.4女人,四十 剧照 NO.5女人,四十 剧照 NO.6女人,四十 剧照 NO.13女人,四十 剧照 NO.14女人,四十 剧照 NO.15女人,四十 剧照 NO.16女人,四十 剧照 NO.17女人,四十 剧照 NO.18女人,四十 剧照 NO.19女人,四十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女人,四十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家住旧楼、性情火爆的孙太阿娥(萧芳芳)每日奔走于家庭、公司之间,为家人、公司处处精打细算。她家中有做驾证考官的丈夫(罗家英)、正念大学的儿子(丁子峻)、待她若亲生女儿的婆婆及军人出身的臭脾气专横公公(乔宏)。丈夫弟妹一个住在富人区,一个远嫁台湾,平日与他们疏于联络。  婆婆的突然病逝令公公变作痴呆老人,他脑里只有旧事若干、眼前只识阿娥一人,所做的荒唐事一件接连一件,阿娥一家疲于应对,在家安心做主妇的弟媳又不愿伸手相帮。阿娥与丈夫试过送公公去日间老人看护所、老人院,却一样不能省心。而给阿娥带来诸多乐趣的工作也因碰上年纪轻她、能力强她的对手令她烦心。但公公亦用自己的方式对人到40日渐有心无力的阿娥表示着感激。最强囍事凤凰牡丹孙老倔的幸福古都侦探人生第三季陆小凤之凤舞九天2001读心(2019)乡愁1983Z岛山形物语律政英雄2015历劫佳人夜半歌声2005我像疯马般行走纸之月2023迟开的向日葵一百分女人那条河珠光幻影顺疯车2沿着运河看中国宋士杰绝境求生纸房子:从东京到柏林功夫小妹嫁人记 (2016)不良少年斗地主义胆风云大人物拿破仑偷狗的完美方法无头轿三尪女新小鬼当家双生灵迷局伏香(国语版)生化危机:终章医无可就LegalV~前律师·小鸟游翔子~医缘抵抗C加侦探

 长篇影评

 1 ) 香港影评人论《女人,四十》

笔者再看本片时,仍旧被萧芳芳的幽默风趣的表演所吸引,当然配戏的乔宏、罗家英、罗冠兰几人也是相当出色。许鞍华导演用港片独有优势的喜剧调子,描绘着中年女主角所面临的家庭、工作困境,个别段落极富生活趣味,整体观感可谓笑中有泪,泪中有笑,难怪折服了当年的大部分观众。 本着挑刺的精神,再次思索故事的情节和角色设定后,我觉得片子整体仍旧偏“顺”,固定的转折戏份相当有预设感,编导借助故事传达出来的是相当中国的尽孝式伦理观,不是说不好,只是隐约欠缺一丝丝“现代性”的反思。借助手头一本《1995年香港电影回顾》(香港电影评论学会;1997年3月出版),我查找了当年香港影评界对此片的评论。果不其然,几位影评人对片子贬多于褒,从套路的人物设置和欠缺的心理描绘,甚至到编导意识上的某种“退步”,无不分析地鞭辟入里。 1.

影评人罗卡在《女人四十而惑》一文中谈到:

“影片富于生活趣味而合乎情理,但从艺术上考量仍欠一点点精细与深刻的感动。我们不大看到作为困惑女人的萧芳芳和痴呆老人乔宏在整个过程中的心理上与心灵上的互通互动。这就使得整部戏只是环绕一些人际的、家庭的日常琐事做表象的描绘(无疑是勾画出不少真切的趣味与温馨或伤感的真情),却未曾带领我们穿越诸种表象达致一个启悟的境界。”

“问题出在剧作取向上,编导抓住了老人痴呆病患者及其与家人的关系作为题材,然而剧本的发展却是以萧芳芳这主妇/工作女性作为中心,对乔宏这痴呆老人的心理描写远不如芳芳的深入细致,从而导致观众对乔宏这角色了解不足,止于单向的同情怜悯。” 2. 影评人林离通过《商业与言志之间》批评道:

“许鞍华本片的导演手法胜在平实,亦败在流于平板。例如点题(英文片名《Summer Snow》)的一场绿树飘絮,郊外野餐一场翁媳情谊了然于心,或最后群鸽飞至屋顶的寓意,都嫌过分刻意而失诸生硬。缺乏较含蓄的意象经营及意在言外的笔触,不时令到一些场面险象环生,或起码缺乏了余韵。” 3. 电影文化研究者张伟雄的《新浪潮,九五年——<天国逆子>和<女人四十>的终结意义》一文,更是视野开阔,论证惊人,将许鞍华的作品从“新浪潮”时期的作者论的角度加以考量,指责其在思想意识的保守和“本土性”思考的退步。 张伟雄谈到,香港“新浪潮”电影(时间上大概是79年-86年)的重要性,不仅在于它是作者的重现,也不是它把类型片翻新的成就,而是它代表了年轻人自主,及对现代意识的醒觉,并颇全面地检视了一个以香港为本位的体系及其中的政治、民生、社会、两性关系等种种状况,有意图地把现实面相作为借镜,令香港电影首次出现崭新地写实故事肌理。 “新浪潮”是一股改良力量,推动了八十年代中、后旬香港电影,使之达到全盛时期。表面上“新浪潮”电影,是用类型电影去进行城市化、现代化的步伐,然而在殖民地身份的考证方面却做出了一份更草根化、集体化的认同;形势上,“新浪潮”注定要往更高及更深处的“身世”探索和追认下去,可惜的是“新浪潮”众将最终未能冲过这一关,纷纷在阵前倒地。 许鞍华电影对政治意识与历史责任的考虑从不或缺。在本片中,大埔的地理特色,都被强调、尊重地描述出来,但许鞍华只是外借了一个“统一化香港理念”下的怀旧意义,把片中大埔的内在价值观互相抵拼之意义完全忽略(所谓“统一化香港理念”,是指把香港放在中国问题下思考,把香港放在政治、殖民的角力中处理)。许鞍华自“新浪潮”以来的作者特质,就是始于女性阴柔,而后做反复思考,可《女人,四十》特别地显示了导演对自己阴性基础的背叛和对父权社会毫不自觉的认同。

 2 ) 休涕泪,莫愁烦,人生如朝露

原来小时候在有限频道里断断续续看过的香港电影,竟然是许鞍华的老片子。广州的生活让我可以亲切的听着粤语对白,并且融入。不再是对着略显荒诞的情节傻笑,熟悉的片断现在看来却经不住心底沉沉的闷痛。 “女人四十”——对生活缺乏勇气的平庸丈夫,精打细算的小市民生活,没有长大的孩子,老年痴呆的退伍公公,带着电脑技术侵入的漂亮秘书。生活的一切,仿佛都与她为敌。人到中年的女子,早上一睁开眼,没有任何关于自己的思考,全盘关联的都是上有老下有小的窘迫。而萧芳芳纯然的演出则把中年女性的困惑、坚强、无奈和坦然地心理波折表达得淋漓尽致。想起《方世玉》里无厘头的她,还真是天壤之别。早年香港影星的演技,在岁月的洗礼中,打磨得自然生动。 比起现在越来越清晰的画面,还是更钟爱90时代香港电影的光影感觉。片中,许鞍华多选择乌云密布的天气,穿插高楼的空景,对比胡嫂家所在的贫民房,被风雨残蚀的水泥砖板以及屋内昏惑的灯光,真实地反映了香港底层人们的生存状态。并不是所有香港人都如同TVB连续剧的律师,医生们拥有高尚的社会地位、复杂的感情生活以及足以歌舞升平的优越薪资。这才是大多数人的生活状态。不仅仅在当时的香港,即时到现在的香港和内地,乃至若干年后,这部电影仍然可以称之为大多数中国人的生活写照。并不是人人都可以成为房地产商或者公务员,平凡的生活只是生活。如果片中的胡嫂,内外交困的中年生活。也正如片尾的粤曲中所唱,“休涕泪,莫愁烦,人生如朝露”。 在婆婆死后,无助的她蹲在阴霾下的阳台上哭泣。这是整部电影中胡嫂唯一哭泣的一次。至此之后,即便是被公公的痴狂的行为逼到抓狂,或者因为工作上地位被取代的挫败,她总是可以坚强的去面对。生活中的痛苦只是在发生,能做到的仅仅是面对并承认它。而40岁的女子所拥有的隐忍则是在生活的不断历练中渐渐沉淀下来的。片中的胡嫂只是个再普通不过的女人,可她身上透露的美却不是柏金包、名车、豪宅可以赋予的。与物质无关,残忍现实给与一个人的界定,是真正反映出人性本质的东西。 与把狗看得比人还重要的小叔子一家以及看到父亲吞肥皂而落荒而逃的小姑不同,尽力照顾痴呆的公公,像哄小孩一样容忍他。换到现在,我们自己,乃至父辈,即使对待自己的父母都很难做到。陪着公公参加老人中心的联欢活动;即便是后来无奈把公公连哄带骗地送入敬老院,没有开口心中的不忍也在车上捶打窝囊的丈夫;最后面对公公孩子般依赖的哀求,还是把公公接回了家中。 老人,越来越多的老人。这个社会的结构已经越来越不正常了。那些曾经为社会做出贡献,奉献毕生心力的人们,只能默默接受被家人、被社会遗弃的终老方式。像老人中心新来的老伯,受到众人的关爱而当众落泪,倾诉委屈多时的原因,“已经好久没有人跟我说话了,自从退休以后,我只能对着四面墙……”或者还是想公公那样患了老年痴呆症更幸福一点,至少不再记得新近的苦痛。而他的疯狂或者也正是因为对子女冷落的最终崩溃。 还是很喜欢片中公公的形象,固执却很可爱。从老人院回家的路上,兴奋地以为棉絮是飘落的雪花。天真地在其中奔跑,胡嫂的笑脸徜徉在绿荫飘絮之中。summer snow指的也是这个场景吧,在整体阴郁的影片中,这是轻松温暖的画面,我更愿意把它理解为残忍现实背后人性最后的美好。 这是一部充满了痛的电影。借用四十岁女人的视角,看人生的痛。朝露生活,公公死前的话里却一语道破,“你知道生活是什么?——生活是有趣的。” 我们仅仅是活在这样一个世界里。坚持,并继续着。

 3 ) 人生,是很有趣的

大约在两年前看过一遍许鞍华的《女人四十》,当时看完没有太多的感触,前几日将《女人四十》翻出来重看,这一次却被这部影片击中,过了很久都还沉浸在影片营造的情绪之中。大概是在过去的一年里有了与片中角色相似的一些经历,在观影的过程中带入了自己,于是获得了更深的审美体验,作为一个影迷也愈加佩服许鞍华的导演功力,她对生活的观察和情感的表现都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

从片名来看,这部电影很容易被认为是一部讲述压抑的中年危机的片子,但实际上它表达的是一个中年女人在面对生活中的重担时表现出的生命力和人性之光,以及对普通人生活中复杂情感的挖掘。

从叙事上来说,影片情节并不花哨,故事按线性发展,随着时间的流逝,导演将阿娥一家人的喜怒哀乐、悲欢离合自然地呈现在银幕上。《女人四十》讲述的是一个生活失去秩序又恢复秩序的故事,阿娥面对的是婆婆的去世、公公的老年痴呆,其他家庭成员对责任的逃避,加上工作上新人的竞争等诸多问题,她从最开始的手忙脚乱,偶尔抱怨到真正地从心里接纳公公和从容面对生活本来的样子。

《女人四十》最出色的是对阿娥这一女性角色的塑造,阿娥是一个兼具强硬和柔软的女人,是典型的刀子嘴豆腐心,她办事精明、能干,与家中无主见的丈夫相比,她似乎才是家中真正的顶梁柱,为一家人着想,忙上忙下操持婆婆的葬礼,照顾患老年痴呆的公公。强硬时可以跟欺负人的出租车司机对抗,当觉得痴呆公公的负担太重时,她会向丈夫说出“将家里最大块的狗屎弄上身,然后硬塞给我吃”这种不客气的话。但阿娥也是一个内心柔软的女人,疼爱她的婆婆去世,她一个人在天台上哭,哭诉生活太辛苦,虽然抱怨但从未中断对一家人的爱和对公公的关心和照顾,还会迎合公公的胡言乱语来抚慰他。就像霞姨对阿娥说的,“你是他的船,要是船沉了,他就更不行了”。

除了人物形象的塑造是《女人四十》的一个亮点之外,导演对细节的设置和展现也很打动人,这些细节赋予了影像细腻的质感和触动人心的力量。阿炳与弟弟一家吃饭的那场戏,牛排与炒饭的对比和弟妹的言外之意将强势与软弱、贫与富的对立展现得十分明显。阿炳第一次送父亲去托管中心时,阿炳安慰好发脾气的父亲,临走时又替父亲穿好了鞋子,生活的无奈和对父亲的爱完全呈现在了银幕上。

《女人四十》并非单纯的苦情展示,它还原了生活本来面貌——忧喜相融。如果说公公的老年痴呆、婆婆和霞姨的去世、其他兄弟姊妹的冷漠是苦难,片中也不乏喜剧色彩的段落,一定程度上化解了生活的苦痛。比如影片开头阿娥买鱼,后面公公将肥皂夹在吐司中当牛油面包吃下,阿娥给穿着衣服的父亲洗澡说是可以把衣服一并洗了,阿娥配合痴呆公公的话语来抚慰他等等,诸如此类的设置在丰富了剧作本身的同时使得影片的情感表达也更有厚度。

《女人四十》的摄影是被称为“光影诗人”的李屏宾,相比于他在《刺客聂隐娘》和《长江图》里极具写意色彩的影像风格,《女人四十》使用了纪实性很强的视听语言,影片中的环境具有浓厚的市井气息,阿娥一家住在十分狭窄简陋的老房子里,人物活动路过的也多是破败杂乱的街道,但这样的环境表现并没有压抑的感觉,反倒营造出生活的真实感,人物身上向上的生命力和苦难中表现出的温情与周围环境形成鲜明的对比。影片的主题音乐《Summer Snow》多出现在片中温情的时刻——阿炳给父亲穿鞋,两代人给爷爷打伞,阿娥去老人院接回公公等等,温情的主题音乐为平淡和略带苦涩的生活增添了一些亮色,一家人的关系也渐渐变得融洽和亲密。

值得注意的是,导演也同样利用纪实性的视听语言营造出了一种迷离感。比如影片的经典场景之一——阿娥去老人院接回公公的一场戏,在回家的路上,突然天空飘起了飞絮,真的如下雪一般,公公像个小孩一样开心地说“下雪了”,如此的场景暗示阿娥真正从心里开始接纳公公,改变了对待人生的态度,这一段落也成为影片情节重要的转折点——阿娥在职场里重获上级的重视,与丈夫的关系改善,一家人开始从容面对生活。此外,人物台词中多提及鸽子,公公一直说天台上有鸽子,家庭的其他成员也以为他只是说胡话而已,影片的结尾阿娥真的在天台看到了鸽子。生活就是如此,斯人已逝,在某个不经意的时刻,有些微妙的东西会戳中过往的回忆。此时的鸽子是公公的化身吗,这样的迷离感使得影片的结尾更显意味深长。

看完《女人四十》,想起前段时间上映的《相爱相亲》,同样是家庭题材,相比而言,《女人四十》的艺术性远远超过了《相爱相亲》。《相爱相亲》讲述的是三代女人对待爱情不同的态度,张艾嘉饰演的母亲表演太过歇斯底里,跟父亲“原配”为了迁坟的事上演一出出闹剧,在这期间还把当今传媒界黑了一把。《相爱相亲》的煽情多少让人觉得刻意,《女人四十》对情感的表达却十分自然,它细腻刻画人物心理,展现生活原貌,无奈和温情随着故事发展自然地流淌出来。

乍看之下,在《女人四十》里,许鞍华想表达的东西挺多的,风格依旧是温情地细腻地展现普通人日常生活中的微妙情感,肯定了阿娥和霞姨这一类人物的美好品质,同时也跟《桃姐》一样,反映了社会上的老人问题。但究其根本,许鞍华还是想以一个家庭的悲欢离合来表达她对于人生的态度。拿公公来说,曾经威风的空军英雄变为痴呆老人,做出一系列让人啼笑皆非的事情,在生命的最后却跟阿娥感叹说“人生……是很有趣的”,阿娥一家则在生活的重担之下学会了面对和接纳,淡然地看待生死和珍惜家人间最宝贵的情感。由此可见,许鞍华赞同的人生态度应该就是结尾那句歌词吧——“休涕泪,莫愁烦,人生如朝露”——生命短暂而且有意思,坦然接受那些不顺心的事,再忧烦的事情,多少年后回看,都会觉得是生命的礼物。

 4 ) 妾当作蒲苇,蒲苇韧如丝

当一个女人放弃了一半的世界,愿意选择作为一个妻子、一个母亲、一个媳妇来生存,生活能带给她什么,她又能如何自处。四十岁的孙太,假使你让她谈一谈活着的意义,她兴许会说,活着就是煮饭买菜,斤斤计较,洗衣打扫,端屎端尿;又或者她会像老爷子一样意味深长地告诉你,人生,是很过瘾的。

人到中年,最是尴尬,尤其是女人。按照好的说法,中年人即是家族劳动力和经济力的命脉,是众人依靠的中心,是供养这个小团体的源泉。实际上,伴随着支柱性的地位而来的,是夹缝一般的窘迫。老人年龄大了必须谦让,小孩年龄尚幼不好计较,但日子总归要过,不如意似乎变成了常态。

孙太是个会过日子的女人,眼神犀利,神情坚定,手脚麻利,做事情风风火火。心底的小算盘打的飞快:藏起肥美的鱼肚子,又多撑下一顿饭。专横的公公驾到,孙太始终跟他性情不合;但看着一辈子低眉顺眼的婆婆,孙太又不免心软起来。虽然自己的丈夫与大男子主义的公公并不相像,但也许这个家里,最能与她互相理解的,还是那个总是满脸堆笑的、同样作为妻子和母亲在努力生存的婆婆。

孙太是个心地善良的女人。可能她说话不好听,也会提着菜一屁股坐下来打一圈麻将,但当家族面临困难的时候,站出来的还是她。如果按照大陆伦理剧的走向,当兄妹两家面对痴呆的公公绝尘而去的时候,孙太也许会勃然大怒破口大骂,恨不得挑起纠纷,将老人推来搡去。可是银幕里的孙太只是抱怨了几句,还是揽下了这恼人的差事。孙太也不是圣母,她也想轻松一些,也想把老人送到托管中心和敬老院;面对职场上年轻漂亮又会电脑的新人,孙太也直言自己“如果不是因为老爷子,真想跟她掐一场”。面对生活带给自己的窘境,虽然已经四十岁,孙太大概也一直迷茫着吧。

电影里最让我唏嘘的地方,是中秋之夜的游园会。在喜庆柔和的红色灯光下,仿佛婆婆的死、公公的痴呆、兄弟姐妹的自私、职场的不如意,这一切都从来没有发生过,孙太和孙生可以无忧无虑地玩一次击鼓传花,跳一支舞,唱一首歌。一家人可以和乐地走在一起,猜几个灯谜,食几个月饼,不为平日的烦忧所扰。但是穿插在这快乐中的几个白昼里的镜头提醒观众,这不过是水深火热里短暂而珍贵的甜美。仅仅几个钟头以后,孙太在逼仄的卧室里一睁眼,要面对的不仅仅是破旧的天花板,还有嘈杂纷乱的日常。

看到孙太在婆婆死后,蹲在天台哭了起来,我突然想起来《万箭穿心》里面的李宝莉。一个香港女人,一个武汉女人,孙太和李宝莉的经历并不相同,但昂首的姿态却相似。李宝莉的跋扈让她付出代价,却也撑过苦难;孙太淡定接受无奈,比宝莉幸运的是,至少在相继送走公公婆婆之后,一家人依然能自得其乐。《女人四十》比《万箭穿心》温和许多,林荫道上的“夏日飞雪”让老人如孩童一般开怀,也让孙太捕捉到一丝生活的趣味。而李宝莉看到绚烂的烟火和年轻快乐的面孔,却忍不住使尽全身力气放声哭泣,为自己一去不复的青春,为自己因为强悍性格作下的孽,也为这不得不过的无奈人生。

生活对于李宝莉来说,就像《万箭穿心》结尾的那辆破面包车,踢它几脚,推它一下,再骂上几个脏字,总归是要向前走的。生活对于孙太来说,却是公公在模糊意识中送过来的一束野花,是天台上莫名降临的一群陌生的白鸽,纵然窘迫已经变成常态,但总能找到安慰。

很多四十岁的女人身上都有孙太的影子,这也是为何萧芳芳在此片中倍受褒赏的原因。看《女人四十》,仿佛没有隔着银幕,就是在看生活本身,真实质朴,触目惊心。也许每一个在菜场跟你擦肩而过的大婶,都跟孙太一样,在你所看不到的地方,勇敢地生活,坚韧得如同杂草。

人生如朝露,休涕泪,不愁烦。只当如蒲苇,蒲苇韧如丝。

 5 ) 《女人,四十》:许鞍华的情感世界

欣赏许鞍华的电影,是一种享受。在她的电影世界中,没有太沉重情感包袱,亦未见刻意的爱恨情仇。但是她就能每每戳中你我的泪点。这一切都在一种欲说还休、娓娓道来的意境中,完成了她最人生的抒情。在她的电影世界里,会有社会转折的每一次跌宕,也会出现种种价值的碰撞。她就能很精准地对焦那些潜在的矛盾点,转化为戏剧的起承转合,内化成故事中人物的饱含情深。这便是她最生活的思考。

   人到了一定年纪,很容易往两个方向发展,一是沉迷于曾经的光辉岁月而不能自拔,一是梳理过去的点滴而感悟人生。这在电影导演身上体现尤甚。所以,不同的方向选择,直接导致了他们的电影路数大相径庭。前者不提也罢。而后者,且看许鞍华导演。所以,不论是《天水围的日与夜》以低成本、高技巧惊艳四座,还是《桃姐》未大规模正式上映就横扫各类奖项,许鞍华都能很好地把握住自己拍电影的节奏。她也承认拍不好商业大片,却早已在自己掌管的电影世界中加冕为王,而我们只能俯首称臣、顶礼膜拜。

 那么,再回到1995年、香港回归以前,这部同样获奖无数的《女人,四十》正是那种能够叩击心灵最柔软处、却回声以无限力量的电影。这片心灵里最柔软的地方,是我们共通的情感世界,关乎“执子之手、与子携老”的爱,有关“无父何怙、无母何恃”的情。因此,我们看得到二哥、二嫂对父亲乔宏不闻不问,而大嫂萧芳芳就可以一把屎一泡尿地照顾公公的生活起居。我们还可以见到大哥罗家英牵着老婆的手、说着贴己的话,尽管他偶尔会有一点大男人的需求。还有,老人院里重病的夏萍奶奶无微不至地照顾失忆的老伴……如此种种,许鞍华导演以这样极为生活化的方式将一种情感共鸣一丝一缕地透过银幕的那端释放出来。而那股无限的力量,则是我们在这混沌的大千世界里继续前行的原力。所以,我们知道大嫂萧芳芳扛起了生活与工作的双重担子,仍可不卑不亢。就算蹲在天台偷偷抽泣,想念婆婆,她依旧可以撑起这家中的一切。殊不知那三妹罗冠兰鲜活地臭美俏皮亦是一种市井的幽默……这些泪中带笑的鼓舞人心,是许鞍华对生活的积极态度,更是她对人生的一次完美提炼。

   许鞍华对剧本与演员的选择很独到,自是她的功力所在。陈文强写的这场《女人,四十》在细节刻画上已臻完美。那个年代的香港市井,不论是生活起居,还是集体情绪,在陈文强的笔下无不令人拍案叫绝。这样注重生活细节的剧本也真好合了许鞍华的心水,两人的状态达到共振,情感自然饱满。再到演员。生活中的我们不一定演得了好电影,但是好演员在好导演的指导下必定能演得出最生活的情感。而大凡参演许鞍华电影的大小演员无一不是出彩、叫我们叹为观止。所以,萧芳芳加冕柏林电影节影后桂冠,更横扫当年各大颁奖礼的最佳女主角奖。乔宏、罗家英等人都奉献了各自精彩的表演,就连还是新人的丁子峻、冯德伦也崭露头角。这样的最佳群戏是《女人,四十》的成功,更是许鞍华的胜利。

 据说在《女人,四十》之前,许鞍华导演的几部电影都赔了钱、挨了批评,自己也蛰伏数年。这样来自生活里的真实跌宕会不会是电影里那种情绪的源头呢?

   我不得而知。

  许鞍华,她自会告诉你。

 6 ) 真实

在一周一次的电影课上看了这部电影,看得不算细致,但是还是有挺多感触的。

一开始真的很不喜欢公公的形象,傲慢无礼,把对女性的不尊重表现得非常明显。很喜欢胡嫂,任劳任怨地操持着家里的一切,看着很累,但她依然坚强地支撑着。这就是所谓女人四十吧,上有老下有小,不能放弃自己小有成就的工作,也割舍不下一堆麻烦事的家里,最终只能日复一日辛苦奔波。

最开始是抱着一种嘲弄态度看这部电影的,不是嘲弄电影,是和电影一起“嘲弄”社会。因为以为这部电影是想尖锐地讽刺对女性的不公。但后来发现似乎不是。电影在潜移默化控诉社会普遍对女人的不公的时候,更想传达一种似有若无的温情吧。因为生活总还是有希望的,最后感觉公公也从心里理解了认同了自己的媳妇。

 短评

这种片子就可以称为神品

5分钟前
  • freeup
  • 力荐

休涕泪,莫愁烦,人生如朝露...

9分钟前
  • 萨嘎摩哆熊猫桑
  • 力荐

乔宏是空军队长,只有失忆时才会用北方话指挥机队。他为何来到香港呢?步出老人院时,老人把落花当作飘雪。自离开北方后,应该有几十年未见过雪了吧。许鞍华的香港电影里,其实总有战后第一代移民知识分子的大陆视野,隐而不发的家国情怀。

14分钟前
  • queenie
  • 力荐

李安的生活总是柳暗花明与愈发透彻,杨德昌的生活总是无可出逃与一直疲惫,许鞍华的生活就是生活,没有出离心也没有歌颂心,得过而不且过。

16分钟前
  • Ocap
  • 推荐

中年妇女与痴呆老年的故事。严重影响一群人的结婚观,看完此片的女性,你还敢结婚吗?你在结婚前是否会在意男方家庭还上有老?如果你很坚强,如果你有勇气,那么你就结婚吧。影片中的细腻与现实,真让人感到压抑,但是许鞍华却又可以让人在压抑中会心一笑,实乃一部佳片!

20分钟前
  • 有心打扰
  • 力荐

《虎度门》也是如此,萧芳芳真是一个好演员啊,唱戏出身让她总有一身英气。生活的琐碎,女人四十的种种。当然少不了老乔宏。

25分钟前
  • 桃桃林林
  • 推荐

片子里的老人去世前说:“你知道人生是怎么样的吗?很有趣的。“可能人生正如这部电影一样,在一个个质朴的镜头中不动声色地流淌,既有温情,也有无奈。看了《女人四十》、《天水围的日与夜》、麦兜系列、《香港有个好莱坞》,我越来越觉得香港都市平民中蕴藏着一种独特的精神,孕育了这些特殊的电影。

26分钟前
  • 卡列宁的微笑
  • 力荐

萧芳芳将中年女性的隐忍,坚韧,对家人的责任感,爱和付出表达的淋漓尽致!

27分钟前
  • 元宝宝
  • 推荐

质朴而暖心,笔触之细腻甚至超过了13年后的[天水围的日与夜]。对老年痴呆的公公的描写在喜剧色彩与酸怅悲凉感间达到了完美平衡。萧芳芳的柏林影后实至名归。“休涕泪,莫愁烦,人生如朝露”“生活是有趣的”。一树落英缤纷如雪,遂有英文名Summer Snow。由等鱼死始,以白鸽降临吃食终。(8.5/10)

31分钟前
  • 冰红深蓝
  • 推荐

这活生生的我妈,估计我要在许鞍华电影里找到全家了

35分钟前
  • 王大根
  • 推荐

喜爱许鞍华,就无法绕过极为经典的两部电影,一部是《千万言语》,一部是《女人四十》。《女人四十》围绕一个四十岁主妇的日常生活展开,娓娓讲述着人生细碎的无奈与亲情的聚合悲欢,没有太过煽情的场面,亦没有大起大落的剧情,却在一言一语,一饭一食的日子里,一点一滴道尽了四十岁女人的隐忍坚强。

37分钟前
  • Song³
  • 力荐

#重看#四星半;很重也很轻的人生,以及很过瘾的人生;四十不惑,不惑是不惑了,但上老下小的重担,压在职业女性肩上,如何分配精力怎么经营事业家庭兼顾,20年后的今天依然无法解决;生老病死柴米油盐,是达观,也是知命;演技无痕,宛如日常流淌,欢笑和啼哭,都缝在时间的针脚里。

41分钟前
  • 欢乐分裂
  • 推荐

有妈当如萧芳芳。腹黑不过许鞍华,千言万语化做血染的风采;小车司机拍着车门大骂:死老头,找死也不要害别人!你以为你是坦克车么?!快闪一边去!等死吗?再不走开就撞死你!!!

42分钟前
  • 丁一
  • 还行

重看《女人四十》,真好。人生這麼苦,卻能苦中作樂,活在當下,是一種動人的生命力。蕭芳芳演得好,她提議了把魚拍死和「落雪」兩場戲,兩幕戲皆成為了經典,證明她不但有好演技,也有創作力,是足以代表香港最高水準的女演員。

43分钟前
  • 五色全味
  • 力荐

萧芳芳那句“以后多些时间在一起”真是道尽了人生辛酸。“你知道人生是怎么一回事吗?人生是很过瘾的…”

47分钟前
  • 影志
  • 力荐

从开场的等鱼死到最后的人生如朝露,电影说的是女人四十,其实讲的还是一个“死”字。人被时间岁月所打败,衰老和失忆被表现得极其可怕,养老院寥寥几幕还有年轻人说的大实话,它们都道出了人生的残酷。面对五十年不变的诺言,它或许是小孩子的勾勾手指尾,又是片中那对相扶相渡的模范中(老)年夫妻

51分钟前
  • 木卫二
  • 推荐

许鞍华拍大时代多是力有不逮,政治冷暖和儿女私情总是隔了一层。但她拍香港庶民剧,市井生活的苦与乐,小市民内在凄凉与光辉,自在天真,观众看了不是哑然失笑就是心有戚戚。即使在这里,女人的四十还是要男人的七十来帮衬,但萧芳芳的烟火味道恁是化解了乔宏笨拙僵硬大侠风范。相比之下,小津电影里父女、父媳之间的乱伦意识(也可以说是一种情欲的形式主义)则昭然若揭。不过,还是喜欢《男人四十》更多。 @中国电影资料馆,16mm胶片,遗憾是国配。

53分钟前
  • Peter Cat
  • 推荐

你知道人生是怎么一回事吗?人生,是很过瘾的

54分钟前
  • Touma
  • 推荐

女主的名字和我妈一样,情况也类似,我要更体谅她。

59分钟前
  • 阿朽
  • 力荐

笑得比难过的地方多很多。但是就真的很难过。看吧,其实鸽子飞回来了。

1小时前
  • 于子宸
  •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