芬奇达

HD中字

主演:阿尼尔班·巴塔查尔吉,瑞第克·查克拉博蒂,Moitra Gautam,鲁德罗尼尔·高什,索希妮·肖卡尔,瑞迪·森

类型:电影地区:印度语言:其它年份:2019

 量子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无尽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优质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非凡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剧照

芬奇达 剧照 NO.1芬奇达 剧照 NO.2芬奇达 剧照 NO.3芬奇达 剧照 NO.4芬奇达 剧照 NO.5芬奇达 剧照 NO.6芬奇达 剧照 NO.13芬奇达 剧照 NO.14芬奇达 剧照 NO.15芬奇达 剧照 NO.16芬奇达 剧照 NO.17芬奇达 剧照 NO.18芬奇达 剧照 NO.19芬奇达 剧照 NO.20

 长篇影评

 1 ) 背景知识科普

1.基督教、犹太教、伊斯兰教是同源宗教,产生的时间依次是犹太教、基督教、伊斯兰教,因三教都奉亚伯拉罕(伊斯兰教称为易卜拉欣)为先知,因此三教被称为亚伯拉罕宗教。三教共奉耶和华(伊斯兰教称为安拉,中文翻译为上帝、天主)为唯一的神,是众多信仰中罕见的一神教

2.三教最大的分歧在于对耶稣基督的认识:犹太教认为耶稣是僭越者,不承认耶稣的神性,认为耶稣是一个打着上帝之子名号的骗子,人类仍在等待弥赛亚(救世主)的降临;基督教认为耶稣基督是上帝耶和华的独生爱子,是上帝派到人间拯救全世界所有人类的弥撒亚(即救世主),是与圣父(上帝)、圣灵三位一体的圣子;伊斯兰教认为耶稣基督(伊斯兰教称其为尔撒)是安拉派到人间的众多先知中的一位,但不是最大的、最后的先知,伊斯兰教认为最大的、最后的先知是穆罕默德(中国回民称其为穆圣)

3.三教对《圣经》的认识:《圣经》分为《旧约圣经》、《新约圣经》两部分,《旧约》是耶和华在世界所行神迹的记录,是上帝与犹太人立的约定;《新约》是耶稣基督在人世间所行神迹的记录,是耶稣基督与全人类立的约定。

犹太教认为《旧约》是上帝传给世人的唯一经典,《新约》是僭越者耶稣的谎言;基督教认为《旧约》《新约》都是来自耶和华的福音;伊斯兰教在《旧约》的基础上创立了《古兰经》,认为《新旧约圣经》部分内容被别有用心者篡改,《可兰经》是神留给世人的最准确的经典(因此伊斯兰教也称犹太教、基督教的信徒为有经人

4.对人类影响最大的宗教-基督教在发展的过程中分裂为三派:以梵蒂冈教宗为中心的天主教(基督教历史最悠久、影响最大的一派)以法国等老牌天主教国家为代表,主要分布在西欧、亚非拉国家;以君士坦丁堡(即今土耳其最大城市伊斯坦布尔)为中心的东正教,主要分布在俄罗斯、东欧(如今东正教中心已经转移至莫斯科);以英国、美国为代表的经过宗教改革后产生的新教(即中国普遍称为的基督教),主要分布在新兴国家,没有一个统一的中央领导机构。三教并没有根本上的不同,只是在一些宗教仪式、宗教信条方面有一些小分歧。

书中法国即是天主教国家,英国是新教国家

5.圣母玛利亚和抹大拉的玛利亚:二者同名,但不是一个人。圣母玛利亚是耶稣基督的生母,因圣灵感孕,在童贞女(即处女)的状态下生下了耶稣基督;抹大拉的玛利亚:据称是一个妓女,耶稣基督的忠实信徒

6.关于耶稣基督的人性、神性的争议,自古有之。这个问题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你愿意相信哪种看法就相信哪种看法吧,但不可否认的是耶稣基督对整个人类历史、文明的影响是独一无二的,可以称为对全人类、全世界影响最大的一位伟大的人

 2 ) 一个关于“信仰”的故事

看电影是在小西天的中影发行公司,那天据天气预报说是北京入春以来最大的一次降水,出租车只将我扔到北师大,后面的路是我在雨中狂跑到电影院,还好,没有误场。。。
电影刚看到四分之一,我就明白天主教会为什么有这么强烈的反映来禁杀这部片子,虽然是讲故事,但是讲得太真实就像这一切都是真的一样,正所谓“谎言重复千遍”的效应,故事本身虽说是作者本人的杜撰,只是没有凭空产生的想象,“扑风捉影”的同时,符合逻辑推理也好,纯属巧合的画像也好,而总有人将各种偶然的现象串连起来,想象力也就发挥到极至。。。
但是撇开所有的宗教恩怨不谈,这部片子并没有真正去褒贬什么,兰登教授最后的一番话似乎给这个故事作了一个较温和的小结。。。这部片子讲述这样几个信仰:极端的天主教苦行僧:相信利用肉体的惩罚可以惩赎灵魂;主教:不断利用世工会、“导师”甚至谋杀等手段来维护耶稣的神性。。。而雷:一个拥有“唯物思想”的历史学家:勇敢的揭示事实的真相,反对教会利用神权来统治人类的思维,做法较极端,但如果在人类尚处于中世纪那个政教合一的时代,他的做法正是迎合了人类寻求思想解放和自由的大趋势。而兰登教授:恰恰处于这样两种极端行为的切合点,一方面积极探求事实真相来尊重历史,另一方面他有自己的信仰,一个并不是天主教会赋予形式化的信仰,而是珍藏在内心世界中为自己所感动和信封的意志,这就是他最后对女主人公一番话的本意。换成这样角度看,这部电影中所有的人物在其所遵循信仰前提下的各种行为都有其一定的合理性,而现实世界的每个人都站在自己的信仰背景下来看待别人的行为,合理或者不合理都仅仅是一个偏光视角的影像了。。。
电影结束了,雨还在应时得下着,天气预报真的说对了,而这样一个雨夜还隐藏着多少显为人知的“密码”,笑笑,还是回家躺到被窝里最好。。。

 3 ) 难道所有的电影都不如小说?

   还是花25元钱去电影院里看了这部电影,算算这已经是我事隔多久再次进入影院看电影了?不知道,反正已经很久了。在这样一个资讯发达的时代,看电影的途径已经有太多种,下载、买碟、电影频道……总之最终的效果和电影院里面观看差不多,而且还省去了舟车劳顿,疲劳奔波,最重要的是可以节省普通人一个星期的饭钱。这次之所以会去电影院,除了看过小说想再看看电影之外,最重要的一点还是针对学生的优惠票价打动了我,毕竟原价要八九十的电影票只花25元就能买到也的确是一个诱惑,不过结果证明我原先的想法完全错误了,关于这点我会在另一篇文章里说到,现在还是先讲讲这部电影。
   不能说完全失望,毕竟电影有电影的优势,那就是影像的魅力,电影将许多文字无法完全描述的情景具象化、实体化,比如卢浮宫、圣叙尔皮斯大教堂、玫瑰林教堂、牛顿坟墓、圣剑骑士教堂……这些地点在书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电影在这些地方进行实景拍摄,可以让我们看到真实的场景,让许多无法亲身去卢浮宫、玫瑰林教堂体验一番的人看到这些地方的原样,感受到它们所具有的独特魅力,让读者对书中的描写理解得更加形象深入。不过,也仅此而已。
   大部分情节是忠于原著的,但是却有几处地方作了修改,而且可以说是致命的。首先,是密码筒的设置上,对于还原达·芬奇设计的密码筒的形象我相信大部分观众还是满意的,这也的确和我们想象中的密码筒应有的样子相符,不过,原著中密码筒是有两层的,一个大的密码筒里面还嵌套了一个更小的密码筒,真正的谜语就藏在其中。但是电影里却省去了外层密码筒的设计,直接就只有一个密码筒,打开之后就立刻得到了索尼埃馆长藏在里面的那最后的秘密。这样的改动和贯穿整部影片的小改动是相一致的,那就是完全简化解密的过程。本来这个故事最大的亮点,也是最吸引人的地方,就在于兰登教授与索芙警官一起一步步解开索尼埃馆长死后留下的各种谜团,一步步解开圣杯之谜,最后接近真相的过程,从这些不断解密的过程中可以看到作者丹·布朗丰富的符号学、宗教学和历史知识,我们会为这些精巧的设计而折服,为这些环环相扣、逐步揭密的过程而回味无穷。但是电影却淡化了解密的过程(就像将两个密码筒变为一个),从而使我觉得节奏进行得非常快,一会儿他们就到了银行,没待多久又马上到了提彬爵士的庄园,一会儿就又上了飞机飞往英国,一路上只看到他们不断的逃亡,解密的过程却一点也没有表现,似乎他们一下子就知道了所有的谜底,只不过一步步按部就班做下去而已。像在飞机上那场,本来这里会有很多情节发展变化,他们对于玫瑰背后的倒文也是研究了很久才发现其实是英语的倒文书写法,但是影片中他们在发现倒文后却直接就(不知从哪儿)拿出一面镜子立马解读起来。这使得我觉得整部电影似一步逃亡电影多过于解密电影,这也使它完全丢失了原著独有的魅力。
   其次,是对于塞拉斯的结局的处理,或者更进一步说是对于阿林加洛沙主教与塞拉斯两个人的结局与性格的处理上。原著中塞拉斯并没有马上当场死亡,也没有在死前可笑的说上一句什么“我是一个鬼!” 。其实塞拉斯这个角色在原著中是颇有值得玩味的地方的,他不是一个天生什么都不懂的杀人魔头,他也有自己悲惨的经历,直到遇到阿林加洛沙主教之后,他才对生命重新燃起了希望。他是忠于主教的,他也有自己虔诚的信仰,杀人之后他也会不停的忏悔,因为在他看来,杀一个人是为了换得更多人的幸福,杀人是逼不得已。有一篇文章中对于塞拉斯的描述很是到位,我觉得说得比我好,就直接引用出来,我稍微偷偷懒。他是黑夜之子,却绽放惊艳的青春颜色。皮肤不健康的白,黑衣紧紧包裹挺拔的身体,眼神比所有的主教与修士都要虔诚,却都要忧郁,那是与生俱来的,每杀一人,就加重一分。一面是豹子一样的敏捷与凶残,为寻觅圣杯的秘密而四处作案;一面是绵羊一样的温顺与怯懦,每犯下一重罪行,便在十字架之下自我鞭笞一次,背上交错的伤痕映照着惨烈的心灵史。他能因此完成期盼的救赎吗?死亡的那一刻,他似乎无比绝望。塞拉斯既恐惧,又虔诚。舍斯托夫的名言用在他身上刚好合适:“因为恐惧,所以信仰。”原著中他开枪误中主教之后,无比的惊慌与懊恼,虽然自己已经身受重伤,但还是用尽全身力气将主教抱进医院,并且发誓要找到那个欺骗主教的人报仇。因为主教在他心目中犹如父亲,慈爱而威严,是值得自己用生命去追随的。不过主教却让他放弃报仇之念,他也确实无条件遵从,于是,第二天清晨,在肯辛顿花园里,一个白化病人在薄雾中做着生命中最后一次祷告,祈求宽恕自己,祈祷阿林加洛沙主教能够继续活着,之后,他安详的闭上了眼睛,因为他相信“我主是和蔼仁慈的上帝”。电影中的阿林加洛沙主教似乎是一个大魔头,为了自己教派的利益不惜指挥杀手四处残害郇山隐修会的成员,甚至想摧毁圣杯,虽然他是受到了“导师”的欺骗,不过他邪恶的本质依然无可否认。这样一个角色,是好莱坞式影片中必有的,好人始终在和这样一个十恶不赦的大坏蛋作斗争,最后这个坏蛋必定会被打败,没有好下场。但是原著中的主教,性格远没有如此简单,他不是一切邪恶的化身,他只是为了保护自己赖以生存的信仰而已,其实从一般的道德意义上来看,他是一个很好的人,他救了身陷绝境的迷途羔羊塞拉斯,如父亲般给与他关爱,他四处参与慈善事业,甚至在中枪之后还告诫塞拉斯不要去报仇:“记住,宽恕是上帝赐给我们的最好礼物。”阿林加洛沙主教对于塞拉斯的叮嘱一直是不到万不得已千万不要杀人。最后,主教还托付法希用自己从罗马教廷那儿要来的钱去安抚被赛拉斯杀死的人的家属们。不管是真心还是假意,他对于上帝的信仰是不用怀疑的,所以他也注定不会是一个完全意义上的恶人。我觉得更多的应该是他处于他那个位置上所不得不做出的无奈之举,也正是因为确实已经走投无路,他才会被提彬爵士装扮的“导师”所轻易蒙骗。原著的阿林加洛沙主教是复杂的,而电影却将之塑造成了一个性格单一的平面化人物,一个凶狠又愚蠢的大恶人。最后的结尾处依然是狗尾续貂,还要安排兰登教授说出一连串貌似深刻的话语:“当时我在井里只做了一件事,就是不停的祷告……不管是人也好是神也好,只是看你信仰什么……”好像想调和天主教与异教女神崇拜之间的矛盾,消解耶稣是人不是神这个事实所带来的巨大影响,但最后抹大拉的玛丽亚的雕像却又如此清晰的表现出来,藏于卢浮宫倒悬金字塔之下的小金字塔之中的那个女神雕像,逐渐变大最终占据了整个电影屏幕,兰登在圣像之上虔诚的跪了下来,这么明显的异教女神崇拜象征,又清除掉了之前想要调和两者矛盾的努力。我只想说,原著既没有要兰登说出调和矛盾的话,也没有在最后将异教女神像如此明显的揭示出来,一切只是很隐晦的,很模糊的,但这却是最好的结局,需要读者去猜测,去理解,去回味。电影却明显走过了头,将一切清晰的说出来,好像最后必须要有一个确定的结果,这样才能为故事画一个圆满的句号,电影反而太实,失去了思考的空间。
   再说说演员,对于汤姆大叔饰演的兰登教授,我简直没有语言了,只看到一个头发花白、小腹微凸、肥头大耳的秃顶大叔,在影片中到处晃悠,没有丝毫原著中兰登教授的睿智与风度可言,或许我只能说, 汤姆·汉克斯毕竟是老了。而奥黛丽·塔图冷静有余却美艳不足,过于沉寂的表演使人觉得略显沉闷,与原著中索芙公主的聪慧与美貌并重相比仍有一定差距。其他老演员大都乏善可陈,法希警官的扮演者让·雷诺更是一脸疲态。全片唯一的亮点,唯一带给观众惊喜的,就只有塞拉斯的扮演者保罗·贝塔尼。幸好还有他在,这个集天使、杀手、幽灵于一身的塞拉斯,是影片中最为出彩的人物,有了他的《达芬奇密码》才有了一丝生气。他从不掩蔽自身的虚弱,他的空洞而忧伤的眼神,甚至还有疑惑,保罗·贝塔尼的表演恰到好处,让观众对塞拉斯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那种仿佛怕被人伤害的眼神,可以触及每个观众的灵魂深处。如果说,一定要有一位演员的表演为这部影片得奖的话,那么我认为只能是——保罗·贝塔尼。

 4 ) 我的解码

夹杂着法语和英语看了原版的《达芬奇密码》,翻译的字幕实在不敢恭维,大概是为了赶全球公映一夜之间仓促赶出来的粗活。"Sister"在教堂的称谓应该为"修女"的,居然翻成了"老姐姐",惊得我差点没从电影院的座椅上摔下来。

不过挺佩服导演的节奏掌握,叙述整体还算有张有弛。可能很多人报着太高的期望去看的,骂声不断,还是等时间来检验吧。但我最欣赏的一段是 兰登他们前往牛顿墓地的那个场景,幽灵般的历史人物们前往参加牛顿的葬礼,数百年后的今天兰登为了发现真相也走在了这个古老教堂的路上。斗转星移,惟一不变而清晰的是那鉴证了多少历史沧桑的古建筑,他们是历史的鉴证者,参与者,任何文字的记载都不能磨灭它们对历史的倾诉。这段画面是让我印象特别深刻的。

整体的配乐也不得不提一下。由于场景变化甚多,人物思想活动的篇章也不少,配乐的好坏起了关键的作用。每当兰登在思索密码时,随时符号的奇特变形组合,背景音乐起了点晴之笔。时而紧张,时而舒缓流畅,在吐纳间收放自如。

最后提个小建议,可以开发出一条《达芬奇密码》的文化旅游线路了,实在是太多的场景可以让人们参与到密码或宝藏的寻找旅途中,真要能参与就太爽了。

 5 ) 教最出名的影片

电影中充满了各种各样的画作,使电影存在一种浓厚的年代感与古典感,且电影以兰登与苏菲对历史的一步步揭秘为引子,插入了在这一历史地点或历史时刻上,究竟发生了什么事情。悬念的步步紧逼,也是历史的时候步步靠近,难以想象我们曾经与历史靠的那么近,近到只要轻轻伸手拨动它的齿轮,我们就可以改变它运行的轨迹。可是兰登与苏菲并没有这么做,他们选择了沉默与守护,不做历史中的留名者,去保护,保护的是世界上所有有着共同信仰的人类,以及他们所捍卫的理念。不得不说,这一选择是何其伟大。随着剧情的展开,卢浮宫那诡异扭曲的尸体,那隐晦的暗示,警察的介入,气氛越来越凝重。气质美女奥黛丽塔图的出现是一抹亮色,虽然身材娇小,不过自带俏皮可人的气质。从卢浮宫逃脱,然后倒着开自己的mini,虽然俗套,不过却是本片的最大动作场面,这个就有点悲剧了。然后就是在银行找到藏秘筒,这个用醋的设计还是挺新颖。

 6 ) 印证的过程

尽管我在事前知道,对一部电影所抱的希望越大,往往看完以后的失望也就越大,我也知道,评论界对于“达芬奇密码”的看法即使在还没有上映的时候就已经是贬多褒少,主要是角色的选择,故事的演绎等等问题,我还知道,中国天主教界前几天还闹出了抵制影片的闹剧,不过,为了我读过的这本精彩小说改编的电影,我还是很有兴趣的看了这部电影,并且在走出电影院以后很久都不能平复激动的情绪——这绝对是我在一年以来,准确的说,是我在看完“哈利波特与火焰杯”以来,最爽的一次观影经历。
 
先来说说缺点。在我心目中,这部电影最大的缺点就是,太短了。对于电影来说,两个半小时不算短暂,但是对于由一部情节如此出彩,涉及知识如此广泛的小说改编的电影来说,两个半小时实在是太短了。我恨不得电影延长到24个小时,将每一个情节娓娓道来,将每一个推理的细节都梳理清楚,将每一个人物都刻画地更加深刻一点。这是一部情节推动故事发展的电影,而不是人物推动故事发展,所以如何讲故事是成功与否的关键。霍华德是位非常优秀的导演,他也尽力而为了,但是时间的限制不可避免地导致一些情节的修改和交代不清,还有节奏上的发展过快。从电影结束后大部分观众的反应来看,大概90%以上的观众根本没有看明白或者产生了错误的理解,如果没有读过小说,外加有一定的对于宗教的了解,确实会让本来就距离上帝很远的中国人困扰不已。我暗自希望以后能有一部美剧,上中下三集就足够了,好好说一个完整的故事。
 
除了这个缺点和这个缺点引发的那些小问题,整部影片作为商业片来说完美无暇。汉克斯这样的好演员扮演兰登驾轻就熟,中年略发福的他梳着背头,很有学者的风采;托图还是天使那样的可爱样子;塞拉斯的每一次出场都让旁边的两位女士吓了一跳;伊安的提彬教授虽然是反派,却因为不俗的谈吐,引来最多的笑声;雷诺仍然强壮,可靠的警察形象;就连扮演主教的演员,也是非常到位,后来我才想起来,这不是“蜘蛛侠2”当中的章鱼博士吗?
 
几乎每一个人物都和我脑海中的形象对上了号,我现在的思维完全处在一个满足的限定之中,没有能力去想像还有更加适合的演员阵容,不可想像。整个观影的过程不但是欣赏,更是印证。印证是一种乐趣,一种和带着悬念观影完全不同的乐趣。结局都在脑海当中,想知道的只是导演怎么通过他的画面来和我脑海中的画面产生共鸣。
 
每一个场景出现,我都会想,这个和书里的那一段是否能够符合,和我脑海中想像的是否差不多。我会理解导演对于某些情节的简化——比如密码筒从两层看成了一层,还有某些情节的改变——比如利用手机去查询关键词,我会赞叹导演对于《最后的晚餐》的解读方式,还有Smart,路虎的表现,我也会对某些地方的仓促处理以及更改感到遗憾。
 
不管怎样,当最后兰登顿悟,跑出宾馆,沿着玫瑰线,来到玻璃金字塔前,发现了圣杯的真正所在的时候,那个时候,基默大师的配乐响起,那个时候,我被感动。我感谢导演和演员,完成了我的一个梦想,有朝一日,我们去罗马,我们会循着“罗马假日”的路线游览罗马;有朝一日,我们去巴黎和伦敦,我们也一定会去寻找传说中的圣杯,去看看卢浮宫,《蒙娜丽莎》《岩间圣母》《最后的晚餐》,玻璃金字塔,玫瑰线,威斯敏斯特大教堂,圣殿教堂,牛顿墓,罗斯林教堂,去感受一下真假难辨的世界。
 
“以往,我们和历史之间隔着一层叫做时间的玻璃,而现在,我们就在历史当中,我们在创造历史”

 短评

喜欢喜欢喜欢

5分钟前
  • Reneeeee!
  • 力荐

看完觉得盛名之下,其实果然难副。

7分钟前
  • 驻马店凯鲁亚克
  • 还行

汤姆汉克斯:馆长,你有什么想法就不能明明白白地写出来吗,就留这么点线索给我不是在逗我玩吗?

11分钟前
  • 朝暮雪
  • 还行

电影——一个错误的决定

12分钟前
  • 艾小柯
  • 还行

改编得很成功

14分钟前
  • 寒江雪
  • 推荐

其实我觉得,还不错了。

18分钟前
  • momo
  • 推荐

剧情来说,原著更精彩。演员的表演是加分项。

23分钟前
  • 半城风月
  • 还行

很喜欢最后的那一幕,很宏大,音乐也很震撼。

28分钟前
  • 南條艾草
  • 力荐

被俺爹这个教徒边看边讲结果还是有点不懂。。PB这个白化病苦行者形象好美好惊艳!

33分钟前
  • 彌張
  • 推荐

对西方的颠覆传统理论的故事特别感兴趣,之前看过的《地球男人》,还有这部片子,在欣赏过程中都让我无比的赞叹,赞叹于西方人敢于颠覆,勇于开拓的精神,这些东西是中国人拍不出来的,即使偶然出现,也会被冠以阴谋论的帽子而遭遇封杀~~

37分钟前
  • 战国客
  • 推荐

根据该片题材,评价可以由Shit上升为Holy Shit。

40分钟前
  • 苇间疯
  • 较差

不知道是不是我没看过原著的关系,导致我没看懂这个3小时的电影。又或者是我没看过圣经,不大懂宗教,我完全没看懂这个电影= =(这是我近期看的最认真的电影,结果还是没看懂。)

45分钟前
  • 莫呼洛迦-屁股上的青春在歌唱
  • 还行

感觉书更好看~

49分钟前
  • ningbokai
  • 力荐

當時我們四個男生去看了,。後電影散場的時候是電影院的歐巴桑叫醒我們的。

51分钟前
  • StevenTong
  • 还行

重看,比多年前印象略好:感觉霍华德也是接了个苦差事:一来电影不比小说,过多的陈述性对白很影响观感;二来原作却又满是宗教阴谋神秘符号这些不为多数人所知的内容,不解释透更影响观感......

54分钟前
  • 托尼·王大拿
  • 还行

还是保罗贝塔尼最抢眼

57分钟前
  • jj73浅之
  • 还行

开始进入Louvre的一段就感觉明显是节奏快了,气氛都没有出来一个谜题业已解开,紧跟着进入下一题,观众还在调整情绪,下一个谜又解开了,这样还好玩吗?不好玩。

1小时前
  • 荆棘鸟
  • 还行

没看过书的话,看的真的很费劲。但我居然因为看这个电影而把书中没弄明白的地方看明白了~~~相辅相成哈哈~~~~

1小时前
  • 刘小青
  • 推荐

兰登按图索骥,发现所有的解密的密码都藏在达芬奇的作品中,而最让人震惊的是,索菲的身世一时间随之复杂起来,她究竟是谁?峋山隐修会再现江湖想要达到什么目的?

1小时前
  • (๑⁼̴̀д⁼̴́๑)
  • 推荐

圣杯是个女人

1小时前
  • 恶魔的步调
  •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