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安

HD中字

主演:杉村春子,笠智众,久我美子,三宅邦子,佐田启二,设乐幸嗣,岛津雅彦,高桥丰子,泽村贞子,东野英治郎,长冈辉子,三好荣子,田中春男,大泉滉

类型:电影地区:日本语言:日语年份:1959

 无尽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优质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红牛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非凡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剧照

早安 剧照 NO.1早安 剧照 NO.2早安 剧照 NO.3早安 剧照 NO.4早安 剧照 NO.5早安 剧照 NO.6早安 剧照 NO.13早安 剧照 NO.14早安 剧照 NO.15早安 剧照 NO.16早安 剧照 NO.17早安 剧照 NO.18早安 剧照 NO.19早安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早安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在东京近郊公路桥下,矗立着几间普普通通的民房,那里住着这个国家最富活力的平凡百姓,琐碎而有趣的故事也在他们中间发生。妇女协会的会费发生亏空,女人们叽叽喳喳打算查明原因。担任会计的小幸妈刚好给家里添置了洗衣机,因此成为重点怀疑对象。无聊的时候女人们婆婆妈妈,张家长李家短,好像永远看不得别人家的半点好。工作了一天的林先生(笠智众 饰)厌烦了女人的聒噪和孩子们的吵闹,偏偏两个儿子小实(设乐幸嗣 饰)和小勇(岛津雅彦 饰)他赌气决定不再说话。而这一次父子的无心之举又在邻居间激起了波澜。  大人的世界总是麻烦多多,谦恭礼貌的外表下又有多少捉摸不透的小心思……英国佬来了菲利波鬼屋回魂2006黎明2019原型车灾难超棒少年侦探所第二季新上海滩老鼠危机:塞纳河之乱性与暴力第一季万诱引力老广的味道第九季铸剑1994梅林传奇第三季越位者马耳他之鹰海外特派员白月光下拜托了!姐姐2罗斯福先生我家不打烊昨日的果实再看我一眼护花特警异形庇护所第一季独立日大电影最终的遗产(国语版)非天非地恐怖面纱我爱红娘野雀小鬼入侵撞邪圣诞婚礼策划师星汉灿烂龙虎英雄大魔术师2011送你一桌味X战警3:最后之战小马的山村日记1990年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前目的地变鬼3.2春天里

 长篇影评

 1 ) 小津的另类之作——《早安》闲谈

战后十年,及1945年-1955年,日本经济完成了复苏,并在接下来的近30年里都保持着强劲的增长势头,进入高速发展期,并且在七十年代末期完成蜕变,一跃成为世界头号资本主义经济强国。在日本经济高速发展阶段有过三大景气时期,其中前两个时期是“神武景气”(1954年11月-1958年6月),“岩户景气”(1959年4月持续到1962年10月),小津安二郎导演在此期间每年都有一部电影问世,从《早春》(1956)到《秋刀鱼之味》(1962),保持着旺盛的精力。这些影片几乎都以普通家庭为切入点,展现父女、夫妻等家庭成员间情感纠葛,延续着日本传统家庭观念和一些亘古不变的生活哲理,我们也能察觉到日本经济发展给个人和家庭带来的变化,以及社会新风气与传统伦理间碰撞所擦出的生活变奏曲。

然而在这一系列主题类似的影片外,有一部另类——《早安》,这部生活喜剧完全抛开了较为沉重的嫁女、养老、婆媳关系等话题,将视角对准东京郊区的居民,把发生在这里的琐碎小事串接起来:邻里之间的误会矛盾,家庭之内的欢笑与争执等等,形成一股较为清新的气息,为我们展现出那个时代下,日本普通居民的生活姿态,影片作为喜剧,主要是靠家庭主妇间的琐碎纠葛和主角家两兄弟的趣味童真产生笑料。这些活跃着的小人物们,用自己朝阳般的热情,成为日本经济腾飞的幕后功臣。小津因其对镜头的独特运用与坚持,让我们总能在他的影片里看到“真实”,因为他的镜头总是静静地矗在那里,安静得就像一面镜子。那么59年的日本,有哪些让我感兴趣的社会现象呢?

1、推销员。在物质生产资料快速增长时,传统的商业行为需要跟上变革的步伐,这中间肯定存在着过渡阶段,在推销的小玩意里,会出现一些有趣的新东西,比如电影里的“家用防盗铃”。这些活跃在各个居民区的推销员们,成为商品经济逐渐丰富的代言人,在80、90年代的中国,我们对这类人也不会陌生。影片中几个家庭妇女对待推销员的“策略”也反映着普通居民对新兴消费方式或营销方式的看法。当时社会中充斥着太多新旧事物间的矛盾。这也是每一个经历社会快速发展时所必须面临的。这跟咱们90年代那会差不多。

2、50年代日本于西方。最有意思的莫过片中小弟常挂在嘴边的那句“I LOVE YOU”,经历了战后最初的迷茫和低落,日本人新一代的年轻人在对待西方世界的态度上似乎瞬间又回到了明治时代。学校里,小学生用浓重的口音读着英语,剧中在家待业的青年也以日英翻译作为暂时营生的手段,英语歌则是流行与时尚的象征。但战争带来的创伤和沮丧虽还是经历者们常常提起的话题,小津电影里的角色常常聊起战争时回忆,在《秋刀鱼之味》中的一段对话或许就是他自己对待战争的看法和感悟(主角和曾经的战时的部下在小酒吧里喝酒,背景是日本海军的军歌):

     “为什么我们就战败了呢?如果我们胜利了,日本会变成怎样呢?可能现在我就在纽约了,纽约呀!”
     “现在的年轻人都崇洋媚外,听他们的歌,跳他们的舞”
……
     “我觉得战败了或许反而更好吧。”
     “是呀,至少那帮傻瓜就不能作威作福了……”

 随后,曾经的部下伴着军乐声在小酒吧里欢快的跳着滑稽版军礼舞,酒吧老板娘也跟着附和….轻松可笑,战争结束后,它就只是过去之物了。小津更愿意着眼当下,用简单的言语把他对战争的态度表达清楚,这是亲历者归于平静后的思考。其实即使是小津在战场上,他也常常表现出某些游离于战争之外的东西。在关于他的记录著作《我是开豆腐店的我只做豆腐》中,小津在激战之间也常对着异国的寻常之景泛起文艺的相思,并谈及战争给人带来的难堪和疲惫感…..

3、时代风气。排除电影本身的艺术加工和渲染,加上对小津镜头的信任,从《早安》中还是能体会到那时民众的生活风貌。战后10年,生活已经逐进入到良性发展的状态,但谁也不敢放慢脚步,你追我赶地想要在这片新天地干出点名堂。影片里邻居因为退休而伤感失落,最后找到推销员工作也高兴异常;男青年虽待业在家,也不敢懈怠,靠帮忙翻译文件资料养活自己,但内心还是对自己没有工作而感到自卑;而他姐姐对于自己汽车销售的工作颇感自豪。即使在同一居住区,贫富差异依然存在,影片中的四户相邻家庭中,除一户有能力购买电视机外,其余家庭对新兴的电器还是望而退步。甚至“爱放屁”家对自家小孩吃饭太多也会加以管制。同时片中小津也展现了当时一类年轻人“新”的生活方式:未婚同居的年轻情侣过着“懒洋洋”的享受型生活,租房而住,没有正经的工作,但家中早早购置电视,因为和邻居合不来(和主流的积极平和的生活态度相冲突,邻居们看不上他们俩),又准备换个地方住,是非常“西方化”、“自由化”的生活。从这里再往后10年,到69年的样子,便正是《挪威的森林》中渡边生活的时代,所以再来理解他那会年轻人的生存状态,也会更加明白一点。总之,那个时代的人们都保持着忧患意识,不愿自己被社会发展的浪潮所遗忘,彼此追赶着向前。

4、大人们的聊天。影片里两兄弟因为大人的训斥而开始禁言,他们抱怨身边的大人们总是说着各种各样的废话,在生活中,工作中总是充斥一些无意义的寒暄。曾几何时,咱们自己在日常见面时最喜欢的就是那句:吃了吗?而在本影片里,是平日里最常说的:“今天天气真好”和“早上好”。在你不知道说什么,但又必须开口交流时,这句:“天气真好”就能暂时解围了。这些看似无意义的交流,在点滴间拉近了邻里间的距离,是每一次深入交流的万能开启方式。这些“天气真好”的对话在小津的很多影片都有出现,这也几乎成为这位“日本国民生活记录大师”继火车、城市高楼、榻榻米、小酒馆喝酒之外的一个明显个人标签了。影片里主角的妹妹和待业青年间,那种淡淡的情愫总是让我们满怀期待,比起影片另外那对非主流情侣,他们真是合适的一对!可影片最后,两人在日常见面的站台前,在我们观众期待他们间的关系有所发展时,两人却还是寒暄的“今天天气真好”......

另外,一个有意思的吐槽点,小津的用人习惯让剧中每个家庭都是超大龄父母,在电影 拍摄时的59年,主角笠智众已经55岁…..另外的几个演父母的演员也都40多岁了,而剧中他们的子女基本上才上小学,在小津其他的电影里,他们大多都是演的爷爷辈,或者也是以父女的关系出现......“高龄化父母”,这是这部充满和谐趣味的生活流喜剧电影里最不和谐的地方……而这种差异产生的唯一积极效果,可能就是让剧中几个家庭主妇间的“牙尖”(说三道四、伶牙俐齿和尖酸)变得更加有深度。毕竟这是一部喜剧,大妈们说起闲言碎语来那还真是比年轻女孩有味道,牙尖,还是大妈深得精髓!



 

 2 ) 不说“早安”之后

很幽默的一部片子 林敬家的兄弟俩因为父母不给买电视,赌气不再与任何人说话。这让邻居原口太太有了“充分的”理由到处嚼林敬太太的舌根。林敬家为了给富泽先生面子不得已买了他推销的电视机,孩子们开口说话了,富泽太太对林敬太太的观感也随之改变。表面上彬彬有礼、把“早安”“今天天气真好”挂在嘴边的太太们,却会因为与钱有关的鸡毛蒜皮的小事在背地里掀起波浪。而这礼貌的问候语也成了有口节子和英语教师爱情发展的阻碍,越是重要的事情反而越不知道怎么说,只能用客套话搪塞过去。 而当客套话都消失之后,人与人之间就陷入失语状态,暴露出人们其实多么不善于理解别人。 这不是《请回答1988》里的温情,而是更琐碎平凡的真实,尽管有孩子们的逗趣打闹当做调剂,还是得以窥见下层百姓为了生计焦头烂额的残酷。失业和退休的阴云盘旋不散,而彼时的日本正值物质生活高歌猛进的时代。孩子们要买电视的愿望因为家庭的拮据而不能实现,为了面子买下电视换来孩子天真单纯的喜悦,笠智众饰演的父亲脸上的皱纹却越来越深。

 3 ) 早安

[早安]是小津诸多电影中比较特别的,与他之前的作品相比[早安]的节奏要快一些。然而这种叙事节奏又快得不明显,原因在于[早安]的节奏很大程度体现在人物对话上,把对话的焦点再加以集中,就体现在片中两个孩子身上。对比小津其他影片,[早安]的整体艺术构思并无太大差异。低位镜头、安定的画面、固定的画面构图,这是小津一生都保持一致的电影艺术特质。[早安]讲述两个少年哄着父母买电视,却被父亲责骂,他们于是以无声的方式抗议。有说此片改编自小津三十年代的默片[我出生了,但 ······]。我没有看过小津的这部早期默片,所以不妄加置评。[早安]的某些剧情可能取材于[我出生了,但······],不过有一点我可以确定,就是前文所提到的[早安]的节奏一定要比前者快。从默片过渡到有声电影,而且又是类似的剧情,所以节奏会因为语言的加入而不自觉从内部产生对观众的外部体验。
[早安]的特别,还在于通过儿童的视角观察社会,透析成年人的生活状态。虽然小津也拍过一些儿童题材的电影,比如[我出生了,但 ······]、[独生子],但在他的电影生涯中,主要表现的还是成人世界。小津一生都是以家庭为中心描绘社会百态,通过家庭成员的遭遇影射大社会。[早安]透过童言无忌的形式讽刺成人的虚伪不诚,至少孩子是这么想的。他们认为成人间相互的问候寒暄是无聊的事,认为他们每当问候就是闲谈天气如何如何。这些在儿童的眼里是没有意义的。小津在此提出了一个哲学本源的问题,我们为何存在?或者说我们存在是为了干什么?有学者认为小津的电影风格是存在主义与抽象主义的,撇开此种论点,小津通过孩童的视角把人类的本源提出来,从这点说他颇像今村昌平了。

 4 ) お早よう

很多人把《早安》和他另外一部《生来才遇到》(我出生了,但)相比,后者早已被列入世界电影史杰作之林,而《早安》的评价则远远不如。因为与《生来才遇到》中严肃深刻的道德主题相比,《早安》仅仅是滑稽的风俗写生罢了。但是小津在这部作品里面所表现出来的喜剧作家的才能简直是登峰造极,充满了无可名状的笑。这种笑,既没有讽刺的锋芒,也没有自嘲的空虚,更不是胡闹的喧哗,只是观影过程中自然而然的两颊松弛、充满幸福感,吃吃的微笑。如此纯粹、如此完美。

阿宝好可爱!所有的thank you ,都被他换成了I love you。还有他们互相刮鼻子的时候。

杉村春子实在是一个可爱的女演员,她和小津的合作是如此的完美,她理解小津的喜剧是如此的透彻。无论是《东京物语》中扮演老人的长女,还是《早安》中会长的老婆,还是《秋刀鱼之味》中老师的错过结婚机会的老姑娘,还是《小早川家的秋天》中加藤繁。她长得不好看,但是一张脸十分具有喜剧效果,让人一看就忍俊不禁。

 5 ) 从社会学角度看小津安二郎

              作为一个社会学爱好者以及电影学的叛逃者,相对于分析小津电影手法和技术,我更愿意分析电影背后的社会意义。虽然日本是我们邻国,但对它的无知使我一直很羞愧。所以我最初看小津电影是抱着多了解一点日本以及对战后日本生活的好奇而看的。目前只看了三部,先后顺序为[早安]、[麦秋]、[东京物语]。看完发现,他的电影简单平实的叙述手法,以及对日常生活的关注,的确让他的电影成为了战后日本的一幅幅风情画。尽管表面上叙述都是一个个在每个家庭都有可能碰到和发生的事件,但这些事件背后我觉得小津反映了当时日本许多社会面貌、情况和问题。以下做一一详述:
  
  1. 战后日本的物质条件和追求。从[早安]中的马路边住的一户户平房,屋内简洁的摆设,可以看出当时日本物质条件是一般的。但是那个时候电视的出现,却反映了人们对更好更丰富生活的追求。尤其反映在[早安]中,整个片子矛盾的出现-高潮-解决都与两个小孩子想要买一个电视机有关。对于影片的setting多数都是在家里,从饭桌上也可以看出当时日本的条件并不太好,家庭主妇以节俭为重要任务。从[早安]里小实抱怨饭菜又是秋刀鱼和猪肉汤,大嫂对节子买了很贵的奶油蛋糕时的惊讶和不安并要求平分蛋糕的钱;从[东京物语]里大女儿不愿意以生鱼片和好吃的糕点招待父母,反而叫丈夫买便宜的煎饼就可以,到[麦秋]里纪子最后打算和大嫂比赛一下谁最节俭的愿望里,可见当时日本家庭应该是以节俭朴实的作风为主的。再看服装方面,朴实之风也刮的到处都是。小津电影的女角们最缺少的就是多几套时髦的西式衣服了。原节子在这几部电影的造型几乎就没有变过,永远是白衬衣加高腰裙。
  
  2. 战后日本向英美学习的野心。这点最明显地体现在对小孩子英语教育的重视上。我目前看的这个三部电影中都有小孩子在房间温习英语的场景。[早安]中的两个孩子还在课外上英语补习班,家长也很重视。
  
  3. 剩女问题。原本以为剩女问题是中国特色,没想到在日本50年代就有了。[麦秋]中的纪子漂亮大方、善解人意,同时也有一份稳定的工作。但她28了依旧没有对象这让全家人很着急。而迟迟没有对象的也不止她一个,她的一个闺蜜也是。因此可以猜测剩女的现象当时在日本不是个别。而在朋友婚礼上四个闺蜜分为已婚和未婚的两个阵营的争论,看上去更像是新一代的日本女性对早婚的不妥协,对单身自由无束缚的一种向往。有趣的事,影片中的纪子对同事和家人的说媒和催婚并没有感到很大的压力。生活照样过,她也并没有很着急。而偶然从邻居家大婶的口中得知对方想要她这样一个儿媳时,她竟然一口就答应了。这是完完全全的闪婚。而纪子的理由只有一个,在那一瞬间,她感受到了可能会得到的幸福,尽管对方是个有个孩子的离了婚的男人。事后虽然遭到了家人的质疑和怜悯,但纪子依旧坚持。新时代日本女性的思想和主见在纪子身上展露无疑。
  
  4. 从家庭伦理中透露出的反城市化倾向。[东京物语]从表面上看是一部伦理剧,父母从乡下老家尾道到东京去看望子女并旅游,再由于再东京失望无聊、子女无法陪伴回到乡下,电影指责了由于子女由于工作离开家乡却疏忽了孝敬父母的指责,与之对比的则是一个十分完美的儿媳的出现成为老人们最后的慰借。然后,小津再电影结尾似乎借了纪子之口,道出了自己实际指责的对象并不是子女,而是城市生活。当京子指责哥哥姐姐们太自私时,纪子却为他们辩解到他们都各自有自己的生活,每个人长大后都是会变得这样的。小津隐含的批判其实是城市虽然给年轻人提供了多样的工作机会和更好的条件和平台,却把与旧的世界的距离拉远了,哪怕那个世界里住着你最亲的人。对城市的批判在这部电影里也体现在两位老人在东京的各种格格不入,热海泡温泉遭遇喧嚣的年轻人的文化;子女都因工作繁忙无法顾及父母等等。这种距离感最直观的就是体现在那个一天多行程的火车之旅上。
  
  5. 家庭结构。多看几部小津电影的人都会发现每部电影中似乎都有相似的家庭结构,小津甚至有时连剧中人名字都不改。一双年老慈祥的父母,膝下有2-3个儿女。大儿子永远是个医生,有个做家庭主妇的好妻子,妻子似乎和婆婆和小姑永远没有婆媳妯娌问题。大儿子还有两个名叫勇和实的儿子。家中还有个未出嫁的女儿,她有一份好工作,平时也在家里帮大嫂主持家务。周围或许还会有些爱八卦的邻居。这些都构成了小津电影里最稳定的家庭结构,而[东京物语]里那对老人的对话中似乎也道出了这样的家庭结构所带来的平实的幸福感。而这种家庭结构的当时战后日本的普遍性最真实的就是体现在家中还会有个因战争阵亡或失踪的儿子。这点对于在20世纪上半叶经历了多次战争的日本来讲应该是十分普遍的。而日本人对于亲人因战争而死亡的态度在小津电影中也可以窥见一二。[东京物语]里虽然纪子家里依旧放着死去丈夫的照片,但婆婆劝纪子把他忘记重新开始新生活。可见当时的日本民众更愿意选择性的遗忘来填补悲伤。
  
  上述的猜想或许结合着日本的历史来看会确切许多。对我来讲,与其把小津的电影当故事片看,我更愿意把它们当时战后日本的纪实电影看,而小津所留下的30多部作品则是给我们提供了大量的了解那个年代的日本的丰富影像材料。最后说一下,我似乎无法对小津的电影评5分。因为,正如小津说的他是个做豆腐的人,而或许我的口味比较重,再好吃的豆腐总是个豆腐的味道嘛,但是我不否认它是真实生活的味道。

 6 ) 越是复杂的事,越要简单的说

小津安二郎的这部电影,拍摄的是一个街坊邻居里的故事,而主要围绕着其中一家的生活。这部电影叙事非常平缓,然而,一切只是看似风平浪静,平淡叙事中却又不乏生活中人与人之间,人与命运之间的暗波汹涌。成人的世界有时候本就回复杂一些,再加上有与孩子的世界的的对比,更是凸显出成人有时是想要把复杂的东西简单化,而孩子是要把简单的东西复杂化。
看完后反而有一种很温暖和开阔的感觉,因为孩子的世界比较单纯和简单,经历也少,所以看东西有时比较极端和复杂,而另一面有时又很专一和简单。而随着我们慢慢长大,见识在增长,历练也在提高,我们的心胸其实可以容纳百川,变得很宽广,可以练成真正意义上的云淡风轻,去欣赏生命中最最简单的美好,亦或,我们也有可能变成心胸狭隘之人,心口不一之人,各式各样不同的人来存在与这世上,这也是成人世界复杂的原因之一。

 短评

1.小津安二郎最逗趣的作品之一,亦是人物关系最为丰富驳杂、叙事节奏相对最快的,短短90分钟就呈现出50年代日本都市百姓众生相,令人叹服。2.色彩极美,全片浸润在木材的棕褐底色之中,各种颜色浓而不艳,恍若戈达尔的亮丽原色与莫兰迪色相调谐中和,衣着与室内陈设的配色无与伦比。3.一部关于(日常)语言的电影:孩子们不了解大人看似无用的寒暄实则有调味料与润滑剂的意义,遂赌气不再开口说话,惹出各种笑料;而邻里间的关系竟真的因为少了一句问好而被猜忌所损害,主妇们的谣言与闲言碎语威力不可小觑;小儿出门时总将“I love U”挂嘴上,而两位互有爱慕之情的男女见面却重复聊“今天天气真好”,真心话难出口啊。4.孩子们的放屁游戏太有趣,还有那个呼啦圈。5.西方消费文化与现代性的影响:电视机,洗衣机,西服,推销员,学英语。(9.5/10)

6分钟前
  • 冰红深蓝
  • 力荐

双11啥也没买,一个人跑去看电影。没想到看了这么一部好长时间以来最让我感同身受的《我要买电视》!😂索尼大法不买不行了,连笠智众都低头了。。。突然发现笠智众在小津的故事里总是扮演低头的角色,忍让的兄长,向夫权低头的父权等等。。小津从《我出生了但》时期的两个不同阶层的孩子的友谊,到这部《早安》里大家其乐融融平等富足地生活在小社区,记录了几十年间日本的变迁,用一个幽默的故事来描绘普通日本家庭面对消费社会和美国爸爸的冲击。用一个手势来形容这部电影吧:非常OK!👌

10分钟前
  • 米粒
  • 力荐

语言之无用乃至恐怖性——但你又说,这个社会上的一切都是必要的:早上好晚上好天气真好。并且可爱的事情也常在无聊中发生。清醒至此,小津啊小津……

15分钟前
  • 九十岁的少女
  • 力荐

太棒了。小津是怎么把普通生活拍得如此盎然生趣?一个人终其一生都在描摹这种美好时光流逝之后的忧伤,这一点费里尼用一部《阿玛柯德》作了异曲同工的呼应。

20分钟前
  • 把噗
  • 力荐

高级喜剧。买电视机在小津的情节序列中功能等同于嫁女儿。阿宝萌死人不偿命。

23分钟前
  • LOOK
  • 推荐

开头小儿放屁,结尾大人聊天气。

25分钟前
  • 木卫二
  • 推荐

经由小津提醒,或者说是点拨,或者说是重重地按在地上锤,我们终于发现生活中那些没用的话其实是最有用、最本质的,而且随后我们惊讶地发现,小津的电影里——不光是《早安》——他所有电影里全都是没用的话,因此某种程度上说,他打破了电影的叙事规则,更重要的是他也把自己摊开了,并且是用一种喜剧的方式。最令人震惊的是,当他在自己的电影里,也就是《早安》的中部点明了这个问题之后,他还可以若无其事地写剧本,所有人还是那么说话,作为观众的我们还是滑水般地看过去,感觉不到任何刻意的痕迹,但是某一个时刻,他的所有电影突然都*2了。 2021.05.23 @电影资料馆 二刷。《麦秋》变体,元电影!

28分钟前
  • 圆圆(二次圆)
  • 力荐

这片竟然评价如此高,不能理解啊亲!小津这部片基本回归三十年代喜剧(但是最有喜感的段落便是老太太削铅笔呀),色彩上以无处不见的爱克发红为标志(他有多迷恋红色哇)。本片的精华在于最后月台上的那段看上去毫无意义的对话(恰似侯麦的绿光时刻)。片中还有少见的平行剪辑。但是此片确实乏味得紧

30分钟前
  • 胤祥
  • 还行

1.和以往中产阶级的男士们在料亭里插科打诨不同的是,本片对准的是庶民阶层里几户家庭主妇之间的谣言是非,还有婆媳之间的毒舌,但没有一个人物被丑化,反倒是充满人情味般的可爱。2.最可爱的是两位小朋友。大哥和小弟为争取看电视的无声抗议。大哥的每次动作之后,一定会有跟屁虫小弟的模仿。这种由反复带来的延迟与期待发生的搞笑效果,可追溯到松竹无声片传统。3.彩色搭配,自然与否,精心几何构图,符合现实与否,在形式上的赏心悦目面前,显得并不再重要。

31分钟前
  • 荒也
  • 推荐

#重看#4.5;色彩明丽如沐春风,然则生活表象之下的无序暗流才是人生况味——邻里之间的揣测与比较,家庭内部的长幼尊卑,社会环境的影响,物质条件所起的决定性作用,爱情的滋长发生,种种复杂心绪岂是不识愁滋味的少年能理解。窄窄街道夹缝中来往的人们,无不在人情世故中冷暖自知,寒暄是世界的润滑剂,我们都要在这顺流逆流中饱尝失望,然后如这般可爱的娃一样长大。

34分钟前
  • 欢乐分裂
  • 推荐

父亲吐槽电视会让社会变傻;英文老师也说日常敬语乃社会润滑之必备,可发生在坡下小区的实际情形,至少是小津重点摘录的那些情形却非如此:母辈们围绕着电视、房费、记恨的各种算计闲话此起彼伏络绎不绝,未因所谓智商或早安而有所缓解,足见恋旧未必和谐。其理更由老师的姐姐道明:日人太讲究礼数委婉和心思,眼见重点却绕道而行,生生把个简单事情给复杂或耽误掉。英文老师如也能像童稚却直率的小勇那样抛掉天气直言一句“我爱你”……所以此片可被视作小津对日本文化与国民性的善意温讽,以轻喜诙谐风格徐徐道来,连戳脑门放屁的笑话都透着让人受用的愉悦声调与节奏。(青木放屁,日本童星,生卒不详,演过小津的长屋绅士与风中母鸡)

38分钟前
  • 赱馬觀♣
  • 力荐

好欢乐的作品,看完后整个人都舒坦了。小津难得一见的晚期喜剧作品,与早期《我出生了,但……》首尾呼应,里边的小正太是要萌翻世界么?不能再爱~

40分钟前
  • 帕拉
  • 力荐

1.放屁与尿裤子;2.街坊四邻的闲言碎语生存嫌隙;3.小孩与大人赌气不说话,童年似曾相似;4.你好、早安、天气好,是废话,是客套,是润滑剂,也是一种乐趣。

41分钟前
  • 有心打扰
  • 推荐

早安这些寒暄语,孩童不懂其无意义的大意义。大人却也不明小孩对点头放屁的仪式感以及串门看电视的重要。主妇们闲言碎语着别家好坏,眉眼都扬得乖张。男人下班后喝酒,乜斜着走进别家的宅门。细细碎碎窸窸窣窣,近距离的邻里讨厌烦心又热闹非凡。小家伙很可爱,到那一男一女客套起来,别样美好。

43分钟前
  • Mr. Infamous
  • 推荐

2014.1.5. 第三次。小津最有趣味的电影没有之一。大人的世界和小孩的世界,邻里的舞台和配乐。2019.6.15. 空间即舞台,上演一幕幕重复和变奏,家长里短、人生百味。消防员片段真的是笑到抽筋。散场之时听到有人聊不知道小男孩长大之后怎么样了,很想告诉她“飾演林家小弟弟林勇的島津雅彦, 童星長大後恢復本名原田龍三郎, 現為精於紫微斗數的命理學家”。小津的电影真的是让人希望每天重复看,永远都不会厌。

44分钟前
  • vivi
  • 力荐

两段式故事,第一段以会费为由引发的各种猜测流言,第二段以兄弟二人要电视而引发的赌气行为,两段故事由于小幸母亲的流言再起而自然地衔接起来。ps:中景固定机位镜头,如同剧情一样平淡朴实,充满东方式繁复的人际关系,女人和孩子走出来,男人成为背景,尤其是以孩子的视角展现大人的世界更贴近生活

46分钟前
  • 纪月航
  • 推荐

那个小家伙很可爱很可爱,"i love you"...

49分钟前
  • kiddy
  • 推荐

日常邻里桥段,及其琐碎,咋看以为是令人无聊的繁琐,回头看各个家庭家长里短流言蜚语人情客套相互影响,引发连锁反应,结果令人莞尔一笑。结尾一句早上好让心中无限温暖。细节是琐碎的,格调是小调皮,骨子里是温吞的生活鸡汤,活脱脱一股子生气。有意思,妙趣横生呢简直。8.7

54分钟前
  • 巴喆
  • 力荐

小津放屁也富有诗意。

58分钟前
  • 易老邪
  • 推荐

首先是若干琐碎的平行事件,然后,叙事逐渐显现,同小津的其他影片类似,《早安》同样揭示了日常之重复的价值,而非不可忍受。在孩子与成年人形成的平行关系中,某种程度上,小津对自己早先的黑白默片《我出生了,但....》进行了一次翻拍,只不过在彩色、有声影片的语境中,他更关注的是声音,放屁声是对日常生活机械重复的幽默性暂停,同样,也是孩童世界中秘而不宣的仪式,代表着一个成年人无法进入的空间。尽管我们不能严肃地宣布小津是一位语言学家,但是《早安》通过两个孩子之口,我们的确发现了习以为常的问候语中的元能指,尽管我们可以找寻意义,但不代表这些关于天气之类的话语本身就具备意义。

1小时前
  • 墓岛GRAVELAND
  • 力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