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运是我

HD中字

主演:惠英红,陈家乐,刘雅瑟,张继聪,吴日言,吴业坤,林兆霞,周俊伟,车婉婉,郭颖儿,邵音音,钱小豪,麦家琪,余伟国,钟慧冰,钟舒祺,彭立威,徐颖怡,陈慧珠,亭雨,彭旭,梁有生,波多野裕介,曾紫云,梁展峰,陈俊峰,黄若菲

类型:电影地区:香港语言:粤语年份:2016

 量子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无尽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优质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红牛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非凡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剧照

幸运是我 剧照 NO.1幸运是我 剧照 NO.2幸运是我 剧照 NO.3幸运是我 剧照 NO.4幸运是我 剧照 NO.5幸运是我 剧照 NO.6幸运是我 剧照 NO.13幸运是我 剧照 NO.14幸运是我 剧照 NO.15幸运是我 剧照 NO.16幸运是我 剧照 NO.17幸运是我 剧照 NO.18幸运是我 剧照 NO.19幸运是我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幸运是我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一个在城市中游荡的不羁少年阿旭(陈家乐 饰),因一盒鸡蛋而结识了孤独老人芬姨(惠英红 饰),因为工作失意、生活窘迫,无处可去的阿旭利用“计谋”住进了芬姨的老屋,两个完全没有交集的人成为了临时室友。  然而,生活在各自主张世界中的两个人,在同一屋檐下无法平静,脾气古怪的芬姨立下规条, 令年少轻狂的阿旭难以接受。从相互制约到彼此理解,从漠不关心到时时牵挂,两人的摩擦逐渐成为了解对方的最好方式。  在冰冷的城市里寻找着温暖的陪伴,因为对方的出现,让自己成为了一个幸运儿。视线1318无穷动特别行动组毋亡我国语爱在初春惊变时饥饿游戏:鸣鸟与蛇之歌老兵(2014)人证我欲为人 第二季周围有婴儿的哭声吗?大地儿女夜半哭声该隐山英雄2002宇宙狙击我和丈母娘的十年战争一千灵异夜之厉鬼焚情波特兰迪亚第二季泰迦奥特曼剧场版:新生代之巅智破奇案100分恋爱蚂蚁的梦想歌舞青春:音乐剧集 第三季赤裸狂花暮色大电影心理追凶第一季毛驴县令之歪打正着新英雄本色国语版蚁王杀机这是30岁未满禁谈的恋爱惊世巨鳄那条河蛋炒饭红鹰第八季那边最佳情侣推手推车的男人师父老大靠边闪和平饭店[电视剧版]边检站横行天下

 长篇影评

 1 ) 幸运照进现实

2月7日金像奖提名公布,惠英红入围最佳女主之争,弥补了金马之憾。虽然都爱,但私心之下,最希望她得奖。更何况,《幸运是我》是去年华语片中我的最爱。

荒芜多时最大的好处,是有许多箱底货可以采用。这也是篇去年的旧稿,原载于《看电影》及其APP。

只是太爱这电影,写得反而小心翼翼,无甚亮处,于是当时也没发布的兴致。但,能起一二摇旗呐喊之用便足矣。

————————————————————————————————————————


着意于炮制市井温情的港片,一旦出彩,往往格外要命。像《幸运是我》这种,就能对准痛点和笑点疏落有致地挠上个半小时。以至于即便等到电影结束,也难免心绪难平,甚至现场便已泪眼婆娑的,亦不在少数。
 
然而,这么一部好电影,卖相却并不出众,衬在花团锦簇的新片群中,就更显黯淡。主演名单上除了惠英红稍有知名度,其他几位的声势几乎都未真正打响。
 
而本片所聚焦的认知障碍、孤寡老人、迷途青年,似乎都在泛着酸涩的樟脑丸气息。
 
只是没想到,这颗樟脑丸掏出来的时候,竟然还有阳光的味道,这就有别于同样题材的《爱》和《依然爱丽丝》了。
 
《我老婆未满十八岁》、《神经侠侣》和《我要成名》的编剧罗耀辉在执导这部同样由自己操刀剧本的电影时,把一以贯之的喜剧色彩泵进了这个故事,让张继聪等配角随同两大主角一起言笑晏晏,使得处处伤情处,能时时施放令人会心的幽默去照亮基调。惠英红也说过,这样的处理,是为了不让观众看了心累,要带出一些积极的能量来。
 
而为了能够参与这项发光发热的项目,她踏上了扮老、扮丑、扮土以及扮蠢的表演旅程。相比《心魔》中的德仔母亲、《僵尸》中的杨凤以及《北京遇上西雅图之不二情书》中的凌姐等形象,患有认知障碍的芬姨一角又进了一步。
  
这个独居的老妇无儿无女,只能依靠出租房间谋求一点补贴。她谨小慎微,防范心重,往常的时日,无非是出门买菜,回家抽烟,守着一部老电视,看百年不变的亚视。
 
人在老去,却因为记忆力衰退,仿佛总记不得岁数已长的事实,在黯淡的镜子面前一看,白发又生,不由神伤,而在一次次忘记熄火的匆促中,又尽显自责之痛。
 
看完《幸运是我》后,不由感叹惠英红就是惠英红,这不输埃玛妞·丽娃和朱丽安·摩尔的影后级演技,太能打动人心。那种世俗的戒心,那种独处的顽韧,面对惊吓时的故作镇定,处于迷失时的惊慌失措,都被她演得浑然天成、入木三分。
 
就是这么一个假装有刺以图抓住一星半点安全感的寻常老太,在枯寂数年后,遇到了能够逐步瓦解心理防线的年轻人阿旭。阿旭在父母离异后,随母亲离港去穗生活,当母亲去世后,又返港寻父,只是这一趟投亲,吃尽了闭门羹。无亲无故,亦无钱无物,却因缘巧合,在帮助芬姨后彼此的生活产生了交集。
 
性格暴躁的阿旭浑身是刺,所有的伤痛与怨恨,都体现在对世情的漠视与对抗上。所以在与芬姨同处一个屋檐下时,也是充斥着冲突和咒骂。而电影则用极具耐性的镜头,让两个带刺也带伤的角色,在相互磨合的过程中,慢慢建立起一种互助、互信、互敬甚至互爱的特别关系。
 
电影极其剑拔弩张而又极其冰消雪融的一幕是在医院里,父亲对阿旭恩断义绝的一巴掌后,意义不止于让年轻演员陈家乐展现出细腻有加的演技,更重要的是,是让阿旭听到立马赶来的芬姨,说出了推进二人关系的一句话——没有这个爸没关系,他还有她这个妈。
 
长久以来的豁口终于得到了填补,二人兜兜转转却又求之不得的亲情,在这个情浓时分,水到渠成地落到了手上。
 
于是,随后的温暖亲情,更是在参差对照中铺天盖地地袭来。之前芬姨无法接受阿旭买来的3D电视,之后二人却能戴着眼镜默契地随剧情往后一仰。更重要的是,往常二人上街总是一前一后,而到此时,阿旭会转身对芬姨说一起走。看到芬姨楞了一下之后的粲然一笑,能够感觉到这电影非常强烈的暖意。
 
故事就这样鸡毛蒜皮地往前推进。像是《桃姐》、《天水围的日与夜》等港片,人与人之间的暖意,都是从一饭一汤、一搀一扶中参透的。毫无疑问,在《幸运是我》当中,这样的范式也做到了极致。
 
它满足了人们对于孤苦伶仃之人重获温情、展露柔情的一切期待,在充斥着尖锐质感的繁华大都会里,这些角落中的平凡小人物,能够传递出更贴近人心的冷暖。特别是,患有老年痴呆症的芬姨所呈现的认知障碍,在如今这个老年化社会中并不罕见。
 
惠英红参照了患病母亲后,带着内疚与歉意,倾情出演了芬姨一角,在传递出病症能够通过治疗来延缓的信息之余,也展现了公益机构所能提供的援助,更重要的,是让更多人意识到陪伴才是最重要而且最美好的事情。
 
这也是片名“幸运是我”的因缘。在茫茫人海中,能够在陌生人身上找到亲情,已是大幸,而这份运气是“我”还是“你”的“推说”中,更见温暖。
 
就像是芬姨一直念叨的那句,“人生在世,无非就是你帮帮我,我帮帮你”。起起落落的人生中,这样一部哀而不伤的《幸运是我》,还是能够把百般柔情暖意漾开去。

(原载于《看电影》及其APP)

 2 ) 幸运的生活

文/梦里诗书

关于阿尔茨海默的电影,总能在细腻的感情中为人动容,《幸运是我》将镜头聚焦于平凡的香港市井之中,用两个陌生人的意外邂逅,在一段真挚的羁绊中,不仅将亲情酝酿升华,营造了关乎陪伴的美好,更以其所聚焦的病症,彰显着一份厚重的人文关怀。

“幸运”是这部电影的契机,因为幸运失去母亲来港寻父又不被接纳的少年阿旭邂逅了孤独的老人芬姨,也是因为幸运初患阿尔茨海默病老年痴呆日益严重的芬姨偶遇了心地善良的阿旭,这两个本自陌生,阴差阳错在一起的房东与房客,他们的关系却在琐碎的生活中,透过演员出色的功底,情绪不断在日常中的累积叠加,使那源于陌生人之间的情感,凝结成了一种一如母子间的亲情羁绊。

惠英红饰演的芬姨是电影的画龙点睛之笔,她将一个倔强善良,刀子嘴豆腐心的婆婆形象演绎的质朴而真实,在诸多细节的呈现上,她很好的演绎出了这个孤独老人情感上脆弱却硬撑坚强的一面,而在几场催泪的感情戏中,对演员爆发力的苛求,作为一个老戏骨她亦也能将那种难以言状的真实跃然光影,其精湛的演技形成了电影真挚的情感共鸣,熬出了一碗醇香浓郁的心灵鸡汤。

相较于老演员惠英红演技的出彩,罗耀辉的指导并不出众,言简意赅的说,这个故事显得太散了,电影在很多支线上赘述了太多的时间,辅线的喧宾夺主,使芬姨这一人物形象并没有真正的深入着点,而电影中少年阿旭的线索,虽也有着情感的刻画,但相比惠英红中以行云流水的情感表现,陈家乐的演技只是显得中规中矩,而在结局的处理上也只能算是差强人意,有着一种不知该如何对这段陌生人间衍生的亲情怎样收尾的无力感。

诚然《幸运是我》并不是一部完美的佳作,但这确是一部拉近人与人距离的电影,那以幸运为名所打破社会隔阂的冷漠,让生活变的斑斓温柔。

 3 ) 幸运来自对世界点点滴滴的善意

《幸运是我》这部影片非常沉静,自然朴素,是我特别喜欢的一种类型。很多人都说这部影片像《桃姐》的姊妹篇,但是看起来却并不像许鞍华导演的片子那样总带有几分沉重几许压抑,虽然也是表现香港底层市民的现实生活问题,但是却用了相对轻松幽默的调子,使得其中两个主人公的困境在相互帮助相互付出中得到了理想化的解决,给了我们一个温馨动人的结局。所以这部影片可以说是兼具文艺气息与商业元素的好片子,我和9岁的儿子一起受惠于“大家谈影视”,去看的百丽宫影城的点映。回来的车上我说是文艺片里加了点幽默,儿子说是幽默里加了点文艺。我问他跟前几天看的《使徒行者》相比,更喜欢哪一个,他想了想说,更喜欢这个,我不禁为儿子的欣赏能力而暗自得意,结果他补充说,因为这个更搞笑。原来他更喜欢里面小幽默的部分。我开玩笑说让他写影评,他回答了四个字:五星,力荐。别说,这回答还挺专业的。
看这部影片能让人想起很多有相似度的影片。比如我前一阵子刚在自己公众号上推荐的马俪文导演金雅琴和宫哲主演的《我们俩》。《我们俩》故事发生在北京,但跟这部影片特别相似的是主人公的关系,两个主人公同样是一老一少,同样是老人孤独一生,年轻人初涉社会,同样是房东和房客,一开始在日常琐碎中有矛盾冲突,后来渐渐相互依赖,彼此建立了深厚的情感。不过在《我们俩》中,两个人都是女性,几乎所有的场景全部发生在一个四合院里,相对来说有点单调;而且老人虽然年龄大了,但是一点也不糊涂,非常精明,女孩虽然远离家乡,但亲人还健在;不像《幸运是我》中的“芬姨”年纪还不算太老,就已经患上了轻度的“认知障碍”(老年痴呆),而且少年主人公陈介旭母亲病逝后已再婚的父亲完全不接受他,相对于《我们俩》那种生活化的设置,这部影片的人物设置使影片具有了引发更多戏剧冲突的基础,所以这部影片既有特别贴近真实的生活化场景,比如两个人吃饭、看电视以及在路上一前一后的走路等场景,同时也有比较戏剧化的冲突,而正因为这些冲突的存在,才使得影片不沉闷,节奏也显得很明快。比《我们俩》看起来更轻松更舒服。张艺谋导演拍过一部《千里走单骑》,其中也有一老一少两个陌生人的情感沟通戏,那部影片也因为其中细腻的情感表现和对跨越国界的人性捕捉而成为张导在尝试武侠大片之后著名的回归之作。很巧合的是前一阵热播的电视剧《好先生》的剧情也跟本影片的情节有相似之处,其中关晓彤饰演的彭佳禾在父亲车祸去世后回国找母亲,已再婚的贫寒母亲却无力接纳她,她又找到了独居的奶奶,却发现奶奶已患上了老年痴呆,叛逆的少女佳禾无法接受这个事实,随时准备回美国,但还是逐渐担当起了照顾奶奶的责任。当然,这之外还增加了孙红雷饰演的陆远作为佳禾的监护人在老太太面前假扮她已去世的儿子,在其中起到重要的作用。当然这部电视剧主要的情节还是陆远跟前女友和自己的老朋友现情敌以及老朋友的妹妹之间复杂而狗血的情感纠葛,但我更欣赏的是这条体现主人公美好人性的副线,而这条线跟《幸运是我》的情节非常相似,只不过发生地是在上海。其实,我们很多的影片缺少的就是对情感的细腻展现,对日常生活的热爱以及对小人物的那一份人性关怀。动辄就以华丽的国外风景激烈的打斗场面或者奢华的上流社会等场景拼凑缺乏真实生活底蕴的所谓大片,但却往往忽略了对人性和人情的真实表现,缺少打动人心的感性力量。所以这部有笑有泪,有情有爱的《幸运是我》真的非常难得。
我记忆很深的是影片中的两场哭戏,一个是陈介旭偷偷到了生父那里,偷偷领着同父异母的弟弟出来玩游戏,却因为不知道弟弟吃花生过敏而使他进了医院,当父亲赶到医院时,不问青红皂白就给了他狠狠的一巴掌,继母把弟弟推走,扔下了他给弟弟的玩具,父亲则即使在警察面前也不承认阿旭是自己的儿子,且警告阿旭不许再给他打电话。当父亲走后,阿旭像个小孩子一样伤心地哭了很久,那场戏让我特别难受,哭得难以自抑,很难想象有这样的父亲存在,被生生割断的亲情给孩子留下深深的伤痕。幸亏芬姨的存在适时地给了阿旭以精神的支撑和心理的安慰,此时此刻,两人的感觉真的不是亲人胜似亲人。另外一场是芬姨她自己一直不知道自己患病的情况,直到那天她忘了付鸡蛋钱,跟人发生争执,被阿旭帮忙解决后带回家,回到家以后慢慢算一算,发现是自己真的忘了。这才意识到自己真的有病了,所以那一刻几乎也是崩溃的,痛彻心扉的痛哭包含着对自己坎坷一生的感喟。不过,也幸亏有了阿旭的存在,她在伤心之余还不至于绝望。这两场戏是最感动人心也是最能体现影片主题的,虽然我遭遇了这么多的不幸,但因为有了你的存在,我才是幸运的。而互相帮助,彼此扶持,是人与人之间相处的基本准则在这部影片中得到了最完美的诠释,同时,也为当前社会养老等难题提出了理想化的解决方案。
看网上对这部影片的评价普遍都是比较高的,但也有人提出《幸运是我》的题目有点突兀,因为主人公都很不幸;另外很多人认为来自内地的女孩小月那条线太过刻意,尤其是最后的微信语音太长,而小月曾经跟阿旭在医院有过交集也显得太巧合而有点多余。不过,这样的设计主创人员当然是有他们的用心的。因为这部影片主要表现的是两个主人公的相互帮助,但又绝不仅仅只表现这两个人,而是将关注点放到了更大范围的人群上,这也就超越了我们前面提到的相似影视剧中的那种集中表现“两个人的乌托邦”的主题模式。而所谓幸运不过是自己对世界的点点滴滴的善意所取得的回报。当一个人的生活处于鸟语花香之中时,对世界保持温柔的态度是比较容易的,而当一个人处于雷电交加之中时,很可能会产生恶意报复的心理,仇视世界,敌视他人,然而这样带来的后果却只能是让自己的生活雪上加霜。相反,即使我们遇到了不幸,也能始终对这个世界保持善意,给别人提供尽可能的帮助,也许一份小小的善意之举对别人都将是雪中送炭;我们要理解人生总是有起有伏,人性总是有善有恶,生活也总是有开心也有不如意,但只要我们始终保持自己内心的温度,将爱带给身边的人,也终将会收获到应得的幸运。也许这就是这部影片叫《幸运是我》的原因吧!

本文最早发布于本人微信公众号:贺彩虹的梦中歌

 4 ) 茫茫世间,孤单与孤单负负得正

周五的早场,入场的时候,遇见一对银发夫妻。同行十几米,仅因为用微笑回应到他们的缓行与目光。便与我聊起:我们是来看惠英红的,今天人真少......
嗯,工作日的缘故,就我们三。

娓娓道来的剧情架构,几处稍显故意的笑点设置,泪点到来的合情合理,有点硬的支线和结尾。

有亲不相亲,无亲却相近。人和人就是你帮帮我,我帮帮你。

老龄化社会大潮中的独居老人与经济下行阶段里努力生存的年轻人,生活中随处可找见参照的存在,放进电影里,用乐观和确幸包裹出明媚走向的结局。 让观者动容的同时,可以相对的被正能量感染一下,进而相信人间的美好,更用力而真诚的努力活着!

散场时分那对老夫妻认真与我道别,这两个小时同场观影的缘分,一如和片中旭与芬姨的相遇,人和人相遇的起点无非是一个微笑或者举手之劳的善良。搭配他们挽着彼此离场的背影,觉得比起IP大旗下的“魔幻现实主义”国片,这样的电影才是会让人有力量生活下去的存在。

没太有主角光环的旭,跟当下大部分年轻人一样。香港是座包容的城市,豪宅与露宿搭配得并不违和。想起之前听《hard image》(一档电影主题播客) 有一期,主播聊起过香港这座频频出现在电影里的城市。记得这一段:
香港的影视工作者,大多就是抱着“开工就好”的念头过着当下,跟他们聊城市历史或觉得香港怎样大多聊不下去。即使有名的电影人,微信朋友圈大多就是po:今天去哪开工;收工和兄弟去喝酒;我要去哪哪开工啦之类。猛的看来会觉得没追求与大志,但其实这便是一座市民城市的体现。不似当下的北上广理想与野心蔓延起的无限生机。

仔细想来还比较认同这个观点。
在我奇葩的观光经历里,遇过的更多是这部电影里的香港,平淡而尽力。
有次圣诞遇见跳楼,瞥见坠地的人脑补起很多剧情。当地的朋友一边拉走我一边说:可能只是不小心,哪有那么多故事。
我吐槽朋友无趣,他白眼我:你就是想太多。
遇过老人独自去买波鞋。两双有折上折,寻我们拼单,因为本就是打折的童鞋款买单时老人不熟悉的刷卡动作让收银妹子些些不耐烦。同行友人事后跟我吐槽那位年轻妹子的白目,“折下几十块对我们是没所谓,但老人家就可以买份糯米鸡什么就是一餐,她都一样工作有什么好翻白眼。”
“就年轻啊,还不能体会的那么细腻吧。”

片中,旭的人物变化过程被还原得真实不显突兀,纵然本性善良,但人性中的那些小恶与年轻的毛躁及偶遇的无奈,这些微小都在生活中照得见原形。即便经历了无家可归,有技能不瞎作,安心在各个后厨开工收工的旭,在香港这座城市里总是有办法生活下来的。

柴米油盐落到哪里都是相同的。
芬姨说我喜欢吃鸡蛋啊!
一直觉得鸡蛋是个有些年代特征的存在。如我奶奶,至今都还是只要我生病就鸡蛋水煮面,还一定是两个蛋。
这部电影还是乐观向的,让旭和芬姨都找到温暖,把社会救助体系放大。茫茫世间,孤单与孤单负负得正,相处的累计是可以超越血亲的。

影片呈现的阿兹海默症部分,惠英红诠释得很真,好像据说她母亲患有此症,拍片的心路连带起对母亲的爱与歉。两年前看《Still Alice 依然爱丽丝》时就脑补过如果阿兹海默症降临到我至亲。记得那年还跟好友讨论过: 全身都瘫痪只有脑袋清醒和只有脑袋不健康哪一种活得比较煎熬?(因为同期的《The Theory of Everything 万物理论》)
假设性的脑补只有后怕没有应对方案。
最后我们说:活就好好活,死就好好死。

扯远。
坐标南京,院线没有粤语中字可选,较遗憾。
配音版口形上的违和让强迫症有点难受。
粤语是剩余不多的背负着独特文化的方言存在,需要珍爱啊!!

 5 ) 做人就係你幫下我,我幫下你

知道八月戲院無甚好戲,已立意近期不再浪費時間到影院觀影;結果朋友觀影后強烈推薦,忍不住在排得滿滿的檔期中,抽出兩小時,到戲院把這部並非大製作的電影看完。

故事簡單,就是一落魄青年和患上老人癡呆癥的包租婆產生了母子般感情的戲碼。外貌和周渝民有點相像的男主角,把尋父純良小青年的自卑乖張和真誠善良這種表現形式差異極大的性格,演繹得出乎意料地好。雖然有某些戲份較為誇張,但是對於新演員來說,也是可圈可點的表現。而女主芬姨,雖已是患上認知障礙的老年人,但是曾經是歌廳明星並且終身未嫁的身份,讓她還保留著少女的細膩情感,而惠英紅,把這種感情真實還原,不多不少。

家中也有患認知障礙的奶奶,想起如果我們是她的唯一,能早一點幫助一下她,大概她的記性也不至這麼快退化。我很害怕,她最終連我們也忘記。但細想回來,是不是正因為電影中的兩人,一開始是非親非故,在需要得到幫助時剛好遇上對方,才能產生這種連有血緣關係的親人之間也未必有的感情?正如奶奶和她的乾兒子。而我們,作為陪伴在旁的親人,認為對方會始終陪伴在旁,所以相互之間的要求,更為苛刻,以至於所有的一切,都被看作是應分,付出的人一直得不到肯定和回應,而索取的人也視為習慣,不再珍惜對方的付出。所以,我們或者可以換位思考一下:人一世,咪就係你幫下我,我幫下你。無論是親人,還是朋友,或是陌生人,只是一念。

而其他一些涉及到公益的副線,似有點雞肋,可有可無,當然,進入幫助中心令男主的心越來越柔軟,讓他品性中的純良成分終見天日,也是功德一樁。

希望大家都能遇到自己的幸運。

 6 ) 瑕不掩瑜,诚意加分

有幸在华盛顿看到了首映,最惊喜的是两位主演惠英红与陈家乐都在场,并且与观众进行了将近一个小时的交流。分享一下我的感受。

这部戏意在拍香港市井小人物的生活。剧情如下:陈家乐饰演的少年人失去了母亲,一个人从广州来到香港寻找父亲,早已组成新的家庭的父亲却不愿与他有过多交集,连他电话也懒得接。在饭店里打工的陈被狂躁老板娘骂到忍无可忍走人,却因欠交房租被痛打一顿赶出蜗居的小房间,露宿街头之后被福利机构的好心人救起,找到一份工,又偶然结识了独居的孤僻老人惠英红,阴差阳错成为了她的房客。同样刀子嘴豆腐心的两个人在天天为各种琐事吵架之后渐渐产生一种类似于母子之间的亲情,但此时陈发现惠有老年痴呆症,而且越来越严重,他开始摇摆,思考自己到底有没有义务去照顾这个与自己没有血缘关系的人……

这是一部相当用心,而且可以说是相当令人心酸的戏,因为导演罗耀辉和女主角惠英红的母亲都患有老年痴呆症。惠英红说,她母亲今年已90多岁,从70岁左右患上老年痴呆症,一年比一年状态差,现在已经到了全天卧床完全不会认人的地步。而一开始她并没有意识到母亲的症状意味着什么,只是一味地怪她为什么记性变差,为什么变得这么烦人。她重复了好几次,她之所以在这部戏里演一个老年痴呆症患者,是想借此为自己当年的不耐烦和不理解道歉向母亲道歉。

作为老戏骨惠英红的演技是完全在线的,该煽情的时候煽情,该有爆发力的时候有爆发力,看着她在电影里披着灰白的头发,微驼着背,谨慎地挽着包的形象,你会觉得她就是这个人物,一个又温暖又倔强又坏脾气的阿婆,但是瞪着圆圆的充满泪水的眼睛对陈家乐说“你不会放我一个人死在家里吧”的时候,就像小孩子一样脆弱无助。

陈家乐之前我以为是新人,没想到已经29岁了,看起来好年轻。相比之下他的演技中规中矩,不算差,但是上升的余地还很多,眼神不够灵,表情有时不自然。但是全片里最令观众飙泪的一幕反而是他演的。陈去探望父亲,本来满腔愤懑,在父亲开的店门上狠狠吐了口唾沫,但转眼发现父亲和后母生的弟弟在那里写作业,于是悄悄带着弟弟去电子游戏厅玩(刚开始我还以为他是故意绑架弟弟来折磨他爸,我心理太阴暗了)。由于陈不小心给对花生过敏的弟弟买了带花生的冰激凌,导致弟弟被送入急诊抢救,而闻讯赶来的父亲也气得对陈破口大骂,说“我只有一个儿子,”还叫警察给他带话,叫他以后不许联系自己,不许骚扰自己的家人。想到父亲连自己的号码都没有存进手机,陈彻底崩溃大哭,哭得鼻涕满地流…… 看到这里,影院里基本上是哀鸿遍野,所有的人都在擦泪……

打四星的原因是这部很有诚意的电影到后面基本上烂尾了,每到一个圆满的点,观众都觉得,哦,这该结束了吧,但是镜头一转,后面还有……来来回回好几次,一直拖到两个多小时才结束。感觉编剧在少年与‘养母’的感情升华之后就不知道该怎么写下去了,只知道把一些无甚关联的小碎片拼凑在一起,直到草草结束。还有一个比较败笔的角色,陈在片中暗恋的女孩子,因为是大陆演员的缘故,设了‘大陆人来到香港做义工’的人物背景也就算了,这个人物在戏中一句台词讲广东话,下一句台词莫名其妙转回普通话,然后再下一句台词又回归广东话…… 搞乜介?系咪黐線呀你?专门安排让观众出戏的吗?

 短评

奶奶也有阿尔兹海默症,病发时和红姐演绎得非常相似,为此加一星,导演不煽情不洒狗血的想法也深得我心,剧情看似平淡,却可以回味很久,就像阿旭对芬姨的陪伴

4分钟前
  • 突然粉碎
  • 推荐

太不容易了,感觉好久没看到过这么好看的院线新片了。戏剧化范围内,对于情感的表达有层次,对社会关系的探讨依旧惹人深思。人物塑造赖于红姐强大的表演牛逼得不行。陈家乐亦表现亮眼,且帅。

6分钟前
  • 华盛顿樱桃树
  • 推荐

瑕不掩瑜,3.5升5星。导演对电影很真心,电影也回报以真心,也聪明,除去阿甘厨房乐器一段其余全拍到了该去拍的东西,在被摄人选择上言之有物,他成功将“我找到自己”这样的鸳鸯蝴蝶派升华主题的生命意义,知道在何时放出芬姨前史,与别片不同却是谋划有度,结尾也在危险中处理的不错,很自信。

7分钟前
  • Morning
  • 力荐

两个陌生人相濡以沫的故事,对比人情淡漠的社会有一种细水长流的幸福。剧本跟天水围这样的生活流电影相比还是流于刻意,但欣慰的是香港电影终于又开始回归市井和涌现新人了。比哈特~

11分钟前
  • 同志亦凡人中文站
  • 推荐

陌生的幸福。真以为今年找不出什么好港片了,幸运碰到这一部。无法跟《天水围的日与夜》和《桃姐》比,但作为导演长片处女作,值得5星鼓励。群戏全部加分,尤其是红姐和陈家乐,不像演电影,而是真的在拿生活飙戏。“人生是有不同阶段的,没有可惜,只有珍惜” 人生苦乐,春风化雨。

13分钟前
  • 影志
  • 力荐

温暖的港式小品,不刻意煽情却能做到以情动人。惠英红和陈家乐的表演都很优秀;剧本打磨的也够精致,节奏一张一弛拿捏的刚刚好,虽然是独居老人罹患阿茨海默的题材,却不沉重。作为导演处女作来讲完成度非常高,建议观赏粤语原声版。

17分钟前
  • 曾海绵🌈
  • 推荐

这部2017年度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女主角获奖作品告诉大家,忘了什么使徒行者和反贪风暴之流,港片真的还没有死。

19分钟前
  • 荔枝超人
  • 推荐

时至今日,还能看到这样细腻的港片,我觉得幸运是我才是。

24分钟前
  • 哔呣咣啵の哸啐
  • 力荐

八月的最后一天,在电影院一把鼻涕一把泪的看了这部电影,好在竟然结局是美好的,恰到好处,没有虐心的生死离别。电影里每个角色都是现实生活中存在的人物,每个人都有着脆弱的善良的心,若非生活所迫,谁都不愿意做个没心没肺的人。

26分钟前
  • 弓谷所長
  • 力荐

后半段比前半段演得好。一星给主题。喜欢 “我怎么舍得离开香港?” 这句台词。背景音乐不错。

28分钟前
  • brant
  • 推荐

粤语版。好几次跟自己说,这才是今年在内地电影院真正看到的,第一部能称之为“香港电影”的港片。几乎要放弃人生的年轻小伙,被动放弃人生的老阿姨,他们因为买鸡蛋相遇了。看亚视,调侃3D,打边炉的修车朋友,失败父亲钱小豪……有意思的细节不少。结尾大陆女操国语的总结陈词是败笔。

29分钟前
  • 木卫二
  • 推荐

她满街奔走寻他,好像他阿妈。他语气臭地关心她,好像她个仔。他终于删掉了生父的手机号,和她头偎一处,这两个孤独的人,幸运找到彼此,好像一对母子。

33分钟前
  • 不良生
  • 推荐

不幸是没有排片。

35分钟前
  • SydneyCarton
  • 推荐

喜欢由小人物串起的世间百态,以及电影传递的“生活就是你帮我,我帮你”的理想,虽然有些乌托邦,还是容易戳中习惯了冷漠的都市人。不刻意的煽情点到为止,有人说题材像《桃姐》,倒觉得更像《天水围的日与夜》,在点滴的生活琐事中,让人相信人与人之间,尚存一丝互相取暖的温馨。

36分钟前
  • 喵尔摩丝
  • 推荐

抱四星期待,获五星感触,其实幸运是我。红姐演技早已娴熟自若,此番再度突破,台词、动作与眼神都是满溢的戏。陈家乐与张继聪等人亦非常出彩。老年痴呆这个带有伤感性质的题材,处理得舒朗开阔、温馨暖人。最后一刻瞬息灿烂,仿如万物花开。大爱,希望锁定明年影后。

40分钟前
  • Mr. Infamous
  • 力荐

有佳句无佳章,整体有些细节既接地气又见真情,但有些地方导演处理起来又过于浮夸,没有很好的统筹起来。不像《桃姐》,其实更像《天水围》,属于普世上小人物的生存现状与窘迫。看好惠英红第三座影后,以及希望能拿第一座金马影后,她值得。

41分钟前
  • 迦南Canaan
  • 还行

芬姨看亚视只习惯二频道,那是记忆的印记;阿旭的耳后胎记,那是血缘的印记。人与人之间的纪念物,从来都不只是我买来送你的3D电视、你给我煮的没放米的稀粥,甚至也不是我递给你的一盒鸡蛋、你赠予我的全部遗产。人与人最珍贵的纪念物,是你留在我身上的,如同河川留给地形的,那些你对我造成的改变。

43分钟前
  • 西楼尘
  • 推荐

难得的还是题材与话题性,在当下的香港,对底层的关注。不过总觉得有些遗憾,总有些过于戏剧性和夸张的地方,不是太舒服。

47分钟前
  • 桃桃林林
  • 还行

和红姐聊了1个多小时后,再看一遍,反而觉得这样刚刚好....坐等红姐第三座金像奖最佳女主角!

50分钟前
  • 朝阳区陆依萍
  • 力荐

一星给惠英红,演技真好;一星给题材。但是电影浪费了这个好题材,可惜了。

55分钟前
  • momo
  • 较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