郁川浮游

HD

主演:胡红曦,冯亚东,沈昌军,余月仙,沈如静

类型:电影地区:中国大陆语言:汉语普通话年份:2019

 量子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无尽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非凡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剧照

郁川浮游 剧照 NO.1郁川浮游 剧照 NO.2郁川浮游 剧照 NO.3郁川浮游 剧照 NO.4郁川浮游 剧照 NO.5郁川浮游 剧照 NO.6

 长篇影评

 1 ) 《郁川浮游》的一些线索解读!

很遗憾没能在荧幕上看到电影,邵然最后只能在微博把电影发出来,但既然他觉得这是《郁川浮游》最好的归宿,那我也希望能帮他和他的电影留下些痕迹。定剪的版本拉了几遍,这应该是我看过最多遍的电影了,所以我花了点时间,把一些不容易看到或是可能难以理解的地方理了理,方便大家理解,这只是我的收集与经验,也希望大家能找到自己的答案:

 《郁川浮游》英文名THE DAY-FLY,dayfly中文意思是蜉蝣,拆开成day fly可以译为时光飞逝的意思;郁川在片中是地名,也可以是“绿色的河水”、或者“忧郁的山川”之类;“浮游”是截取片中人物和水、和大地的关系,也通昆虫名“蜉蝣”,蜉蝣寿命很短,伴水而居,是男主角余中的比喻;这个片名至少可以有这样五种解读,取名很有意思!

 黑白、彩色:彩色是代表现在,也就是2007年夏天的那一大段时间,黑白代表过去,而且时间分了好几个维度,通过余中刻碑上的信息可知:1984年7月28日(即母亲死亡时间)、(老石匠舅舅死亡时间)应该是在2002年,1998年起浙江实行新的《浙江省殡葬管理条例》,推行到千岛湖时是2002年前后;还有几个黑白镜头也是在这个时间左右;至于为什么水下镜头也是黑白的,大概是:下水和入梦是连接过去的两种方式!

 七十二侯:电影用了二十四节气七十二候里的六个给电影分节,计算时间,但是应该不仅仅是简单地划分时间,比如倒数第二节“小暑,鹰始挚,鹰感阴气,乃生杀心”,此时余中正要登上渔排,是面对仇人杀心最重的时刻……

 轮回:片中有很多这种类似轮回的关系,新安江水库和郁川水库、大移民和郁川征地迁坟;余中的尘肺病和老石匠舅舅喝农药自杀(两者死状类似);他们俩最后都是自己给自己刻上了墓碑;因为欠债,母亲受凌辱上吊,老猪溺水死亡;老石匠、余中和漾漾祖孙三代竭力奔跑的镜头;余老师要落叶归根死在老家和余中后来的走向也有关系,这些轮回不知道要表达什么……

 五点五十分:是余中发现母亲死亡的时间,影片里有出现的钟表时刻几乎都是五点五十分,开头陈述、家里的钟、郁川老家的钟表也在这个时刻;这里有问导演,意思是那时候天色还没有断黑,阴阳交替,湿气最重、水汽最浓;

 猴岛:千岛湖民间对猴岛有种说法是猴山本来就有猴子,千岛湖蓄水造湖的时候,猴子被困岛上形成猴岛;实际上猴岛是1985年由中国科学院上海生理研究所和千岛湖林场合作,利用“水困法”建立猕猴繁殖基地。片中猴岛出现两次,在扔纸飞机的时候问了一句,影片结尾字幕后解迷(彩蛋??)孔雀岛、蛇岛之流也是类似的方法形成的;

 石料厂:石料厂附近那段,远景是淳安县殡仪馆;老猪说最近县里搞污水整治,他们厂马上要关门了,千岛湖为了发展旅游业在世纪初确实有段时间牺牲了工业,剩下的一些产业也严格治理污水排放;

 纸飞机:余中在天台飞纸飞机的时候,纸飞机向下坠落出画,仔细看:取而代之的是一只半透明的纸飞机一直飞到镜头结束;

 山体滑坡:郁川家里长草,屋内滴水,镜头摇到门时,石头堵住了门,类似倒塌、山体滑坡;

 尘肺病:余中的尘肺病是在老猪的石料厂工作时染的,并非是自己刻石碑,当然也可能有联系;尘肺病直到最后兄弟和解才说出来,关于尘肺病的暗示很多,开头溺水,余中说自己以前能在水下憋三分钟的气、医生说工伤证明等等;

 湖面尸体:是老猪,老猪应该是欠债还不出来投湖自尽了,这里三个裸男看着他躺在水里有点达芬奇名画《最后的晚餐》的意思,远景处还有好多人在游泳,不知道是穿帮还是导演刻意为之;

 碟片:余中在利云音响店买碟片时,章红在隔壁店吃鸭头;利云音响店打折促销,碟片一律二十一张,余中买的时候苏利云收了余中三十元;

 父亲:影片中关于余中的父亲只提到他欠了高利贷和母亲上吊的案件,后来就不知所踪,也只字未提父亲的事情,父亲角色缺失;

 新安江水电站:药店的电视介绍了千岛湖形成的原因,以及建造新安江水库(即千岛湖)的历史意义,淳安人民迁徙承受的历史重负;此时郁川也正要建水库;

 《锦鲤家园》:万玉竹(余中妻子)在睦剧团排练的新戏是《锦鲤家园》,是淳安睦剧团纪念新安江大移民编排的睦剧;睦剧票是万玉竹对余中最后的联系,或者说是不舍,联系余中、万玉竹以及拆迁户的关系,余中收了票最后却把票烧了;

 热气球场、船厂:影片中千岛湖原造船厂迁移,原址改为了热气球基地;进入二十一世纪以后,千岛湖轮渡行业因为桥路建造没落,取而代之的是旅游业的快速发展;

 打水漂:快结尾时,左边那个一个水漂打十几下的是导演,不过他裤子穿帮了!和前面出现的镜头不一样;余中上渔排前告诫两个学员去打水漂等他,结果他们俩打到天黑,压根没数打了几个,要真数的话,照这样的速度估计十分钟两百个就打完了;

 火车:余中问章红天津到杭州要坐多久的火车,因为老石匠死前,余建淳坐火车很久都没有赶到,余中对于远方没有概念,只知道用坐多久火车来计算。余中说这辈子想去的地方有很多,却没有可以回来的地方了,因为郁川老家是噩梦,房子还塌了,舅舅留下的房子他还给余建淳,与万玉竹离婚后,他确实没有可以回来的地方了;

 山核桃树:电影里的郁川,人死后葬在山核桃树下(或者说核桃树种在坟上,那里一排坟每座坟上都有山核桃树),人们相信人死后会变成一棵树;母亲的坟迁走以后,余中拿树上的山核桃种子又种在了山上,那个位置能俯瞰千岛湖,邵然很喜欢那句小诗:我们都是孤独的树,那就连根拔起;

 落水:余中经常梦见母亲掉进水里,两次跳进水中捞救。开头那次是事实,他在下沉的时候被船夫救上岸;第二次在郁川直接沉入了水底,随后醒了,看见母亲上吊,应该是做梦;

 上吊:余中在郁川老家看到母亲上吊自杀,镜头摇过母亲的脚跟时,余中变成了戴着红领巾的少年,画面也在这个过程中由彩色变为黑白,在这个空间里,余中的中年和少年两个时空相接了;

 海报:停电的时候手电筒照到的是董洁90年代的海报,余中舅舅死亡时墙上挂着玛丽莲·梦露的海报;

 鱼:八月狗手上的疤是在狱中劳动时被蒸汽烫伤的,余中最后面对他时只杀了一条鱼作为报仇,那条摔在地上奄奄一息的鱼代替八月狗被杀;

 口琴:看见母亲上吊跑开时,少年余中掉了把口琴在地上,口琴再次出现的时候已经锈迹斑斑。余中说自己得了病以后就不会吹口琴了,也不会吹口哨。最后他把口琴留给了表哥余建淳,余建淳用口琴吹送别,余中听了没有回头,用口哨回应;

 火化:余中的石匠舅舅喝百草枯自杀,是为了赶在2002年《浙江省殡葬管理条例》全面禁止土葬实行前死掉(最后可以土葬的时间),在这之后淳安县就统一遗体火化了;

 躺着死的权利:余中说尘肺病人没有躺着死的权利,他们都是跪着的。老石匠死的时候也是跪着的。百草枯会使人体器官纤维化,因为器官衰竭而死,尘肺病晚期肺部纤维化,与喝百草枯的死状相似。他们死前跪着是因为那样肺部承担的压力较小,可以尽可能呼吸多一点点空气;

 余、人:余中最后回到家里在石碑上写了一个“余”字,然后只刻了半个“余”,也就是一个扁的“人”字,联系“多余的人”;

 余建淳因为年轻时候打架,不肯继承石匠父亲的手艺,所以出走郁川,坐火车去了很远的地方。老石匠死前想见余建淳一面,余建淳没有赶到,他认为老石匠的死是余中的过错,所以办完丧事后余建淳说一辈子都不会回来了。事实上他只是在离家几十公里外的排岭开了一家叫普通理发店的发廊,他再也没有离开很远过;

 影片其实讲了几个倔强的人的故事,老石匠为了能葬在土里喝了百草枯;母亲为了不受凌辱而上吊;余建淳说了一辈子不会回来就不会回来;余老师死前执意要落叶归根,死在家里;万玉竹改行跑龙套唱睦戏;这里最懦弱的是余中,他不敢挽留万玉竹,面对仇人不敢提刀,害怕回郁川还是会回去,却在母亲沉下水的幻觉中奋不顾身下去救她……

 更新最后一个点,今天听导演说起,余中母亲的名字“余桂香”,是导演夭折大姨的名字,出生日期也是她的出生日期,那时候农村入葬从简,没有刻碑。所以电影里这块碑也是为她夭折的大姨立的。

 2 ) 观《郁川浮游》有感

在和煦的午后,九十九分五十九秒里,却也体味到了千岛湖那一丝的刺骨凉。

“你知道猴岛吗?千岛湖造水库的时候,淹了很多山,那些山顶都变成了岛,只是猴岛以前是没有猴子的,那些猴子一开始就是被抓上去的。”余中淡淡道。

没有过多技巧的粉饰,带着沉重的呼吸感,这般现实彷佛裸露在我的视野,似乎一同潜入千岛湖底,沉沦又漂浮,不知生命的重量,墓碑的粉尘飞扬,吸入鼻腔。

《诗经·蜉蝣》在片头停留许久,蜉蝣生于水泽,透明羽翼,麻衣如雪,却朝生暮死,昙花一现。消逝之时,释放短暂的绚烂。

于是乎,思忖起生死观来。

余中开头一头扎进湖里,他说,梦见母亲掉水里去了,气憋得像溺死一样。在黑白色调的湖底,水草、石砾与如羽翼般在水里扇动的脚掌,随着水波纹沉浮。他似乎是想去拯救绝望的母亲,为童年的自己弥补过错,即便是不可能的梦境,依旧跳下去,在虚幻和现实的混沌中,死死地被囚禁着。

浅滩上,老猪,似搁浅的鱼,片刻之后才意识到躺着的是具尸体。三个男人与后面的三根柱子,构图很紧,强化了老猪“受困”的概念,从而联想到这不是戏水,而是死亡。三个裸露的男子笔直静默地站着,围着老猪,而不远处是众人的戏水嬉闹,按常理,有具尸体暴露在岸上,要么是一窝蜂的涌上,拼命伸长脖子探头,生怕自己错过了少见的猎奇;要么则是掩目捂鼻,不愿面对鬼怪,逃离不属于自己的浩劫。超常的画面感颇有戏剧冲突的意味,于此,我的前一种理解,以打破常规的方式,在见证死亡与远离死亡两者之间形成强烈的对比,平添几分悲凉之色。后一种理解,事件处于两个时空,人们总容易淡忘与己无关的死亡,即使前几天有人溺死,只是成为消失一阵的人们饭后谈资。潮起潮落,暮去朝来,湖依旧是那个湖。

影片以节气划分的时间线,令我尤为注意的时“杀心”二字,“小暑,鹰始挚,鹰感阴气,乃生杀心”。一路驱车向前,仇人与自己相隔一河宽,他支开了两个年轻帮手,在仇人家里,余中摩挲着手里的刀刃,画面在木板上的鱼定格了许久,鱼鳃剧烈地一张一合,他没有把刀刺向仇人,刮开鱼鳞,掏出内脏,杀了一只鱼。余中骨子里的性格注定了他无法对仇人挥刀,他的隐忍与宽恕,不逾越禁忌的底线,仇恨像打水漂的石子一样,一同沉入湖底了。

“你是余中吗?”

“余中已经死了。”

他沉郁的眼神,一直一直,持续到生命终章的那一刻。很早就了解到影片是关于尘肺病人的主题,起初,并没有把余中是尘肺病人的身份代入,在一层层的剥离下,余中上楼梯大口喘着粗气,一声声剧烈的咳嗽,映在窗台肺部ct图......缓慢而沉重。火光映照在余中脸庞,烧掉了《锦鲤家园》的演出票,回忆起舅舅死亡的那一幕,他跪在余中面前,呼唤着儿子的名字。余中重复着:“我去催下他,我再去催下他,我去催下他......”不知不觉,鼻尖微酸。为了落叶归根一饮百草枯,没有躺着死的权利,临终前未见儿子一面,是遗憾,也是归宿。

时代更迭,工业文明崛起,淳安大移民,污水整治,千岛湖形成的种种,影片不止是关乎尘肺病人,它以隐喻和意象的方式,反映处于新旧交替下底层人民的生存状况,在时代变迁中人们的痛苦与彷徨。

“大部分人在年轻的时候就已经死了,只是他的呼吸要到很久以后才停止。”

 3 ) 让人看不懂的电影就是好电影?

对于国产片来说,对于想要重新崛起的国产片来说,对那些为了国产片寄予厚望的观众来说,突围之战往往寄托在艺术片。国产艺术片受欧洲文艺片的影响,很多时候都有着异曲同工的效果。但话又说回来,全世界的艺术片大都有着共通的属性可以探究。阴郁,小众,且用一种看不清,想不明的方式来展现核心主旨,这些都是艺术片的共同属性,而国产艺术片在这些属性的路上某些时候选择了一路狂奔。今天给大家推荐的这部电影,就是一种很好的证明。

《郁川浮游》是一部你想不明白的电影,为什么想不明白,原因很大程度上在于创作者对自己作品的定位。一个石匠因为尘肺病回乡。他最想做的事情就是给母亲迁坟。然而当这件事情做了之后,石匠不禁想起了母亲因何而故,在故乡期间,往事不断地被回味,一幕幕现实也在上演。一切的一切都有一种物是人非的感觉,时间溜走,所有的故事都留不住了。

这是一部文艺片,而且是一部风格鲜明的文艺片,说到风格,很多开始涉足文艺片的导演都会用一种极具个人风格的方式来为观众们展现故事。虽然故事大多时候短小强悍,然而更多的时候展现故事的创作者却习惯用一种方式,一种属于自己的方式,一种沉浸在自己世界里的方式来为大家讲故事,这样的故事有几何?很多。

《郁川浮游》说的就是这样的一个故事,一个看似非常明白,然而当所有的故事串连起来之后,却让观众们感觉摸不着头脑。创作者自然会陷入到自己孤芳自赏之中,然而对观众来说,这可能会是一场灾难。创作者不喜欢某种讲述故事的方式,而这种不习惯恰恰是观众们所熟悉的,所以说,本片的创作者与观众之间有隔阂。

《郁川浮游》讲了好几个点,然而却在串联上出了问题。如果以主人公的视角去看,我们能看到什么?主人公回乡,回乡的原因在于自己时日不多,尘肺病是一种尴尬的病症,对于国内很多人而言,这无疑是判处了死刑。心怀沉痛病情的主人公回到了故乡之后,他究竟要面对怎样的人生考验,在种种磨难面前,这种患病后的心情该如何展现,这是作者想要告诉给大家的第一个核心主旨,关爱尘肺病,或者是开始关注某一个被忽略过的群体。

主人公回乡,母亲的经历就如同梦魇一样挥之不去,唯一能让自己心灵得到安慰的,就是默默的去做一些事情,去给母亲立一个碑,默默的做着自己能想到的任何事情。这是一种对于母亲由来已久的亏欠所带来的忏悔。

对于自己的亲兄弟来说,不管是之前发生了什么,在弥留之际的他第一件事情想到的就是和解,跟自己的兄弟和解,与自己的过去开脱,与自己的未来告别。以及与自己的仇人相见。两眼通红的场面并没有发生,甚至于他叫停了所有想要助人的人。刺激的场面转而被平淡所替代,一切都过去了,再提及这些恩怨,对于一个将死的人来说,又有什么意义呢?

第二个核心点在于人与人之间的关联,主人公的妻子跟自己离婚了,主人公的兄弟跟自己不睦,朋友依旧是朋友,不过都有了自己的生活,即使是仇人,主人公也不愿意用复仇的眼光去看待这一切,生活还在继续,所有人都在继续,不过很多之前与自己有交集的人,此时此刻都失去了联系,没有人愿意将往事重提,也没有人愿意从某一件事情中彻底的走出去。因此,一切都变得非常拧巴,主人公想要从中找到一些什么,最终却发现无从下手。

千岛湖的起源以及时代变迁对于人们的影响在本片中潜移默化的出现,然而这种潜移默化却完全没有成为主导影片前进的动力,大多数时候,这些元素与本片之间并没有太多的交集,这就是问题所在。很多时候我们有所期待,我们对于一部影片尤其是文艺片的期待,都是需要创作者从中有所表达的。本片的表达分为了好几个方面,然而这好几个方面都是单一的独立个体,这些独立的个体如何通过主人公这个悲剧人物很好的串联在一起,这就是考验创作者创作初衷的关键,如果不能处理好这一点,那么再优秀的影片,充其量也会成为一个个独立的片段,然而电影需要的是连贯。

国内文艺片导演很习惯与自我表达,然而却总是忽略故事的连贯性,即使是晦涩难懂的高深的文艺片也应该有一个主旨进行串联,否则再优秀的片段也只能是片段,精致的五官缺根线,这就尴尬了。

……

你好,再见

 4 ) 瑕不掩瑜的《郁川浮游》

以下是边看电影边记录的,有一些喜欢的台词——都打了引号,也有一些个人体会。

想说虽然确实在镜头、音效上的处理有问题,但我总觉得大家可以对这种类型的影片宽容一点,它毕竟还是瑕不掩瑜的。

================我是分割线=================

“我老婆要跟我离婚,她跟我讲在外面有人了。”

——“那样不好咧,蜡烛点两次就不好了。”

为痛苦地生、安宁地死,敬告牛鬼蛇神。

“早几年我只是想出去看看,外面有什么不一样。现在觉得听你的话待在家里也不错。反正,这些事情我已经付出代价了,一辈子都会付出代价,所有事情都是这样,不是吗。人的结果都是一样的。”

长期听ASMR的我其实是喜欢水浪声的,在这部电影中听到的水浪声依旧是熟悉的,但并不亲切,它让我联想到了摇晃,这种水上的飘荡和陆地上那种震动全然不同,因为陆上的动是迟早会找到一个维稳状态的,你深知这一点而不徐不疾等待着平缓;在船上,你却永远处于波动的状态,要么左荡右晃,要么大起大伏——在这种感悟下,又缺乏水生的经历,因而突然对水声感到害怕。

“现在生活越来越好了,谁还想以前的事啊。”

有个镜头很有意思,余中把母亲余桂香坟墓的砖搬开,视角是从内向外的,眼睁睁看着他一块块砖往下搬,观众仿佛就是躺在坟墓里的人。

“这辈子想去的地方很多,却没有地方回来了。”

“人只好下功夫去记住东西,哪有本事忘掉呢,要是忘得掉日子就不会这么糟糕了。”

“郁川那边也要建一个水库,什么东西都要被淹掉。”

围绕着水库,围绕着千岛湖移民,人离开了乡土,曾经的家被淹没在水下,正是浮游。

口琴声和口哨声交替的“长亭外,古道边”,是亲人间含仇与放下恩怨的“最后一面”。

看完后念念不忘的是余中只身去找害死母亲的仇人,为他杀了一条鱼后,却选择放下刀离开。仇人问他是不是叫余中,这声提问既是其多年愧疚,又是明知总有一天会有人向他报复的潜台词;余中却答道,“余中已经死了。”

离开后的他蹲在水边想了很久,最后在沙洲上飞奔,镜头和他女儿在湖边小道飞奔相交叠,最后是倒过来的落日,小女孩眼中的世界。

“大部分人在年轻的时候就已经死了,他的呼吸却要等到很久以后才停止。”

郁川这个地名是第一次听,但第一次就觉得很美。记得高中的时候无意收集过几个好听的地名:抚松、即墨、舟山、无为。现在郁川也能算上一个。

从小生在、长在长江边,其实不知不觉间发现自己对这水的感情是很深的。小时候去闸口春游、去江边散步、渡江回老家,长大后穿梭在武汉三镇间的大桥和轮渡,江水某种意味上继承了故乡,成了我灵魂中不可缺少的剂量。只要住在江边,似乎再陌生的地方都能熟悉起来,这种感觉需要远离自己长久居住的地方才能感知,我是去南昌的时候发现的,和武汉一样同样由江隔开的城市两大部分,让我身处异地仍有游刃有余的错觉。

 5 ) 好诗总会有的,电影也一样。

这部作品当然会因其形式方面的诸多不足而遭人诟病,但必须承认的是,它是一部值得鼓励的、值得夸赞的好作品。

有时粗糙未必是一件坏事。

人们沉迷于那已完成的、结论式的展现手法中或许太久了,沉迷完整的、温润的话语中也太久了,粗糙的、含混的表达就像是有棱有角的利器,迫使欣赏者去思考和审视其存在的意义,这样的粗糙为解读提供了无数的可能性。

说实在的,第一次接触这部作品并不是以这样影视化的形式,而是如长诗一般的小说。那时我坐在教室的最后一排,听到“郁川浮游”这四个字时猛地一抬头,于是便在短短的一段文字中,窥见了余中的悲凉,“农药”、“吊”、“梦”、“死”这些字眼与主人公的诉说交织在一起。那时我颇为震撼,那是我未曾关注和了解过的一个群体,也是我未曾想到过的表达方式。我把这个片段记在了心里,没想到一年之后这部同名的电影竟真的制作出来了,男主的选角很符合我的想象,整部片子也让人惊喜。

那些不堪重负的人被轻描淡写的掠过,草草结束了生命。那些恶行满贯的人被宽恕而苟活,又活的何其沉重。如果说有一处我还不满足的,那便是对生命的思考了。在许多个片段我隐约看到了一些苗头,却又始终未能说透,或许这也是一种含蓄的表达吧。尘肺病人、自然与人、人与人,种种关联都凝结于生死这一母题之上,这不仅仅是经验的产物,也需要去思索和考量。真心希望作品越来越好!

祝各位观影愉快!

期待下一部作品!加油!

 6 ) 临终回忆录

我感觉整部片子就像一个回忆录,足够私人化,优点缺点都在这。 零碎但彼此关联的信息刚开始让人有些捉摸不透,因为观众和主角知道的信息不对等会让观众很难进入故事。线性叙事中新角色的出场一般比较顺畅,但非线性叙事中新角色如何出场就要花些心思了,处理不好可能造成这场戏完了观众都不知道它为什么出现,会有断裂感。比如主角舅舅的儿子回来祭拜他那段,一直等到最后才交待缘由,毕竟不是悬疑片,感觉间隔这么长不是很有必要。而且镜头有时候切得也比较生硬,这些地方都还可以打磨。不过看完了回想一下,这些地方倒也符合一个人将要面对死亡时处理烦杂事物的无措,突然插入的回忆也正如他茫然的思绪,所以只要没太大的漏洞就还好。 然后就是诗意的、理想化的世界和现实结合得不够自然,个人感觉比较明显的有三处。一处是主角让那两个年轻小伙子打水漂他们就去了,按照教练对他们的描述(不怕事),他们在想“大干一番”却被拒时第一反应可能会更强烈一些(可能也受我观影时预计错的失落感影响)。另一处是结尾,主角的兄弟吹口琴送他,在得知亲人命不久矣的时候很少有人会去做一件这么浪漫的事。尤其是他的日常生活和文艺并没有太多交集,表现他对父亲的不满时几次都提到了房子和田,似乎也暗示了他是比较实际的人(其实我觉得这个才比较符合他的状态,需要为生计奔命的人很难考虑更多,我听说过为了争田埂上一棵树打架把手弄骨折的,更别说那么多因为遗产反目成仇的),让他吹口琴就看得出安排的痕迹。好像两者我都找到了解释:先是在片尾看到《送别》由导演演奏,后来又从导演发布的影评中了解到他喜欢打水漂。最后一处是几个中年男人在晴天打着黑伞去墓地,我没有强调两性刻板印象的意思,只是日常生活中很难看到这一幕。这一段的画面确实好看,而且似乎有对生死的思考,纪念逝者的树郁郁葱葱,遮住生者的则是几朵沉重的黑伞。画面的成功更让我疑心那些黑伞是不是导演有意为之。 最后是对人物的刻画稍微单薄了些,整部片子就是一个满心疲惫的人处理自己的“后事”,他虽然过得很累,但还是眷恋着乡土和故人,此时不得不带着过往的回忆与他们告别。这种感觉其实表现得很好,但对于一个人物来说,不应该只有这一点。比如知道自己活不久是否对主角造成了影响呢?从他找人一起去教训仇人后来又放弃来看,似乎是有影响的,浅显地说,似乎让他看开了。既然他计划复仇的时候心理与现在不同,那他之前到底是一个怎样的人呢,片子里好像找不到其它信息了。既然有不少回忆的镜头,或许在其中加入一些有关主角之前性格的信息会更好,而不是单纯用来推动或解释剧情。 不过我毕竟不是专业人士,这些都只是我最直接的感受。其实片子总得来说挺完整的,有生活气息,画面氛围营造得很好,有几处也确实有新意。老实说独立电影做到这些已经不错了,我喜欢文艺片而非商业片就是因为文艺片各有各的气质,如果所有片子都面面俱到似乎又无趣了些。还是私心希望能看到更多类型的片子,所以不觉得导演们需要迎合我在内的观众的口味,各自进步,或许还可以期待重逢。

 短评

声音处理很糟糕;航拍严重毁坏这个片子的氛围;故事节奏还是感觉没起来;视听语言感觉蛮好

7分钟前
  • 左衛門
  • 较差

隔壁几个村,上辈都是新安江的移民。与本地人迥异,操着特殊的口音,领着特殊的补贴,过着特殊的生活。每年初一,照例都会去后山的公墓祭扫。初中那会,上下学,我经常路过那片坟地,可我并不害怕,还将它们写入了考试作文里。我知道那是独属于他们的归宿。对于我的归宿,实在模糊不清……

9分钟前
  • 哈哈
  • 还行

像三峡好人里建水坝一样,时代变革之下涌流的边缘人物命运像蜉蝣一般渺小,生活依旧如一潭死水,对变革的臆想不过一场混沌水塔的幻梦。娓娓道来 不紧不慢的叙事弱化了戏剧冲突 有几个瞬间怀疑在看纪录片 或许才恰如人生般更显真实。喜欢墓地里穿梭的一把把黑伞 浸透着后现代主义风格 以及纸飞机滑进绿色的镜头 配上方言台词居然有阿飞正传即视感 送别口琴与口哨的呼应作艺术化处理可以更好 唱片店那条线可以联结得更紧密且浪漫。芒种 夏至 小暑 大暑 只想过好这个夏天。Btw男主有点像李康生:)

12分钟前
  • 蝴蝶夫人
  • 还行

3.5

14分钟前
  • 欧阳
  • 还行

支持一下

17分钟前
  • 豆友4395275
  • 还行

没有文艺性 光有文艺病

21分钟前
  • 假枪
  • 很差

偶然从网上看到的资源,看下来感觉还是有些需要打磨的地方,声音处理的不是很好,对白 画外音的层次,声音大小处理的不好,感觉声音采集的时候就没太把握好。黑白和彩色画面的划分倒是可以,有几个地方交代过于简洁写意,反而没有产生出应有的情绪。理发店和吹口琴那里倒是处理不错。打水漂之后镜头上移可以再多停个两秒。关于故乡 记忆和生活的叙述倒还是可以,电影名非得50分钟才出来吗。。。字幕二维码非常无奈了

26分钟前
  • 孤独音符
  • 还行

技术问题太严重了,加长的学生作品。手法也没什么新的,模仿痕迹很重。先学会怎么拍出质量稳定的影像,再拍长片吧,能看到想法和追求,也能看到辛苦,但电影不是这么拍的。

31分钟前
  • 普通豆瓣用户
  • 较差

学生作品,完成度很高,有很多技术上的瑕疵,但也有很多粗中有细令人眼前一亮的画面,千岛湖本是一个美不胜收、好山好水之地,电影却呈现出一种暮气沉沉令人有些绝望的情绪,石匠在生命垂危的日子里若隐若现还原了其生前的经历,纪录片式的对白和大量声画分离的处理将这一切都抛在了过去,就像音像店的CD消匿于历史之中,失真的怀旧金曲在岁月里安详,墓碑换了新的容身之处,仇恨渐渐释然,在那个大型的水库工程面前,石匠的前半生仿佛没有存在过,如幻如梦。

35分钟前
  • 苏黎世的列车
  • 还行

三星鼓励,优点是有镜头的思考,缺点是关于主线的东西拖太长,感觉可以50分钟就完结,一群城市低微职业群体填充了主角的整个生活状态,郁闷与漂浮是整个片给我的印象,有些台词看得出想接地气,但角色未到位,看别人的作品也反观自己身上的一些问题,要再接再厉!

37分钟前
  • Adarkwalker
  • 还行

过日子,就是左手握右手,已经没感觉了。虽然制作粗糙,但考虑到是全业余学生团队制作,制作成本仅四万。并且导演无私的奉献,所以给个及格分。

39分钟前
  • 梦之安魂曲
  • 还行

比较典型的有才但生涩,大部分设计都有点失效了。期待之后的作品。

43分钟前
  • 徐若风
  • 较差

《郁川浮游》的声音问题!用手机或者用电脑百度云盘在线看《郁川浮游》时很多位置音质很差甚至没有声音,只有用电脑下载后音质才是正常的,在此给大家造成不好的观影体验,深感抱歉![失望]影片的声音都是我自己做的,虽然粗糙,但不至于时有时无

48分钟前
  • 有耳三川
  • 推荐

确实比较像看图说话,撑不起内核

50分钟前
  • 高压电
  • 还行

基本上就是一次次的告别,拍的很内收。口琴那一段就是一个薄弱点的口子,比较典型的寓意强烈,手法单一。

51分钟前
  • LoudCrazyHeart
  • 还行

“不知所云”这件事情,如同王家卫式的矫情甚至装逼这种东西一样,是也需要一定方法策略的。摄影机的存在在电影艺术发展到今天,尤其是这样一部片里已经被证实几乎再无毫无过去传统那种“纪录现实”“模拟现实”甚至是“虚构现实”的作用和必要,图像的能指在电影艺术几近末日的世界大范围和国内以及导演的小范围之下被电影之神在那被自娱自乐、脱离大众的环境包裹炒作出的所谓“杭州新浪潮”的注释下再一次地产生了集体性的超脱,从而无心插柳柳成荫式地试图将所有图像的能指最大化,是为观看这部电影时相比其他同类型和同时代所谓文艺电影时出现奇妙和差异化的感受。

53分钟前
  • Kill tcyxzmy
  • 还行

伪艺术,真杂念。另外,毕赣不可复制,不是影迷不愿,是无法做到。

57分钟前
  • 喜翻你
  • 较差

还是因为导演自己去微博发资源才注意的片子,原生态固然能成就一些电影,但是这部还是欠打磨。

1小时前
  • 孔府小鱼
  • 还行

今天看了,还付了票钱,作为作者处女作长片,完成度很高了。四星鼓励,7.0分,半星鼓励,毕竟导演才毕业两年,起点比我高。本片虽不是传统讲故事的作品,但也是一部诚意之作。推荐,赶紧下载下来看!(经授权,附链接:https://pan.baidu.com/s/1Y4vpYL-1mJuriCtN0CFbGg 密码:c7ic更新链接;本片导演说,用百度网盘观看的话音频会缺失失真,请诸位下载后用其他播放器播放。)

1小时前
  • 蒋能杰
  • 推荐

所以说毕赣还是很有才华的

1小时前
  • 生生鸟
  • 还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