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的愿望

HD

主演:彭昱畅,王大陆,魏大勋,曾梦雪

类型:电影地区:内地语言:普通话年份:2019

 量子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无尽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优质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红牛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非凡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剧照

小小的愿望 剧照 NO.1小小的愿望 剧照 NO.2小小的愿望 剧照 NO.3小小的愿望 剧照 NO.4小小的愿望 剧照 NO.5小小的愿望 剧照 NO.6小小的愿望 剧照 NO.13小小的愿望 剧照 NO.14小小的愿望 剧照 NO.15小小的愿望 剧照 NO.16小小的愿望 剧照 NO.17小小的愿望 剧照 NO.18小小的愿望 剧照 NO.19小小的愿望 剧照 NO.20

 长篇影评

 1 ) 客观影评

看的点映场,尽量客观的说一下我对这部电影的评价。不涉及剧透

故事讲的是两位死党齐心协力帮一位得了绝症的少年完成最后的愿望,故事主线很明确。影片里有亲情,有友情,有笑点,有泪点,作为商业片来讲可以打及格分了,但一部优秀的电影作品是不应该只有这些的。

比起韩国原版《伟大的愿望》来说,这部翻拍在我看来属于翻拍片十部翻车九部的那九分之一。原版的愿望和对生死的思考有巧妙的关联,这点不多说,而小愿因为众所周知的原因需要改动,硬要说得通也行,总归差了那么点意思,看得出很尽力了。但是电影一开始是照着原版拍的,为了过审再去重新剪辑和修改,故事就显得有一点碎了。前半程的情节没有什么需要改动的地方,所以剧情流畅笑点密集;后半段的补拍镜头+重新配音,由于修改显得不是特别合理的情节,明明是A在说话切到B的画面,还是影响到了观影体验的。结尾的强行转折真的好生硬啊,但这也是唯一一个可以算得上改编的点了。

这里真的还是忍不住吐槽一下导演和剧本,对翻拍是有什么误解,翻拍不是指翻开别人的剧本然后开始拍。我就感觉这电影也不用剧本,你让演员们一起看下原版然后照着演就行,像我这种看过原版的,就跟二刷的感觉差不多。有一些情节其实还带一点水土不服。

有一说一,没看过的人会觉得还挺好笑。设计的一些笑点我也能get到,好几次全场爆笑。好笑算这部片子的优点,该夸还是要夸,有几个空镜也真的很美。

打个比方就是整部电影是一棵树的话,树干还是韩版的,树叶换成我们熟悉的颜色,挂了一些符合我们国家那个年代的笑点,然后树长到后面还长歪了。就显得,诚意一般。导演没有想要拍出自己的东西,只是想拍出一部能卖座的,还舍本逐末的把最重要的内核给丢了。因为即使放弃了那个敏感话题,原版剧本更多的关于生死的思考,也没有呈现好。你不知道这个故事重点在哪里,高潮在哪里,结局强行拔高真的让人感觉有些噎着吃不下。笑完了,擦干泪,再来回想一下,好像也并没有觉得这部电影真的讲了个啥。这就是我对这部电影的真实观感。观众买不买账且看后续票房情况。

我是一直有在关注这部片子,真的太多波折,对影片期待放得很低,对演员预期也低。以前没看过魏大勋的戏,以为只是个单纯挺搞笑的小鲜肉,但是这部电影他给了我很大的惊喜。大勋真的很好笑,影片大部分笑点是他来制造的,因为他演的张正阳比较憨,配上他的委屈脸就会笑果加倍。还挺适合演喜剧的,不过是刚起步的阶段。如果他有心沉下去好好磨练演技,以后喜剧片里真的可以有他一个位置,他本身就是很讨喜自带笑点的男人。有几个镜头我在想如果他能更面无表情一点来演,可能会更好笑也说不定,期待一下。但是他也有一个小缺点,就是可能脸上自带笑容,导致有些哭的戏份很难分清他是在笑还是在哭还是在笑场中哭,也可能导演就是要这个效果,不知道是不是可以通过后期对表情的控制的加强去改进改进。加油我看好你。

然后徐浩那个角色,其实是在憨中带一点聪明的。徐浩和张正阳两个人应该是张正阳最傻最天真,凭着一腔纯粹的友情和并不发达的智商在帮死党完成心愿,徐浩也傻,但是稍微的懵懂一点。当然这是我看了原版后对角色的定位,小愿里的演绎,总感觉过于扁平了一些,是人物去贴演员气质,而不是演员去演绎角色的感觉。特别是两场独角戏,实不相瞒,王大陆确实撑不起来。不管是台词还是表演,都让人很出戏,特别是大段的独白和长镜头的画面,放在台湾偶像剧里是适配的,放在电影大荧幕上就不可以了。真的很不适合他,我甚至怀疑导演是不是在故意整他要拍这段(这句是开玩笑)。然后另一场应该是泪点的戏,电影也处理的不好,演员也发挥的不好,反而让我笑出了声,就很尴尬。台湾腔不如东北腔自带搞笑气场是真的,用得好也可以搞笑,但这部剧里显然是负面效果。希望他如果真的要演电影的话,也拿出专业的态度来,不要拿着拍偶像剧的调调来霍霍大荧幕。最起码把普通话练练标准,台词念清楚了,这是一个演员最基本的要求,真的也不是什么努力了做不到的事。

三兄弟里最后说高远,这个角色应该是三个角色里演绎难度最高的,毕竟躺着四肢不能动,只有面部表情和眼神、台词可以传达他的情绪。高远的演员彭昱畅,也是我来看这部电影的原因。一直很期待他演一个绝望or濒死之人,特别是看完原版后,就更加想知道他可以演成什么样子,会怎么表达。他没有让我失望。很可惜的是,他的戏份实在很少,看到首映的反馈说导演删了他很多戏份,所以从影片最后呈现的效果来看,他真的很厉害了。一张试卷,做完试卷了撕掉半张再给他打分。在这个前提下,他完成的很好,在仅有的发挥空间里表达他的人物,把人物立住了,该传达的都传达到了。台词的进步很明显,特别是讲长台词的时候。影片没有再给他更多一点点的空间去发挥,反正目前的观感就是他写了篇优秀作文,影片给观众展示了作文大纲加优秀片段,就没有了。原本高远这个人物作为主人公,在最好的年纪还没活明白却要面临死亡,他是怎么想的,是害怕更多一点,还是坦然更多一点,是不是还有好多话要说,是不是还有遗憾。这里提一句妈妈的戏份貌似也被删了,所以有一个情节有点突兀。可能是我想当然的觉得由他去点题其实是更合适的,但是电影把点题这一重任交给了徐浩这个角色,也不是不行,只是从效果来看,题没点出来。高远这个人物鲜活却难以更饱满,是我对这部影片最遗憾的一个点。

剧里父亲这几个角色也都是又搞笑又拼,给岳旸老师点赞,会错意的老父亲可真的不要太拼了。演张正阳爸爸的贾冰老师也超好笑,可以跟大勋父子组合出道了。还有一日为师终生为父的宇哥,都留下了经典的片段。

总体来说,这部片子三星我还是会给的。但也止步于三星了。挺好的题材,本可以有更多的进步空间,可以更好的,种种原因最后止步于此、很遗憾。就像主人公高远一样,他本可以有无数的可能,却也只能走到这里了。

如果你只是想去电影院放松一下乐一乐,可以放心去看,起码笑到回本。这就是我作为一名普通观众对这部影片的评价,尽量客观了。以上言论仅代表个人观点,谢谢您看到这。

 2 ) 绿色净化的性喜剧,不是喜剧是笑话

不知从何时起,除了春节档、暑假档,大小节日只要有点假期就变档期,包括中秋。但这个中秋档,原本定档9月12日的张家辉《催眠·裁决》和雷佳音《吹哨人》,先后撤档。不管什么原因,总归两部种子电影销声匿迹。但有部饱经磨难的电影,坚定不移归来,它就是《小小的愿望》。

1

《小小的愿望》翻拍自韩版《伟大的愿望》,但因为某些原因,“伟大”改“小小”,王者变青铜。除了有些照搬的镜头和故事线,改动的地方实在令人无语凝噎。《伟大的愿望》是围绕绝症男孩的感人故事,有亲情,有兄弟情。核心情节,是男孩的伟大愿望——破处。

《小小的愿望》还没改名前,预告中出现过这个段落,也是它让很多人期待的原因。

但撤档卷土重来后,万万没想到,“我想破处”直接整成“我想谈恋爱”??得,伟大的愿望不止变小小的愿望,成乖乖的愿望了。有关性的东西,全部抹去。

但是这样搞,相当于把一条粗壮主线改没了,很多地方直接失去逻辑。比如,找特殊服务小卡片的段落,原片是有头有尾的情节,国版预告也出现过。结果正片删成只剩几秒一闪而过,无头无尾,观众完全摸不着头脑。

还有两兄弟想找人给男主终结处男之身,屡屡碰壁后,动了歪念头。打算两人中选一个,动手帮男主自慰。

但“小小”呢,改成了点穴刺激。还说点穴刺激效果很好。但是,聪明的,你告诉我,什么穴位能有“初恋的感觉”?以及最终找到小姐姐到男主病房一晚上,干什么?来场只谈几小时的恋爱?

尤其事后两兄弟问男主爽不爽,这本是男主开过光后他们好奇。结果电影改成“你真是第一个恋爱的!”什么牛x恋爱,一晚谈完?虽然遗愿只是谈个恋爱,但也不能上高中就谈,得改成高中毕业。情节不合理?无所谓。有漏洞?谁在乎。

为人师表更不能有污点,原作老师常去按摩,是会所高级VIP这样的设定,自然要不得。进歌厅、烫个头,都得是这老师已经辞职下海。但是俩人舞厅找技师遇见老师被打,原作是因为还在上学啊。如果都毕业了,你当老师管那么宽?还拿棍子打人?

更别说电影连抽烟镜头都不正面出现,王大陆的角色和老师要抽个烟,都得背过身去点烟。这不仅是限制级硬生生改成大众级的问题,是直接让整个故事接不起来,后半段都改塌了。

2

这片暑假撤档,离不开片中高中生、伟大的愿望、破处等设定被视为“敏感”。导演田羽生,像他最著名的前任系列,没少在性这方面打打擦边球。

可他没想到,这次嚣张了,撞枪口上。

今年能冠上“伟大”之名的,绝不是这一部。只好黯然撤出暑假档,逆天改名,疯狂学乖。这片不止经历改名撤档的不可抗力,也有片方自己作死。

相比电影本身,真是戏外比戏里精彩。虽然电影是三个男主间的故事,但三男主也要分个一二三。尤其片方和演员,必须达成共识,心里有数。先说魏大勋,确实不如原版演员适合这个角色,也就是曾在《请回答1988》出演正峰的安在洪。

安在洪演这个笑点担当,是毫无违和。感觉他真是这样的人,怕说出秘密咬舌的那股憨劲儿,令人动容。但魏大勋自己发挥的段落还好,真要和原版同样语气、表演,就显得尴尬,演的很用力,看着如坐针毡。

不过魏大勋这男三没什么争议。撕扯围绕的,是彭昱畅和王大陆。王大陆虽然自《我的少女时代》就没什么好作品,但像《一吻定情》、《素人特工》,近两年露脸大银幕不少。

彭昱畅《大象席地而坐》、《闪光少女》等片,演技也在磨练。这部影片表演也很努力。

这俩人都算比较火的新生代男演员,片方当时故意签合约没说清,于是就发生了一番之争,甚至最后发展到彭昱畅工作室发声明解约。

这也不是人家小题大做。排位,向来是个敏感问题。《英雄本色》集齐狄龙、张国荣、周润发这种巨星,也得排座次。最后片方自己出来承认,签了两个男主。

??这么骚的操作,居然还敢说?

片方奸猾,模糊番位,宣传时候借热度。最后东窗事发,被粉丝狠狠喷到体无完肤。这事不仅影响了评分,还影响了票房。但电影归电影,彭昱畅昨晚深夜发声为电影站台,今天直接冲到微博热搜第一。

可惜啊,即使这样,也难抵电影刚上映就出现的颓势。

3

说回电影本身,它真的很敏感吗?

原版开场就是FBI WARNING配上熟悉的东京热音乐,再加各种以女性身体为被观看对象的奇观镜头,是很像搞黄色。

的确在一些人眼里,高中生破处当临终愿望,笑点很低俗。暑期档上映,更有人担心给学生带来“不良示范”。

但这并不是扼杀电影的理由。性,不是肮脏的东西。

创作是真实的,是活生生的欲望。是青春期可能出现的,性的好奇和懵懂。电影是在用幽默和乐观,消解绝症临终的悲苦。

不能否认,青年们除了兄弟情义,也一定有悸动的荷尔蒙,这不丑恶,更没必要藏藏掖掖。《西西里的美丽传说》有性吗?有。小男孩偷看玛莲娜。但这部电影拍成了经典。

或是和本片更相似的《美国派》,妥妥的性喜剧。同样高中开始故事,想要破处,甚至有以派自慰这种传世名场面,但还成为四部系列。

但我们的青春性喜剧,上映得阉一个性字,破处要变谈恋爱。为什么大银幕曾经青春片堕胎能大行其道,青春性喜剧就讳莫如深?这真的合理吗?

当然,说《伟大的愿望》是经典,谈不上,它只能算不错。但国内翻拍韩国电影、甚至同时拍一个故事,国版扑街不止这一次,两部《比悲伤更悲伤的故事》,《极限职业》和《龙虾刑警》……失败失败还是失败。

这原因到底是什么呢?真是因为我们所有导演、演员水平都差一筹?我不相信。是因为翻拍就一定出不了好作品?也不可能。到底是为什么呢?

是不是搞明白这事,就能明白千禧年后韩国电影这么猛,甚至《寄生虫》还摘得金棕榈的原因呢?真是好奇啊。

 3 ) 是什么让伟大变得渺小

文/梦里诗书

低俗苍白的改编,使本自美好的情愫变得暗淡无光,在《小小的愿望》中低俗的其实并不是源于人性本能的欲望,而是电影将这一欲望表现的既尴尬又狗血,其苍白的也并不是电影预想建立的少年友谊,而是荒诞做作的剧情,根本无力描绘出一段淳朴动人的友谊。

根据韩国电影《伟大的愿望》改编,原片虽然是一部不错讲述少年友情的电影,但也仅只限于“不错”而已,其最为明显的问题便是叙事没有重心,剧情在前段过于拖沓,而时隔3年之后的改编,从成片来看我并没有发现电影针对这些明显的问题做出了哪怕一丝一毫的改进,反而自以为搞笑的融入了更多烂俗的笑点,使尚且不错的故事变得更为糟糕,照葫芦画瓢,却连一个瓢都没能画好。

《小小的愿望》讲述的是一位高中生高远身患肌肉萎缩症,面对不久于人世的事实,韩版中的愿望是“做爱”,《小小》里碍于审查制度改成了“恋爱”,但其本质上所做的都如出一辙,从这一点其实也能看出电影的改编并不用心,其虽然对行为作出了改动,却根本没有针对这一改变做出任何实质性的改动,仍旧只是遵照前作既定的路线照搬照套,电影剧情也因此变得割裂。

电影里徐浩与张正阳是高远的好友,面对高远这一看似荒诞却又真实的愿望,两人所做出的努力是其借以一展羁绊的所在,也是电影预想构建内核的奠基,而电影较之韩版更为不如的问题就在于这里,刻意加入的烂俗笑点既无从使电影情感变得真挚,叙事上又仍旧冗长拖沓,可以说电影的所作所为,只是在继承前作问题的同时,将缺陷更为放大了。

其实不单是这部从“伟大”变成“小小”的改编电影,很多放在别国优秀的作品,我们买来版权后的改编都变得面目全非,改编电影的水土不服,其根本在于奉行“拿来主义”的创作者既把原作剥离了原有环境,又没有为电影找到新的土壤。这就例如《小小》里“做爱”到“恋爱”的改变,恋爱有问题吗?这何尝不是一种淳朴美好的情愫,但不假思索,硬是要以“恋”为名,行“做”之实的暗渡陈仓,根本不会带来同原作对等的幽默。

固然原版存在着一定的问题,但至少《伟大的愿望》将一个少年源于本能的愿望在友谊羁绊中变得伟大,而这部《小小》则在没有态度也没有想法的复刻中,名副其实的将伟大的愿望变得渺小。

 4 ) 《小小的愿望》,没能实现

01

看《小小的愿望》之前,特意先看了韩国原版的《伟大的愿望》。

原版是一部性喜剧,概念还挺有趣的,讲了一个将死的少年想要“破处”,两个伙伴帮助他达成愿望。有感动,有荒诞,有成长,也有少年情谊。而且它抓住了“喜剧内核是悲剧”这一特质,把一个人走向死亡的过程,置换为了一段“向死而生”的性爱,并在“高潮”中落幕。

这个创意本身是结实的。但同时我也觉得,原版拍得并不够好,无论是节奏、剧情的设置,还是结局处理,都不够精细。

看完我就想,这是多好的“翻拍”机会啊。

一个好的创意没有被执行好,我拿来把它重新拍,拍出一个更完美的结果。这样的翻拍,不才有意思吗?

但很显然,我们的绝大部分翻拍还只是单纯的“市场思维”,不是“创作思维”。更直白讲,是赤裸裸的“拿来主义”,是他人的成功我可以复制。

你可以这么做,这是你的自由,也是商业的自由。

但我觉得,这不是一种好的创作态度。

从结果说,你把一部90分的原作,一比一复刻下来,又能怎样?

更何况,原作也只有60分而已。抄,都没找对人。

02

《小小的愿望》基本上是照着《伟大的愿望》拍下来的。

从人设到剧情,甚至连很多构图分镜,都完全一样。

至于那些不一样的部分,也多是“被动的改编”,比如一些必须要本土化的东西,还有就是为了过审要做的改动。

提到“审查”,创作者也确实值得同情。

比如对本片最伤筋动骨的发动,就是把“愿望”的内容给改了。

从原版到国产版的预告片,都很清楚,主人公的愿望是想“破处”,是想成为一个真正的男人后再死去,但在最终的影片中,迫于审查,却改为了主人公想要“谈一场恋爱”。

这样的被迫改动,还不止是直接抽掉了一部性喜剧的“性”字,更具破坏性的地方在于,它使得整个剧作的“关键行为”成了个说不清的事。

“破处”是个具体行为,不管当事人心里怎么想,只要行为发生了,事儿就成了,愿望也就达成了。这是很清晰的,可预想,也可评判。以这个具体行为作为愿望,整个故事的推进才是扎实的。

可“恋爱”是什么呢?

不清不楚。它无法提供一个可预知的行为,也无法勾勒一个可幻想的情景。以至于当这个愿望被说出来的时候,观众根本不清楚它到底意味着什么。

是牵手?是亲吻?还是冲到病房说一句:“我愿意做你的女朋友”?

完全不知道。

作为影片最大的“麦格芬”,如果这个愿望本身虚了,不够实在,不够有力度,那么整个故事也就泻了。

我觉得这是这部电影最大的问题。

当然,这无疑是审查造成的。但在发动过程中,是否有更好的改法?比如改成初吻?至少是一个清晰的动作。

但这样改,势必就要部分放弃“大保健”、“点穴”的梗,这显然也不是主创们希望的。对他们来说,至少“恋爱”是个模糊的词,还可以塞下一些暧昧的性元素,打几个擦边球,但由此带来的问题,他们或许来不及深想。

03

影片另外一点较大的改动,是结尾。

据导演自己说,这不是一处被迫改动,而是一种创新。

具体说就是,在原版《伟大的愿望》中,主人公最终完成了“破处”的愿望,没有遗憾地死去;而在《小小的愿望》中,结局是一个反转,主人公高远对小姐姐说,这个愿望是他编出来的,他只是想让自己和身边的人都不要太难过,至少还有件事情可以忙碌。

这也使得两部影片有了截然不同的落点。

《伟大的愿望》比较单纯地诉诸于少年成长和同伴情谊,而《小小的愿望》在此之上,将主题又一次升华。它实际提出的问题是:与一场“死亡”相关的的所有人,该如何面对死亡前的最后一段时光。

那个愿望,将所有人联系在一起。它使得将死之人和他身边的亲人、朋友不至于深陷痛苦,而焕发出了生机。它也使得一个被保护者和被成全者,最终成了保护者和成全者。这是死者最后的善意,也是生者得以继续活下去的心理基础。

坦白讲,比起原作,我还觉得这个改动是挺有意思的。

我不能说它多有深度,但至少在原作的基础上,它挖掘出了一个更高的涵义,这是好的“翻拍”应该努力争取的事。

但是另一方面,它的问题也很大。

最关键的就是,影片并没有为这一层最后的反转,做任何一点有效和必要的铺垫。它的前面完全照着原作拍,只是最后靠一次闪回和几句对白,就把反转完成了。这简直太生硬了。

所以还是那句话,翻拍不应该是照着拍,而是要弥补原作的遗憾,进而挖掘原作并未涉及的那个更深的意义。

《小小的愿望》在这一点上摸到了一点边儿,但很可惜,它并没有抓住这点意义来重新组织它的剧本。

以至于这点创新,也成了生硬的组接,失去了它本来的力度。

04

最后聊几句题外话。

《小小的愿望》也真是命途坎坷,接连经历了改名、撤档、撕番等风波,上映后,票房和口碑也不尽理想。

说到撕番这件事,我看到很多评论都在说:番位有那么重要吗?争来争去很丢人。

对此我的态度是:番位没有那么重要,但合约很重要。

如果番位这件事是合约里写得很清楚的,就应该履约;如果没履约,当事人有权利也理应站出来撕。

我们应该鼓励这种行为,无论受害者是普通人还是艺人,我们都该支持他,因为这背后隐含的是所有人的权利是否能得到有效保护。

围绕《小小的愿望》,我想说的就是这么多。

希望早日看到成功的翻拍片。

“翻拍”不是用来规避“抄袭”的挡箭牌,也不是智力懒惰的合理借口。它同样也理应是一种独立创作,是可以与原创相提并论的创作。

关键在于我们对待“翻拍”的态度。

 5 ) 如果死亡的结局已经注定……

如果说年轻的生命已经注定枯萎

是不是应该给在世的人多一点宽慰

在看这部电影之前我从来没有思考过这个问题

感谢彭彭的演绎

他拥有所有演员梦寐以求的共情能力

高远从出场似乎结局就已经注定

与其把这个愿望理解成简单的需求

我会更愿意把他的愿望理解成这样

“不要让你们经历死亡倒计时的悲痛

我是得罪了上帝的折翼天使

但你们不是

你们不应该忍受这些

所以原谅我在最后的日子里骗了你们

但如果你们的悲痛能少一些的话

这就是我得偿所愿的小小的愿望”

“如果注定不能和你们一起长大

那就请你们带着我快点长大

等到我们再相见的那一天

我们一定可以手牵着手

就像过去在篮球场上一样一起跑着跳着

去看漫天星辰还有我们曾经说好的那片大海”

生命虽逝 愿望达成

无悔 感恩 祝福

愿你们一世顺遂❤️

 6 ) 虽不伟大 但不小小

其实要是没有前面档期的这一档子事,我觉得评分应该还会不错。

愿望可以是伟大的,但也可以是小小的,这都没问题。有问题的是面对这个愿望各人心中的盘算,或者换句话说,大家其实也都太谨慎了。

试想,在目前没有分级制度的中国电影市场,三位有流量,至少是受关注的男演员,共同出演了一部性喜剧。面对这个问题是欢乐的,戏谑的,虽然重点是友情,但是影响力是在的,是现成的。

这种程度的玩笑对于成年人似是清风拂面,大概还有点可爱,但是对于某些半大不大的同学(实在也是找不到合适的词)来说,可能话题本身就变得有趣了。

虽然我也知道现在的孩子如何如何早熟,可既然已经早熟了就不用催熟了吧。

但是不聊这个故事又进行不下去,被迫还是擦边球吧。

有些东西对于中国人其实还是羞于启齿的,不然高远为什么不直接说,不然他爸怎么会宁可打昏老婆也不愿意直说。

唉,各人心里都有一本小账,为的就是别出纰漏。上意难揣摩,下属宁做过。

所以不是伟大就是小小,难道就不能叫最后的愿望吗?俗是俗了点,不过我觉得到是贴切。至于庶民不配伟大,那真是我呸。

 短评

不打分是我对彭昱畅最后的温柔。

2分钟前
  • yuan
  • 还行

你知道那两个字是啥,他知道那两个字是啥,他知道你知道那两个字是啥,但是他就是不让你说那两个字是啥。用化妆制造笑点,剪球鞋制造燃点,写留言制造泪点,炒话题制造卖点。兄弟感情只有一张合照,既无叙事动力也无法感同身受。愿性不再代表肮脏,女人不再拿来消费,不要用合照黑白化去冒犯逝去的人。

3分钟前
  • 西楼尘
  • 很差

彭彭躺着(某个帅的角度想起了权游布兰手动捂脸表情)仅靠眼神和脖子的演出就值两颗星,即使听说被删减了很多戏份,怪不得感觉好怪笑完好空虚…听到彭彭绝望地被拼出一句我想…谈恋爱…观众都软了,已经发出去的一半笑声另一半落下去,有种被当傻仔受骗的感觉手动捂脸表情。是谈恋爱,听到了知道了,一点也没想歪,无欲无求,阿弥陀佛,善你个哉,中国孩子太难了,中国青年好演员太难了。年轻就应该想做多做,以少做其他没必要的无能为力的,当然姿势千万种,安全第一条,事前做好措施最重要,可别乱生孩子别作孽。那个恶心的田羽生怎么还不死呢。

5分钟前
  • 深夜声噎
  • 还行

片子最大的问题是非常明显的撕裂感,因各种原因,青春性喜剧已经变成了青春喜剧。不过,倒不特别讨厌这部影片。或许还是因为演员的关系,相比田羽生之前的作品,这一部在选角其实是很不错的,彭昱畅有点贱贱的躺式表演很好玩。而魏大勋新的惊喜,一个特别萌的天然呆,我还挺吃这种呆萌的。

8分钟前
  • 桃桃林林
  • 还行

无论破处还是谈恋爱,本质上还是一部性喜剧,性别、有色笑话和直男视角撑起了全片。只能说因为主角是对情欲懵懵懂懂的少年,相比于《前任》也就没有那么油腻。彭昱畅和魏大勋救了这部电影。

9分钟前
  • 阿暖
  • 还行

相比价值观混乱,刻意潦草,笑点低俗,演员装嫩,恶意煽情等等来说。导演的审美低廉和谜之滤镜调色更胜一筹!

12分钟前
  • 华盛顿樱桃树
  • 较差

韩国原版好好的性喜剧,啥都可以说啥都可以谈。你拿过来,也不敢拍也不能拍也不敢说也不能说,你说你图个啥。图你就有勇气?图你不洗澡?

13分钟前
  • 开膛手贝塔
  • 较差

为什么给了五颗星,一部分源于我对彭彭的好感。真的是一个太乖的孩子了,不说片方到底多过分,一直努力宣传,首映礼结束大家都走了,他一个人喊希望大家喜欢电影的话可以向朋友安利,然后可以在社交网站上给个好评,据说最后一场首映,大家都走了,他还一个人蹲着给大家签名。被降番,被宣传黑幕除名。这个乖孩子除了一纸声明其他工作照样努力配合完成。对彭彭真的太有好感了,但是这五颗星不仅仅是因为好感,电影里,演员们的表现都很不错,虽然一开始有点儿不习惯感觉好像用力了,但是看着看着真的是笑到肚子疼,这就是他们的风格啊。虽然是翻拍,还被删减。故事还是完整的,笑点在,感动也在,推荐大家去看。当然也尊重为了彭彭果断放弃贡献票房的朋友。这个愿望,上映之路并不平坦,临近国庆,冲刺的时间不多,希望有兴趣的朋友不要犹豫,去看彭彭吧

15分钟前
  • 宁姑娘
  • 力荐

作为导演的技巧为0,根本不配这些演员和这个剧本。更别提把“性喜剧”这个根本点改成了“谈恋爱”,国产电影新时代黑话..........片尾又上素人素材,恶心谁啊?

19分钟前
  • 判官
  • 还行

彭彭很真诚,但电影很不好看,翻拍把原版优点都摈弃掉,加入的改编又画蛇添足,那翻拍还有什么意义?

22分钟前
  • 绝世魔女
  • 较差

挺好的,彭彭演的好,干裂嘴唇让人心疼。

25分钟前
  • 疼疼(电动版
  • 还行

韩版“我想做爱”变成了中国版“我想谈恋爱”,很可惜。唯一进步的是“愿望”提升到了三重意义,第一层是表面的“我想谈恋(做)爱”,第二层是他人视角的“想帮我完成愿望的愿望”,第三层是成全他人“想帮我完成愿望的愿望”的愿望。

30分钟前
  • 不良生
  • 还行

9012年了王大陆还在用嘴演戏

31分钟前
  • habanero
  • 还行

浪费时间的电影,梗老,笑点都意料之中。就这片番位也没必要撕了,不嫌磕碜吗?

36分钟前
  • 绿色鼓励装
  • 较差

兄弟想谈恋爱,所以就叫老同学、叫亲姐帮他完成心愿;司马缸什么都愿意为你做,所以你就叫她去做兄弟的女朋友。徐浩利用别人对他的喜欢,张正阳居然还说他太帅了。对对对,只有你们的兄弟是人,其它人就不是人。为了兄弟,他们什么都可以做,甚至可以是不道德的事。你们对“兄弟”是不是有什么误解?他是病人,所以什么都要顺着他,你弱你有理?殊不知,最不歧视病人的行为,就是不把他当成病人,让他觉得自己和其它人是一样的。以前司马缸胖的时候,徐浩各种嘲笑她;司马缸变瘦了,他又要她做自己的女朋友了。哪有电影拿胖瘦、外貌做笑点的?(司马缸这个名字也充满了歧视)这不叫幽默,这叫人身攻击。作为一部反歧视的电影,却存在着另一种歧视。你拍的就是边缘人群,你还去嘲笑边缘人群,还把它作为一个笑点,真是又当又立。

38分钟前
  • 朝暮雪
  • 很差

这片和前任3之间,也就差了一个上海堡垒...到流浪地球之间的距离

40分钟前
  • 很差

奔着轻性喜剧来看的,结果有点失望。中秋公映版基本是“学好”归来,台词破处都改成了谈恋爱,还有一段重拍的。整体中规中矩,节奏温吞,毫无兴奋点。最重要的还是剧本不落地这个问题依然没解决,地基没打好,人物就立不住,人物立不住,就没法产生共情。以及导演惯常的偷懒和几乎没有进步的小聪明就不吐槽了。就目前的语境下来讲,这个片子做为暑期档种子选手就有点差强人意了。4.7/10

44分钟前
  • 二月鸟语
  • 较差

还不错的~净化版的性喜剧,桥段都是套路,但也很好笑。沙雕二人组负责卖傻,彭彭躺床上示范演技。结尾很明显的一顿猛煽情,哭不哭就就见仁见智了

48分钟前
  • 放开那个浪味仙
  • 还行

彭昱畅演技是真的好,生无可恋的状态演出来了,哭起来真的是要人命。大勋花真的好可爱好好笑啊。王大陆张大嘴巴真的感觉要吃人啊,太尬了。(大勋花可以是男一的)结局强行鸡汤煽情,太无聊了,想看未删减版。

51分钟前
  • 余林
  • 较差

其实,国产版在故事架构及叙事情节上,基本忠实地按照韩国原版翻拍。但由“伟大”变成“小小”,由“做爱”变成“恋爱”,价值观是更正确了,正能量也更突出了,但“青春性喜剧”也变成了普通的青春成长片,观赏娱乐性大打折扣,就像做菜少放了盐,而且,在逻辑上也很有些别扭了。。。

56分钟前
  • 明光暗影
  • 较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