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醒10分

正片

主演:王钧赫,

类型:电影地区:美国语言:年份:2001

 无尽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红牛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剧照

梦醒10分 剧照 NO.1梦醒10分 剧照 NO.2梦醒10分 剧照 NO.3梦醒10分 剧照 NO.4梦醒10分 剧照 NO.5梦醒10分 剧照 NO.6梦醒10分 剧照 NO.13梦醒10分 剧照 NO.14梦醒10分 剧照 NO.15梦醒10分 剧照 NO.16梦醒10分 剧照 NO.17梦醒10分 剧照 NO.18梦醒10分 剧照 NO.19梦醒10分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长篇影评

 1 ) Life is not a dream, be aware, be aware, and be aware.

在豆瓣上溜达一圈,觉得应该有人好好说的说的本片,无奈只能由我这个懒人暂且充当一下这个角色了,咳咳。【欢迎潜下去的比我还懒的人来批评指导扔板砖】

这部电影一下抓住了我,我承认,是有很多主观色彩在里面的,对梦的研究,量子物理,自由论,关于生活,存在,还有人与人的交流方式,都是我非常感兴趣也是一直在关注的问题。所以看到这部电影真的非常想跪在地上,捧着盘,仰头45度,瀑布泪,还要在脑袋顶上打个光的。

所以与其说这是一部电影,更像是一种交流,像涉及语言起源话题的那个女的说的那样,人类有各种各样的交流模式,而这部电影就是其中之一,是导演在世纪交界之处希望传到一个强有力的信号,而如果你能接受到信号的话,就不会觉得这是满头雾水的对白了,而是,你也是对话之中积极的参与者。

首先,关于梦。

一段时间,我总是再做同一个梦,梦见自己在飞,我可以控制气流,轻轻向下踩一下,就会上升,可以控制高度,控制速度,控制降落,一切,就像真的在飞一样。 一直对佛洛依德梦的解释很感兴趣,得知这叫醒梦,也就是电影里多次提到的lucid dream,这是梦一种比较高级的状态,在这种梦的状态之中,梦者是对自己的梦有掌控能力的,可以思考,可以判断,可以行动,并不一定是飞翔,飞翔是一种少有的状态,可以仅仅就像是电影里那样就是进入一个又一个日常生活的情节之中,但是对自己的梦有部分掌控能力,并且这种能力可以主观上得以训练,控制梦的能力也就更强,我一直在对自己做这些有趣实验,也确实有不少收获。

而关于梦与现实,一直以来都是一个很有意思的话题。我们是在梦中还是在现实中,怎样才能确定我们不是从一个梦中醒来,却进入了另一个梦中,怎样才能区分梦境与现实?这个话题又可以被我非常主观的解释为——怎样才能有真正的存在感? 我看过两个对这个话题最有意思的探讨;一个是米兰昆德拉,他既提出了问题,也解决了问题,提问和答案还都是一样的,那就是——生活,永远在别处。另外一个就是这部电影啦,很巧妙的是,导演的提问和回答也都在题目里了,那就是Waking Life.

但其实这部电影的剧情不仅仅是一个个梦那么简单,若是真的要很客观的从电影内部的心理学角度来分析的话,我偏向于整部电影都是男主角死亡之前的思想停留,跟stay的剧情框架是一致的。关于人死前的的意识存在的问题,片中也有简短介绍,简单说来就是当人的机体已经死亡之后,大脑还会有5分钟左右的生存时间,而这短短的几分钟,在思维的过程中可以是几个月,甚至几年的时间线,而大脑这段时间的运作其实于梦非常类似,都是潜意识的记忆空间的思维活动,能够反映出最基本的心理和渴望。

本片也正是如此,其中几处暗示有,1.电影刚开始男主角搭车后被撞,2.Jesse 和Céline在床上讨论人死前的意识停留,以及3.最后男主角发现自己无法从一个有一个梦中醒来,推断自己可能已经死了。这些都应合理的推理为,(加上我的部分主观推测),男主角车祸身亡,但是由于他壮年夭折,对生活抱有诸多疑问亟待解决,(好吧,这两句是搞笑用的)所以潜意识里渴望能够得到一个答案,于是在幻觉世界里产生了大量此类话题的对白,其中夹杂着一些生前的记忆碎片,和临死一瞬间的回忆。

在对具体内容展开之前,我想先提醒大家,有没有注意到不知道在电影哪分钟里男主角的一句台词,(好吧,我是非常不负责任的影评者,大概是跟那个地下道里遇见的女人的对话里),他说,他进入了很多对话之中,这些对话似乎都是在讨论一个主题。。。

当当当当~一个华丽的切入点。

所有这些不同的话题,你说他涉及了物理学也好,生物进化学也好,哲学,心理学,甚至法学,政治,民主,自由,等等似乎触类旁通,但其实仅仅是一个话题,导演只想跟我们说明一件事情,但这件事情之所以导演没有那么直白的用语言的形式明确表达出来,而仅仅是暗示,是因为,对于不同观影主题来说,会有不同的理解与看法,而仅仅明确提出这个主题,就会把这个主题的范围大大狭隘化了。(貌似我现在就在大大狭隘这个主体,呃。。。)

如果让我总结的话,我会说,整个话题都是关于Life的,(我无法直接翻译这个词,因为译成,生命,生活,生存都不够妥当)也就是电影名字的后半部分。(关于前半部分,我会稍后说明)

如果要剖析每一段对话的话,这个影评就会有一个很难看的长度了,(这是我非常不希望发生的)因为导演在这么一部短短的电影中想表达的东西太多了,所以我就抓我认为的重点来说了。

整个电影最核心的一个人物,是在大桥上高呼:Life is not a dream! be aware, and be aware,and be aware! 的那位仁兄,并且据推断这个人物的形象很有可能就是导演本身。 其中关于认知和life他说,他并不完全赞同某某的观点(原谅我忘记那哥们叫什么了,并且很无知的不知道他是谁),而说,Life understood is life lived.(这也就正是本片的一个中心思想吧,啊,回到小学语文课的感觉真好啊)。

无论拥有怎样的人生,混混沌沌都是可耻的,就算是在清醒的”现实“状态之中,毫无知觉的渡日,如在半睡半醒之中,(所谓waking,电影名字的前半部分) 那又与真正睡梦相差几何呢?但是这世界上有多少人是在这种所谓的半梦半醒的状态之中的呢?

如果真的要去计数的话,得到的只可能是一个残酷的数字。地铁上多少面无表情的朝九晚五上班族,多少自觉欣慰穿着“白领”奔波的灵魂,早已忘了自己年轻时的初衷与梦想,多少大学校园里荒废时光的“新世纪接班人”。还有多少高考考场里渴望着自己理想的院校的孩子。等等,你以为这就是有目的,有意识的行为么?

哦,不, 我们早就在社会中被摆弄了。整体的社会价值观就是,一个孩子,应该接受教育,应该在学校取得好的成绩,应该上一个一说名字大家都能知道的大学,应该在大学毕业之后找到一份收入可观的工作,等等等等。

虽然不可否认这可以是一种正确的人生轨迹,但是我们的人生,还是我们清醒的状态下(非梦的状态下)的选择么?这是我们的自由意志么?我们有选择的权利和自由么?还是这是我们从小就被社会灌输的一种所谓正确的生活观?或者说是在潜在的社会观念下的束缚下的非自由状态?

这就应了电影里另一位仁兄,谈及自由问题的时候问道:有没有真正的自由可言? 连我们的思考都是在尊崇所有人一致的思考程序,无非不是大脑中几个电流蹦出的火花,那我们又怎样才能摆脱这些本身就赋予在我们身上的枷锁,获得真正的自由呢?

当然这种绝对的消极主义是不可取的,谁都知道大家微观的思维过程是一致的,但是主观意识却占有更主要的比重。毕竟苹果砸在有的人的脑袋上,能够发现万有引力,砸在我的脑袋上就肯定不行。毕竟有的人脑袋里就能突然显现出E=mc^2,在有的人脑袋里就只能是狭隘的金钱占有欲,嫉妒,贪婪与懒惰。

但是过分乐观也是不可取的,这种潜在的社会枷锁在一定程度上虽然束缚了自由意志,但却不能否认的保障了一定的社会秩序。换句话说,在现在的这个时代,这种有点扭曲有点病态的社会状态还是可以被接受的,借用马克思的话就是:还迎合现在所谓的生产力。只是有一部分人会在这样的生活状态中感到极端的孤独,有的人会觉得矛盾,有的人会与整个社会格格不入,但是随着时间消逝,这一部分人中又有一部分人学会了接受和迎合,慢慢走近了社会的大圈子里,真正的问题仅存在于少数自以为文艺的青年中。

这部分人活在未来的时代当中,就像梵高毕加索不能被自己的年代赏识,就像艾米丽狄耿森的诗在自己的时代活不下去,就像一直在黑暗中踽踽独行的鲁迅,把时间狠狠往前推,就像公元前就在渴望理想国的柏拉图,像渴望完美仁君的孔孟,还有完全脱世的老庄。

在自己的年代中,都是那样的格格不入。

是时代的问题,不久的将来或是很久之后的将来,当这种问题变成社会普遍问题的时候,就意味着,革命又将到来。你可以说我像尼采一样唯心,一样疯狂,但是这种你认为可取也可以认为不可取的意识本身的价值是不可估量的。

最后再回到电影当中,再回到梦的话题上来。

我也想站在桥上高喊:Life is not a dream, be aware, be aware, and be aware! 也许鲁迅也好,导演也好,我也好,都仅仅是想站起来,高声吼一下,就算能够唤醒一个“半睡半醒”中的人也好啊。

其实无论是昆德拉也好,本片导演也好,答案都是一样的—— 真正重要的不是区分到底是在睡梦中还是清醒着,重要的是能够自由思考,确定自己认为有价值有意义的事情,为之追求,不被周围意志所动摇,并且能够时刻清晰的意识到自己的行为还在自己原始的轨道上。这样,就算现在所经历的状态仅仅是一个梦,也不枉此行了。

Life understood is life lived! 我再加上一句,让它逻辑上更完整,Dream understood is dream dreamed!

PS 电影还有一个很厉害的地方就是,对白那么多!!!开头30分钟,男主角基本上没说过话。。。。。

 2 ) Nice try

非常粗糙的画风,非常枯燥的内容。这实在是我没有料到的。
        尽管是英语片,但却有着小众电影必备的贯穿始终的絮叨——没有联系的出场人物,没有前后文,没有基本的寒暄玩笑,就是这样一个个地直接对着主人公开讲。演讲内容多半是关于人生意义、梦境原理、伦理设想、哲学思辨……我开始还企图要跟上讲话者的思路,努力要弄清楚一个人和另一个讲话内容的主旨与联系。后来就彻底放弃了。我基本上就是那个不断醒来,发现自己在另一个梦境里的主角,能做的就只有面无表情地四处游走,面无表情地装作在听别人宣讲。
        我后来才弄明白为什么这个主题要用动画手法来表现——它明明是拍下真人之后,电脑特效作出来的。因为那些不断抖动的镜头,不断纷纷叉叉的线条,才能显出梦境的意味:不确定,不确定,不确定。
        片子基本上是在挑战普通人的忍耐力,以及“到底你可以坚持到几分钟的时候才睡着”这个实验命题。但是毋庸置疑的是,那些人的絮叨其实都充满思想的力量,可惜是画面,画面之于文字,恰恰就短缺在这个引导别人抽象思考的部分。
        我只是想对编导们说:Nice try。

 3 ) 离开把手,我就会飘起来

       有些道理就是很难传播——因为人们只传递自己认同的东西。有些道理就是不大可能被大多数人认同,于是,即便它再有道理,再怎么有用,也不是很容易传播。
       所以这个电影也被埋没,因为它涉及的观点太多太泛乱,每个人滔滔不绝,像拿着一大桶水对着男主角泼洒着他们的论点,但论据却很少,这样的谈话很难让局外的人产生认同感。大多数人只不过看着整部电影里多数是不太感兴趣的对白,看完就完全忘记,继续他们半梦半醒的人生。
       但是抛开观点不算,电影的表现手法真的打动了我。导演的这个想法是开创性的,真希望会有新的作品能向这个电影致敬,这个手法真的值得再用。

 4 ) 半梦半醒

不好意思,我看本片的时候也半梦半醒……大量的对白,恍惚又不太连续的画面……当然,和看片时的精神状态可能也有关。并不是说影片不好看,至少不是不好。只不过确实有点催眠的效果……很切合影片主题……
我想先说一下它的动画效果(是的,这是一部动画片)。第一眼觉得,哇靠这画得真像啊。然后我马上就警觉了,这不能吧,肯定是拍真人再去做效果的吧。但是它又时不时加进一些变形、迷幻等效果。于是我一直关注着画面,直到July Delpy(“Celine”)和Ethan Hawke(“Jesse”)出现,发现了脸熟的——这也“画”得太像了,一定是真人拍的……
然后我又重新将时间轴拉回前面,关注对白内容。
插说一下,“Celilne”和“Jesse”是来自《Before Sunrise》和《Before Sunset》的角色——严格地说,拍本片时还没有《Before Sunset》——但是情景上似乎在其后,因为此二人上床了,醒来依然在继续着不休而无甚边际的对白。
(少量截图见http://www.douban.com/photos/album/14766171/。)
“人的肉体死去6到12分钟内,大脑仍在活动。而梦境意识下的时间比醒时几乎长无限多。”
“我醒来,10:12。又睡。做了一个长长的复杂的貌似好几小时的梦。然后再次醒来,发现才10:13。”
“就是如此。所以6到12分钟的大脑活动,简直可以就是你的一生了。”
……
“过去40年间,全球人口翻了一倍,如果你真的相信自负的灵魂永恒论,那你的灵魂也不过50%的几率超过40岁。如果要达到150岁,那就只有1/6。”
“你想说啥?轮回不存在?还是我们都是帮年轻的灵魂?或者我们中有一半是轮头一回的人类?”
……
说到我将时间轴重新拉回前面。这片本身对话就多,又深奥、有时晦涩,一不留神顾着看画面,你就根本不理解它在讲什么。原来就不大好懂的影片……
我不大肯定我明白了它想表达的东西。但是很多地方的谈话确实很有意思。主要好几段关于梦境和现实的,正如同前面提到的,这是本片的主题。这种既像实拍又是动画的画面风格本身就是表现梦境的上佳手法,看起来不是真的,又绝对像真的……
片中主角不断地醒来,又不断地发现其实还在梦中。这样的情节乍一听挺恐怖的,但影片中并非如此,而是有趣有深意得多。尤其结合若干段对话中关于梦的阐述,你对这一次又一次的“假醒”会有自己的猜想和看法。片名《Waking Life》也很值得思考。
http://syc0129.blogbus.com/logs/36883702.html

 5 ) 内时间意识中的情节

为什么说是“内时间意识”呢?其实这个词放在这里是很不妥当的,深究起来,我就变成现象学的罪人和玩弄者了。
但是在《waking life》中确实不存在——即使存在,也被巧妙地掩盖住了——正常的时间。主角一直在徘徊、画面也一直在徘徊,观众被诱进语言织体的陷阱:只有语言,庞大的且看似杂乱无章的大段独白才是观众有可能把握的——纵然杂乱,却未脱离语法,而在情节和画面中,我们甚至可以说,整部影片都是支离破碎的臆想。这是导演的恶意抑或目的?
或许导演同时希望观众放弃情节,把全部精力投入庄之蝶的禅机。他根本没这个必要,愿意花时间两遍三遍看片子的人根本不会在意什么狗屁情节,这种人都是偏执狂,否则他们宁愿找一张tango唱片听一下算了(顺便说一句,背景音乐恰如其分地选择了能够凸现疲惫、紧张、忧虑和努力把握一丝理性的情绪的tango,太棒了)。

 6 ) 梦里的每段故事展开都是一个人生

专门下载了看,开头就很吸引人,可爱的小朋友,天上划过的彗星,也许那时候起就是梦境。之后被各色人的言论轮番轰炸,傻眼,好吧,只需继续跟着看,不同的毫无关联的人物登场,讲述他们对生活对生命对哲理对万物之理的论述,导演都上场了好嘛,一度看观影时间,想什么时候才能结束,或许如果这是我的梦,那真是也会期待早点醒来。
梦境不都总是多线性交错发展的吗,时间概念模糊,却又一刻不停的叙事演进,突然就掉入另个场景、不同人物交织进来,云云诺诺,由不得你弄明白缘由,即又进入下一个梦谜里。
对应之前看的《Lucy》,世间真理都在片中了,只需自己看完慢慢理解。
奇怪,昨晚睡觉,会想到这个电影,也记不清是在睡前还是入梦中时,那些人物的只字片语会作回想。
这感受未免既奇异又深刻,无可名状的附着感,想逃避又身同感受。
我会再看一次的。


                                                                   H2 2015.1.2 晚

 短评

很多地方看不懂,所以就不便評分了。總的來說,這是一部非常非常深奧,可是又很睿智的電影,探究人生、我、夢還有生活等等。問題是,我們有必要對自己的人生進行如此的嚴肅的審視嗎?也許。只是我覺得每個人對自己的人生都有不同方式的挖掘,這是其中一個方向而已。我純粹是沖著J和C的結局而來。

5分钟前
  • StevenTong
  • 还行

喝杯浓茶,打起精神,继续再看。年度奇片,哲学教材 !7.3

9分钟前
  • 巴喆
  • 推荐

扯淡的路上,林克莱特走得很远

14分钟前
  • 桃桃林林
  • 还行

爱在系列隐藏的第1.5部。我也好想找人每天跟我神侃一些有的没的不着边际的话题啊,什么文学艺术科学哲学,大家每天一起瞎逼逼多开心啊,再不然每天聊八卦也好啊,昨天文章马伊琍,今天奶茶刘强东,明天单位狗男女。(ps.大头,这对你来说就是不知所云的话痨电影,请勿观赏)

18分钟前
  • 了不起的花轮君
  • 力荐

我不明白为什么要选择CG动画的方式来处理这个题材,在我看来,片中大多数场景和画面甚至可以忽略掉,光听一下那些谈话就足够了。也许读读剧本更有感觉,不觉得画面起到了很大作用。这个题材用真人电影或者真人动画可能会更有感觉,那样才有超现实主义的味道。本片我猜是前期真人拍摄然后再CG重新绘图。

21分钟前
  • 私享史
  • 较差

大型新媒介云吸毒,花60块飞99分钟,上天入地,叨念人生。

25分钟前
  • shininglove
  • 推荐

感觉这是林克莱特的精神呓语,生活中总是会有各种困惑、各种稀奇古怪的想法,难得的是林克莱特将它具象出来了。信息量好大,每次低头咬一口西瓜都错过很多内容---足见话唠程度---

27分钟前
  • 帕拉
  • 推荐

竟能听懂全部人所说的,并且还有机会嘲笑其中至少三分之一.这些并非极深的哲理,使用了演讲的方式来料理,虽然有时也跟不上他们的节奏,但其中深意却已为我们所理解:就是观念而已.关于自由意志、灵魂转生、量子理论、社会结构和进化论等的观点无触动,倒是自焚的人、开船车的人和监狱诅咒最得我心

28分钟前
  • 文泽尔
  • 力荐

“也许我们对时间的感知只是一种幻觉。事实上,我们的整个人生和历史只是一个永恒的瞬间”。又是Richard Linklater的标志性哲理对话性独立电影。我发觉在我看过的这三部他作品里面,他在国内最负盛名的那部《Before Sunrise》是最差的。也许是《Slacker》和《Waking Life》的对白太过深奥,一般人看不懂吧。这个人已经开始逐渐变成我最饭的独立导演。

33分钟前
  • 思阳
  • 力荐

说实话,最初我对这部电影没太多好感,虽然这种真人拍摄转制动画的方式我一直挺喜欢的,但一轮接一轮的梦,一轮接一轮的大道理,就算再有意思的话题也会让人心生烦闷的。但到了最后,还是打脸喜欢上了,尤其是PKD一出来,想表达的主题突然立体了,也好理解了,亲切了。

37分钟前
  • 瓜。相信这个世界很变态。
  • 推荐

我不该在困乏的时候看它……

40分钟前
  • 不流ᝰ
  • 力荐

探戈搭配对话,片头说的演奏上slightly detached, a little wavy, slightly out of tune也正是影像的质地。电影用frame启发观众发现holy moment, boat司机说的那番话挺阿巴斯的,无论是从电影还是人生的角度。无尽的梦是死亡,还是,无梦的睡眠是死亡?片中的梦境神神叨叨得令人羡慕,个人经验是梦中一般不这么话痨,也不会在梦里看到自己,train yourself to recognize a dream还是挺难的

45分钟前
  • 吴邪
  • 推荐

I keeps waking up while watching this

47分钟前
  • 冥想高潮
  • 还行

每晚梦境灾难大片奇异考夫曼,一醒来过的跟劣质自我中心白水欧洲片似的,情愿活在关不掉开关的世界里。

49分钟前
  • 推荐

大概世界上最沉闷的动画片,除了梦中梦的结构,剩下的全是“哲学课式”的对话。但是这片子倒是让我想起了刚上大学那会儿的情形,就像片中那个主人公一样,我每天都几乎一言不发地听别人讲一大堆理论(一套一套的,听起来都很有道理,但是仔细想一下,又好像什么也没讲),然后在夜里做各种奇怪的梦。

53分钟前
  • 远子
  • 推荐

按车轨边青年的说法,lucid dream大概不算梦?但是像我现在,就已经很少做那些没法控制,完全沉溺的梦了。通常梦开始没多久就会被意识到是在做梦,直接导演剧情,甚至都不用学主人公找个开关来验证。按照弗洛伊德引用Vaschide的说法,大概就是,想睡觉的愿望被其他愿望(比如说观察和享受自己的梦境)取代, wish-fulfilment以另一种方式进行。片里萨满是把lucid dream看作珍惜想象力的一种方式,但应该还有一方面是恐惧吧,恐惧失去控制,被卷入无法左右的梦域和情绪(Melanie Klein也有类似观点)。另外一点,主角穿越各种场景的floating是弗洛伊德的典型梦境之一,除了性行为暗示(erections or emission),还是一种退到童稚状态的,无干扰的愉悦感

58分钟前
  • coie
  • 推荐

真人拍摄,动画呈现,形式非常独特;哲学电影,梦的解析,内容非常深刻。

1小时前
  • 芦哲峰
  • 力荐

大概根据实际影像处理的动画,看不下去

1小时前
  • boks
  • 还行

林克莱特你真会玩儿,这你都能拍。基本上可以当成初级哲学的动画解说,人存在吗,现实存在吗,你怎么知道自己不是身处梦中。跟上片中人物的思考速度应该不是难事,那样就会发现我们以为理所当然的东西其实都很难站得住脚。

1小时前
  • 鬼腳七
  • 推荐

非常特别的片子,将拍好的真人场景再由动画制作室改成动画。全片充满荒诞又不乏现实感的诗意,以及大量关于梦与现实、生活、存在主义、死亡、自由意志、社会规则、电影与文学、集体记忆的对白。虽然中间差点也“半梦半醒”了,但还是要强力推荐!爱思考人生、钟爱哲学的友友必看!

1小时前
  • 冰红深蓝
  • 力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