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离天堂

HD中字

主演:朱丽安·摩尔,丹尼斯·奎德,丹尼斯·海斯伯特

类型:电影地区:美国语言:英语年份:2002

 量子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无尽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优质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红牛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非凡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剧照

远离天堂 剧照 NO.1远离天堂 剧照 NO.2远离天堂 剧照 NO.3远离天堂 剧照 NO.4远离天堂 剧照 NO.5远离天堂 剧照 NO.6远离天堂 剧照 NO.13远离天堂 剧照 NO.14远离天堂 剧照 NO.15远离天堂 剧照 NO.16远离天堂 剧照 NO.17远离天堂 剧照 NO.18远离天堂 剧照 NO.19远离天堂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远离天堂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凯西是一名标准的50年代家庭主妇,拥有健康的儿女、事业成功的丈夫、同时人缘又好,一直是众人注目的焦点,直到一夜竟然发现她的先生法兰克与陌生男子有染,令她井然有序的生活顿时崩溃。迷失与悲伤之余,她从黑人园丁雷蒙身上找到慰藉,然而种族隔阂与众人异样眼光令她十分困扰。无法忍受流言蜚语,他们免强维持住婚姻关系,却始终无法摆脱一者是同性恋、一者爱上黑人的阴影…脱逃之梦歌舞青春(2006)他的微博情缘魔徒我们要一个小小的圣诞节刽子手怪谈海上嫁女记馨海蝶滚动吧小齿轮奇怪的她养鬼吃人4:血统只道再见夜行动物预兆散步的侵略者丑态百出军火大劫案炒作之家无名亡者之声第十二夜1996未来杀手鬼门关2009天魔第三集爱砸了锅盖头217.3 关于性007之八爪女国语戏说台湾之双生鲤魚王人人都在谈论杰米分秒不差王宝钏(上集)彩楼配死不瞑目水手服与机关枪1981翠谷天伦听不到的哭泣车四十四布朗夫人的儿子们:2011圣诞特别篇风波里的小丑杀出个黎明第一季

 长篇影评

 1 ) 一切都是那么平凡、不幸和动人

电影舍弃了剪辑的精细刻画,换来的却是浓郁得像是花丛的生活气息。在摩尔饱含情感、神韵得当的拿捏举止间,优雅温柔和善良的中产阶级主妇的形象在脑海中浓得化不开,而其他角色的表演也同样鲜明各异和情态充沛。音乐和摄影都如此直白和简单,却再好不过,因为Cathy的故事是如此平凡。而丈夫的谎话和懦弱、镇子的流言蜚语、面对人种歧视的无力感,又是那么不幸。但终归,一个充满希望和寄予情感的送别,让Cathy即使远离了天堂的美好,却有着充满了人情味的动人。电影剧情趋于平淡,波澜起伏似乎都在情理之中,但却丝毫不影响让人沉浸在久远年代的牵动人心的情感关怀里。

 2 ) 既然天堂不存在

那就接受命运的安排,或者是无解。不管男女,只要活着,就一定受制于你所站立的地方。托德•海因斯,于12年前抛出《远离天堂》这样一部闷闷不乐的剧情片,他不可能只是为了背弃当年好莱坞盛行盲目追求电影的宏大视觉。如果你稍微了解一点他成长的路径,答案也就再清晰不过。 海因斯1961年生于堪称全球电影产业基地洛杉矶,从小爱上电影即是环境使然。读高中就拍了记录中学生活的影片《自杀》,加上后来的《刺客:关于兰波的电影》《超级巨星卡朋特》《毒药》《安然无恙》《天鹅绒金矿》,都不难看出,他对电影艺术的追求多数来源于纪录和心理分析具有时代性社会事件,涵盖摇滚,自杀,吸毒,艾滋病,性…… 他太善于从庞杂社会信息里提炼标志性符号,熟稔于观察生活给不同的人带来绵延的琐碎。就连季节变幻的语言,微风吹过繁花,他都能将它们融入到故事氛围的渲染中去。《远离天堂》即是典型。它描述了上世纪五十年代末,生活在美国康涅狄格州的一个小镇上的四口之家。原本舒适平静生活,因为貌合神离,拉扯不尽。花开两枝,各奔东西,峰回路不转。导演加编剧集于一身的海因斯,他是否在将时代造就的种族歧视放大,平白无故安插男主是同性恋的插曲,让朱丽安•摩尔扮演的卡西主导剧情偏向于与友善的黑人园丁雷蒙,在倾诉家庭遭遇分享私密生活借此减轻痛苦时发生了暧昧进行添油加醋意淫呢?相信每个看过《远离天堂》的人,都会对女主隐秘的心事,她那张面对社区闺蜜总是满布假笑最后实在绷不住了和盘托出的言语和神色里抑郁良久。小镇姹紫嫣红的金秋,典雅的建筑风格,疏朗的街道和或急或徐的行人,我不敢说那样饱和、丰满的秋色,调性压制的精确程度,或者正是为了烘托三人之间的紧张气氛,以及那些站在街头对卡西指指点点渐行渐远曾经像圣母一般吹捧她的街道友邻。从而,将故事推向隐秘在胸口闷得发慌的情绪。 片中,白人上流,黑人低贱。黑人为白人工作,兢兢业业,卡西家的黑人保姆一直在干活,事事处处替女主着想,女主作为家庭主妇,全职太太,尽力表现得卓越,完满。只是过一种流水账一般看起来除了参加晚宴就是接受模范主妇义务采访,争取总是荣登地区八卦报纸头条。她拥有优雅得体的裙裾,好看的头巾,一辆车,适合拖儿带女满街窜。就连她的善良和友好,都是闺蜜们聚会时的谈资。她万万没有料到的是,温柔体贴的丈夫竟然是个GAY。喔,我的天,这在她看来,丈夫必须是得了一种不能启齿的病。她和他,要维系一段关系,一个家庭,一种社会身份和地位。既然是有病,那就看医生好了。他狂躁不堪备受折磨,她受着。只是维系一层关系,无性趣怎么可能长久。这病,电击也没用。可怜的卡西,丈夫将她推向了可爱的园丁。 如果一个女人过于隐忍包容乃至自我压抑,因而伤了自身,她会寻找另外的出口。这让我们不难想到所有劈腿与被劈腿的恋爱以及婚姻中的男女。当他们之间无法满足最起码的诉求,即是将感情推向了绝壁。卡西和丈夫之间,正是如此。尽管他们为了挽救两人关系选择了旅行度假,仍然摆脱不了丈夫迎接男人的目光。卡西死定了,丈夫跟男人跑了。她常常想起园丁雷蒙,渐渐意识到她对黑人鳏夫的倾心。内心澎湃,热烈又且真诚。她和同性恋丈夫的距离越来越崩溃,是两组不同的DNA,仿佛相隔银河。她和园丁,却囚于不同的肤色,黑白必须分明。托马斯克莱尔曾说,未曾哭过长夜的人,不足以语人生。夜里,卡西哭了,声泪俱下之时,接到丈夫提出离婚打来的电话,她能接受现实吗? 直到最后一刻,丈夫依然不记得卡西多年来持续日常生活的程序表。她穿起具有定情意义的风衣和头巾,熙熙攘攘的月台,远远地,四目相对,挥挥手,作别雷蒙,作别列车南下。她回到街道,人群跟她没关系,她躲进车里,是纠结还是哭泣,她只管轻车熟路,在小镇隽永的秋色里,导演的长镜中,一路徜徉回去…… 那枝微微得瑟抖动的花啊,THE END,拍不出全部的人生。而现实世界的残酷,远远超出编剧的想象。所以,没有天堂,何来远离?电影中人,抑或我和你,还有你们。大同小异抑或迥然都没关系;人生,只不过是逐渐被骟的过程而已。 该干嘛干嘛,呆着去吧。

 3 ) 爱一个人,何必在乎阶层人种与性取向?

Denis Haysbert有点像大一版的Denzel Washington,看腻了美式白人帅哥现在更喜欢有色人种与拉丁/意大利风情的男人

美国60年代的场景和服化道很可以,黑人男主一身黄绿搭配真是好看极了,再加上金黄色林中散步的场景令人印象深刻

为了这片子重新了解下gay的性行为与性取向差异,有说法认为所有人天生都是双性向。只不过异性向更多的演化成异性恋,同性取向更多的则演化为同性恋。也就是说理论上不管男女都应该可以和同性发生性行为,但不代表他/她的性取向就是同性。

故事本身乏善可陈,基本就是美式中产家庭妇女重新发现自我情感的轨迹,事实上这片子并未更深入刻画心路历程而流于表象的浮光掠影。

同志议题只是工具人,为了铺垫女主与有色人种交往所面临的社会压力。那么看完问题来了,女主对黑人男主的感情有多少是来源于彼此的情感呼应,又有多少是因为老公出轨/社会压力/朋友背叛所带来的逆反心理?如果你可以接受一个有色人种的感情,潜台词是相对可以更包容多样化人群与观念,为什么不能更多同理丈夫作为同志在当时社会环境下的压力而给予一定的理解同情?

参考其他影评,才发现原来是翻拍自道格拉斯 瑟克的《All That Heaven Allows》,果然男主的服装搭配是致敬旧作。然后原作的男主是白人,强调更多是中产主妇与下层园丁的跨阶层情感,到了本作这一主题在性取向与有色人种这两个时髦话题下显得不那么突出,这也是本作观感不够给力的原因之一

 4 ) 写不完

贤惠的主妇Cathy,富有的金融家Frank,这对夫妇令人羡慕。然而Cathy爱到半夜送餐却撞见丈夫男同打破一切,她给丈夫医治的机会,丈夫自己也想改变,同时也忙于社交,和好友El见到长舌妇Mona,而她老园丁死后儿子Raymond继任,她发现他善良有趣而体贴,对艺术也有研究,她也是黑人权益倡导者,家仆Sybil和R都是黑人。她在丈夫难以改变之际和R外出游玩改善心情被Mona看见而到处议论,而黑人们也不待见他带白人。丈夫生气,她只能解雇他,偶尔见面仍会被所有人歧视。圣诞节度假,丈夫再搞男同,黑人进游泳池全部人跑了。丈夫终究改不了男同,而R也被黑白一起打压,女儿被三个他还示好过的白男孩石头砸,他最终被迫离开,她只能无奈告别。同性恋不是病,种族歧视才是病。原来复古Sirk,我说配乐一股黄金时代味。可笑的是,最终她跟好友El袒露自己对黑人的爱时,好友也鄙视她了。El的信任,建立在相信黑白没有越界接触上,说几句话她前面已经觉得不太好,更别提真的有爱情。

 5 ) 离天堂有多远

    这也许是我见过的最高尚的女人。她所做的一切都高尚的让我语塞,所有人在她面前都显得那么渺小,她的丈夫,自称是她最好的朋友、实际与那些狭隘的长舌妇没有本质区别的中年妇女。
  
   面对自身和身边的约束,人,到底能超越多少?很多时候,只能屈服和忍耐。
  
   起初,我一直很纳闷,为什么她能给予她的丈夫如此多的宽容和忍耐,以至于在他要提出离婚时,仍然能那么“平静”的接受,虽然那只是表面上的平静。看到最后,我懂了,懂了她没什么能够理解和宽容她的丈夫。其实他们都经受着同样的桎梏和煎熬,她的丈夫受着天性的束缚和折磨而无法挣脱,她自己则受着社会偏见的束缚和折磨同样无法挣脱,她是懂得她丈夫的痛苦的,尽管她自己的痛苦很大程度上是她的丈夫造成的。
  
   也许,无论时代如何变化,有些痛苦和无端的束缚始终是无法摆脱的。只是时代不同,形式不同罢了。

 6 ) 我们如此艰难又晦涩的爱过,最后却也不得不错过,因为有过深情,便已足矣

看似光鲜亮丽幸福美满的家庭,彼此却各怀心事,美丽贤惠的家庭主妇Kathy的丈夫Frank爱上了男人,对着她声泪俱下地说:我从不知道爱情的滋味,在遇到他之前。她只能无声的妥协,与丈夫平静的离婚。她还能怎么样呢?面对那么痛苦的丈夫,她又如何忍心再继续欺骗自己。她又何尝不在受着面对爱人无法言说的苦,在当时那样闭塞带有浓重种族歧视的大环境下,她钟情于绅士的黑人园丁Raymond,却无法和他在一起,最后却还是没有登上和他一同南下的火车,末了,两人相望,唯有沉默挥手,因为有过深情,便已足矣。

 短评

这是一个平淡简单的关于同性,黑人问题的一段故事,甚至没有高潮,亮点,也就最后让人想到 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 不是我不能说我想你 而是彼此相爱 却不能够在一起···PS:1原声耐听。2片名怎么想出来的?

5分钟前
  • [已注销]
  • 较差

8/10。真是要费点口舌才能阐明镜头语言的耐看,奇曼拉采用50年代相同型号的摄影技术(包括大量不自然的打光),拍出了黄金时期家庭情节剧的细腻从容与精致高雅,氛围独特。而始终坚持自我同性立场的导演海因斯,以一个事物表面从辉煌坠落的中产阶级家庭为缩影,师承塞克的再度调侃了这类美国式的迷失。

8分钟前
  • 火娃
  • 推荐

三星半吧,很古典,其实和罗密欧朱丽叶什么的母题是一样的,都是禁忌之恋,只不过从穷富等等变成了黑白同性等,顺道还黑了挂男女不平等。

9分钟前
  • 芥末蘸酱
  • 推荐

仿佛一部大胆的五十年代情节剧,传神地展现了低逼格高档社区的生活百态。想挣脱社会偏见的制约着实需要巨大的勇气,且违背这些守则的结果往往是无处可逃。多数人只能扮演邻居的角色,极尽伪善之能事,站不到时代的前列,吮吸着暗处的尘埃。

13分钟前
  • 柴斯卡
  • 还行

简直无法想象这是一部21世纪的影片,对当年melodrama的模仿足以以假乱真。Elmer Bernstein更是为我们献上了最后的佳作。然而本片的缺点与Todd Hanyes后来的卡罗尔一样,精于形式而疏于内容

16分钟前
  • 舌在足矣
  • 推荐

资料馆2014.7.3.7pm 《天堂所允许的一切》的颜色、用光、音乐,主题上融合了《恐惧吞噬灵魂》中族裔,并加入了同性恋。族裔、阶级、性别、性向,虽然是50年代的形式却是21世界反观下的50年代。丈夫-同性恋的线分散了剧情,女主和黑人园丁的情感欲念线较薄弱,两种少数(边缘人)的对比倒成了某种重心。

20分钟前
  • xīn
  • 推荐

当一个白人主妇向一个黑人园丁说出“你真美”这样的话,再教条的社会总有变化的机会,虽然这种变化一定很痛苦。推荐给研究Diversity和Discrimination的同学。

22分钟前
  • 容懂
  • 推荐

“周末去打球!” Frank的同事指着他,做了个直男的手势,Frank尴尬地伸出了自己的手指。片里面Frank甚至更让人同情,因为他在叙事上被置于”边缘“的位置。最后Frank和他的伴侣从旅馆打电话回家,这一场景的镜像版出现在Carol当中。

26分钟前
  • Lies and lies
  • 推荐

17/4/2003 7:00pm Cultural Centre (27th HKIFF)

29分钟前
  • 何倩彤
  • 还行

热衷围观中产阶级的光影生活,《远离天堂》也不例外。起初的光鲜靓丽,中途的屋顶坍塌,末尾的凄凉重生,生活循环往复。深锁一院愁,此刻换秋霜,可暖光冷调下,华袍里有虱,恐惧依旧吞噬灵魂。从瑟克到法斯宾德再到海因斯,日子老是被蒙上黑布,留下禁忌的圆圈,在原地暗自打转。

34分钟前
  • shininglove
  • 推荐

3.5 托德海恩斯能够高保真临摹一部1950年代瑟克式风格的家庭情节剧(连用的照明设备都是1950年代的),确实有本事,不过对于女主角的处理有点问题,只停留在“情”,没有触及到“欲”,毕竟开场没多久一群太太聊天时的主题是性,作为情节剧,这个伏笔断了,有些不太合理。

36分钟前
  • LOOK
  • 还行

那种远离幸福,接近现实的无奈

37分钟前
  • 九尾黑猫
  • 推荐

片长107分钟,KTV的讲解+互动120分钟。PPT真心碉堡了,对灯光和配色的讲解也是通篇无尿点,对影片豁然开朗。Melodrama今犹在,不见当年赫德森。用道格拉斯.瑟克的拍法还击50年代不可触及的两大禁区。

41分钟前
  • 大奇特(Grinch)
  • 力荐

The world just seems too fragile a place for it. And of every other kind, life remains full. Perhaps it’s just we who are too fragile.

44分钟前
  • UrthónaD'Mors
  • 还行

所谓托德·海耶斯的精致女性主义,完美的复古范儿,细腻的情感与别致的细节;如不是先锋的主题和鲜明的色彩真是会让人误以为这是黄金时代的好莱坞制造。

48分钟前
  • 托尼·王大拿
  • 力荐

Melodrama典范之作,海因斯完美再现了50年代电影的一切元素【台词,置景,打光,梳妆,配乐】,唯一保持其先锋特性的只有同性恋和种族歧视这两大当时依然禁忌当下开放瑟克当时所不敢触及的主题自然揉进一派五十年代美国郊区中产阶级的生活景象中。摩尔把外表光鲜内在枯萎的主妇演得华光熠熠,层次分明

52分钟前
  • 牛腩羊耳朵
  • 力荐

{★★★☆} Melodrama,多么标志的复古melodrama:将茶余饭后的出墙与柜中恋绵长又哀怨地包裹在精致而艳丽的片场装潢中,置盘呈上,好一道生活琐事的盛宴。所以你不必指望从Todd Haynes那盼来更精彩的故事,正如你不必轻率冷落电影给予你的视觉刺激。在这个57年的小镇上,不曾有充斥着讥讽的辛辣批判,每一个人都在扮演着历史交予自己的局限之戏角。苦闷,离群,承受--you name it,you have it。

53分钟前
  • Aesthetic Mass
  • 还行

托德海因斯挑起种族歧视和同性恋这两根1960年代保守的美国资产阶级的最敏感神经,影片的叙事手法、摄影、配乐和服化道都颇具古典主义色彩,借这样一个金玉其外败絮其中的美满家庭,狠狠的讽刺了一把所谓的上流社会自诩的高尚和高贵!★★★★

54分钟前
  • 亵渎电影
  • 推荐

属于特定时代的悲剧。托德·海因斯用非常复古的方式表达了自己向道格拉斯·塞克等导演的致敬,甚至女主人与园丁的设定基本就是照搬了塞克的《深锁春光一院愁》。朱利安·摩尔出演的那位主妇真是端庄得体。虽然是老派的伦理剧,不过仍有旧瓶新酒的味道,同性恋和种族问题都是塞克年代很难涉及的。

58分钟前
  • 桃桃林林
  • 推荐

最馥郁典雅的画面,最正统的中产阶级drama,摩尔阿姨更是惊人的美。可惜禁爱剧情工整得像一条熨平的长裙,缺少打动人心的感觉。某种意义上“卡罗尔”算是继承和发扬了“远离天堂”的美学。PS这两部片的男人都好讨厌!!!

59分钟前
  • 同志亦凡人中文站
  •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