浊水漂流

1080P首发独家中文字幕

主演:吴镇宇,谢君豪,蔡思韵,李丽珍,朱栢康,柯炜林,叶童,宝佩如,陈泓宇,余慕莲,张满源,余淑培,陈灼明,胡卓希,黄衍仁

类型:电影地区:中国香港语言:粤语年份:2021

 量子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无尽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优质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红牛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非凡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剧照

浊水漂流 剧照 NO.1浊水漂流 剧照 NO.2浊水漂流 剧照 NO.3浊水漂流 剧照 NO.4浊水漂流 剧照 NO.5浊水漂流 剧照 NO.6浊水漂流 剧照 NO.13浊水漂流 剧照 NO.14浊水漂流 剧照 NO.15浊水漂流 剧照 NO.16浊水漂流 剧照 NO.17浊水漂流 剧照 NO.18浊水漂流 剧照 NO.19浊水漂流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浊水漂流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千言万语,世道如此,约定桥底见。刚出狱的辉哥回到深水埗露宿,遭食环署扫荡清场,家当尽失。他与街友另觅居所,于桥底搭建小木屋相依为命。初出茅庐的社工替街友入禀索偿,但在公义与赔偿来临之前,他们能否挨过寒冬?齐集几代实力演员,改编自真人真事,描述深水埗露宿者如何在狭缝中生存,并为自己争取一丝尊严。比克拉姆:瑜伽、大师、性侵犯贝利叶一家法语无人生还与你十年,予我半生校园往事纯真年代剪刀手爱德华我们的父辈2: 一场不同的战争秋季往事感动生命王志文版泡菜2014薇琪的秘密轮到你了 新特别篇罪案终结第七季S'parta黑话律师流星侠熟悉的陌生人2016劫中劫小镇迷踪重返十七岁紧急救命剧场版编剧头很痛狮子王2019付之成灰金属党救世 第二季古兵器大揭秘第一季我与卡明斯基白考尔回忆鲍嘉1988恋爱先生高空飞行朕不想登基红河谷她们2021传说中的故乡超感神探第五季盲流感红娘

 长篇影评

 1 ) 微不足道,所以只能漂流

浊水漂流这个名字,初听好像一个名词和一个动词,看过电影就会知道,其实这是两个形容词,相比英文名字Drifting,浊水漂流的名字无疑更加丰满、贴切。

《翠丝》剧照

导演李骏硕执导的《翠丝》曾于2018年上映,影片讲述的是一位同志迫于世俗委屈求全组建家庭,在结婚30年后找回自己其实是女人的初心。李导在采访中道“我个人本身就很喜欢小的故事,边缘化人物,不只是LGBT(男女同志、两性人、变性人统称)群体,还有其他小众群体”。

本科在香港中文大学读新闻系,之后又在剑桥大学读国际关系及性别研究哲学硕士的李骏硕,不同于其他导演的地方正在于此。《浊水漂流》的没有什么太多视听语言可讲,大多的镜头的视觉效果更接近于纪录片。当然这也因为《浊水漂流》的故事来源于2012年导演读新闻系时发生的深水埗露宿者新闻,相比其他导演更为专业的影视功底,李骏硕找到了适合自己的视觉表达方式。

不得不说正是导演的新闻、性别研究哲学功底,支撑了他在《浊水漂流》里面的意韵表达,简单的画面所留下的空白,在导演特有的新闻敏感及对人物生活状态哲思加持下,呈现出一种关于命运别样的无奈与抗争——究竟要不要和解?

和谁和解呢?

和命运,和自己,和社会,和生活和自己的亲人和解。

老爷和儿子,辉哥和儿子,木仔和母亲。

和解,拒绝和解,和解中,三种和解状态。

老爷和儿子达成了和解,两个人在摄像头面前腼腆地互诉衷肠,再次见到儿子的老爷,因为历史的原因无法解脱,他当然不愿意再去拖累儿子,他只愿儿子越活越好。为了不拖累儿子,也让自己解脱,他选择了离世。

辉哥和儿子没有达成完全的和解,因为没有机会。儿子的死也许是个意外,如何沾染上独品也不足为外人道,可是辉哥觉得自己没有错,他只是想救儿子。他的没有错一如自己的私人物品被人强制请走,所以他拒绝和解,因为他自觉没有错。可惜的是,这个世界没有给他获得正义的机会。

木仔在外漂流八年,再次回到生母身旁,他们生活在一起,无疑正处在母子关系的修复与和解之中,木仔究竟能否和母亲一直生活下去,还是个未知数。

陈妹和神婆住上了公屋,算是和ZF与从前的自己和解。木匠离开桥下另寻他地,算是和自己所处的环境和解。

当然吴镇宇所饰演的辉哥,拒绝和解是影评中分量最重的状态。

在某一刹那,辉哥一定要对方道歉,一定要抢回正义的精气神,像极了国师电影里的秋菊。

人活一口气,只为讨个说法。

然而辉哥的境况更加糟糕,他已经没有太多的筹码等到对方道歉。于是他选择将自己和自己的家付之一炬。

宁死,也绝不和命运和解。

吴镇宇的表演其实相当不错,也许导演给他更多的特写足以打动更多人,但那样也会使这个人物偏向煽情,这是导演所不愿看到的。

影片中让人为之触动的是辉哥与木仔之间的情感。

连何姑娘都以为他们是真正的父子,其实他们不过是抱团取暖的可怜虫。辉哥为木仔准备的成人礼,木仔偷来的拖鞋和塔吊上俯瞰深水埗,是影片里为数不多的温馨时刻。

而观众的情感更多时刻则接近于何姑娘,在豪宅的大落地窗前,努力与街友们接近,但依然隔得很远,注定无法感动身受。

香港电影的状态有目共睹,能够请来吴镇宇、李丽珍、谢君豪等知名演员来主演,使得影片的表演相对厚重,但是这种厚重是建立在香港商业电影的大厦将倾的基础之上。若是三十年前的他们,是断然不可能接受这种片约的,因为商业片都拍不完。谁会跟钱过不去呢?

现如今香港的影人环境,大家更看重开工,于是煽情商业的《麦路人》、悬疑黑色的《智齿》应运而生。关注的视角很低,拥有的经费不多,侧重于去挖掘一些人性深处的内容。

虽然辉哥没能和命运和解。

但是这部电影的诞生,也许就是现如今的香港电影在与过去的辉煌和解。

 2 ) 不需要过度诠释的《浊水漂流》

《浊水漂流》令我想起差不多二十年前看的《癫佬正传》,《癫》这部戏让我开始认识香港的另一面,社工这个职业,《浊水漂流》里,社工组织拿政府的钱代表露宿者告政府(当然是不同部门)。《浊》这个电影的原型是真人真事,这则新闻我印象很深。电影里何姑娘说,其实你不一定非要道歉,庭外和解ok的,政府肯赔钱外面的人(新闻记者)都会当我们已经赢了。但辉哥坚持要一个公义。他自焚前说过三句话:政府做错事一定要道歉,不管我是吸毒者还是高尚人士,我不要和解,我要公义。这三句都是夹杂着特有的粗口以不同语调说出的,其它露宿者或明或暗怪他累街坊,不懂变通,钻牛角尖。说来也怪,香港人真的是世界上最懂得变通的人,但也是世界上最爱钻牛角尖的人--当政府触及人民底线时,坚持公义而不是和解和经济赔偿是一个公民社会的基本修养。

我不能说电影工作者借辉哥之口浇胸中块垒,但这部电影反应的香港的确是非常真实的,其中出场的深水埗明哥,甘(浩旺)神父都是真实的,故事也是真实的。片中几名“道友”颇有代表性:辉哥辉煌的岁月是那个生机勃勃的八十年代香港,即便回归前几年也“马照跑舞照跳”,他正是这样结识李丽珍演的陈妹这个角色的,可以想象年轻时的陈妹是舞场的常客。老爷是越南政治危机时逃难香港的“船民”,寻求政治避难未果,妻子儿子成功申请到政治避难去了挪威,他因为曾经有案底不能去,被迫留在香港,没有身份,不能工作只能流落街头,所以他看到“黑仔”(另一个非洲青年在港寻求政治庇护)跟随黑社会出去打架时极力劝阻:你要是犯事(违法)了,以后到哪儿都申请不到政治庇护。大胜是做装修的,收入颇丰,染上毒瘾后什么都没有了。

我不想去拔高辉哥口中“和解”的意思,我理解就是字面意思,不和解,不是不和自己和解,就是不和政府和解。老爷自杀是因为终于找到失散多年的妻子孩子,而且看到他们过得很好,他年纪一把,半生飘零,又染着毒瘾,活着也没多大意思了。这并不是和解,只是一个自我了断式的解脱。道友的最终选择各不相同,只是这个真实故事的一部分罢了,没有特别的含义。

这部电影非常不错,但比起《癫佬正传》还是少了些香港电影更人间的一面,这里导演给了大量全景式的俯拍镜头,对准高楼大厦天桥,美学上非常成功的展现了香港的不同侧面,许多新闻一样的场景,但总觉得内容上不够充分,那些新闻式的镜头的确非常写实,但真正描摹人物,完成事件还是需要更为细节的生活,例如辉哥和陈妹的前世今生。哪怕是一闪而过的几个镜头,例如《麦路人》里对郭富城和杨千嬅身世的简单交代。以及杜琪峰电影里经常出现的熟悉的十字路口人潮涌动,交通灯提示音嘟嘟嘟嘟的声响,这些看似闲笔的镜头,迅速把人带入真实的香港,仿佛看到了无穷无尽的人生。

本片的表演无可挑剔,吴镇宇那总是惺忪浮肿的眼睛,李丽珍返璞归真平淡自然的流露,都让我们这些看过他们年轻时神采风流的人感叹。岁月荡尽浮华,锤炼了演技。

不管怎么说,这都是新一代香港影人的叙事风格了,无论我欣赏与否,逝去的时代一去不回了,而这已经是如今我可以期待的最好和最接近香港的部分了。

 3 ) 「那些多梦的夜晚,是他可以藏身的又深又暗的水潭」

心目中的最佳影片仍是浊水漂流。

玻璃缸里的金鱼,毛毯上的梅花鹿,天桥下的火焰,深水埗街角的口琴声,黄昏时分吸食冰毒后在棚屋间跳跃的男孩,一切都有一种不合时宜的、哀愁的美。一如日出前行将消散的薄雾。

何姑娘真好,亭亭净植,皎皎如月。还有阿Muk,年轻,颓冷而锋棱分明,像极寒天气中封冻的野生植物。味苦,性独。他有一张看似漠戾又稚气未脱的脸,一笑就回到十七岁。欲望写在眼睛里,柔情藏在最深处。离家的年月如浊水流过,他孤零零坐在栏杆,衔着旧口琴望向过路行人,仿佛要融进港岛的风,又透出一点与四下格格不入的游离感。后来他碰到一个樱桃般的妓女。白日下棋,夜晚上床。屋内菩萨低眉,红灯暧昧似血,他把头埋在她胸前,周身赤裸却异样清澈。

行云流水的表演,走兽蝼蚁的尘世。大家围着桌子吃北河分发的叉烧饭,陈妹讲,「聚在这里就是缘分」。现实令人绝望,但黑仔在众人面前唱家乡歌谣的那两分钟,短暂地让我觉得,只要街友们还在一起,「破窑里过的日子亦如宝石的川流。」

 4 ) 看完《浊水漂流》,我跟谢君豪聊了几句

谢君豪接受罗夏访问

谢君豪出演的两部影片《浊水漂流》和《雨打芭蕉》都入围了第15届FIRST青年电影展,《浊水漂流》从第一天起就一直稳居“观众选择荣誉”榜首,并最终获得了评委会荣誉奖。

导演李骏硕未能出席,谢君豪代其出席领奖。我问他,得了奖开心吗?他眉开眼笑道:“开心,我当自己得的”。一脸的喜不自胜。

按道理,我们这种散装小煤体,这个咖位完全可以拒绝采访,但是谢君豪还是撇下庆功酒会那一边,跑过来跟我们聊了差不多一个小时。

在聊到老爷和儿子的见面那一场戏的时候,他表示那是他进组的第一场戏,因为缺少前面戏份的情感积淀,一开始这场戏每个人都把控不好情绪,只好一遍遍来,慢慢找感觉。

后来我们看到成片的时候,大家都认为这场戏非常厉害,把老爷这个角色复杂的情感表现得淋漓尽致。

我很好奇“老爷”这个角色的人物背景,老爷是个越南人,流落到香港,对这段历史我们都比较陌生。

谢君豪跟我们讲述了这个角色的历史背景。

“70年代越南难民来香港对我来讲是大事。因为越战,很多人逃难,那时候香港是英国殖民地,把香港作为中转站,然后再分去其他地方。所以很多越南难民来到香港,香港建了很多难民营,等待其他国家愿意收留。不愿意收留,就留在香港。

我扮演的这个角色,有家庭有孩子,他们能去(挪威),我不能去。因为他有案底,那个时候确实在难民营里分很多帮派。南越的,北越的,很多都是军人,很能打的,打得特别厉害。在冲突中,经常打伤了人,甚至闹出人命。“

谈到为什么会接这个剧本的时候,谢君豪讲到: “他的那个故事是在广州发生的,他有一点让我非常感兴趣,这部片子全程可以说粤语,而且那个人物的人设我也挺喜欢的,加上导演的趣味,虽然是内心波涛汹涌的那些感觉,全部都不要,变成了表面上的波澜不惊,这种表演方式把所有的戏剧性都去掉,剩下的都是藏在内心里面的,这是一种比较含蓄的表演,这也是一种导演的风格。”

谢君豪曾凭借《南海十三郎》获得金马影帝,但是这么多年过去了,年近六旬的他仍然谦逊,敬业。他说还有很多角色没有尝试过,很希望去演有比较多层次,有比较大的创造空间的角色。他也非常愿意同年轻的新导演合作。

(罗夏整理)

 5 ) 戏魂燃烧的时刻,别有幽愁暗恨生

今夜相逢毋恨晚 /有幸听一曲似仙乐弹 / 你倾出愁恨反觉舒坦 / 月吐清光天际份外蓝——粤曲《同是天涯沦落人》

粤剧名曲《同是天涯沦落人》源自于唐朝大诗人白居易的《琵琶行》。刚这几句词,被佝偻蹒跚、老眼浑浊的吴镇宇以沙哑的嗓音嘶吼而出——单凭这个画面、这种层次的表演,它就跻身华语电影2021年最值得铭记的片段之一。

我所说的便是,由90后导演李骏硕所执导,汇集了吴镇宇、谢君豪、李丽珍、叶童等一帮老戏骨的电影《浊水漂流》。

影片《浊水漂流》的主角是一群徘徊街边、无家可归的露宿者。影片在今年FIRST青年电影展上斩获评委会特别奖,并曾先后入围鹿特丹国际电影节、亚洲电影大奖和远东电影节,更以12项提名领跑本月即将颁发的金🐎影展。

在我心目中,《浊水漂流》可谓“批判现实主义”的力作,这在如今社会现实题材本就不多的香港影坛显得更为罕见;而吴镇宇本人亦参与了《浊水漂流》的投资。

回望26年前,“靓坤”在《古惑仔》里说:“出来混,有错就要认,挨打要立正”——古惑仔尚能如此,如今,吴镇宇借电影抛出的问题是:食环署错了,还认不认?

影片中的这句台词,既是电影的题眼,同时也有着强烈的现实指向性。《浊水漂流》的故事改编自真人真事:2012年,深水埗区19名露宿者在未被提前通知的情况下,遭到食环署(食物环境卫生署)工作人员的野蛮驱逐,流浪者的随身家当和财物被当场没收。在一名好心社工的帮助下,一场弱势群体与食环署之间的漫长诉讼随即展开。

但与我们熟悉的《芝加哥七君子审判》《辩护人》等聚焦于曲折诉讼过程的电影不同,《浊水漂流》中的维权纠纷并不是故事的主线——影片中的法庭戏仅有一场,以无结果的庭外和解草草落幕。电影的主场景是鳞次栉比的高楼下那一排简易的木板房,李骏硕关注的是被社会抛弃的边缘人的群居生态。

露宿者搭建的简易木板房

聚焦于底层人物的心理素描,注定《浊水漂流》不是一部主打戏剧性的常规故事片,或者干脆说它就没有什么故事,有的只是那一张张卑微如尘、栩栩如生的鲜活面孔。在这个时代、你我身边,这样的面孔一直存在、永远存在,只是若非有这样的电影,你大概率不会瞥见他们。

他们分别是:多年沉溺于丧子之痛、刚刚出狱的瘾君子辉哥。

吴镇宇饰辉哥

四十多年前,从越南一路逃亡到这里,如今孑然一身、行将就木的“老爷”。

谢君豪饰“老爷”

因为涉毒屡次入狱、连母亲病故都未能见上一面的木匠大胜。

朱栢康饰大胜

曾经门庭若市的当红“楼凤”、如今韶华不再的洗碗工陈妹。

李丽珍饰陈妹

离家出走八年、并出现语言障碍的青年木仔。

柯炜林饰木仔

积极帮助流浪者维权并努力在生活上照料他们的社工何姑娘。

蔡思韵饰何姑娘

影片中对露宿者的身份背景、前尘往事交代不详,他们何以沦落至此并不清楚。这是它反类型的一点:没什么人物正向转变的弧光。除好心社工外,剩下的都是蹲监嫖赌、五毒俱全。即使不说“全员恶人”,至少也是实实在在的社会渣滓。或用片中警察的话说——“垃圾”。

但看罢全片,你并不会痛恨他们,也不会产生“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复杂情绪,只会从心底泛起无助的悲悯和沉痛的忧伤。他们的遭遇虽多半“咎由自取”,可也并非奸恶之徒。

在纸醉金迷的钢铁丛林中,何以无法拥有一块容身之地、获得些许喘息之机?纵使是别人口中的“垃圾”,难道就要被剥夺生存权利?——这个问题,电影《老男孩》就曾做出过回答。

2003《老男孩》

这也是李骏硕导演作为严肃作者的表达核心。在没有剧情来推动角色演变的前提下,能够让观众们与一帮“坏人”共情,足以显现一众香江老面孔+演技派无与伦比的表演能力。

老戏骨集体“燃烧”

影片《浊水漂流》的演员阵容强大到能让港片迷泪奔的程度。

汇集有两位金马影帝(《枪火》的吴镇宇和《南海十三郎》的谢君豪)、一位金马影后(《千言万语》的李丽珍)和一位金像影后(《表错七日情》和《婚姻勿语》的叶童)。

而此外,更有凭借《金都》提名金像、金马和香港电影评论学会奖影帝的80后演员朱栢康,凭借《幻爱》获得评论学会奖影后的90后演员蔡思韵。

最耀眼的,当属吴镇宇扮演的辉哥和谢君豪饰演的“老爷”。

而辉哥是所有露宿者中最绝望的一个。

其他人虽已穷途末路,但尚存一线转机。像李丽珍饰演的陈妹和宝佩如扮演的兰姑,就都申请到了政府公屋,即将告别众多街友。虽然巴掌大的公屋不比街头的临时住所更加宽敞,但好歹能远离风餐露宿、朝不保夕的生活。

与人交流存在障碍的木仔,固然一时失足,可他还年轻,更有心爱的口琴作伴;沉湎毒品不可自拔的大胜虽无亲无故,至少身体还算康健;就是一脸病容、老朽衰迈的“老爷”也有自己顽强的精神寄托——那个他从未谋面、长大成人的儿子。

辉哥有什么?他唯一的儿子已死了十年。

辉哥悼念去世的儿子

在牢狱和毒品的双重侵袭下,他的心血早已耗干,身体一天天地坏下去。面对差佬那一声愤怒的呼号,已撑不起这具气若游丝的行尸走肉。

这就是那个曾经飞扬跋扈、不可一世的“大佬”吴镇宇?全片他都保持着这种“身如槁木,心若死灰”的状态,这是他出演过的最绝望的角色。颓丧程度和给人带来的撼动远超《朱丽叶与梁山伯》中惨死的小混混或《一个烂赌的传说》中的亡命之徒。

2000《朱丽叶与梁山伯》

2001《一个烂赌的传说》

只需要神经质般的抽搐与突然滑落的泪滴,蚀骨的孤独和无言的悲愤便扑面而来。下沉到这样的心境,对演员无疑是极大的考验。有此功力的,我暂时只能够想到《废纸板拳击手》中的托马斯·哈登·丘奇。

2016《废纸板拳击手》

那同样是个自暴自弃、充满愤怒的角色,但他并没有辉哥那么绝望——虽然影片刻画的也是衣食无着的街头流浪者,但毕竟还有一抹温情的底色存在。相较于一无所有的辉哥,“废纸板拳击手”找到了那个唯一之人,照亮了彼此的救赎之路。而辉哥的人生却一“黑”到底,至终未渗透进一缕光线。

《废纸板拳击手》

再来说说谢君豪饰演的“老爷”。你可能完全看不出,这个邋遢老头就是当年那个风流倜傥的“南海十三郎”。

刚出场时“老爷”似乎是这群人里最看得开、最会拥抱“希望”的那个。虽然年纪最长、一口烂牙,却也是笑容最多的人。他会向社工透露自己的经历和生活,怀念遥不可及的家乡和失踪多年的儿子。“记忆”是他汲取生存养分的终于源泉,因为这与苦难的现实无涉。

但是,当“希望”的转动经年累月到忘记了时间,那就最好让它继续停留在“望”的程度。不确定的“望”一旦化作确定,不论更好还是更坏,都会成为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这大概是年轻善良的社工并不理解的一点。

生与死的距离有时只是一堵墙、一块屏、一条线。谢君豪在影片中的整个演出,都像一个技艺高超的走钢丝演员,游刃有余地踩在这条线上。

至于李丽珍,也同样奉献了自当年《千言万语》以来最好的表演。其实“金马影后”的实力在去年的《热血合唱团》中已初露峥嵘,只可惜那个剧本实在稀烂。

而《浊水漂流》中的过气“万人迷”,像是专为她量身定做。她并不需要情节的辅助甚至情感的互动,就能够塑造出这一麻木日久、内心却不乏善良与温柔的角色。

看着她熟练的洗碗动作,想着吴镇宇对她说“曾几何时,他们为你趋之若鹜”的台词,瞬间联想到她“学生情人”的过往标签和私人情感的混乱经历,不由地让人唏嘘。

或许,让影迷更难释怀的是:李丽珍几乎与所有黄金时代的天王巨星合作过,可如今的香港影坛,还剩几次拍电影的机会留给八九十年代风靡万千的银幕女神呢?

《为你钟情》李丽珍与张国荣

《家有喜事》李丽珍与周星驰

其余人物的塑造也都可圈可点:柯炜林演活了一个叛逆、同时旋即“失声”的青年,面对素不相识的街友,他敢交付信任并果断加入其中。

而朱栢康作为街友中唯一拥有技能(木工)的人,却是最怯懦、最自私的一个。相较影片《金都》中邓丽欣那个不成器的巨婴老公,继续“升华”了一大步。

而有一个问题是:老戏骨们能够将演技燃烧到这样的程度也就罢了,为什么连如此年轻的演员都可以精准地传递出这般惊心动魄、无可救药的消沉与绝望?

绝望来源于恨。恨自己的“烂”,更恨这个烂透了的世界。

别有幽愁暗恨生

我在开篇提到的吴镇宇所引用的《琵琶行》当中,后面还有这样的一句:“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恨”,几乎可以作为影片的主题。当一直“无声”的木仔,在辉哥的幻想当中说出“我不是忧愁,是愤怒”这句话时,我们瞬间就能想到刘德华在《拆弹专家2》中几乎一模一样的台词。

2020《拆弹专家2》

当然,与《浊水漂流》“无声胜有声”的愤怒不同的是,《拆弹专家2》《怒火·重案》《智齿》中的愤怒是接下来的两句: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

2021《怒火·重案》

2021《智齿》

其实,这并不是这一两年才有的事,所谓“尽皆过火、尽皆癫狂”的“癫狂”之源即是愤怒。而“愤怒”恰是香港电影的特色与底色。想想黄金时代小马哥的台词和《醉生梦死湾仔之虎》当中Beyond的歌词吧。

1986《英雄本色》

《醉生梦死湾仔之虎》插曲《我是愤怒》

而不得不提的,还有1996年的《冲锋队之怒火街头》。巧合的是,那部影片同样也是由吴镇宇出演。而《浊水漂流》的海报上则赫然印着四个大字,“怒宿街头”。从说干就干的“怒火街头”到彻底躺平的“怒宿街头”,历经二十多年的世事变幻,愤怒的模样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1996《冲锋队之怒火街头》

说回“醉生梦死”的露宿者何以愤怒。以吴镇宇饰演的辉哥为典型:作为一个已经没什么可再失去的人,他的诉求其实很简单也很不切实际——那就是让食环署道歉。

食环署最终愿给流浪者赔偿但拒不道歉,当所有露宿者都表示接收甚至暗自庆幸的时候,唯有辉哥一人坚持死磕到底。

食环署不道歉的“逻辑”是:我们至多以“人道主义的爱心”为名施舍给你,可要道歉就代表我们做错了,我们怎么会错?尤其是对这样一群“垃圾”犯错?

而辉哥的逻辑是:你别管我们是不是瘾君子、偷渡客、性工作者......我们已经为自己的过错付出了代价,而且是非常沉重的代价。如今你错了,你凭什么不认?

社工最终理解了辉哥的抉择

道歉终究比金钱更重要。向道歉妥协,意味着向无边界的权力屈服。既已丧失了做人的条件、做人的能力和做人的乐趣,而剩下的,唯有做人的尊严——就是你侵害了我,必须跟我道歉。尊严即平等,权力即不平等。

但他忘了一点:这个世界从来不平等,甚至早把穷人遗忘。

就像这座寸土寸金的城市,当真是“富者田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片中不仅以赤裸的台词将矛头对准房地产的畸形繁荣,并以数次插入的城市空镜头从视觉上加以强化。

吴镇宇接受采访时说:“社会的进步是看你照顾到多少露宿街头的人,不是看你照顾到多少住在山顶的人。”高高在上、疯狂逐利的资本和富人哪看得见地面的虫蚁?巨大的贫富差距和无可跨越的阶级鸿沟横亘在所有人面前。

社工以平视、仰视两个主观视角,反映她和街友眼中世界的不同

社工对街友无疑是充满同情的,可同情虽名“同”情,但归根结底,这情感怎么可能相同甚至相通呢?同情的姿态往往都是向下的,对于那些一贫如洗乃至整个生活都滑向深渊的底层民众而言:他们最需要的不是同情,而是尊重。

因为在现实中所遭受的一切:歧视、误解,还有避之唯恐不及的恐惧,都与尊重二字相悖。因此,在面对电视台记者的“好心”采访时,辉哥不无讽刺地说道:

居高临下的自我感动、自我满足的廉价同情,就连那些大学生和公益组织概莫能外——他们像阵风一样去了又来、来了又去,给街友们“两周剪一次头发”、体验“他们的生活”,甚至非常不合时宜地送上房屋积木让街友拼装,以“放飞”他们对于未来的想象......这些人以最远观的姿态做着最无用的事。

其实,这两年票房大爆、旨在让观众一哭的电影也都是这种情况,其艺术价值与社会意义还不如影片中可供把玩的房屋模型。这就得说回李俊硕导演制作这部电影的思路,以及影片中极尽写实的风格。

与在片场横练出一身本领的老一辈电影人不同,李俊硕这代港产年轻导演,大都受过高等教育或有海外留学的背景。他们受过专业化的电影理论训练,比如像《一念无明》的黄进、《沦落人》的陈小娟、《金都》的黄绮琳、《叔·叔》的杨曜恺。

较之“天马行空”的商业类型片传统,他们的作品无一例外地选择关注本土社会和本地人的真实生活。尤其偏向边缘人群体和性少数群体,有着极强的社会性和话题性。

《一念无明》关注躁郁症患者

《沦落人》描绘瘫痪老人与菲佣的情谊

《叔·叔》聚焦老年人的同性之情

因此《浊水漂流》不打算回避严峻的社会问题,更不试图美化现实、留下一个虚假的念想。李俊硕导演的态度是冷酷的直面,并放大底层芸芸众生的真实面貌。

先前讲过,这是一群潦倒落魄的“罪人”,形象并不讨喜,甚至有人会觉得面目可憎。可他们的罪过,全社会是有责任的。

当食环署对这群“罪人”肆意犯罪时,他们有没有为自己讨回公道的权利?这样的人是不是永远该被所有人踩翻在地,然后再踏上一万只脚?

辉哥心心念念的道歉,最终都没有等到。相反,就连那排“有碍观瞻”的木板房也被悉数铲除,流浪者的“临时家庭”也遭遇土崩瓦解。李俊硕导演不给他的人物选择留一丝余地,也不为观众留一点希望。

希望,希望......多少软弱和逃避假汝之名?而坐以待毙的决绝和愤怒,又有几人能够领会?

在影片结尾处,辉哥与已然回归到家庭、选择当个听话孩子的木仔之间展开了一段幻想中的长长对话。或者说,他在向逝去的儿子倾吐自己的心声。

——“我想这些烂人道歉。我们该怎么和解?我无法和解。”

——“如果你不和解,就是连累所有人。”

——“那就揽着一起死。”

要问为什么死也不离开这一简陋的安身之所,因为“外面不过是个更大的监狱”。

全片最后一个镜头:先前郁积的压抑和愤怒终化作冲天的火光。一股毁天灭地、同归于尽的力量汹涌澎湃,其撕心裂肺的力度即便纵览整个香港影史也不遑多让。

电影由是发出它最为强烈的社会批判,亦仿佛辉哥如泣如诉地留给这个世界最后的遗言:时日曷丧,予及汝皆亡!

作者| 纪扬;公号| 看电影看到死

编辑| 骑屋顶少年;转载请注明出处

 6 ) 他们需要自爱和被爱

辉哥从监狱出来后,无家可归,顺其自然地成为了街头露宿群体的一员。

露宿群体中一位年长的老爷请辉哥“吃一餐”,辉哥再次复吸,真正的再次回归这个群体。

有一天,半夜,大家在街上睡的正香,政府街道清理突袭,工作人员把这些人的所有“家当”都当作垃圾一样收走了,辉哥抵抗无效,再次被践踏自尊的伤害记在了心里。

社区的义工何姑娘刚毕业没多久,对待工作一腔热血,希望可以帮助这个群体做些什么,于是,她帮他们起诉了政府,利用媒体扩大事件影响力,辉哥也被安排代表群体发声。“We’re homeless, but we’re not worthless”在所有人的共同努力下,最终法官宣判他们胜诉,每人可以得到港币2千块的补偿,但是政府拒不道歉。其余人都十分满意这个结果,但是辉哥坚持要政府道歉,大家不理解、埋怨他。渐渐的大家都从桥下的板屋搬走,只有辉哥一人坚持,直到最后,他点燃了自己点燃了板屋,用最后的光去争取一点点尊严与正义。

这部分让我想起了《三块广告牌》里的火。

以上是电影的主线,其中谢君豪饰演的老爷的副线也值得品味,他是这个群体中少有的年长的,而且他本是越南难民,经历过战争和国家政变,他的这条线牵扯到了越南和香港的历史,评论中有一个豆友把这部分历史进行了梳理,感兴趣的同学,建议看一下。除去历史的部分,每个人活在世上都是因为还有一些想完成但未完成的事情,对于老爷来说,就是自己的儿子。当年他们一家从越南逃到香港,在难民区等待西方国家的收容,最终他们获得了挪威的签证,但是由于老爷身上有犯罪记录,没有办法去到挪威,只能留在香港,从此一家两别,妻子和儿子去往挪威开始了新生活,他们也从此断了联系。社工何姑娘在社交媒体上po文,通过老爷给到的零散的线索,找到了老爷失散多年的儿子,并安排了两人视频见面。老爷看到自己的儿子十分激动,聊了很多。讽刺的是儿子已经成为了挪威的一名建筑设计师,为客户设计房屋,但是他却不知自己的亲生父亲一直露宿街头,无房可住。

老爷在这次视频见面后决定自杀,他买了很多货,卖货的人以为他要请大家happy,没想到他一人独享后,跳河自尽了。我想,他了了一切世俗牵绊了,知道自己的孩子还活着,而且生活的很好,无需他担心,也不用一直活在自责和悔恨中了,他解脱了,在这个时刻结束生命,对他来说,是一个合适的选择。

还有一条副线,是辉哥在路边“捡”到的一个17岁男孩,他不会说话,只会用口琴来抒发自己的情绪,辉哥拉他一起生活,两人像父子一般,就连社工何姑娘也误认为他们是亲父子。这个角色我可以在以往看过的电影中找到影子,一个是《小偷家族》中的长女,她有家,但是不被家人关爱,所以她宁愿在外面和没有血缘关系的几个人一起组成家庭,过贫苦的生活,也不愿回到那个华丽但冰冷的房子;另一个是《笼民》中黄家驹扮演的青年,他出狱后不愿和父亲同住,宁可和其他无家可归的人一起住在笼子里。两个角色都是因为家庭关系的淡泊,逃离了原生家庭,跑到社会上和这些有血有肉有情感的“社会渣子”一起生活。这些人是社会中的弱势群体,他们更懂得抱团取暖,而社会中的中产、资本都是精致的利己主义,关系绑定了利益,利益大于一切。所以往往在弱势群体中更容易捕捉到一些在现实社会中难以看到的温情、义气。

导演给了我们很多视角,其中有几个片段我也很有感触,社工何姑娘在自己宽敞明亮、视野又好的房子中,站在阳台往外看,她心里想的是如何帮到这些弱势群体,但是这种现实意义的差距,她只能帮到争取到补偿,但是不能让这部分群体真正得到尊重,而缺失的这部分东西才是真正可以改变这部分群体的东西。影片中有描写辉哥在自己建了板屋并且和政府打官司的过程看到了希望后,他主动去戒毒所戒毒,有了想成为“好人”的自驱力。这也说明,“补偿金”不是真正驱动这部分群体变好的因素,而来自社会真正的尊重与关爱才是。

所以,他们要懂得自爱,也应该被尊重被爱。

我爱香港电影。

 短评

好过翠丝太多了 但另一方面 翠丝的不好尚能归咎于幕后黑手 这一部就…… 有想法 但整体很散 节奏太慢了 拖拖拉拉很长 导演不喜欢离地地去描绘底层人民 但不幸的是自己也走不进真实自然 看得出导演对柯伟林有很多爱 大胆猜测他cast以及拍柯伟林 就是在当(拍)自己演出 感觉太像这么想的了 吴镇宇就很明显不是年轻导演能很好控制的演员 太想拿影帝了吧 蔡思韵……well 希望广大香港导演不要沉迷蔡思韵 谢谢

5分钟前
  • igrɛkonze
  • 还行

左派影人魂仍在,只是甘神父已不再唱国际歌。

8分钟前
  • 飞越紫罗兰洲
  • 力荐

可以对标张之亮的“笼民”,都是前半段萍聚后半段飘零,不同的只是笼子的有形与无形。深水涉是属于穷人的地方,连这里都开始高楼林立,穷人又能睡哪里?导演用平实的镜头讲述街头瘾君子的随波逐流,天为被地为席,看似自由却身不由己。吴镇宇和谢君豪的演技很让人信服,而天桥下吹口风琴的清瘦少年是电影唯一的光亮。结束在燃烧,狠好狠好...

12分钟前
  • 同志亦凡人中文站
  • 推荐

@HKIFF. 3.5星。主題先行了,對這班露宿者現狀的呈現是挺有真實感的。但我覺得片子沒有解答一個核心問題,就是他們為何成為露宿者,這導致角色多少缺乏信服力。坦白講,裡面每個人的經歷可以套用在任何一個你想讓他成為載體的「底層人」或者「少數群體」身上,把主角換成單純的出獄者或吸毒者都可以有這些經歷;但是沒有家人沒有房子與選擇長年露宿街頭應當是兩個完全不同的層級,這點可以說完全沒有體現。映後談導演和蔡思韻(啊現場她的男粉真多)提到何姑娘是一般人與露宿者之間有「距離」的「同行」關係的體現,而這部片子也確實止步於這個距離了。P.S. 吳老濕(您還是出品人啊喂)和阿豪一個都沒來,追星失敗,摔!!又P.S. 剪輯的名字裡有麥曦茵。

16分钟前
  • 烏滌非
  • 还行

在事实层面打转,没有新闻来得详细和深入,也没有艺术来的动人和隽永。空有左派的热情和热切,看得出同情心,但就和何姑娘一样,一种青春期式的对社会问题和边缘人群的关切和爱。这完全不同于《抱歉,我们错过了你》中的那些人,这其中的角色引发不了我的同情。最动人的一幕或许是夜晚塔吊看夜景,塔吊是底层人的摩天轮。

18分钟前
  • frozenmoon
  • 还行

“我不是忧愁,是愤怒” 跟《拆弹专家2》应当互为姊妹篇,结局导向看似很虚无主义,但实际上也给了一种可以解决的现实解答,因而理性的愤怒看上去更加忧愁。吴镇宇真的跟以往角色都不一样,一个非常无望却又倔强的中年沦落人,而与之搭戏的谢君豪、李丽珍、朱柏康、宝佩如也贡献了相当精彩的表演,角色本身设定也独到地非常有嚼头,构建了一个独到且复杂多种文化混杂的小社会,谢君豪还贡献了全片最大泪点的独角戏。蔡思韵作为这个社会之外或是之上的视角,其实角色本身跟《幻爱》好像没什么不同,反倒算是在故事之外又一个难以揭示的谜底。柯炜林则充当了全片灵魂人物的位置,在某段意想不到的出场,补全了社会和父子关系之间的链接……在这群演员之间构建的群戏和情感表达,都让整部电影即使有一些结构问题,还是会被情感充实填满升华。精彩!

19分钟前
  • 匣中猫
  • 力荐

坦白說低於預期。對抗性大前提下被「善良」/「良善」化的露宿者使很多敘述的可能被遮蔽了,再加上剪輯和節奏的問題,整部片子顯得有些含混。散場,香港文化中心外的地下通道有很多無家可歸者,這種影片敘述能夠在多大程度上使觀眾對他們的生活有更多的了解呢?我是懷疑的。與其額外加上越共之類的信息做暗示,不如花多點心思講好故事。

21分钟前
  • 还行

HKIFF亚洲首映。荒谬的是,散场结束后不少粉丝在熄灯的剧院外等待导演演员,举着灯牌激动地合影,里三层外三层自拍他拍,连连发出嬉笑惊呼。而午夜时分飘着毛毛雨的尖沙咀,蜷缩在剧院门口黑暗一角的三四个流浪汉似乎是被吵到了,翻了个身继续睡去了。无意指责演员,演员刻苦努力技艺精湛,却只需要饰演短暂一段时间的流浪者,但这对于真正的流浪者却是长达一辈子、宛如片尾永无止境燃烧的木屋般唏嘘日常。明星何以成为明星?流浪者何以成为流浪者?如果你有被这部电影打动到,面对现实,我们值得为之努力的还有更多事情

24分钟前
  • 断音律
  • 推荐

啊谢君豪和吴镇宇演的真好,他们在结束前的最后一刻还是选择再梦一次。无力感,无力感,无力感。漂浮的,游离的孤魂野鬼们,是不需要来处和去处的。我也无力,无力共情,因为我们所在的环境,离讨论这样的话题都还很远很远。

28分钟前
  • 推荐

關注的人物和詳盡的資料搜集都值得肯定。不過這戲最大的問題是沒有主線,一頭一尾和權力的對抗線根本沒寫夠,中間又插入太多話題和群戲副線,這種做法一方面讓一些角色顯得過於表面不夠深入,另一方面也導致了很多段戲到喉不到肺,不時有拖沓和浮光掠影之感。吳鎮宇有幾場戲表演得不錯,但多數場口其實都很overact,他這幾年的表演常常沒有分寸感沒有人提提他嗎?

30分钟前
  • 五色全味
  • 还行

翌日,香港某报纸角落里刊登一则新闻:“昨日夜间,深水埗公路桥下一棚屋不慎起火,造成一中年男子身亡。相关部门正加紧清理全港棚户区,杜绝类似事件再度发生。同时也望广大市民朋友积极检举周边存在火灾隐患的棚屋,举报热线00852-****……”

34分钟前
  • 一一
  • 推荐

安得广厦千万间,每人赔偿两千元。

35分钟前
  • 哪吒男
  • 还行

#HKIFF 躺在文化中心门口的露宿者们会知道里面正在演关于他们的电影吗?

40分钟前
  • 伊恩桑
  • 还行

4/4/2021 @ 文化中心 [hkiff]。對比起麥路人的掛羊頭賣狗肉,濁水漂流這種無力感才是現在進行式的香港。”政府做L錯野唔L駛道歉呀?!”

45分钟前
  • KLY
  • 推荐

3.5 比翠絲有了巨大進步,露宿者群像比麥路人好很多,不是消費話題之作,所以還是值得鼓勵的。整體比較散和拖拉,表演不太穩定,能感覺到導演hold不住演員,人物刻畫也還是停留在表面沒有繼續深入。很努力去接近真實但又顯得有點假,作者和露宿者的真實距離可能就像片裡蔡思韵那間豪華公寓和天橋下木板房的距離。但也不乏可圈可點之處,拍下了變化中的深水埗區,每個景都是我很熟悉的地方,看到甘神父來客串很驚喜。最有趣的大概是每個從文化中心看完首映出來的人,只要走進地道,就能碰到真正生活在那裡的十來個露宿者,他們用家當圍住一張張床墊,角落裡整齊排放了一個個行李箱。他們不會知道自己的生活變成了故事被放上了大銀幕,用電影作為關懷在那刻變得尤其像創作者的一廂情願。

47分钟前
  • 偏时差
  • 还行

全片充满绝望的气息,没有美化街友,只是纯粹的作为旁观者进行记录。结尾直接把电影拉到另一个高度。另:明年金像影帝请在吴镇宇和谢君豪中二选一

49分钟前
  • 山河故人
  • 推荐

IFFR2021.吴镇宇无疑是亮眼的,但可贵的是,他没有因为自己的主角光环,而将香港其他的底层群体遮蔽。群像里的其他人,仍旧性格鲜明,生活得有理有据。也正基于此,影片不刻意煽情却催人泪下,充满切肤感却又极尽客观。影片借人物之口,批判“只想听悲惨故事的媒体和大众”,而它真正做到了不卖惨。历史遗留问题的造化弄人,也是个体尊严的高傲倔强,外部生存空间的挤压,内里的自卑更将他们推向社会边缘,《浊水漂流》体现了电影介入现实的正确方法。

51分钟前
  • 鸡头井。
  • 推荐

【鹿特丹2021】取材于真实事件,剧本表演摄影音乐美术化妆各方面都非常稳的港片,已经能想象到本片横扫明年金像奖了(唯一对手可能是《智齿》)。吴镇宇和谢君豪无疑都奉献出了影帝级表演,前者从表情神态到动作姿势,已经完全没有了以前的邪魅,取而代之的是流浪者的绝望与卑微,后者则与《拆弹专家2》里的反派判若两人并且贡献了影片最大的泪点。得益于导演之前的记者经历,影片不卖惨不煽情,而是真正为底层人作传,在政府与大地产商的合谋下,这群流浪者如同蝼蚁一样逐水漂流,时刻上演着成人版《何以为家》——愤怒而绝望——这是以流浪者为代表的所有香港底层民众的真实写照。

53分钟前
  • 天马星
  • 推荐

“事已至此,还有什么值得愤怒?” “那为什么你还要硬撑下去?“我干了什么错事?我要讨回一个公道!”“你不和解就是连累所有人”“那就揽着一起死吧”

56分钟前
  • 舌在足矣
  • 推荐

是与食环署和解要那两千元赔偿,还是为露宿者公道要一个道歉。深水埗是穷人的地方,建这么多豪宅让穷人住哪里。金鱼这么不好养都养得活,为何却不能在忧伤的社会养活自己。这不是忧伤,这是愤怒,愤怒你我只能在浊水里漂流。吊车升空,天上下的是藐视权贵的尿液。桥洞大火,路过的大巴却不会为此停下。

60分钟前
  • 西楼尘
  • 还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