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色茉莉

HD

主演:凯特·布兰切特,莎莉·霍金斯,亚历克·鲍德温,安德鲁·戴斯·克雷,鲍比·坎纳瓦尔,路易·C·K,彼得·萨斯加德,阿尔登·埃伦瑞奇,迈克尔·斯图巴

类型:电影地区:美国语言:英语年份:2013

 量子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无尽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优质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红牛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非凡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剧照

蓝色茉莉 剧照 NO.1蓝色茉莉 剧照 NO.2蓝色茉莉 剧照 NO.3蓝色茉莉 剧照 NO.4蓝色茉莉 剧照 NO.5蓝色茉莉 剧照 NO.6蓝色茉莉 剧照 NO.13蓝色茉莉 剧照 NO.14蓝色茉莉 剧照 NO.15蓝色茉莉 剧照 NO.16蓝色茉莉 剧照 NO.17蓝色茉莉 剧照 NO.18蓝色茉莉 剧照 NO.19蓝色茉莉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蓝色茉莉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Jasmine(凯特·布兰切特 Cate Blanchett 饰)的丈夫Hal因为商业诈骗罪被捕入狱并在狱中结束了自己的生命,一贫如洗的她只能离开纽约来到旧金山投靠她的妹妹Ginger(莎莉·霍金斯 Sally Hawkins 饰)。从挥金如土的生活瞬间回到普通人的世界,Jasmine精神崩溃了,她经常自言自语,并沉浸在对往日的回忆中,和周围的人格格不入。她不喜欢Ginger的前夫Aguie,更不喜欢Ginger现在的男朋友Chill。Jasmine在一个牙医诊所找到了份工作,同时回到学校上课,但她的生活仍旧一团糟。直到在一个派对上,她邂逅了一个公务员,他风趣英俊又有钱,很快就赢得了Jasmine的心。Jasmine的生活似乎回到了正轨,就在他们准备购买结婚戒指的时候,Ginger前夫Augie的出现又让她的世界昏天暗地......罪恶黑名单 第八季生活大爆炸第二季夏夜的微笑帕累托的误算:社会福利机关调查员杀人事件美国国家公园之旅野性的女人骇人命案事件簿第十季河对岸是山回溯因果蹩鼓小子分手后第二季为朱莉报仇司藤月光诗篇生不如死2022侵犯2020出柜家庭第一季星际迷航:皮卡德天使不孤独控制的极限既然遇上你乌鸦的拇指罗密兵变1929可以全力去爱吗实习生(国语版)人生大事(TC版)不眠 第一季诱拐法庭~七天~ 誘拐法廷看不见的罪大刀王五1985血战摩苏尔邪密满屋:印度家族集体死亡案边桥谜案 第一季生命的起源鱼和薯条山河岁月第二季好莱坞重案组淑女忘记了什么我们的傻老哥

 长篇影评

 1 ) 凤凰一代女

茉莉的全部问题,并不是因为她是个白富美,而恰恰因为她不是白富美。她是个被收养的女孩,在平凡的家境中长大。想飞出大杂院去攀高枝,就得靠自己。

所以,这个女人其实不像大多数豆油说的那样脆弱。而是正相反,她的内心很强大。这也是她某些冷酷和任性表现的来源——即便是寄人篱下,她也毫无顾忌地鄙视周围的底层亲属和他们的生活。这不能全归结为某种精神症状。回头想想看,要是她没有这样“积极向上”的内心,生在这么个人人认为“读书无用”的地方,可能她根本就不会去念什么人类学。这学科虽然是冷门专业,却给了她机缘去认识真正的上层人士,实实在在地攀上了金枝。机遇只给有准备的人。就算你貌若天仙,如果一直窝在大杂院里穿棉袄骑自行车,大佬也看不见你。就是这么回事。

因此,伍迪老头三分钟一次的“我不知道我该做什么”纯属打马虎眼呢。茉莉正是因为知道自己要的是什么,才在学业和高富帅中间果断抉择,嫁入豪门。从她和继子的相处来看,这个后妈当得也未尝不是做足功课。也正是出于这种跻身上流社会所必需的功课,她才对“穷亲戚”们大皱眉头——你想变成上等人,必然要先接受上等人的价值观。还记得诸如《新结婚时代》中的凤凰男们面对进城老乡时的尴尬么?其实女人在这种事上更敏感、更难堪。至于中国的编剧为什么都喜欢让男方来糟这个心,也许是另有雅趣吧。

这一切当然会激起平民的怒火:势利呀、虚伪呀、钱来得有问题呀。。。可是对不起,开宝马和骑飞鸽,就是不一样的。没有女人会甘心选择一个只知道喝啤酒看拳击的修车工,即使她自己也只是超市的收银员。因为选择了这个人,就意味着永远停留在这个阶层里,从此和保时捷、爱马仕、欧洲游无缘。再说,富人的价值观也不坏:回馈社会,做慈善,绿色生活,用优雅和礼节掩盖起内心的不快。资产阶级有审慎的魅力,布努埃尔看不看得惯是一回事,在现实中,那真的很令人受用。反正什么样的生活都难免长满虱子,何不选择更华丽的那一件?故此,茉莉永远不会选择牙医和工友,正像我们这边的很多“剩女”一样。有些麻烦不是用“降低标准”就能解决的。

经过奋斗而实现的美梦有一种副作用,就是从此相信自己的强大,相信自己能够掌控一切。茉莉心怀着这种成功者的自信,以及由这种自信导致的骄傲,遇到了一个无可奈何的难题——丈夫出轨。他人是否爱你,不是你自己说了算的。无数本关于如何经营婚姻的书籍,没有一本可以提供一个秘方,保证那个跟你完全不同的个体会永远像你所希望的那样生活在你身边。如果茉莉不是被自我冲昏头脑,她完全可以选择更理智的方式,起码可以保存经济上的富有和独立。然而她忍着忍着,还是突然就忍不住了。可见要是伍导不想让你当邓文迪,你还真就当不成。

接下来就是《欲望号街车》的戏码了。落魄之中,她仍然坚持自己的三观,不畏于鹤立鸡群。争取外交官的那一段,再次显示了她的本质——一个精致的利己主义者,深通世故,也有步步为营的手腕。可她忘记了,这里不是纽约。一个没人知道你老底的地方,一个陌生人的城市。旧金山,正如中国的无数三四线“故乡”一样,忠实地扮演了她的未庄。在这里,你最好还是坐在公园里当祥林嫂,才最符合现实的爵士调。

















 2 ) 不是你破框而生就是撞框而疯

金融风暴之后,好莱坞选取不同的角度拍了一批反思电影。优秀者如《Margin Call》,平庸者如《Wall Street: Money Never Sleeps》,大多是围绕金融系统去挖掘、展示,期间伴以人性与制度的碰撞,惊喜寥寥。严格意义上《Blue Jasmine》并不属于反思金融风暴的电影,但是似乎Jasmine的悲剧是由金融风暴而来——手法堪称低级的商业诈骗曝光,推倒了苦痛的第一块多米诺骨牌,导致J用数次崩溃来让观者追问:那些道貌岸然的商业骗子是否就是一切悲苦的源头?如果人人都能像Ginger她们那样活的真实,会不会一切都不一样了?——这似乎也能构成对金融风暴的反思。

只是如若这般论断该片,实在失于荒唐,Woody习惯拿某个“阶层”开涮,把悲剧归结为一小撮人不是老爷子的打法。但是如果归因于“上流社会”的虚伪,则更是对不起Cate精彩的演绎。cate的表演冲破了Woody设置的叙事结构,在更广阔的空间里形成了更为有力的反诘,从而让该片有了流传下去的生命力。

Woody在电影里设置了两个的阶层,一个“上流阶层”一个工薪阶层,J因为揭露丈夫欺诈导致自己破产,被迫由奢入简。这是故事发生的场域。笑点和泪点都是来源于场域冲突引发的尴尬。这也构成了在影片中牢不可破的框框,Jasmine的悲剧就是撞框而来。

生活中,每个人身上都有一些社会的烙印,这些印记从出生就开始不断的强化。在你无法选择的家庭中,接受它能给你的物质和教育。在成长中接触到与你差不多的人,形成和他们差不多的价值观,走和他们差不多的人生路,然后这么一群人就被称为某个阶层。而这些阶层共同拥有的一些游戏规则就成了你日常生活可依靠的框架,遵循它,你会有安全感,违背它,就会受到强有力的惩罚,带来无穷尽的幻灭。如果无法得到拯救,就会崩溃如潮。

片中的J就是如此。让人唏嘘的是,她的悲剧并不是她做错了什么,或者她身边的人做错了什么,恰恰是他们都在按“正确”的方式行事。全做对了,结果让一女人疯了。

Augie曾经是个商界精英,赚钱的手段是在法律漏洞遮蔽下,用人的贪欲牟利。也许影片展现的极端了些,但是金融的本质不就是相对价值的变现么?不就是人的欲望与信任投射在时空经纬上的“骗术”吗?如金融风暴的产生,又怎么是某些机构某些国家的预谋呢?至少在A的阶层里,这样的行为不能称为“骗”,只能叫“聪明”、“幸运”而已。至于通奸、挥霍、伪善,不过游戏规则而已。大家都这样,都成本能了。已经不存在真实与否的判断。他们这样活着,就是他们的真实。

反观Ginger,她和她身边的人也是按着自属的阶层烙印生活着。有机会投机时一定会投机,否则也不会一直买彩票。有机会虚荣时一定虚荣,否则不会跳舞时还挎着某名牌包。有机会通奸时一定通奸,否则也不会被当成泄欲工具。只是“基因差了点”,性感指数不高,拿不到乱入上流社会的门票。至于被骗20万刀,那是因为想玩大投机可惜没有大投机的本领,学识和心智都不够……G们遵守的是他们的道德观,然后在这个框架里靠本能行事,没有那么多的杠杆、对冲做前戏,粗暴、辛辣。

被这两种“真实”放逐的就是J了。J在过阔日子的时候非常享受它的牢笼,塑性感,勤挥霍,办家宴,捐慈善,做的都对。除了不该妄想着还拥有“爱情”。爱情是两个独立生命之间的碰撞与融合。J已经被物化了,她能提供的一切都能用钱来买到。她口中的爱情,不过是一张饭票,一个通行证。揭穿A的骗局,就亲手毁掉了这个通行证,之后的追思,就只剩不合时宜了。

J一直不同意G的基因决定论调。而是把境遇的变迁归结于不努力。从某种意义上来说,J是对的。努力确实可以改变境遇。现代社会提供了一个相对比较靠谱的改变途径:教育。平民子弟通过教育确实可以最大程度的提升社会阶层。但是J对教育的理解出现了偏差,在之前,教育于她只是点缀,读人类学也好,健身也好,只是让她成为了一个聪明性感尤物,一旦被人宠幸,则弃之如草芥。在之后,教育是谋生技能的获得手段,只要发现可以谋生的“理想”捷径,也就不觉得有任何必要了。她从来没有希望通过教育而成为一个有抵抗异化能力的人。或者这是Woody的小狡黠?在 《Annie Hall》之后再次对知识型教育的补刀?

J也不同意G对她道德上的指控。片中有个对白相当精彩:J吊上了“金龟婿”,在家苦等电话不来,G说“也许是他发现你说谎,然后一走了之了呢?”J立马发飙“你能不能别提我撒谎了?!好吧,我确实编造了些事实,省略了些细节,但是总体上,我的情感、想法、我的幽默……这不就是我吗?”是的,这些都是她,也是“上流社会”需要的印记。只要隐藏的好,这能叫欺骗吗?这叫机智啊!是急才啊!只是倒霉的是她碰上了个政客,政客需要的是吉祥物。甩了J并不是因为J的欺骗,实在是因为J连危机公关都不懂,之前的烂账都摆不平,被拆穿了还居然“可耻”的情绪崩溃,就以这素质以后成了国会议员夫人还指不定捅什么篓子呢。所以赶紧以道德卫道士的姿态甩掉J拉倒。

在社会框架里撞的头破血流的J最后把希望放在继子身上,想从人伦处取些温暖,但是怎么可能呢?你只不过是个玩物,你曾给孩子的不过是些游戏币,他都出局了,能给你的也就是最后一击而已——“他让我幻灭,但我更恨你。”可怜的J,到这时候还不懂得继子的恨从何而来,还在哭着说“我很后悔我在那一刻做的”。好像不打举报电话她就不会疯了?唉。唉。唉!

任何社会,都有阶层。只要是人,就时刻处在阶层的桎梏下。但是,人之所以是人,之所以能创造阶层而后又能超脱,是因为生命的完整性与神圣性。阶层提供了某种生活的标准,但标准不是用来框定生活。一个健全的人,是有能力在任何标准下艺术化的生活,而不是只靠本能——何况这是社会强加给你的本能——去生活啊。这种能力,不就是佛家讲的人人皆有佛性吗?

遗憾的是,J成为健全人的可能性一直在被自己、被他人、被社会消磨着,而自己又没有觉悟的能力,终成大祸。至此J冲破了Woody预设的电影框架。感谢cate把J塑造成这样一个血肉丰满的女人,这并不是简单地“装疯扮傻拿影后”可以概括,她让电影再生长了!J的痛苦不再成为一种简单地对某一阶层的嘲讽,她用崩溃让观者去看人不能破框而生之后的悲苦。在影片中,几乎所有的人都成了本能驱动者,设置种种桎梏让彼此成为路人,哦,不,最后连路人也做不成了。

 3 ) 影评|你真的知道“白富美”这个概念吗?

“白富美”这个词真的听太多了,有时候我会在提出这个概念的时候去自我质疑一下,我是不是真的明白,有没有误解,是不是存在误判。

“白富美”就真的是“肤白、富有、美丽”这么简单?

当然,我身边也有白富美,我也一直隐隐觉得白富美和公主病之间,是有很微妙或者很明显的差别的,但就是没能很直观地抓住那个点,找到那条鸿沟。

看完《Blue Jasmine》,我第一个想起的故事是豌豆公主,荒谬得不像话的故事里,真正的公主是能够隔着几层床褥察觉到那颗豌豆的存在。

也许你觉得这是没事找事,是作,是矫情,谁能够察觉到这么厚的床褥底下有什么特别的设置?

但是对于真正的公主而言,那不是“特别”而是“异样”。

打个比方,就好像你平常吃的某一款菜式,从不会放某种味道显著但量少的调料去烹调的,但有天你吃到了让你觉得“不对劲”味道,然后你会问这里面放了什么?

味觉不灵敏的人,自然会觉得“差不多”,而豌豆公主告诉我们的就是“差不多”其实“差很多”。但就我们生活而言,味觉是一种很细微的感受,甜点、菜肴、酒品等各种能食用的东西都会因为培植的土壤、气候、水分、栽培的模式、烹调的手法、温度、时间等各种变量而变化,会产生质量不一的各种食品,再者才是价格不一的各种情形。

而上述情况,对于味觉不灵敏的人,显著的区别就是难吃和好吃,便宜和贵;对于味觉灵敏的人而言,才能从好吃中判别一般好吃、比较好吃、和特别好吃,以及这是怎么个好吃法和好在哪里。

例子点到为止。

《Blue Jasmine》在我看来,说的是一个白富美(公主和白富美之间也是有区别的)变得落魄并不得已地浮沉在屌丝和直男世界里的故事(且不评判这是悲剧还是喜剧),Woody Allen的《Magic in the Moonlight》让我差点在飞机上发脾气,也是因为那部差点烂到让我发脾气的电影,让我拖了很长时间才真的把《Blue Jasmine》收了也给看了。

很多弹幕是冲着Woody Allen或者Cate Blanchett去的,但我其实是最近终于看了《The Curious Case of Benjamin Button》被“女王”的颜值所迷倒,而最后下定决心看片的原因,大抵还是因为这是奥斯卡最佳女主角所在的片子。

人物设置方面,名字改得就很有意思——Jasmine(茉莉)、Ginger(生姜)、Chili(辣椒),而故事的主要人物,也是这三味“Ingredients”,故事的气氛和味道,也可以从这三味“食材”理解一二。

故事里我自认为的最好看的部分,从Chili介绍俄罗斯矮子给Jasmine认识,到被Jasmine吸引的牙科医生带着自以为是两情相悦的心强吻Jasmine为止。实际上,我不太能分辨“屌丝”和“直男癌”,也不想过分强调“圈子不同”和“阶层不同”的问题,毕竟我说的是如何辨别“白富美”,我还是争取不跑题吧。

看完电影第二天,我仔细地分析了我身边认识的、我自认为是比较接近“白富美”这个概念的女性,继而发现了“白富美”之间有着各种惊人的相似性,例如:

1. 对金钱没有过分明确的概念:

这种情况在她们追求所用物品的质量和对待身边朋友的慷慨时尤为突出。

很多人会用东西价格是多少钱来衡量一件物品的价值,而她们则会从价值本身(设计、用料、品质、效果等等)来确认价格是否合适,受惠于她们,我获得了很多非常有用的产品推介。

对朋友慷慨的情况多出现在于聚餐、聚会各种活动时候,如遇到要结账,或者要额外自费增加项目时,她们会相对主动地表现慷慨,但不张扬。

2. 父母背景通常不是普通工薪家庭:

我们经常提到女孩子要富养这个概念,这样的想法是很好,出身在父母是普通工薪阶层家庭中的我,实际上也算是被富养的,但资源也同样是有限的。

所以,我对金钱的概念,对生活质量的追求,也是有一定的制约和客观限制,个性发展到一个稳定的阶段时,自然也会产生一定的自我约束力。

而上面提到的“白富美”对金钱没有过分明确的概念,就在于他们父母在对其付出的时候,并不会有像要富养孩子的工薪父母那样的吃力感,普通工薪背景父母觉得或认为那是:力不从心、奢侈和不必要的养育方式,对于“白富美”的父母而言,一般情况下,应该是属于:轻松、寻常和应该的

在“轻松、寻常和应该”的父母养育心态下,“白富美”自然不会对金钱产生过分强烈的概念,不会觉得追求品质是值得羞愧、需要内疚,甚或是根本不必要的。

就好像豌豆公主,并不会觉得告诉主人家觉着床褥有异样会是一种羞愧。

3. 与他人的互动:

实际上,我身边的“白富美”们一般很少干预她们周边朋友的事情。

绝大多数情况下,她们的态度是开放和中立的,但如果我们主动向她们发起问询,希望聆听她们的意见和建议时,她们又会很直接,黑白分明地表达她们喜欢和厌恶的点。

她们通常会很直白地表达自己内心的感受,因为她们内心对事物是有非常明确的标准,不然她们又如何具备衡量具体某些物品的价值所在呢?

待人处事态度比较分明,是她们好品质,也是容易别人诟病的特质。毕竟不是所有人都能得到她们的欣赏、爱护和关怀,于是乎很多被白眼和漠视的人,会颇为努力地宣扬着她们的傲慢和冷漠。

但要记得,因为很少人能与“白富美”产生利益冲突,一般而言她们对人没有什么坏心,比较善良。

其实在我心里,没有什么人天生就是邪恶的,很多人是在利益面前选择了更有利于自己的形势,而这样的选择,会必然或者偶然地对他人造成负面或悲剧的影响,而并非无缘无故的主动加害于人。

4. 事业发展:

“白富美”们不一定总能赢在人生的起跑线上。

但她们会有比一般的人有着更多的机会去听从自己的内心、兴趣来规划自己的人生蓝图,事业和学业,除了有可能是家庭影响而选择现实且功利的行业,也会受内心需求驱使去做一些获利不高,或者时间成本较高的事业。

除了出于兴趣爱好、家庭责任而选择工作或事业,“白富美”们也会出于打发时间而从事薪酬水平非常一般的工作。

但有一点,在职场上能够清楚辨别“白富美”这一存在的,大概就是她们的心气,“心气很高”这个词,很多时候被人误解为“趾高气昂”,而实际上,站在国内外,不少用身体和青春资本来换业绩、职位的职场恶态里,“心气很高”在我看来是一个褒义,是一种不会为了眼前所谓的工作,而作出不必要的个人出卖(请注意,是指不必要的情况,工作上,绝大多数的情况,都是就事论事公事公办也是能把事情做好的)。

毕竟,要脸,这是“白富美”们的首要品质。

5. 个人兴趣爱好:

根据我的观察,“白富美”不一定热衷于讨论名牌或者各种高大上生活,网络上有一句话很是能够从反面解释“白富美”的日常生活和品性——“一个人炫耀什么,就是其真正缺乏的东西”。

通常情况下,个人比较少见“白富美”买了名牌货品后第一时间晾晒出来,并清楚明白地告诉你这家伙是有多贵。多数情况下她们会把你也许没见过、不知道、不了解,但后续查了价格会吓一跳的东西放出来,告诉你这是好货她觉得不错。

当然,如果她们有自拍(例如全身照),我们通常会在照片里找到某些昂贵的小细节。

由于没有过多的生活压力,“白富美”通常可以比一般人更能够坚持追求个人志趣,也有可能会在一些没有过多实质收益的学科上比一般人更能够专注其中,我们通常都会看到时尚和精致生活这个光环,时尚所涵盖的事物有很多,从服装、配饰、室内装潢、家具、雕塑、摆设等生活的方方面面,同样的精致生活也是,从居家到旅游,都可能会有别人觉得是向往的生活,而她们是当做某种个人的兴趣爱好。

而部分“白富美”会把这样的兴趣爱好,进化为自己的终生事业,并为之奋斗。

6. 交友圈子:

经验所得,我不认为“白富美”的朋友圈子就一定只是“白富美”、权贵们,可能会有“绿茶婊”(要知道这个群体是防不胜防的,而且很难定义),可能会有工薪家庭的孩子,但不会有绝对意义上的“屌丝”和“Loser”。

物质条件不是绝对的定义,“屌丝”和“Loser”最致命的,是某种心理上的缺失,这群人很难进入或者融入到所谓“白富美”的圈子——“屌丝”和“Loser”会把远高于自己能力所及的当做自己的目标,把个人不自强的当做是社会的亏欠,把融不进的圈子拿来仇视,我从来不认为这样的心态有什么可取之处。

---好吧,终于来到剧透环节,还没看电影的盆友可以放弃阅读了--- 《Blue Jasmine》确确实实是给了我一个引导,让我重新定义“白富美”这个概念,Jasmine是个典型的“白富美”,但她不是天生的公主,也许收养的家境不错,给了她很好的成长和发展环境,成长背景决定了她将会与怎样的人相遇(因为人会因其出生和成长环境具备能够判别同类的能力)。不可否认,哪怕是个经济罪犯、商业骗子,Jasmine的前夫都是一个非常有能力的人,也因此能够在一段相对较长的时间里给予Jasmine非常富足甚至奢华的生活,并让她习以为常。

哪怕是她落魄到要去投靠那比她原本生活匮乏得多的异父异母的妹妹Ginger(同一个孤儿院出身),她也是条件反射地选择了坐头等舱,且没有变卖她手中的Birkin,也没有将她身上穿的穿著佩戴的衣服鞋袜各种首饰拿去折现。

要知道,对于“白富美”而言,这些精致地着装是她们的皮肤。

很多不痛不痒的评论质问到为什么Jasmine变卖手上仅存的财物来实现独立却不至于太过于落魄的生活,他们大概不懂这层含义。

他们也认为Chili包括Chili介绍的哥们虽然有各种明显的缺陷,但是起码是个“过日子”、“懂真爱”的人,却看不到粗俗无礼对他人生活的影响可能是地狱式的。

Jasmine一再向Ginger表示认为她值得更好的人,也应该找更好的人。大概是她自己也明白,目前或者一直以来Ginger所生活的环境那就是一片沼泽和泥淖,不可能会更好,一定会更差。

确实最终在Ginger偶遇了人渣后放弃追寻而与Chili重归旧好时,给了我们每一个人一记当头棒喝:你以为你出于好心,想让别人过得更好一些,但每人都有因为自己固有心态所造就的命运,一切都注定只是徒劳。

在Jasmine和Ginger的关系里,我也曾有过一瞬间疑惑,到底这对姐妹花是不是真心的。

因为表面上Jasmine让Ginger的前夫将全部积蓄用来入股自己那骗子前夫的项目,亏得一塌糊涂,还导致了Ginger和前夫离婚;落魄后一再希望Ginger和Chili分开,并且领着Ginger去了酒会,导致Ginger遇上渣男。但是放在Jasmine的身上,投资骗子前夫的项目是希望他们跟自己一样过上稍微体面的生活,希望Ginger和Chili分开是她清楚看到这个男人的缺陷,而且都是些致命的缺陷。

领着Ginger去酒会是一半一半的,她需要有人陪着她重新去这样的场合,同时也觉得通常在这样的环境,毕竟能遇到象样的另一半,而为什么Ginger遇到的是渣男,而Jasmine遇到的是优质男,这个原因真的不言而喻。

我是越往下看越喜欢Jasmine这个角色的,别忘了她挥霍之余,对于给小费这种本可以吝啬的事情,她一点都不含糊,她知道这是应该的。

特别是那句“对服务生,小费得慷慨点,他们可是指着这小费活的!”的教诲,直接让我给她打了满分。要尊重每一个为你提供服务的人,我觉得这个是一个人最起码的涵养。

而为什么我特别喜欢Jasmine和Chili以及Jasmine和牙医那段冲突,而不是后面Jasmine为了掩盖过去而对优质男撒谎直到真相败露的那段,原因真的很个人,毕竟我也是曾经与到过这样的相亲男。

那自以为个人条件很不错,单方面物化女性的男性,才会天真地觉得,一个女人哪怕过去有多辉煌,现在落魄了,要被介绍和一个loser相亲见面,也是应该尝试交往的。

毕竟,他们会愚昧地认为女人只要有男人喜欢,不管男人是不是loser,都是一件值得感到荣幸的事。

而牙医暴露的也是差不多的情况,他觉得女人在有他出现的场合穿着得体(甚至是非常好看),就是在向他传递“我宣你,做我男票吧”的信号。

殊不知“女为悦己者容”的同时,也有人是出于礼貌和自我讲究,而在意自身的打扮和搭配。

加之以自认为作为牙医,有自己的小小的牙医诊所,就坚信自己发动的追求和表白一定会成功(强吻的态度,往往就是证明了这样的心态),但其实,并不是。

我不能很好地分辨“直男癌”和“屌丝”以及“Loser”,我觉得通常这三种特性会在同一个个体上出现,偶尔是前二者,后二者,1和3的组合,很少见到单独出现的个案,这真的导致我至今无法分辨三者的区别。 不管,反正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造化啦。

我更愿意相信Jasmine的悲剧结果是电影也许为了传递Jasmine个性重大缺陷(数学不好、对丈夫生意放任不管、放弃学业、不具备独立生活能力、遇事不冷静、手段不够狠)对她的人生必然带来的灾难(哎哟,这一段分析让我完全想起了易卜生《玩偶之家》和鲁迅的《娜拉出走以后怎样》),同样是女性为了掩盖自己过往经历而撒谎,Jasmine显然没有《Hors de Prix(真爱无价)》里柯德莉塔图的幸运。但我至今也会想,两个装逼的屌丝最后以真爱为名走到一块儿了,是不是真的是幸福的事。反正《Hors de Prix(真爱无价)》我给低分,《Blue Jasmine》我给高分。

片子最后Jasmine肯定是疯了,而且相信后面的生活一定每况愈下,故事没有继续演下去,但我们显然也应该已经知道结局了。

 4 )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十几年前第一次看亦舒的小说《我的前半生》,讲的是一个美丽的女子嫁给一个医生十几年之后被离婚,然后进入职场,挣扎着学会站立的故事。小说的男女主角叫“涓生”和“子君”,化用了鲁迅最有名的那篇爱情小说《伤逝》里主人公的名字——亦舒大概乐于猜想在现代的香港,涓生和子君的爱情故事会是什么样子。这个小说最后的结局是,子君幸运地遇到了一个白衣骑士,完成了华丽转身。

《蓝色茉莉》乍一看像是伍迪•艾伦版的《我的前半生》。美丽富有的女主角遭遇婚变和破产,接受职业培训,学着当个小职员,被各种不靠谱男人调戏,遇到高富帅,眼看着就要有幸福生活……然而不是的,根本不是这么回事。在流行小说的世界里,亦舒是犀利而又残酷的,但是在伍迪•艾伦面前,她简直是梦幻一般的温柔——伍迪•艾伦的讽刺才是不动声色不留情面的,就像他让凯特•布兰切特花掉妆湿着头发在风中颤抖一样,他精确地描绘了一个跻身上流社会的女人从巅峰跌落的全貌。

作为全片的绝对主角,茉莉的主要性格当然首先是一个从普通家庭(被领养的孩子,甚至可以说出身不那么幸运)跻身上流社会的女人的虚荣和势利。从片中的信息来看,她是读书时遇到高富帅的老公,然后退学嫁人从此开始人生的新篇章,也开始她一发不可收拾的高傲与冷漠。她与金洁尔是被领养的姐妹,但是作为一个姐姐,即使不是胞姐,她对妹妹表现出的亲情也实在是有限。在茉莉破产前,看到金洁尔夫妻造访纽约,她表现出的不是惊喜而是惊吓。伍迪用一个小桥段让两个姐妹形成鲜明的对比。茉莉一再表情尴尬地推拒妹妹夫妻的饭局邀约,妹妹却单纯地说“下周是你的生日,无论如何得让我们请你吃一顿饭。”而茉莉不得不虚伪地提出了几个餐厅之后,才满面愁容地偷偷向丈夫发牢骚:“天哪,我们不得不请他们参加我的生日派对了!”在妹妹夫妻委托哈尔投资之后,茉莉似乎表现出了一丝亲情,在浴室里娇柔地问哈尔:“你会帮他们赚钱的是吗?”但是下一秒钟她已经开始担心瑜伽、普拉提、筹款午宴……在茉莉的心里,这些都比这对工薪阶层夫妻来得更重要。

破产之后,坐在露天餐厅吃着廉价的蛤蜊,茉莉居然还能不忘提一提“哦,这里多么有欧洲风情,曾经我们去过地中海”;一边面对着跟牙医和护士走得很近只知道伏特加的大老粗,一边她仍然要喝加柠檬的马提尼。(这画面本身就是绝佳的讽刺!)蓝领(工薪阶层),牙医(中产阶级),她都提不起兴趣,一个会谈时尚圈和欧洲旅行的驻外公使才能入她的法眼。能够在交谈时用那种不经意的亲昵提到纽约、派克大街,她就顾盼生辉,旧日生活的光辉又回到了她那几近崩溃的身上。这个早早把自己的名字从俗气的“珍妮特”改成洋气的“茉莉”的女人,她把自己打造成一个优雅迷人的女子,不是为了平常的主妇生活,而是为上流社会度身定制的。

她并不是天生的贵妇。虽然她向别人炫耀的版本是,为了结婚从学校退学,反正在学校里也是混日子。但是后来她也说,她在学校里还是个优等生。这样矛盾的表述并不是剧本无心的混乱,相反正是伍迪•艾伦的刻画入微:茉莉在撒谎。原因很简单,她想伪装成为一个出身优越、糊里糊涂地在学校混日子然后不经意就嫁了个高富帅的女子,尽管事实上她出身贫微,需要看顾孩子来赚零花钱,在大学里必须努力学习以博取未来。她与哈尔的婚姻彻底改变了她,或者更确切地说,上流社会改变了她,悲剧的是,然后抛弃了她。

不同于选材类似的美剧《破产女孩》,片中对跌落前后周围人的逢迎与冷眼并无关注,伍迪自始至终都把目光对准了茉莉,因为真正毁灭她生活的是茉莉自己对上流社会的执迷。她可以离开金融犯罪的老公,但是她装作不知不闻不问,享受着因此带来的奢侈生活;她可以告诉德维尔真相,但是她不,她编造谎言为了获得大使夫人的身份。她是这样留恋环球旅游装饰豪宅的生活,情愿“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来维持这个幻象,情愿在沙滩上建一个城堡也要试着接近它。她的执迷传染到金洁尔,一直简单率性地认为“性感、牢靠”就是上佳人选的金洁尔居然也跟一个音响师上床,然后喷着过浓的法国香水问姐姐“他是不是更上乘一些”。虚荣和欲望犹如跗骨之蛆,啃噬了茉莉的一生,又像藤蔓植物一样长到了妹妹的阳台上,结果却是姐妹俩都重重地摔在了现实这个混凝土路面上。伍迪在这里没有任何慈悲心,然而也正是这种“无情”造就了这部电影优秀的讽刺品质。

说到这就不能不提一条引线,虽然是个小问号,但是贯穿了整部片子——茉莉对她老公哈尔的骗局是否知情?在茉莉搬去金洁尔处合住之初,妹妹就替她说话:“哦,她根本不懂金融。”奥吉则说:“她和哈尔结婚那么多年,一起大搞地产诈骗、金融诈骗,她什么都知道!只是当看到那些钻石和貂皮大衣的时候,她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了。”这里立刻接进一段回忆,哈尔在搞一些地产公司文件的小动作,茉莉则在朋友们中一脸天真地说:“哦,我从来不关注哈尔的生意,我从来只是签个名。”这一段是对金洁尔夫妻对话的呼应。在后来回答继子的质问时,她又说:“你觉得我要是知情,我还会让他用我的名义去注册公司、开银行账户吗?”这一切似乎都将她的嫌疑洗得一干二净,然而伍迪•艾伦在最后打开了纸团,被背叛的她的第一反应就是向FBI告发她的丈夫。原来,she did know it。剧本的精妙之处就在于这多角度、多侧面、不断地互相呼应,制造假象,直至猛然反转。

我们以为哈尔是个骗子,原来茉莉是个伪装得更好的骗子。但是,在这部电影里,人人都在互相欺骗:艾尔欺骗了金洁尔,金洁尔欺骗了奇力,哈尔欺骗了茉莉,茉莉欺骗了德维尔……没有无辜的人,没有纯洁的人,在虚荣、失败和欺骗里,所有人都显得卑微得可笑。

一反之前《午夜巴塞罗那》、《午夜巴黎》这样的城市情书和《人人都说我爱你》式的爱情喜剧,伍迪陡然回到了类似于《赛末点》的深刻讽刺路线,就连他经典的话唠都让位于冷静的观察。虽然片子一开头茉莉就滔滔不绝地讲了十分钟,有伍迪•艾伦招牌式的神经质,却不再是他那种知识分子范儿的谈艺术侃历史博典故,而是神经崩溃式的喃喃自语。

从整部片来看,回忆与现实交织,但是剪辑的层次井然;台词繁密,匆匆登场的人物颇多,但是伏笔绝不落空,于细微处处处呼应;全片布满零星散落的线索,几无赘笔,笔力之老辣令人赞叹。这部电影看似平淡无奇,但是伍迪•艾伦用一个精微缜密的剧本显示了一个现实主义作家的深厚功底,可以算是近年来他最好的一部作品。

 5 ) 她的脆弱太脆弱

在一开始的时候,这部片子使我想起田纳西威廉姆斯的《欲望号街车》,同样是略有神经质,自命不凡的姐姐,因为现实/物质的急剧变化,不得不来投靠之前她很嗤之以鼻的妹妹/女伴。
我用一个分号来表明她们和影片中另一位重要女性角色的关系,如果说妹妹这个角色不单承载了一定伦理意义,同时要担负上一定情感意义的话,那么,她们则从未将那个普通的、庸俗的、其貌不扬的女性看在眼里。
她们渴望的是另外一种生活,光鲜、得体,在阳光之下显得正大光明,包含物质社会的美妙和优雅。我们很容易想到前段时间被寄予厚望但票房不佳的电影《等风来》,唯一不同的是《蓝色茉莉》中,Jasmine已经从美梦中硬生生地被拽了起来,而程天爽则从未踏入过那种生活。
伍迪艾伦的这个指涉太多,安全感的稀缺进而生发到对物质文化的无限渴望,事实上我自己也难以逃脱。
因此影片的前半部分我看的很不舒服,Jasmine的焦虑使得我也莫名的开始焦灼起来。影片继续发展,枯燥的牙医诊所前台 接待工作,妹妹荷尔蒙分泌旺盛的粗鄙的男朋友,以及聒噪的外甥、不断下降的注意力,难以融入的成人课程,Jasmine的生活彻底陷入低谷,甚至使我想到了大学《西方文学史》课上描写希腊悲剧的一句话,面对无法改变的事情,我们只能逆来顺受。命运如同一辆大车,轰轰隆隆碾辗而来。
但是如果仔细想,Jasmine的悲剧未必如她想的一样惨痛。即使已经坠入谷底,起码她还算美貌,还有满身blingbling的行头。就像她能轻而易举的将外交官收服一样,除却这个人,她也必定能收服下一个。
同样,如果她奋力学习,努力生活,虽然未必能回到从前的光景,但是以她的眼光、见地,过的得体而踏实应该也不成问题。
Jasmine的问题就在于,她从头至尾都把自己的安全感寄身于他人之上。Ginger曾经说过,面对不想知道的事情,她善于睁一只眼闭一只眼。Jasmine把自己的光荣、体面全部押注到自己多金能干的丈夫身上。一个寄生虫是不会介意和别的同类分享的,只要能给予她外表的体面。所以她对众多小三小四充耳不闻,视若无睹。
但是当丈夫提出自己爱上了保姆,要和她离婚的时候,她则悲恸几近崩溃。脱离宿主,则寄生物的生命不复存在,悲愤之下,她主动揭发了丈夫。
这使我想起一个谈论婚姻的贴子里,有人说的一句话,女人要有自己的事业和生活,这样,当男人提出要和她分手时,她会痛苦,但是她的世界不至于崩溃。

人可以爱上的往往是一类人而不是一个人,归根到底Jasmine最后的崩溃,不是她的痛苦太痛苦,而是她的脆弱太脆弱。

 6 ) 谁在虚构?

这出戏看到三分之二时,我恐慌到无法自已。因为第一次,我碰到了一个与我一样不断自语的人。
我常常一个人说话好几个钟头。零星的感受、对现实新闻的评论;在看完某一段书后将它与之前之后的作品比较,而得出的一连串想法;想象一个对话场景,我与谁,或者对着一群人演讲;不断反复叙说自己过去的经历……
茉莉的反复自语是凄惨的。这是她在无法接受现实之后以一己的叙述对抗现实,以话语营造出符合自己想象的安全世界。她一度成功了,过去被她喋喋不休的绵密帷幔遮掩住,她只愿意亲吻未来的紫罗兰。
其实,是现实太残酷,容不下一个活在自己世界里的人。
如果不是现实一次次提醒着她,过去也许就过去了。然而我们永远逃不掉,因为自己就是现实的一部分。你真正逃不过的,还是自己。
即使让你换一个环境,真的再嫁一次豪门贵婿,生活只会重复一次,这是茉莉的命运。她不知道自己欠缺了什么。
对于戏外的我来说,问题则复杂得多。因为我的过去与未来没有戏剧化的冲突,没有显性的联系。出生在,我不知道怎么定义,这个时代的我们,早已经陷入了多元、复杂与未知的历史中。于是我们连自己也无法掌握。
多元让我们能够欣赏各个时代、各种类型的生活与艺术,生活似乎是一道水滴上散射的光。于此同时它失去了密度、力量与纯度。自我在杂糅的意识形态与历史进程中反复塑造,张扬与怯懦,压抑与奔放,诗意与事故这种种汇集于我一身,当现实偶然触碰到一个一明两暗的开关,过去的回忆立刻被此刻的认知组装完成,于是,我变了一个人。
仿佛茉莉换一身新装,我的叙述真的令我相信,我是另外一个人。或许,我是什么人根本不重要。因为我的生活不需要这个具备某一种个性的人,当你不需要与人相处时,你的个性毫无意义。
当生活的构成只是文学、电影以及种种欣赏性的活动时,无数的话语、感受,下一部作品对之前作品的回答,不同作品间相互的调情,这些就令你无力自拔。更甚于是,你生活中的现实全部转换为话语,它不是现实中的人事物,而是观念与审美中的客体。它甚至不具备生命,全由你定。
你如排列一个个文学形象一般,排列着亲人、友人、陌生人。如看戏一般他们在你的生活中穿插。他们对你来讲,失去了真正相处带来的触感,感情中的,身体上的,他们都与你分开。你的情感分别或许只如小时候看的《还珠格格》挥之不去就是强过《甄嬛传》。
更可怕在语言本身。因为语言不由你操控。当你开始言说,逻辑与感觉会将语言一步步推向解答,你眼看着生活被一种莫名的力量在你敲击着键盘时定义,无能为力。

 短评

伍迪·艾伦一刀切开了大苹果的冷酷内核。女主让人联想到《欲望号街车》,只不过挖苦取代了怜悯。布兰切特贡献了神乎其技的表演,虚荣与衰败同时呈现在她七情六欲的脸上,今年的女主单元实在太惨烈!缺点是,剪辑太生硬了...

7分钟前
  • 同志亦凡人中文站
  • 推荐

凯特·布兰切特演了一场“伍迪·艾伦模仿秀”,就像被小老头附体了,感觉这片子应该归类为灵异片,不是谁被小老头附体都可以像杰西·艾森伯格那么自然。剧本的各种对照用的很工整,故事也借鉴了一些经典老片的影子,结局也处理的不落俗套,女王大人的模仿秀也很了得,但相比前作也就及格而已了。★★★

12分钟前
  • 亵渎电影
  • 还行

Woody Allen表面沿襲實則顛覆《慾望號街車》,讓角色統統有別過往,使用的最大技巧是“移情”,縱使茉莉虛榮傲慢觀眾仍同情其處境(她老公是騙子),但在最後一刻連這“移情”也被逆轉打破,那種悲劇性比《慾望號街車》更甚。布蘭切特不遜於費雯麗。p.s.:intercut剪輯大膽實則縝密,佩服

15分钟前
  • 五色全味
  • 力荐

在《欲望号街车》上,被《万箭穿心》的,不只一朵白兰芝,还有一个李宝莉,如今又多了一支蓝茉莉。

17分钟前
  • 芦哲峰
  • 还行

伍迪艾伦这一回真是出人意料地杀人不见血,你会宁可看Jasmine哭,也不忍心看她笑。女王这次表演的复杂程度大致相当于《丑闻笔记》加上《天才雷普利》,脑残粉表示,值了!

22分钟前
  • 猪大腿
  • 力荐

其实凯特·布兰切特的表演与以往有很大不同,虽然偶尔能闪出昔日的阴沉气,更多时候则是伍迪艾伦赋予的神经质,这也是蛮新鲜的体验。倒觉得剪辑很有趣,也很大胆,有一种恶意插入的蔫损坏,打破情绪或是延伸情绪。并形成讽刺。除了对富人的嘲讽,还有就是女人本身,茉莉对哈尔的依赖,三句话不离哈尔。

23分钟前
  • 桃桃林林
  • 推荐

不是每个人从云端跌落,都能面对现实脚踏实地。我爱这明晃晃的阳光,这油画般的景色和这神经质的女人。

26分钟前
  • 清久
  • 推荐

剧本好赞,不用花里胡哨的技法、无需高升立意,也能讲述一个狗血流俗的好看故事,这就是老头的魅力;女王活脱脱一个女版神经老头,每根皱纹都充满演技,虚荣、脆弱、折腾、谎言、自私、势利,如附真身,不要批判她才是真正的loser,她一定会东山再起,野心和品味就是通行证。

30分钟前
  • 欢乐分裂
  • 推荐

尽管布兰切特演得够好,设定又够讽刺,不过剧情铺陈得挺无聊。像茉莉这种故事早已讲过,也没讲出新意,一切太清楚无碍,没有回旋空间。对茉莉,连同情都很难。她的可悲,在于自知却打死不认,只能以碎碎念缓解人生的尴尬。这部如果有中意之处,就是旧金山的散漫,适合无无聊聊过日子。茉莉来错地方了。

32分钟前
  • 时以星
  • 还行

伍迪镜头下没有简单的女人,对我们来说这也许只是部“喜剧”,但对某些人来说伍迪又将他们批得血淋淋。故事本身精彩,只是剪得不够妙。不过布兰切特演得非常到位,每条皱纹,每滴汗水都是戏。完整地塑造出了伍迪镜头下的另一个经典女角色。

36分钟前
  • icebloom
  • 推荐

非常有趣的一部电影,故事简单但不单调,出色的人物塑造让整片神采飞扬。尤其是Cate塑造的这个可气可恨又可爱的女主人公,尖酸刻薄,无知自大,还自命清高的目空一切,当失去身边所有东西时,她那幅自言自语的惨样子,活脱脱的人间悲剧,可又让人忍不住窃笑--是她自己把自己塑造成这么一个莫大的笑话。

37分钟前
  • 饮歌
  • 推荐

林肯广场电影院不出意料的满场,小老头电影的笑点就是多且秒,眼泪都快笑出来了。同样都是"上流物质女"「虎落平阳」的故事,我们拍出「北京遇见西雅图」不得不说从编剧到导演演员比伍迪艾伦的新片差太多了!ps 凯特布兰切要是不拿奥斯卡真说不过去!!!

39分钟前
  • Macmania
  • 力荐

就喜欢这种无力抗争的故事。它就像长期盘踞在我心底的难题:为什么我人不坏,从不想害人,却最终无处可逃,成为命运的傀儡?

44分钟前
  • 赫恩曼尼
  • 力荐

牙医收入挺高的你再考虑一下。

48分钟前
  • friendbeast
  • 推荐

茉莉的真实与虚伪就像硬币的两面,伍迪用双时空架起这两面并产生因果效应。反射出空虚、善于伪装的贵妇的内心世界,被虚荣心搞的的濒临崩溃,在她所谓的"loser"面前,她自己才是真正的loser。故事碎碎平平淡淡,情感凄凄惨惨戚戚,全仰仗凯特女王的演技,预祝圆满封后。

52分钟前
  • 大奇特(Grinch)
  • 还行

Woody Allen最好的电影之一,剧情和台词都精打细算恰到好处,Cate的每一个微表情都如此可信,至少拿下一个提名。这一个可怜的可恨的自大的聪明到家的傻女人,却也有可笑的自尊和顽固的底线,这就注定了她无法圆融攀附,终究作茧自缚。

56分钟前
  • LORENZO 洛伦佐
  • 推荐

08/17/13 Alhambra14:1、请记住铁律:不作死就不会死;2、小老头继续不正经,内心不强大的人看多了会对婚姻失去信心;3、平行闪回叙事貌似成了固定套路?还好片子整体风格比较工整;4、布兰切特这表演冲着今年奥斯卡影后去了啊;5、悲剧的原因不是财富,是性格

57分钟前
  • davekozg
  • 推荐

I feel awful...really...想起粉红女郎里男人婆对万人迷说的,女人花点心思搞搞经济独立又不会死。成也太聪明败也太聪明,姐妹花两人的表演都超级抢眼(Cate真是用生命在演啊),中间笑点不少,继《赛末点》后终于再次被伍迪艾伦的剧本征服,去年《爱在罗马》我几乎是快进过去的。

59分钟前
  • CharlesChou
  • 推荐

一年一度的伍迪艾伦终于上映啦,这次不像前几年连续的喜剧,倒是相当严肃。“茉莉”是一位沦落的阔太,影片用穿插叙述的方法描绘了她前后天上地下的生活片段。笑料十分“纽约”。当然这个角色是可怜又可恨,布兰切特太棒了,走路昂首挺胸的样子惟妙惟肖,生气的时候说话眼神都在发抖。一定会提名

1小时前
  • 米粒
  • 推荐

非常纠结,在冷酷与怜悯之间无所适从。Blanchett的表演无懈可击。看一个人在镜头前从内心深处被生活摧毁非常难受,但我还是喜欢老头子的冷与黑。镜头愈发洗练了。

1小时前
  • 艾小柯
  •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