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机不要停!

HD

主演:秋山柚稀,滨津隆之,

类型:电影地区:日本语言:日语年份:2017

 量子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无尽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优质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非凡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剧照

摄影机不要停! 剧照 NO.1摄影机不要停! 剧照 NO.2摄影机不要停! 剧照 NO.3摄影机不要停! 剧照 NO.4摄影机不要停! 剧照 NO.5摄影机不要停! 剧照 NO.6摄影机不要停! 剧照 NO.13摄影机不要停! 剧照 NO.14摄影机不要停! 剧照 NO.15摄影机不要停! 剧照 NO.16摄影机不要停! 剧照 NO.17摄影机不要停! 剧照 NO.18摄影机不要停! 剧照 NO.19摄影机不要停! 剧照 NO.20

 长篇影评

 1 ) 摄 影 机 biè 歇 着

“别歇着!”

当年《鬼子来了》里姜宏波此话一出,身上的姜文还没来得及使劲,趴窗根的“我”反倒吓坏了。硬着屌的“我”气急败坏,用枪指着姜文,丢下小鬼子自己跑了,最终害马大三掉了脑袋。回到办公室的“我”一想不对,顺带以“立场问题”禁播了《鬼子》,让丢了脑袋又折兵的姜文看清了这血粼粼的世界。

鬼子来了花絮

这次“日本姜文”吸取了中国姜文死在“歇着”上的教训,提上裤子,精神抖擞,拍了个一镜到底的新片,让机器和剧组谁都没歇着,取名也干脆,就叫《摄影机不要停》。

日文姜文

没想到此片祭出,票房也一直没歇着,以18万人民币的成本近2亿票房的高回报率,成为日本年度现象级黑马爆款,给本就疲软的日本真人院线片带来了一丝光亮,并迅速成为广大中国影迷片单上的一员。

剧照

《摄影机不要停》的剧情很简单,讲了一个剧组拍摄一个一镜到底的丧尸电视节目的全过程。聪明的是它在结构上动了手脚,把立项筹备、拍摄过程、成片节目三部分的时间线做了调换。先放出成片节目,再交代立项筹备和人物前情,最后解密状况频出、笑果爆发的拍摄过程。

相信大家跟我一样,对于正片粗制滥造的长镜头并不感冒,起初的OS:就这也高口碑?再看“假”花絮,OS:这帮中二的人还真有点意思,小励志。真正片尾花絮的,OS:这帮人不容易,很努力,有那么点感动。

正片,花絮,花絮的花絮,观众观看三种影像的状态,思考的方向完全不同,严肃、喜剧、励志这三连击递进的情绪铺陈,让人眼前一亮,使观众认同人物的同时,产生情感共鸣,最终完成爆笑温暖的励志主题表达,这正是《摄影机不要停》戳人的原因。

尽管如此,从结构和立意上,《摄影机不要停》并不鲜见,也逃脱不了与《大人别出声》、《麦拉狂想曲》等前辈的借鉴关系。从成本和制作水平看,它的粗糙质感也仅仅停留在电视水平,但它构建的多重放大视角却达到了“不一样”的有趣。长镜头,拍摄长镜头,拍摄拍摄长镜头以及看节目的人们,利用四个空间、四个视角层层放大,揭秘了一个电视节目的制作流程。戏里与戏外,临场与细节,意外与解决,这些对立冲突被有机的统一起来,在达到一种相对高级的喜剧效果的同时,把影视行业上中下三游以及影迷爱好者的相互关系,浅尝辄止的描绘了出来。

来自《大佛普拉斯》的窥视

这种多层嵌套的视角,去年的《大佛普拉斯》也用到过,行车记录仪里的富人、偷看记录仪的穷人、看这些人们的观众,层层的窥视在增加视角的同时,也扩展了思考的多重角度,用诙谐荒诞的方式讲了一个社会问题,直击现实的痛处,能使观众与电影产生全新的观影体验。

不得不承认,日本电影人用特有的中二和几近失控的喜剧,呈现出了一部小成本影像作品制作中的偶然和荒诞之处。这不仅仅是电影人以自嘲的方式,解构了电影拍摄的细节和各方因素,更展现出了影像背后从业人员令人担忧的现状,拍出了他们的现实境遇和行业困境,与其说这是献给观众的爆笑喜剧,不如说是电影人拍给自己的一小份悲凉。

可爱的人

中二和废柴,向来是日本反励志励志片的特有元素,唯有日本人能用这些“废料”拍出不傻、不二、不废、不柴,还很欢乐、小感动、小励志的电影片。

这让人想起另一部,同样是表现日本电影人的废柴励志片《下众之爱》。在普遍“卢瑟”的影视行业里,怎么维持梦想与失败,怎么看待堕落与前行,怎么处理迷茫与执着……电影里统统都有答案。

爱上荡妇吧

“拍电影就像爱上了个荡妇,但我们没办法对这个荡妇弃之不顾,所以你只能不断的艹下去,要坚持拍下去。”《下众之爱》这句粗线条台词,和《摄影机不要停》导演对镜大喊:“摄影机不要停。”简直同一个语调,一语道破电影人与电影的关系。现实与梦想像是闷棍与裸女,在脑震荡与欲望间,“卢瑟”们做不到拿着大棒强奸裸女,只能一次次坚持着从脑外科的病床上醒来,又一次次在散尽精血的空虚中睡去,在不停的挨打中坚定的拍(艹)下去。

一部电影的诞生就是叠罗汉的过程,不光是制片、导演、编剧、演员、摄影、剪辑……声光电服化道这些具体的从业人员,那些梦想者、失败者、爱好者甚至离开行业的人更是电影的基石,往往人们只看到那个站在最顶端最铜人的罗汉,却忘了下面一层层小罗汉叠加托举着大罗汉的目光。

坚毅的目光

纵然很多人会失败,纵然这是个欲望场,对影迷而言,还是要看到更好的电影,更好的故事,看到影视从业者们骨子里的那份坚持。

艹下去吧

所以再次恳请这帮家伙,摄影机不要停,勇敢的艹下去,这是每个爱电影的人的理想,望周知。

 2 ) 真,厉害啊!

成本18万人民币,票房截止18年10月20日日本就斩获1.8亿,中国目前有点映,结果根本抢不到票。服不服?真正的打脸级杰出作品,打的啪啪啪啪的,打的开开心心,服服帖帖的好电影啊。如果能在中国顺利上,至少2亿起。都说电影越来越难搞,风险越来越大,可是做什么能比这个生意回报率高呢?

这是一部打在脸上,却乐在心里的好电影啊。虽然这残酷无情的大耳刮子扇在大IP大投资大演员们的信徒脸上,可是打的好开心好开心啊。

因为这部电影证明了,没有高成本只要玩命用心,一样可以让观众看的开心,投资人赚的开心,艺术家品的开心。什么叫反套路,什么叫反类型,什么是恐怖喜剧,什么是伪一镜到底假现场直播,又都给你颠覆了一遍。

观影体验犹如置身片场,化身为一个现场参演人员。扛着机器,喷着血浆奔赴现场。火力全开激情四溢的拍片,无所谓xx奖,无所谓最俗的套路,依然可以如此精彩绝伦。

完全忘我的置身其中,创作者巧妙利用了一镜到底、僵尸片这个形式感元素,打破之后,构筑了一个无比真实的体验。

更为难得的是看似low到爆的品相,看到前10分钟会觉得什么鬼,如今还有这么傻的僵尸片?看到一半才知道喔噻如此神奇,导演吃了什么聪明药写这么牛逼剧本?故事意料之外的完整,每个人物刻画的生动活泼,除了主角有完整前史,至少3-4个配角也有很多细节刻画,剧本故事做到这个程度,不要钱演的也会很开心吧。

如此低的成本却一改以往血腥cult小B级片没心没肺,山寨实验,小众恶趣味的特点。父女之间的情感真挚可信,普通电影工作者的可贵的坚持被展现的淋漓尽致。开始36分钟之前,分分钟想弃掉,却发现似乎有点不同。36分之后,立意部分升华居然也非常成功,让大笑之后能清晰体会到这个矫饰时代的荒唐,那就是每时每刻都有视频节目表演着“真实”制作“真实”的人却觉得观众好糊弄,只要来点狗血就行。

其实屏幕上的东西谁会当真呢?这是一个人人能直播,手机抖能拍片的时代啊。套路模式很多,真性情,真实细节的展示却何其稀缺。在这个电影工业越来越制式化、工业规划齐整、各种大人物各种大型意见干预的过程中,内容越来越不纯粹的当下,那些电影似乎讨好了所有人,却无法让人觉得如此这般“真厉害!真细腻!真开心”。

难得一见,导演演导演、演员演演员、化妆道具蒙太奇全在你的眼皮下面“做戏”,你知道他们在表演,但下一步的却在情理之中,意料之外。

除了打脸,更多是鼓励,尤其在这个寒冷的冬天。原来好好做事,认真演戏能带来这么多,这么多强烈的共鸣和认可。

感谢这部电影,在这个寒冷的冬天,带来最热血的鼓励,最及时的能量输入。电影正式上映就去花钱,暂时不要问我哪里下的!

认真做戏!不要停!

欢迎关注我的微信号“剧怒症”:liaoliaopian

 3 ) 对这部年度最意外爆款,我曾经有两个深深的误会……

本文首发于公众号 架空(ID:jiakong2017),这里是科幻、奇幻、惊悚的世界,欢迎关注。

这不是关于丧尸,也不是关于电影。只是关于“努力去做“。

最近空姐被好多人安利《摄像机不要停!》,知道这是个喜剧,讲的是一个导演用纪实手法拍丧尸片,知道它在日本热映半年,用相当于18万RMB的成本换来了1.8亿票房……blah blah blah。然后基于两个误会,兴趣没提起来。

误会1:纪实风格的丧尸喜剧?……还……好……吧,题材感觉也不是特新鲜。

误会2:又拿拍摄内幕说事?就是电影人看了才最有感咯?这简直是我最无感的一种片子了。就你们电影人有酸甜苦辣,别人没有?导演拍个电影来宣泄从业感受,那就相当于外科医生通过做手术来宣泄咯?司机通过开车来宣泄咯?

后来出于不可描述的原因,终于看了这个片子。空姐发现自己错了(这种时候并不多)……

它的前半个小时迷惑性极强,完美吻合了“误会1”:一个拍摄小组去废弃净水厂拍“丧尸片”,结果真的出现了丧尸,导演为了追求真实感坚持拍摄,最后只剩女主一人活了下来,接着《ONE CUT OF THE DEAD》(一尸到底)的字幕就出来了……

说的事情确实不新鲜啊。虽然有“一镜到底”的噱头,但是烂俗的剧本、浮夸的表演、粗糙的布景、摇晃的镜头、简陋的制作充斥全程,要多low有多low,要不是有很多人说“一定要看完”,我一定会坚持不下去。

结果这个粗制滥造的短片只是抛出了问题,37分钟后正片才算开始。

=======剧透预警=======

日暮隆之,一个三流小导演,平时就拍些综艺VTR和MV,因为“性价比不错”被电视台看上,请他拍一部“大制作”。

要求是:丧尸片、现场直播、一镜到底,作为一个专门播丧尸片的新电视台的开播重头戏(这个电视台空姐比较感兴趣)。

导演说WTF?我虽然是个小人物,但这种条件严苛、没人愿意拍的胡闹企划可骗不了我,不接不接!妻子晴美对此也表示并不意外。

隆之的女儿真央也梦想成为大导演,对自己经手的作品要求很高,在摄制组四处得罪人,还得做爹的不停替她道歉,她却责怪父亲没原则没追求。

这时隆之恰好发现,女儿最近很迷的“老公”神谷准备出演《一尸到底》。为了哄女儿开心,他接下了这个胡闹企划。

随后主要角色们纷纷亮相。

出演女主角的松本逢花是娇气又造作的少女偶像。这种戏不行那种戏也不行,理由超正经的。

演男主的小鲜肉神谷和明架子最大、想法最多。别人干的事都太次,只有他说的话才是真理。

演摄影师的细田学是个无可救药的酒鬼。

演助导的山之内洋是个存在感极低的小透明。

出演录音师的山岳俊助则是肠胃有问题。

扮演戏内导演的黑冈和扮演化妆师的相田一看就是来玩票的。

剧组摄影师谷口智和也不太让人放心,半小时一镜到底是体力活,偏偏他有腰疼的毛病。助手松浦早纪倒是很想替他掌镜……

企划本来就先天不足,再配上一群“牛鬼蛇神”,绝望的隆之都在怀疑电视台是不是一开始就放弃了……

然而直播当天的实际情况比想象的更山寨,黑冈和相田玩出了婚外情,还一起出了车祸,没法到现场。

导演隆之和妻子晴美只能临危受命,出演“导演”和“化妆师”。

有追求的男主不乐意了,导演好说歹说才打消了他撂挑子的念头。

接着,《摄像机不要停!》的精彩部分才正式开始:

镜头内:导演痛斥女主演戏太差、人生虚伪,回头又打了男主一巴掌,直言他拍戏时多么不配合——唔,隆之演技不错啊,情绪挺到位的。

镜头外:这部戏是我的作品!老子忍你们很久了!

镜头内:在休息时,隆之老婆扮演的“暴走化妆师”向男女主讲述了传闻,说净水厂曾是日军进行人体实验秘密基地,然后就没台词了,在一阵迷の沉默后,三人开始尬聊,“暴走化妆师”展示了自己正在学习的防身术……什么鬼?!

镜头外:本该以丧尸形象出场的“酒鬼摄影师”又双叒叕喝醉了,直接倒地不起!剧组一边处理,一边提示那三人“想办法撑时间”。

眼看着尬聊快要把整部戏给带偏了。

导演摆弄着烂泥般的“酒鬼摄影师”回到了位置上。

镜头内:“酒鬼摄影师”以丧尸之身再次出现,还突然吐了“弱鸡助导”一脸。

镜头外:“酒鬼摄影师”四肢无力是因为他真的四肢无力,全靠隆之在身后摆弄,呕吐也是真吐,“弱鸡助导”被恶心坏了……

演员们正式走上即兴演出的不归路。

镜头内:“录音师”一直状况不对,最终不顾“导演”的阻拦执意冲出门去。

镜头外:原来他不慎误喝了硬水,要拉肚子……

导演的阻拦是真的,“拉稀录音师”被其他工作人员抓着不让去厕所……他发出的惨叫自然也是真的。

镜头内:“导演”要去追“拉稀录音师”,还对着镜头打破了“次元墙”。

镜头外:“拉稀录音师”是衔接下一段剧情的关键人物,没了他,剩下几个只能继续尬聊。正当台领导准备下令停拍时,一旁观摩的导演女儿真央突然开挂,改了剧本硬把戏接了回来。

真央为了偶像通读了剧本,没想到派上用场,顺便帮父亲解了围(侧面说明这部戏有多“随便”)。

镜头内:逃出室外的女主和“弱鸡丧尸”展开了追逐,镜头忽然以贴地倾斜的角度进行拍摄,并持续到他们消失……

唔……这种有卖弄成分的镜头也不是不行,可人都跑了,镜头咋还没动呢?

镜头外:“腰疼摄影师”被腰疼“套牢”了,直挺挺瘫在了地上。

“眼镜小助理”得偿所愿,美滋滋接过摄影机。

镜头内:女主疑似被咬伤,“暴走化妆师”决定铲除隐患,突破男主、“酒鬼丧尸”、“弱鸡丧尸”的阻拦,一路追杀到了天台,挡我者死。

嗯!“暴走化妆师”的表现还是很到位的,如果男主能演得别那么怂就更好了。

镜头外:“暴走化妆师”做过演员,之所以退役(准确来说是被驱逐封杀),是因为她容易忘我,分不清戏里戏外。

这一连串追逃看似流畅,实际上也脱离了剧本,“暴走化妆师”抱着真要杀人的念头去追女主,在镜头内外击退了所有想阻止自己的人……

镜头内:在男主阻拦“暴走化妆师”的时候,镜头长时间聚焦在尖叫的女主身上……长到让每个人都觉得不耐烦。

镜头外:所有人正全力阻止假戏真做的“暴走化妆师”呢……

导演好不容易勒晕了“暴走化妆师”(他的亲老婆),还得布置好她被男主反杀的场景,简直神速。

镜头内:落荒而逃的女主躲进了小屋,并在一只不见面目的丧尸面前躲过一劫。

镜头外:由于剧情必需的道具斧子插在晴美头上了,剧组只能出“下策”,让工作人员“带腿妆”去提醒女主,在门前捡斧子。

我*!这梗太感人了吧!

镜头内:到了最终的高潮戏,女主不得不亲手杀掉变成丧尸的男主……男主在女主的啜泣央求下暂停了……三次?

镜头外:之前为阻止“暴走化妆师”,剧组将拍摄片尾高空镜头的摇臂摔坏了。隆之非常在意这个片尾镜头。真央便想出了叠罗汉“架人梯”的主意,前提是男女主得拖时间。

镜头内:女主走到了用血画成的五角星图案中——正是画在天台上的血咒让丧尸苏醒。随着她回身仰望,片头出现,直播也就该结束了。

呼……这拍的是啥玩意儿,最后一个俯拍还晃得那么厉害,差评。

镜头外:剧组能来的人都来了,组成“人肉摇臂”完成了四公尺高空俯拍。

“成片”是在电影前半小时呈现的,后面一小时说的是幕后故事。看到镜头外状况百出,再看镜头内糟糕的剧情和表演,感觉完全不同。各种细节“反转”形成对应,观影就像挖宝似的妙趣横生。

空姐也推翻了第二个误会。这部片子讲述的状况很极端,没有什么映射和讽刺影视圈现实的气息,也并不想让观众感受到这是电影创作人在诉苦。观众把片子看完,只会收获一份纯粹正向的、平凡而又珍贵的感动。

磕磕绊绊完成大半拍摄,原定片尾镜头却不能拍了,台领导的想法很“实际”也很“合理”:改变镜位试试,不行的话删掉好了”。

虽然台领导们跟导演出发点不同,在乎的事情不同,有时还会走神和玩手机,但片子并没有刻意丑化他们。

唯一重点在于导演的在意:那个镜头点出了丧尸的由来,如果有人注意到了呢?退一万步讲,即便真的没有观众注意到,自己就可以随便糊弄过去吗?

数次面临停拍危机,导演父女用认真与坚持换来了“一镜到底”,也感染了原来不当回事儿的人——在最后关头,娇气的女主真的哭出了眼泪,而畏缩的“弱鸡助导”、掉链子的“酒鬼摄影师”和“拉稀录音师”、耍大牌的男主、一度认为“差不多行了“的台领导,齐心协力架起了人梯。

当导演喊出“CUT”,大家瘫倒在地松了一口气,露出的笑容是最真诚、最满足、也最畅快的。

到这里,还完成了另一条故事支线——日暮父女的和解。

女儿真央原本嫌恶父亲拍的东西,觉得虚伪、空洞,充满了对现实的妥协和对效益的追捧,毫无艺术追求,甚至是起码的尊严。

最终导演让一部原本会“流产”的作品“诞生”了,尽管是个畸形儿,但他向女儿证明了自己还保有珍贵的初心。

女儿则把一张老照片递给父亲,两人都露出了久违的笑容。

影片结尾出字幕的花絮镜头中,有一个很有意思的细节:摄影师在拍摄丧尸女主追逃镜头时摔倒了,拍花絮的摄影师也摔倒了……

这不仅说明了《摄影机不要停!》是一部匠心独具的“戏中戏拍戏中戏”,也反映出戏外剧组有着和戏内剧组一样的热忱。

本片导演上田慎一郎没有受过电影相关专业的教育,还曾经欠了很多债并无家可归,但这些都没改变他“就是想做自己喜欢的东西”。剧组大部分演员都是导演的朋友,饰演日暮隆之的滨津隆之靠做兼职维生,女主秋山柚稀在演艺圈一直不温不火,属于“友情出演”,服装是大家自己剪出来的,特效化妆也没有投入太多,戏里导演隆之的房子就是戏外导演上田的房子……

不过这些都不重要了。看完《摄影机不要停!》,空姐不仅推翻了那两个先入为主的误会,忘记了这并不算是自己爱好的恐怖片、丧尸片,甚至没有想要“客观评价“它的念头。

这时只有完全真实、主观的情绪。

“正如罗素说过,人类唯一的救赎是合作……”

“这是印在酒杯垫上的吗?”

—— 《僵尸肖恩》

*选题 / opllx

· —— End —— ·

 4 ) 《摄影机不要停!》有哪些精彩的细节?

1.第一部分为什么镜头在草地上,没有转换

2.为什么在天台上只拍女主尖叫的镜头那么长

3.为什么女主面对丧尸的男主好几次说不要,男主停止动作后又重新开始

4.女主躲进小仓库,突然的出现吓人的腿,女主吓得掩住的嘴

5.女儿骑在导演头上的照片和最后一个镜头摇臂的“成功使用”

6.妈妈入戏太深的原因

7.妈妈学习防身术的兴趣

8.女主用滴眼液才能哭出来

 5 ) 《釜山行》后又一部丧尸爆款,18万成本赚1.8亿票房!

1

幸 运 儿

2018年已经进入了尾声。

几乎可以宣布,今年大陆最幸运的影迷,是来自重庆、广州、深圳、北京的一小部分观众。

因为TA们抢到了一部足以载入史册,并很有可能进入豆瓣top250的电影票——

《摄影机不要停!》

2

全城疯抢,一票难求

11月30号,中午12点,北京日本新片展开始抢票。

其它影片鲜少有人问津,但所有人都对《摄影机不要停》面露凶光。

根据前面几站的同志留下来的血泪教训,时间一到,必须一刻不停地摁爆手机屏幕,否则留给你的将会是一句冰冷的提示——

影迷最大的悲哀,在于想看的太多,而单身的年限太少,手速不够......

在不到半分钟的时间里,大家经历了这样一个过程——

嗯,开票30秒之后,《摄影机不要停》宣告售罄。

社交平台上,顿时一片哀嚎。

冷静之后,大家进入了疯狂求票的节奏。

今年一张《小偷家族》换一套房的盛景,再现江湖。

原本售价60的一张票,有人加价到999,溢价超15倍。

可怕吗?更可怕的还在后面。

3

以小博大,票房奇迹

《釜山行》成本100亿韩元,约等于6000万人民币。

《僵尸世界大战》成本1.9亿美元,差不多13亿人民币。

就算是1996年的《杀出个黎明》,也花了1个多亿人民币来拍摄。

拍丧尸片,银子都是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在燃烧。

而《摄影机不要停》,制作成本仅300万日元,换算过来,是18万人民币......

数体教的巴塞君,只知道毕志飞拍《逐梦演艺圈》都花了2500万。

18万,在国内可能连宣发费的零头都不够。

所以一开始,本片只在日本一个艺术院线旗下的两家电影院小规模放映。

但在连续72场满场之后,社交平台开始爆炸,影响力成几何倍数增长。

在瞬间赚回成本之后,《摄影机不要停》进入日本院线,开始屠榜之旅。

排片率从0.4%逆势上扬到47.4%,堪称奇迹。

放映影院从2家到300多家,甚至普及到了边陲小镇。

票房从一开始的800万日元,飙升至现在的30+亿(人民币约1.8亿),在日本仅次于金棕榈《小偷家族》和爆火的真人漫改电影《银魂》。

34岁的不知名导演+全素人演员+超低的制作经费,居然换来了1000倍的票房收益......

在横滨国际电影节上,全体剧组人员获得了评委会大奖,以表彰他们的卓越贡献。

在征服了票房的同时,专业评分也砰砰砰地往上涨。

烂番茄新鲜度100%,爆米花指数98%。

豆瓣热评第一条,称本片将会载入cult电影史。

真的有如此夸张?

在这里拉个小仇恨,巴塞君上个月成为天选之子,很幸运地抢到了票,已经提前看过了这部大作。

亲测,是部神作!

PS:以下部分的剧透程度只到简介和预告片为止,绝不影响观影体验。

4

一镜到底,恐怖活尸

《摄影机不要停》的英文译名,One cut of the dead,一镜到底的丧尸片。

听起来很新颖,但拍摄难度极高。

丧尸演员万一想喝水了怎么办?想上厕所了怎么办?演员表现不出真实的恐惧怎么办?

导演非常头疼。

但直到这个电影剧组在深山废墟中发现丧尸真的存在,他发现一切都变得不再困难了......

演员们开始遭到丧尸的袭击,仓皇逃生,同时发现这个地方可能被诅咒,根本没有逃脱的可能。

在绝望之中他们发现,导演手上的摄影机,一直没有停下来......

随着剧情的推进,在这个废墟里发生的事颠覆了我们的认知,“恐怖”的秘密一点一点露出水面。

没有停下来的东西,到底是什么?

5

拒绝剧透,请去影院

毫不夸张的说,《摄影机不要停》是巴塞君2018年的最佳观影体验,甚至是踏入二十岁以来的最佳。(你猜我多大)

在我看的那场,全场观众爆发雷鸣般的掌声不下5次,我旁边的一位妹子,手掌都快拍烂了,甚至已经在啜泣,转过去一看,她已经热泪盈眶。

结束之后,也是她情不自禁地说出了巴塞君的心声:

“妈的,太好看了。”

至于是什么样的情绪致使鼓掌流泪,我就先不告诉你了,毕竟透露观影情绪,也是一种对观影体验的伤害。

每一个看过片子的人,都成为了“感染者”,像周边的好友疯狂推荐这部佳片。

据说,《摄影机不要停》已经通过了广电的初审,很有可能引进国内。

如果顺利的话,这将会是真正意义上第一部老少皆宜的“丧尸电影”。

创造日本电影在国内的票房纪录,也不是没有可能的。

这部神作,巴塞君强烈建议你不要触碰盗版资源,(生肉你也啃不动)耐心地等影片上映。

因为看超大银幕,和全场观众同呼吸共命运,感受每一次心跳和掌声,是最酣畅淋漓不过的观影方式,也是对主创最好的尊重。

相信每一个爱电影的人,都会被《摄影机不要停》所震撼。

最后巴塞君再补充一句:

千万不要去看剧透啊!

 6 ) 别看不起烂片,它们也有尊严!

摄制组在深山的一家废弃工厂拍摄一部丧尸片时,却意外唤醒了真的丧尸...

这是[摄影机不要停!]一个俗套到有些想让人翻白眼的开头,但它后续的展开却完全惊人地偏离了人的预想。

5个多月前,当[摄影机不要停!]初次只在日本的几家艺术影院点映时,很难会有人想到它如今的火爆程度

300万日元(约合18万人民币)的成本,没有一个明星,前期几乎无宣发,上映后却口碑迅速发酵,几个月突破了百万观众数,揽下超30亿日元(约合1.839亿人民币)的高票房

不仅如果你是丧尸片、恐怖片爱好者,你不能错过它;但凡你热爱电影、热爱喜剧,你都一定不能错过它。

因为,这是一部写给电影爱好者的情书——

前37分钟丧尸短片展现出来的粗糙、怪异、令人困惑不解的地方,都在电影后半段的拍摄过程一一解开。

难怪有人说,这部片的观感大概就是[房间]和[灾难艺术家]的连映,恰当如是。

当觉得前路漫漫、为梦想很难坚持的时候,看这样一部为电影人写的笑中带泪的情书,会觉得没有人容易,尤其那些预算有限、时间可怜的B级片导演

B级片,B-movie,并不是通常意义上的一种电影分级,而是从制作投入上划分出来的,低预算影片。

上世纪30年代,有声片开始出现,从默片到有声片的转变扩大了观众群体,让更多人开始走进影院;

再加上当时的经济萧条期,大萧条中的美国人呐,才不管你电影院里放的是什么内容,只要能让人们暂时忘掉那困顿的现实,救济金里掏个几分钱还是很乐意的。

所以,人们也常常用“黄金时代”来形容30年代的美国电影业。

早在20世纪后半期,米高梅、派拉蒙、华纳、福克斯等大制片厂已经形成了一种相对明晰的产业结构图,高投资的A级片也能为他们取得不错的收益。

比如,华纳的有声片[爵士歌手]就以40几万的成本为他们收回了超过350万美元的票房。

©[爵士歌手]剧照

但是,另一面,随着高投入和增多雇员而来的是,很高的投资风险。

那些出身于早期5分钱镍币影院的老板们自然很明白,怎么样节省资金、物尽其用——

在拍摄A级片较长的制作周期间隙,充分利用人员和设备,顺道拍一些低廉的小片。

这样,B级片顺势而生了。

那时的影院,学的是早期歌剧院的模式,几部不同的作品接连上演,先放卡通短片、风光短片等等,差不多了才是正片。

而B级片,往往在正片结束之后放映,几十分钟但不超过一个小时。

©比如1938年的[萨德的朋友们]只有55分钟

比起那些有着大明星、大导演加身,高成本、制作精良的正片,随机附送的B级片根本无所谓题材和质感。

没有明星出演、演员演技感人,场景少,布景、特效低廉简陋,剧情俗套平庸、甚至常出现连贯错误,趣味低级等等特征,就成了B级片的标签。

要说,[摄影机不要停!]里那前37分钟的丧尸短片,就完全可以称作是B级片水准

B级片这个词,也似乎成了一个暗示着质量低廉、俗套差劲的负面词汇。

美国60年代后,虽然捆绑上映的“双片制”早已取消,但汽车影院、午夜影院的出现,开始让B级片更加兴盛起来。

©60年代的汽车影院推动了B级片的发展

它常常和暴力、恐怖、血腥和情色等剥削题材合流,吸引了当时新成长起来的青年一代观众群。

那时,甚至又出现了比B级片质量更为廉价的Z级片概念,它们也常常被毫不客气地叫做“Trash Film”

剧本更差、剪辑和灯光更差、演员更差,常常是在电影产业边缘甚至外部制作的Z级片,跟B级片一起,虽然边缘,但也成为电影本身的一部分。

虽然被绝大多数观众瞧不上,但每个时代它也有着属于自己的那一小撮忠实拥蹙在。

吉田大八的[听说桐岛要退部]里,有一个手拿摄影机疯狂执着于拍丧尸片的普通少年前田。

在一次观影冢本晋也那狂暴凌厉的[铁男]之后,他和偶遇的同学激动地聊起自己如数家珍的B级片,对方却连连摇头表示不认识,然后很快走开了。

©B级片[铁男]直接出现在[听说桐岛要退部]里

这种有些伤感的孤独和落寞,大概很真实地代表了很多B级片死忠的感受,可能也是那些一生不被理解、伴随嘲笑而生的失败者导演的心声。

比如,艾德·伍德。

艾德·伍德一生写了至少47个剧本,执导了18个影视作品,监制了12部影片,但他生前,无人识得。

他去世后,被后来的影评人冠之以“历史最差导演”头衔,他的[外太空计划9]也被评为“历史最差电影”

这才激起了人们对这位从没拍过一部好片的B级片导演的兴趣。

©德普演绎的[艾德·伍德]剧照

蒂姆·波顿为他拍传记片[艾德·伍德],在电影结束前,让饱尝了无数心酸和挫折的艾德·伍德收获了人们的掌声。

但这是明显虚构的。

他拍第一部电影[忽男忽女],是在好莱坞寂寂无名混迹良久之后自己争取来的机会——

3天时间写剧本、10天拍摄,3万美元左右的预算。

到了[外太空计划9]时,他更夸张,只花了5天时间就拍摄完成。

当然,当时是无人问津,后来是声名狼藉,缘于这些片子低成本、短时间带来的“粗制滥造”感。

[外太空计划9]里,他用洗得发亮的盘子当飞碟,用纸板来做墓室。

©[外太空计划9]里的飞碟能看到线

仔细看还能看到飞碟飞过时吊的长线,而演员们偶尔还会撞到甚至撞倒那些用硬纸板做的粗糙布景。

同样一个场景,他白天时拍一次,晚上再拍一次,同样的素材在电影前后反复多次出现。

更别提那些业余演员们的尴尬演技了,像是在经常望着提词卡一样的说台词方式,对白写得也无聊又尬。

表现战争时,他更直接把以前的纪录片场景搬出来放进去,这些都让[外太空计划9]成为无可争议的烂片“神作”。

而在传记片[艾德·伍德]里,还有一段他拍[大话原子人之怪兽娶亲]时的悲催场景。

©[大话原子人之怪兽娶亲]里的章鱼怪

他电影的主角大型章鱼怪的道具是全体工作人员半夜去别的片场偷过来的,结果偷得太急还忘了拿章鱼怪的发动机。

没有音响、一晚上要拍25场戏、几乎晚上只睡一小时就接着起来拍、演员们还要泡在水里自己动假装被章鱼怪袭击。

历经这些艰辛过后的电影首映礼,迎接他们的却是观众们冲着演员、导演扔鸡蛋,甚至还差点因为愤怒砸了艾德·伍德的车。

比起令人心疼的艾德·伍德,似乎就连[摄影机不要停!]里剧组为拍摄丧尸短片所付出的一切都不算什么了。

毕竟,被自己的观众用臭鸡蛋丢这种经历,也不是每一个B级片导演都能有的。

艾德·伍德只是其中之一,历史上那些无数个为着“摄影机不要停!”梦想努力向前奔跑的人中的一个。

《纽约时报》曾经这么说过:

[大白鲨]不就是一部高成本的罗杰·科曼电影吗?

罗杰·科曼,另一位B级片之王,一生导过50多部B级片,他曾经用5天时间拍摄了[血流成河],也曾用两天一夜的恐怖效率拍出过B级片经典[恐怖小店]

©[恐怖小店]海报

他甚至有一句流传甚广的名言:

电影只有一种拍法:飞快地拍。

为了省钱省时间,他经常让摄影师平常就去追着消防车、救护车拍,甚至拍生活中任何正在发生的动作。

因为,他会直接把素材放进电影里;为此,他甚至自己跑到火灾现场、不顾危险地拍摄大火场景。

放心,这样的大场面拍完之后,他的下部片、下下部片可能都会反复使用这同一素材,绝对不会浪费。

[马诺斯:命运之手]另一部名垂影史的神级大烂片,常年在最烂top10的榜单,导演阿罗德·沃伦却是一个心怀电影梦的化肥商人。

©[马诺斯:命运之手]海报

包括新世纪以来,烂成史诗级名作的[房间]和[群鸟:震惊和恐怖],导演托米·韦素和詹姆斯·阮也都是异常“严肃而真挚”的“电影人”。

在詹姆斯·弗兰科为托米·韦素作传拍的[灾难艺术家]里,你可以看到他是多么认真、多么真诚地想拍出一部杰作。

但也是这么用心地拍出了这部哪哪都不对、哪哪都是错的“烂片界公民凯恩”[房间]。

詹姆斯·阮这位越南籍希区柯克铁粉就更有意思,把自己上班以来攒下的1万美金全部用来拍摄[群鸟:震惊和恐怖],更花了4年时间仔细打磨。

©[群鸟:震惊和恐怖]里的特效

做后期时没钱了,就找刚毕业的特效师来做,这片的特效其实就是把鸟儿复制粘贴了一下而已。

所以啊,别看不起烂片,它们真的也有尊严!

就像[摄影机不要停!]结尾,摇臂摄影机摔坏了,剧组所有人哪怕叠罗汉也要拍出来想要的那一幕。

粗糙是可以的,糟糕也是可以的,但拍片的摄影机不能停!

参考资料:

【1】「カメラを止めるな!」上田慎一郎監督、当初の目標は動員5000人,映画.com

【2】Roger Corman,Wikipedia

【3】B-movie,Wikipedia

【4】Birdemic: Shock and Terror,Trivia,IMDB

【5】B级片历史,电影推荐网,2016.4.6

【6】Funniest B Movies of All Time,PaulDeMerritt,CheatSheet,2017.1.28

【7】他是史上最烂的导演!可他自己却不这么认为,黎小墨,公众号奇遇电影,2016.6.4

【8】Ed Wood:Tim Burton’s Beautiful Ode to a Fascinating Filmmaker, From One Outsider to Another,CINEPHL

作者/卷卷毛

文章首发于微信公众号「破词儿」

 短评

前30分钟比《小时代》还烂,结果最后30分钟比奥斯卡最佳影片还精彩,瞬间把一星烂片扭转为五星佳作。想象力天马行空,创意简直无敌,恶搞指数爆棚,诙谐程度无以复加,让人笑到癫狂,整部电影牛逼到无法用言语形容。为什么突然聊防身术,演员为什么突然想出去,摄影机为什么掉在地上不动了,三位演员为什么突然看向门外,为什么丧尸发现女主却不咬她,男主为什么一会儿走一会儿停……原来一切不对劲的镜头都是有原因的。毕志飞、郭敬明都应该好好学习,要是借鉴《摄影机不要停》的思路在电影后半部分加上拍摄花絮,《逐梦演艺圈》和《小时代》能成9分神作。

6分钟前
  • 朝暮雪
  • 力荐

开场前30分钟的那段长镜头,我看了10分钟就坚持不下去了……一路跳着看完的……然后等我看完后半段,又把开头的30分钟认真看了一遍,边笑边哭!

9分钟前
  • 张小北
  • 推荐

等了大半年,可能预期太高吧,非常失望。《糊涂戏班》的结构+对一镜到底的迷恋+新人导演+脱力丧尸+日式煽情,全都是意料之中的拼凑所得。除了喜剧效果,切换视点对电影中”失误“的解谜,跟听上映后导演大谈拍摄时的遗憾有什么区别呢?而且为什么一定要说这是献给电影的血浆情书?电视台、直播、流量小生、完成任务、会议间里的观众,每一个片中提到的设定都规避了电影,倒不如说是电影人的自我解嘲。

11分钟前
  • 蜉蝣
  • 还行

还好身边的朋友都比较仁慈,没有给我具体的剧透,没想到结构变了三次是这样的,经提醒之后,有意在留意第一部分里那些突兀的点,没想到了最后一部分都成了临场的笑点,也成了凸显电影人精神的部分。互文下来之后颇有当下影视大环境下娱乐至死的速食作风,拍的烂有时候也是一再妥协下迫不得已的烂,再烂的片子背后也会有一些用心的地方,只是这一次导演先看了烂片,再让你看烂片背后闪着光的用心。这要是搁在平时,大家连烂片都懒得看,背后的闪光更是没人会看得到了。

15分钟前
  • 亵渎电影
  • 推荐

哭不出来可以滴药水,背不出来可以配台词,在一个不专业的剧组,敷衍会像丧尸感染每一个演员。虽然一镜到底拍出的还是烂片,但男演员不再傲慢,去充当人梯,女演员不再矫情,肯被呕吐一脸。业余场务表演了什么是投入,临时导演喊出了心声。你的烂片是我的作品,你的敷衍是我的人生,我不要这样的人生。

16分钟前
  • 西楼尘
  • 还行

4.5 一部难得的、毫无吹水感的“真·神作”,效果宛如《房间》+《灾难艺术家》连映,被彻底控制大脑、抓住笑穴。

21分钟前
  • 徐若风
  • 推荐

D+ / 还是觉得更像是迷影向的一期综艺节目。虽然试图用并不新鲜的“虚假”嵌套来论证“真实”的意义,但也正是因为这种嵌套同样是封闭的,影片最终的层次还是停留在致敬电影工作者,反而没有向“真实”敞开裂缝——这也是影片最薄弱最矛盾的一点。冷静下来还是三星,若若说得很对,这是一部《房间+灾难艺术家》,显然我依然很不喜欢《灾难艺术家》的部分。

24分钟前
  • 寒枝雀静
  • 还行

今年日本院线电影里观影体验最酣畅淋漓的一次,后半段全场一起笑到昏厥,真的好久没有看一部电影这么愉快了!挑战观众的开头一镜到底37分钟,如万花筒般层叠镶嵌的剧中剧,糅合多种要素的创意构思……迷影之情溢出屏幕。感觉演员、导演以及所有参与制作的人都乐在其中,看到最后一定会被感动到。

28分钟前
  • 晴蘭
  • 力荐

谨以此片向李安从家里搬来被摔碎的餐桌,小津从家里拿来的红色暖水壶,抓走张艺谋的UFO,赶着杜可风摄影机跑的重庆大厦保安,被集体抓嫖载入县志的东邪西毒剧组,胡金铨写的书法对联,片场喝的醉醺醺的玛丽莲梦露,黑泽明等来的云致敬~电影是一场奇遇,摄影机不要停~

32分钟前
  • 丁一
  • 还行

后半部分有趣,最后甚至有些感动,写给电影的情书有那么多封,大概只有这一封最淳朴最古怪,也最“怡情”,不过,看完全片后还是觉得这不太像一部电影,而更像是满足观众好奇心的午夜档解密节目,正如电影开拍前制片人向导演阐述其即将执导电影的两个“卖点”,同样适用于本片,因为它胜就胜在牢牢抓住了影迷的猎奇心(丧尸、一镜到底),《摄影机不要停》的观众定位相当准确,只要你爱看电影、爱看丧尸片、对一镜到底怀有好奇、对电影幕后花絮怀有好奇,那么你就会是本片的潜在拥趸,与此同时,当你被前半段的“失误”弄得一头雾水时,导演又以一种合理且戏谑的方式一一予以解释。娱乐至死的年代绝大部分人当然会欢迎这类作品,但很难说嬉笑过后本片会为观众留下什么。以及,说句题外话:再一次为伍迪·哈里森去年那部无人问津的《迷失伦敦》感到惋惜。

37分钟前
  • 柯里昂
  • 还行

看前半小时真怀疑如此好的口碑究竟怎么得来的,原来“正片”之后的“花絮”才是重点,视点不同的互文揭示低成本电影是如何拍成的——一个状况百出的团队,艺术要求不高的资方,在捉襟见肘的人手调动下,发挥种种即兴表演和临场应对的能力,大家通力合作完成拍摄。“揭秘”过程令人爆笑,又不无艰辛,之前对“正片”中出现的第三方摄影机机位存疑,此刻才恍然。形式的创新,内容的丰富,以及充分利用电视台媒介的功能,都让人耳目一新。

41分钟前
  • 欢乐分裂
  • 推荐

是,我们拍的是假的,我们还告诉你为什么拍的假,甚至告诉你的这个过程都是假的。开头的一镜需要勇气,不然很容易十分钟弃。

44分钟前
  • 闪电标
  • 推荐

为了一部真正的好片而拍摄了一部真正的烂片。

47分钟前
  • 品客
  • 推荐

前半个小时:好烂哦。中间半个小时:(._.)无聊到看表。最后半个小时:我的妈呀原来是这样哈哈哈哈哈哈哈哈!

50分钟前
  • 黄青蕉
  • 推荐

推荐有条件的、以后出源了都看一下:将会载入cult电影史/迷影影史的电影,这一部就能让人对日影重新燃起信心。比吉田大八的《桐岛》更加彻底地用丧尸片表达出了对电影的爱。具体不剧透了。

51分钟前
  • 离净语
  • 力荐

挺好笑的。看开场一镜到底的烂僵尸片,与NG42遍一样难熬,确实要冒出来诸多问题:台词是接不下去了该找手机了;导演怎么中二般闪现大叫又消失;包贝尔为什么坐在门口状况外;摄影机怎么拌蒜栽地上了;为何突然变成了手持推拉的廉价大特写;匪夷所思的抢戏女二;突然冒出来的一截大腿……《摄影机不要停!》美化了电影制作本身的乐趣,但事实上,在类型片的现场,内容本身并不会有太廉价的感觉,倒是真的跳到开始筹备过程,低成本的感觉更明显。说到底,再烂的电影,都有一个灾难的、大型车祸现场的拍摄过程,可观众只会(需要)看到成片结果。许多去过现场的,也都会觉得烂片有心血有苦劳的,那不如看看别人是怎么玩的,把拍烂片的过程还原 review 一遍。

55分钟前
  • 木卫二
  • 推荐

拍个av版吧,日本姜文自己演。

57分钟前
  • 把噗
  • 还行

这部必火!必须火!!!p.s.500一本的场刊里导演把剧本全给印上了,推荐购买

1小时前
  • 意义不明
  • 力荐

正常來說,30幾分鐘的長鏡頭應該是足以名留影史的炫技大師之作,但那AV級演技、稀爛鬼劇情、粗製濫造、純粹血漿與女體的賣弄的殭屍短片實在是……看到End Credit跑出來,只覺得我天還好結束了。但立刻被拉回來,不對啊才30分鐘而已怎麼就End Credit了?才發現自己原來被拉進了一場後設的狂歡喜劇當中,一般的plot twist只會用結尾5分鐘來搞「真相大白」,這裡給足滿滿的60分鐘的「真相大白」,才發現前面的所有不對勁都有跡可尋,就是放送事故豪華大禮包,能錯的全都錯上了。但看著他們用盡全力搶救這部電影,沒有人願意直接喊卡,居然也慢慢覺得開頭那東西爛雖爛,可是如果反過頭來看電影後面,願意一層一層的剝開攝影機,你在爆笑之餘,可能會發現自己也有點鼻酸,有些想落淚

1小时前
  • 化學超爛男子
  • 力荐

4.5,你们要知道,烂片也是剧组上下几十口人拼了命才拍出来的

1小时前
  • 鬼腳七
  •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