犯罪心理第二季

全23集

主演:曼迪·帕廷金,劳拉·格劳蒂尼,谢默·摩尔,托马斯·吉布森

类型:美剧地区:美国语言:英语年份:2006

 剧照

犯罪心理第二季 剧照 NO.1犯罪心理第二季 剧照 NO.2犯罪心理第二季 剧照 NO.3犯罪心理第二季 剧照 NO.4犯罪心理第二季 剧照 NO.5犯罪心理第二季 剧照 NO.6犯罪心理第二季 剧照 NO.13犯罪心理第二季 剧照 NO.14犯罪心理第二季 剧照 NO.15犯罪心理第二季 剧照 NO.16犯罪心理第二季 剧照 NO.17犯罪心理第二季 剧照 NO.18犯罪心理第二季 剧照 NO.19犯罪心理第二季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犯罪心理第二季美剧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一个专门针对BAU小组的变态杀手出现了,为小组成员设置了一系列规则,他们争分夺秒追踪一个又一个线索,以拯救一个人质女孩的生命,上一季的悬念留在本季第一季解答。这一季中,BAU小组成员们除了利用行为分析方法侦破连环杀手案件,也被触及更多私人生活,如瑞德博士(马修·格雷·古柏勒 Matthew Gray Gubler 饰)与身处精神病院母亲的关系;阿伦·哈奇(托马斯·吉布森 Thomas Gibson 饰)的婚姻问题等,还有艾尔·格林威(劳拉·格劳迪尼 Lola Glaudini 饰)令人遗憾地失职离开,不过也有作风强悍的新美女成员艾米莉·普莱提斯(佩吉特·布鲁斯特 Paget Brewster 饰)成为团队新血……今天开始做明星之天使情歌机器肉鸡第十季詹姆斯·怀特巨人传1956求爱奇遇记美人鱼世界奇妙物语 25周年秋季特别篇杰作再现篇回心转意2022神迹2022突击者美味家族前哨第四季女高怪谈重启:母校胡同交响曲暴太郎战队咚兄弟电影版:新·初恋英雄残美味2021哈利·波特:霍格沃茨学院锦标赛第一季惊异大奇航欢迎来北方2008喂,我是你的微糖男友龙器河东狮吼2长春树芦苇之歌棕榈泉游侠索罗:星球大战外传我太受欢迎了该怎么办深蓝即是黑芝加哥急救第二季厚望梦游小人国英语幸运的星明太子夫妇:幸福奇迹野蛮游戏地陷(2021)雾凇轻摇

 长篇影评

 1 ) 她走了~纪念Elle~

看到第七集的片头有点收不了了,最后FBI行为分析组集体合影的一幕中ELLE被剪接了,很心痛!

ELLE是我最喜欢的一个角色,她的地位虽然没有Gideon和Hotch高,可是还是起着关键的作用!在行为分析小组中,她是女性的第一人,和那些男人们一起冲上前线,拿枪捉罪犯!发挥着一个FBI真正的作用。

现在她走了,我觉得很没道理,要么就应该在第一季最后就让她死了算了,何必在拖到第二季,让她心里造成阴影从而犯罪杀人再离开工作呢,给观众带来了一个不完美的ELLE。实在是没有必要啊!

 2 ) 中国公安剧与美国犯罪心理剧

看完《犯罪心理》第八集,我觉得中国公安剧和美国犯罪剧最大的区别是,中国的公安剧让我看到开头就能猜到结尾,是那种很顺利很直接就能抓到罪犯,并且给人一种中国公安很强大的感觉,并没有中间的各种转折。而这部剧给我的感觉是我以为我猜到了结尾其实那不是真正的结局,最开始我以为只是这个罪犯,他感觉科技会统治人类,后来发现他是沉迷于那本书无法自拔,到最后才发现她只是一个被母亲抛弃的孤儿,想得到母亲的注意。当我用中国公安剧的心理去推测这部剧的时候,就会出现每当我以为结局的时候,其实那才是另一个开始的情况。 中国公安局给人的是更直接感觉,直接找到罪犯,只是在抓捕罪犯的过程中有些曲折。而美国犯罪心理剧给我的感觉是抓到罪犯很容易,但是你找到他却是困难的。 另外中国公安局给人的感觉是热血沸腾,是那样的有激情。而这部剧他并没有很有激情,没有那些激烈的赛车镜头,他是那种平和而又深入人心的镜头,比如说最后那个一名探员要射击罪犯的那个镜头,如果是中国公安局,他可能会用一个慢镜头来,来突出这个射击的镜头,并突出博士为罪犯挡枪的画面,强调博士即将说的话语,但是这部剧他轻轻巧巧的一个射击,但是却因为嗯,博士挡的那一枪和他的一些言语平淡平淡的言语道出了一个母亲的心怀。

我对里面在汽车即将爆炸时保护博士的那位FBI探员Derek Morgan十分感兴趣,我很喜欢他说的一句话。他说:我不能让那位女士在面临危险时孤独的留在车里。充分表达了他的素质和他强硬外表下内心的温柔。这让我很喜欢他……

 3 ) 人性的能耐远超出你的想象

发现了一个不开心的源头,麻木了,想聊CM.

CM是这个暑假才开始看的,久闻大名,不负所望。看第一季的时候感觉并不强烈,因为基本上每一集遵循的杀手出现,大家赶往现场做profile,然后把杀手抓住。几乎没有什么特别的特殊情况出现,平稳过渡到S1的最后一集,Elle 被枪击了,事情再不平静了。

可以说S2看的我热血沸腾,心情跟着剧情难过。在一夜两点多看过Reid被绑架,开始难以入眠。跟很多人一样,我最喜欢的角色是可爱的Reid,给人纯真而脆弱的感觉的男生,每当他无意识的唠叨他的知识的时候,就好像捏捏他,像对一个孩子般。

当他被痛苦折磨时,心里一阵难过,是一个老朋友被人折磨啊。连续不断地看CM,就像掀开人性黑暗的一面又一面,一面比一面黑暗,受过那种非人的伤害,我不知道真实中在连环杀手刀下救出来的受害者是如何继续的生活,根本回不到从前,闭上眼睛都是那一幕一幕吧,那种可怕的感觉想起就毛骨悚然。所以最近都难以入眠,眼睛闭上了,但精神却放不下来,总觉得有人会躲在暗处,真有点走火入魔。

对于杀手,我不明白为什么有人类会这样。记得那两个变态的兄弟把人绑架了放逐森林再射杀么?最后那个受害的女孩问Emily,这些人到底怎么了??!!想起那个叫Katie的女孩在商场失踪,那个aunt还安慰Katie的妈妈,世界真的很黑暗很黑暗,为什么会有人如此残忍的对待一个无力无助的小女孩??!!

当我们对世界怀着无知的美好的时候,应该去看看CM,你会发现,人性的能耐远超出你的想象。

 4 ) 当你与野兽战斗,小心你也会成为野兽

第一季时尼采那句话恰好是我喜欢的,当坚持看到第二季时,elle离开,reid嗑药,Morgan儿时被性虐,每个人的另一面逐渐浮现,心中的野兽也在躁动不安。
看着那些人歇斯底里,却不禁感到欣慰。相比第一季,这部片子有了本质的突破,不单纯是快节奏的行为分析,组员们缜密完美的推理。第二季使观众看到了有血有肉的人,他们也是有同情,有偏执,有缺点的人。
这才是我真正想要看到的,在罪恶中挣扎,与野兽战斗,到底依靠的是什么信念呢?
每个剧中人大概都有自己的答案。不过就像老G对reid说的,当你心中不再为这答案矛盾的时候,就是你该离开的时候了。

 5 ) 连环杀手心理分析(转)

连环杀手的人生五部曲
  作为FBI的心理分析人员,雷斯勒的主要工作是为那些特别凶残的案件“描绘嫌犯、勾勒嫌犯”,他和其他一些出色的同事,凭借扎实的精神病学和心理学的知识,能仅凭案发的现场或案发现场的照片,就可大致推断出凶手的肤色、年龄、身高、个性、家庭状况、工作状况等关键信息,从而大大缩短警方破案的时间,而好莱坞著名的电影《沉默的羔羊》就取材自他的真实工作。
  在FBI工作的数十年时间里,雷斯勒一直关注那些连环杀手,对一百多名臭名著的连环杀手(清一色是男性)进行过深度访谈,并据此写了《疑嫌画像》一书。在书中,雷斯勒称,他们几乎全是偏执狂,要么是偏执型精神分裂症,要么是偏型人格障碍,而且有共同的人生轨迹:
  6岁前,有一个糟糕的妈妈。六七岁前,孩子与妈妈的关系是最重要的,这个关系会让孩子了解什么是爱。然而,这些连环杀人犯,他们没有这个运气。
  8岁~12岁,有一个糟糕的爸爸。一般而言,这个青春前期是孩子走出家并同龄人建立关系的重要时期。如果说,与妈妈的关系是“内向”的,那么与爸爸的关系就是“外向”的,一个好的爸爸,会帮助孩子走出家,走向更宽广的世界的重要力量。但是,这些连环杀人犯,他们通常有的是一个暴虐的爸爸。
  12岁~18岁的青春期,沉溺在充满暴力的幻想中。在青春期,每个人都有过各种各样的幻想,尤其是一些性幻想。只是,正常男孩的性幻想中,不仅他在享受,而性的对象也在享受,幻想中的关系基本是平等的、充满爱意的,但那些未来的连环杀手,他们的性幻想中,完全是“独乐乐”,并且,他们的快乐一定是建立在对方的巨大痛苦之上,其中经常有死亡的内容。此外,因为他们既缺乏“内向”的好的人格特点,也缺乏“外向”的与别人建立关系的能力,这注定他们会非常孤独,常既不能和同性建立友谊关系,也不能和异性建立亲密关系,这种孤独生活令他们更容易沉浸在这种可怕的性幻想中。
  20岁~30岁的成年期,开始杀人。多数连环杀手是成年后才开始行凶,但也有相当一部分是在十几岁就开始杀人的。第一次杀人,都有一些特殊的触发因素,一般都是遇到了一些生活上的挫折,譬如与父母的争吵、失业、或被人欺压等。这次杀人,尽管看似是偶然的,但一些细节和他们的幻想内容相吻合,并因满足了他们多年来一直沉浸着的幻想,他们会感受到巨大的快感。由此,尽管他们也会悔恨,也会害怕,但幻想和快感会驱使他们继续去杀人。
  连续杀人。对连环杀手而言,渴望不断地改进并试验新的杀人手法,就像毒品一样诱惑着他们,令他们根本停不下手来。
  可怕的童年,恐怖的父母
  有一个可怕的童年,是这些连环杀手最一致的人生特点。
  雷斯勒深入调查了36名连环杀手,发现他们的童年都曾伤痕累累。他们的父母或许看上去很正常,但事实上问题丛生,一半连环杀手的父母有精神疾病,一半罪犯的父母犯过罪,近七成的罪犯的父母酗酒或吸毒,而每一个连环杀手自童年都开始出现严重的情绪问题。
  雷斯勒认为,一个人六七岁前,对他而言,最重要的成人是母亲,一个温暖、充满爱心的母亲会帮助一个人懂得什么是爱。但不幸的是,这36名罪犯与母亲的关系清一色是冷淡的、互相排斥的。
  譬如理查·乔斯,他在半疯狂状态下杀了6个人,而且会剖开那些被害人的胸腹,喝他们的鲜血。他的母亲,患有偏执型精神分裂症。邱兴华的母亲,也是如此。这样的母亲,因为沉浸在自己的妄想或幻想世界里,基本没有可能给予幼小的孩子爱和温暖。
  再如泰德·邦迪,他非常聪明,且英俊潇洒,非常善于对女人甜言蜜语,但他诱惑女人是为了凌辱再杀害她们,死在他手下的女孩难以统计,她们都长着同样的脸形,都是长发,都有相似的面容。被捕后,他说他是被姐姐抚养大的,但警方调查后知道,他说的姐姐就是他妈妈,当邦迪小的时候,她一直虐待他,而且有性虐待。
  还有大卫·柏克维兹,他一年中在纽约杀死6人,并且在开始杀人前,曾在纽约市纵火1488次,保持了“日纵一火”的纪录。他是从小被寄养,而且与寄养家庭不和。于是,他一直渴望找到生母,后来果真找到了生母和亲姐姐,但生母拒绝接纳他。
  有一个糟糕的妈妈已够痛苦了,然而更糟糕的是,他们普遍还有一个失职的爸爸。雷斯勒认为,8岁~12岁,是一个男孩离开走向社会的关键时期,现在引领他们完成这个任务的,不再是妈妈,而是爸爸。但是,他们要么这一时期没有爸爸,要么爸爸是个暴君,酗酒、吸毒、乱交、毒打妻子和儿子。这只能让这些男孩更进一步受到伤害。
  本来,对一个男孩而言,父母该是最亲密、最值得信任的人,但是,现在伤害他们最重的,恰恰是这两个最亲密的人。这让他们对亲密关系充满恐惧,并对包括父母在内的所有人都怀有敌意。遭受母亲和父亲的双重折磨后,他们开始相信,这个世界上只有暴力关系,只有凌辱和被凌辱的关系。要想不被凌辱,只有去凌辱。
  这种观念深入到内心最深处,并在青春期让他们收获了惨重的代价——彻头彻尾的孤独。
  孤独的青春,致命的幻想
  关系,是生命最本质的渴求。
  不管一个人自诩多么强大,没有关系,尤其是没有亲密关系,这个人的内心一定会出现问题。譬如凡·高,他是绘画天才,但没有与异性的亲密关系,他疯了;再如尼采,他是哲学天才,但他最爱的莎乐美不爱他,他陷入孤独,最后也疯了,说“我是太阳”。
  一个人可以很执著,可以不顾一切地去追求自己的事业,不管那个事业是否被社会认可。但是,他必须要有好的亲密关系,否则他有很大的可能会疯狂。
  不过,亲密关系也是令人最无奈的事情。因为,它是相互的,你可以决定自己怎么做,但你不能左右对方。简单而言就是,你喜欢一个人,但却不能保证另一个人喜欢你。
  学习建立关系,是青春期的最重要的内容之一。相对而言,健康家庭长大的孩子,因为懂得爱、温暖和快乐,能适度地站在对方的角度考虑问题,所以相对能更好地拥有亲密关系,可以比较好地完成这个任务,从而逐渐靠自己的力量走出原生家庭,建立自己的人际网络。但是,那些未来的连环杀手,尽管常常是察言观色的高手——因为他们必须揣测父母的内心,否则难以生存——但他们没有能力付出爱,无法让别人感受到温暖,结果,他们有些人可以很快地与别人建立关系,但却无法拥有稳定的关系,他们没有同性朋友,也很少有女孩愿意和他们约会。结果,他们只有陷入孤独。
  但是,对关系的渴望是人的一种本质需求。如果正常的途径不能满足这一需求,他们就通过其他的途径来满足,那就是带有性幻想内容的白日梦。
  很多青春期的孩子孤独过,每一个青春期的孩子都有过性幻想。只不过,正常孩子的性幻想的内容是相对健康的,他幻想和女孩亲热,但这个幻想中的关系是平等的,还常把女孩(有时幻想对象是同性)置于很高的位置上。相反,这些童年饱受摧残的未来连环杀手,他们的幻想内容中主要是暴力,即通过暴力的手法强行与女孩建立关系,并且幻想的结果常常是要女孩死去。
  并且,他们也不止是幻想。在平时的交往中,他们对女性也不够尊重。这就导致了一个恶性循环:糟糕的性幻想让他们更孤独,孤独让他们更沉浸于糟糕的性幻想。
  譬如唐安·山普斯,他杀死了漂亮的女邻居,而之所以杀她,是因为他请求她赤裸着身体杀掉他,但被拒绝了,于是他转而杀死了她。后来,山普斯说:“被一个漂亮女孩所杀是我一生的幻想。”
  前面提到的艾德蒙·其普,他12岁时求姐姐和他玩“毒气室”的游戏,央求姐姐把他捆在椅子上,然后打开瓦斯装死。在这个别人看起来毫无乐趣的游戏中,其普会感到莫大的快感。
  性幻想中的虐待和死亡,以及游戏中的虐待和死亡,会给这些未来的连环杀人犯带来快感,但远不如真正的虐待和死亡带来的快感更强。对此,雷斯勒在书中描绘说:
  幻想结束后代之而起的就是真正的杀戮,一个小时候把姐妹的芭比娃娃头给扭断的人,长大后也会把被害人的头颅给砍下来,这确有此事,绝非危言耸听。另外还有位杀手小时候经常与邻家小孩在田野上玩,不过只有他拿了把手斧与玩伴们打闹,任谁也没想到俟其长大后,谋杀别人的工具正是那把手斧。
  杀掉“妈妈”,杀掉“自己”
  第一次杀戮,或第一次暴力,一般都是在遭遇挫折后。譬如,连环杀手约翰·裘伯特第一次实施暴力是13岁,当时他和最好的朋友失去了联系,感到苦闷,骑着脚踏车的他看到了前面一个小女孩,于是在骑过他身边时,将手里的铅笔插到了小女孩的背上。结果,这个暴力行为给他带来了巨大快感。于是,他的暴力行为很快升级,第二次还是骑着脚踏车,但用的就是一把锋利的刀子了。
  少数的连环杀手,因为陷入了精神病状态,失去了理智,于是乱杀一通,没有明确的选择。不过,多数的连环杀手,他们选择的杀害对象,都是有一些共同的特征的。譬如前面提到的泰德·邦迪,他杀害的女孩年龄相当、相貌相像、且全是披肩长发。
  为什么会这样选择呢?还是要回到童年寻找答案。譬如泰德·邦迪,我们可以推测,那些女孩和他母亲很像,他小时候屡屡受母亲伤害,所以对母亲有刻骨仇恨,但那时不敢对母亲表达,所以这仇恨埋在心底,等长大了,自己有力量了才开始报复,但仍不能对母亲表达,于是选择的都是像母亲的女孩。
  艾德蒙·其普的例子最能说明这一点。有NBA中锋体格的他15岁时杀死了祖父母,并被判入监服刑。后来,母亲用尽各种办法把他接过来同住,但同住好像就是为了折磨儿子似的,她频频地羞辱儿子,一次对儿子说,她5年内找了6个男人,就是因为她儿子是个杀人犯。其普听了非常愤怒,他开车跑出去,喃喃自语说:“今天晚上我看到的第一位美女必须死掉。”
  结果,一位在大学校园散步的女孩成为了牺牲品。他邀请那女孩上车,然后强暴并杀死了她。
  显然,他最初想杀死的是母亲,这个女孩只是一个替罪羊而已。
  其普最想杀掉的是母亲,有些连环杀手想杀死的则是自己。约翰·裘伯特杀死了多名男报童,他胆怯、害羞,是一名同性恋,一次恋人移情别恋后,他感到受到了严重的羞辱。于是,他杀死了第一名报童,而那报童的性格和相貌,很像小时候的裘伯特,并且裘伯特自己也做过报童。这样做也有特殊的含义:不是我裘伯特受到了羞辱,而是那个小子受到了羞辱。
  这种心理机制,叫做“向强者认同”。裘伯特从父母那里受够了羞辱,结果他内心中就有了一个“实施羞辱的暴虐父母”和“承受羞辱的自卑男孩”,裘伯特向强者认同,就是认同了“实施羞辱的暴虐父母”,但怎样才能把“承受羞辱的自卑男孩”的那种糟糕的感受宣泄出去呢?最直接的办法就是找一个很像自己的小男孩。
  裘伯特杀掉“自己”,其普杀掉“妈妈”,是他们的“内在的父母”和“内在的小孩”的相互仇恨的关系的展现。他们青春期的致命幻想,其实也是在重复展现这个主题。现在的杀戮,则是最终极的展现,并且因为自幼年起积攒了太多的仇恨和愤怒,这种终极展现会带来强烈的快感。
  结果,一旦品尝到杀戮带来的快感,他们就很难收手了。连环杀手威廉·海仑斯杀死第一个女孩后,一方面感到特别悔恨,另一方面又很兴奋。后来,他又杀死了两个女孩,而每次心中启动杀机后,他会把自己反锁在浴室内,试图控制住自己,可没多久他就会受不了幻想的诱惑,而从窗户里翻了出去。
  雷斯勒还发现,让这一百多名连环杀手不断制造杀戮的最容易见到的一个动机是“性”。其普杀死一个又一个女孩时,有性的快感,而裘伯特在杀掉一个又一个男孩时,一样也有性的快感。
  最典型的如大卫·柏克维兹,他一年在纽约杀死6人,且在杀人前,他已在纽约市纵火1488次,保持了“日纵一火”的纪录。导致他如此变态的深层原因一样是家庭,他从小被寄养,且与寄养家庭不和,一直渴望找到生母,后来果真找到生母,但生母拒绝接纳他。从此,他开始杀人。
  他的行凶目标,要么是独自在车中的女子,要么是在车中与男子搂抱亲热的女子,有时他会耐心等待男子离开后再杀害女子,有时干脆连男子一起杀。在射杀女子的时候,他会产生强烈的性冲动。当谋杀完成后,他会在现场自慰。
  有时,当很想杀人但又找不到时机时,他会开车去以前杀人的现场,回想当时的情景,并边想边自慰。他知道这样做很危险,但忍不住要这样做。
  这一百多个连环杀手,他们多数都有柏克维兹这种变态的性冲动。并且,这不是美国连环杀手们的专利,国内一些连环杀手也是如此,譬如河南省平舆县男子黄勇,以玩木马游戏为名,杀死了17个男孩。虽然报纸上没有披露黄勇的个人成长史,但可以推测,黄勇一样也是性变态,而且一定也有过可怕的童年。
  这种性是什么含义呢?
  我自己认为,性是对关系的渴望,性的模式则是对关系的模式的重复。那些在健康家庭中长大的人,他们的亲密关系的模式是健康的,而性的模式也是比较正常的。相反,那些在变态家庭中长大的人,他们的亲密关系的模式也容易是异常的,而性的模式也会是异常的。
  简单而言就是,像这些连环杀手,他们原生家庭的关系模式是仇恨和敌对,他们的亲密关系的模式也是仇恨和敌对,而他们的性的关系的模式则是折磨和杀戮。
  并且,在这些连环杀手看来,他们的杀戮是为了“爱”,只是他们表达爱的方式就是绝对的“占有”。
  这正如艾德蒙·其普所形容:“这是唯一让她们属于我的办法,她们躯壳已死,但精神已长留我身。”
  这就是说,其普为了满足自己对关系的需求,唯一的办法就是杀死对方。但这当然是幻象,因为人死了,关系也就没了,他们仍然会陷入孤独中。为了消除这种孤独,他们会一直屠杀下去,直到被抓住为止。
  艾德蒙·其普的说法,相信也是罗伯特·皮克顿的心声。
  

 6 ) 写给elle

第六集结尾elle走了,她来Hotch的办公室,归还她的配枪和证件,这一幕我哭得怎么都止不住……早在看第一季的时候我就知道elle第二季会离开,按道理本来应该不那么猝不及防才对,可是或许正是脑海里一遍遍回放这个事实给自己打预防针,它反而让我控制不住地更关注elle,然后毫无办法地越来越喜欢她……甚至超过了reid和morgan。

(elle离开的真实原因是演员不适应加州气候想回纽约……所以这里只谈剧情和角色)

之前看到有网友评价她是霸气而风情万种,说到我心里去了。一开始她的长相就给我印象深刻,不是典型美国女性的金发碧眼的长相(参见JJ),黑发黑眼;但也不是Friends的Monica那样虽然发色和瞳色都是黑色却仍然很明显是美国人的轮廓。elle是一种融合了东西方特色的美,风情妩媚又温柔洒脱,在一众男性里非常突出。(记得在网上偶然看到过演员劳拉·格劳蒂尼似乎有外国血统,怪不得长相那么特别,但写评的时候找不到了,所以无法考证)

还有人评价说elle在BAU里面很鸡肋,找不到她的亮点和特色……这一点至少在我这里是不成立的。她是绿叶丛中的一点红。组里不是没有其他女性如JJ和Garcia,但她们主要从事文职工作(没有说她们不好的意思),唯独elle总是和其他男探员一样身先士卒、披挂上阵,她和他们一起调查现场、寻找线索、做profile、和疑犯近身搏斗,这本身就需要极高的身体素质、心理承受能力和侦查才干。在她擅长的性犯罪方面更是有独到的地方(在第一部里面表现得更明显)。此外,也因为是组里唯一的女性,在男人们难掩冷硬和距离感地询问遭受性侵的女性时,她的安慰和理解总能使得BAU的工作开展更顺利。

S2E5、E6真的把我看得难受死了。特别是Hotch在质问她和指责她的时候,他自始至终都没有说过一句软话,总是类似诸如“你被枪击了,你很惨,但这就可以成为你杀人的借口吗”此类公事公办、铁面无私的话。Hotch说得没错,他做的也没错,他让elle回家休息间接导致她被枪击,也不是他的问题,可是可能是我的私心吧,我看到elle在这两集一反平常的冷静理智,变得咄咄逼人又悲哀脆弱的时候,多希望有人能给她一点安慰,可是没有,除了reid在事发前和她谈过几句以外,一点都没有。

在最后这两集里面,elle真的成为了一个恶人、一个杀人犯吗?在法律意义上来讲是的,可是在我心里她不是。一个人在警察、探员这类国家暴力机关里从事久了,他们可能会变得更坚强,但你不能以此要求他们永远坚强,他们也是人,也有自己的软肋,也会因为受到伤害而改变。当罪犯枪击了elle,又把手伸进她的伤口里面蘸血写字,那种疼痛和触感必定是终生无法忘记的。morgan说他一闭眼就能看到受害者的眼睛,当elle孤立无援地倒在她家里、或者是后面她一个人身处于作诱饵的房子里时,她又如何不会再次感觉到那种疼痛。morgan的疼是没有肉体伤害的疼,可能还有愧疚的成分在里面;elle则已经是“死过一次的人”,她的疼更加剧烈,更加来势汹汹、避无可避。那种痛感带来的恨意可能会在一瞬间让她丧失理智,特别是面对着得意洋洋的性侵疑犯的时候,她或许恍然间又回到了小时候,对面站着的仿佛是给她自己带来一生伤害的那个人,有人能在这种时候苛责她吗?至少我不忍心,虽然我知道这在法律和原则上是不对的。

elle在小的时候遭遇过性侵,然后又失去了父亲,她和父亲最后吵了一架,她对父亲说的最后一句话是“I hate you”,这些始终埋藏在她自己心里,如附骨之蛆一般如影随形,成为永远无法痊愈的伤口。然而她心里还有一个愿望,那就是去惩治那些坏人,让别人都不再需要承受她所承受的痛苦,所以她努力成长,成为一名警察,连续三年破案率居于首位,然后被BAU加以青眼。在BAU任职的时间里,其他组员和她一起历经险境、悲喜与共,是她的战友、朋友,是她最亲密的人,是家人。所以elle在后面对hotch发火,说当我相信你们会成为我的后援的时候你们却不在,她不是在责怪hotch、在无理取闹,她知道这是hotch和其他人都始料未及的,可是她还是很伤心。她后面来还配枪、告别,因为她知道hotch怀疑她了,知道她和他们之间就此横上了一道芥蒂;知道她做了错事,知道她没办法背负着这个错误若无其事地继续从事这份工作下去。她不再是agent Greenaway,家人也不再是家人了。所以她离开。

我真的希望在第一季末尾,她就此长眠下去,和她的父亲团聚。但这不是因为她在后面变成了坏人、杀人犯,而是因为她在后面所背负的痛楚太多了,负担太重了。在第一季末尾的梦里,她和父亲在一起,虽然怅然,但也欣慰。可是现在,她离开了BAU,她再要到哪里去找家呢?

 短评

突然發現 竟然一顆星是0%!

5分钟前
  • kino
  • 力荐

亲爱的Reid,我亲爱的人形电脑天使心,虽然你长的就好像马凡综合征一样手脚过长,可我就是这么爱你

8分钟前
  • 蚂蚁没问题
  • 力荐

连着两季看下来,觉得第二季要弱于第一季啊,但依然精彩!

12分钟前
  • 阿卜
  • 力荐

第2季是我认为through out all 5 seasons里最弱的一季。但,CM绝对是精彩好片儿一套。集好编剧、好台词、好节奏、好画面、好包袱、好情感传递和一群魅力大叔型男靓妹于一体。PS:看到他人的苦难,哪怕是虚构的,真的会让人感激生活。

17分钟前
  • 一座夏天垮下来
  • 推荐

19挺感人,白血病晚期的男人知道自己时日无多,和纵火犯同归于尽。最后那句I don't 很帅。最后一集杀了63人的连环杀手不管长相、戏路都酷似沉默的羔羊里的霍普金斯。值得追的犯罪剧集

21分钟前
  • 光年‖影视歌三栖民工
  • 推荐

主角原来突然搞消失~哎。。陪着制片一起暴跳下~

24分钟前
  • 梨!神经被拔~
  • 还行

Gideon要走了。。。下季换大叔了,BAU要开始被虐了。。。

27分钟前
  • 斑斑
  • 力荐

Morgan好帅!!!!!!!!!!!!

30分钟前
  • 鬼 鬼 ™
  • 推荐

hotch去演西游记?!杀了我吧!!!!!elle离开morgan(小时候)被Xreid吸毒g叔离开哦漏这剧情不要那么劲爆。。。

34分钟前
  • 力荐

有人离开,又有人进来。这就是生活。

39分钟前
  • wendy-330
  • 力荐

第二季绝对渐入佳境,很多集单独挑出来拍成电影也是闹太套的呀!

42分钟前
  • kissdemon
  • 力荐

80%是为了看Reid baby~

45分钟前
  • NerveDamage
  • 力荐

编剧太过分了,整季都在玩死自己人。。。

49分钟前
  • 黄青蕉
  • 推荐

爱可以如此疯狂

50分钟前
  • 望仔放弃减肥了
  • 力荐

e1崩e2回原点e3-6艾拉离开剧情佳e7赞e8炸弹魔情节佳惜收尾弱e9双重报纸未碰面犯事件亦赞收尾艾米丽到来煞风景e10圣战时间诡计e11妄想少年自救e12黑人血泪史e13+23人骨风铃e14-15分裂天使e16黑音乐室一般e17军人妄想赞e18女开膛手e19纵火环保其后的一般

53分钟前
  • 文泽尔
  • 力荐

编剧你还能对自己人下手再狠点儿么???

54分钟前
  • 螺丝இ
  • 力荐

太喜欢reid了!

59分钟前
  • 赫克托尔
  • 力荐

一集一完结依旧让人上瘾,对各个主角的爱更是欲罢不能。

60分钟前
  • 小岩菽
  • 力荐

Elle离去,Emily报到。

1小时前
  • 杰德的十四行诗
  • 力荐

看了CM第二季,CSI真是不要看了。

1小时前
  • 夏陌
  • 力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