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线女王

HD

主演:查理兹·塞隆,帕特里克·威尔森,伊莉莎白·里瑟

类型:电影地区:美国语言:英语年份:2011

 无尽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剧照

脱线女王 剧照 NO.1脱线女王 剧照 NO.2脱线女王 剧照 NO.3脱线女王 剧照 NO.4脱线女王 剧照 NO.5脱线女王 剧照 NO.6脱线女王 剧照 NO.13脱线女王 剧照 NO.14脱线女王 剧照 NO.15脱线女王 剧照 NO.16脱线女王 剧照 NO.17脱线女王 剧照 NO.18脱线女王 剧照 NO.19脱线女王 剧照 NO.20

 长篇影评

 1 ) 端着屌丝的心装不了白富美,扔了的前任就该让他随风飘

真心觉得是一部讽刺电影。女主看到最后其实挺惹人厌的。说白了就是自破底线还有一大堆理由,完了又再看不起所有给她生活力量的人。不过整个故事看起来她就是借着踩踏他人的价值观扰乱他人的生活,给自己找到生活的勇气——当然这种因“对抗”产生的力量,本身虽不强韧但会让人自以为牛逼。因为觉得自己“不同于这帮又肥又蠢的人”。

没有谁的选择低于另一个,小镇有小镇的活法,大城市有大城市的生活。不过如果觉得大城市更好也没什么问题,但真心麻烦活出点样子来。话说得漂亮容易,要每次姿态漂亮就难了。其实到最后她都没有真正想清楚自己为何不幸福。

那种会一口咬定前男友“过得好惨需要我来拯救”的妹子真心不够自知,也太自私。当然最后她也对曾经自己不正眼看但如今还一同翻云覆雨的胖子哥说是因为EX“认识最好的自己”。她一边嘲笑着和自己一样陷在过去的人,一边觉得生活要“向前看”,真正十足是个笑话。

没有人能彻底抛下过去的。除非你完全淡出那个圈子。

而对于她和肥仔哥的419真真让我觉得,女人哪,你输什么千万不要输了你的底线,有些东西真的不是越多越好,饥不择食就是在自扇耳光。

不过极品总是成对出现的,所以前男友也相当有戏。片中有句台词是女主对肥仔哥调侃前男友的车——“自由?他现在哪里有自由?”事实上毕竟曾经在最直白单纯的年纪深刻交往过,她真心懂他内心还有死灰等待复燃,不然也不会有阳台前深情一吻。不过也许高中他曾经叱咤校园各种牛逼,可惜现如今只是一个就算心里有死灰复燃了也要惊恐地表示死灰从来没有存在过的怂人。

肥仔哥和他妹子自不必说,当初就是女主的脑残粉。脑残粉只能助长头脑不清醒的人越走越远越来越刻薄且自以为是,好像自己做什么都是理所当然的。

全片女主武装出来的架势背后所有的真实是:一人在家的散乱、宿醉、酒精依赖,以及麦当劳一个人孤独脆弱的背影。实际与表象差别过大造成的焦虑和尴尬,导致她只能维持一个尴尬的状态。

就算再不堪,也请坚持不回头。所有的事情和人都有它的时效,过了那一段,会混搭出令人惊愕的效果。26干16岁就嗤之以鼻的事——这并不酷也不是青春活力,而是黔驴技穷,原地踏步。
如果一味想从他人和过去得到力量,一定会越来越糟的。我们每个人都爱回忆,只不过因为回忆可以按个人喜好,模糊掉事实,夸大美好或痛苦,我们需要什么口味的戏衬托自己,它就能成什么口味,回忆是这世上最能自我满足的独角戏。

一定要试着对自己足够真诚,才能学会真正不卑不亢,接上地气才真正鲜活有力。一直向前看吧,只要一直走,总会有新人、新生活、新事件。

 2 ) Young Adult里有关美国校园电影的人物隐喻

有剧透!本影评的重点在于探讨美国文化里的高中生活,建议对这方面有了解的人看,不是很了解的可能不能完全理解我的话,不过你感兴趣也可当作参考来看。

这些天看了不少美国校园片,为了一项工作,因此看完这个片子后的第一感受就是这部电影讲述的是TEEN MOVIES里PROM QUEEN, DUFF, HOT GUY, LOSERS等人的成年人生活。

男主就是美国校园里典型的风云人物,性感男神,受到万千女性的追捧和喜爱。女主是校园女王,返校节皇后,也就是TEEN MOVIE里典型的POPULAR GIRL的形象,集万千宠爱与仇恨。男主的妻子就是校园里的DUFF,外表不出众,内心善良却最终被男主这类性感小子喜欢的女孩。男二是个非常典型的校园LOSER,性格朴实但是被校园暴力,直到成年后还有心理创伤无法MOVE ON。男二的妹妹是校园里FOLLOWER的类型,这类人非常喜欢附和QUEENBEE,希望依附在校园女王旁边,因为她们羡慕受欢迎的生活,也就是所谓的WANNABEE。

在影片中我们对女主的角色很难产生好感。她从一开始的出发点就不对,而且有没有感觉她的故事其实就是TEEN MOVIE里女主的对立角色(MEAN GIRLS)的心里想法,她们总是觉得女主角愚蠢平庸,像男主这样的HOT GUY是不可能发自内心喜欢上这类DUFF的。不仅如此,女主还歧视所有人。她看不上除了男主以外的其他人,因为她觉得自己和男主是一类人,是“天命”,是“命中注定”。所以对她来说她把男主看成与自己是一类人,所以不会去歧视男主,而是把仇恨和愤怒施加在男主的妻子身上。因为这个“DUFF”夺走了她的一切,她认为生命里最重要的事,最完美的组合。她把事情归咎给DUFF,但其实她和男主之间肯定是有隔阂的,不然女主不会结过婚又很快离婚,男主找到“天命”建立幸福家庭。

反观男主呢,我们仍然能看到他的成长。因为对于TEEN MOVIE而言,HOT GUYS一般都是“JERKASS"的成长史,学会去寻找真正的爱情,成长,放弃生活里的TOXIC,也就是女主这类。现在,让我来详细解释一下为什么,因为这部片子让我明白为什么MEAN GIRL最终不能与HOT GUYS在一起,并不因为DUFF是普通女孩的形象,而是MEAN GIRLS的生活是在太TOXIC。

在电影中,男主一开始对男二的态度还算良好,为他感到PITY。反观女主一开始对男二的态度,简直就是天差地别。这就说明了尽管HOT GUY在高中可能是个JERK,但是他有悔过,并且有人性化的同情心。那么他为什么会改变?这点我们之后对比。男主明显成长了,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当他和女主的相处时间越长,他就忍不住变回原来的JERK GUY。在电影里有几处桥段是女主的MEAN WORDS AGAINST PEOPLE,男主原本是没有说MEAN WORDS的意思,但是在女主的“暗示”下他还是忍不住说出来了。你能看到有几处台词表明男主心里的MEAN THOUGHTS完全是由于女主引起的。(当然,我也不会否认男主在内心里他可能多少还是个JERK,但能肯定的是与女主相处只会让男主刻薄的一面激发,让他变得和她一样TOXIC)这就是为什么HOT GUYS NEED DUFFS. 男主与他妻子的互动都是有爱的,幸福的。你可以看到他很在乎他的女儿,他支持妻子的爱好,为妻子准备惊喜。但是当他和女主在一起的时候,他时不时会被女主的MEAN引导,从而也变得JERK起来。

与之同理,电影也曾暗示MEAN GIRLS NEED NERDS. 为什么这么说?男二就是一个典型的NERD。他宅,他胖,他总是扮演着老好人的角色。但是在影片中你可以看到的是,他极力想要女主变好,至少是以他的方式引导女主告诉女主你这么做是不对的。他是一个本有可能承担救赎女主的角色。那么为什么影片最后女主的性格没有实质性的改变呢?因为男二的目的其实只是让女主放弃打扰一个已婚男人的家庭而已,并且找到一些与她多相处的机会。所以,男二完成了他自己的目标。他成功了。为什么这么说?因为男二是不在乎女主性格的人。男二自己都在影片承认,他这类男生注定是要喜欢上女主这类女生的。是的,尽管他知道女主看不起他,歧视他,说他坏话,但还是义无反顾地喜欢,并且以他自己的方式追求女主,甚至仅仅是陪伴在她身边。他为什么要这么做?因为他知道自己是LOSER,他不需要女主变成GOOD GIRL告诉他他的品质有多好,他如何为女主付出,他只希望得到女主的陪伴和关注,这对他来说才是HIS OWN HAPPINESS。他明确自己失败者的定位,所以任何一个赢得女主的关注在他看来都是一番胜利,这种希望女主认可他的渴望让他即使面对第一次见面时女主那些MEAN WORDS甚至是之后的MEAN WORDS都视而不见,还是对她表现出兴趣,并且愿意花时间陪伴她。那他后来在树林爆发是为什么?因为他发现无论他怎么做,女主还是那个HIGH SCHOOL MEAN GIRL, 还是一如既往的为HOT GUY着迷,还是那么刻薄,所以他一下子就被女主的话点火了,让他情绪激动,内心压抑很久的想法终于表现了出来。在最后,女主去找他他还是表示自己很喜欢她,甚至忘掉女主对他的歧视。这是真的吗?其实我个人认为他只是想完成他的终极“目标”而已——实现一个LOSER的美梦,那就是和MEAN GIRL有“关系”。在校园电影里,女主这类女生就是典型的LOSER们的幻想对象,一个至高无上的女神。对他们来说,得到女神的爱实在是要求太多,但是谁会拒绝与女神实现“美梦”呢?

接着,我们简单说一下DUFF, 也就是男主的妻子。相貌平平,一份充满爱心的工作,有点点小“叛逆”的爱好,爱家庭也爱孩子。男主的妻子放在一般的TEEN MOVIE, 甚至是ROM-COM里都会是女主的性格代表。因为她们很善良,是发自内心的善良,就像女主对妻子泄愤的时候,妻子那么冷静,甚至还邀请女主来派对,尽管她周围的人都看不起女主,并且所有人都知道女主对男主的“余情未了”,但妻子还是对女主态度很好。妻子不傻,她对女主的可怜我认为是真的,因为女主第一次来她家话里暗示羞辱她时,男主的表情都变了,妻子也是,但是妻子还在转移话题为女主找台阶下,但是女主还是一如既往的咄咄逼人。我想这就是为什么TEEN MOVIE里很多HOT GUY都BELONG TO DUFFS了。因为与DUFF这类善良的人在一起,他们能变好,能成长,但是和女主这类人在一起就完全不行,甚至会越来越坏,越来越堕落。很多人可能会说校园片里的MEAN GIRLS本来也不完全是HOT GUYS的菜啊,至少他们中的有些人会选择和MEAN GIRLS分手,保持单身。但是这些TEEN MOVIES里几乎毫无例外地都会提到HOT GUYS曾DATE过此类MEAN GIRLS,并且在一些电影中他们还会因为MEAN GIRLS的TRICKS重新与她们复合。其实,根本的重点在于,大多数的DUFF主角在最后都实现了自我成长,而MEAN GIRLS没有,这也是为什么让HOT GUY与DUFF的组合看起来更加合适。(有点离题,让我们继续讨论男二的妹妹吧)

男二的妹妹是典型的FOLLOWER, 也就是WANNABEE。一开始与女主的相遇她开始滔滔不绝地讲起她的高中故事,生日送甜点。她讲这件事时明显是紧张,激动和胆怯夹杂在一起。除此之外,这件事也为后来她看不上小镇的一切埋下伏笔。能肯定的是,她曾经是女主的粉丝,非常向往受欢迎的生活。而男主的妻子的乐队朋友们,你明显能看到他们对女主的鄙夷。在最后,妹妹完全把自己对小镇的真实想法吐露出来,你会发现她的言行和女主出奇的一致,某种程度而言她是实实在在的讲出了女主的心里话。为什么我说她是FOLLOWER呢?不仅是因为她想和女主逃离小镇,更重要的是她对女主的恐惧。她总是害怕自己的话有没有说错的地方,这就意味着她非常在意女主的看法,她不想说出女主不爱听的话,不想让女主对她厌烦,而是拼尽全力想要证明自己和她是一类人。这就是典型的FOLLOWER THOUGHTS。这类人生活的中心是围绕着一个主角的——女主这类人。她们崇拜女主这类人的生活,而不在乎是否TOXIC,因为她们只想摆脱LOSER的生活,她们宁愿咄咄逼人,变得高高在上和待人刻薄也不愿成为一个生活无光的LOSER。为了实现这一切,她们必须讨好女主这类人,并从她身上学习,这也是为何妹妹提出和她一起离开的想法。那么,女主为什么拒绝?不仅是因为女主的性格没有成长(她仍然看不上妹妹),更重要的是她不需要一个FOLLOWER,或者说,一个跟班。毕竟这是成年人的生活,女主也不是《穿普拉达的女王》里的米兰达,她留下一个所谓的崇拜者有何好处?女主这类人分得清什么是利益最大化。像妹妹这样的人,在大城市生活见过世面后,她迟早会找一个更为强大的人依附。女主可不是城市里的成功人士,也就是说对于妹妹来说女主很可能只是一个大城市的入场券,她日后抛弃女主完全是有可能的,而且是很大可能(这一点可以结合TEEN MOVIES来理解,很多有野心的FOLLOWERS都是如此)此外,女主是一个自认为非常独立的人,她也不需要跟班来照顾她。但是女主养宠物狗,这说明其实女主是非常孤独的,但是她不需要被谁“拯救”。我猜她不接受妹妹也有一个原因是她回到城市后还是会继续过着以往糟糕的生活,而不是做出新生活的改变。

女主其实没什么好说的了,电影中已经体现的非常好了。她就是一个典型的PROM QUEEN, 一个MEAN GIRL, 一个“被羡慕”的女人。女主的性格成功的解释了TEEN MOVIES里的MEAN GIRLS。在高中的环境里人人喜爱,其实每个人都讨厌她。尤其是在成年后的生活里,女主这样的人不再是他们的威胁,不像曾经。女主在高中拥有的权力最后也都消散了,因为成年人的生活与高中的社会环境是两种状态。在成人世界,MEAN GIRLS和HOT GUYS不再能够成为独裁者,除非她们可以达到米兰达的岗位。但大多数人都不是米兰达。还有一点是,女主的行为也解释了一些有关HIGH SCHOOL BULLY的研究——被霸凌者受到的创伤对心理影响很大,不可泯灭,而施暴者仍然是毫无悔恨的态度(但也有研究表示会有施暴者为霸凌行为后悔,女主显然不是这类)。

最后一个分析,为什么女主没有成长?其实,这根本就不用疑问,而是肯定——女主不会成长。不仅因为她活在自己的世界里,更重要的是她沉迷于HIGH SCHOOL里的成功角色——年轻迷人,完美的男朋友,受到万人追捧...女主写的青少年小说大家也知道这本书里的女主就是她自己。女主写书的时候提到过她在高中那么成功,为何男主还是选了一个“DUFF”离开了她呢?她觉得曾经的自己拥有一切,而成人世界的她就是她一直鄙视的LOSER,她拒绝接受这一点。她对LOSERS的嘲弄和讽刺简直要溢出屏幕,她的虚荣和虚假也表现得淋漓尽致。她其实是害怕的,她很恐惧自己成为LOSER,她不敢接受现实就是因为她不想成为她鄙夷的人。我个人对女主想要追回男主的解读是,她认为自己得到男主后就会回到人生巅峰。因为男主代表着她年轻时的成功,女主自己也说她认为高中时的自己是最好的自己,所以她完全沉迷在过去,因为她意识到现实里她一无是处(一个枪手的工作就是用来衬托的。曾经的她作为一个人人羡慕的对象,竟然成了一个给别人做绿叶又不知名的小人物,这就是对女主这类MEAN GIRLS的讽刺)。在书店那一段她极力向店员证明书是自己写的,甚至问他要不要签名。她不能接受自己成为陪衬,成为LOSER,成为没人在意的小人物,这恰恰就是她不愿接受现在生活的表现。她想要逃离这个失败的生活,这也是为什么当她看到宝宝的邮件时突然间就去找男主。她以为追回男主就会让生活恢复到高中的时候,她会重新获得成功,所以我们在一开始看到一个近乎病态的女主对已婚男的追求,让自己相信男主也是喜欢她的。她还是那个高中时期的小女孩,永远走不出来。

总而言之,我认为这部电影主要是针对MEAN GIRLS, PROM QUEEN这类在高中受欢迎的女孩们做出探讨——她们的成人生活是怎样的?有的人像女主一样沉醉于过去,因为成人后的她们是失败者;还有一些人,像《永不妥协》里的女主(她曾是选美皇后,不难排除她在高中也是很受欢迎的类型),她们接受生活,认清现实,并且用自己的力量去创造新生活。这两者中最大的差距其实是对生活的态度。女主不停的讽刺挖苦,好像这样她才能感受到成功,感受到高高在上的力量,但实则她们是消极的,她们只看到不好的一面——把男主的妻子当成贫穷的丑女,把男二当作废柴瘸子等等。而这些人物美好的品质被她无视——妻子的宽容,男二的真诚...她选择活在一个MEAN WORLD里,这让她永远也走不出来,永远也无法成长。而《永不妥协》里的女主,她绝对不是一个MEAN GIRL。她可能曾经很漂亮迷人,受到很多人的欢迎与喜欢,但是表现出的完全是积极向上的态度。面对艰难的生活她没有妥协,而是用自己的聪明才智拼搏出属于她的美好人生,这类人才是一个POPULAR GIRL应有的形象。《Young Adult》反应出一个可悲的现实,那些在高中里的成功人士,在步入成人世界后也会成为他们鄙视的失败者。

 3 ) 耗着年岁,混着生活。

我们总是觉着自己已经长大,但是又隐约渴望回到小时候的那种万事无忧。成长总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并不是结婚了,工作了,成家了就代表你长大了。尤其是我们这一代总是赶着进度的去完成人生一个又一个的目标,小时候被赶着读书,然后赶着大学,然后又赶着工作,二十七八又被赶着结婚,然后我们这群人赶着赶着就麻木了,以为人生应当如此,只是在各种不一样的人生出现的时候,怀念过去的自己,虽然长着一脸胡须,内心却惦记着青春痘时期的吉他,不安且幼稚。

查理兹塞隆演这种大龄狼狈女总觉得沾不上边,虽然是卡蒂特意为她量身打造的剧本,而且查理兹塞隆也的确演得不错,不管是邋遢的服装和下垂的胸也无法让人忽略掉她精致又略带刚硬的长相,那种精致气场一旦华丽起来就跳出这种设定了。其实塞隆演的角色很简单,高中是一个类似贱女孩中那样的坏公主的角色,有着得意而辉煌的高中生活,毕业后一人独身在大城市里消耗成为大龄脾气女,只是多年的城市生活似乎并没有让她成长,于是各种细节镜头揭示着塞隆邋遢颓废的生活状况:毫无目标的生活,颓废的得过且过,看着别人安定的人生,突然觉得自己在失去的东西越来越多,开始恐慌,然后又希望用通过寻找辉煌过去来掩盖这样的不安的恐慌,一直到最后因为这种自我认识,得罪了全家乡的人,最后还画龙点睛的依靠一个胖宅男和掐媚的宅男妹妹的话语来打败自己的挫败感,重新拾起信心生活下去。好像她经历了一场感悟一般,其实本质上却没有改变,她依旧是那个自私而没长大的孩子,嘲笑着别人的平庸掩饰着自己的恐慌,不懂得尊重别人的生活。可笑的是,查理兹塞隆在离开家乡的时候,这种还故作矫情的面对撞坏的车,life,im coming。

这片让我想起老男孩,老男孩说的是那些成为坚持梦想的成年人,这部电影可以解释成用幼稚的态度过着生活的孩子,只有年龄是老的,人却没有成长。反过来想,其实自己又何尝不是了,老爸总是当我是孩子,两周一个电话问近况,见面就唠叨个不停,我却还是嫌弃不已。生活随性而至,然后不管是同学聚会还是微博上都只是聊着自己的话题,说着自己的事情。遇见生活狼狈的时候就放大忧伤,开心的时候就是各种炫耀人生精彩,不想回家乡也没有和儿时同学有过多联系,一个人生活,也就只是简单的顾着自己,没有切实的梦想也没有完整的人生想法,耗着年岁,混着生活。

编剧瞄准的就是这样一种人,半成熟过渡期的孩子,自我自私不安分,社会地位生活环境变化以后,每个人的观念会各种延伸,不管是角度还是想法,会逐渐的露出峥嵘的尖角,提醒着彼此应该保持的距离。也正是这样的后校园时代里,更加刺激我们心中各种各样往日的回忆。回忆一旦袭来,各种伤感继踵而至,在黑白回忆里那些离去的人,坚持的人,逐渐着色成现实的摸样,在恍然察觉各种变化。风华正茂,青春飞扬这样的老土的字眼里,生硬的代表了我们一段纯粹客观上的时间,彼情彼景,都完好的矗立在那里,每次回忆一次就如同上了一层漆,最后变成绛色的摸样,好吧,反正,生活都是自己的事情,至少我们都需要不停的审视自己,让自己在自己眼里变的更加好。

 4 ) It's time to look to the future

整部影片的节奏刚开始的时候很缓慢,不过对于我来说,并不显得无聊,女主一个人的独演,为剧情往下的继续发展,和反映出女主的内心做了极大的铺垫。女主的个人的独特魅力贯穿了整个电影,一气呵成,通过细腻的表演,把女主刚开始的孤独、迷茫和压力表现的淋漓尽致,一直到最后情节发展到高潮的时候,女主彻底的、放肆的发泄集聚在内心的巨大黑洞,屏幕前的我也不禁手足无措起来。

有的人,对自身平淡生活感到反感和厌倦,有的人,对于自身所处的繁华压力感到疲惫和痛恨,还有的人,甘愿在平凡中享受点点滴滴,所有的人都在剧中纠缠相对。这就是钱钟书的《围城》里面描述的吧,城里的人想出去,城外的人想进来,但是又有谁真的能放弃自己的生活,也只是对相对的生活的一种类似于叶公好龙一样的憧憬罢了,但是憧憬毕竟不是现实,你想过的生活,适合你的生活,其实就是你现在所过的,这是你一步一步的选择。

生活从来不是一幅画,如你想象般美好.女主一直沉迷于自己想象中的青春之中,对周围的声音充耳不闻,她任性、焦躁、反叛,虽然有成年人的外表,却无法有成熟的人生。

人生不能重来,你总是要学会成长,没有人会等你长大。是时候该面对未来了。

记得一次跟朋友聊天,聊到什么时候是我们最好的时光,朋友说,她想回到童年,那个时候无忧无虑,自由自在,那是最好的时光。我说,我不想回到过去,现在就是我最好的时光,我比过去聪明,比过去经济独立,比过去更能掌握自己的生活,所以现在就是我最好的时光。

成长的烦恼并不一定只是青春期的时候才存在的,任何时候都会有因成长和成熟所带来的阵痛,between young and adult,在这之间,你该如何面对,成长是一瞬间的,在电影里,女主一直坚持着的高中时期的回忆,只是对青春逝去的恐惧,和对成长成熟的抗拒。她不喜欢自己的生活,羡慕别人的生活,想要重新选择,不过人生不能重新选择,最后的对话她明白了,她要面对的是自己,她应该道歉,不仅仅是因为自己的任性给别人的伤害,也是因为对自我的伤害。她不该始终躲在自己的象牙塔里从过去吸取养分。

影片的节奏和篇幅没有给影片的观看带来压力,通过一个人的一段时间的镜头的记述,让我们能更多的体会到成年人的成长和反思自己的人生。逃避不能解决问题,未来还在远方,珍惜现在,珍惜生活,选择合适的额人生。

 5 ) 得意的人,可能未来是条丧家犬

很多人看完不适。这不是这个让你舒适的故事。

女主,人生低谷,带着狂妄、对往昔的追忆、对生活的恨意回到家乡。

表面是一场追爱之旅,其实是:不服输、凭什么?是过往的强行纠错。

她就像一头困兽,冲冲冲,置若罔闻自说自话,到了也没和解。

说几个细节。

1,小镇

与最近流行的XX女子图鉴一样,也是小镇女子勇闯大都市。离开的人多少对那个闭塞、困顿的家乡有不满,但很少人是带着巨大的恨易。但女主是。

2,恨意

从入住酒店那刻,就是恨意的。对待女前台的眼光,分分秒就是“you are bitch”。是什么激发了她的恨意,具体的,可能是女前台一字字的拼出她的名字。她的反抗系统立马起来了。(一个情绪压抑期、生活低谷的佐证)。

在前男友家派对。恨意达到了顶点。不仅是对男友妻子、也是对整个小镇。

“全镇与我为敌。我恨你们。你们这群垃圾”这是她的潜台词。也是这场戏的妙处。

3,狂妄

全镇唯一出去闯荡的人。但并不是全镇的希望。

每次都用力过猛,去前男友的场子。打扮格局是按大城市来的,无论是朋克还是职场精英。这就尴尬了。打扮的要义不在出众,在“合乎时宜”;不合时宜,就是失败。没有在乎你吊带Hook up 裙;也没人在乎你精心调试过的狂野朋克;真丝套装,come on,这个镇子没人穿。

本来是带着巨大的骄傲的,带着地域Gap的优越感,像春节返乡的安妮,本想惊艳全场,轻松取胜的,但落败了。

4,落败。

皇皇如丧家之犬。说的就是失意的人,人生跌倒谷底的人。

丧家犬需要什么?捡尸的人。

胖子就是。

特别残忍。青春期就那么骄傲的女生,一路骄傲下去。可是跟自己最瞧不上的人做爱了。(爱奇艺版减去了,看剧照,脱衣那刻多狼狈)。

胖子说,你上学时看镜子时间可看我还多。

这是傲慢。

胖子的腿被打断了。打断的那伙人,恰好应该是女主会混的那帮人。所谓校园精英。

床戏。这是残忍的,对于女主(也是悲悯的,对待胖子。

我们该平等的善良的对待任何人。因为你更本不知道你未来会成为什么。或许是条丧家犬。

 6 ) 最后一场春梦


  在我杂乱的硬盘里,有两部电影好死不死排在了一起,一个是《女魔头》,一个就是这部《青少年》,连着两天我看完这两部对查理兹塞隆来说意义非凡的电影,在查她的个人资料时发现很久前还看过一部《魔力女战士》,算是大致领略了这个南非女人的味道。

  《青少年》没能让塞隆拿什么奖,甚至连小金人的提名都没沾上,我起初是质疑的——塞隆的表演用句俗气的形容的确是入木三分,一个外表艳丽内里俗气的虚伪小说家被塑造地极为饱满,可这或许就是她没能入围的原因。比起重现铁娘子和梦露的经典,年近40的塞隆与角色的距离已经很近了,她们一定有早上起床照镜子感叹的相同经历,感叹皱纹和白发,感叹境遇的起伏。

  塞隆,不,麦维斯在感叹过后,继续她的枪手生涯,她笔下的肯德尔同样美丽、自信,还有一点脆弱的坚强,她创作这个故事的时候早已将自己融了进去,那可是相当风光的一段时期,麦维斯在书中正大光明地怀念着高中时的自己,用虚拟的主人公叙述着真实的感情——“肯德尔和阿什比”,多般配的一对。
  查阅邮件时她看到一封老友寄来的照片,是通报新生儿降临的喜讯,老友不是别人正是阿什比,不,是巴迪,前男友巴迪如今还在过去那个破败的水星镇,过着最平庸的生活。

  麦维斯把婴儿的照片打印下来,她觉得这个照片是个讯息,当年神武的前男友如今被困在俗世中,婴儿、婴儿,世界上最吵闹的玩意儿不就是婴儿么。他一定也不愿被困在水星镇,和当初的我一样。

  麦维斯想了又想,她决定好好整理自己错乱的人生,她不再是女魔头,她想当一名救世者。

  去水星镇的路上麦维斯重新听起了年轻时候的歌儿,遐想巴迪现在会是什么样呢?他们很快联系到了彼此,过程中还遇到了被同学重伤的马特,这家伙不过是个草包,如他对麦维斯所说“我这种男人的梦想就是有一个你这样的女朋友。”

  “我以为”真的是很可怕的一件事,麦维斯以为前男友巴迪在等待她的出现,完成一个类似救赎的故事,巴迪以为麦维斯重回水星镇只是为了办些房产事务,马特以为麦维斯只把他当做一个发泄苦闷的宅男,至少不会和他上床。
  可令他们都没有想到的是,这些“我以为”通通破灭,麦维斯在巴迪的婴儿取名会上遭遇了一记尴尬至死的耳光,巴迪用同情的语气告诉麦维斯“你能来这都是我老婆的主意”,此时麦维斯精心挑选的丝质裙子沾满了难堪的紫色,她站在几乎全镇人面前,结结实实地证明了她是怎样一个失败者。

  和《朱诺》一样,《青少年》剧情架构虽不复杂,但细节依旧出彩,时不时响起的插曲(对音乐没啥研究,但能听出是导演用心选取)、麦当劳和肯德基、海报上的kittyT恤,都是十足的少年范儿,而塞隆朝打印机的墨盒吐一口唾沫,塞隆等男友时胡乱按着手机假装发短信掩饰尴尬,塞隆离开宾馆时叼着甜甜圈外加一个轻蔑眼神,这些小动作无时不刻透露着麦维斯的小心情,她一直说她知道自己在做什么,可最后她成了除父母以外所有人眼中的一个笑话。

  还好,生活再怎么残酷还是会继续,只要这困难没让你死掉。是的,除了死,除了你的生命被终结,你还是有机会反戈一击,还能在命运的某个阶段华丽地转身回首那些伤你的人和事。所以,麦维斯,或者是塞隆,这场春梦结束了,而属于你的时代,终究再一次来到了。

 短评

塞隆总是演烂片,浪费了。她的表演还是用力过猛。

8分钟前
  • 高光光
  • 很差

霹雳娇娃女屌丝!

10分钟前
  • 老晃
  • 还行

不敢相信这竟是朱诺的班底。

13分钟前
  • Morning
  • 较差

每一个在城市打拼的老女孩都该看看。是的,有些时候我们会突然间想跳回到原来的轨道,但你会发现自己早已格格不入。If life is so fucking miserable, don't make it harder.

18分钟前
  • 薇羅尼卡
  • 还行

有时治愈最好方法的是伤害 “Life,here I come!”

21分钟前
  • Hey Johnny
  • 还行

黑木耳练成日记

25分钟前
  • обломов
  • 还行

1. 女人会化妆真的很重要。。。2. 我们不要当邋遢的女光棍啊啊。。。

30分钟前
  • 白日美人_S
  • 还行

其实是很悲哀的故事,但被拍得挺有意思。美丽的剩女,大家都有自己的生活了,为何她还是长不大?查理兹塞隆实在太漂亮了⋯⋯

35分钟前
  • 米粒
  • 推荐

塞隆的演技还是比较成熟的,只是,并不出彩。

37分钟前
  • Clyde
  • 还行

搞砸了

42分钟前
  • 铎奇
  • 还行

最后一幕二女的谈话简直是一场颠覆生存价值观取向的灾难,一个偏执一个沮丧,大多数人都能从中找到自己,这是一种近乎传染病样的潜意识调配洗脑;塞隆诠释角色很有一套,配合穿插叙述的一条剧情暗线来发展心路历程太讨巧了。

44分钟前
  • 白鲸
  • 推荐

【人人都会变老,并不是所有人都会长大】这个影片宣传语已经把全片都说透了。就像女主人公一直在写的高中生校园小说一样,她自己也始终没有从那时的生活走出来。刻薄、自私、随性妄为,同时也让人觉得有些可怜。塞隆的宅女与马特的技术宅都是心理未成年的表征,怀旧的老歌也成为暗示。永远活不出来。

46分钟前
  • 桃桃林林
  • 推荐

治愈悲伤的最强良药就是打一炮

47分钟前
  • Carf
  • 还行

题材很好 但是。。。

52分钟前
  • 豆友3363965
  • 还行

直!击!心!灵!不适合给那些对自己生活满意的人看。怎么看怎么都是自己现状的写照:心比天高,命比纸薄,眼高手低,总觉得不该比别人差,却在现实的泥沼里翻腾,爬不出来。直到周遭的人都已经大步迈进了新生活,只有自己还固步自封在昨天。拖延是一种病,改变是一种痛,未来太凶险,不如活在过去里。

56分钟前
  • LORENZO 洛伦佐
  • 力荐

冲迪奥香水去的,失望

59分钟前
  • 巴别塔的光芒
  • 较差

一个走不出桎梏活在过去的女作家试图找回自己的青春,却发现除了自己,别人都已开始了新的篇章,她似乎就像是活在自己代笔的小说里 —— 又是雷特曼最擅长的小故事,正如宣传语所说:"每个人都会变老,但不是每个人都会长大";当然,他也仍然会留下一个带着希望的结局;但总觉得缺乏一种韧度在里面

1小时前
  • 托尼·王大拿
  • 还行

女屌丝伪装白富美的故事

1小时前
  • Doublebitch
  • 还行

时间在走,年龄在改变,但却不见得每个人都会有所成长。塞隆的表演很出彩,把这样一个大龄卢瑟剩女演绎很极其自然,就像生活在我们自己身边的某个人,只是最后的转折有些简单。但导演这次的作品相对于前作《朱诺》、《在云端》,还是有不少差距。★★★☆

1小时前
  • Q。
  • 还行

Jason Reitman式的成人童话, 幽默下面依旧藏着残酷, 笑完之后觉得嘴里心里苦苦的就对了. Charlize Theron的表演值得表扬, 风尘得真到位. 真怀疑这其实是Diablo Cody的亲身经历. Everyone gets old. Not everyone grows up.

1小时前
  • icebloom
  • 还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