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千零一夜

49集全

主演:陆凯,翟鹏,邵琪,吴玮蓉,王宜谦

类型:电视剧地区:中国大陆语言:汉语普通话年份:2018

 剧照

一千零一夜 剧照 NO.1一千零一夜 剧照 NO.2一千零一夜 剧照 NO.3一千零一夜 剧照 NO.4一千零一夜 剧照 NO.5一千零一夜 剧照 NO.6

 长篇影评

 1 ) 一个观看小笔记

——《堂吉诃德》 “《El ingenioso hidalgo don Quijote de la Mancha 聪明到发疯的尊贵的乳酪傻蛋先生,来自一个被污染的烂地方》” “小说是一种带着透视法的叙事。” ——《先知》 “罗丹含泪推荐:说他是现代的威廉·布莱克!” 哈哈哈哈笑疯 原来以前就有腰封啦 先知人设纪伯伦 教主包袱很重了 模仿的《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 ——《异常流行幻象与群众疯狂》 “牛顿说,我能精确地算出天体的运行,但我算不了人类的疯狂。” ——《生活与命运》 “历史就是这样,不是正义与邪恶的战争,而是极端的邪恶与这种小小的、细微的、毫无来由的善良的斗争。邪恶是什么?邪恶就是要摧毁我们这种小小的没有来由的善良,让我们这一点点,不知道自己怎么会做得出来的好事,它的根源都被毁灭。” ——《伽利略传》 “他(布莱希特)认为,群众那么容易激动,或者说我们一般的人,那么想要被感动,这是一种变态,这种变态会导致我们容易被极权利用。因为极权最重要的特色,就在于它勾引你的情绪。” “(富二代与穷家女)......像这样的电影,这样的戏剧,它起到的作用是什么?是麻醉我们的心智,使我们忘记我们所身处的这个世界,尤其是资本主义下面的世界,是一个强烈的阶级剥削......那样的社会底下,总是透过戏剧透过艺术表演,使得我们的观众,在欣赏戏剧艺术的短暂一刹那,忘记了我们活在水深火热中的真实状况......但是绝大部分的人,都不会因此得到任何改变,因为整个社会的基本结构没有变化。” “所以布莱希特认为,戏剧该怎么做?要让观众看得投入,快入戏了,啪,一盆冷水淋下来让你出戏。” “这么做有什么好处?这是个意识形态批判。” “真正的批判,真正的马克思主义,不是只要你激情,只要你投入,它还要你冷静,要你抽离,要你看穿一切的虚假,进而产生改变的原动力。” ——《自私的基因》 “由于人有文化,有meme,有这种文化基因,因此我们就不再只是被我们动物性那一面宰割。比如说我们动物性那一面要求我们,基因要求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要生孩子才对,都应该要结婚,应该要有配偶,因为这样子我们才能复制我们所携带的基因。但是世界自古以来,有很多独身主义信徒,他不相信婚姻,他不要孩子,他独身,他出家或者当神父,或者他要隐修,这样的一种想法,一种文化上面的基因的影响,就使得他摆脱了生物上的限制。” 非常应该给我妈看看。 ——《黑暗的左手》 思想实验 人类学考察报告 田野调查 “我们知道人类社会充满各种各样的差异,这些差异我们都觉得好重要,你比如说男女的差异,性取向的差异,肤色的差异,种族的差异,国家的差异,漂亮跟丑陋的差异,她很多小说里面,都试着把其中一种差异抽掉,看看会怎么样。”

——《法官和他的侩子手》

“为了正义的理由,去做一件邪恶的事情,这还叫正义吗?为了邪恶的原因,却去做出一件正义的事,这又算不算是正义呢。”

哎呀,来到瑞士了。

幽蓝的天色,针叶林,木屋,和蜡烛,还有戴帽子的道长,这景象真让人喜欢啊。

——《威廉•退尔》

“瓦尔特:爸爸,住在这辽阔的国度里我感到憋气,我宁可住在雪崩底下深雪堆里。

“退尔:对了孩子,宁可背后是白雪皑皑的冰山,也不要有阴险卑劣的恶人躲在身后窥探。”

哈哈,录到一半还有热情的外国友人来打招呼!

——《神义论》

超级学霸Leibniz留给世人的规劝:

无所事事使人愚笨 一个人应当总是找事情去做 去思考 去规划 同时心怀社会大众 与人类个体 在这个过程中 如果我们的愿望得以实现 我们满心欢喜 如果没有我们也不必悲伤

——《一九八四》

“他们不只要控制历史,他们甚至还要禁绝小说和艺术,那是因为,历史是对事实的记载,而文学跟艺术则是对事实的另一种想象。”

 2 ) 当我们谈论理想的时候我们在谈什么

这些天不知怎地突然关注起《一千零一夜》,镜头下夜晚的北京,看着梁文道先生神采飞扬地讲着关于书的内容和讲解,实在是一种精神享受。 关于读书,梁文道先生在节目里提过“很多人抱怨这个时代,已经没有人读书了,但我不这么认为”。好像这个时代谈起读书已经不那么被重视,是一件越来越不容易坚持的一件事。但是一千零一夜让我重新刷新了对读书的认识,以及怎样去读书。 谈起理想,总是会觉得遥不可及,似梦一般,开头一集梁文道先生讲的是《了不起的盖茨比》,那是关于梦的破碎,也是理想幻灭的时代。理想大概就是梁文道先生努力用自己这种读书讲解鼓励更多的人去看书。无论是夏天还是冬天,在夜晚的街头,来往的人群,梁文道先生安静的叙述着,这样的场景正是一千零一夜的魅力所在。 听着梁文道先生用不太标准的普通话读着书中的某一段,在街头的某一处,用这样的读书方式来引导大家去读书,这不就是一种对理想的坚持吗。每当夜晚来临,打开一千零一夜,聆听梁文道先生对于书的解析,总能让我忘记纷杂的白天,进入另一个精神世界。 我想我会一直听下去,就像节目里说的陪我到世界末日。

 3 ) 欠梁先生一个赞

启蒙导师人生灯塔,十多年前开始对社会时事有兴趣时,恰巧碰到锵锵三人行,知道了这位道长,无论西方趣闻还是历史典故总能信手拈来,十分广博强识,令人钦佩。现在也时不时重听一下,开卷八分钟,读书真好。

后来了解到道长年青轻狂的经历,更是引为人生知己,向来不喜左派分子,如张 孔之流,却惊喜发现左派之中也有另类,一波清流,不歇斯底里,没有压到鼻子上的正义,也无杀全家似的阶级仇恨,只是不骄不躁娓娓道来,逻辑清楚言之有物干货满满,总能借古喻今调侃打趣,观众心中自知不禁莞尔。

只想做个书读完了的人

 4 ) 生活是一碗杂粮饭,文学是精致的饭后甜点

“太晚了,太晚了,在我这一生中,这未免来得太早,也过于匆匆。才已经十八岁,就已经是太迟了。”

《情人》开头的这段话,完全像诗作一样。我不能说文艺青年太多愁善感,有点儿神经质和忧郁。因为正是这样一颗敏感细腻的心,加上对文字的极强的把控力,才有这部触动人心,感慨万千的作品。

可是当我把小说电影看了又看之后,我觉得这作品有了煽情的嫌疑。你可以说我很粗俗。但是读到这些类似的句子,我总想起我一个室友爱抄一些感伤的句子,当我们问她是不是有什么难过的事情,试图安慰她的时候,她却总是一副深沉又绝望的样子说:“你们不知道我经历了什么,你们永远也不能理解,就不要再多问了。”

年纪轻轻,就已经看透人性,痛彻心扉,或者是有些经历,发觉自己不是个没有故事的女同学,要去大理寻找生活。在当下的我看来,实在不是深沉,也着实没有看透。

时至今日,我对王家卫还是喜欢不起来,戏里不断地戳人的软肋。醉生梦死酒,喝了就可以忘记过去;等情郎归来的妇人,直到容颜老去;一直在这片沙漠里居住,却从未看清这片沙漠。这跟45度角仰望天空,一滴晶莹的眼泪从眼角滑落没啥区别呀。这跟热泪盈眶的爱国主义教育好像也没什么区别。当然,我要肯定王家卫的精致,以及某某某的粗制滥造。

以前我受了这种文艺情绪的感染,跟男朋友吵架后,会一个人大半夜走在亮着路灯的大街上,觉得寂静的天地间没有人理会我的悲伤,边走边哭。觉得自己可怜极了,孤独极了,简直就像王家卫电影里的女主角。

我到现在才明白这种煽情的可怕,它像是一种精致诱人的甜点,有时候你忍不住吃一两口,整个人轻飘飘的,像在天上飞,它让你变得更浪漫,让平淡的生活有一点点的戏剧性。可是真正的生活是什么样的呢?我觉得真正的生活像是《红楼梦》,《金瓶梅》,《阿Q正传》,《霸王别姬》,《背影》,真正的生活是一碗难以下咽的杂粮饭。在杂粮饭里嚼出一丝甜味也许就是生活仅有的浪漫了。

现在,我希望自己活得粗糙一些,不要那么敏感。也许神经大条一些的盖茨比不会叹息黛西的离开,他选择默默地离开再重新开始。也许神经大条一些的杜拉斯不会执着于自己15岁那一年的遭遇,不断不断地重复写着那几年的故事。

我不想被一种情感牵绊,念念叨叨不愿意走出来,我想把它深深藏在心底,继续前行。

所以我不是一个文艺青年,我对于纯粹的文学作品,比如诗歌,我觉得它很美,读起来,内心也会有一阵感情的涌动,甚至偶尔读着读着要掉下泪来。可是我总觉得我被控制了,就像我读完村上春树,我觉得我根本不在现实的世界里,甚至楼下小卖部的大妈看上去都有不一样的故事。这种脱离现实的虚幻感通常要几天之后才会消散。然而我却不喜欢这种感觉。所以我现在更喜欢读史书,读鲁迅,读实用的书,看可可西里,看纪录片,了解宗教,而不是沉浸在宗教的氛围里,了解情感,而不是沉溺在情感里。我觉得理性真实的文字更有力量,它让我看清自己,了解楼下的大妈,了解我所处的社会,而不是给我一个虚幻的自我,扭曲变形的社会的影像,像王家卫电影里那飘忽不定的看不清的彩色背景。

 5 ) 也许这是一个回归的出口

2015年,6月,夏天开始,在那个炎热的天气里进行焦躁实习生活的我,开始在每日上下班的地铁里看书,疯狂地看书,知识浸透着少年的脑壳和身体,那种惯性的渴望,是青春对成长的贪婪。《一千零一夜》带给我的是一种充盈,一种踏实,一种只有年轻才会有的满足。

2017年,3月,春分之后,在这个一切即将回暖万物复苏却还在不断下雨的初春,我淋着大雨从失败汇报后的困乏课堂里回到寝室,年初立下的八十八本读书豪言早应完成四分之一,可是我却比糟糕更糟糕。抛弃每日夜晚让我困顿的情绪难题,我决定找到一种真正生活的样子。我觉得看看别人的世界,听《一千零一夜》里每一个稳定的静默的书籍带来的徐徐生命,或许是一个回归的出口。等待。

 6 ) 看世界

今天我开始重新听文道的节目,这两年,我实在不知道自己到底都接触了一些什么文化和知识,大多数时间,我都在麻木的学习。久而久之,脑子空空如也,在很多与人的对话上也只能靠陈年的积累来应答,于是愈发的迟钝。

其实几个月前我初次听文道的一千零一夜是比较失望的,完全没有开卷八分钟一贯的酣畅淋漓的感觉,它缓慢,甚至开始充斥着信息——这会不会成为懒人新的乐园呢?我身边会不会又多了一大堆自以为是的人呢?我的狭隘开始作祟,文人的穷酸气又冒了三冒。加上日常生活的疲惫,脑残的娱乐节目便很快把我拉拢过去。

然而,我当我累的不能再累,累到一片空白,累到寂寞,累到突然开始审视自己——你究竟还剩下什么的时候。。。我开始怀念,便又开始听了这深夜读书节目。。听到那和缓的音乐以及文道式语调时,我觉得总算是松了一口气。于是,我开始放心的听这个节目,因为它的节奏,还是我所熟悉的那个。而这种对语言节奏老道的掌控,是目前别人还没有做上来的,我确信,我选了一个对我最合适的节目。

至此,我对这个节目是满意的。

然而促使我真的想要为这个节目写点什么,确实在结尾之时,我听到文道一再提到的我们,以及陈丹青,马世芳他们各个人的负责领域,还有文道说的那句话——陪你读到世界末日。油然而生的正是那个最为摧枯拉朽的词——理想。

我突然感到,这一切,这个节目原来竟然是这么的充满着理想。带着他们日渐年老的身躯的理想,带着他们或许从青春年代就埋下的理想,带着他们相知相交的理想。或许他们已经在无数次的聊天中在酝酿这件事情,一个工程,一项事业,一件东西——尽管仍旧依附于外力却已经是尽可能的属于他们自己的作品。

这就是理想,所有真的认真在活着的人的理想。

这也就是这个节目,最最打动我的地方。你可以出一万个分析去看他们的前景,或者各种小道消息去揣测他们的收益。光与影固然总是相随,然而光。。。无论何时,却总如神迹。。

希望有一天,我也能完成理想——与志同道合的朋友,完成那件我们心爱的,寄托着一切来自生命思考的作品,并且为别人带来温暖。。。。因为,这将是,多么好的一生。。

爱我的爱人,是我的幸福。保护家人,是我的本职。追求理想,最终让我们看到灵魂的模样。。。

这一切,想必是这样的。

 短评

幽默是很高级的。汉语这么美,因为逗比这种词的出现,仿佛烂掉了。我愿意称赞别人幽默,机智,有趣,甚至因此而偶尔刻薄这样的评价,也不是人人都配得上的。感谢所有有趣。如果说悲天悯人是世间的盐,那有趣就是世间的糖。道长说书当然可以打四星,但因为这点儿可贵的甜头,再点亮一颗。

4分钟前
  • 十三
  • 力荐

这才是读书人的样子:黄黄的,真真的。

5分钟前
  • 孤灯映雪
  • 推荐

有一个人愿意把自己的阅读经验用这种方式讲出来,我们唯有加倍珍惜。听多了,也习惯了梁文道不标准的普通话,也爱上了路边的车声人声,那是生活的气息。

10分钟前
  • 琵琶鱼
  • 力荐

这个剧组很有意思。

11分钟前
  • 莫丽莎
  • 力荐

真是希望有很多人能够看这样的节目。我们整个民族现在被这个媒体环境搞的脑力都退化了吧。用这样的节目来补脑吧。要是一些人按图索骥去读书,那就更是功德无量了。

12分钟前
  • Sabrina
  • 力荐

在无数个暴走的日日夜夜,听完一千零一夜。

13分钟前
  • Joker
  • 推荐

感觉好像做到了一种困境。为了订阅量在小心翼翼地迎合恶俗,但是又因为并不真的拉得下脸去,所以既没摸到,姿势也格外别扭些。#看在这种蠢萌的份上多一星#

15分钟前
  • 北溟鱼
  • 推荐

我更愿意把他形容为一个体制外的大学老师。桃李真可谓满天下。

16分钟前
  • 信仰之初
  • 力荐

行走版的《开卷八分钟》,一刻钟比八分钟更长些,更能说出些道道,非常喜欢!

21分钟前
  • 韧勉
  • 力荐

喜欢看普通话不纯正的梁老师大晚上在北京街头瞎晃。哎,水平不知道甩罗辑思维多少条街。

24分钟前
  • 第22条军规
  • 力荐

梁文道在大北京说着说着把伞打起来了还在说,萌翻

25分钟前
  • Fiona和平
  • 力荐

看了十几年梁文道。看着他从三人行到8分钟,从凤凰到看理想,从左翼妖僧到文青教主。之所以还爱看他,是因为在他身上总是能够重新找回自己的初心。其实梁文道的千言万语不过是在对大众重复同一句启蒙的老话:“敢于运用你自己的理性!” 对牛弹琴了十几年,他还在坚持。这是我最佩服他的地方

26分钟前
  • 斯多亞
  • 力荐

好爱这个男人

31分钟前
  • 十二
  • 力荐

初看梁老师对《了不起的盖茨比》的解读便产生了兴趣,没想到出乎意料的好看,节目的取景,配乐还有拍摄方式都做的很好,最重要还是梁老师讲得精辟,希望“一千零一夜”后,我依然爱着这样的节目。(https://www.douban.com/doulist/43813578/)

35分钟前
  • Oasiis
  • 力荐

就像他给自己的书取名为《常识》,他选的书,他所讲的故事和他对问题的思考,是最重要的常识,很多复杂的思辨理论从他嘴里讲出来,都变得不难么艰涩了,很多普世的情感从他口中说出来,让人深深得感到共鸣,于是对这个世界感到安全。

40分钟前
  • 玄子
  • 力荐

这才是真正的知识分子该做的事情,纯粹知识分子的良知和气节! PS:在说书人祸乱滔天的今日,难得有像梁文道这样纯粹的文人还在坚守。。。。。。。。。。

43分钟前
  • 良心人类学
  • 力荐

我喜欢。夜幕下的北京,有点日本独有的“物哀”之美,但少了清寂,多了些烟火味。这样的时间,听一个文化人读书,是件享受的事情。

44分钟前
  • 饿霸地煮
  • 力荐

探讨的姿态,谦虚的态度,娓娓道来的从容,循循善诱的引导。非常难得非常优秀的读书类节目,道长干得漂亮!博尔赫斯那三集真的太精彩了,已经听了无数遍!

48分钟前
  • 盆花盆花
  • 力荐

我看他一个人在深夜的街道呱噪地讲,好孤独。只有我一个人觉得旁边路上的车声太喧哗了吗?

49分钟前
  • 巴喆
  • 推荐

读书节目没人做得过闻道

52分钟前
  • TairAlex
  • 力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