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格曼岛

HD

主演:薇姬·克里普斯,蒂姆·罗斯,米娅·华希科沃斯卡,安德斯·丹尼尔森·李,Joel Spira,Gabe Klinger,Wouter Hendrickx,Oscar Reis,Grace Delrue,Felix Berg,Clara Strauch,Teodor Abreu,Jonas Larsson Gr?nstr?m

类型:电影地区:法国,瑞典,德国语言:英语年份:2021

 量子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无尽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优质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非凡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剧照

伯格曼岛 剧照 NO.1伯格曼岛 剧照 NO.2伯格曼岛 剧照 NO.3伯格曼岛 剧照 NO.4伯格曼岛 剧照 NO.5伯格曼岛 剧照 NO.6伯格曼岛 剧照 NO.13伯格曼岛 剧照 NO.14伯格曼岛 剧照 NO.15伯格曼岛 剧照 NO.16伯格曼岛 剧照 NO.17伯格曼岛 剧照 NO.18伯格曼岛 剧照 NO.19伯格曼岛 剧照 NO.20

 长篇影评

 1 ) 他的生活和他的艺术一样残忍

如果是创作者,特别是剧本家,可能会很喜欢这部电影。 有人说这部电影是一部度假宣传片,假借伯格曼之名拍爱情故事。电影中一再出现伯格曼拍摄电影的场景,谈论他的6个女人9个孩子,以及让几百万人离婚的电影《婚姻生活》(喜欢电影中这个片段的调侃),但导演似乎是想借伯格曼为由头,表达创作者的困境和脆弱,特别是女性创作者。 百度了一下,英格玛·伯格曼导演过超过170场的戏剧,62部电影,还有他丰富的个人生活。 电影中有那么一个片段,女主问男主:妈妈们抚养了九个孩子,他一点事没做,你怎么想? 我记得男主的回答是不能太苛刻,难道我要指责他糟糕吗? 旁边一个妇女回答:一个女人的确完成不了同样的事。 女主低着头看桌面笑着调侃:我也愿意有九个孩子跟五个不一样的男人。 一位中年男人回答:伯格曼的艺术和他的生活一样残忍。 有意思的是电影的最后,女主看见女儿的到来,立马跑下楼抱着她,跟伯格曼残忍的生活完全不同。 这个电影有很多不同的声音,我还是蛮喜欢的,戏中戏也觉得十分有趣。特别能理解写东西的痛苦,以前觉得写作是灵感涌现,瞬间的事。现在才知道知道写作是痛苦-挣扎-焦虑-暴躁-自我怀疑情绪反反复复的过程。如果问我一个关于写作的最佳建议,那只能是笔耕不辍。

 2 ) 旅游宣传片

这是篇翻译文章 原文是《电影手册》上的影评

《伯格曼岛》里,运用了一个非常巧妙的技巧,就是这部影片没有被定位成一部大作,(自降维度)来挑战早已声名远播的大师作品;其次电影拍摄地定在电影胜地,位于波罗的海,瑞典哥特兰岛以北的法罗岛,也是伯格曼定居的法罗岛。伯格曼导演在这里共拍过6部电影,获誉无数。一对导演夫妇(由Tim Roth和Vicky Krieps饰演),来到法罗岛,停留期间,深度参观了很多于大师伯格曼有关的地方(他的房子,常去的影厅),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些地方都被改造成了旅游景点(伯格曼观光车,纪念品商店),这里,对伯格曼的记忆像是被伪造出来的,好似被看作是一个可有可无的标签而已。在这个艺术声誉被商业、商标商品物化的地方,某种想要对标大作而“成为大作”的想法暗地涌流。毫无疑问,这也是米娅汉森洛夫选择在这里拍摄,且叙事单薄,以及摒弃伯格曼风格(效仿伯格曼,等同于自撞暗礁)的理由;在这里,所有东西都无差别地浮出了水平面。

首先,通过这个“淡淡的表面”,影片流畅地衔接了多条叙事线,观众在不同的叙事线里来回穿梭,而Chris,陪伴他的丈夫应邀来到法罗岛,当丈夫出去时,她便开始写作。电影在进行到中间时,在同一地点,带进不同的人物,重新开始。讲述Amy(Mia Wasikowska)与Josephe(Anders Danielsen Lie),两位昔日情人同时被邀请去岛上参加婚礼,Amy对Josephe重燃爱意。在岛上,他们重遇往日浓烈的情欲。而那些关于过去的回忆,岛上的布景也都在引导观众去窥视那些牵引本片走向虚构的有韵律的、循环的与变动的点以及流转于Chris与Amy之间的所有东西(甚至可以由此通过名字发音,追溯到Mia这个演员本身)。从电影里可知,所有这些虚构的故事,无疑都是在追寻那缺失的欲望。看看开篇如果描述Chris与他的丈夫,他们像一对中立的合伙人。Chris翻到丈夫的笔记本,上面画着一些情色的SM画面,而这种情欲在他们之间是完全不存在的。《伯格曼岛》采用套层结构,在这两部电影之间,内心的情感不断浮出表面,使得剧本看起来好似一本临摹生活的画作,如梦如幻。从一个表面到另一个表面,一层到另一层,顺滑流畅。电影本身的限制,使得这里面并没有任何社会的、情感冲动的、现实的阻力。所有的一切都只关乎情感,只与那些脱离现实的想法有关。在这瑞典式、如油画般的布景,以及无可挑剔且被完美展示的自然风光的美当中,《伯格曼岛》一笔一笔,不疾不徐地在法罗岛点缀着自己的颜色。

 3 ) 和伯格曼住在同一间房,给电影传奇写情书

法罗岛毗邻瑞典大陆,以作为已故的瑞典电影人英格玛·伯格曼的故乡而声名远扬。

这位备受赞誉的导演从1965年起就生活在田园诗般的波罗的海岛上,直到2007年去世。

他对法罗岛的痴迷使得他在此制作出六部影片,包括《犹在镜中》《假面》《羞耻》

这也是他拍摄《婚姻生活》的地方。2021有一部同名电视迷你剧,由HBO翻拍,由奥斯卡·艾萨克杰西卡·查斯坦主演。

瑞典法罗岛海边的小木屋

电影《伯格曼岛》就讲述了一对美国电影制作人克里斯(维克·克里普斯饰)和托尼(蒂姆·罗斯饰)的故事,他们在夏天来到神秘的法罗岛

在伯格曼居住和拍摄他最著名作品的这片荒野、惊险的风景中,希望为即将上映的电影找到灵感。

去年凭借《伯格曼岛》入围第74届戛纳国际电影节主竞赛的女导演米娅·汉森-洛夫,今年又携《晴朗之晨》入围第75届戛纳电影节导演双周单元。

影片由法国著名演员蕾雅·赛杜梅尔维尔·珀波主演。

《晴朗之晨》剧照

第75届戛纳国际电影节将在2022-05-17至05-28期间举办。

在戛纳来临之前,再来回味下导演前作《伯格曼岛》,一部适合影迷观看的迷影私电影。

法罗岛几乎自己化作为一个神话,多年来它已成为伯格曼信徒前往的热门旅游景点,它也是这部名为《伯格曼岛》的新电影的关键角色。 由米娅·汉森-洛夫编剧和导演,这部深思熟虑但分散式的戏码谱写成给电影传奇的一封情书。 但论其核心,《伯格曼岛》显然对分崩离析的人际关系和创作过程更感兴趣,它将这两个主题融合在一起的努力尝试是值得钦佩的,即使效果有点喜忧参半。

米娅·汉森-洛夫前期的重点是Chris(Vicky Krieps) 和Tony(Tim Roth),一对前往法罗岛参加编剧会议的电影制作人夫妇。

Tony是一位成熟的导演,他对自己已有的成就感到满意,但并不那么在意被关注。Chris不那么出名,也不自信,她的成功似乎陷入了丈夫的阴影之下

项目的组织者将二人安置在英格玛·伯格曼 (Ingmar Bergman)名下的一处温馨小屋中,小屋坐落在风景如画的旧风车旁边的一片安静的草地上

(可以注意到他们实际上就住在拍摄《婚姻生活》的同一所房子里——哎呀)。

1973年英格玛·伯格曼《婚姻生活》电影海报

二人都在打磨新的剧本,并为自己创造独立的写作空间,在怀旧的35毫米电影放映地、讲座和伯格曼巴士之旅之间穿梭着工作

导演以细腻、渴望的节奏让Chris和Tony行动着,但要很好地掌握他们的关系是一个挑战。

观影过程中,我们察觉到他们婚姻中的微小裂痕,而电影中暗示了(尽管没有探索)一些更大的问题。

尽管 Chris和Tony 并没有互相扼杀,在他们之间也没有尖锐的苦涩或敌意。可我们能明显看出他们之间没了火花并且失去了激情。隐蔽的疏离与某种渴望相呼应,但这是为了什么?

试图解决Chris和Tony之间的谜题在令人着迷的同时也令人沮丧。于壮丽的风景和坚持不懈的伯格曼名字检查中,这对夫妻的亲密关系似乎正在我们眼前消失殆尽。

我们看到Chris忽略Tony的讲座,与一个瑞典的电影学学生度过一段充满调情意味的观光之行(汉普斯·诺登森以一种几乎令人不快的嗜睡状态在表演)。

我们同样可以从Tony对Chris尝试挽回亲密关系的冷遇中看出这一点。

但正当我们对角色有所了解之时,这个元电影的短途旅行突然换档

导演的焦点转移到 Amy (Mia Wasikowska) 和 Joseph (Anders Danielsen Lie)身上,他们是Chris剧本中的两个虚构角色

这种“戏中戏”的转折让Tony消失了(且永远不会回来),而Chris则更多地扮演了故事背景讲述者的角色。

如果Amy和Joseph的故事具有相同的吸引力,导演的这个叙事转折可能会收效甚好,然而,关于一个年轻女子在共同朋友的婚礼上与初恋重新建立联系的脆弱的浪漫故事缺乏情感上的吸力。

它也以法罗岛为背景,也存在着一股渴望的暗流,但主要是以各种未着衣衫状态下的大量闷闷不乐,凝视和嬉戏场景为特征。

虽然很容易看出导演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可实际上根本没有足够的深度支撑这个故事变得有趣,甚至它与Chris的内部联系也不足以给观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我最终还是希望我能和Chris 和Tony一起回来。

他们的故事,错综复杂,也算不上完美,却给予了我们一些可以深入探究的东西,也给了我们更多的Krieps的表演。

这位出生于卢森堡的女演员在2017年的《魅影缝匠》中魅力四射,2021年对她来说也是忙碌的一年

她在M. Night Shyamalan 的《老去》中表现出色,尽管那是一部合奏电影。她还在鲜为人知的John David Washington的惊悚片《贝克特》中扮演了一个小而精的角色。

在这部影片中,她让我们想明白为什么她在保罗·托马斯·安德森的《魅影缝匠》中与丹尼尔·戴-刘易斯演对手戏时吸引了如此多的关注,一旦她的出场时间被缩短,这部电影的吸引力也会随之降低。

《魅影缝匠》剧照

《伯格曼岛》在一开始大放异彩,以其轻松迷人的魅力吸引了观众

但值得一提的是,这部电影还是偏离了它的优势,最终陷入了一个过于“狡猾”的境地

随着它越来越远离开场时的设置,即使有伯格曼这个标签(很像Chris 和Tony)也不过成为无济于事的弥补

作者:Keith Garlington

翻译:熊帅帅

公众号:抛开书本

 4 ) 每一个人的心中都有一座伯格曼岛

今天二刷了《伯格曼岛》,当初看的是无字幕生肉版本的,因为英文太差,所以光看情节没看懂,今天二刷有字幕版的,很多的剧情都联系起来了。

“伯格曼岛”在哪里?即使没有来过这座平凡而又传奇的小岛,很多人也早就在影像中多次走进过它的领地。不仅伯格曼的《假面》、《犹在镜中》、《羞耻》、《豺狼时刻》等故事片在这里取景,关于伯格曼电影生涯的纪录片更是多次到访这个世界尽头的宁静之地。这是伯格曼的精神家园,也是他晚年的隐居之地。他在这里留下了五处房产,包括位于汉马斯海滩的工作室,还有一座由谷仓改造的私人电影院,还有一处“写作小屋”以及与家人共同居住的别墅。在这位电影巨匠生命的最后几年里,他不再离岛,每天下午三点准时由汉马斯驱车来到谷仓,独自观看一部电影。 这座在电影史上占据独特位置的岛屿,实际位于瑞典最受欢迎的夏日度假胜地哥特兰岛以北。常住人口不足五百,却对全世界的影迷有着无与伦比的吸引力。在开往小岛的渡轮上,很容易将这些朝圣的人认出来。因为在他们口中,这座岛的名字既不是地图上标注的“法罗岛”,也不是从瑞典语意译的“绵羊岛”,而是“伯格曼岛”。

”。 《伯格曼岛》——米娅·汉森-洛夫入选戛纳主竞赛单元的新片直接采用了这个称呼。片中登岛度夏的这对美国电影人夫妇显然也是这些朝圣者中的一员。情节和对白中自然充斥着大量迷影元素。乍看之下,这是一次轻松愉快的写作旅行。阳光、大海、青青草地和白色风车,典型的清新瑞典夏日景色与伯格曼影片中沉重、阴郁的黑白色调毫不相干。但随着故事的展开,似曾相识的伯格曼主题逐渐显露出来:不幸福的婚姻,艺术家的偏执与纠结,女性的敏感情愫……套层结构中相互交缠的两个故事都是对伯格曼情感主题的某种变奏。正如伯格曼《婚姻生活》中令人窒息的亲密关系,明媚夏日假期掩盖不住这对夫妻间的裂痕,他们的秘密慢慢裸露出来……

提到法国中生代女导演米娅·汉森-洛夫,人们可能第一时间不会想到她与伯格曼有什么联系,而是会想到与她风格更相近的候麦和阿萨亚斯。演员出身的汉森-洛夫在18岁被阿萨亚斯发掘后星途一片坦荡,在阿萨亚斯执导的多部影片中都有不俗表现。然而她却不满足于扮演一个小清新文艺女孩,毅然选择在25岁时转向幕后,开始以女导演的身份进行创作。首部故事长片《宽恕与原谅》即一鸣惊人,广受好评。在2009年与阿萨亚斯结婚后,她的才华也丝毫没有被丈夫的光环所掩盖,反而更上一层楼,大有后来居上之势。《我孩子们的父亲》、《再见初恋》、《巴黎电幻时代》在欧洲各大电影节上得到热烈反响,2016年更是凭借与伊莎贝尔·于佩尔合作的《将来的事》一举夺得柏林电影节最佳导演银熊奖,也在世界范围内大大提升了知名度。

不难发现,出身法国知识分子家庭的汉森-洛夫在创作中融入了丰富的个人思考。在轻快流畅的故事情节和清新画风背后,人物的心理和对白却不乏具有深度的哲学沉思,人物细碎的日常生活和大段大段的自白常让人联想起候麦“四季”系列中那些单纯而执拗的主角。不夸张地说,于佩尔在《将来的事》中扮演的哲学女教师正是导演本人内心的某种投射。 除了导演之外,影片中的各位主演也相当有看头,因《魅影缝匠》走红的薇姬·克里普斯(Vicky Krieps)担纲女主,扮演一位女编剧,扮演她丈夫的则是“海上钢琴师”蒂姆·罗斯(Tim Roth)。米娅·华希科沃斯卡(Mia Wasikowska)和安德斯·丹尼尔森·李(Anders Danielsen Lie)则饰演一对年轻情侣。

影片描述了一对夫妻到伯格曼岛度假,男的是著名电影制作人,女的是剧本创作者,随着剧情进展,观者发现他们似乎困在婚姻中,貌合神离,想通过这次伯格曼岛之旅修复关系。他们一起观看伯格曼的电影,一起寻找伯格曼的痕迹,然而效果并不显著,两个人依然各行其是,完全没有融合的迹象。

女主开始向男主讲述自己所创作的剧本,此时影片开始转向女主剧本的情景,里面讲述女主所渴望的新生活,一种艳遇,一种猎奇,一种带有激情的浪漫,一种与她自己的生活截然不同的新生活。但是每到关键时刻,激情开始的时候总会被各种突如其来的琐事所中断,这种断裂和现实中女主和男主之间的情感状态也有所映射。然而,更加离奇的场景出现了,女主睡醒突然发现自己剧本中的男主出现在了她的现实生活中,一切都开始变得不真实,现实和幻想开始模糊了界限。当影片中出现伯格曼电影放映的场景时,在戛纳观影的观众和银幕中观影的观众形成了有趣的互文,此时电影更像是成为一座联结真实事件和影像世界的桥梁。

正如上文所说,在法罗岛取景的影片很多都和伯格曼有关。他本人在法罗岛居住时就拍摄过《法罗档案1979》和《法罗档案1969》,记录他二十年间在法罗岛的行迹。除此之外,其他倾慕伯格曼的电影人在法罗岛留下的纪录影像也可圈可点。2006年出品的一部同样名为《伯格曼岛》的纪录片,就是晚年的伯格曼和女导演玛丽·尼尔罗德在他位于法罗岛的居所拍摄的一部回忆录。伯格曼去世后,关于他生平的纪录片更是层出不穷。

在简·马格努森与汉内克·帕拉斯共同导演的纪录片《打扰伯格曼》中,包括伍迪·艾伦、韦斯·安德森、弗朗西斯·科波拉、马丁·斯科塞斯和李安等著名导演在内的数十名电影人纷纷来到这里缅怀这位电影巨匠。2018年,纪录片《生命中的那一年》呈现了伯格曼一生合作过的女主角们对他的深情回忆。可以说,在法罗岛拍摄伯格曼的纪录片并不新鲜,但故事片的尝试还是头一次。米娅·汉森-洛夫的这次致敬之举可谓万众瞩目。这是一部献给伯格曼的电影,也是献给伯格曼影迷们的电影。

 5 ) 戏中戏的故事

故事发生在三天内,在一场婚礼上,一个小岛上会有很好的效果。开始可以在飞机上,或者在船上。四个小时的航程,在晚夏。一个女人在眺望远方,她叫艾米。28岁,从你遇到斯德哥尔摩,她嫁给了一个瑞典人。婚礼在法罗岛,她是个导演,伯格曼对她很重要,是一种避难所,一种慰藉。这不是她眼下关注的事物,约瑟夫占据了她的大脑,她放不下约瑟夫。艾米在十五岁时遇见了约瑟夫,当时他十七岁。他们充满激情而又尴尬地爱着彼此,像青少年一样,他们害的对方粉身碎骨,约瑟夫在艾米十八岁时离开了她,他们劳燕芳飞,但艾米从未忘记约瑟夫,当她们多年后相见,他们意识到对彼此的感觉仍未消散,对彼此的感觉依然难以抗拒,他们变成了爱人,他们更成熟了,更能理解对方,但是沧海桑田,他们生活里已没有给这段爱情的位置,第一次来的 太早,第二次太迟,所以他们放弃了,彼此不再见面。我希望这部电影会是他们故事的最后篇章,尽管是一连串的失败背叛和戏剧性,这个故事充满了不可能的悼念。还有折磨,却在少数强烈的快乐记忆中不值一提。艾米和约纳斯的两个朋友见面,他们从斯德哥尔摩乘车去法罗岛,约瑟夫也一样,他从奥斯陆出发。所以分别多年后,两位爱人发现他们一起坐在了陌生人车辆的后座,两个陌生人不知道约瑟夫和艾米的过去,他们也心照不宣的装傻了起来,出于羞怯,或当做游戏,他们假装不怎么了解对方,装傻充愣只让艾米的欲望增加了。

  艾米回到婚礼的城市,回到房间她觉得她的狂躁减弱了,被一种冷冽的悲伤代替。约瑟夫走了,艾米一塌糊涂。

 6 ) 并非本片影评 很私人 只因字数超限

以这片展现出来的水平来说有点属于碰瓷这个标题 或者说更像个旅游宣传片 我就借个地方说点今天凌晨睡前我所随想到的伯格曼 本来其实不准备说出来因为会显得矫情 但刚好醒来又看到了这部早预判不想看的片子然后看了它 伯格曼救了我 最近几年是我至今过得最快乐的但最近几周我非常不快乐又认真地想到了我为什么要活下去 虽然我肯定也不会就因此选择去死 我就突然意识到了我面临的精神困境的模式与伯格曼的个人环境对他所造成的其实高度相似(具体成因不在此详述了) 然后伯格曼努力克服着他的困境并将之转换为艺术 这个艺术就其最低程度而言有没有意义呢?有的 因为我可以心有灵犀地感受到不只有我在面临这个困境 我就摆脱了(如gcxe言)“为什么是我”的问题 此类问题我完全不相信心理医生可以加以解决 心理学只会阐释现象的成因从而施以安慰剂作用罢了 从这个“学科”的根本出发就注定了它无法真正解决任何“心理问题” 同时我也完全相信伯格曼面临的精神困境其程度是比我更深刻的 所以我也可以像他一样尽管对他人残忍对自己也残忍 但是可以先不必纠结于我有没有必要活下去这个先验地不存在其必要其实没有选择的但是不破解掉又根本地就活不好的缠绕命题

此时我已又充满活力

 短评

“你想看一部友善的伯格曼?”“呼喊与细语”“那像一部未经宣泄的恐怖电影”。法罗岛对每个人不一定都是朝圣之旅,可能这里只是供给候麦的夏天和假期,以及上演他关系中的一段。

7分钟前
  • Aby
  • 还行

Bergman occupied a very important place,不过仅仅是她的imagination,在她妄想捏造的剧本之中并没有任何伯格曼的痕迹。米娅·汉森·洛夫希望通过伯格曼所在的法罗群岛召来某种《婚姻生活》的模式,却无法绕过这种简单的致敬,只剩下《打扰伯格曼》中的只言片语,更像是以一种私密化的模式解构了这个代表着严肃宗教与形而上的名字,而这种私密模式无论是从形式还是内容都指向了她的前男友阿萨亚斯。在她的叙述中嵌套着一个充满性幻想的故事,是伯格曼混乱而充满情欲的私生活的一个女性版本,又在影片的结尾重新界定为对家庭生活的重新确立,在欧洲式,知识分子式的表达背后是《廊桥遗梦》式的合法出轨,但无法通过全片找到任何外在的或内在的关系或冲突,更像一部漫长的风光宣传片。

9分钟前
  • 墓岛GRAVELAND
  • 较差

6.0。電影結構與漢森洛夫個人過往的投射形成了四層嵌套,而她又尚不具備韋斯安德森以童話風格為切入的整合能力,以致於成品顯得繁瑣無力。最好看的其實是居於最中心的短片,畢竟對失去愛情的眷戀是漢森洛夫的拿手好戲,可惜無論是觀眾還是她本人都不再需要第二部《再見初戀》。至於前一個小時以伯格曼軼事百科全書式科普所串起的法羅島觀光宣傳片,多少有些脫節和吊書袋。此種自我感動的尋訪實在惱人,我如果是島上居民大概也會裝作聽不懂英語。

11分钟前
  • Orpheus+
  • 还行

实在太meta了:一个导演(Mia Hansen-Løve)拍了一个导演(Vicky Krieps)创作一个关于导演(Mia Wasikowska)的片,但毕竟阿巴斯只有一个。结合影片一拖再拖拍摄与上映,结尾真的是感觉Løve如同Krieps陷入了不知道该怎么收尾的瓶颈。关于本片对汉森洛夫/阿萨亚斯关系的影射已经无需赘言,Wasikowska的扮相几乎就是Hansen-Løve的复刻,影片中反复出现的Robin Williamson的凯尔特音乐,阿萨亚斯之前在《夏日时光》里也用过。至于影片标题,这片已经不是三句不离伯格曼了,戏中戏之前伯格曼几乎每一秒钟都在以各种形式出现在影片里,但真的和伯格曼有什么关系吗?好像又并没有太多关系

14分钟前
  • 舌在足矣
  • 还行

2021戛纳主竞赛入围。其实真心说要是不从柏林逃跑,应该能混个二等奖或者三等奖吧。把片子当喜剧看就对了,转着圈地自黑、黑前男友、黑伯格曼,很多时候居然有看伍迪艾伦片子的感觉,太好笑了。几乎要放进年度十佳的作品,不过,剧作的套层结构其实互动可以更多一点,现在这个其实做得不够足(以及其实真应该做个桥段搬演/仿拍);以及结尾实在太顺拐了(真·编不出来了吗?也不能这样应付吧!),伍迪艾伦来做个同题目绝对会有个好一百倍的结尾。音乐加分。

15分钟前
  • 胤祥
  • 推荐

只不过就是在法罗岛上套拍爱情小品 ABBA一首歌基本定了调 还要强行碰瓷伯格曼 也挺难为导演的。作为拥趸 腻味这种less harsh的玩意儿。另外 这丑哭的海报是认真的吗?

20分钟前
  • 你虎哥
  • 还行

3.5,元电影元素和戏中戏的交错依然难以扭转这个羸弱剧本的单一性,这样没有水花的流水账,我们已经在MHL失败的印度之旅中遭遇过。作为一个诚实面对其生活,并在作品中反思、疗愈和消化的作者,《伯格曼岛》再一次是高度私人的,她甚至并不热衷于玩弄电影结构,她所能留下最宝贵的东西是两位女性角色在婚姻和情感中最真实的状态,而这也正是影片中最打动人那几个有限的瞬间。

22分钟前
  • Peter Cat
  • 还行

4.5,中途一度晚节不保,也非常melodrama,但视觉和音乐太好了,感官体验很强大。

27分钟前
  • 蓝詹
  • 力荐

虽然是非常私人的一部戏,但情感却意外地可以共通,由于并没有看过几部伯格曼所以迷影的部分并没有什么特别的感觉,但女主面对创作和婚姻的双重瓶颈,那种潜藏在宁静之下的焦躁与束缚我个人是很能体会的,这是一种女性关于情感很微妙的独自感知,那些分歧与冷漠、忽而希望忽而失望、自身的局限与想要打破的探索等等,对方真的会参与吗?在一座孤岛上做自我挣扎,最后的团聚是暂时的与自身和解,注意只能是暂时的。导演的技法似乎又成熟了,岛上风光如画,徐徐铺开一层又一层的故事,处理得甚至带有一丝幻梦。这是一部不需要向任何人交代只需要向自己交代的电影,有共鸣才会喜欢它。

30分钟前
  • 胖丁桃
  • 推荐

感觉是看了一个四层套娃的故事,女导演米娅·汉森-洛夫和前男友奥利维耶·阿萨亚斯去法罗岛的英格玛·伯格曼故居写作。她在写一个新剧本,剧本中一个女导演和导演丈夫前往法罗岛写作,写了一个女导演在法罗岛遇到了青梅竹马的前男友,上演了类似于伯格曼的《婚姻生活》的故事。女导演剧本中的女导演,不知道如何给电影收尾,她们不想走伯格曼导演的对待感情的老路,最后选了一个女性化的解题思路,也给了“伯格曼跟六个女人生了九个孩子”这件事一个立场。

31分钟前
  • 亵渎电影
  • 推荐

3.5 其实是汉森洛夫和阿萨亚斯的故事,然后再是女主(汉森洛夫)通过自己的电影创作(戏中戏)来试图解决情感障碍和生活瓶颈,最终虚构和现实相交融的神秘感来自情感也来自创作本身。和《驾驶我的车》同日放映很有趣,完全可以double feature,一个契诃夫一个伯格曼(不过这片里面伯格曼有点过剩了(最喜欢戏中戏那段

32分钟前
  • 陀螺凡达可
  • 还行

创作套创作的套娃结构,奈何导演才华跟伯格曼有断层,拍得很散以后不许再拍了... (好想去法罗岛看一个星期的伯格曼电影)

34分钟前
  • 同志亦凡人中文站
  • 还行

配乐跟影像感觉不在一个拍子上,所以每次配乐一响起,我就以为自己在看什么学生作品。

39分钟前
  • 恶魔的步调
  • 还行

26m and I still have no clue...

44分钟前
  • Bejdlxl
  • 很差

In Another Country. 从需要影院、剧本、叙述作为引子,到随后隐秘掉了叙事层级间的接缝,各层终于能够流畅地互相渗透了。但在一个巨大的天然电影博物馆面前无法保持冷静,过于谄媚电影,变得像是豆瓣用户的线下聚会。

49分钟前
  • 刘浪
  • 还行

看了十五分钟就确定自己会喜欢这部电影,果然。这个片子就是那种,如果我有个同样喜爱电影的伴侣,我们会在周末晚上挑选出来并抱在一起看的电影。正所谓睡着也好,醒来也罢,谁要关心有没有伯格曼呢,有彼此拥入怀中就够了吧…that's life.

51分钟前
  • 朝阳区妻夫木聪
  • 推荐

还可以这么操作的吗 在Faro上立一个项拍两部片 不带这么过瘾的//看到Mia扮演的戏中戏女主角Amy失落地躺倒在床上,画面消弭冰消瓦解,随后Vicky饰演的Chris从床上迷糊醒来,已经忍不住打出满星;走出电影院的时候已经开始期待坎皮恩之后第二位获得金棕榈的女导演。迷影、轻巧、玩笑、反复自诘,夏日里最后一缕充满爱恋的柔风,女导演的重重化身都值得大书特书,所以在Fårö拍一部电影是不够的,一口气要拍两部过瘾!和米娅·汉森-洛夫一样沉迷于名字游戏的我非常高兴本片中没有出现米娅·法罗。

55分钟前
  • 咯咯精
  • 力荐

节奏感还有视觉都很舒服,但法罗岛这种天生条件,想拍难看应该不容易。故事的层次非常多,一部在伯格曼岛上的电影里的电影里的伯格曼……情节本身很简单,无论电影本身还是电影里的那部电影。主要靠情绪的细腻打动人,有些地方很被触动,另一些地方觉得稍微有点作。结尾是一家三口大团圆,似乎是想说:就算深度崇拜伯格曼,也仍然可以过上幸福生活😂或者说,整个结尾部分都是在说:别光想着写剧本,走出来走到生活中,还是可以得到救赎的。这个道理可能并不显然,所以给四颗星吧。

59分钟前
  • 昵称
  • 推荐

男信徒循图游览,从《豺狼时刻》《呼喊与细语》中汲取类型片养分,拜访“死去”的遗迹,仪式主义同类型创作具有相同禀赋。女信徒游离于“宗教叙事”之外,与话语权(谁更懂伯格曼?)、场所、主题背反,寻得了另一种文本——与伯格曼无关的,被遮蔽的——叙事更肆意、松散的文本,是一种对抗性的,形成了欲图逃离伯格曼岛的张力,因而简单的嵌套变得有政治性。

1小时前
  • 花地
  • 推荐

评分低得离谱,可我很喜欢。以后一定要找个机会去法罗岛上参加“伯格曼周”。观看时,忍不住一再赞叹岛屿之美,简朴素雅的建筑,干净清冷的大海,伯格曼留下的遗迹,再配上竖琴与风笛的配乐,真是想立马飞过去。

1小时前
  • 邓安庆
  •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