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鹿原

完结

主演:张嘉益,秦海璐,何冰,刘佩琦,李洪涛,雷佳音,翟天临,李沁,姬他,王骁,孙铱,田昊,杨皓宇,扈耀之,戈治均,邓伦,南吉,郝洋,张瑶,孟召重,曹馨月

类型:电视剧地区:中国大陆语言:汉语普通话年份:2017

 剧照

白鹿原 剧照 NO.1白鹿原 剧照 NO.2白鹿原 剧照 NO.3白鹿原 剧照 NO.4白鹿原 剧照 NO.5白鹿原 剧照 NO.6白鹿原 剧照 NO.13白鹿原 剧照 NO.14白鹿原 剧照 NO.15白鹿原 剧照 NO.16白鹿原 剧照 NO.17白鹿原 剧照 NO.18白鹿原 剧照 NO.19白鹿原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白鹿原电视剧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20世纪初,渭河平原滋水县有一个白鹿原,生活着一群普通却不平凡的百姓。白鹿两家合而为村,相互依存又关系微妙。少东家白嘉轩(张嘉益 饰)与鹿子霖(何冰 饰)为了族长位置暗自较劲儿。嘉轩娶回逃难的仙草(秦海璐 饰),先后生下孝文、孝武和白灵三个孩子。鹿子霖爱走歪门邪道,一心 让两个儿子兆鹏和兆海光宗耀祖。生于乱世,城头变幻大王旗。但不管谁做官,总不免鱼肉底层的百姓。白嘉轩顶着各方的压力,成为白鹿原上响当当的一根硬骨头。可是孩子们长大后,却各有各的主意。拒绝包办婚姻的兆鹏(雷佳音 饰)加入共产党,自己的弟弟则成为国军军官。白灵紧随兆鹏入了党,孝文一心讨好父亲,却渐渐偏离了正道。半个世纪的画卷,展现了中国乱世下的众生相……三更·骨头镇奇谭跑马地的月光正义的天秤第二季吸血鬼侦探2016这个杀手将有难爱在日落黄昏时新岳父大人(国语版)剿匪龙虎山渣男岛第二季飞啊!卡夫卡健康又文明的最低限度生活二月的胜者—绝对合格的教室—极品山炮之恋爱大师引郎入室2000一、二、三,现在!平原上的摩西仍想结婚的女人丽人行1949欢迎来北方集体降职牛之晚春羞耻2011时空怪客 第二季微笑妈妈绝望主妇第六季法内情数码英雄县委书记岁月自珍致命主妇睡美人2014纸画皮黑暗处降世神通 最后的气宗冥河破碎的瞬间特工佳丽滴血成金:硅谷血检大骗局皇家师姐粤语绝体绝命俄罗斯轮盘二的梦魇萨赫之恋山顶上的钟声(国语版)声优女孩塑料海洋2016克里斯洛克选择性愤怒男神与女神的罗曼史

 长篇影评

 1 ) 白鹿原观后群生感悟

白嘉轩想象中应该是一个身板挺直,永不弯腰的精瘦而有力的男人,嘉译叔形象有点不贴,性格演译的不错。鹿孑霖一脸乾坤正义,满肚孑唯利是图,男盗女娼,何冰演的很棒,演这类人他很拿手啊。秦海璐仙草演的好。田小娥总觉得是一个强壮丰满的西北女人,李沁象个文艺女青年。白灵不是村头二愣孑家的闺女,太跳脱了。

 2 ) 纯技术贴:由时间线的崩塌看电视剧版白鹿原到底有多烂?

电视剧版白鹿原已经接近尾声了,关于它到底烂不烂的争论却刚刚开始。

一个很奇怪的现象是,豆瓣评分一直高居9分,讨论区却对剧情及评分提出了各种质疑。

<图片1>
在电视剧刚开播一集的时候,一些账号竟敢毫不犹豫地给出了5星好评,我不知道他们从哪里来的勇气,就凭一集剧情就敢给满分好评!更无耻的是,一些人可以说看都没看,直接拿情怀说事——体验生活,就意味着可以五星好评吗?我不知道这些账号的所有者到底要不要脸!

<图片2>
关于该剧的争议有很多,比如电视剧剧情、人物形象与原著的区别——这是作为文学作品改编版的影视剧所面临的普遍现象,之前电影版就已经被骂得狗血喷头了;再比如,演员们的演技集体不在线,尤其是那个白灵的饰演者带来的争议;再比如,各种违背正常逻辑的bug,鹿兆鹏可以一夜之间来回西安与白鹿原之间却依然精神抖擞,白灵可以挺着肚子健步如飞并躲过所有干扰成功拍砖陶部长,鹿兆鹏作为被通缉的首要共匪可以光明正大地在西安与滋水县城来回穿梭而国民党却总也发现不了……

然而,对于强行改编原著里的情节和人设,比如强行把白灵的死改成战死、把一切正面光环都加在白灵头上、把原本送给鹿兆海的“白鹿精魂”嫁接到白灵身上、把黑娃的年龄改成比白孝文还大、把白孝义的存在抹去、把兔娃的存在抹去、把鹿三媳妇的存在抹去、把白嘉轩的娶妻生娃安排在白秉德死之前、把白灵的出生加上一个狼图腾的色彩……等等等等,所有这些我全都不再讨论,毕竟电视剧是区别于原著的,不一样就不一样吧。

对于演员的演技或浮夸的道服,无论是白嘉轩的驼背、白灵的憨傻表情、仙草的从始至终一个表情,还是李寡妇、白孝文、鹿兆鹏的永不见老与黑娃、白孝武们的一个镜头就白头,亦或者李寡妇、鹿三、鹿子霖的妻子等一整部电视剧不见换衣服……等等等等,所有这些我也都不介意了,毕竟剧组有自己的良苦用心,爱咋地咋地吧。

之所以不讨论这些,另一个原因也在于,这些问题都已经有网友提出来了。而且,这些似乎都能被辩解,毕竟都有那么一丢丢的主观性,一句一千个观众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似乎就可以搪塞过去了。

但是有一点问题是任谁也无从辩解的,而我也没有看到有其他网友翻出来,最重要的是,这个问题的严重性远在之前所提的所有问题之上。如果说其他问题都可以用“剧组努力了”“为了审查不得不如此”“演员还是很用心的”等借口狡辩一番,那么我可以很肯定地说,这个问题的存在足以表明这部剧的烂是确凿无疑的!

注意,我连什么思想主旨都不计较了,你爱歌颂某党爱贬低某党都无所谓了,你演成白鹿原版的乡村爱情故事也无所谓了,前提是,你好歹称得上一部合格的电视剧!

这部剧烂在哪里呢?!一言以蔽之,故事的时间线索完全违背历史,且自相矛盾!

按照电视剧的演绎,故事开始于辛亥革命,也就是1911-1912年。从辛亥革命的爆发到蔓延到西北县城,理论上时间会推后,我们还是按1912年民国建立来算。这是第一集的内容,此时,白嘉轩还没有娶到仙草。

前四集讲的故事大概有这样几个:
第一集、白嘉轩娶妻与辛亥革命爆发,有辛亥革命为参考,时间是1911年冬天。
<图片3>
第二集、朱先生退清兵与仙草怀孕,时间是1912年。
第四集、交农事件与白孝文出生,时间依然是1912年。

然后是第九集,白灵出生。这一年是哪一年呢?有朱先生回原上作参考,这一年是1917年。朱先生退清兵时答应方升待其死后去其家乡执教五年,按照清兵退去后方升即去世,最晚到白灵出生也已经是1917年。
<图片4>
<图片5>

第14-15集,白灵缠足。根据历史资料及剧中小孩身高可以推测,此时白灵大约是四五岁。白灵出生时是1917年,那么此时应当是1921-1922年。

第17集,白灵长大。转眼几年过去了,此时白灵应该是十岁左右,这个年龄只小不大。那么这一年是哪一年呢?1926-1927年左右。

1926-1927年发生了什么历史事件呢?

1926年,刘瞎子围困西安城。1927年,国共分裂。
<图片9>

而电视剧里是怎么演绎的呢?从第17集到第40集,以白灵和鹿兆鹏为线索,分别讲了这么几个故事:鹿兆鹏结婚,并回原上当了白鹿仓小学校长(年代不明);白灵进西安城读新学;刘瞎子围困西安城(1926年-1927年);鹿兆鹏发动黑娃搞运动(1927年);以及,国共分裂(1927年)。

也就是说,早在第17集,就已经是1916-1927年了。此后一直演绎到第40集的时候,时间轴依然停留在1927年!

按照后面的剧情演绎,白灵10岁进了西安城,并且在10岁就可以组织罢课运动、并可以和鹿兆海一起死守西安城了!这是哪吒吗?!

提到鹿兆海,此时鹿兆海多大年龄呢?电视剧第72集,鹿兆海战死沙场后,军队派人来原上送讣告,讣告上明明白白写着,鹿兆海于民国29年也就是1940年战死中条山,得年29岁! 即便以鹿兆鹏的说法,鹿兆海不是死于中条山,是死于内战,1940年这个时间是不会有假的。

<图片6>
这个讣告也是一个时间坐标,即鹿兆海出生于1911年,1926年刘瞎子围困西安城的时候,他15岁。

同样是第72集,鹿兆海战死之前,白灵在前几分钟就战死了。此时,白灵声称“红军马上就要会师了”。白灵牺牲后,镜头一转,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结合红军会师与剧中背景,白灵应当是死于1936年。这一年,白灵19岁!
<图片7>

从第17集到第40集,时间轴一直停留在1927-1927年,翻来覆去的各种演绎。而白灵实际年龄10岁,鹿兆海实际年龄15岁。他们在做什么呢?有心的人,可以在把这十几集好好看一遍。

第43集,白灵终于入了党,并且可以执行党的任务。一个10岁的女孩,不仅可以读培根女中,还可以组织罢课,还可以在西安城被围困时抬担架救人,还可以入党,还可以成为情报联络员……你敢说这不是一部大型红色魔幻剧?!
<图片10>

白灵19岁(1936年)战死,死前曾生育一女娃天明。咱就说她生完孩子就去了革命根据地吧,去了革命根据地俩月就战死了,那她怀胎十月这段时间不能抹去吧。况且,电视剧用了很明确的镜头告诉我们,白灵至少是在她的女娃已经有了人形才离开的。

这段时间,权且只当是待了半年吧,加上怀胎十月,这就是16个月了。且她到了根据地之后,还当了老师,且还被众人拥戴,我们假设白灵灵性十足,俩月时间就驯服了战士们,然后就战死沙场了。

16个月加上两个月,一年半的时间,从1936年往前推,白灵与鹿兆鹏假戏真做应该是在1934年左右。

1934年,白灵多大呢?1934-1917=17岁。也就是说,白灵同志17岁左右怀孕。

那么,从第43集白灵入党到第67集白灵鹿兆鹏假戏真做,24集的时间跨度是多少呢?7年左右!也就是白灵从10岁到17岁的7年时间!

72集一集的时间跨度是多少呢?从白灵战死的1936年到全面抗战开始的1937年再到日本投降的1945年,长达9年时间!

在从第19集到第71集长达52集的剧集时间里,鹿兆鹏、白孝文、白嘉轩等一众主演的外貌没有任何改变。

从第72集白灵战死,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尤其是鹿兆海讣告起,除鹿兆鹏、白孝文以外的所有人集体衰老,白嘉轩鹿子霖们一头白发,白孝武黑娃们满脸皱纹胡子。
<图片8>

全面抗战爆发(1937年)到鹿兆海讣告(1940年),也就三年时间,什么魔法让白鹿原的村民一夜之间集体衰老的?!

说了这么多,我有足够的理由对白鹿原剧组及主创人员提出质疑与要求,请你们告诉我,时代背景到底要不要了?我也有足够的理由对豆瓣上所有好评的网友提出质问,请你们告诉我,当你们发现这个时间线的硬伤后,还有没有脸给这个烂剧冠以“良心制作”的美誉?都特么要脸不要了!

本文作者笑央,拒绝一切形式的转载。

 3 ) 值得你追的电视剧—《白鹿原》

这一段时间忙于四川和学院的讲学很少看片,只是尽可能地抽空追着电视连续剧《白鹿原》,虽没有看全,也看了已播出的43集的大部。

一个感觉是小说《白鹿原》真是中国上一个百年里的伟大文学巨著,其文化艺术、历史社会价值完全可与《红楼梦》比肩!

第二点感受是电视剧制作的精良与用心。特别是看了电视台插播的记录摄制组拍摄实况的几集纪录片,更感受到数字技术时代带来的影视制作变化:视觉表现的自由与宏大,空间中运动的多样与灵活,解放与捕捉演员表演的提升与细微等等,真是与我们设备昂贵、沉重、复杂的胶片时代时的制作状况不可同日而语!

听说停播后此剧删减了10集,那么还有30集要播出,大家快追着欣赏吧,它肯定是值得你追看的作品!

 4 ) 邓伦功课(一)

电视剧《白鹿原》播到第三集的时候,我就不想看了。

第一集播出于四月间,我带着小说去沙漠小镇出差,想着抓紧下班时间先把它看完,我一小时快则可读十万字,赶在前五集播完前看完小说,非不能也。然而第二天这事儿就不急了,剧停了。一停便停了很久很久,小说读完,复播还没影儿,回头想想那硕果仅存的第一集 —— 怎么和原著完全不同啊?

直等到第三集,还是和原著大不同,心中窃觉改编得不好,演员也选的不够准确,诸如朱先生、冷先生和鹿子霖等等,和书里的刻画不贴。书中的鹿子霖有邪气但非京痞,冷先生的城府须更深些,朱先生没那么大的土气。我没再继续看。意兴阑珊。

几个月后,偶然间看了某集的预告片:鹿兆海从重伤中撑过来,听说白灵一直守着他,心中触动,爬起来四处寻找,最后在门口看到了对方,他毫无血色的脸上绽开笑容,天真善良——那时我在想,这演员真不错,严丝合缝。

邓伦肯定不是所有演员里最出众的,但我重新去看《白鹿原》的原因,确实就是他在那一幕中的严丝合缝。

其实他的长相不符合原著,鹿家兄弟本是深眼睛,“眼睛上罩着很长很黑的眼睫毛”,脸色红润,那模样大概有点像意大利人,演员却是丹凤眼,面容清癯。书中的老二鹿兆海“热情,单纯,聪慧”,笑得谦和,白嘉轩管他叫“鹿家那个二货”,这几样,演员倒有。不过,我所欣赏的邓伦的严丝合缝,并不是与原著的严丝合缝,剧本做了太多改编,无论他怎么演,已无可能吻合原著,甚至也不能说他对剧本实现了百分之百的精确再现,到了兆海一路拼杀升到团长的部分,演员实际上是没撑住,不太像个中层军官。所幸,这部分戏不多。以我之见,在大部分剧情里,邓伦的演出算是相当符合具体场景下的具体人物设定,是谓“严丝合缝”。

比如前面提到的那一段,书里只写兆海抬石头去补城墙豁口时胳膊被围城士兵击中,从此下定决心要从军(因为他发觉枪杆子里才能出政权?)剧中却添上大量旁枝,让兆海这个匆忙上阵的学生兵守城守了一夜,连自己胸部中弹都不知。医生动刀相救,白灵怕他活不过来,说了种种的话,甚至把胳膊塞到他嘴里叫他咬自己。兆海伤势沉重,全无回应,但始终没有咬。他舍不得。

这其中兆海只是捧哏罢了,戏点是白灵是对他的情。邓伦没有台词,也几无动作。我看到兆海的眼睛开了又合,神采黯淡,似乎是在生死一线间被拖来拽去,平日里灿烂的神光,此刻全部褪去,让我这个观众觉得,这人仅存的意识里只剩一个“挺”字,只剩他对白灵的根深蒂固的不舍。任何人看见自己的爱人如此,都不免说出最动情的话,邓伦默默替对手垫好舞台,她只管去发挥,在捧哏的位置上,他尽职尽责。

在这个段落里,两个年轻人把一切都挑明了,白灵用言语的表达,兆海用无言的不舍。可白灵后来竟说,她从来就没爱过兆海 ——— “你死了我也活不了”,这种话岂是能对不爱的人说的么?

照书里的排铺,我只能说陈忠实先生太偏爱白灵,也许他是想在故事里反抗对女性的旧思维,但这种过度偏爱反而暴露了他仍是旧思维之中的人,反而把这个人物变得不通情理,她的一切都是新的,她做什么永远是好的是对的,她就是白鹿精灵 —— 这种人只能在童话中存在,在魔幻主义小说里就已经很难立住了,而电视剧更进一步放大了这不通。剧情越走越诡谲,越看到后来,我越觉得自己当初弃剧的决定并不草率,无论在文学史上如何论定,小说至少逻辑通顺。电视剧里白灵的反复无常,让人觉得她的人品大有问题。书中兆海和白灵青梅竹马,彼此间早知心意,她内心深处不舍他去从军,立志要等他,离别前两人紧紧相拥而吻,她胸中一阵轰鸣 —— 他们之间,纯粹是“政见之争,宛若仇雠”,才不能在一起。到了电视剧里正好相反,倒是兆海试探地问白灵自己不走了如何如何,那一刻的他不想革命不想翻天覆地,只想守着老婆孩子好好过下去。而白灵却回他说你忘了你说过想去外面闯一番大事业吗?显然是觉得男子汉新青年岂可困在小家里而放弃革命?兆海看出她的意思,只得收起心事 —— 此去隔山岳,生死两茫茫,再见的竟是个自认从来就不爱他的她。如果从来就不爱,而且明明知道对方深爱自己,何不早点说清楚?她这样是存心要占便宜、长长久久地占下去吗?

看过一个以张信哲《信仰》为BGM的白鹿原MV,我窃以为这歌仅仅选对了一半:“我爱你是多么清楚、多么坚固的信仰”,不错;“如果当时吻你、当时抱你,也许结局难讲”,大谬,结局不会变。剧中的兆海抱不住白灵,她自己就像是革命,不会停留不会消停,她爱的也是革命,鹿兆鹏是革命的化身。由始至终,这个剧中的白灵可能真的就没爱过兆海。而他对此心知肚明,就算是占便宜也由她占去吧,你不爱我,我还是爱你。邓伦在访谈中说他把剧本看了三遍,为兆海流了七次眼泪,觉得这人从小到死没有得到爱,从当初的阳光灿烂,最终归于孤寂。他的理解是准确的。兆海从军前的那场告别,演员的侧脸激动地微微震颤着,急促的呼吸陡然休止于一个节点上,他没说话,把气屏住了,像是关掉了情爱。人物心内跌宕却不敢强求,都在那暂停的一息之间。

大概就是因为剧本太荒诞,所以和邓伦演对手的女演员,常常演出一种错误的效果。仍以前文提到的那段情节为例:兆海在门口看到白灵,抱住白灵伸手捧住了她的脸,演员做的这个动作是自然而然的。而她的动作是立即把他的手拉开,神情中并非羞涩,而是略带反感,看得我心里直嘀咕:这一对演员演的是同一出吗?

也许在女演员看来,既然基调是“白灵不爱兆海”,她肯定会拒绝他当着众人举止如此亲昵。可她忘了,一个故事是有前因后果的,就像一段对话有上下文,前因是白灵没日没夜地守着兆海,想一起死的心都有了,就算是朋友之爱,此时看到劫后余生的对方突然站在自己面前,应该抗拒吗?可能抗拒吗?可她没有情不自禁,也没有不知所措,完全不像个正常人。而邓伦没有(也不能)纠正她的不正常,还照他的理解在走,他的演法是在那一瞬间倾倒给对方最大的爱意,就像在上一幕中一样,他没有台词,只用笑容挑明一切。

必须说鹿兆海这个人物是演不坏的,也许正是因为作者对他着墨不多,原著中的他已是个没有污点的人,连白嘉轩都有换地的污点,终身难以洗脱,更不要说书中其他主要人物。加之剧本为了强化白灵的浓墨重彩,安排兆海时时捧哏,硬是把他从一个没污点的人改编成了一个完美的人,让他去做最大的牺牲和最大的包容,对国对家对父母对哥哥对爱人,都无负无私,因为他哪怕有了一点点私心,就该翻脸,这哏就捧不下去。照演员邓伦的说法 —— 怎么会有这么惨的人?

虽说演不坏,要顶着剧本荒诞的逻辑一直捧哏,还要让人信以为真,也不容易。我觉得演员邓伦的气质中有一种天真的、清澈的东西,所以他进入这个人物的时候首先不至于让人觉得矫情。城府深沉和天真清澈同样难演,两者都很难让观众相信,前者往往脸谱化,后者则容易失之滥情。其次,邓伦捧哏时的负责态度其实帮了他,螺丝壳里做道场,戏份虽少、位置虽偏僻,还是会被观众看到。

故事的尾声中,鹿兆鹏拜托弟弟护送自己怀孕的妻子避走他乡,兆海去接人才发现原来白灵成了自己的嫂子。书里的兆海虽然也坚守了对哥哥的承诺,但激愤之下说了许多恶毒的意气话,在电视剧里他很快便冷静回了当初那个少年,话还是那话,情还是那情,一路走来,始终如一。有人说,在剧中兆海才是白鹿精灵 —— 何必要这个神神叨叨的头衔呢?精灵不是人,自然不像人,没人味儿,不懂烟火人间。兆海可不是这样,他只是应了朱先生的盖棺定论:“白鹿原上顶好的一个子孙战死了……”

二零一七年十二月二十五日 by理图,任何形式转载请先知会、联系作者。

附:

《邓伦功课(二)》

//www.douban.com/doubanapp/dispatch?uri=/note/691025073/&dt_dapp=1

《邓伦考卷》

//www.douban.com/doubanapp/dispatch?uri=/review/9640237/&dt_dapp=1

理图文艺评论合辑:

//www.douban.com/doubanapp/dispatch?uri=/doulist/110046342/&dt_dapp=1

理图散文合辑:

//www.douban.com/doubanapp/dispatch?uri=/doulist/110167845/&dt_dapp=1

 5 ) 白鹿原的乡土与今日的农村

海外多年,类似同乡团的组织见的多了,不仅中国人的,也有比如韩国人的,日本人的,等等等等。

但是只有中国人的同乡团,有个与众不同的特点:“中国同乡会”基本上是有没有。。。有的只是“广东同乡会” “浙江同乡会” “东北同乡会” 。。。老乡和老乡彼此抱团取暖,这时候,“中国”这个概念是丢到一边的。

这几乎应了鲁迅的那句老话:“中国人,轻家国而重乡土。” 乡土之重, 血浓于水。 家国之轻,单薄如纸。

如同电视剧厚重的颜色一样,《白鹿原》这份乡土,正是对“重乡土”最好诠释,乡土之权, 乡土之情,乡土之景。以白家,鹿家两大家族形成的原上的人口,以“宗祠”围绕展开的公共日常生活,以“族长”为领导所进行的权力控制,以“先人”为最高的信仰和敬畏的对象。“羞先人” 是他们表达耻感的最高方式。

这乡土,对我似乎是熟悉的,似曾相识的,久别重逢的。

这乡土,对我来说又都是新鲜的,没有经历过的,是陌生的。

以我为数不多去农村的经历,以及我所获得的信息所在我认知里构建出来的当今农村,和白鹿原比,早已翻天覆地。

我认知中的当今中国的农村,(有一部分)是赌博遍地,是攀比成风,是流氓横行,是迷信泛滥。这些问题,也许其实只是人性中不可根除的那部分“恶”在农村的野蛮生长,也许自古就有,但是不同的是,在白鹿原里,原上的百姓有个族长,叫白嘉轩。 为了抓赌,可以整夜坐在戏台上不回去睡觉的族长,为了治贪,可以在祠堂里用家法惩治流氓的族长,为了扬善,不惜代价请先生办学校。 这族长,就是在传统乡土环境下的权力,法制和政治结构下的一种自我管理和约束机制的一种代表和投射。

白嘉轩带着乡民放倒村口那块《仁义白鹿原》的碑时,有人问:放倒这块县长立的碑,怕不合适吧。鹿三答:原上祖祖辈辈,啥时候听过县太爷的。

这番对话,生动形象得描述了中国乡土曾经”皇权不下县“的政治现实。 乡土没有皇权,族权就是乡土运行的政治保障。

新中国成立后,乡绅,地主阶级被打倒,原有的族权架构被打破,一种平衡失去后导致的权力真空,让乡土失去了原本的模样,虽然上层美好地希望通过村民自我选举来形成基层群众自治,来填补这份权力真空,然而事实众所周知并不理想,乡土反而呈现出一种“苍天已死,黄天未立”的混乱场面。 以白嘉轩, 鹿子霖为代表的传统族权被清场,基层民主政治权力并没有足够成熟,这“空档期”成为了混乱的根源,于是产生了今日野蛮生长的农村。 可惜的是,中国高速的经济成长并不能缓解这份乱象,就好像白鹿原里,乡民们种罂粟有了钱,并没有改善生活而是选择了滥赌一样。

才看了十几集的《白鹿原》,我觉得真好,好在真实。 看着白鹿原那种乡土,对比今日的中国,其实心里会有种打断了骨连着筋的痛苦。

(完)


欢迎关注我的微信公众号:iforca http://t.cn/RamKz9N

 6 ) 比起《欢乐颂》,中国观众更需要《白鹿原》

文|罗罔极(ID:luowj1996)

当《欢乐颂》质量低下,却又收视爆棚的同时,有一部剧正在悄然衰落。

这部剧立项16年,几经转折,耗资3亿。

它的口碑、尺度之大,比《人民的名义》有过之而无不及。

或许是因为它没有去追逐热点,迎合时代,它的收视份额,让人心生悲凉。

但,正如它的原著作者,陈忠实所说:

给大家传达一件事,那就是传承我们民族伟大优秀的品质。在极端仇视文化与极端崇拜物质之后的年代,在集体缺失信仰的年代,需要这样一部作品——

《白鹿原》

我们需要《白鹿原》这样的“IP剧”。

当太多的投机者,用“IP”的话题和流量,去包裹馊掉的故事、表演和制作的时候。

《白鹿原》把“IP”当成一个十世单传的婴儿,当成“传承我们民族伟大优秀的品质”的接力棒。

此剧的艺术总监,同时也是男主角的张嘉译说——

“这是从小看到大的作品,我把它当‘神品’一样供着。”

“在《白鹿原》,我唯一能做的就是靠近靠近再靠近。”

在停播又复播之后,这部85集的大剧已经显出了小半部分真容。

是时候来认真评判,剧版《白鹿原》手里的这根“接力棒”,究竟有没有传好。

坦白说,刚看前几集时,我颇感失望。

改动太大。

《白鹿原》的原著,是中国当代文学的一个高峰。它很大的一个特点是,以魔幻现实主义的手法,纳入了诸多中国传统的民俗风情。

比如,白嘉轩一生娶过七个老婆,前六个都死了。

死因,是“风水”和“闹鬼”所致。

你说是民俗也好,迷信也罢。但不可否认,原著中的这一情节,着实描画出了中国农村的一种文化风貌。

电影《美姐》中的“跳大神”段落,也高度还原了这一风貌。

可在剧中,“迷信”情节却被跳过,或者“加以改编”。

死媳妇闹鬼的事,被六座墓碑粗略概过。

娶了六个媳妇

娶一个走一个

连个后都不给我留下

后来,白嘉轩寻到一块地。

朱先生告诉他,这是被白鹿踏过的“圣地”——

祖祖辈辈传说中的白鹿

给咱乡民带来平安福气的白鹿

白鹿所过之处

万木繁荣 禾苗茁壮

五谷丰登 六畜兴旺 万家乐康

这就是征兆啊!

在原著中,白嘉轩换下了这块圣地,请来阴阳先生加以印证,又将祖坟迁置于此。

果然,白家的命途开始好转,第七个老婆没死,而后财源滚滚、子女兴旺。

可电视剧,却带我们“走近科学”。

朱先生后来告诉白嘉轩,白鹿传说是在“逗他玩”,这块地真正的价值,只在于下面有水。

这就好像,你看国产恐怖片时,一路上跟着主角心惊胆颤,到影片最后,主角向你证实:本片无鬼,都是精神病,逗你玩儿呢。

科学,当然值得提倡。可如果所有小说都必须遵循科学原理,那么一半以上的名著都要从世界消失吧。

当然,这多半是编剧为了过审,不得不做的阉割。

除此之外,或许是担心主角形象不够正面,编剧在不断地“找补”。

比如原著中,白嘉轩用钱、粮换媳妇,这在当时的价值观中是被允许的,是“天经地义”的。

而在剧中,为了维护白嘉轩的正直形象,硬是给这位传统乡绅植入了“新思想”,打死也不换媳妇。

我媳妇娶回去的

不是换回去的

往后这缺德事少干

从情节上的相似度来看,《白鹿原》主创所宣传的“将原著还原80%”,已经绝无可能。

据此可以判断,《白鹿原》改编失败了吗?

不。

往后看多几集,我才终于明白编剧的良苦用心。

他在反复地斟酌和取舍之后,绕过审查的荆棘,为观众找到了一条通向原著的幽径。

《白鹿原》的魂,保住了。

谈《白鹿原》,就绕不过那片土地上一个个鲜活的人物,和他们的命运沉浮。

白嘉轩,是贯穿始终的重要角色。

从小接受传统教育,坚守乡土文化的壁垒,成为白鹿原上德高望重的族长。

或者,你也可以说,他就是地主

有一种说法是,陈忠实的原著是在“给地主翻案”。但在我看来,所谓翻案并非变黑为白,而是对过激、片面、倾向性明显的历史观,进行一次纠偏。

比如,当县政府横征暴敛的时候,白鹿原上的农民无人敢出头,是白嘉轩打了三声铳子,带领众人起事。

大家夺回了粮食,蹲监狱的是白嘉轩。没有人挺身而出,留他一个人等死。

当然,不能保证每个地主都像白嘉轩一样“好”。但是我们很少被告知,原来地主也是地方利益的代言人,是官府与小农之间的缓冲带,防止酷吏肆意地盘剥底层百姓。

换做是旧社会,白嘉轩的族长之位是个香饽饽。

可世道变了,一变再变。

他一生经历光绪、宣统、北洋、民国、北伐、抗日、内战,最后来到新中国……

这就要说到《白鹿原》表现的第二种历史角色,官府

政权的频繁变更,导致白鹿原的乡民变成了庄稼,被人收割了一茬又一茬。

《白鹿原》的尺度在于,它点出了,有些根深蒂固的东西,不因改朝换代而转移。

比如,官大一级压死人。乡长可以在民众面前挺直腰杆,可一旦面对县长,就得卑躬屈膝,小心陪同。

县长上头还有市长,市长上头还有省长。

这当官知道 对吧

那表面上是大多数人的爷爷

那背地里是一个人的孙子呀

另外,还有中国极其发达的“饭局文化”。

层层叠叠的饭局,一直延伸向下到乡镇干部,离了饭桌就说不成话、办不成事。

还有完没完这

今天晚上警察局

明天中午粮食局

晚上这教育局

这还不长它个十斤八斤的这

就像《驴得水》借民国外衣暗讽文革一样,《白鹿原》又何尝不是以大历史,来警示我们的今天?

这部剧的尺度,还不仅于此。

在传统社会中,乡绅代表地方利益,官僚代表中央利益,都是社会精英。

但《白鹿原》也没有忘记第三种人,他们时而被称为“沉默的大多数”,时而被称为“历史的主人翁”,他们是——群众

在这里不得不先提一个人物,朱先生。他是书中,是一个传统知识分子的典范,也是“白鹿精魂”的象征性人物之一。

王全安的电影版《白鹿原》隐去了这个角色,而电视剧则表示要为朱先生“写下重重的一笔”。

他一个人用一张嘴,劝退二十万清兵,避免了一场生灵涂炭的灾难。

其实朱先生有现实原型,叫牛兆濂。陈忠实让角色姓朱,取的是“牛人”之意。

现在的仙侠剧,动不动就说“拯救天下苍生”。如果感兴趣的话,可以去了解下牛兆濂的生平,比电视剧更传奇,那才叫“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

图片来源:《南方人物周刊》,右二为牛兆濂

但是,像朱先生这样的圣人,毕竟是凤毛麟角。

更多的人呢?

有一次族长白嘉轩被土匪绑走,朱先生带领乡民集资赎金。人救了,赎金拿不回来。

这时,竟有乡民提议,要让主事的朱先生还钱——

让朱先生一块还 咋样

就是他当时主的事嘛!

这钱还有他一份子

事出的时候,没人敢坐声。事情过去了,就翻脸不认人。

再一次让人想起《驴得水》总结的四个字——贪、愚、弱、私

还很有原则——谁阻碍了“我”的利益,“我”就反对谁。

白嘉轩不让民众种鸦片,阻碍了民众的财路。鹿子霖便借势让种鸦片,于是他成为新的主事人。

在我们看来,这些人的素质太不现代、太不文明,但这就是被启蒙之前,群众的常态。

《白鹿原》用一个小地方,还原了整个的大生态。它告诉你,一个真实的“旧社会”,是怎样运转起来的。

绝不仅仅是“压迫与被压迫”那么简单。

它呈现出一种复杂的共生关系——

地主收租,但也为乡民谋福利;读书人可以当官,也可以教化百姓;政府想办法愚民、弱民,然而反过来“有什么样的人民就有什么样的政府”……

正因为社会的各个零件,紧紧咬合在一起。所以,就算对旧社会有一百个看不惯,它也不会轻易转变。

这时候,《白鹿原》中的第四种人登场了——革命者

因为时势的剧变,白鹿原上的人无论情不情愿,都被卷入了历史的洪流中。

白嘉轩和鹿子霖的下一代,将与上代人所坚守的信念,展开极为激烈的对抗。

这一切,早被编剧埋下伏笔和暗喻。

白嘉轩的女儿,长大后成为共产党员的白灵,象征热烈激情的新女性,与传统观念、体制格格不入。

她一出生,就被白狼叼走。

白狼,极具侵略性,象征破坏与重建,与白嘉轩代表的“白鹿”是何等关系,你懂的。

童年时,白灵就拒绝裹小脚。

白灵的奶奶,代表封建社会大家长,为了能给白灵裹脚,不惜将孩子囚禁,锁在无人的长夜。

看到这,我们着实恨的牙根痒痒。

可,奶奶迂腐可恨吗?

不。我们今天看来是腐朽,但在当时,那就是“主流价值观”。

奶奶也是用心良苦,女人“裹小脚”,忍一时之痛,可换一世之安逸。

裹小脚一双 流眼泪一缸

哪个女人不是这么哭过来的

你现在说啥都行

长大了谁娶她呀?

如果说她有错,只能说她错在不能“预言历史”。假设未来有一天,高跟鞋被批判为“折磨女性双脚的工具”,没有人再穿了,那么今天的女人有错吗?

这或许就是《白鹿原》清醒的地方,它既揭露了“旧”的黑暗,也解释了“旧”的合理。

陈忠实说过——

我要全面地反映这个文化

这个文化,有它腐朽的一面,还有很伟大的一面

否则,我们这个民族就不能延续下来

可是,白灵这一代人,已经不安于死守传统。

后来目睹了女人生孩子时的撕心痛苦,她感到迷惑,并开始质疑这个世界——

白灵:妈妈,为啥女人又要缠足又要生娃,哥哥们不用?

白母:因为哥哥们是男的 他们得读书

白灵:妈 我也要念书

这是女性意识的自我觉醒,也是新时代萌芽的一个暗喻。

再看另一个革命者,鹿子霖的儿子,鹿兆鹏

追求新时代的自由爱情,却被从小定下娃娃亲。娶,自毁一生;不娶,家庭颜面无存。

这,是属于中国的,个人与家庭、社会体制的矛盾冲突。

鹿兆鹏决定从他开始,打破父辈坚守的底线。

但很多人可能不愿意面对的现实是,理想固然美好,但通往理想的路却布满了陷阱。

鹿兆鹏思想先进,向往革命,向往自由,向往新时代。

可他在追求的路上,渐渐丢失了自己的根。

他和弟弟鹿兆海投身了不同的政党,但都为了“信仰”,可以把家人抛在脑后,忘了自己的命并不只是自己的命。

完了

老鹿家算完了

绝了后了

表面上深明大义,骨子里却不近人情。

在原著中,鹿兆鹏不仁不义不孝不知耻,为了“信仰”可以放弃底线,鼓吹乌合之众去送死。

还是用那句话说,“政治正确得没了人性”。

看到这些角色的命运,你会发现陈忠实的态度是“保守”的。他对全盘否“旧”表示质疑,对舍我其谁的“新”也表示质疑。

《白鹿原》中的白灵之死,和鹿兆鹏的变质,都不幸暗合了《旧制度与大革命》中引用的一句话——

革命有可能吞噬掉自己的儿女。

由于种种原因,在剧中,鹿兆鹏和白嘉轩一样,被改编维护得过于正面,失去了那一分看待历史的清醒。

某种程度上,《白鹿原》半个世纪的风云变幻,讲的就是一种旧制度如何走向死亡,被另一种制度取而代之的过程。

着急的观众可能要问了,那到底谁对,谁错?

很抱歉,《白鹿原》有脚下厚实的土地,有诡谲多变的历史,有深邃的人性。

唯独没有一个简单的答案。

因为,这个国家发生过的事,绝不简单。

如果说我们一直在期待一部民族的史诗,那么现在《白鹿原》,于今天,不就是我们几乎我们能够达到的“史诗”的极限?

除了高瞻远瞩又枕着鞥切中我们这片土地的立意,《白鹿原》不少地方,也极其中国。

比如,鹿子霖妻、白嘉轩母的走路步态,完美还原了旧社会的小脚女性。

动图

年代的过渡,专门拍摄了四季的景象,显得有沧桑感。

高度还原的农耕景象,美丽宛如央视纪录片。

动图

据说,为了能拍好这部剧,所有主创都要到陕西住一个月。

男的学习下地干活,女的学习织布做饭。

何冰,作为一个北京人,将陕西话练的如假包换。

深厚的话剧功底,使他将鹿子霖的心机、狡诈,又有人情味儿,演绎的淋漓尽致。

动图

申捷(《重案六组》、《鸡毛飞上天》编剧)的剧本,赵季平(可与久石让匹敌的配乐大师)的音乐,一群人的匠心之作……

所以不奇怪,口碑爆炸,豆瓣9.0。

尴尬的是,它的收视率却仅排第7。

这看起来,也太惨了吧……

我还想对沮丧的剧迷说的是,现在我们已经习惯了用票房、点击,去评判一部作品的成功与否。

但还有另一个东西的存在——艺术生命

我敢说,《白鹿原》会比现在收视榜上排在它之前的所有电视剧,都“活得更长”。

往前看,它对得起历史,也对得起“用书当棺材枕”的陈忠实先生;往后看,它给未来的人,一个回望、看得起今天的理由。

今天,网络流行的一句话,命运赠送的礼物,早已在暗中标好了价格。

它在说什么?

它在说世界没有免费的午餐,也在说,任何浅薄的流行,都注定短命。

但《白鹿原》不一样,不妨读读剧中引用曾国藩的这句话——

“凡物之骤 为之而追成焉者

其器小也

物之一览而易尽者

其中无有也”

这意思是说呀

马上能够制作

并且能够做成的容器

它的容量一定很小

看上一眼就能一览无余的物品

一定是没有内涵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

《白鹿原》选择了一条难路。

它要做沉静的大海,而不是喧嚣的海浪。

它,不争一时。

这是它选择的命运。

时间会为这种选择给予它应得的犒赏。

 短评

随随便便截图都能做桌面。这就是我想象中白鹿原的样子,一帧都不想错过。85集鸿篇巨制,敢拍能拍完,最后还能过审放出来,放出来做到对得起原著,这个勇气与智慧我给五颗星。(立flag:我要写长评)

8分钟前
  • 李九弟Jody
  • 力荐

这部电视剧里的女人走路是典型的裹脚女人小碎步,小时候见过太姥姥走路,就是这种姿态。考究!就冲这一点,给五星。

12分钟前
  • 上郡先生
  • 力荐

一星扣白灵,应该是本剧最大的败笔了吧,演的太过了,一出场就是在瞪眼或者发疯

13分钟前
  • 再喝一杯咖啡啊
  • 推荐

开头就发现改动颇大,演员都不错,继续观望。ps:关于口音问题,说普通话怎么了?尽量还原陕西话的风格就够了不是吗? 当初青岛往事没说青岛话;红色也没说上海话,说的也是上海口音的普通话,怎么就没这么多人挑毛病?如果演员练了一口不标准的陕西话,你们也一样会挑刺吧,真难伺候🙄️

18分钟前
  • 瞧你内德行
  • 推荐

诶,翻了翻短评,好像没有人提到播放片头曲时出现的陈忠实先生的照片,据说其实是有先生动态影像的,但是导演组就想用这张有代表性的照片怀念他,片头曲在放,其他画面在动,只有先生的照片静静在那里,是一种尊重,更多的是想表达一种凝固的时光吧,良心剧。

19分钟前
  • 人五_
  • 力荐

豆瓣上哪来这么多喷子?非要跟原著去对比。电视剧要拍成原著那样,在天朝能播吗?有编剧的再加工,有道具的用心,有演员的付出。人民的名义我一集也没看,但这个剧还在想尽办法跟。原因很简单,接地气,不是那么装。满屏的手撕鬼子、玄幻仙侠你们不去喷,跑过来喷这个剧,有劲吗?

24分钟前
  • 特立独行的猪
  • 力荐

不喜欢演主角白灵的演员,演技有点做作浮夸,为了演灵气而故意装疯卖傻

29分钟前
  • 李大猫
  • 推荐

白鹿原上有白鹿,世间再无陈忠实。一群演员为在这部戏能去体验好久的关中生活,请教当地农民学习,实在是难得,望能重铸白鹿精魂,能了了陈忠实老先生的遗愿

32分钟前
  • 圣墟
  • 力荐

为了何冰看的剧,本不想评论,实在被孙铱演的白灵气到了。至少原著里白灵绝不是一个“二愣子”的傻白甜,好气啊!你还我冰雪聪明的白灵!孙铱活生生把冰雪聪明演成了二愣子村流氓

36分钟前
  • 白露
  • 推荐

傻子二豆是妙笔。何冰“达”的鹿子霖太喜欢了。播到现在最喜欢的是黑娃和小娥,然而自己只能是白孝文。大概是我们大多数人吧: 孜孜不倦地活着的“良民”,容易向“私欲”妥协的好人。编剧的能力有限,但是也得权衡娱乐和文学,毕竟大多数人观剧只是闲暇娱乐。

40分钟前
  • 桐yin
  • 力荐

白灵一点都不灵

44分钟前
  • begin
  • 推荐

看了很多人说停播是害怕收视比不过“择天记”,我就在想现在的年轻人真的是年少轻狂么?

49分钟前
  • 米饭爱好者
  • 力荐

大百灵一出来吓死我了,演技捉急剧情渐入后半,女性角色仅剩下大白灵,虽然还是有违和感,倒是慢慢习惯。演技不足,角色限制,撤换八卦,种种原因使白灵和演员都受到大量负评。不由的让人想起小娥的遭遇。并不想要肯定或否定什么,白鹿原里说的故事每天都在上演,好作品让人自省仓促结尾,深感遗憾

54分钟前
  • ki
  • 推荐

陈先生病逝一周年。【白鹿原上有白鹿,世间再无陈忠实】,10年立项,6年筹拍制作,总投资2.3亿元,提前10个月布景,开拍前集体去农村体验生活20天,94位主演,400位工作人员,40000多人次群演,大规模转场10次,拍摄227天。以小说内容和制作规模来看,4星半还是可以的。

56分钟前
  • 江南开爷
  • 力荐

虽然和小说相比,情节改动不少,但是这样一条故事线保住了:以不变应万变的保守主义者白嘉轩,膝下出了一个利己、诡诈的变色龙白孝文,盖因白嘉轩就是一个狭隘的大家长;但是基本上以负面形象出现的投机分子鹿子霖,却培养出两个伟大的儿子,鹏海二子,海阔天空,赤纯地舍生取义,盖因自由令人高贵。

60分钟前
  • 唇红齿白章北海
  • 力荐

何冰老师一出场 就感受到了演技 震惊 哪有出场不到一分钟就能让观众觉得演真好的(不是吹啊……

1小时前
  • WanKaiNink
  • 推荐

觉得嘉译大哥应该去拍人民的名义。

1小时前
  • 鹤鹤
  • 力荐

第一集 舌尖上的白鹿原

1小时前
  • simba
  • 力荐

何冰碾压张嘉译是唯一看点。

1小时前
  • 黑狗成
  • 还行

这种精品剧我必须要给五星啊!全员演技都在线!张嘉译演白嘉轩很适合!

1小时前
  • momo
  • 力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