薄荷糖

HD

主演:薛景求,文素丽,金汝珍,徐情,高瑞熙,李代延,金敬益,金仁权

类型:电影地区:韩国,日本语言:韩语年份:1999

 量子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无尽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优质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红牛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非凡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剧照

薄荷糖 剧照 NO.1薄荷糖 剧照 NO.2薄荷糖 剧照 NO.3薄荷糖 剧照 NO.4薄荷糖 剧照 NO.5薄荷糖 剧照 NO.6薄荷糖 剧照 NO.13薄荷糖 剧照 NO.14薄荷糖 剧照 NO.15薄荷糖 剧照 NO.16薄荷糖 剧照 NO.17薄荷糖 剧照 NO.18薄荷糖 剧照 NO.19薄荷糖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薄荷糖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1999年春天,对生活绝望的中年男子金永浩(薛景求饰),落魄地参与了同学会,他神经质般哭叫,并在高架桥上面对迎面而来的火车嘶喊:我要回去!  火车带着记忆倒走,三天前的金永浩已然崩溃,欲寻了断,但是被神秘人物叫去见一个人;再之后是1994年,他生活放荡,对妻子(金丽珍饰)冷若冰霜又出手大打;1987年身为警察的他,手段凶悍;1984年、1980年一直到1978年,直到第7个片段通过初恋情人(文素利饰)以及“薄荷糖”这一点题信物,影片才给出是什么碾压过主人公的生命,粉碎其美好的答案。神秘博士 第二季也平凡击穿车道我们的虚实人生越看越可爱锥子赌途恋爱行星(粤语)绅士们末日重始孤岛夺宝绝壁逢生失枪72小时卧底使命·火线追凶槑头槑脑2虎口巡航地铁惊魂2009拿摩一等火线追凶之绝命狙击蝙蝠侠:黑暗骑士败犬:后篇黑帮大佬和我的365日请和搞笑的我谈恋爱女人如烟非常警事胖妞2022金刚2005拦截者第一季爱之礼汉口码头我是你的英雄夜晚开的花少奶奶的丝袜绝命刀手之墨玉断醉玲珑光环:夜幕横冲直撞大逃亡潜行者(国语版)奇趣美术馆第一季

 长篇影评

 1 ) 被《薄荷糖》气哭后的激情之作

注意:本文有剧透,创作于6.13深夜

我不明白,为什么这个世界要给男性这么多同情?他们所有的暴力都是可以理解的、有原因的,但女性是无辜的、其他他暴力的对象也是无辜的啊!再说到底,发动战争、引发男主不可修复的创伤的是谁?不也是男性吗?

1979年男主金英浩认识了初恋,唱着美妙的民谣,独自一人远离人群,望着来往的火车,流下了热泪。这是故事的开始,也是影片的结尾,我想导演想说的是「男主从这一刻开始,生命就再也没有轻松过,也不再属于自己」。我不禁想问:有什么必要?

女性角色工具化

电影中的女性角色不少,但全部工具化,全员热恋男主、无尽献身,没法不让人觉得是导演自己的投射。具体来说:

  1. 初恋女友:这位女士在1979年认识金英浩并进入热恋,做着「包装薄荷糖」的工作;1980年英浩入伍,她经常在给他的信里寄糖,并大老远地去部队找英浩但没有见到;1984年去英浩所在的新城市找英浩又送给英浩自己攒钱买的照相机,被英浩拒绝并当面看着喜欢的男人摸其他女人,带着相机回了老家结婚生子;1999年人生即将结束还说着希望再见英浩一面又托丈夫把15年前的相机交给了英浩并表示「这只是我代为保管,这是你的」。
  2. 妻子:这位女士在1984年认识金英浩并狂热地爱上了他,求着金英浩教他骑车、一起看电影;在餐馆做服务生的她经常被客人性骚扰;在金英浩与初恋见面分手之时,被英浩当着初恋的面摸了屁股;当晚他和英浩睡到了同一张床上并主动裸着;1987年她怀孕而丈夫却总是不回来,到快生产了丈夫却跑去其他城市抓罪犯、和陌生人约炮;1994年她和别人偷情被丈夫抓到裸身暴打,也应该是了解到丈夫与其他人的亲密关系;请丈夫共事的人来家里吃饭祷告实在忍不住哭了起来,而丈夫就此就离开再也没有回来;1999年他忽然深夜敲门说想看看女儿和家里的狗,而当年他最讨厌狗了。
  3. 秘书:长期婚外情对象,但说一句「亲爱的」都要被怼;
  4. 炮友:1987年在小城里开酒馆的姑娘,见到英浩就扑上来「大叔我今天能做你的女人吗」,晚上听闻了英浩要找初恋还说「就把我当你的初恋吧,你想说什么?」第二天还认认真真地等待他来一起吃早餐。

这里我只有一个问题,导演把哪个女人真正当人了吗?有任何一个女人是不为了男主的存在而存在的吗?有任何一个女性的感情发生不是为了衬托男主的境遇、情感吗?

当然啦,在李沧东眼里「女人不是人」也很常见了。

暴力、裸露是否有必要?

我来简述一些我能记得起来的暴力、裸露镜头。

  1. 1980年战时,金英浩在第一天战争的夜晚和队长一起掉队了,他说着「我的靴子里都是水」表示自己走不动了,脱下靴子倒出来许多鲜血,原来是他的脚中枪了;
  2. 1984年金英浩刚当上警察,还不知道要怎么使用暴力。被前辈指挥去拷打一个罪犯,打得满手是屎;
  3. 1994年喜欢金英浩的餐店姑娘在被他当着前女友面摸了之后,当晚裸着睡到了他床上;
  4. 1987年金英浩与同事在路边抓到了一个罪犯的同伙,对着他的头一顿暴打,并把他按在水里窒息拷问;
  5. 1987年金英浩来到异地,与酒馆小妹裸露;
  6. 1994年金英浩抓到妻子出轨,两人均裸露,英浩暴打两人;
  7. 1994年金英浩与秘书车震;

我明白需要通过「暴力行为」来表现男主被战争影响、逐渐变得失去人性,但如我在《无罪之最》的点评里写到的,导演最终选取什么样的片段、镜头,其实影射了导演拥有何种趣味。如果要我说,1999年45岁的李沧东,眼里没有人、没有七情六欲,只有自毁与电影。

战争、历史、金英浩没有第二个选择吗?

我简单了解了一点点韩国的历史,大致能把李沧东选取的几个时间点的事件串起来,也能稍微给故事补充一些没细细讲的历史背景。

1980年「光州事件」,学生和工人游行抗议要求撤销戒严、总统下台,却遭到武力镇压,造成大量伤亡。从1984年警察前辈说的「你当时也是工会的」可以猜出,金英浩在进入部队前可能也是工人运动的一员。也就是说他在战争中是在镇压他所在乎的人。如果是这样,真的能说他所经历的这些是战争带来的创伤吗?难道作为个体的他在每一次战场上的抉择之时,就没有责任吗?

每一个微小的举动都是自己的选择。如果说入伍、加入战争是迫不得已,那么杀死女大学生真的是意外吗?面对被刑讯逼供的囚犯一定要继续前人的做法吗?再次面对1987年的民主运动作为比较资深的警察的他真的没法做什么吗?再往后对待妻子、出轨、做生意,又真的有哪次人生是别无选择的呢?

男性导演总是刻画男性生存的艰辛,所以他们所展现的残暴都是因为他们经历的苦难、都是可以被原谅的,真的是这样吗?并不是所有人都从苦难中产生了暴力,更没有任何针对无辜人的暴力是可以容忍的。

男人不应该获得这么多的同情。

为我第一次「气哭」的电影写作如上文字,希望我未来不会再看到这样的作品。

 2 ) 《薄荷糖》细节整理

(给自己看的,请忽略。。)

1

1、男主右边是同一个人。郊游时关系最亲密,也是二十年之后的野游会重聚时,唯一真正把他当朋友的人。

2

2、同样是躺在地上,自杀前的男主躺在铁轨正下方,视线朝左,目视火车向自己开来;二十年前则躺在铁轨侧方,视线朝右,目送火车开走。

在电影画面里,从左至右是更加自然的方向,因为这样更符合我们视觉的习惯,一般来说带有积极的暗示。但因为我们提前知晓他的人生必然是残酷的,因此这样的镜头设置显得更加悲凉。

3

3、野游会和郊游的同一首歌,二十年后男主再唱起,没有人想起来,只当他疯了。歌词全文非常应景。

4

4、二十年前的郊游唱的歌。这里正是男主的“墓地”。原诗是김민기<아침 이슬>

5

5、两次祈祷。第一次是上帝视角。

6

6、情人和初恋。社会环境、男主位置和心境的变化,和情人约会时座位在背面也是避免被熟人认出的设置。

与饭桌戏类似的二人镜头。三角构图(人物在立柱两边),人物倾斜的方向相互交叉。

7

7、学车。

8

8、从暴力的端倪(只是挠了挠胳肢窝)到暴力的实施。

9

9、钥匙是放不下的过去。

10

10、恐吓。但孩子已经不再屈服,懂得反击了。

11

11、

 3 ) 薄荷糖——一朵时代的Rosebud

从薄荷糖被踩碎开始,金永浩的人格和生命走向了湮灭。历史浪潮中的个人命运在李沧东诗性的叙事与镜头下格外具有悲剧性。

正向的时间,倒叙的电影,金永浩的人生逐渐走向混沌,我们最后却看到了他曾经纯洁的时光。“你还相信人生是美好的吗?”倒叙无意展现悲剧,对已逝美好的追忆更加让人唏嘘。他对风景的déjà vu或许在自己的时间里添加了宿命的成分,20年后回到那里,依旧是同样的山涧与火车轰鸣,但已不再是一个开端,而是一场终结。

“我想回去”,回到和初恋情人对视的瞬间,回到参军时收集她给他寄的薄荷糖的时候,回到躺在桥下举目所见为阳光的时刻。但逝者如斯,人生进程的无序,社会对人的改变,终将糖与初恋般美妙的生活撕得粉碎。这些回不去的美好,是金永浩的Rosebud,也是一代淹没在时代巨浪下的小人物的“玫瑰花蕾”。

光州事件是韩国之殇,也是韩国电影永远不会绕过的话题。他在镇压学生运动的过程中射杀了一名手无寸铁的女学生后,这本是一个意外,时代却开始在他身上烙下最坏的烙印。经过教官和退伍后警察前辈的再次扭曲后,他变得神经质,暴怒,暴力,因为愧疚而用残忍的方式拒绝初恋的爱,曾经温和的他也学会了暴力逼供将犯人打到大便失禁,对同事与家人冷漠、施暴,在外偷情。李沧东是一个儒雅的诗人,但他这些叙事性镜头却具有如此破坏性,如此冷血,如同写出了浸满了血的诗句。

在一次执行任务中与酒馆女孩的邂逅与偷情,让他显现出对于初恋残留的爱意,和有一些人性温度的善意。细腻的配乐之后,金永浩呼唤着初恋名字,伴随着他的啜泣和女孩感同身受的啼哭,“你不要再说了,我理解你的心情,我一直希望,你能够幸福”,人的悲苦在此相通,与此相伴的还有夜晚一直不停息的雨水。这也是这部电影里我最喜欢的片段,文学化的处理下,氛围显得如此静谧,温柔却又让人痛苦。不管女孩怎么让他将自己想象成初恋,她都无法替代那个美好的存在。第二天,他甚至都没有主动抓嫌犯,随后,他也不再是警察了。

命运一次次改变着他在社会上的角色。做了小生意的他娶了自己不爱的妻子,与妻子孩子显得过分地疏离,亲自捉奸却在同一天晚上与秘书偷情。就算秘书很漂亮,喂给他的薄荷糖却也不会再是同样的滋味,空虚苦闷袭上心头,一切都和自己的本心背道而驰却也无能为力。“她淋着的雨,我也在淋,我看着的雨,她也在看着”的这种感觉,与其说是怀念,不如说是内心深处的祭奠。

生意破产,妻离子散,似乎卡佛小说里落魄的小人物的遭遇他都经历了个遍,于是准备走上结束自己生命的路,却意外地与初恋相遇。初恋与薄荷糖,又在他的生命中出现了,但是在他生命的尽头前,也是在她的生命尽头前,命运在近乎疯狂地讽刺。不过躺在病床上失去意识的她的泪水也是冷酷的现实面前的一丝余温,一种微弱的反抗。最终,人生定格在对永远不会再现的美好的癫狂呼喊之中。

火车,是时代,是命运,也是时光,没有任何感情色彩。倒放的列车将人生片段连接,火车可以铭刻年轻的时光,可以见证将学生射杀,可以记录与初恋在火车门口离别,可以在经过时让他与秘书做爱戛然而止,可以与看初恋给自己相机底片嚎然大哭的他擦肩而过,也可以驶过绝望的灵魂与肉体。

在绝望的碾压下,回忆这样的Rosebud是一件尤其残忍的事情。

 4 ) 一首歌和一部电影

       看李沧东的《薄荷糖》时,被一首歌打动,那首《告诉劳拉我爱她》在薛景求扮演的男主角走进酒馆时响起,直到和陌生女郎过夜,歌的旋律仍萦绕着。夜晚,他在陌生女郎的身上看到了初恋的身影,但那只是幻觉,在怅惘中,那首歌显得沉重起来。我不由得想像,当年他与初恋在一起时,这首曲是否也响起过?
    可以肯定,歌曲在他初恋时响起过。摇滚歌手Ray Peterson在60年代创作了这首歌,歌词讲述了汤米为了赚得一只给萝拉的结婚戒指,参加了危险性极高的非法赛车,结果赔上了自己的性命,临终前仍不忘说:告诉萝拉我爱她。Ray Peterson和薛景求都是瘦弱的身材,影片中,直到最后才出现了1978年他与初恋女友的段落,李沧东用倒叙的手段,似乎想加强电影的悲剧效果。
    他与初恋漫步在小溪边时,相互拍照,并将照相机最后送给了她,1978年的他,面容非常的羞涩,甚至可以用单纯来形容。而影片之前呈现的几个年代段落,观众看到的则是他的人性逐渐褪去的过程。韩国电影学者李孝仁在《战后韩国电影与社会文化》一书中指出,1980年发生的光州事件彻底改变了薛景求所饰男主角的人性,他在参与围剿抗议群众的行动中,误杀了一名女高中生,从此变得残忍而冷漠。退伍后,断绝了与初恋的联系,与一个并不爱的女人结婚,后来又离婚,在生意场上被骗,最终走向自杀。
    将光州事件和男主角的蜕变联系起来,可以说是李沧东的个人经历作祟,其实,《薄荷糖》是他想象的一个故事,而主角就是其自身。电影描述的是他的另一条人生轨迹,是埋在内心里的悲观主义。作为光州事件的亲历者,李沧东认为,事件对自己,乃至韩国人,都造成了不可弥补的创伤。政客不把平民性命当一回事,事件不单是政治的角力,更是人性与强权的斗争,当人性这方最后失败时,有些人将走向自暴自弃的悲观主义之路。
    在自暴自弃的时候,走进酒馆,遇到长相娇美的女人,耳边又传来老情歌。这不能不激起男主角的回忆,而记忆深处,是他善良、纯真的身影。有爱的岁月,是那么的美好,而现在,初恋女友生命垂危,她憔悴,被绷带系紧的身躯使他尚存的人性苏醒,当看到女友一直保存着的照相机时,他才知道自己是多么的残忍。男主角最后自杀,是李沧东设计的一个诗意结局,因为这样一来,他就像那首歌里所唱的,在临死前,终于告诉她,我爱她,并且是生命中唯一的挚爱。
        
        

 5 ) 《薄荷糖》的宿命:被吞噬、融化,或者丢弃

不是第一次看这类“真实的艺术化的虚构人的一生”的电影,但这部片子的叙事结构让它在这类影片里显得格外特殊。我给它写了一小段intro:

“委地的花瓣重又收拢

以成全往日春色

火车仍留恋来时旧路

泛着金辉的波浪在后涌

昨日又将重现”

整部电影一共有五个章节,每个章节都由缓慢行进的铁轨空镜带着观众进入金永浩不同阶段的人生中。为了营造真实的“窥视感”,导演的镜头语言是平实的,台词设计和演员调度也比较生活化。这部电影的“表达欲”,体现在众多细节之中。

首先是视觉上令人无法忽视的画面明暗与冷暖的变化。随着线性的时间被逆进,电影的整体画面越来越亮,暖色的运用也变多了。电影的最后一帧,金永浩更是沐浴在金色的阳光之下,那时的他敏感、细腻,会为一朵花的开放而驻足,会因为姑娘的爱慕而羞怯,这不由得让人想到影片一开始那个失意而狂躁的他,那个失去一切、被瓢泼大雨和阵阵阴霾笼罩的他。而在金永浩第一次开枪杀人的夜晚、在他送别所爱之人的那天、在他揣着手枪浑噩逡巡的时刻,电影画面则相应展现出冷冽、阴郁的色调。冷、暖、明、暗,是导演最克制也是最直接的一种“表达”。

其次是细节处意象的设计。说实话,我对于电影意象的解读几乎是一种条件反射,尤其是带有明显象征意味的光影或者某些物品的出现。讲句实在话,拍电影最基础也最容易拉开差距的地方就是意象的设计,这种设计没有规律可言,有时甚至不要求所谓精致或者创意(参考“救猫咪”桥段 估计所有戏文专业的朋友们都知道),但不论意象的设计成功与否,它永远与电影的情感氛围紧密联合在一起。这部电影里所用的意象可以说是平平无奇,譬如在第一段金永浩自杀前的空镜中,有一小株樱花凋落在铁轨旁,很容易让人联想到金永浩短暂且已凋零的人生,而第三个篇章出现的交叉着的铁轨,自然体现了金永浩在这一人生阶段里个人境遇与心绪的挣扎。这些意象虽然没有什么解读门槛,但它们一旦和电影里诸多的其他要素调和,“表达”就变得富有隐喻而隽永,这种感受是私人且微妙的、。我本人很喜欢很喜欢的两个处理,一个就是上文提到过的,坠地的花瓣又缓慢的回归枝头,仿佛开始回溯他的人生是一次悲凉而无力的救赎(天知道我为什么写出来显得这么矫情 但确实就是这种感受);第二个就是他在风月场所以警察的姿态“救风尘”,当时萨克斯手吹着《Autumn leaves》,他做着虚伪的事情,伴随着“since you ran away,the days grow long”的乐声,象征着金永浩彻底与爱人、与本真的自我断绝之后内心的无助与空虚(可以听一下这首歌 顺便看看歌词 友友们就知道我在说啥了)。我喜欢的这两处设计,放在那个情景之下,都是不突兀的,樱花本就长于山野,在铁轨旁边出现真的很正常,而《Autumn leaves》是一首非常经典的爵士乐,出现在萨克斯手的演奏曲目里简直太正常了。当然也有导演会用到与电影情景完全不相匹配的意象,电影解读嘛,本就是见仁见智的事情。

任何一部阐述个人命运的电影都不可避免的展现出时代的特征,而金永浩就是典型的浪潮之下的小人物形象。年轻的时候入伍,遇到光州事件,本不想杀人的他手上沾染的鲜血,从此在自我认知上,金永浩便与初恋女友象征的那个纯粹干净的本我隔绝开来;第二次“诀别”是他效仿前辈对学生运动的领袖施暴,他生为人的怜悯之心甚至良知在日复一日的暴力之下的消弭;第三次,在“国家破产”之际,金永浩失去了所有,在街头他当掉了初恋女友的相机,把过去的底片毁在日光下,他彻底失去了自己。人性与其所在的环境是互构的,面对时代风潮的裹挟,金永浩没有超脱的智慧,没有敢为人先的勇气,更没有一路伴随的好运,他只是一个普通人,悲剧的是他即便想要蝇营狗苟一生,也终究摆脱不了失去一切的命运。他是众多小人物中的一个,从他的宿命中,我们能看到整个韩国社会,甚至整个人类世界的宿命。无数伟大又卑微的灵魂把时代填满,年复一年,百年复百年,当我们将镜头聚焦于一个人一生的悲欢,在荧幕前欣赏、体会之时,我们也是荧幕中那匆匆一瞥的人潮里,一个模糊的影子,一个无意义的注脚。

最后我想说一下《薄荷糖》里的薄荷糖究竟代表了什么。如果把整部电影比做一粒糖,它的晶莹剔透象征着金永浩年轻时细腻而纯粹的本我;它的味道是初恋的味道,不太甜,却沁人心脾;它的颜色是电影的底色,纯白、冷峻,不流于抒情;它的存在就是个体之于群体的存在,女孩说,我在工厂一天要做数以千计的薄荷糖,所以这一颗,也没有什么特殊的;它的宿命就是所有糖果的宿命,就是金永浩的宿命,被吞噬,被融化,或者被丢弃。残忍的说,金永浩甚至是幸运的,因为他最后释放的那些痛苦和挣扎被他的老同学目睹,至少有人为他留下了眼泪,而有些人,终其一生,也分不来别人的一声叹息。

 6 ) 我是颤抖着点的三星,如果可以我想给一星

我看完电影,很无奈的问推荐的人,问毛好看?
严谨倒叙,类型化的倒退的火车片段穿插。
因为男主角错杀了一个生命,所以他就拒绝了美好的初恋。用此来自暴自弃?发泄心中的愤怒和悲凉?
并且娶一个不爱的女人,拖沓过生活,滥交,残暴?毁了自己还得再多拖几个人?
我还是不懂,为毛好看?

我在漫长的倒叙里等了又等,我不懂他为毛会自杀,要是他真的决意堕落,他完全有扭曲的心和手段,再战人间!
如果他真的纯真像倒叙到结尾对着一朵花落泪的程度,他就应该在误杀那少女的时候就饮弹自绝。
偏偏又苟且偷生,偏偏又不善待那么丰盛的生命时光……
开篇说的对,他确实想回去。干的事太二逼,每一件。

推荐我的人说,你不懂那细腻的感情和脆弱的心灵。
我主要是觉得这样自怨自艾的苟且,太令人愤怒了,这种懦弱是对自己的自私和别人的摧残。
我说如果我是男主角,我肯定每一个选择都跟他截然不同。

当然,人大多时候是这样的,做了婊子又想立牌坊。
而主角就被命运强奸了一次,于是就开始做妓女,后来还当妈妈桑,当得还有模有样。最后可能因为妓院破产,所以成了乞丐。
这样的人格,实在令人不齿。遭遇除了第一次被强,剩下的有什么值得同情的??
而电影就拍了这样一个故事。如论他手法细腻还是别的什么,不求他弘扬什么真善美,但是总得说点有意思的……看一个二逼自残并且残别人……真的就那么有意思么?

 短评

李沧东代表作。影片展现了一个纯真善良的文艺青年由于社会的戕害和性格弱点堕落至暴虐冷漠并走向毁灭的过程。横跨20年的纯倒叙片段,留白与呼应恰到好处,当时间和记忆如倒着行驶的火车从绝望回溯至希望,心酸也变成了痛彻心扉的泪水。薛景求的演技惊为天人,哀婉配乐和长镜头都做到了极致。(9.5/10)【2021.6.13.SIFF大光明 4K修复三刷】依然有不少新发现,动人性亦不曾减少。每句歌词亦都有所指涉,与人物经历及对命运的诘问相契合。各种细节上的呼应,实在精妙,包括手的意象。许多地方既有现实性,也都可以读解为象征或隐喻,贯穿始终每段形式各异的火车与薄荷糖无需赘言,骑自行车绕圈和受伤的腿脚都意味深长。除火车倒行的过渡段落外均无画外配乐。最后的定格+渐强的火车声,你甚至可以将全片读解为一种濒死体验或死前的脑内小剧场。

3分钟前
  • 冰红深蓝
  • 力荐

1.他是多么温柔的一个人啊,温柔到不愿自己沾上血腥和污秽的手染指于她,温柔到会因为美好的心情而落泪;2.什么人生啊、爱情啊,通通在铁轨上被碾得粉碎;3.后半程看得好压抑,男主演技太厉害;4.洒落的薄荷糖,被士兵踩碎,那或许也是我心碎的声音。

8分钟前
  • 有心打扰
  • 力荐

结尾时男主人公那张对着春光流下幸福的泪水的脸,有一种在记忆中未曾微弱下来的光泽感。因为之前有太多罪恶与创伤已经被剥离过了。像一株老笋,把坚韧枯皮一层一层地剥,直到剩下最里面的那颗新芽。它明亮脆弱得近乎像一束光芒。它是电影终结时的那张脸。

9分钟前
  • JulyChan
  • 还行

幻肢:失去四肢的人所产生的幻觉,就像失去的四肢依然附着在躯干上。——这便是李沧东的无情之处,那些永久的残缺,是哪怕倒带放送都无法追回的。残忍的是时间,也是自我。

14分钟前
  • 同志亦凡人中文站
  • 推荐

一部属于社会雄性的电影:光州事件展示了政治驱策对天性与梦想的绞杀,误杀女孩意味着体制中不经意或不得不犯下的罪孽。我们在腹黑无际的名利场中笑里藏刀割腥啖膻,为达目标不断扩张手段与代价的疆域。如果无力或无心于拷问与反思,美好的事物将被我们亲手戕害殆尽!此时此心,得见此片,此生幸甚!

18分钟前
  • 吞火海峡
  • 力荐

用一个人的一生反映韩国近代社会二十年的变迁。薛景求真是个好演员,看得人撕心裂肺的,一段段倒叙不觉得老套反而格外难受。人的命运到底会不会因为一个瞬间而彻底改变呢,就像火车轨道的岔路?终于看到对胃口的韩片了,整体的文学气质真是必须赞

19分钟前
  • 米粒
  • 推荐

无论是从体量上还是内容上讲,大概都是韩国的霸王别姬吧。结构实在是太有意思了,如果完全正叙倒也可以,但就是缺了这种“揭示”的味道。谁能想到层层性格外壳被剥离之后,里面竟然是那么鲜活、那么纯洁、那么善良的一颗跳动的心脏!如果警察政府把人变成魔,经济又把人变成鬼,那么什么能让人成为人呢

20分钟前
  • 圆圆(二次圆)
  • 力荐

这完全是一部对福柯《归训与惩罚》的致敬,主人公由权利极端分化的军营到社会的普通人,再到施行凌驾于肢体权利之上的残暴警察,再到一无所有穷汉。社会啊就是一个巨大,有严格纪律的机器,人在怎么折腾都得归训于这种制度,不管主人公在怎么惨,都不可能归结为命运,他只是一只迷失在权利阶级里的盲兽

24分钟前
  • 乔大路
  • 推荐

这个倒叙结构太赞了(尤其再加上这个倒开的火车)!一层一层深挖好似心理分析,挖到最后竟然是光州事件!马上片子变五星啊。

27分钟前
  • 胤祥
  • 力荐

4.5。相比看《芳华》的我们,我觉得还是看《薄荷糖》的他们会更幸福一点。伤口谁都有,但有人在释放中留下伤痕,有人扭捏着整出了疤。(21.1.12追加:有关“人生就是一场巨大的后知后觉”。)

30分钟前
  • Ocap
  • 推荐

所有东雅人看完要哭泣的水平,国家的暴力碾压过个人,暴力创伤里夹缝生存的暴民,只拥有暴力的语言,毁了他人生的混蛋到底是谁

35分钟前
  • 散步之年
  • 推荐

5.0 我覺得李滄東的幾部電影裡面這一部是最好的一開始我認為綠洲更棒 但實際上卻是這部最感動我 向後跑的人 向前進的火車 後退的時間 所有細節,將結局推向一個點。

40分钟前
  • 大佑
  • 力荐

Intro to Korean Films的课上看的,老师讲解时说的演员罗马音名字,看豆瓣才后知后觉发现是薛景求。好帅…后来老师放光州事件的纪录片,大家闹哄哄的,一向温和的老师暂停,严肃的说“希望你们能够把他们(纪录片当时的韩国人们)当成你们的父母兄弟姐妹,认真地观看。”

43分钟前
  • 無機酸
  • 推荐

感觉如《诗》,李沧东的特质也很明显。 七个片段,男人的一生。我们是如何一点点丢掉善良和本真,如何一点点学着面对残忍和残忍。 那一刻,是长大。已经成人何其悲哀的现实。

44分钟前
  • Mmm
  • 推荐

极好的文本,极好的表演。李沧东对于男权社会有着极为精准透彻的拆解。“薄荷糖”既是指代又是比喻,也许每个男性在踏入社会之前都是一颗清新的薄荷糖,但是进入社会后,也就是影片中薄荷糖从饭盒里掉落、被踩碎开始,男性最终在男权机器的塑造下终于成了男权社会所定义的“男人”——成了手上的一把屎。李沧东把男权机器的塑形分为了三个阶段:军中的权力霸凌、政府的特权享受、资本的私有物化,三阶段过后,男性彻底与男权社会结为一体。亚洲金融风暴的来袭,既是对男权社会的打击,亦是对连为一体的男性个体的摧毁。回过头来才终于意识到自己从一颗薄荷糖变成了一坨屎的男人,身在男权秩序之中但毫无反抗之力,最终祈求于时间的怜悯,于是有了《薄荷糖》,不如说影片本身就是一种忏悔式的想象。

45分钟前
  • 唉唉唉德华
  • 力荐

#重看#我的人生是怎样一步一步毁灭的。倒叙式结构并非全然刻意炫技,而是一种深挖的悬疑,一定会有深层的病因导致从根子里朽烂,于是在叙事闭合回环处看到政治气候与体制钳固是如何将一个曾充满理想和纯真的鲜活个体碾磨到腐烂破灭,「薄荷糖」见证了整个人生走向最黑深处;更是韩国二十年间的编年史,隐约可见某种暴戾自毁式的国民情绪,个人在时代车轮被碾成齑粉,光/州事件的延宕回声穿越了历史的迷障。哭惨的两幕:来到她的家乡,经历同一场雨,以她之名呼唤着身旁的陌生人,用破碎的悔意和怀念埋葬自己;青春作伴的野餐,他们满怀憧憬着仰望天空,“我不相信你能猜对我们的结局”——“我不相信天是蓝的,我不相信雷的回声,我不相信梦是假的。”

49分钟前
  • 欢乐分裂
  • 力荐

第一次这样看完《薄荷糖》你只能知道所有一切的原因,李沧东真正伟大之处是当你在脑里重新回想一遍的时候,才发现人生竟然是这样慢慢变成你完全想象不到的模样。

51分钟前
  • 布丁安
  • 力荐

痛苦像刀一样残暴冰冷,一刀刀狠狠捅在你的心上,捅在你的肉上,捅得你一次又一次趔趄蜷伏下去无法起身。有的人因所经受的痛苦逐渐慈悲,有的人则被痛苦教训成一条恶狗或变异为一撮病毒。有的人在凌虐之下与上帝决裂,有的人最终妥协与生活和解.李沧东借金永浩之口一遍遍质问:你,真的觉得,人生美好吗?

54分钟前
  • 匡轶歌
  • 力荐

李沧东,你是位真正的诗人

59分钟前
  • 枯川满
  • 力荐

倒叙真是一种悲伤的结构。

1小时前
  • frozenmoon
  •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