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发生

HD

主演:安娜玛丽亚·沃特鲁梅,卡西·莫泰·克莱恩,卢安娜·巴杰拉米,露易丝·奥利-狄奎罗,路易丝·舍维约特,皮奥·马麦,桑德里娜·博内尔,安娜·穆格拉利斯,阿丽斯·德·朗克桑,法布里齐奥·隆吉奥内,塞德里克·梅斯伯格,Julien,Frison,Leonor,Oberson,Cyril,Metzger,Eric,Verdin,Madeleine,Baudot,Isabelle,Mazin

类型:电影地区:法国语言:法语年份:2021

 量子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无尽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优质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红牛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非凡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剧照

正发生 剧照 NO.1正发生 剧照 NO.2正发生 剧照 NO.3正发生 剧照 NO.4正发生 剧照 NO.5正发生 剧照 NO.6正发生 剧照 NO.13正发生 剧照 NO.14正发生 剧照 NO.15正发生 剧照 NO.16正发生 剧照 NO.17正发生 剧照 NO.18正发生 剧照 NO.19正发生 剧照 NO.20

 长篇影评

 1 ) 从文字到影像

(不是影评)

在法国的朋友看完这部电影推荐给我的时候,我其实没有想到还会再次遇见Annie Ernaux这个名字。

学法语的时候去法国交换,法国文学课讲当代法国文学,大部分时间讲的都是这个作者,以至于后来也讲了一些当时得到诺贝尔奖的Patrick Modiano,反而没给我留下什么印象。

对于法国的反堕胎运动也没有太多印象了,记得课上老师给看了一些视频,也听了作家自己的访谈。但无奈当时法语实在不太行,对文学的感受力很弱,听力也不大好,理解就停留在隐约记得的一些关于她写作手法的关键词:l’auto-biographie, naturalisme, banal, quotidien, le réel et la fiction…

看这个电影,我的第一印象是通过镜头和表演传达出来的切实痛感(真实到了令人害怕的程度),以及作为一个女学生的无限共情。于是看完这个电影,我最大的私人感受是“像我这样读着书的女的实在没啥值得烦恼的”。

再后来和当时一起上课但现在继续研究这位作家的同学简单聊了聊,他提到一个我遗忘了的细节:流水账一样的叙事中,Ernaux甚至时不时地跳出来以自己的身份开始讲述。

我突然想到看电影的时候常常感到困惑的几个镜头:在电影画面中,主人公Anne在对着其他人说话,或者进行自己的行动,但镜头却来自她的肩膀斜后方,既没有拍到施动者Anne也没有拍到对面的受动者,好像是一道来自背后的视线,看着故事中的“自己”。

聊完以后,同学说立刻马上去看电影,而我想立刻马上去订购L’événement这本书。

 2 ) 影评

刚看到新闻,感觉片里的大环境离我们不远了,没ban之前女生都来看看这部吧😭///对于女性来说是一部恐怖片,生理和心理上的恐怖,女性都应该来看看。在一个堕胎犯法的大环境下,男方装死隐身,把怀孕的风险和痛苦完全转嫁给女方,全程看着非常焦虑窒息。女主的演技很有代入感,最后女性一定要保护好自己。

 3 ) 少女的脸庞到笔尖,正在发生的此刻与永恒

很久之前就有所耳闻,但初闻以为不过如此,少女的故事、尖锐而又隐晦的疼痛和背后艰辛诉说了无数遍的诉求。直到看毕,方体察到这股子真实质朴的力量,它太真实、离我太近了,近到仿佛就发生在身边咫尺,每一个鲜血淋漓的画面,每一次放纵与争吵的反思,要强与自尊的挣扎,少女的每一次皱眉,都是你我习以为常的,近到仿佛一失足,一趔趄,你我皆可成为她。时间圈圈层层逼近,台下的我们仿佛通通变成了蚂蚁置身一口莫名的热锅,身下传来阵阵焦灼。少女的背影踌躇着向前,镜头也直追目光,坚决而残忍地对准了一切对她而言难以承受却不得不承受的。

另一个引发我无限共鸣的点是她的上进、隐忍。多么像曾经的我,东亚卷国三线城市高考压力下追求自由与理想、渴望改变命运的女孩。可哪怕在当今,置身于世界另一边的中国,或者甚至在故事曾发生的那片一向以自由著称的大陆,如果这样的事发生了,谁又能有力、足以改变什么?

威尼斯金狮素来是颁给形式新颖、手法独特的影片,原本私以为《正发生》任何层面的手法都不会如同同年戛纳金棕榈的《钛》惊艳,却深深、深深被它的叙事方式、镜头语言打动,反而自心底里认同了它是创新而极富艺术性的。首先导演的手法很到位地承袭了艺术电影的特色,保留、呵护了这份真实,对少女脸庞、身体的一个个特写赋予镜头直抵人心最深柔软处的力量;年轻女子堕胎问题这乍看是十分微小的议题(不过任何议题放到世界、宇宙之中想必皆不足以成其为大,导演关注选择本身便是一种眼光),可却不可否认是从当时一直至今社会仍欠缺的、不受到保护的这样一种痛处(延伸到整个世界范围内不同年代不同地区堕胎相关法律法规是否足够保护女性权益);而同时影片关注的群体又是应当承载希望之光的,这个世界的未来——青年们,年轻女子们,学生们,因而格外惹人心痛。结尾屏幕黒下少女笔耕不辍的唰唰声是那般绵延不绝摄人心魄,她们正以代代青春书写的是一个怎样的未来?她们于一片漆黑之中幻想的未来是否真如所愿,值得为之付出?时时刻刻、如今仍然正在发生的这微小会持续多久?她所书写、她所展现,何时为世界听见?渺小而正在发生的,何时为世人看见?光明与黑暗反复交替、个人与社会密不可分,影片所讲述、所深陷的“此刻”,实则竟是不断上演的永恒轮回。

 4 ) 女人的痛,被拍得如此肉疼

近年来,欧美国家开始大量涌现女性题材的电影,它们从不同维度探讨了女人在各个历史时期的状态和所面临的问题。

去年,主打感官体验的《钛》技惊四座,一举夺得象征戛纳电影节最高荣誉的金棕榈。影片大量采用变形和隐喻手法,用后现代主义视角解构了女人的身体归属、性别二元之外的可能性等话题,带有非常强烈的女性视角。

几个月后,威尼斯电影节金狮得主《正发生》则“含蓄”很多。电影围绕堕胎展开,叙事框架和《四月三周两天》相差无几,不过在一些细节展示上,影片冷峻的旁观叙述风格,还是看得人坐立不安,甚至感到一些毛骨悚然。

>>>堕胎戏尺度大到犯规

影片根据法国作家安妮·艾诺的自传改编,女主Anne几乎就是作者的虚构化再现。

故事讲述成绩优异的文学系大学生Anne因意外怀孕,不得不在压力中努力维持学业。随着孕期的不断增长和怀孕带来的副作用,她发现自己正慢慢丧失生活主导权。为此,Anne果断选择堕胎,然而等待她的却是血淋淋的噩梦……

上世纪60-70年代,嬉皮士文化和性解放运动席卷全球。受基督教文化影响的欧洲女性也终于摒弃保守观念,积极投入到对女性性自由的公共讨论中。

1975年,法国终结了堕胎违法的历史,成为欧洲最早宣布堕胎合法化的国家。推动堕胎合法化的Simone Veil,则被视为这场改革运动的重要领袖。

不过,法案的通过并没有让一切变得顺理成章,围绕堕胎的争论从来就没消停过。

支持者认为,该项法案保护了那些因意外和不法分子侵害的女性权益;反对者则指出,法案存在本身即是对生命的藐视和挑战。

虽然民间各执一词,官方却依旧在为女性谋取最大自由空间而努力。法国议会甚至专门通过一条“加强堕胎权法案“,旨在增加堕胎法定期限,将此前的12周提升为14周。

倒退40年前,这对当时同样怀胎12周的Anne而言是无法想象的。

怀孕前,她与同龄人一样,曾对激情有过天真而浪漫的幻想;怀孕后,身体和精神切实承受的压力,才让她头次感受到生活不能承受之重。

片中用寥寥数笔勾勒出Anne周边的男性形象,他们轻浮、冲动、自私,且总是不自觉将女性物化。

更可悲的是,流传于女生之间的不雅照,也从侧面描绘出女生间有关风流韵事的态度。对于类似Anne这类聪明伶俐的女孩,嫉妒使她们总是在攻击同类中显得刻薄而毒舌。

新旧观念更迭的时代,女性即便表现出对身体主导权的强烈诉求,可一旦让未婚先孕的消息传播开来,“荡妇”的标签依旧会给一个女人的名誉带来可怕的灾难。

有鉴于此,Anne被迫隐瞒了怀孕事实,并独自接受来自周边人的猜忌和道德审判。

搞大她肚子的人大部分时间处于隐匿状态,即便偶有出现,知晓真相后也选择了置身事外。一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模样,让Anne最终选择了独自承担堕胎风险。

相比时下流行的拱火对立,影片更侧重于对社会有关堕胎问题的环境刻画。

在得知怀孕后不久,Anne曾先后尝试过向周边人求救。当中既有闺蜜和直接责任人,也有为其检查身体的医生。

遗憾的是,当时的观念及法律还没有进步到让女人自主决定胎儿去留。于是,闺蜜知情后,友谊的小船说翻就翻;男伴知情后,一夜情的温存说断就断;医生知晓Anne的目的后更是敬而远之,因为协助就意味牢狱之灾。

绝望的Anne最终只能自行解决问题,讽刺的是,帮她解决问题的人,到头来终究还是女人。

而在此以前,Anne私下尝试堕胎的过程无疑是令人心碎而揪心的。伴随金属签在体内的危险动作,女性在生育自由中经历的至暗时刻,已经通过她痛苦而扭曲的面孔表露无疑。

好在,Anne是一个接受了高等教育的女性,独立思想和对自由的追求,让她拒绝了被生育改变命运轨迹这件对当时女性而言再普通不过的事。

Anne曾将怀孕形容为一种病毒,一种只会攻击女人的病毒,一种染上后会把她们变成家庭主妇的病毒。

曾几何时,婚嫁、哺育后代、做不完的家务,被视为是女人的全部人生意义和社会行为规范。

先天的生理结构和后天的制度制约了女性的自由,可无数类似Anne的女性已经用实际行动证明,她们的作用远比社会期望的更大、更多元。

片名用时态重叠了过去和现在,它一方面代表了作者曾经的真实经历,另一方面也指涉了那些被繁重家务和婚姻拖累的当代女性。对她们而言,意外怀孕这件事依然没有得到妥善处置。

2017年的数据显示,法国10个新生儿中,无婚生育的比例就多达6成,引领欧洲之最。而全球每年因意外怀孕而选择非法堕胎的女性就有4400万,其中一半是在“风险性人工流产”中执行。

如果妇女的家庭与社会地位无法得到进一步解放,社会对女性的观念依旧停留在本能的生殖层面,类似片中这样自戕式的悲剧,将永远是现在进行式。

撰文 / Zed

策划 / 轻年力量

 5 ) 堕胎,才是真正尊重生命权

电影《正发生》讲述了女大学生与男友在一次缠绵中不幸怀孕。

怀孕给她的人生、学业带来了严峻的挑战。

她为了顺利完成学业,不得不选择堕胎。

但是法国是一个天主教国家,在天主教的教义里堕胎意味着对生命的亵渎,不仅如此,在20世纪 60年代的法国在法律上也是严令禁止,倘若实行人工堕胎,就将面临着牢狱之灾。

在这个社会环境之下,选择堕胎势必困难重重。

她寻求室友闺蜜的帮助,昔日友好的闺蜜却选择“尊重的个人选择”,不敢给出任何建议,害怕沾上关系,担负责任。

这与片头和闺蜜交换口香糖时那种亲密关系的最大讽刺。

走投无路之下,寻找异性好友的帮助,异性好友却将怀孕当成最好的避孕措施,对图谋不轨。

寻求男友的帮助,男友却声称自己也没办法,让独自去面对事实。

在情绪不佳的状态下,家人不但没加以体谅,反而反手扇一巴掌,认为打乱了家人午后晒太阳的悠闲心情。

这些情节,将人类的冷漠自私暴露无遗。

在关键时刻,平日亲密的家人闺蜜朋友,都只想到自己。

生于平民阶层,读书成为跨越阶层的最好工具。

寻遍周围人无果后,选择自己动手堕胎。

亲手将铁棒插入子宫时,痛苦仿佛穿过屏幕传递给观众(据说电影节上有记者因此晕倒)。

可惜DIY堕胎失败了,原因在于原本以为帮助自己开堕胎药的医生,实质上开的是保胎药。

偶然之中,知道民间还有私人非法的堕胎诊所。

私人诊所里没有专业的医疗设备,连仪器消毒也是使用开水烫,没有麻药,手术时不能大声叫喊。

在如此恶劣的环境之下,进行了堕胎手术。

第一次手术,堕胎失败。

第二次,堕胎成功,可是回宿舍后大出血,紧急送医救治。

救治成功后,医生在诊断单上填了自然流产的堕胎之旅,才真正结束。

重返校园,重返那个在雨果诗句的带领下,优胜劣汰的校园。

生育权,应该真正还给女性,而不是利用宗教、法律禁止堕胎。

倘若顺应社会规则,生下孩子。

那么,这个孩子极大可能面临着单亲家庭,成长环境不能得到保证。

也因此失去通过上学实现阶层跨越的机会,极大可能留在出生的阶层、区域,重走父母走过的路

那么,这将是对两代人的沉重打击。

生育,意味着责任。

倘若不能给下一代提供更好的环境,不能给下一代留下更多的选择,那么下一代极大可能被迫重复你走过的路,你父母、爷奶辈走过的路。

这样的人生,这样的生育,有何意义?

 6 ) 女性导演才能看见的疼痛,女孩不该承受的痛

不是大自然母亲给人类女性以痛苦,而是人类男性给女性以痛苦 男人只有拥有控制女性为这个世界带来或不带来生命的这种权力,父权制才得以持续。法律禁止堕胎,以及电影中的两个男性医生都提现了男性对女性子宫的控制,无子宫者有什么资格去控制女性的子宫呢?

“意外怀孕”更是父权制创造出的伪概念,女性要停止用产道去满足男性低等的欲望,纳入式只是生育行为,而不是性行为。堕胎自由和避孕药都不值得歌颂,它们都是为男性编造的“阴道高潮”服务的 男性统治者完全无法也不愿发现,理解女性的痛苦的百分之一,还不断地给她们更多的痛苦,忍受是美德

非常讽刺的是,我在电影里看到最让一个男性感到痛的画面是,一个男人在镜子前试图剪掉自己的生殖器,去“成为”一个女人,真是自由呵

 短评

一部不忍直视的“冒险史”,我们被“捆绑”在女主周围却无法介入和挽救,被动的经历这段虽不及她承受的百分之一却已足够残酷的受难,三次堕胎,直指历史的三层罪孽:虚情假意的权威欺骗,走投无路的个体自虐,以及被左右在窒息濒死的炼狱中意外未被碾灭的幸存者的渺小,当然最终还是留下了希望与真相,但哪怕女性权利终于崛起,今日必然也无法同历史保持着绝对安全的距离,我们仍身在其中,一次次恐怖的对身体的摧残与流血,也是向历史的回击,伤痕与悲悯中,女主被赋予了强烈的宗教意味,然当下的人们又有谁在牺牲和落泪,仍该叩问,仍该抗争。

7分钟前
  • 文森特九六
  • 推荐

我永远喜欢法国电影,看法国女人就觉得女人还有希望,她们永远在谈论世界,谈论自己想做什么(与性别无关的话题)她们像人类一样谈论理想,这在中国还是好莱坞的电影里都很少看到(几乎也没)

12分钟前
  • 量子纠缠
  • 力荐

險些錯過這部影片(前前後後的心理狀態與決定)已經足夠讓我難以啟齒。但很想堅定地告訴大家:一定與有知覺,有共情能力的人相處。政治讓一切‘冷漠’合理,而對抗它的方式是一齊撿起這破碎的連接,去直面來自他人的切膚之痛。血淚總有一天會被打落在那抹不變的藍色之中,請慢慢等它散開,然後拿起筆來。

17分钟前
  • 粥豆
  • 推荐

#venezia78 本片从简单的学生生活开始,渐渐交代出时代背景和核心问题。同《朱诺》一样女主态度坚决,但她无法得到光明正大的支持,该如何走完这个旅程?《从不,偶尔……》和本片分别让我们经历了一回当代允许堕胎和50年代不允许堕胎时女主的心路历程,后者无疑更困难更痛苦更危险。除了提供一种集体共享的经历,导演还隐藏了对堕胎以外鲜有提及的态度。作为无露不欢的法国电影片中三点只露两点,每到第三点摄影机便刻意避开或采取遮挡,(只有最后一次突然正面拍摄,恶心得我口罩中立即一股血腥味袭来,)暗示女性最私密的部位不要轻易献出,同时又表明女性也有与男性一样的需求,但要注意保护,否则会像片中一样进入它的不只欢愉还有各种各样奇奇怪怪的东西。自由、权力、自我保护,一个都不能少。

19分钟前
  • Q影誌
  • 推荐

威尼斯主竞赛第十二场,传说中吓昏影评人的超大尺度电影。因为做了心理准备所以觉得还是处于可接受范围内的,但依旧大胆且令人致郁。女主的表演让本次威尼斯影后之争悬念迭起,斯图尔特遇上了对手。我还有个疑问本片能在德州上映吗?🤔️总之这是部杰作,给了死气沉沉的威尼斯中段一剂凶猛的毒药,有望冲击金狮奖。

23分钟前
  • 花花
  • 推荐

直接的可怕,主题跟之前一些作品类似,没什么出彩的,大招在最后。特写跟拍,完全聚焦个人情绪,痛感伴随着无助,永远无法经历的伤痛,是女人不该得的“病”,却是这个社会的病

27分钟前
  • 理易封
  • 还行

看的时候差不多全程在想:避孕手段是人类伟大的发明,反堕胎法是人类文明的倒退....“正发生”这个名字起得真不错,沉浸式的部分对女观众而言有如当头棒喝,好奇现场男观众是什么体验

31分钟前
  • 九月
  • 推荐

"正发生”这个片名起得很加分 要是制定和子宫相关教条法典的人也大都长着子宫 那绝不会到了公元2022年还有十几亿人可能会在巨大的生理痛苦和心理折磨下因为拿掉了自己体内一个胚胎而被关进大牢

33分钟前
  • 水包酱
  • 推荐

尺度不大也並不嚇人,但是這個題材光是能踏實地拍出來就足夠隔著屏幕痛到了,酒吧搭訕的男人,聽到懷孕只想到可以啪的男人,說著幫忙卻開保胎藥的男人,比起自己的孩子和女友的痛苦更關心朋友的男人,這一切和他們一點關係也沒有,“因為這是只攻擊女人的絕症,無差別地把所有人變成家庭主婦”,可是自稱高等的人類用這種葬送某個人(某種性別)一生的方式繁衍著。

35分钟前
  • 心是鬆餅的獵手
  • 推荐

一切都恰到好处(juste)。刚看完电影,下午就采访到了导演和女主演,值了!

38分钟前
  • verbond
  • 推荐

确实拍得很好,大概可以理解为啥一群导演的评委会会给它金狮了。技艺相当出众。但在同类题材中,也不能算是最好的,且没有什么颠覆性的贡献。所以说可能匠人多的评委会,缺一点历史感。

41分钟前
  • 陈凭轩
  • 还行

# 78 Venezia # 这片太绝了!某令人心理不适的场面第一次发生时直接有影评人吓昏被抬走,第二次出现时机位更加直接,疼痛感也像潮水般涌向观众,然后还有第三次…照这个趋势小K影后位置危险呀

45分钟前
  • 耐观影-Xavier
  • 力荐

这就是为什么禁止堕胎是最愚蠢的政策:它只会把堕胎逼到地下进行,但永远会有女性赌上性命去做。“连坐法”(惩罚堕胎者的同时也惩罚帮助者、实施者)更会将女性逼上绝路,让她不得不站在爱人、朋友,以及医生、老师等身份的对面。电影的拍摄方式几乎是逼迫着观众与主角共视线、共体验、共情,非常“暴力”和强烈,威尼斯电影节放映时听说有评委觉得“感到恶心”。我觉得这是它很成功的地方——科技还不能让男人怀孕,但是电影有让所有人感受女性的痛苦的潜力,这是一种电影院式众生平等。当然,我很好奇男性观众到底是什么反应……

47分钟前
  • 十一子
  • 力荐

刚看到新闻,感觉片里的大环境离我们不远了,没ban之前女生都来看看这部吧😭///对于女性来说是一部恐怖片,生理和心理上的恐怖,女性都应该来看看。在一个堕胎犯法的大环境下,男方装死隐身,把怀孕的风险和痛苦完全转嫁给女方,全程看着非常焦虑窒息。女主的演技很有代入感。享受性爱和爱情很正常,但女性一定要保护好自己。

51分钟前
  • 秀了个咻
  • 推荐

UGC Odéon 女人的子宫永远由自己做主,堕胎权是女人天然永久的权利,在任何时代在任何国家都不接受反驳

53分钟前
  • 绿苡
  • 力荐

欲望比羞愧更强烈,冷漠比疼痛更恐怖,

55分钟前
  • 悲辛無盡獨行夜
  • 力荐

剪脐带着实令人头皮发麻,更发麻的事,这是一部自传。

60分钟前
  • 🪐丧甜治多心
  • 推荐

利用时间,就不可避免会被拿来与《四月三周两天》作比较。结果就是:432是现实主义的社会批判,而本片则侧重对女性主义的表达与展现。近景跟拍刻画人物情感和心理,考验女主演技。其实,倒是可以在为什么男生永远选政治学,女生选文学这个角度大做文章的。

1小时前
  • 科林
  • 还行

这样的电影不嫌多的

1小时前
  • 须弥墩子
  • 推荐

医生的签名能把你关进社会牢笼,男人的精子能将你送入精神囹圄。子宫罹患着女人独有的绝症,脐带连接着会被葬送的人生。世俗注射保胎针,律法决定器官自由。枕上的欲望令人羞耻,身上的创伤代表放荡。希望下次淬火的铁钎不是捅向自己的身体,卖掉金项链真的是为了旅行,不必以整个人生为代价创造新生。

1小时前
  • 西楼尘
  •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