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罗雪山

HD

主演:汪普则,娜真叶,积阿迪,黑皮,胡春华,丰春梅

类型:电影地区:大陆语言:国语年份:2010

 量子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剧照

碧罗雪山 剧照 NO.1碧罗雪山 剧照 NO.2碧罗雪山 剧照 NO.3碧罗雪山 剧照 NO.4碧罗雪山 剧照 NO.5碧罗雪山 剧照 NO.6碧罗雪山 剧照 NO.13碧罗雪山 剧照 NO.14碧罗雪山 剧照 NO.15碧罗雪山 剧照 NO.16碧罗雪山 剧照 NO.17碧罗雪山 剧照 NO.18碧罗雪山 剧照 NO.19碧罗雪山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碧罗雪山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故事发生在西南边陲。碧罗雪山下,怒江奔腾不息,这天傈僳族小伙木扒举行婚礼,全寨子乡亲赶来凑热闹,一派欢喜气氛。迪阿鲁爱着木扒的妹妹吉妮,而受老观念影响的爷爷多利拔坚决不同意,他要迪阿鲁守着丧夫的嫂嫂阿南恰,并帮她一起哺育尙在幼年的侄女阿亚。熊是傈僳族供奉的祖先,但在目前收获季节它常常跑出来毀坏庄稼和牲畜,很是让人头疼。身为村民组长,迪阿鲁天天奔波在为村民讨赔偿的路上,同时磨破嘴皮地宣传国家林业法规。木扒偷剥珍稀植物红豆杉皮,被执法部门拘留,救儿心切的父亲要女儿吉妮嫁给混混阿达,以期讨来彩礼交罚款,迪阿鲁闻讯痛苦万分......点亮灯光2012枕边人正义小包公芳心别乡金太狼的幸福生活自然:超级鱼类东方中国梦古城69号院自然召唤你是我兄弟旭日追凶延禧攻略番外篇之金枝玉叶总统竞选第一季功夫好男儿洛奇3(国语版)夺命生死咒私人女教练疾速追杀3To.Two亡命驾驶一吻定情电影版1:高中篇危险旅程从今天到明天19号消防局第五季我爱你,这是最好的安排猴子约翰·亚当斯花月佳期电影版卡桑德拉大桥孤雁女生宿舍2014西德尼斯特莱克探案集 第五季女教师2016捷克版戏梦人生派遣女公关彩华红色警戒2017圣诞童话老爸老妈的浪漫史第一季驻院医生第四季X战警

 长篇影评

 1 ) 碧罗雪山Deep In The Clouds

看了碧罗雪山,多年前的老电影了,没有夸张的拍摄手法,也没有刻意去美化任何一个镜头,就是这样朴实。信奉熊的村子,却常常遭到熊的侵犯,而他们却不能动手只能躲着,尊敬着他们所谓的老祖宗。木扒虽无大能,而且常对自己的媳妇发火,可是在媳妇被父亲谩骂无能时却还是出来安慰她,并把自己攒的钱给了父亲,可那是他偷剥红豆杉树皮得来的钱,果然,他入狱了。为了凑钱保他,父亲将妹妹吉妮许给了他人,不愿从父亲的吉妮决定把自己喂了熊从而换得政府的补贴,临死前的那个微笑,那么美丽,却又那么悲凉。而她的父亲也因此而后悔,却也无力改变。我无法评价他们的信仰是对是错,也不能去评价,因为那是自己民族的信仰。但这并不代表可以为此牺牲全村的利益,政府让他们搬迁,并未让他们对熊做出什么不敬的事情,可老祖却那么固执,若不是负责人警告他们若不搬便会杀熊,我不知道老祖是否会一直坚持下去,哪怕有可能牺牲更多人? 祖宗留下来的东西,的确需要传承,需要尊重,可这不代表每一样都需要坚持,也不代表这些规矩是死的,希望每一民族的文化都能得到正确的流传,而不是死守不合理的规定,害人又害己。

电影海报

 2 ) 祖宗政府黑瞎子

今天在电影院看了一部产自中国的“外语片”,刘杰的《碧罗雪山》。片中总共出现了十余句汉语,结果两位主人公愣在那边,说听不懂。电影始于怒族和傈僳族的一场婚礼,一条危险的滑溜索牵连起整个故事。很显然,这是一部发生在边疆地区、书写边缘人物的影片,用少数民族题材来反映人类与自然的冲突,它可能跟早期第五代的美学有所联系,然而可看性要强出太多。熊的出现总会伴有恐惧和死亡气息,这些情节更能紧紧抓住观众。

《碧罗雪山》有大气象和好风光,但没有太过依赖长镜头,里面塑造的人物很生动,一条冲突主线贯穿始末。电影表现了一些民俗的东西,比如族人尊重长者、信奉熊为祖先、弟弟娶嫂子之类的,然而完全与猎奇眼光无关,它们就跟情意互投的山歌对唱一样正常。片中也有一些感人的隐蔽细节,像孙女舍不得爷爷走,偷偷拿掉苞米粒。村子自有一套世代流传的定律去遵循,岂不料熊的出现破坏了村子的平静。从村子内部来说,祖上的信仰令他们要躲着熊,从村子外部来说,政府法规严禁他们猎杀熊。人与兽的对立中,村民们势单力孤,完全处于劣势下方。当生存环境受到挤压,人类都要走上反抗的道路。可要村民放弃居住的地方,长者迟疑不定,政府也按兵不动。在这个痛苦煎熬的过程中,男女主人公的纯真爱情成为了悲剧的牺牲品。

电影虽然名为《碧罗雪山》,不过片中没有明确点题,只可意会。那是一个山清水秀的村子,除了交通不便,其他的耕作劳动都很正常。雪山只有站在高处远眺时才可以看到,完全可以被理解为是一种精神象征,当长者和村民遇到问题麻烦时,他们会祈盼神灵的指引,而神秘莫测、远远高耸的碧罗雪山就成了至高无上力量的化身。电影的英文名更有趣,直译过来叫“云深处”。一件明白不过的事情被云雾缭绕所遮挡,令人看不懂,无处追寻。

如果没有熊,村民们即便天天醉酒,背上好喝懒做的恶名也不会有人管。那本来就是他们的生存法则,由不得别人去指指点点。可熊一到来就不一样了,熊是内外两种压力的象征,不仅夺走牲畜更会伤害人命。熊迫使他们离开繁衍生息的地方,走上一种盖头换脸的现代化。片中的几组婚姻同样散发着奇怪的味道,你说不清是红票子所害还是人心不古,总之钱成了一个糟糕的衡量标准。搬迁要钱,娶媳妇同样要钱,村民受害需要钱。钱,更多的钱,有了这个大前提,《碧罗雪山》似乎变得不大纯洁,这群人的生活方式已经发生了巨大改变。有人出去淘金,有人一去不归,有人固守在家,总有一天,这个村子会慢慢解体,消逝不见。而在结尾,当村民依次通过滑溜索搬离源地,他们已经失去了最宝贵的一种东西。

你无法去说谁对谁错,那也不是援助和互相尊重的问题。即便是女主角家中的父亲和哥哥,他们有恶意愚昧的一面,不过也有善良一面,他们的生活状态决定了他们只能有那样的认知看法。从上古到现代,人类就经过了一个不断进化和不断丢弃东西的过程,轰轰烈烈。那段爱情无法得偿所愿,它似乎揭示了一种困境,人类总会牺牲掉一些珍贵美好的东西。【新浪 SIFF】

 3 ) 无处不在的尴尬

《碧罗雪山》中的故事发生在云南西北部,片中村庄里的人们说着自己民族的语言,与外面世界的联系是一条溜索。人要出村得自己带着滑轮,拴在溜索上滑过去,下面就是咆哮奔流的怒江。

村里的宗族长是个老人,正如许多作为宗族首领的老人一样,他非常沉默,偶尔说的几句话老像是带着禅机。村里的婚姻形式很简单,男方到女方家提亲,提出给多少聘礼——往往是十五头或二十头牛,之后一经同意便举行婚礼。

全村以熊为图腾,尤以首领老人对此最为坚持,全村人也相信熊是他们的祖宗。因此这个在山中的村子,尽管多次被山中的熊侵扰,牛羊被吃掉,甚至人也受到伤害,但是他们不能动熊,不能袭击“祖宗”。其实他们现在即使想打熊也无能无力,因为猎枪都被政府收走了。不过他们还有另一个补偿的方法——报告政府,政府会对他们被熊侵犯的牲畜财物进行赔偿,当然赔偿的数目往往没有他们期望的那么多。

首领的孙子是个聪明的小伙子,被村里人选作代表,与山外交涉的事,包括上面说的那些索赔之类的,全由他来做。尽管与同说家乡话的代表政府的“主任”也有分歧,但他是既尊重传统,也笃信政策的。当他心上人的父亲冲动之下拿起猎枪意欲杀熊时,他义正言辞的告诉他,私藏枪是犯法的,一定要交给政府。

也正是因为此事,他告诉大家,不准杀熊,熊吃了羊,政府赔偿,熊杀了人,政府要赔4万。他的心上人吉妮得知之后,为了能够为因为偷卖珍稀树皮而坐牢的哥哥交罚款,她主动上山被熊吃掉,以获赔偿,——结果却是政府说无法证明,不能赔偿。

电影的真实,让人觉得像是纪录片一样,我无法想象导演是如何让这些非职业演员若无其事的演着自己的生活,那些喝醉的、生气的、沉默的人,简直就是在过自己的生活。

看过另一部讲鄂伦春人山中生活的纪录片《敖鲁古雅》。两者给我留下的同一印象是政府的“缺席”。无论蒙古还是云南,山民过着自洽的生活,有着自然形成的社会秩序和逻辑。而我们可以清楚的看到政府对他们的不了解和手足无措,政府在他们的世界之外,想要管理却不得其门而入。于是,在《敖鲁古雅》里,它的选择是强行把山民搬到平地生活在统一修建的居民区里;而在《碧罗雪山》里,经过几次与首领谈话得到冷遇后,政府终于利用吉妮被熊吃掉的契机,劝服全村搬出山里。

电影里,宗教、民俗、现实生活以及政治尴尬的搅在一起,我们无法为片中的不幸责怪任何一方,也无法从旁观者的角度为片中人找到更好的出路。尽管片尾全村迁出了山里,躲开了熊的直接威胁。但我们也可以想象接下来他们将会如何的不适应新的生活,新的问题只会继续层出不穷。

如果生活都是非黑即白,那该多么简单。可中国的问题,其实没有普适的解释,有的都是一个个的个例。

 4 ) 原生的纪实 真实的虚构

        布列松说过,他的影片诞生于脑海,死于纸上;用活人和实物使它再次复活,但它们又在胶片上被杀掉;最后经过剪辑排列成某种次序放映到银幕上,便再现生机,如花朵于水中。听闻刘杰导演在执导《碧罗雪山》的时候也摆脱了剧本,而是将摄影机的位置、镜头的移动、人物的对话都留给现场发展。台词的束缚、剧本的理解并不能引发自然和直觉,而自然和直觉恰好是《碧罗雪山》里那些淳朴可爱的非职业演员们最可贵的品质。自然的想象;自由的灵魂,于是,我们看到的《碧罗雪山》呈现的是一种原生态的纪实,具有的是一种真实性的虚构。
        《碧罗雪山》原生的纪实特色最明显地表达在影像风格上。实景、自然光、手提摄影机跟拍、固定画框……纪实的影像风格朴素、真实地将傈僳族人的生活世界展现在观众面前。影片一开始,在手持摄影机持续晃动的画面中,连绵的绿树、江水滚滚的峡谷、五彩的送亲队伍、热闹的酒席现场,一场充满民族风情的傈僳族婚礼便如一副民俗画生机勃勃地展开;而到了影片的最后,老祖宗静默无语坐在山间,唯有雪山雾气缭绕。从浓墨重彩到深邃辽远,《碧罗雪山》原生态的独特姿态通过纪实的影像风格静静的流淌出来。
        然而影片在纪实的同时又循着一条隐藏的理性轴线,贴着叙事的节奏展开故事。导演让影像传递真实感,而又不破坏影片虚构故事的“真实”感。也就是说,控制影像,尽量淡化它的存在,使它为叙事服务,为表意服务;把每一段叙事、每一个思想一直想到使影像向它屈服。如果从虚构故事的角度看问题,我们甚至可以把这种纪实也看作是“虚构的策略”,是一种“富有创造性的,显示出想象力的”虚构,一种更具智慧的真实被引入进来。同时,随着人物的命运和感情,导演也不可避免地将自己的感情静静地“渗透”给观众,但这种“渗透”是不带诱导性的,他只是把真实存着的东西摆在你的面前:让你自己看、自己想、自己感受。当吉妮预备牺牲自己成为“献祭”前,几个固定镜头中吉妮梳妆的动作缓慢而富有某种微妙的节奏,使得观众有临场的幻觉,仿佛能越过屏幕感受到她的呼吸起伏。而当三大坡面对女儿的失踪,独自一人坐在空空的房间里弹唱出带有悔恨、凄凉的歌谣,摄影机最初很长时间内只是躲在两根柱子后面,平静地看着炊烟从聚拢又散去。
        影片的结构则是看似漫不经心的,其实却调动影片中的各个细节,慢慢地沿着故事展开,呈现出一种特殊的拖长效果。从影片之初的木扒娶媳妇儿到吉妮自我牺牲;族人奉熊为老祖到为熊搬迁;从个体命运到整体归宿;影片像一张网,无数细节在这个巨大的网络上的纽结,深深地牵动着每个人物的命运,牵动着碧罗雪山上傈僳族人的生活。面对导演精心的铺设和反复的渲染烘托,我们最终获得的则是一种心灵上的深深的涤荡乃至震撼。
        戈达尔曾写道:“美和真理有两极:纪录和故事。”,原生的纪实,真实的虚构,在《碧罗雪山》凝重、流转的时空中,在原生态纪实的外衣下,导演在真实与虚构之间叙说着生机与生命。然而,法斯宾德有语:“面对知识分子,你可以冷静地悲观,因为知识分子有运用理解力的方法。反之,面对电视电影这样广大的观众,假如你所呈现的世界是如此黯然无光的话,那会是几近于罪行的反动,因为你必须格外给与他们勇气,告诉他们:纵使如此,你们还是有希望的。”在《碧罗雪山》中导演的态度则显得暧昧而妥协。人与人,人与熊;影片最终给出了一个满幻想的答案——吉妮的失踪;一个清晰的答案——族人的搬离。但当所有问题都有解决的办法,这恰恰是问题所在。面对机器轰鸣声不能掩盖的歌声,在霓虹灯所不能照亮的世界里,人类必然存在的生命体验、任何人任何时代都无法退去人的本原,或许更需要的是在思想界限之下,在社会之外之上,思考一下其存在的本质以及其继续存在的本质。

 5 ) 熊最后并没有被少年的呐喊杀死

周末看了这部电影,当时心里也是感慨良多,但并没有那么写得出来些什么。今天看到一个朋友分享的某乎关于重男轻女思想的话题,看了之后,就势聊两句。文章的题目本来写的是【少年的呐喊最后并没有杀死熊】,后来想想,还是改成了现在的样子。因为虽然熊出镜不高,但是实则它才是引领故事继续前进的主线。 熊是什么? 熊是一种动物,它们吃羊,甚至也吃人,但是被“政策”保护的。可惜的是,可怜的怒江居民没有政策的制定权,因此并没有体验到【政策是利益合法化】的好处。 熊还是我们的祖先,老祖这么认同,然后大家都认同老祖。这里,熊是规则,是长老掌权的规则,也是民族习俗的规则,是象征。熊不能被杀,如果熊被杀了,老祖就不再是老祖了,民族的祖先也得换一种生物了,这些都是大事儿。 熊还是,另一只“看不见的手”,是社会现有价值观,得益于每一个社会价值观的强大自我捍卫功能,要击垮它难度不小,虽然它并不怎么合理,现在的重男轻女倾向就如此类。而在片子中,重男轻女的情绪还是透露的比较大方的——用牛来量化是很标准的做法。 谁呐喊过?我们从分贝的量级从大到小来看看。 迪阿鲁呐喊过,最撕心裂肺的呐喊莫过于此。他在凌晨时分,对着父兄远去的方向哭泣着大叫【回来吧,阿爸,回来吧,阿哥】,企图让这令人心碎的声音穿过无边无际的浓雾,飘到缅甸带回已不在人世的父兄。父兄回来不会杀死熊,但是兄长如果回来了,他就不用娶自己的嫂子,而是奔向发小木扒的妹妹吉妮。整部电影在这个镜头的地方最惹我掉泪,二十来岁的年纪,无法和喜欢的人在一起,这是太痛苦的事实。如果说年少时青梅竹马年熟时举案齐眉是一种极其小概率的事件,那可能每个男人都品尝过这样的滋味。只不过我们好得快些,我们去球场,我们打游戏,我们去看海,看山看美女,身边再有一堆学各种专业的朋友用尽其一生所能引用的有利观点来引导我们走出低谷。但迪阿鲁没有,他的世界,小到只有一条没有桥的怒江,一个惹人爱恋的发小妹妹,一个掌管一切的老祖,还有一堆穿着政策不坏身的熊。没有伴奏带也没有修音痕迹,迪阿鲁和吉妮在割麦的时候唱的情歌,实在太过于动人。当时我还在想,这么情投意合的两个人,放学之后在麦垛里相互推倒定个终身也是极好的吧(/捂脸)。与之对应的是,在整部电影里面,我都没有看到过他们牵手(吉妮来求婚的时候我认为不算)、拥抱或者接吻,而迪阿鲁说【你长得这么好看,就该多照镜子】的时候,无疑是最美好的情话——情话是毒药和汽油,它未必让你勃起,但总是让你心悸。而这一切,都在少年绝望的呼喊声中支离破碎,如果片子里的牛滚下山崖时带下的石头摔成了小石头,那少年的挚爱,恐怕在山谷中和这呼喊声一起,尸骨无存了。 三大坡(木扒和吉妮的父亲)进行了一次货真价实,但是却有些怯懦的呐喊,那句话是【我要杀熊】。三大坡实际上是个老实人,守规矩的老实人。守着老子凑牛给儿子娶媳妇的规矩,守着借牛要还的规矩,守着尊敬祖先的规矩,自然也会守着别人拿牛娶我女儿的规矩,所以其实不能说他市侩,而是这就是彼时彼景的规矩(重男轻女在此可见一斑)。当儿子因为刮红豆杉树皮被警察抓起来之后,束手无策只好考虑把女儿嫁给小地痞换2万块救儿子,逼得倔强的女儿和自己决裂。这里两头说呀,三大坡是一个重男轻女的人,但是也是一个普罗大众的结合体,当女儿死了以后,他哭泣着唱歌的侧面镜头令人心碎,和男女之情不同,时间有多少种心痛可敌痛失爱女呢,他的确是重男轻女的,但是他也是深爱着唯一的女儿的。而在这一波悲痛爆发之前,在羊又被吃了,儿子又被抓了以后,在长久的积怨之下,他早就爆发了一次:我!要!杀!熊!——老实人的爆发总是激烈的,都带枪了当然是激烈的,货真价实的,老子怒了。但老实人的爆发,也是老实人的爆发,它是怯懦的。三大坡毕竟老了,又是老实人,他只是想说出想杀熊的意愿而已,并没有真的会这样做,毕竟,熊还是祖宗——老祖没改口。如果真的是想杀了熊,直接抄上家伙进树林弄死一头熊回来再宣布【老子杀了熊】,而不是【老子要杀熊】。他有了叛逆的心,无奈没有够肥的胆儿,但这并不说明他的一嗓子没有意义,毕竟,任何革命都是先喊后干的。第一次看的时候,我甚至在想,前面的时候镜头暗示过木扒想杀熊是因为熊胆,后面的时候三大坡要杀熊是因为愤怒,迪阿鲁要杀熊是因为不再信仰熊是自己的祖先,我当时还在猜,多几个人想杀熊,说不定熊真的就死了,但是在老祖和政策的重压之下,熊还是没死。 吉妮是个勇敢的姑娘,她没有扯着嗓子去喊过,但是她用行为证明了她的勇气。可惜的是,吉妮和迪阿鲁虽然勇敢,但是这勇敢是局限的,他们的勇敢还没有能越过这山这河去私奔。她只是,在和父亲争吵完了之后,不顾一切地去到迪阿鲁面前,抓起他的手怼他说【求求你,娶了我】。这算是一次呐喊,需要的勇气和力量太多,而且是全片中最有包含希望的一次,因为包括我都觉得阿哥肯定会答应的。插播一句吐槽,如果一个时代的年轻人又勇敢又主动还是不能冲破牢笼,那可能真的是江太宽水太急熊太肥了。好,回来,我们继续说电影。无奈的是,姑娘的勇气并没有激励着这个少年把她推倒,而是换来了阿哥(歌里头是这样称呼的)的退缩和转身。这一次转身,无疑像一根被划破的火柴,烧断了阿妹最后一根稻草,而讽刺的是,阿哥是一个从来不抽烟的人。电影结束了很久,那句【求求你,娶了我】都在脑中不散去,和阿迪鲁的【回来吧,阿哥】一样,回声太久。她又美又倔强,放在城里头养,说不定就是个唐晶(出自《我的前半生》,女二,女强人),即使是阿哥不要她了,她还是有办法的,尤其是在四万块赔偿金的催化之下。有多少种笑容是吉妮在看到熊窝时候的那种笑容呢,我无法形容。值得一提的是,当时发现的是几头熊在一起嬉戏,然后一旁的少女发出由衷的笑容,如果不结合上下文,可能还真的是一片和谐的赶脚。 后来胳膊拧不过大腿,老祖也无力回天,该搬家还是搬了,村民们给熊让了地方。 我猜,熊可能会死于被人类改造的环境里面,但是熊不会死于人类之手。当然,也不会死于某个人的呐喊,顶多就是半夜三更的时候,被惊了一下而已。 集中放几张图吧,没有三大坡的,背影是老祖的。

 6 ) 碧罗雪山阿里里

背景音缓缓响起,云雾在山间缭绕,电影走向完结,令人赞叹的电影!

电影的好是一种非常主观的感受,于我而言,就是观影人和电影之间达成的强烈共通共振!

作为成长于怒江大峡谷的我,对这一切我太熟悉了,难怪乎有强烈的情感共鸣。

电影根据同名长篇小说《碧罗雪山》改编,作者应该是一个傈僳人吧,什么时候找来读一读。

电影的拍摄地应在怒江贡山的丙中洛乡的某个傈僳族村庄。令人惊叹的是,竟然还有创作者关注这片土地和人群,类似于《看不见的美国》,这个群体是沉默的小部分,由于历史和现实原因,并不为外界所认知,但这也是我们这个世界的一部分啊。

故事核心其实特别简单,一户傈僳人家,哥哥迫于生计,倒卖国家保护植物,犯法被抓,家人为了救他,不得不将妹妹下嫁给有些资产的村痞。妹妹早已心有所属,却无力回天,于是选择献身熊群,获取政府的赔偿金来抵哥哥的罪。

如此简明的故事本身却有丰富的内涵:社会发展进程的严重不平衡性(区域间、民族间);古老信仰与现代化的冲突和融合(并非只有对抗);人类和自然界的关系(人们一贯认为,退耕还林、保护动植物是理所应当,可傈僳族数千年来就是靠伐木取暖建屋,狩猎放牧为生,政策挥鞭说停就停,这理所应当吗?);政府治理和基层自治;脱贫攻坚(真心致敬那些奋斗在脱贫一线的人们);当然,最鲜明的就是爱情和现实的强烈冲突了,明明这世界没有一个坏人挡你的路,可你会发现竟然无路可走。

最后,从技术角度而言,私以为演员表演节奏可以适当放慢;背景音明显不足,气氛烘托不够。但没必要求全责备,近乎完美了。

 短评

小女孩看到熊的那一刻,笑了。她说,熊孩子,我来了。

2分钟前
  • 有心打扰
  • 还行

空间处理上很是捉襟见肘。无趣的伪笑点太多。

4分钟前
  • 黄石道人
  • 较差

意图很巧妙,只不过重点太多,导致节奏失重,结构散乱。看了这片,更觉得在中国拍真实人的生活,只有非职业演员才是有希望的。

6分钟前
  • 嘟嘟熊之父
  • 还行

其实,本来越像真实的影片越让我怀疑有多少是真实的,我会更加仔细找“人工”的痕迹。是当地人在演戏,还是基本原生态?这个片子是建国60周年献礼的命题作文片,导演没有直接使用剧本,而是自己花了大量时间精力,根据当地情况辛苦创作的。情节很集中,戏剧性比较强,这和原生态的背景非常不符。无感

7分钟前
  • Chris 一切由无聊开始
  • 还行

配角們實在是太不給力了。一部主要以對話來支撐的電影,配角連臺詞都說不好,翻譯連字幕都翻不准,是會讓人去懷疑導演的態度的。

8分钟前
  • l.m.
  • 还行

这次参加大影节觉得最好的电影,一直不愿意添加条目是为了好好写一篇影评。一条通俗的爱情主线牵扯出政府的保护政策、志愿者的绿色观念、传统的道德信仰、宗法制度与人民实际生活利益的各方矛盾,少数名族题材却不卖弄风景民俗,拿着国营制片厂的钱却砍掉了政府的高大全,刘杰这样的导演是会成大气的。

9分钟前
  • iokanaan
  • 力荐

讲了无数遍的故事披着少数民族的外衣再讲一遍【电影资料馆】

12分钟前
  • 奇爱博士
  • 还行

终于看到了传说中的神作了,题材不错很加分,可惜没有一个地方耐看。★★★

14分钟前
  • 亵渎电影
  • 还行

这片适合自己安安静静的看,有点闷,但是对于村民们过江溜索的镜头记忆深刻,宗教与法律,落后的村庄与现代社会的交集,志愿者不是来帮我们的吗?他们不是帮我们,他们是帮熊,最后村民搬家,老妪看着天空,这就是传统与现代碰撞的冲突现状

19分钟前
  • 四十四次日落
  • 推荐

所有的演员都是当地的原著居民,导演说他们连电影都没看过,完全原生态的演出。电影很感人,女孩美极了

24分钟前
  • 大头菜
  • 力荐

祖宗,政府,黑瞎子!

29分钟前
  • 木卫二
  • 推荐

熊要来,女子要嫁人,都是没有办法的事。于是男人要骂祖宗,要打熊,要号咷。都在白云茫茫中。(with datouma @ MOMA)

33分钟前
  • NullPointer
  • 推荐

从马背到透析再到雪山,都将新与旧、传统与现代置于一个即将发生变化的焦虑时刻。政府的熊打不得,祖宗的熊骂不得,剩下尴尬的村民,被权力和宗法甚至环保道德压迫得几乎没了安身立命之处。在这样的窘境下,年轻人不再相信宗法社会,干脆迁走,我就是要打这祸害人的祖宗。

37分钟前
  • seamouse
  • 推荐

享受那种一张弓缓慢绷紧的感觉

41分钟前
  • 哪吒男
  • 还行

复杂的题材被处理得如此得当,情与法、信仰与现实,以不断冲突设置困境并循环往复,力道很足。愚蠢而又不顾一切的爱情啊.....

44分钟前
  • 徐若风
  • 推荐

完美的表演指導阿。。劉傑又講情與法

48分钟前
  • 五色全味
  • 推荐

果断2010华语最佳,开头稍弱,此后几乎完美。摄影极赞,空镜做标点,故事逐层推进,愈发绵密。传统,法律,现实在此纠结起来,又是个颇具基斯洛夫斯基味道的故事。小姑娘盛装去找熊时那个笑容,华丽又残忍,戳得死死的。能把主旋律献礼片拍到这样的水准,刘杰真是神人。

52分钟前
  • 胤祥
  • 力荐

电影里傈僳族的形态和境遇好比一百年前的汉族。作为观影者,我们究竟是和西方观众一样作为“他者”,还是和片中鲜少出现的操他们听不懂的普通话的公务员们同属于“你们”,抑或这过了一百年的我们依然还是“他们”?尽管导演避免介入,但叙事还是流露外来视角,且隐喻重重。文本意义大过影像意义。

56分钟前
  • 私享史
  • 推荐

看了一半,一般了点

59分钟前
  • 还行

挺好看,不枯燥,看时常笑声一片。已经尽量规避了主旋律,可以了 @小西天

1小时前
  • 朵云
  •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