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一站

HD

主演:詹姆斯·麦卡沃伊,海伦·米伦,克里斯托弗·普卢默,安-玛莉·杜芙,保罗·吉亚玛提,凯瑞·康顿,帕特里克·肯尼迪

类型:电影地区:英国语言:英语年份:2009

 量子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无尽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红牛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非凡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剧照

最后一站 剧照 NO.1最后一站 剧照 NO.2最后一站 剧照 NO.3最后一站 剧照 NO.4最后一站 剧照 NO.5最后一站 剧照 NO.6最后一站 剧照 NO.13最后一站 剧照 NO.14最后一站 剧照 NO.15最后一站 剧照 NO.16最后一站 剧照 NO.17最后一站 剧照 NO.18最后一站 剧照 NO.19最后一站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最后一站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年轻的瓦伦汀(詹姆斯·麦卡沃伊 James McAvoy 饰)应聘成为大文豪列夫·托尔斯泰(克里斯托弗·普卢默 Christopher Plummer 饰)的秘书和助手,目睹了晚年文豪和他妻子索菲娅(海伦·米伦 Helen Mirren 饰)之间爱恨交织的深刻情感。托尔斯泰不满索菲娅奢侈的生活习惯,索菲娅则看不惯托尔斯泰和“激进派”弟子弗拉基米尔·切科夫(保罗·吉亚玛提 Paul Giamatti 饰)的合作,围绕着托尔斯泰,两度力量始终较劲,瓦伦汀也被牵扯进去,分别为索菲娅和切科夫写日记,记录托翁晚年生活,同时也和托翁崇拜者玛莎(凯瑞·康顿 Kerry Condon 饰)产生了感情。疲惫的托尔斯泰终于选择离家出走,弥留在最后的车站,而索菲娅和切科夫的斗争直到最后一刻都未止息…神探小红帽纸钞屋(韩版) 第二季青梅之恋月光武士电竞高校2拜托了!别宠我3风流戏王谁动了我的梦想两句话恐怖故事第二季八月未央无声的证言第十一季初次见面,我爱你铁核桃之无间风云乐园2019乐高DC超级英雄:闪电侠德古拉2013远大前程2016描准怀中祈祷星际迷航2:暗黑无界国语橡皮头1977圣诞奇迹罗生门永远的铭记第一茶庄黄庙村·地宫美人来玩2020加布里埃尔与群山爱猫之城英语洗澡堂老板家的男人们早间新闻第三季浩哥闹县衙胜者为王2019浮士德1926爱的权力夏日秘密第一季妖法2018乌龙大奖之亡命穷途超级苍蝇热血高校第一季轰天龙岩脊求生金鱼公主

 长篇影评

 1 ) “攻击我,但不是我的道路”

如果有人打你的右脸,你会不会把你的左脸也转过去让他打呢?

很多基督徒都曾被问到这个问题,因为在耶稣的登山宝训里,曾明明白白地这样训诲他的门徒。而在我最新听到的一个故事里,发问的人真的挥掌打了前来传教的牧师,而且是打完了右脸再打左脸——被打的牧师人高马大,曾经是一个武官教头,毕竟没有还手。

这还不是登山宝训里最挑战人的训诲,还有:“凡看见妇女就动淫念,这人心里就已经与她犯奸淫了!”“人到我这里来,若不爱我胜过爱自己的父母、妻子、儿女、弟兄、姐妹和自己的性命,就不能作我的门徒。”……

多数人把耶稣的话看作一个隐喻,并不真的照字面意思来遵行;然而也有人严肃对待,诚实、努力地按照耶稣的吩咐去行,好像托尔斯泰。

“变卖你所有的分给穷人,就必有财宝在天上。”耶稣如此吩咐那个想要跟从他的富有的少年官。于是,托尔斯泰释放了他的农奴、放弃了他的版权,开始处理他那庞大的不动产。

然而像每一个认真的基督徒一样,他遇到了信仰与现实难以调和的痛苦与折磨。他放弃了打猎、烟酒和肉食,却舍不得钢琴和家具,他将物业转到妻子的名下——始终无法实现他渴慕的那种完美与自律。

传记作家威廉·希勒在《爱与恨》一书中,描述了托尔斯泰的三种搏斗:与自己的写作困境搏斗,欲望与信仰的搏斗,与妻子“至死方休的搏斗”。而后两种搏斗其实因果相连。

《最后一站》表现的是托翁最后的几个月,也正是他与妻子桑尼亚的“搏斗”到白热化的阶段。搏斗的焦点正是版权问题。早在1891年,托尔斯泰不顾妻子的反对,声明放弃自己从1881 年以后出版的所有作品的版权;而到了1909年夏天(去世的前一年),他甚至草拟了一份遗嘱预备捐出所有的著作权。然而,桑尼亚并不理解丈夫的信仰实践,版权的放弃对她而言,意味着剥夺了子孙的权益。桑尼亚的斗争对象是切尔特科夫——这位为夺得托翁所有著作权而不择手段的托尔斯泰主义的门生。三天一小吵五天一大吵的日子,终于逼得82岁的老人半夜离家出走,最后在喧嚣的镜头前落寞地死去。

电影的片头,导演引用了《战争与和平》里的话:“我所知道的一切,皆因爱而起。”这句引文,连带信仰背景的缺失,再加上海伦·米勒过分卖力的表演,电影多少沦落为一个女人歇斯底里的爱情表达和利益斗争;也使得许多人在同情托太太之余,错解了托先生,继而指责他自私和虚伪:既然他反对贵族特权,为什么还生活在大庄园里,让一大群戴着白手套的佣人伺候着呢?

托翁身后百年所承受的指责,与他活着的时候所面对的一样犀利。妻子在日记里抱怨他从来没有向她和孩子们表达过爱意,兄长也说他言行不一,而他的对手们更是挑战他:“你讲得非常好,但能实现你所信的吗?”

但是,托尔斯泰并非是虚伪的,“这个比谁都感到受自己的声名所累的伟人”(茨威格语)其实是真诚到无法自欺。他说:“攻击我吧,我自己亦这样做,但要攻击我而不是我所追随的道路,就是我向任何提问的人所指出的那条路。倘若我知道回家的路而我跌跌撞撞地行走于其上,那条路是不是就因为我左摇右摆而变得没那么正确呢?”

作为一个被福音深深吸引却同样无法实现耶稣理想的人,我完全理解托尔斯泰的处境。然而,就像杨腓力说的,“登山宝训逼我们认识到上帝跟我们之间遥远的距离,而任何企图通过降低需求去缩短那距离的都完全错失靶心”——托尔斯泰(以及他的攻击者们)所错失的,正是在这遥远距离之间抓住上帝的恩典。或许正是为了弥补自己未能在世上实现福音理想的遗憾,托尔斯泰在晚年塑造了聂赫留道夫(《复活》)这样一个人物,来表明自己所坚持的道路。

 2 ) 《最后一站》:一段爱恨交织的临终挽歌

(芷宁写于2010年6月13日)
   上世纪90年代初在阅读托尔斯泰长女的回忆录时,除了对其中托翁的理想追求感慨外,还对其中因财产继承问题而常对托翁吼叫的其妻索菲娅印象深刻。又在很多对托翁做研究的文章中发现,几乎清一色地将托翁之妻表述得自私而虚荣,仿佛她是托翁实现人生理想的绊脚石,也是最终导致82岁的托翁倒毙于无名小站的罪魁祸首……看后总感觉这种一边倒的解读过于偏颇,纵然托翁对社会模式的自我构想是美好,但是不能不说他的很多设想趋于理想化,不能得以实现是由诸多现实因素造成的,完全不是某个人就能阻挠的。
   所幸在由迈克尔·霍夫曼执导,改编自著名传记小说作家、诗人杰伊·帕里尼同名小说的影片《最后一站(The Last Station)》中,演技派海伦·米伦诠释的索菲娅性格丰富,情绪饱满,情感激荡,层次分明,将这位比托翁小12岁、和托翁一起生活了48年、为他生了13个孩子(其中5个夭折)、曾把3000页字迹难辨的《战争与和平》手稿整洁地抄写了7遍的伯爵夫人跃然眼前。而索菲娅反对丈夫将财产与平民分享的原因之一,也是处于一个母亲为子女的利益考虑。
   影片再现了托翁生命的最后片段,以参与其中的旁人眼光,即托翁秘书瓦伦汀(詹姆斯·麦卡沃伊饰演)的视角来看待文学巨匠的最后时光,叙事中虚实结合的做法,似乎意在表述爱的正负作用,实的部分是托翁和妻子的爱恨纠葛,他们爱得很深,又恨得投入,不能分开又无法相处的婚恋生活耗尽了他们的人生。一如某评论所言,“生命中如果拥有爱,那么爱中的人则要承受痛苦;如果没有爱,那么不爱之人将要经受生命的枯寂和矛盾,所以这个真实的故事显得复杂、矛盾和有趣,并且导演赋予了它真实的情感。”虚的部分则是瓦伦汀和托翁信徒玛莎之间的爱,体现了托翁对年轻人的影响。
   可以说,索尼娅是托尔斯泰的生活伴侣,但不是他的精神伴侣,虽然她懂得丈夫的著作,但她不能认同其中关于分配制度改革的做法,晚年托翁生活俭朴,吃住如同农夫,而索尼娅依旧是贵族做派,饮食精致,衣饰华美。个人猜想,最初托氏夫妇之间的关系应该像《安娜·卡列尼娜》中的列文和妻子,托尔斯泰笔下的列文是个自传性质很强的人物,是一个想要在自己的土地上重建农业体制的贵族形象,而列文在经历了一系列的失败和打击后,最终还是选择成为一个值得依靠的丈夫和父亲。这显然是曾经托翁的缩影,晚年的托翁想彻底摆脱家庭的束缚,于是他离家出走了……
   致力于将托尔斯泰主义付诸实践的弗拉基米尔·切科夫似乎是托翁的精神伙伴,于是,“激进派”切科夫和“保守派”索尼娅之间存在着旗帜鲜明的对立和斗争,切科夫想要把托翁塑造成神一样的存在,想让他成为宣传所需的楷模,于是他致力于让托翁另立遗嘱,并达成托翁将其著作权交给民众的签字,他还着力于让阻挠此事、情绪易激动的索尼娅在托翁和媒体面前颜面尽失……这次保罗·吉亚玛提演绎了一个不怎么讨巧的角色,特别是最后,即便撒谎也要隔离索菲娅,不让她见弥留中的托翁的做法。
   影片为再现托翁晚年时这两股强势又恼人力量之间的争斗,设置了墙上相框的戏份,第一次,索尼娅取下了丈夫书桌前墙壁上切科夫的相框,换上了自己和丈夫的合照,第二次,愤怒于丈夫瞒着自己签署了版权协议的索尼娅对着始作俑者、墙上的平面切科夫猛开枪,将两人之间的火药味彻底升级。同时,为了表现这两股力量的角力,片中出现了一个有趣情节,切科夫和索尼娅分别送给新来的托翁秘书瓦伦汀一个日记本,切科夫让他记录托翁宅邸发生的一切,并及时汇报,即把监督任务交给了瓦伦汀,索尼娅则只让瓦伦汀客观记录下所看到的事,于是片中出现了瓦伦汀忙于在两本日记本上记事的镜头。
   影片画面颇有怀旧复古色彩,葱茏的原野,静谧的府邸,精致的餐桌,雅博的书房,彼时乡村贵族的生活气息流淌在光影间,而该片最值得观看的部分,在于演员的表演,有评论称——“在迈克尔·霍夫曼的指导下,整个影片呈现出了诗歌一般有韵律的节奏。当然,两位大腕主演克里斯托弗·普卢默和海伦·米伦的出色发挥也功不可没。”
   其中,拥有白俄血统的海伦·米伦在片中的表演可谓酣畅淋漓,不论同老辈的普卢默、壮年的吉亚玛提,还是后生麦卡沃伊演对手戏,米伦都游刃有余,她以极富戏剧张力和感染力的表演拿捏出了索菲娅的痛苦和愤懑,塑造了一个极有个性和主见的托翁夫人,其中得知丈夫离家出走后她奔向池塘的一路悲恸、滚下渡口入水的身心疲惫,将一个女人的决绝心绪表露无疑,凭借在本片中的出色表现,米伦获得了罗马电影节的最佳女主角,再一次的实至名归。
http://nicolew.blog.hexun.com/51729514_d.html

 3 ) 你是我愛的人,我能怪你什麼呢

直到電影的最後
我才明白到底要講的是什麼
索菲亞在托爾斯泰彌留的時候
只是拉著他的手,告訴他: 雖然我是一個自私的女人,但是我對你的愛是真的

索菲亞是一個優雅的伯爵夫人
她顯然很愛這個頭銜
也愛他丈夫的財富和才華
他們為了遺產的事情爭吵
為了財產而鬧脾氣
索菲亞為此做了許多不優雅的事情
可是她仍然為了他生了13個小孩
為了他打理家事
為了他妥協
為了他跳進池塘
為了他在兩個人老邁的時候仍然依偎在的懷中

托爾斯泰也懂得索菲亞的愛
對年輕的記者閒聊時
仍然會提起當年他們墜入愛河的場景
並言語中帶著尊敬
他說
他們當時彼此都清楚的看到,對方就是自己要愛一輩子的人

他懂得自己的妻子是一個自私的女人
和他不同
這個女人不懂得階級
不懂得農民
甚至只是把他的作品看作賺錢的工具
嚴重影響了他的工作
可是他還是選擇了她
在彼此爭吵之後,還是選擇相愛,仍然牽著彼此的手
走到了最後

而托爾斯泰也並非是一個完美的男人
他也曾經反复背叛過索菲亞
他甚至在最後選擇了離家出走

可是到最後才發現
原來不僅僅是她不能沒有他
大文豪的他,其實也離不開這個自私的女人

當他動也不能動
意識已經不再清醒
反复念叨的,只是一句索菲亞

愛的人不完美,可是是愛的人,又怎麼會去責怪
愛是理解,愛是包容,愛是不計較,不是嗎

我愛你絕不是因為你的美麗
我愛你絕不是因為你的才華
只是因為你是你
哪怕你曾經傷害我生不如死
哪怕你是一個平凡到卑微的小人物
哪怕你從來不屬於我一個人
怎樣都好
走到最後一站了,我最牽掛的,都只是你

 4 ) 愛情與自我的拉鉅戰

電影『為愛起程』(The Last Station)是俄國大文豪托爾斯泰晚年的傳奇故事。主要描述他與結縭近半世紀的妻子之間的愛與矛盾。 電影的開始,引用托爾斯泰的名言:『我所知道的一切,皆因愛而起。』 原以為小說中信仰愛情的文學大師真實生活也是如此,看下去之後才發現:信念是信念,生活是生活,信念與生活未必緊密相依。 赫然發現,人原來可以既信仰愛情,同時又背叛愛情。 托爾斯泰的小說中,那些“為愛而生”與“愛是一切”的信念也許不假,只可惜,那或許只是生命中某段時期的信仰,真誠,卻僅是曇花一現。 【男人的愛,僅此而已】 電影中,晚年的托爾斯泰宛如”聖人”一般,他崇尚節儉,反對特權,甚至決定放棄個人財產與貴族頭銜,並將他的小說著作權留給俄國人民。然而他的妻子蘇菲亞卻完全無法接受這個”化小愛為大愛”遺囑,她沒有這麼高貴的情操,她認為托爾斯泰的成就是兩人畢生的努力,最後的結果,不應只是托爾斯泰一個人的決定。於是,她極力悍衛托爾斯泰家族的權益,據理力爭,一點都不輸男人的膽識,以及時而一觸及發的情緒,使她成為眾人眼中歇斯底里的難搞女人。 兩人從年輕到老始終濃郁的愛情,也因此面臨了前所未有的衝擊。 為何相愛了一輩子的夫妻會在人生的最後關頭漸行漸遠? 如果愛是一切,為何有愛還是不夠? 這是觀影的過程中最令我感嘆的部分。托爾斯泰自認對蘇菲亞的愛情從沒改變過,當他以懷念的口吻對崇拜他的年輕秘書瓦倫汀訴說最初愛上妻子的感覺: 『年輕的蘇菲亞浪漫率真,美得令人屏息,我感覺自己配不上她。』 多年以後,蘇菲亞直率的性情依舊,對愛情的浪漫心境也始終如一。 電影的第一幕:年老的蘇菲亞,跑到托爾斯泰的房裡,悄悄鑽進被窩,不管熟睡中的托爾斯泰完全若無所覺,她硬是拉起他的手臂環繞自己,像個初戀小女孩般,時時需要戀人的寵愛與擁抱。 蘇菲亞和一般女人不同的地方在於:她活在托爾斯泰的愛情裡,也活在忠於自我的心裡。 年老的托爾斯泰也許依然愛她,但是他更愛自己的名聲。他完全無視於妻子的想法,一廂情願地認為妻子應該以他的決定為依歸。他受不了兩人爭吵不休的生活,最後甚至不告而別。看到這裡,我為蘇菲亞感到非常悲哀,也質疑托爾斯泰的愛也許不如他自己想像的深。 愛,是信任,是不離不棄;愛,是就算全世界與她為敵,你也是唯一站在她身邊的人。 少了信任與相伴的愛,還算是愛嗎? 托爾斯泰能有如此傲人的成就,並非全是他一個人的努力,在辛苦的過程中,她為他付出了漫長歲月與畢生心力,憑什麼沒有資格擁有丈夫的部分財產? 托爾斯泰是世界公認的偉大文豪,也是俄國人民心中的大聖人,然而,電影的細節處處呈現出他的偽善與自私:他厭惡貴族特權,主張解放農民,他卻依然住在豪華的莊園中,莊園中也依然有無數僕役服侍他們。 他過著貴族生活,卻口口聲聲不想當貴族,這豈不是自相矛盾。 他執意拋棄世俗擁有的一切,這當中有理想,也有欲成就自己名聲的私心。 相對於他甘於捨棄的聖人形象,蘇菲亞反而變成貪得無厭的壞女人。這樣的落差,不是兩人的對與錯,而是托爾斯泰自私到底的心態,遇上蘇菲亞始終不肯示弱的長期拉扯使然。 不能否認他們由始至終依舊相愛,但愛卻在各自堅持自我的情況下,不斷被劃傷。我想,最傷人心的不是旁人的無情阻隔,而是托爾斯泰用實際行動劃出兩人的界線。 不變的愛,在此,成為最大的諷刺。 【女人的自我,原來可以如此強大】 從古至今,男人總是有各種理由找愛情的碴,委曲求全的女人,無聲的背後只剩一片虛空;堅持自我的女人,伴隨的是自私自利的壞名聲。男人為了成就自我的自私是理所當然,女人為了自我期盼的自私就變成貪得無厭。 這不是定理,但最可怕的是,它根深柢固的在大多數人心裡。 因此,我很欣賞蘇菲亞無懼眾人眼光仍堅持自我的態度。在那個保守的年代,她沒有因此放棄自我的想法。她愛她的丈夫,但她依然挺身悍衛家族權益,她丈夫是聖人,不代表她也要是聖人。 電影中有句令我印象深刻的對白,托爾斯泰問蘇菲亞為何要如此挑剔?她說:『結婚以後,你是我的結果,我是你的結果,對我而言,愛情就是如此。我為什麼不挑剔呢?』 如果夫妻真是彼此的另一半,做任何決定之前又怎能不顧及對方感受?可以不顧對方感受,卻又口口聲聲說愛,這樣的愛,真令人感傷。 電影中,敢愛敢恨的蘇菲亞實在比道貌岸然的大文豪托爾斯泰可愛多了。即使她始終以強硬的態度面對丈夫立遺囑這件事,然而,她最在乎的仍是托爾斯泰是否愛她?當她千里迢迢追到托爾斯泰門前,她想問的第一個問題不是:他為何離我而去?而是,他知不知道我傷心跳湖的事?我跳湖,他有什麼反應? 在愛情面前,女人還是無法永遠高高在上,內心深處因愛而柔軟的部分,讓她心甘情願放低姿態,只想知道她深愛的男人是否愛她如昔? 捨不得,並非軟弱,而是相信愛情。 不夠現實,成為女人在愛情裡的永恆致命傷。 一直記得蘇菲亞最後坐在火車上那個感傷卻堅定無比的眼神,儘管她的人生也即將走向終點,但至少她活著的每一刻都能忠於自我,每一個人生的決定,每一次的爭吵與傷痛,她都銘記在心。她沒有因愛情失去自我,也沒有因自我失去愛情,也許有人會說她同樣愛得不夠深,否則怎能理直氣壯地為自己而活? 然而,我卻隱約在她幽微的心深處看見一束光,光裡閃耀著托爾斯泰與蘇菲亞心心相印的每一瞬間。 【失去自我,終將失去所愛】 人們常說:最深刻的愛情一定會讓人愛到失去自我。看了托爾斯泰與妻子的愛情故事後,我突然覺得,愛情也許沒那麼偉大,自我可能也沒那麼脆弱,愛到深處未必無怨尤,正因為有怨尤,才能看清自己在愛情中的盲點;正因為堅持了自我,才能在事過境遷之後不看輕自己。 我想,每個女人都應該像蘇菲亞一樣,用心去愛別人的同時,也不忘記好好愛自己。因為,理直氣壯的愛永遠比委曲求全的愛,得到更多的尊重與更深的追憶。 她讓我明白:愛,是成就別人,更是完成自我。 不顧一切為”愛”起程的同時,”自我”已安然在側。 她讓我相信:終點,不是結束,而是另一個燦爛的開始…………

 5 ) 反重力

     老年的列夫托尔斯泰什么也不缺乏,从财富名誉到地位,他都有。这种状态最难对付。所以他有了更为哲学的追求——我以为这才是人真正意识到自己的时刻。托尔斯泰纯粹是不断挑战自己的那种人,因此弄了个托尔斯泰主义,但是连他自己也不信。但是这个托尔斯泰主义却高蹈起来了,成为一些尚处于暗夜的小民的遥望的点点星火。

   我对这个复杂的背景着迷不已。在一段关系中,哪些是真实的自己的感受,哪些又被机械化地制作为一个产品——很个人化的感觉被标签化了。哦,原来是这样;事情是本质这样,是的,这些判断完全遮盖了本来纤细和独特的心理悸动。作为老愤青,托尔斯泰不满意自己的生活;他不是一个宁静的人,所以不断地反思和批判自己。托尔斯泰的这一点,是他的伟大之处,不断修正和获得——而像他这样的作家,到了晚年,完全可以随波逐流,可见托尔斯泰是作家中的作家。他不是因为投机而写作,而是为了使自己平静。

   人在江湖混到了一定的地位,就成了道具,开会的时候你的前面放着名牌,于是你被名牌绑架了。托尔斯泰表面上是被索菲亚控制,实际是被他获取的名声覆盖。他不想享受这个虚伪的但是对自己有利的形势——他不能无视并且默认。托尔斯泰虽然年老,但是在这一点上表现出强劲的洞察力和无与伦比的真诚。罕见的真诚!

    82岁的托尔斯泰决定离家出走,捍卫自己的真实想法——他不想做一个万众景仰的大师,只愿逃离。他不是乐意做一个上帝么?他慈祥地抚摩着孩子们的头,送给他们礼物,而上帝怎么可能是一位圣诞老人的角色呢。他必须牺牲。托尔斯泰版权的归属问题,实际是他渴望牺牲的证据——他必须丢掉其他人不能丢掉的东西。但是,托尔斯泰遇到了问题,正如他的每句话都会被记录下来,他的行动也被放大和美化。寻求安静和孤独的托尔斯泰不得不面对亚斯塔波沃车站外成群结队的记者和粉丝,他的逃避被解释为圣举,无疑这是一个尖锐的讽刺。

   我们都相信这个光环,也忙于制造,却忘记了发光的人。托翁的最后一站——他用尽力气纵身一跃,却不料腾空而起。

 6 ) 以全人类的名义反人类

当一个人被推崇为一个圣人的时候,也就是他活得最没有人样的时候。

晚年的托尔斯泰,就像晚年的毛泽东一样,已经不再属于他自己了,而是被弟子们推向了“全人类”:他的作品,他的思想,他的理念,他的版权,都是属于全人类的!

当那群弟子把他这个大活人变成一种“主义”的时候,同时也把“理想”膨胀成了野心,把“自由”扭曲成了教条,把"爱"蜕变成了占有和利用。

渐渐的, 那个曾经给妻子写情诗的男人开始嫌弃她只会打扰自己的工作,只会阻止他把自家的财富拱手让出,只会妨碍他成为那个伟大的,崇高的,无私的,无欲的,为了全人类的福祉而弃小家保大家的圣人。

他的妻子苏菲亚则落得一身的恶名,“自私、贪婪、狭隘、刻薄...”,因为请求老公留财产给自家子孙,因为在人前耍drama queen的臭脾气,因为憎恨那些萦绕在丈夫身边给他灌圣人迷魂汤的家伙。

直到弥留之际,这个干枯羸弱的老人才发现自己其实无力撑起圣人的盔甲。他最后的留恋,不是什么伟大的全人类的事业,只是那个陪伴自己走过48年光阴的,唠叨的,任性的,不识大体的老女人。

而此时,他的女儿和弟子却竭力阻止苏菲亚来探望垂死的丈夫,因为他们希望他“简朴而高尚地死去",就像一个真正的革命领袖。

历史已经证明,人类有种奇妙的本领,能够打着“为了全人类”的旗帜,去做彻底反人性的事情。

电影最后,面对这杆“全人类”的大旗时,革命青年瓦伦丁愤然说道:“我没有见过全人类,只有不完美的男人和女人!”

是的,我们都没有见过全人类,只是太经常看到全人类的不完美。












 短评

他离世的一刻,涌来千万记者。突然我想起了二十年前的薛岳。正好与我生命擦肩而过的人。德国电影里的镜头与画面,实实在在的英国阳光。

7分钟前
  • Memento Mori
  • 推荐

地球太可怕了,恶心那个伪托尔斯泰主义和那个无脑的女儿。坚持你的自己的理想,但请不要妨碍别人!!!一对无脑无心的贱人!

9分钟前
  • Miss Sunny ~~~
  • 推荐

引用影评“人們常說:最深刻的愛情一定會讓人愛到失去自我。看了托爾斯泰與妻子的愛情故事後,我突然覺得,愛情也許沒那麼偉大,自我可能也沒那麼脆弱,愛到深處未必無怨尤,正因為有怨尤,才能看清自己在愛情中的盲點;正因為堅持了自我,才能在事過境遷之後不看輕自己”

12分钟前
  • UrthónaD'Mors
  • 还行

我是毫无疑问的索菲亚的支持者,好受不了那些公有制的支持者。James演的这个角色怎么看怎么多余,直接从托尔斯泰夫妇身上去深挖角色性格特点和矛盾冲突会死啊?

13分钟前
  • SUN
  • 较差

这本就不是一部传记,讲得只是一对年迈的夫妻试图找到一种合适的方式去爱对方,而托尔斯泰身边的人却只能看到他的文豪身份,所以"what do they know about love?!"~~~另外James每次面带笑容满怀激情对一个女人说"我爱你"的时候那个热烈的眼神总是让我很动心

15分钟前
  • 猴小鞋
  • 推荐

以美国价值观来解读托尔斯泰确实不大对头,但Christopher Plummer和Helen Mirren这两个老戏精把托尔斯泰夫妇演绝了。 Paul Giamatti和James McAvoy的两条线则过于立场分明,缺乏深度。总体而言,就是美国人眼中俄罗斯文豪的文艺爱情小清新

16分钟前
  • kylegun
  • 推荐

其实这样题材的片子,拍的再烂也能让人感触万千。在老头老太的光环之下,小年轻的故事显得很鸡肋。其实,如果不是反复强调托尔斯泰,你会觉得这是一部讲俄罗斯的片子吗?这群英国人眼里没有斯拉夫人的那种粗野神经质啊

21分钟前
  • Joelle
  • 还行

蛮无聊的一部片子,片中托尔斯泰那些信徒对于他信念歪曲的理解,造成了以后所有悲剧的导火索。整部片子我感到的只是一部再普通的家庭伦理剧,吵吵闹闹为了财产,而双方都以不同对托尔斯泰的爱,一起提早送了托尔斯泰上了西天。无聊啊,无聊,还以为本片会讲述曲折而伟大的传记呢,不过如此。

25分钟前
  • Ken
  • 较差

主题挺晦涩,后半段很压抑。存天理灭人欲的运动泯灭人性,亲女儿和伪善的利用造神达到目的的伪拥趸自私冷酷不懂爱,歇斯底里的老太太却更有爱,理想的仙气和现实的俗气,有人成偶像有人成绊脚石。名人可悲,生不由己死亦作秀。小麦眼睛还是那么蓝,但他说don't go,I need you的时却不是那个英伦少年了

30分钟前
  • 阿吉娃娃
  • 推荐

爱一个人,往往就期待能拥有他的全部,其实不然,每个人都是独立的,彼此的世界也是独立的,留在自己的世界里,看他在自己世界里的精彩、欣赏他、爱他、纵容他、迷恋他。。。

31分钟前
  • 飯團仔
  • 推荐

『我所知道的一切,皆因爱而起。』★★★★

36分钟前
  • Q。
  • 推荐

女人都應該像蘇菲亞一樣:在愛情中,依然擁有強大的自我。

41分钟前
  • 愛永
  • 推荐

偉人傳記只是一個浮華的表面,主題上是一對老夫妻日益遠離的心。Helen Mirren是影片中最精彩之處,尤其是其與Christopher Plummer之間的火花,不枉兩人都憑此獲得Oscar提名。相較之下,James McAvoy的表演則顯得僵硬得多,且其引導的一條重要支線沒能

45分钟前
  • 一條魚佔滿了河
  • 推荐

很多文学史的书籍中,都把托尔斯泰描绘成一个敢于和贵族身份决裂的斗士。说他厌恶不事生产的妻子,厌恶自己身处的贵族阶级,最后的出走是一次壮举。说实话,我很厌恶这种说法。难道伟人的伟大,需要用一个弱女子的心碎去衬托吗?就像男主说的,别人创造出来的托尔斯泰,只可能是那些创造者的样子。

50分钟前
  • 大-燕-威-王
  • 力荐

Your youth and your desire for happiness cruelly remind me of my age and the impossibilty of happiness for me.

51分钟前
  • Mr.Mc
  • 力荐

OST好。。神!!!老爷子居然是音乐之声男主!

53分钟前
  • 彌張
  • 推荐

上品的文学电影。p.s:圣人都是为信徒玩而死的

54分钟前
  • Eric·要回家
  • 力荐

不是不相愛, 是太愛, 像高貴的神一樣耀眼, 害怕得不到, 牽手走完50多年的夫妻旅程, 再沒有什麽比相濡以沫中海保有年輕時的美好記憶更美麗, 更浪漫的愛情了. 但只靠愛是不夠的, 人們或許還是更愛自己, 所以不會爲了對方放低到塵埃里, 所以還會有爭執, 分離, 諒解...

56分钟前
  • 阿Q
  • 推荐

她的列夫切卡离开后,她坐在火车里,隔着玻璃,仔细的盯着外面哭泣的人看,可是却怎么也看不懂那些人们面容下的悲伤。

57分钟前
  • miootree
  • 推荐

如果连自己的生活都无法去爱,又谈何大爱?一个圣人的阴谋,一个捍卫爱情的女人,当然,他们都可以做得更好。我只想被重视,如果你敢放我在手心,我就敢陪你走世界。

1小时前
  • 私房歌
  •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