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忆

全剧集

主演:朴真熙,金智秀,李俊昊,李圣旻

类型:日剧地区:韩国语言:韩语年份:2016

 无尽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剧照

记忆 剧照 NO.1记忆 剧照 NO.2记忆 剧照 NO.3记忆 剧照 NO.4记忆 剧照 NO.5记忆 剧照 NO.6记忆 剧照 NO.13记忆 剧照 NO.14记忆 剧照 NO.15记忆 剧照 NO.16记忆 剧照 NO.17记忆 剧照 NO.18记忆 剧照 NO.19记忆 剧照 NO.20

 长篇影评

 1 ) 看完记忆碎片,试图拼起一副完整的拼图

《记忆碎片》是迄今为止我看到剧情编排最精妙的一个片子了,
看完以后竟然心情久久都不能平静。
对于片中人,记忆的碎片散落一地,没有一个人拥有完整的事实真相,
这像极了我们的人生。
好在这只是一个电影,而它的造物主,导演和编剧,一定很缜密的设计了故事的事实真相。
所以我查了很多很多的影评,试图还原这个故事的本来面目。
很多人都有自己对记忆碎片的看法,有的我认同,大多数我不认可,其中MILKY_MOMO和luciham 的说法最具信服力,从他们的说法和自己的理解,整个故事的轮廓慢慢浮现了出来。。。
(注:片子我只看了一遍,下面的描述中具体的字眼可能不是那么精确,有的推断也有待查证,我会在写完后重看一遍,然后上来更新自己的想法,希望有新的发现)

一、故事梗概:lenny是一个保险员,某日他半夜醒来发现妻子在卫生间被歹徒奸杀,lenny杀死了其中一名歹徒,而另一名歹徒重击他后脑将他打伤,他醒后患上了短时失忆症,长期记忆只能记到妻子被杀为止,之后只能记住最近10分钟发生的事,但疾病没有压跨他为妻子报仇的决心,他凭着照片、纹身这些客观事实试图追杀另一名歹徒。。。

事情真的是那么简单的吗?

二、现在我们来关注lenny身边的人物:
1、sammy:lenny做保险员期间接触的一个客户,他曾经也患过短时失忆症,lenny没有相信他,而他的妻子为了帮助他恢复记忆让他多次为自己注射胰岛素,结果因注射过量死亡。
2、sammy老婆:(见sammy)。
3、lenny的妻子:被歹徒奸杀在洗手间。
4、teddy:一个号称是警察,帮lenny追杀歹徒的人,但lenny在teddy照片背后写的是donnot believe his lies。
5、natalie老公:毒贩,后来被lenny认为是另一名歹徒而干掉。
6、natalie:一个酒吧女郎,似乎也在帮助lenny追杀歹徒,lenny在natalie的照片背后也写了字,但是划掉了,重新写了一句:她会帮助我因为她也曾经失去过亲人。
7、todd:和natalie夫妇有某种瓜葛,正在四处找natalie夫妇,natalie叫lenny帮她杀掉todd,但lenny仅把他教训了一顿。
8、lenny本人

这是影片的表象告诉我们的,但是,还有隐情。。。

三、真实的故事:
1、sammy是谁?这个问题很难回答,有人说sammy就是lenny,这个推断也正确也不正确,因为lenny确实就叫lenny,lenny这个名字是真实的,从lenny妻子那么叫他就可以推断出来。但是最后sammy这个名字也被冠在了lenny的头上(这点后面会提到)。片中的秃顶老头是存在的,这个“sammy”是lenny的客户,他不曾患短时失忆症,他只是以患病作为借口想骗保险,被lenny揭穿。请注意lenny揭穿的方式,这里有个common sense,条件反射是动物的本能,跟是否失忆无关,但“sammy”伪装过头,在每次给他做那个触电物的小试验时,他每次都会装作不记得上次被哪种形状的物体电到,每次都拿错,lenny因此断定他并未患有失忆症,即便有也是心理性的。(这也解释了为什么lenny后来患病以后能根据条件反射知道自己患有短时失忆症,并养成了拍照片和纹身的习惯,否则电影从逻辑上站不住脚,Lenny时刻记得他有毛病,这发生在事故之后,属于不该有的“new memories”,同时也解释了为什么lenny说他妻子喜欢叫他lenny而他本人并不喜欢,这个下面会说到)。
2、秃顶老头“sammy”是独身,根本没有老婆。由于“sammy”老婆在lenny的记忆中非常具体清晰,所以很多人对“sammy”没老婆这个基本事实产生了怀疑,这种怀疑是合理的,因为记忆经常犯错却很难再造,我的理解是“sammy”老婆也许是lenny做保险员期间的另一个case中某客户的老婆,也许那个case是lenny误判的(我们都知道保险员的丑恶嘴脸,这基本也是个common sense,hehe),他心存愧疚所以脑海里一直残留这个女人的印象,然后在失忆后混在了一起。
3、lenny的妻子在卫生间确实受到歹徒的袭击,但是没有死,从lenny最后的记忆中她在塑料袋里仍在眨眼,以及teddy最后的话中可以推断出来。lenny的失忆让她非常痛苦,她用lenny的爱做赌注,试图唤回lenny的记忆,办法就是多次让lenny为她注册胰岛素,遗憾的是lenny确实失忆了,结果她因胰岛素注射过量死亡,这点在lenny的记忆中一直是掐她的大腿的亲昵动作,而最后当teddy点穿时,lenny的脑海中才出现了是在大腿做注射的闪回。另一佐证是lenny在片中2次提到他妻子叫他lenny,但是他不喜欢。他不喜欢的原因是妻子在最后死的时候数次的对他说:lenny时间到了该注射了。虽然他失忆了,但是人除了记忆还有潜意识和条件反射,所以从此他不喜欢lenny这个称谓。
4、teddy:teddy在片中第一次跟lenny碰面时lenny要给teddy拍照,teddy拒绝了,选择了一个好的角度以后才让lenny拍,有网友说是teddy不想拍到车牌让lenny有线索,我认为不是,或者说不仅仅是,我觉得这个细节是向我们说明teddy和lenny是老相识,lenny给他拍照也不是第一次,所以teddy拿到照片才很满意的说了句把我照瘦了,我觉得潜台词是这次拍得不错,把我照瘦了,至于以前的照片,有可能被烧掉了,像lenny杀掉natalie老公后那样,也可能在teddy那里,像teddy保有lenny杀人后照片那样。
至于teddy最后对lenny说的那段话,当然是有真有假的,但是大体是真的,teddy没理由编出质疑、挑战lenny受伤前的记忆的谎话,但是他不会说出会激怒lenny直接杀死自己的真相。
那么teddy是谁?有人说teddy就是另一个歹徒,因为在最后teddy和lenny的对话中提到我就是john G,我觉得这个有点太望文生义,请注意teddy那个时候的语气,他的意思只是说每个人都可能是john G,这个名字太大路了,而确实他的名字john edward gammel可以缩写为john g,但这只是巧合。
所以teddy最大的可能是确实是个卧底,干着一些不黑不白的勾当,比如和natalie老公合伙贩毒。在知道lenny的事情后,利用lenny来达到一些自己不可告人的秘密,比如杀人,并不是所有杀手都像lenny那么好用的,他杀完以后甚至不记得自己杀过人不是吗。
5、natalie老公:natalie老公和teddy在贩毒的时候可能利用过lenny,所以他认识lenny,当然他认为lenny就是sammy。
6、natalie:natalie通过她老公多少了解teddy和lenny的情况,至于她了解到何种程度,我推测可能就是听她老公说起过或者是有一面之交。所以才会有她见到lenny开他老公的车子虽然惊讶但是没有表现出别的异样,也能解释她为什么把lenny这样一个陌生人带回家还说要帮他,和她见到teddy的照片觉得眼熟。
7、todd:关于todd的叙述大体是正确的,即他和natalie夫妇有某种瓜葛,正在四处找natalie夫妇,natalie叫lenny帮她杀掉todd,但lenny仅把他教训了一顿。问题是为什么要在这个片子里加入todd的部分,我认为todd事件的重要性是说明了lenny是一个有正义感的人,他只是为了报仇而杀人,并不是拭血成性,也就是说teddy在最后一段对lenny的定性(说杀人只是lenny赖以生存的目标)是错误的,他只是想诱导lenny继续杀人而已。
8、lenny本人:很多人说lenny是双重人格,害人害己,只记住想记住的,寻找仇人是lenny活着的意义,是他的一个游戏,自己跟自己设置的一个寻找生活乐趣的游戏。这一点我完全不同意。原因MILKY_MOMO和luciham说得很清楚了,我就不赘述了,有兴趣可以到以下两个地址自己看:
http://cache.tianya.cn/publicforum/content/filmtv/1/94555.shtml#Bottom
http://www.douban.com/review/1096945/

四、关于lenny和sammy的问题。
这个问题我觉得是本片最有意思的问题。因为sammy在精神病院的镜头最后一秒换成了lenny,很多网友认为sammy就是lenny,但是我认为借此推论两人相等是不对的,开头已做过解释。其实片中一共产生了两个混淆,一是lenny记忆中把自己的部分经历(杀死妻子)强加在sammy身上造成的混淆,二是teddy的认知也对lenny和sammy进行了混淆,片中teddy对lenny说“这是你现在的名字”(这是在某篇评论里看到的,自己对这句话没印象了,需要再看一遍片子才能确认,而且说的人是谁也有待确认),也就是说通过lenny的回忆也好,警方的报告也好,自己的调查也好,teddy始终认为lenny就是sammy,他也同时把这个认知传达给了natalie老公,所以natalie老公在死的时候才会叫lenny为sammy。

五、lenny的心里状态(突然发现MILKY_MOMO不是上面那个链接的楼主,为了方便大家阅读,对他的评论做一些转载和摘要)
    Lenny只想杀掉有且仅有的第2个匪徒的心理,在电影很多地方曾被暗示过。只不过被许多网友选择无视。比如lenny和natalie的一段对话   
  Natalie:不过即使你报了仇,你也不会记得。
  Lenny:妻子的仇不可不报,记不记得无所谓,即使记不得,依然值得做。即使闭上眼睛,世界并没有消失(这句是关键,lenny相信的是事实,是事情的真相。换句话说,lenny不在乎自己的记忆,而在乎妻子的仇得报的事实!)。我可以拍张照片来提醒自己,或者再纹个备忘录在身上(这句可以断定lenny打算报仇后就停止侦探生活。与之对应的是,他报仇后的照片在teddy身上,也就说明了teddy愚弄了他,teddy私藏了lenny报仇后的证据,也就是为什么lenny还在继续“报仇”的原因)   
  让大家疑惑的是电影的最后一段,貌似lenny打算销毁真相,打算继续愚弄自己。其实大家完全被lenny这个有记忆缺陷的人骗了,他销毁照片只是为了杀死teddy。   
  分析一下电影最后一段lenny的心理独白就可以看出来:   
  “我不是杀手,我只是想补救错误(错误是被teddy利用成杀人工具,错误是误杀了jimmy)。”   
  “你以为我想再去解另一个谜?再去找另一个John•G?(潜台词当然是你猜错了)你也是John•G,你可以做我的John•G。我要自欺欺人才快乐(显然不是)?teddy,对于你,我会(只对你,会,因为你愚弄了我)。   
  Lenny的最后一段心理独白这断话表面上像是lenny打算继续当侦探报仇的宣言,其实恰好相反,这段独白最为复杂,是电影迷题的核心:   
  “我要相信世界不是我想象出来的,我要相信我所做的事情仍然有意义,即使我不记得做了什么,我要相信,即使闭上眼睛,世界仍然存在(强调主题)。  
  “我相不相信世界仍然存在?(注意,这句话后有一个非常关键的画面,这是lenny幻想出的场景,lenny和妻子在床上,lenny胸口有“I have done it”的纹身。这是lenny在知道自己其实已经报仇后的一副心理画面的描写。我们可以就I have done it这一句断定,lenny渴望的是已经做完了,而不是要继续欺骗自己去报‘假仇’。)
  世界仍然存在?我们需要记忆确定自己的身份,我并不例外(这句话lenny说的很得意。是lenny想出杀掉teddy的办法并且能终结自己复仇生涯后的得意,一种认同自己的得意――所以他说,我并不例外。)”   
  好了,不磨叨了,用一个情节就能完全确定lenny的不打算继续自欺欺人――那就是他纹在身上的“事实6”, teddy的车牌!
   当lenny杀死teddy后,这一切都结束了。Lenny的所有复仇的线索(文身)都指向teddy,当Lenny杀死teddy后,所有线索都终结了,这就是lenny想出的既杀了愚弄操纵他的人,又让自己停止继续报假仇的办法。
  整个电影可以简单地看做一个记忆残疾人杀死利用他的残疾来愚弄操纵他的人的故事。
  另外,最让观众疑惑的是teddy说lenny自己撕掉了警察档案的12叶纸来自己欺骗自己。你真相信teddy的话吗?teddy的话虚虚实实,有些是真,有些是假,这一段就是假的,事实上,那档案应该是teddy撕的。试想,teddy要是不故意迷惑lenny,又怎么能利用他,欺骗他来杀掉jimmy呢?teddy私藏了lenny的照片。与之同理,teddy既然能用把lenny报仇后的照片私藏的办法误导利用lenny,那么teddy也能(而且必须)用相同的手法撕掉那12页的警察档案来误导lenny(不然,无法利用他)。 
  请你再注意电影开始的第一个镜头,是lenny拍下了teddy死亡的照片。假如lenny打算继续玩杀人游戏,那他就不会拍下这张照片了。他拍下照片,就是要结束所有一切。假如lenny决定继续玩杀人游戏,他何必拍下照片。
    teddy一直在误导Lenny,这样的人说的话,你也信?
    奉劝大家,如同Lenny告诉自己的:别相信teddy。相信他的话,你就被耍了。

 2 ) 我这篇适合还没看或者准备看这部电影的人阅读

克里斯托弗·诺兰如今早已大红大紫,尤其在中国有一群奉其为神明的拥趸。作为导演,他对情怀、艺术和社会问题之类都不太感冒,而是痴迷于讲一个引人入胜的故事,以及怎么让这个故事更加引人入胜。他最著名的作品无疑是《盗梦空间》和《星际穿越》,两部作品都胜在背景设定的创意,和在剧情推演的严谨之上。然而在他的作品中,将设定创意和电影技巧本身融合得最好,难度也最高的电影,还是这部他早年的作品,成本一点也不高,但结构最有创意,玩悬念最彻底,逻辑最严密的《记忆碎片》。

一个丧失了短期记忆的人,不断地在为自己现在在做什么,将要去哪里苦恼,他只记得,他的妻子惨遭歹徒奸杀,他也遭到袭击患上这种毛病,除此之外它只能记住最近的10分钟发生的事。他用纹身、照片、便条来帮助自己,告诉自己下一步要做什么,以及辨认每一个人,来完成自己的目标,甚至记住自己的目标。作为一部悬疑片,在这里剧透并无意义,各位自己去看看便知。

<图片3>
 
失忆并不是一个很有新意的桥段设置。著名的例子如《谍影重重》,主角在某地醒来,不知自己是谁身在何处,然后追踪一条条线索,最后真相大白。但是《谍影重重》里的马特·戴蒙丧失的是以前的记忆,他醒过来以后的所有调查成果他都能记住,相比之下,《记忆碎片》的盖·皮尔斯要悲惨得多。他无论如何只能记住最近10分钟的事情,导演为了让观众体会这一点,把整个故事剪成45段然后打乱,让观众就像主角一样,切身感受只能记住10分钟事情的感觉。这里的倒叙是彻底的倒叙,不是我们理解的“先说结果,然后再从头说起”。他从结果开始,接着是结果发生前10分钟的事情,然后导演再将迷惑不解的观众带入再往前的10分钟,以此类推,而中间夹杂的黑白片段,则是另一个时间线索里的正叙,而彩色和黑白两条线索之间的关系,直到片尾才给出答案。彩色的是倒叙,黑白的是正叙。大家记住哦。

<图片1>
 
这部电影的结构,本身就是故事。这个故事的原型其实相当简单,但有了短期失忆的设定和与之配套的精确剪辑之后,整个观感就焕然一新了。要让每一段都能催生出新的悬疑,还要让所有片段正序播放的话没有漏洞,是一件难度不小的工程。

除此之外,观众们还要记住两点,第一是人说的话有真有假,第二是人自己的回忆也有对有错,而人会只记住自己愿意记住的东西。本片把这两点也发挥得很好,让全片在新颖的结构下更加精彩丰富,也让很多细节的真假和理解问题在豆瓣上吵得热火朝天。这里我就不细说了,只提两个容易忽略并且非常重要的地方:一个是1小时27分左右Sammy坐在疗养院的轮椅上,有半秒钟突然他变成了主角的模样;另一个是结尾部分,主角和他的妻子在一起,主角的胸前有纹身“I’ve Done It”,而在影片其他所有部分主角身上都没有这个纹身。

为了增加观影趣味性,我再多说两句。看电影的时候,我们总是会去想谁才是坏蛋。Natalie,Teddy,Jimmy,Dodd,还是主角自己?我们的思维有时候就是跳不出谁是好人谁是坏人这样的框框,这也是导演吃定观众的法宝。记住那两点:人说的话有真有假,回忆也有对有错,说不定你能更早猜透答案。

<图片2>
 
《记忆碎片》的主角饱受失忆之苦,而这部电影做到了让观众也一起感同身受。另一方面,悬疑片的目的就是让观众享受猜谜和意外的乐趣,那么这部电影是不是也可以让片中主角来和场外观众一样享受猜谜和意外的乐趣呢?它的确做到了,主角Lenny在不停地破解谜题、追求真相时,也不自觉地沉迷到了这种猜谜和意外的过程中。甚至,他为了追求这种快感,自己给未来的自己不断设下新的谜题。

让观众觉得自己的记忆也成了碎片,也让片中主角觉得破解悬疑是种乐趣,这种让角色和观众双向互通的体验,是本片最成功之处。

微信公众号:肥嘟嘟看电影(feidudumovie)

 3 ) 因为记忆,所以我存在?

诺兰导演的记忆碎片 Memento (2000)是比较早期的片子,但非常值得一看。

电影的主轴在于复仇,但是主角的设定非常有趣,片中男主角因为大脑受损而患了「顺行性遗忘症」(Anterograde amnesia)。

主角会忘记「罹患」疾病后发生的事情,丧失了短期记忆的能力,这种疾病最早是在1957年一位叫H.M.的患者身上发现,他的智力、表达能力都正常,但无法学习新的词汇跟新事物。这种患者经常会反复文同样的问题,忘记几分钟前所告诉他的事情,随时随地都在「更新」自己的记忆,但记不住。

因此在片中,男主角需要靠着照片、纸条、文字刺青等,记录当下的讯息,还有别人所说的话来当作备忘录,用自己片断的记忆,逐渐拼凑出来所谓「事件」的原貌。然而,仅仅依靠外界的这些讯息,拼凑出来的事件,真的是主角所期待的「真相」吗?

导演的剪辑,完全展现主角混乱的心理状态,以及罹患这种疾病的人,实际上面临的困境─片断而混乱的记忆。

特别推荐的是「逆序」版本,如果看的是「正序」,根本难以理解导演厉害之处,正序倒序交错进行…「真实」与「虚假」的记忆…就剧本而言,也非常精采,看怎么利用主角的疾病,来设计杀害他人。

更重要的是,在电影中呈现出「记忆」本身的重要性,对于我们本身的影响,记忆到底是怎么形塑我们的人格?影响我们的情绪?

当没有了记忆,生活应该如何继续?我们又应该选择相信什么?

 4 ) 评《记忆碎片》的优缺点,加剧情重点分析和揭秘

    最近观看了一部2000年出产的电影《记忆碎片》(Memento),IMDB排名第24,算是近几年电影中相当靠前的了。

影片优点:很好的锻炼逻辑思维能力的悬疑电影,少有的值得看两遍和中英字幕一起看的电影,彩色和黑白两条主线交错叙述相当有趣。

影片缺点:为了降低观看的门槛,整体剧情稍显冗长,可信度降低(比如泰迪(Teddy)有很多机会可以拿走20万,没必要一再接触主角;即使接触了也必要说那么多不相干的话,那些对白中,其实有很多是为了安排和引出主角说出影片的一些中心思想;比如泰迪中途请主角吃午餐过程中,他和主角的一些交谈)。

    不过,如果前面太简练了则可能导致影片曲高和寡,那些对白在前期出现是便于观众理解和溶入电影的,所以,总体来说还是相当成功。


    对一些可能让人疑惑的重点剧情的我的分析:

1. 确实凶手是有两个,一个当场被主角杀死,一个从后袭击主角后逃了;后来在泰迪(Teddy)协助下主角找到他并报了仇;
2. 泰迪(Teddy)应该确实是警察,他当初给主角的关于凶手的资料是完全的,后来主角为了给自己制造一个解不开的迷而自己撕去了几页,并涂掉了一些关键地方(如Teddy在结尾部分所说);
3. 萨米(Sammy)是主角在受伤前接触过的一个企图骗保的客户,在当时被主角揭穿了;
4. 主角的妻子在当时被强奸后存活了下来;
 
5. 萨米(Sammy)没有妻子,被注射过量胰岛素而死的确实应该是主角的妻子,也就是说主角后来亲手杀了自己的妻子,发生在萨米身上的后半段故事其实应该是发生在主角身上的,但是主角因为太悲痛不愿接收这个事实,而通过不断的催眠自己(形成了他反复强调的“惯性”)把这段记忆嫁接到了萨米身上;
    最好的证据是电影中段有个萨米在“妻子”死后进了医院后,面前走过人后的半秒(1:29:55),轮椅上的萨米变成了主角。
 
6. 主角的本性是善良的,体现在当他知道自己其实是被泰迪所利用后,很快决定不再当杀手,证据是:
   1)他当时就在车上把枪上的所有六颗子弹都退出来了,留下没有子弹的枪只是为了威慑泰迪。
   2)而且他把泰迪作为最后一个约翰·G(John·G),也就是为了除去泰迪,让他不能再利用自己杀人。
   3)他把车牌号作为纹身和事实六,是希望,以后当他查到该车牌的车主已死的情况,那么他应该知道大仇得报,不会再杀人了。
     
7. 主角其实相当聪明,比如他刚把杰米(Jimmy)拖到地下室后,发现泰迪到来,他先假装不认识泰迪而观察泰迪的反映,根据泰迪的表现再决定自己对待泰迪的态度。在他出去喊泰迪之前,他通过照片知道自己是认识泰迪的,只是不记得泰迪是好是坏;后来他发现泰迪相当狡猾(泰迪为避免涉及自己下水而假装不认识主角),所以决定拷问泰迪。
    这也是泰迪一直对主角有顾忌的原因(比如不敢明抢杰米留下的20万)。
 
8. 泰迪对主角的提防之一体现在主角第一次给他照相(即送主角上车去见杰米)的时候,主角在车尾部分想照,他提出要换到车侧,估计是为了避免照到车牌(他知道主角对相片里的数字相当敏感)。再比如他不让主角写他的真名。
    可惜天网恢恢,疏而不漏,他最后还是受不了主角每次替他杀人后没完没了的质问,而在一时冲动下告诉了主角他的全名,其中也含有约翰·G,导致最后自己不得善终。
 
9. 关于最后几分钟有一个镜头是主角和妻子在床上,主角胸口有“I Have done it”的纹身(这个纹身在之前所有情节中都是没有的),有两种解释:
     一种是那是真实发生过的画面。不过这种情况的可能性不大,一是如果真的曾经纹过“I Have done it”,后来再去掉比较困难吧;另外,既然主角的妻子在强奸后存活下来,一直陪伴在主角身边照顾他,那么主角不太可能去纹什么“约翰·G杀我妻子”的身。
     所以,主角纹“约翰·G奸杀我妻子”的身,应该是发生在他亲手杀了自己的妻子之后,他无法接受这个事实,妻子被人强奸过的记忆又太强烈了,所以就把两者嫁接起来,在自己身上纹上“妻子被奸杀”,并在以后的日子不断强化,形成“惯性”。
     也就是说这不是真实发生过的画面。
  
     那么就剩下解释二了:这是主角的理想画面,理想中的世界。结合当时主角正在进行心里独白:这是我想要的世界?等等,这种解释比较可靠。也就是说,主角希望自己报了强奸妻子的仇,而妻子又没有死,倚靠在自己怀里。

     这才是他想要的世界,“To make things right.”
     (完)

 5 ) 万万没想到

很早就听说过这部电影,只听说好看,不知道讲了什么。为了防止被剧透,就没有了解内容,直接看了。

当电影开始时,我就猜测是男主自己杀了自己的妻子,但一开始我以为男主是精神分裂了,自己的一个人格杀了妻子,另一个人格还苦苦寻找杀妻仇人。

但没想到的是,真实的故事更加悲凉。

男主一直害怕别人欺骗自己,想利用卡片保持清醒。但没想到自己的卡片也会“骗自己”。他相信的人骗了他,而他一直不相信的人反而知道真相。

电影里最喜欢的地方是男主把自己故事的结局安在了另一个人,Sammy,身上。将讲述Sammy的故事和倒叙男主自己的故事穿插起来,是很巧妙的做法。

电影最后,Teddy死了,男主又将忘记自己所做的一切。也许他会在卡片上写自己已经找到凶手,然后失去了活着的意义而死去,也许他会忘记自己找到了“凶手”而继续寻找,杀死一个又一个John.G。

 6 ) 周而复始的“记忆碎片”


《记忆碎片》是一部很牛的电影。我觉得如果看懂了它,基本上就可以看懂所有的电影了,因为现在很多电影似乎都不是在考验观众的欣赏水平,而是智力水平的测试。而《记忆碎片》色艺俱佳。
首先,牛在结构,导演(也或者是编剧)为我们铺设了一座时间的迷宫。(如果缺乏逻辑思考能力,以下一个段落可以忽略不读)
影片分两条叙述线,一条正叙,一条倒叙,两条线交叉剪辑,在同一时间点交汇后合二为一,即是影片的结尾,也是事件的开始。如果仅仅是这样,那么也不算太妙,妙就妙在倒叙的时间线,为了说清楚这个部分,必须把时间分为影片时间和自然时间,影片时间是从影片开始的第一分钟到最后一分钟的顺序时间,而自然时间则是指事件发生的第一分钟到最后一分钟的顺序时间。倒叙线中把自然时间分成若干段,段与段之间完全360度的逆转,后一影片时间段的结尾事件正是前一影片时间段的开始事件,如此循环往复。在每一小段自然时间内部,则是正叙。在靠前的影片时间段里,都有一些莫名其妙的元算,看得人一头雾水,而随着影片的推进,也就是自然时间段的后退,一些谜团揭开,一些谜团出现,于是,你不得不紧盯屏幕,等待着谜团的破解,同时被新的谜团吸引。整个过程就像破案,用现有的支离破碎的线索慢慢的将自然时间逆转,直到拼凑出事件的原貌。
说来类似这种“乱七八糟”的剪辑方式并不少见,而且越发有流行的趋势,比如《疯狂的石头》、《低俗小说》、《两杆大烟枪》、《上帝之城》等等等等。但《记忆碎片》用的是最精雕细琢、环环相扣、严丝合缝的。更重要的是,它不仅用的天衣无缝,也似乎必须这样剪辑、只能这样剪辑,完全不是趋炎附势(流行趋势)或者是可有可无。为什么这样说?那就必须说说它的内容了。(如果还没看这部电影并且希望看这部电影,以下两个段落必须忽略不读)
影片的主人公是保险公司的鉴证员,在影片的正叙线中,他喋喋不休的给电话那头的某人讲述自己一个客户的故事,内藏玄机,按下不表。倒叙线的故事讲起来真是让人犯难,因为用不同角色的视角,事情完全不同,我决定先以主人公的视角讲述:主人公平静的生活被一次意外事件打破了,夜晚,两个磕了药的男子闯入主人公家中,将其妻子奸杀,主人公为了救其妻,脑部受到重创,患上了短暂性失忆症,所谓短暂性失忆症就是,得病之前(也就是事故之前)的所有事情全都记得清清楚楚,包括自己的身世,自己的遭遇,自己的技能。可是得病之后所经历的任何事情都无法进行记忆储存,大脑只能记得5分钟内发生的事情。比如刚才还和你相谈甚欢,下一次再见你的时候便又是陌生人;每天早晨醒来,都不知道自己在哪里;永远也看不明白电视剧,因为从来搞不清楚前因后果,唯一能看懂的就是广告……这样的人,痛失爱妻,又得了这样的怪病,原本再无活下去的勇气和能力,可是抱着给妻子报仇的信念,他四处寻找犯罪嫌疑人约翰·G,而唯一的生存方式就是“小纸条”、“拍立得”和纹身。主人公的身体的最醒目处刻着“杀死罪犯约翰·G替妻子报仇”,时刻提醒着自己要做的事,浑身上下刻着关于嫌疑犯的一些真相,细节不断增加;小纸条上则记录着“哪一天几点几分到什么地方见什么人”之类的行动指南;拍立得的照片有旅馆和各色人,旅馆记录着主人公的住所,每一个的照片下面则写着判断标准,如“不要相信这个人所说的一切”,又如“她和我有同样的境遇,会帮助我。”在每次见到这些人的时候,都会拿出照片进行比对,按照照片上的提示做出新的判断,然后将自己的结论不断更新。“小纸条”和“拍立得”就是大脑的存贮器。正因为主人公要靠着眼前的、仅有的、支离破碎的、转瞬即忘的线索去探索过去,所以我们也必须跟随着他的记忆方式去拼贴他的经历,这也就是我说的必用“乱七八糟”剪辑的道理。靠着这样的生存方式,寻凶之路险象环生又笑料百出,为了躲避追杀,一路飞奔,跑着跑着却忘了自己是在干什么,差点因此丧命;隐匿在嫌疑犯房间的厕所里等着暗杀,等着等着就忘了自己在哪里,不仅洗起了澡,还睡起了大觉……经过了艰苦卓绝证据收集和追踪,主人公终于找到了犯罪嫌疑人约翰·G并将其击毙。
但事情的真相果真如此吗?完全不是。探长企图利用他杀掉毒贩子吞掉赃款,毒贩子的老婆利用他杀掉仇家,还有更多的约翰·G死在了主人公的枪下。当主人公知道约翰·G早已死去,知道爱妻其实并非死于罪犯的奸杀,他选择了遗忘,注意,是选择。因为活着必须有理由,活着必须有意义。他将一些莫名的细节刻在身上,成为了关于嫌疑犯约翰·G的另一些“真相”,开始了新一轮的寻凶与复仇,而这新一轮的复仇就是影片讲给我们的故事。
虽然影片只讲述了一个杀死约翰·G的故事,却让我们能够想见到在这之前很久和这之后很久很多个杀死约翰·G的故事,大概这就叫做电影的张力?一直不懂“张力”这个词是什么意思。说哲学意味恐怕还更直白些,那就是:人生就是毫无意义的周而复始,为了活着,我们拒绝真相,我们不得不进行自我欺骗,为自己制造一个又一个目标、一个又一个意义,一个又一个……

 7 ) 你想要的世界是你所想要相信的世界

当你发现你面前一直在交谈的人你却想不起来她的名字,当你发现前一分钟还在做一件事情下一分钟却想不起来自己在做什么的时候,你一定会觉得自己是个怪胎。你所习惯的必定是写个字条来提醒自己。因为你所见的你所记忆的也许不是真实的,就如同一句台词所说:“记忆是会被扭曲的。它只是一种演绎,而不是记录。”

导演处理故事的手法颇有意趣。如同标题《记忆碎片》,画面都是片段式的,甚至还会看到重复的画面。就如同在听一卷磁带,将磁带前进,然后倒带至前一曲再前进,再到带至更前再前进,直到全部事情真相大白。正是这样反复强调的片段让你一直想要看到最后欲罢不能。也正是这个反反复复的过程在强调电影最开始要秉持的一个观点:事实才是可信的,记忆是会幻化的是不可信的。

但屏住呼吸看到最后的时候,你才会发现原来这都是废话。你所依赖的事实也许是经过篡改的事实,毋论是身边人或者自己。人所有的主观意识会支配所谓的事实,就如同人会潜意识将自己想要忘却的记忆抹去,也会要将自己所不愿相信的事实篡改。因为,你所相信的世界只是你所想要自己相信的世界。

但从故事本身也许远没有那么吸引人,但是这种叙事的手法却着实让人眼前一亮。

 8 ) 最后的台词

我们是谁
我们在做什么
我们生活下去的意义是什么

这一切都需要我们的记忆来告诉我们
我们的世界 是不是没有了记忆就消失不见
我们是在为记忆而活



最后 莱纳一直在说服自己
给自己找寻活下去的理由和勇气
无数个John G.
是他活下去的唯一目的



“我要相信世界不是我想象出来的
我要相信我所做的一切依旧有意义
即使我不记得做过什么
我要相信
即使闭上眼睛
这世界依然存在
我相不相信世界依然存在?

我们需要记忆去确定自己的身份
我并不例外”

 短评

神奇的剪辑让故事内容呈现出了光怪陆离的多种路径,在记忆的初期,只需要烧掉两张照片,多加一个注脚,命运就会像一俩失去了刹车的悍马一样在历史的胡同里横冲直撞,莱纳在片刻清醒时的自问自答讨论存在感,需要多看几遍才理解

3分钟前
  • 袁牧
  • 力荐

不错,一开始我还以为家里的DVD坏了,怎么倒着放的

4分钟前
  • 小豆子
  • 推荐

看的时候一直在想有没有谁会做个自己剪辑的正序版本……

5分钟前
  • Sophie Z
  • 推荐

在六月五日的前一天特意看这部电影的,想了解一个没有记忆的组织,是如何确认自我的,在开头的时候还真以为没有记忆也是能确认自我的,然随着电影延伸,最终仍旧证明一个没有记忆的组织是没有自我的。一个没有自我的组织,在这世界做什么呢?复仇,杀人?

9分钟前
  • 暖鱼
  • 力荐

你可以连看5部烂片 然后忘掉他们 或者用同样的时间 把《记忆碎片》看上5遍 然后爱上它

11分钟前
  • 周鱼
  • 力荐

抖机灵这事吧,真没那么玄乎

12分钟前
  • Zephyrance
  • 推荐

约翰G只是失去记忆的杀手活下去的理由而已。一场无穷无尽的反复与补完,教导电影学院派诸君“管中窥豹”也会随时间轴递进转变为叙事一法。虽然没什么大牌演员,但各位的表演却也都很到位,甚至海报都与主题的嵌套法配合得恰到好处了。lenny变sammy的一处镜头是脱出困境的钥匙。

16分钟前
  • 文泽尔
  • 推荐

那个不到半秒的画面。。。另外请问一下楼上那个“短”评是怎么做到的!!?

20分钟前
  • 高源🌈
  • 力荐

一个针管引发的血案。

23分钟前
  • Mark Johnson
  • 推荐

用记忆来确定自己的身份,让自己相信世界仍然存在。剪辑手法太诡异了,看的我也失忆了。浑身发抖

28分钟前
  • △▲凉度▲△
  • 力荐

克里斯托弗·诺兰最形式主义的作品。片如其名,当时看完脑子完全呈碎片状了。影片高度风格化的剪辑和叙事结构既是最大优点,也是不足之处。

29分钟前
  • 冰红深蓝
  • 力荐

二十六个碎片,将后十三个碎片倒叙,以彩色片形式拍摄,前十三个正叙,分别加在十三个彩色情节中,并变为黑白片,以突出纪录片的风格。后十三个碎片每个碎片再被分成两半,并颠倒顺序,黑白片时而在两半之前,时而之中,时而之后。

34分钟前
  • 握不住的灵魂
  • 推荐

虽然知道多看几遍有可能会看懂,但我觉得应该把这个时间献给更多的电影。

39分钟前
  • 即兴表演艺术家
  • 推荐

导演用一种前无古人的倒序方式营造出“支离破碎”氛围,让观众深刻体验到Lenny破碎的生活及内在,我们如Lenny般扮成侦探,在电影里寻找着所谓的真实。而那织在复杂结构中的情感更让人没有办法不被感动。“如果自欺才能使我快乐,我选择如此的活着。”我们要生存下去必须给自己一个理由,否则就会精神分裂。但那些我们坚持的东西可能只是自己假象中的虚幻。一觉醒来时看着天花板问问自己:我是谁,我为什么在这里。然后你开始回忆,当那些记忆的碎片一点一点拼凑起来,一个完整的可能也并不客观的现实呈现在眼前,你,是否惶恐?

41分钟前
  • Lan~die
  • 力荐

第一个想出这种拍摄手法的人简直就是天才。

42分钟前
  • 朝暮雪
  • 推荐

这片子有基本逻辑失误,细节上的小BUG也不少。1.为妻子报了仇的事实会忘记,要复仇的这个念头却固执到全然不会忘记?2.原则上似乎受伤后所有的事情都会忘记,却不会忘记自己的健忘和失忆,到处跟人提醒:我有个病……,且每天醒来仍旧能依次的、逐步的写下字条拍下照片,并且不会忘记出门给自己带上宝

45分钟前
  • 匡轶歌
  • 力荐

如果还没看过,那么现在最该做的是千万别看任何有关的评论,立刻飞奔到影碟店,买张带导演评论的D版,然后开始失忆之旅。

49分钟前
  • 苏比
  • 力荐

这片看起来太累了。。。

51分钟前
  • 库索
  • 推荐

真烧脑子

52分钟前
  • 鱼丸粗面
  • 推荐

诺兰大神的作品,改编自他弟弟的短篇小说,这一家子都是大神。

56分钟前
  • 七色光
  • 力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