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长的季节

已完结

主演:范伟,秦昊,陈明昊,李庚希,刘奕铁,蒋奇明,刘琳,史彭元,侯岩松,林晓杰,王佳佳,杨一威,唐曾,张帆

类型:电视剧地区:大陆语言:国语年份:2023

 剧照

漫长的季节 剧照 NO.1漫长的季节 剧照 NO.2漫长的季节 剧照 NO.3漫长的季节 剧照 NO.4漫长的季节 剧照 NO.5漫长的季节 剧照 NO.6漫长的季节 剧照 NO.13漫长的季节 剧照 NO.14漫长的季节 剧照 NO.15漫长的季节 剧照 NO.16漫长的季节 剧照 NO.17漫长的季节 剧照 NO.18漫长的季节 剧照 NO.19漫长的季节 剧照 NO.20

 长篇影评

 1 ) 慢慢把遥远的事物震碎

姜育恒沧桑的声音响起,《漫长的季节》终以一曲《再回首》结束了它忧伤而遥远的故事。

在前面11集诸多现代前卫的插曲和片尾曲播放时,我曾想过,为何没有一首九零年代的歌带我们直接进入那个年代。像贾樟柯在电影中插入叶倩文的《珍重》,自然摇动人们怀旧的细胞,通过那温情的旋律反复确认,是的,这是浪漫的九零年代。

然而《漫长的季节》似乎要说一个截然不同的九零年代的故事。它选择慢慢讲述巨变,选择温暖而明亮的季节描绘人们心中萧索寒冷的北方,选择用近乎与现实动作同步的拍摄节奏,呈现一个已被浓厚滤镜罩住的时代。当范伟骑着他的大杠自行车从小坡上忧愁地滑行下来,当老太太拖着垃圾车一点一点吃力地跨上台阶,当孩子在铁轨上朗诵一首还未写完的诗……没有什么是迅速的,一切都像是实际能够感知的节奏。但对现在的观众来说,已经太慢,太慢,包子还在秋天的夜晚慢慢冒着热气,嗖忽之间,年轻的人老去,存在的事物消失。

对时间分量的感受成了我初看这部剧时最为迷惑的部分。像一座巨大的迷宫,忽而我可以慢慢欣赏周边的风景,忽而我不知道进了什么胡同,怎么也走不通。走了大半程回过头来,才发现迷宫的地图原来是这样:《漫长的季节》有三个时间段的故事,交叉跳跃进行。它们各自的悲喜轻重掂量着那时间段里人们生命的重量。最终,不同人的命运汇入同一条河流,那条河流看似平静,却已走过千山万水。

从1997年至2017年,跨越20年的故事,野心勃勃地描绘了一幅时代图景。在我们熟悉的语境里,那个时代从来都与昂扬激荡、乐观奋进相关,人们走向光明的未来,迎来千禧年、迎来新世纪。但是,《漫长的季节》何其残忍。“王响,响亮的响”,“王阳,太阳的阳”,人如其名,却纷纷迎来截然相反的命运。于是一组曾经在记忆中宏伟而温馨的时代景象,终于被这些故事的拼图“肢解”——它们呈现出真实的样子,令人沮丧、失望的样子。无数失落的细节拼出另一种图案,使我们终于记起来,那时不是所有人都有美好的前程走向了光明的未来。

三个落魄的中老年人是这个故事的核心。范伟饰演的王响,秦昊饰演的龚彪,陈明昊饰演的马德胜,他们在2016年重聚,由一起套牌车事故共同调查十八年前未完结的杀人案件。明面上,龚彪不过是为了自己满心喜悦买到的新车早早找到冒牌车主再重新拿回新车,结果他的姐夫王响偶然发现,被冒牌车撞的人背影与十八年前儿子死前他在铁轨上看到的背影几乎一模一样,他凭着疯狂的直觉拉上辞职已久的前警察马德胜,再次苦寻事情的真相。

回忆与现实并行,缓缓拉开时间的巨幕。有两个王响带着时间线走,一个是中年时骄傲的他,一个是老年后卑微的他。

在王响尚有贴心的老婆、俊朗的儿子、体面的工作时,他是那个时代的骄子。尽管过着平凡的小日子,背后总归有一棵大树——桦林钢铁厂,作为他命运尊严的最大背书。他的名字也包含了满满的期冀,“响亮的响”,与再往前一个奋进的时代关联:父亲挖下的第一锹土,他以劳模继承着开创者的荣光,集体命运与他个人紧密相关,不论何时他都不会舍弃自己的骄傲,也不会背叛这个给他带来骄傲感的集体。

随着桦钢厂解散的传言风云四起,人们慢慢发现,坚不可摧的钢铁厂也将要破碎崩塌。所有在那个安全的圈圈里生活了一辈子的人们,既惴惴不安地害怕罩着他们的“大树”倒下,又似乎总会乐观地相信,它不可能真的倒下来或者倒在自己身上。这种习惯安全和对不安的恐惧不断冲击着火车司机王响,直到他发现,他也不可避免地被写进了下岗人员名单——真正的崩塌马上就要降临到他头上,给他整个家庭带来沉痛一击。

王响奋力地想去挽救什么,像一个溺水的人拼命要抓住浮板。他抓住刚进单位的大学生龚彪——因为龚彪的厂办工作离“一把手”最近,可以带来前线消息;他也抓住办案警察马德胜——因为马队在办桦钢厂的命案,兴许参与这个大事件可以为他另辟蹊径,用为集体作贡献来避免被下岗。

然而这两块浮板,龚彪和马德胜,看似坚固,也在湍急的大河中各自漂荡。他们那时还没有像王响一样感到即将坠落的危险,龚彪悠哉游哉地追着美丽护士丽茹,马德胜也不可一世地相信自己的办案能力。他们是另一种面貌的乐观,也同样天真地相信,只要努力只要有才华,美好的未来总会属于他们。

当这三人在2016年的街头重聚,不用娓娓道来什么曲折的故事,人生的残酷已经写在他们脸上。那个意气风发的清秀大学生,变成了一个满脸痘坑、有酒糟鼻也有油肚的糙汉;那个目光犀利的警察队长,秃了头扎起辫子,为老年大学的拉丁舞比赛名额争个面红耳赤。

似乎只有王响活在了一种平和中,但实际上,他平和之下的疯魔也是强力黏合剂,将落魄三人黏合到一起。一个家破人亡,一个婚姻即将破裂,一个单身与狗为伴——三个身心面貌备受摧残的浪荡汉都没有什么好失去的,只有固执地追索那个背影是谁,才仿佛能为平庸活着的当下增添一点意义。

“响”、“彪”、“胜”三人,一条明面上的故事线,呈现人们能“看到”的命运巨变;《漫长的季节》中还有一条暗线,从来不曾出现在光明的白天,出现在温暖的地方,主角只在黑暗中苟活。那是三个被遗忘的孩子,沈墨、傅卫军、隋东。

直到碎尸案开始侦察后,沈墨这个名字才在人们的讨论中出现——但只是一个名字,而不是桦钢厂区范围内有具体社会活动的人。这个人物的出现就与死亡、不详相关,从疑似她的死亡展开,唯一与她深交的人物王阳,王响的儿子,牵起了明暗两边。

以沉默形象示人的女孩沈墨,直到故事中途她的养父母出场,我们才大概明白这个女孩的过去——不用回忆什么,只需一个养父和她单独在招待所房间里的场景,所有观众都能感到黑暗已经笼罩了这个女孩的一生。从那懦弱的大娘的目光、恐怖的大爷的目光看去,这个女孩没有一点反击的可能。当她从电影院出来时,大爷长长的影子跨越遥远的距离达到她身体,成为一个可怕的隐喻,预示这个人物不可能幸福的未来。

哑巴傅卫军和结巴隋东,看似坚韧地活着,充满狠劲,实则用最底层弱肉强食的思路,搏取唯一一点生存空间。他们每得到一点喘息的机会,都是不惜生死拼尽全力得来的,在一个侧写(马德胜的描述)中我们得知,他们无父无母,是社会边缘可怜的孩子。

这三个小孩,在黑暗的烛光中结成了牢不可破的联盟。一起期许可能光明的未来,也一起反抗现实可悲的命运。在他们终于搏来一个录像厅后,可能短暂地相信过,动荡不安终于结束,凭借“一亩三分地”做上小老板,他们也可以像正常人一样,过上安稳的好日子。

然而关于命运玄妙的事正如那句俗语,“麻绳专挑细处断,厄运只找苦命人”,沈墨短暂地牵起王阳温暖的手之后,养父母的恐怖控制就再次降临,她反击,他们就做得更凶狠。被迫拍下的裸照影响了她的学业,被夜总会同事下药把她送上了肉身的交易台。哑巴和结巴也被霸凌到没有还击之力,好好活着对他们来说根本是奢侈。

被逼到墙角再也没有什么可以失去的,唯有以暴制暴的复仇才能将他们同时拉出厄运的牢笼。抱着这样坚定的信念,沈墨在有意也偶然的情况下杀害了侵害她的港商和背叛她的殷红。那八十万汇票被三个孩子劫走——本属于桦钢厂工人的安置款不翼而飞,瞬间使隐藏已久的财务危机暴露,钢铁厂呼啦啦如大厦倾,人们如鸟兽散……

1998年工人下岗潮,代表明面上的宏观事件;1998年秋天发生在厂区的杀人案件,代表了暗地里的微观事件,两者交织在一起,把时代的汹涌浪涛推到众人面前。无论有着光明前程还是黑暗过去的人们都不可避免地被“海啸”无声淹没,他们还来不及反应,所有曾经拥有的美好事物统统瞬间消失。

我们在创作者布下的悬疑迷宫中走了很久,才慢慢发现这场海啸发生的轨迹早有来头。比如王响老婆三年没报销的医药费,比如某个午后不合时宜被工人偷偷运走贩卖的设备,比如李巧云悄悄在夜总会打电话告诉家里她还在工厂上班,比如孩子们在慢慢变坏,从偷一个轮胎开始,直至用最凶残的方式对待他们的同龄人……

最小的恶慢慢汇聚成大面积的恶。邢建春、宋玉坤之流,熟谙权力和利益交换的法则,在灰色地带游走。他们冠冕堂皇地使用正义和道德的词语,做的却是最龌龊的事。人性中最幽暗阴冷的部分,总能伴随危机一同到来,你无法分辨到底哪个是因哪个是果,最终无论善恶,大家都一起陷入泥潭。

在这丰富的失落群像中,我最受触动的一个人物细节,是邢建春身上的那个尿袋子。当他多年后被当作黑中介抓住现形时,曾经保护他耀武扬威的黑色大衣也不能牢牢包裹住那泄露命运底牌的尿袋子。病痛、卑贱、无能为力与这个道具一同在光天化日下展示,经历过困苦的人们都懂得,邢建春的嚎啕大哭意味着低到什么程度的辛酸。

不过,这众人当中最为奇葩的,可能还要属秦昊饰演的龚彪。他是迷宫中一个独自漂荡的人,看似没有和任何坚固的事情联结起来,也没有什么能动摇他的乐观。他如此无所事事地纵容自己的失败,也能在失败中迅速找到慰藉,我们不知道他为何坚韧地漂荡,直到他爱的丽茹和他真正宣布分手。

原来,在龚彪心中,丽茹就是他最坚固的事。不管她曾经欺骗他、利用他进入婚姻,也不管她不能生育、婚后总是嫌弃他,他从来都没有把这些挫败当成真的挫败,直至丽茹决定和他的人生分道扬镳,那个曾经大谈弗洛伊德也抱有美好理想的大学生才真的崩溃了。单纯对爱情的理想支撑他变成一个一事无成的糙汉,但当这心底最在意的事情失去时,他才有了告别一切的勇气,和残酷的世界说拜拜。

龚彪的新车在被短暂拿回来后就载他共赴黄泉。奇妙的是,车飞起的那一刻,他却久违地感到快乐,因为终于有一次,命运捉弄他却把他放到了好运这边——他终于中了彩票。对命运的不公,在这次飞升中扯平。不管他接下来的一个瞬间要去哪里,去天堂还是去地狱,起码人生在那一刻,所有厄运都得到了偿还。

这戏谑的黑色幽默,没有给我们带来持续的欢笑,相反,随着时间巨幕的拉开,我们越来越没法轻松笑出来——悲楚才是人生的底色。

世间小人物的命运,在《漫长的季节》中浮浮沉沉。他们没有什么人生大事要实现,也不是要做什么成功之路的主角,只不过在悲哀的磅秤上大家拥有同样的分量。唯一公平的是,不管失去至亲还是被霸凌、被侵害,当秋日爽朗的天空有一片明媚的阳光出现,它会照耀所有人,为他们带来片刻抚慰,仿佛某一刻美好会凝固为永恒。

骑着大杠单车的王响,就被这样的阳光照耀着,缓缓骑出厂区。某一天他忽然发现,儿子没了,老婆没了,工作也没了,他无依无靠。拼尽全力死死保住的是一场空,阳光还是照耀着他,他准备在心爱的铁轨上孤独死去。

如果没有那一声啼哭——王响的一生就结束了。在1998年轰然袭来的秋天,他和沈墨一样,被命运的铡刀截成两段。一段永远停留在1998年秋天以前,巨变和执守、冷酷和温情同时激荡着他们,让他们恐惧不安,也奋力地保卫着什么;一段在1998年秋天以后,季节漫长得过于冰冷,仿佛和死去的人一起死去了,活着对死去的人是一种愧疚和罪恶。

代表温暖和善良的王阳,终于还是牵动了两个人的命运。王响像救起铁轨边被遗弃的婴儿一样,再次救起了被人世遗弃的沈墨。他们明白这一次“生”意味着什么——“王阳,太阳的阳”,曾经是他们心中最暖的支撑,在各自苟活十八年后,依然像秋日阳光照耀了他们,融解了共同的悔恨和愧疚,也重新帮他们获得了慰藉与希望。

我想没有人会忽视那首王阳写下的诗,

“你想成为什么?”

“我想成为诗人。”

诗人并不是一种职业,也不是世俗的成功,只是一份活着的态度。他单纯而坚定地,从破碎的时光深处传来天真:

“打个响指吧”,我们好好地,继续活下去。

 2 ) “桦林”本地人的一些感想和案情推测

开篇就看出是辽宁,“铁西”就在我们隔壁区。“桦钢”到底是本钢还是鞍钢先不纠结了。写个长评,先对剧中的地域表达感概一下。至于对案情的猜测在后半段。

做为一个沈阳人,想说王阳成长的家庭经历真的不要太典型。

在东北,几乎不存在任何宗族观念,但集体意识比全国哪个地区都强。王阳的父母都是国企员工,没有什么文化,更没有什么远见,理所当然的认为孩子将来只要和爹妈一样进厂拿铁饭碗,走和自己一样的路就能过得很好。对高学历、高薪基本是比较无所谓的态度。另外出去做生意是不可能纳入考虑范畴的,个体户在他们那代人眼里赚得再多也“不体面”。

这段描述 说的不就是我父母么😂

生活在这样家庭的孩子通常本质不坏,大都善良单纯,但对社会的险恶完全不了解。在家属院儿里度过成长期,不知天高地厚也无法分辨妖魔鬼怪。不想和庸碌的老爸老妈一样,但又不知道朝什么方向努力,急于向父母和社会证明自己。他们这摞白纸遇到什么人就染上什么色,未来是前途光明还是一片黑暗,只能看运气。

而90年代的下岗潮无疑也是东北职工家庭的至暗时刻。

这不单单是失业的问题,对于信奉集体主义的人来说,信仰崩塌的打击是毁灭性的,而且是身心俱毁。唯一能够引以为荣的几十年的职业生涯旦夕之间被全盘否定,工人阶层对学校、工厂等一些社会权威组织机构不再信任,产生嫉妒、仇恨、报复、消极的心理情绪,也自此引发了一系列的社会治安危机。小偷小摸甚至拦路抢劫的人越来越多,涉足黄赌毒以“糊口”和逃避现实的人群也开始逐渐浮现在明面上。最穷凶极恶的“刨根”受害者高达数十人,仅仅是为了抢劫财物。

图中这句台词,东北80后小时候哪个没被家长念叨过。90年代东北的晚上,大街上向来空无一人。

所以王响十八年前明明身体都招架不住却“招之即来”地协助侦破命案,十八年后和几个兄弟组成“老年侦察队”亲自查找凶手就很好理解了。前者是为了给自己争取保住工作的机会,后者是对集体彻底绝望后的个体出击。

剧中穿插叙述前后十八年的两起主要事件,对比着主角团的人生轨迹和外形变化,难免让人长叹一声。

这特效化妆技术是不是太牛了一点

但即使是这样沉重的时代背景,全剧的基调还是比较轻松搞笑。看之前有刷到说这部剧略恐怖不敢晚上一个人看,我个人是一点没觉得。反而觉得这种娓娓道来的叙事方式对于凶案剧无能的观众来说也太好接受了。没有过于压抑的感觉,又穿插了比较密集的笑点,真实性、艺术性和娱乐性都很强。导演的功力真的深厚。而演员这一块,“狂飙演技”我都说累了,不愧是影帝影后级别。

抓假车牌贩子这幕真的是笑出眼泪,配合演员的东北口音,截图这会儿功夫都忍不住笑出声。在第四集33分50秒,一定要去看有声的。

———

关于案情的一些猜想:(主观猜测,欢迎打脸)

首先死者可能不是沈墨。王阳在案发后一直战战兢兢,明显是知情的。第七集末尾王响还在他床底下翻出了沾满血渍的防护服。

加上抛尸者之一就是沈墨弟弟。

耳朵上的助听器

如果沈墨真的失踪了,他们两人不可能是这个态度,本来就胆小的王阳更不可能不配合警方调查。而尸块中出现了沈墨的“四纹小指”,沈墨学校的食堂饭卡等可以证明身份的物证,可能是一个烟雾弹,说明沈墨想让别人,特别是熟知她的“四纹小指”特征的养父母,认为她已经死了。并且分尸者(之一)就是她。关于这一点剧中做了很多铺垫:一、她是医学生并有多处她正在学习人体骨骼结构的镜头。二、她其实和她弟一样是狠人,这女孩是典型的外柔内刚,是被养父逼上了绝路。

至于为什么要这么做,剧中也交待得很清楚——她和她的禽兽养父就必须拼个你死我活。养父已经把强迫她拍的内衣照贴到她学校的公告栏了,沈墨是想用这种方式让自己“被消失”,以获得真正的自由。

而死者究竟是谁,大概率跟和钢厂厂长勾结的不良港商有关。这种灰色地带里最不缺的就是身分不明的年轻女孩。但我觉得这些孩子倒未必会杀人,很有可能是刚好撞上了什么事故或事件,利用了死者。王阳熟悉桦林市的高热炼钢设备、铁路和水路,就跟开头马队长说的一样,别人把不着这里的脉,但在这生活了十八年的王阳可以。

所以我倾向于王阳也还活着,并很有可能和沈墨一起。前几集和第七集有个呼应的跑进玉米地的细节,很可能就是王阳,相信这剧不会有无意义的对照。

啊,这一天一部小型电影的节奏真的很爽,期待今晚的剧情。

 3 ) 《漫长的季节》:再华美的篇章也掩盖不了它父权制的臭味

前排提醒:没看就不要看了。

最近把大热的《漫长的季节》看完了,说实话我没看懂为什么能这么高分——9.4分,我大豆瓣评分虽说也会有一定水分,但是在这一众评分表榜上已经是最不水的了,我看电视电影常常用来她筛掉一些低分作品,豆瓣评分对我是有一定参考价值的。

直白的说,我觉得这部剧不值9.4分。

1. 故事到底在说什么?

故事的主线围绕王响寻找他儿子死亡真相这件事上,表达的是父爱这个主题,问题是在他儿子没死的时候,王响根本算不上好父亲。

等等,不会有人对王响不是个好父亲还有疑问吧,在儿子王阳活着的时候,王响可是打骂呵斥捆绑限制人身自由样样来啊。如果你们的父亲是这样的,你会觉得他是个好父亲?

父爱的表达难道就是,生前打骂呵斥捆绑儿子限制人身自由,死后追求儿子死亡真相?!

把这样的剧情定义为父爱就很奇怪,更为恰当的形容是父亲对于之前没有好好对待儿子没能跟儿子好好沟通,到儿子死了之后都不知道他为什么死,很是自责和愧疚。

整个剧情大家再想想就会发现,这和抑郁症孩子跳楼自杀,父母不相信孩子是自杀,和学校各种扯皮,运用各种方式扩大事件的影响力,其实是一样的。

整部剧中,公安局很早就给了王响“你儿子是自杀”的结论。为什么王响不能接受这样的结论,一个是好好的人出门,第二天就变成了冰冷的尸体,没有父母能接受得了,二个,孩子自杀是对父母最大的控诉和抹杀,王响承受不来独生儿子对自己这样深层的恨意。

我们要清楚一点是,王阳是知道所有事情的,沈墨没对他做任何的隐瞒,王阳是在意识清楚,信息对称的情况下跳的桥,这是他自己的选择。

所以王响追求真相是为了谁,为了他自己。

2. 嘴上说的“往前看莫回头”,而整个故事都在讲过去。

片尾的“往前看莫回头”是王响对过去的自己说的话,希望自己走出对儿子死亡的自责和愧疚,走出过去,活在当下,相当于这部剧的剧眼。

但是《漫长的季节》这整部剧本来就是一部讲过去的剧,它讲的是东北90年代下岗潮时期的事情,我看到很多人都说这部剧反映的就是东北那个时代,这个我不置可否,问题是这个时代不是已经过去了么。

整部剧本身就在怀念纪念那个时代,在怀念过去,本来就是在回头看,最后给我来一句“往前看莫回头”,不加这句也就算了,加了这句,你是想说整部剧是场梦,还是什么都想要什么都做不好?

3.为什么说整部剧散发着父权制的臭味。

① 为什么是男婴?因为要重现父子情

王响能在火车的轨道旁捡到男婴这个情节让我很有疑问,为什么是男婴而不是女婴,从现实情节的设置上,也是捡到女婴更合理。

我国这个大环境大家都知道非常的重男轻女,90年代的东北肯定也是重男轻女的重地,我们根据王北长大后的样子知道王响捡到的是一个健康的男婴。

王响能捡到健康的男婴本身就不合理,这部剧的主创舍弃了情节的合理性,也一定要是儿子,为什么?明显是想让王北和王响重现父子情,为了后期表达王响作为父亲的改变而设置了这样的情节,主要还是要表达王响儿子父亲的身份。

② 这部剧本是给父亲和儿子看的以父子传承为主轴的剧

我作为一个江苏人,对剧里的很多情节没什么共鸣,我就好奇什么样的主创团队会创作这样的故事,就去搜了这部剧的主创团队。剧本是于小千原创的,于小千,78年生人,山东人。导演辛爽,81年生人,东北人(吉林)。

剧中的一个时间点是97年王阳高考,按照这个时间推算,王阳应该是79年生人,和导演及主编剧是一个年龄段的,由此可知王响的年纪应该也和导演及主编剧父亲的年纪差不多。

已知导演辛爽是有一个儿子的,于小千的私人信息查不到,以剧中对儿子的执着,我猜想于编剧应该也有个儿子。

这么多因素叠加起来,让我觉得这部剧本身就是中年男人在讲他父亲的故事,是一首写给父亲的赞歌,那么他是讲给谁听的呢,是给他儿子听的。

这个中年男人对父亲之前对待自己的方式是不满的,虽然不满,随着儿子的出生他开始理解父亲,同时也在担心儿子如何看待自己作为父亲的身份,所以就写了这部剧,这既是给“父亲”看的,更是给“儿子”看的。

他想说的是,儿子,虽然我对你不好,但是我也是从儿子这样的身份走过来的,我也被父亲打骂过,对父亲不满,但是我现在开始理解他了,你看我现在还给我父亲拍了部电视剧来歌颂他。

我父亲虽然打骂呵斥捆绑限制我人身自由也赚不到什么钱,但是我现在回想起来仍然觉得他是个好父亲。所以你也会这样,不要怨恨我,总有一天你会理解我,因为你也会成为父亲,你也会成为我,到时你就理解我了。

同时这部剧更是在安抚那些对儿子不好的中年父亲、老年父亲以及即将成为父亲的青年男人:别担心,虽然你一事无成,对儿子也不好,但这不妨碍你是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他们其实在降低父亲这一标准,降低对男性的要求,在给男性做心底按摩。

③ 为什么很多人闻不到臭味

可能有人会说,整部剧的对男性角色和女性角色的塑造,本来就没在走完美的戏路,为什么要单拎出男性角色?

这也是主创的高明之处,看似平等,其实玩的都是狗屁倒灶的把戏,听我慢慢将来。

整部剧创作的角色不管女性男性虽然都各有缺点,可是大家要知道这部剧的主角是三位男性,所以三位男主角的戏份最多,我们作为观众,也容易带入他们的视角,更容易体察他们的心理路程。

大家没意识到的是,主创塑造的男性虽然角色不怎么样,但是他们给这些男性角色洗底洗的也很用力。

就说说王响这一男主角的塑造,在儿子和妻子没死之前,他既跋扈又专制,后来主创团队就给他安排了一个重生的儿子,再续父子情。又给他安排了一个小十几岁的李巧云,什么买冰激凌送花善意祝福都来了,这套“浪子回头金不换”的把戏给男导演男主编玩的明明白白。

至于年龄,剧中的王响显然已经退休了,李巧云是2016年办的退休,2016年女性的退休年龄是50岁,男性的退休年龄是60岁。

金手指开到这种程度已经算是过分了,没想到还有更low的,他们把男1男2都给写死了。你知道死亡是一个最能抹杀过往坏印象的万灵药,男3好点也被写成中风了,整部剧最后搞的为惨而惨,为死亡而死亡,你还好意思计较这些角色上的犄角旮旯么?

④ 另外的不对劲以及此剧的影响

这部剧看到最后,我也鞠了一把伤心泪,本来也就过去了,后来越回想这部剧越有一种强烈的不适感。

市场上写父子情的电影电视剧其实也不少,为什么这部剧让我感到这么不适,我后来想想可能是因为大多父子情的影视作品描写的都是中青年父亲和幼年儿子,而这部主要描写的是老年父亲,还是日常很常见的垃圾老头。

描写年轻父子情的电视,我还能看到青春洋溢的脸,或消瘦或健壮的身材。而且不论现实生活中的男人怎么样,影视剧中的男人怎么说装也能装出几项优秀品质,装出个道貌岸然来。

而这部剧,好家伙,现在已经为这种长的又丑又老又胖又油腻又秃又穷的老头写赞歌了,都已经倒退成这个样子了?

这部剧里的老头早已经开始放飞自我,逃出女性观众对他们的客体化了。

如果我没记错的话,王响有两次在玉米地撒尿,电视明明可以不用表现这个镜头,可是他表现了。为什么,就是在降低你对男人随地撒尿的敏感度,这是在玉米地里尿么,明明是在我们的脸上尿。

相比于已经逃脱客体化的男性,女性演员还在削尖了脑袋扮年轻扮演青春活力,这平等么?

这部剧只要你足够敏感,一定早就能闻到父权制的臭味。很少人骂,完全是因为他遮掩的手法高明,但是遮掩再高明,也经不起细琢磨,一琢磨立刻臭气熏天。

这部剧极大的展现了男性角色的丰富立面,男性角色的描写非常的用心,在女性角色身上则看不到这种用心。

主角团就不说了,就说说那个不知道男多少号的保安队长邢三,老头团再遇见的时候,保安队长在卖假证。

我想这个角色总归是从年轻坏到老吧,结果好么,被老头团撞破他在使用尿袋,很可怜有没有,道德压力立刻给到你。再后来他还帮助了老头团,更是在王响给他钱的时候他也不要,这形象不就立起来了,顺带的邢三都被洗白了。

这部剧致力于表现男性与男性的友谊,你看年轻时候彼此有芥蒂的邢三最后也被写成了互帮互助。

而女性这边,女性和女性都在互相坑害,具体例子我就不举了,大家回想下剧情就明白了。

剧中男性和女性的关系上,我们回想一下就会发现男性是施害者、拯救者,也是付出者和引领者,感受到男性的无所不能了么,这就是一部典型的以男性为中心的剧。

男性看完这部剧,会感到更多的力量,虽然我一事无成样貌丑陋,但是我依然是个顶天立地的男子汉。女性看完这部剧,除了感受到更多的被当做背景和客体化之外,只有深深的无力感。

大家可以比照一下《黑暗荣耀》这种以女性为中心的剧,《黑暗荣耀》虽然不完美,但是最起码做到了“女性是施害者、拯救者,也是引领者”,一对比就能感受到很大的区别。

我一般不会花功夫写一部剧的差评,我的想法是都已经浪费时间看了部烂剧,就不应该浪费更多的时间写长篇大论。

那为什么会写这篇呢,完全是因为这部剧的评分太高了,这说明这部剧做的很隐蔽,很多女性没有意识到这部剧的内核是屎。这还是部网剧,网剧的受众一般都比较年轻,我不能忍受年轻的女性吸收这坨屎。

我还要指出的是:这部剧可比那些情情爱爱和雌竞的剧有毒多了,情情爱爱和雌竞的剧虽然内核也是垃圾,但是它们最起码也会往垃圾里放些糖或者巧克力又或者把包装搞的漂亮一点,让你不至于吃第一口就发现是垃圾。

而这部剧是什么,他直接给你端上来一盘屎,然后跟你说这不是屎,是新型材料,只是外表像,吃的过程中,你一边怀疑,他一边找补,直到你吃完了整盘屎。

如果大家现在能容忍这部剧,下一部电视或者电影可能就是董x民这样的人物当男主角了,大不了再来个王响加强版的洗底套餐嘛。

千言万语汇成一句话,这部剧9.4分,在座的都有责任。

 4 ) 依然范德彪——之剧中关于《马大帅》有趣的联动彩蛋。

一部《马大帅》,半个电影史。

这还没看几集呢,里面就有好几个《马大帅》彩蛋。

如果你没看过马大帅,你可以理解为“彪哥”是一个曾经叱咤风云的东北“硬汉”,从事过无数行业。

本剧中秦昊的角色跟范德彪有很多相似之处。

来说说有意思的彩蛋:

第七集预告彩蛋更新:

剧中提到了解梦,心理学,弗洛伊德;在《马大帅》当中,彪哥曾经开过解梦馆,做中西结合心理咨询解梦业务,称谓是:彪哥解梦馆馆长——暨辽北精神分析研究所所长—弗洛伊德·康斯坦丁·诺维奇·德彪斯基。

-----

彩蛋1:

KTV门童就是当年《马大帅》吴总开的“维多利亚”的门童;认错是不可能认错的,当年在维多利亚上班的时候经常看着彪哥挨揍。

彩蛋2:

导演乱入环节,这个卫衣是彪哥同款;

彩蛋3:

剧中范伟跟秦昊吵架说道:你可真是个彪子。

在马大帅里,赵本山经常这么说范伟,秦昊在剧中的人设也很类似范德彪,主打的就是“不干人事,游手好闲的热心善良废物”人设。

彩蛋4:一开始范伟吃饭的餐馆叫“桂英烤肉”,在《马大帅》中,德彪曾任“桂英风味饭店行政总厨”,并俘获了桂英的芳心,但彪哥作为水库浪子,喜欢的却是维多利亚吴总的秘书阿薇。

桂英
阿薇一直以来都是天赋满满

所以不出意外的话,后面可能还会有更多马大帅的彩蛋。

 5 ) 【大结局更新】关于剧中的两首诗

首先,庆祝今晚《漫长的季节》完美收官! 其次,我想就剧中出现的两首诗,给出我自己的一些解读。 是的,既然大家都在讨论剧情,那我就另辟蹊径,谈谈这两首诗吧。 其实,在小说中插入诗词的做法很常见。最典型的当属《红楼梦》。 《红楼梦》第五回《游幻境指迷十二钗,饮仙醪曲演红楼梦》中,贾宝玉进入太虚幻境。 他在那里看到了十二钗的词曲(共十二副诗词),“预知”了自己与贾府之后的命运。 诗词,在小说中就相当于某种隐晦的“剧透”,它用一种比较隐喻的方式交代人物之后的命运。 同样的道理。网剧《漫长的季节》里的两首诗,也具备差不多的作用。 唯一的区别是,前者是中国传统的旧体诗,后者是新体诗,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现代诗。 先说第一首,《漫长的》。 这首诗出自于班宇的同名小说《漫长的季节》。是由这篇小说中的一个人物「小雨」所写,其实也就是班宇写的。 这首诗由四句四段组成(一共四段,每段四句)。 而我认为,最重要的是第一段和最后两段。 先看第一段: 打个响指吧,他说 我们打个共鸣的响指 遥远的事物将被震碎 面前的人们此时尚不知情 这一段第一次出现是在第五集,王阳约沈墨在铁轨上,他读给她听的。

第二次出现是在最后一集,王阳去世后,王响也读了一遍。

第一句“打个响指吧”——什么情况下我们会打响指呢?轻松惬意的时候对吧? 这句诗的意思是,当一个人快乐舒适的时候,打了一个轻松的响指,但他并不知道这预示着他之后的命运。 一个小小的“响指”,足以将未来的自己“震碎”。只是打响指的时候,你“尚不知情”。 就像第一集的王响,开着火车惬意地喝着茶水,旁边的人跟他说:“王师傅,整个响啊。”

于是,王响微笑着拉动了火车的汽笛,这里轻松愉悦的“汽笛”,就和诗中那个轻松愉悦的“响指”是相同的意味。 “汽笛”不仅象征王响此时的心情很好,也象征他现在的生活美好:家庭幸福,工作稳定,还是德高望重的“先进工人”。 而汽笛拉响,就像是一声来自“未来”的召唤,等待王响的,即将是丢饭碗,家破人亡的命运——只是现在的他“尚不知情”。 然后是最后两段。 喝一杯水吧,也看一看 河在平静时平静,不平静时 我们就错过了一层台阶 一小颗眼泪滴在石头上 很长时间也不会干涸 整个季节将它结成了 琥珀块状的流淌,具体的光芒 在它身后是些遥远的事物 其中“河水平静时平静”不是单纯指现实世界的河水是否平静,也是指人的心境是否平静。 当一个人内心狂躁不安时,就很容易出事。就像汛期的河水容易淹死人,高涨的情绪也会摧毁理性,埋下祸根。 “不平静时,我们就错过了一层台阶”。 在这里“错过一层台阶”和“错过最后一根救命稻草”是同一个意思。 如果河水汹涌,不会游泳的人就失去了脚下坚实的土地,他就无法踩着“台阶”上岸,最终被河水吞没…… 结合剧情,就是指沈墨的黑化,导致王阳被淹死的命运。

“一小颗眼泪滴在石头上”——这颗“眼泪”既是王响的,也是沈墨的。 眼泪“很长时间都不会干涸”还结成了“琥珀”。是指悲剧发生之后,痛苦情绪永远都无法消散,还凝固成一块像“琥珀”一样的石头压在心里。 不得不说,“琥珀”这个比喻把悲剧的痛苦都衬托得更唯美了…… 又或者,是痛苦的人不甘心,故意用“琥珀”这个词来美化痛苦的记忆,只为让自己好受一点…… 另一首诗是《阿橹之死》。

对于这首诗我并不想给出太多解读,我只想提醒大家。这首诗的作者阿橹,既是一位有才华的诗人,也是一位连环杀人犯。 是的,这位叫阿橹的诗人身上背负着四条人命,(剧中沈墨也杀了四个人……)而他的这首《阿橹之死》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也隐喻着他自己的命运。 可以说,现实生活中的诗人身份与杀人犯身份,属于同一个人。 而剧中的诗人与杀人犯,则被分成两个人(也就是王阳与沈墨)。 这种现实与虚构的相互对照,灵性的“诗化灵魂”与残暴的“嗜血灵魂”相互对照,还蛮有深意的。 第七集王响到王阳屋里翻菜谱,他无意间念的就是这首诗的最后一段: 这样的时刻 让我殇于父亲之前让母亲 以挽歌的绝唱 为我也为大地上的四季 守眠

最后还是要夸赞一下辛爽导演。这部剧里的每一个细节都很有寓意,几乎没有废笔。 尤其是这两首诗,加得刚刚好。它们丰富了剧的内涵,也让整部剧有了更多的解读和赏玩空间。 无论是《隐秘的角落》还是《漫长的季节》,他都交出了满意的答卷。 很期待辛爽导演的下一部作品! ps: 最后还是贴上两首诗的全文吧。

《漫长的》 作者:班宇 打个响指吧,他说 我们打个共鸣的响指 遥远的事物将被震碎 面前的人们此时尚不知情 吹个口哨吧,我说 你来吹个斜斜的口哨 像一块铁然后是一枚针 磁极的弧线拂过绿玻璃 喝一杯水吧,也看一看 河在平静时平静,不平静时 我们就错过了一层台阶 一小颗眼泪滴在石头上 很长时间也不会干涸 整个季节将它结成了 琥珀块状的流淌,具体的光芒 在它身后是些遥远的事物 《阿橹之死》 作者:阿橹 1 一万次地走过自己 在自己的废墟中伫立 万物静穆 我在聆听一种声音 虔诚的如一匹老马 在黄昏的林际打着瞌睡 心境旷远更旷远 而后流水般回顾一生 离我的墓地很近很近了 才发觉自己是这样一种草 这样的一种理由 在铺展一万种假设的季节里 生命由青变黄再变青 脚步有急变缓 最后失去重心 2 莫大的悲哀使雨水善良起来 我在远方 瞩望自己 瞩望深水彼岸荒凉的水域 瞩望山峦 我是叠嶂中的一轮浑月 山坳中大醉的一盏孤灯 我真的要走了 穿越母亲的草原和旷野 找到归宿 不知哪一朵小花 陌生地为我歌唱 不知为何把我的来世 称作不幸 可怜的人之源呵我怎么能够! 你的生命之泉如烈烈浓焰 点燃我的焚水之岸 母亲的眠歌催我入梦 这又是哪一年 为何连自己也变的如此陌生 而又相当遥远 3 永无宁静的宁静片刻 无需以任何方式昭示我的灵魂 我的饥饿孤闷我的犹豫伤感的诗笺 如此而已 走在空无一人的广场上 先我而去的人 又狰狞着从四面八方涌来 那些鲜花很美 我却望尘莫及 孤伶伶地回头 远离死神之夜多么宁静 飘逸的雪花 在我心内外 不可改变 4 为何以我的存在包容所有存在 在我生命的起点总是你 给我血液和精髓 我的忏悔如晚归的秋鸿 梦歌般给万物以提示 这样的时刻 让我殇于父亲之前让母亲 以挽歌的绝唱 为我也为大地上的四季 守眠 ……………手动分割线……………

以下是之前的原剧评:

原标题:为什么《漫长的季节》如此漫长?

如果说《隐秘的角落》让我感受到南方湿热的夏季,《漫长的季节》则让我体验到东北干爽的秋季。 正所谓秋高气爽。秋季,是四季中最舒服也最短暂的季节。按理说,它不可能“漫长”。

所谓的时间漫长,也并非客观事实,更多的是一种主观体验。 专注于自己喜欢做的事,能让你快乐的事,往往不觉得时间飞快,因为注意力压根就没在时间上。 碰上不如意的事,煎熬难耐,往往会格外注意时间,也就觉得时间过得格外慢。 而《漫长的季节》里的各色人物,多是不如意的。 辛爽在接受访谈时提到,给这部剧取名历经一波三折,改了又改。从《雪中来客》,改叫《凛冬之刃》,都无法令他满意。 最后定名为《漫长的季节》,则多亏了作家班宇。这个名字就出自于他的一篇短篇小说。辛爽很喜欢,便借来用了。 我读过《漫长的季节》同名小说,所写的内容与这部悬疑剧没有任何“直接”联系。 就像电影《罗生门》,改编自芥川龙之介的小说《竹林中》,但《罗生门》的名字,却出自芥川龙之介的另一篇小说。 《罗生门》与《竹林中》,也没有“直接”联系,但两个故事的精神内核却极为相似,因为它们都表现了人性的幽暗。 可见这部《漫长的季节》与班宇的那篇同名小说,也存在着某些“隐性”联系。 它们都讲述了不如意的人,如何艰难度过一段明明很短暂,却在他们看来无比漫长难熬的时期。 而且,这部剧与那篇同名小说都有点魔幻现实主义的味道,给人时序错乱,现实与梦幻交织的奇异体验。 尤其是第一集结尾处,王响的儿子王阳遇见沈墨时的喜悦;

然后表情迅速变得凝重;

再是与衰老的王响吃饭;

最后是王阳去世后挂在墙上的遗照……

王阳的表情与场景变换,制造出厚重的时间感。而他与王响吃饭的场景也是似真似幻。 从遇到喜欢的女孩的“极乐”,转换到遭遇变故的“极悲”,王响一家也没有了妻子的身影,这些丰富的细节呈现,都令人五味杂陈。 此处的镜头语言,像极了马尔克斯《百年孤独》里的那个经典开头: “许多年之后,面对行刑队,奥雷良诺·布恩地亚上校将会回想起,他父亲带他去见识冰块的那个遥远的下午……” 过去、现在与未来,一下子被全部打通,给人一种悠长辽远的时间感与宿命感。 我认为剧集后期会围绕“漫长的季节”这一主题,给出更多魔幻现实主义的表现。 我想这种对于“时间感”的表达,会是本剧的一大特色吧。

ps:

班宇的那篇同名小说写得很好,而且是短篇,很好读。如果有时间的话,推荐你阅读一下,或许能够结合剧集,收获不一样的观看体验。

 6 ) 【连载】表面是喜剧,其实比《隐秘的角落》更悲剧

第三篇:第11集:龚彪的死,在第1集就已埋好伏笔

//movie.douban.com/review/15139166/

第二篇:第七集:沈墨极可能诈死,龚彪活该被离婚

//movie.douban.com/review/15130426

第一篇:表面是喜剧,其实比《隐秘的角落》更悲剧

期待《漫长的季节》,是因为辛爽执导过《隐秘的角落》。‍‍‍‍‍‍‍

《隐秘的角落》拍是南方诡异的小城家庭,《漫长的季节》是关于东北的伤痕文学。‍‍‍‍‍‍‍‍‍‍‍‍‍‍‍‍‍‍‍‍‍‍‍‍‍‍‍‍

刷完前四集,我们能明显感受到,辛爽这次要做点不一样的。他要拍喜剧风的悬疑犯罪剧。

分享两个细节。

细节一,王响呕吐住院,龚彪送马蹄莲慰问。马蹄莲的花语是纯洁无瑕的爱,常被用于新娘手捧花。

龚彪送马蹄莲可见他确实很彪。更搞笑的是,这些花是他偷来的。

细节二,龚彪和王响找到假车牌车主,龚彪抄起家伙,大声嚷嚷要干架,王响赶紧阻止。常言道,咬人的狗不叫,龚彪乱嚷,就是虚张声势。‍‍‍‍‍‍‍‍‍‍‍‍‍‍‍‍‍‍‍‍‍‍‍‍‍‍‍‍‍

喜剧情节也在写人性格,龚彪只会打嘴炮,干事真不行。

看完前四集,我的总体观感,前三集好看,第四集略水。

说前三集好看,因为导演懂得用平淡的画面传达丰富的信息。

比如说,第一集开头,王响从火车司机变成出租车司机,岁月带走了他的黑发,也增加了他的暮气。

此时的时空从90年代的玉米地,转到2016年的桦林市,二十年过去了,王响依旧是开车的王师傅,但是,他的阶层已经跌落了。

证据是,王响开着出租车从高架桥下晃晃悠悠经过,上面是风驰电掣的复兴号绿皮动车,出租车和动车都有大面积的亮绿,寓意动车是更高阶的车。

这里面有王响的落寞,他没能从火车司机升级为动车司机。

然而,同样是司机的龚彪是有机会的,本科学历,年龄匹配,然而,他却和王响一样,开出租车度日(没有瞧不起出租车司机的意思)。

在成为出租车司机之前,龚彪是桦刚人事部的,负责人事任免。这和王响的司机身份一样,像个巨大的嘲讽,一个能掌控方向盘,一个能掌控别人的人生,但他们都掌控不了自己的人生。

《漫长的季节》不是王响和龚彪个人的悲伤故事,它是桦林(寓意东北)不景气的寓言。‍

王响开车经过的桥洞,墙上标语是:改善人居环境,建设美丽家园。

事实上,人居环境并未改善,美丽家园尚未建设,整部剧都在打脸这句宣传语。

《漫长的季节》拍的是秋季,而这个剧名就像个方形的圆,是个自相矛盾的说法。

原因是,桦林市映射的东北,秋季反而是四季之中最短的季节。说季节漫长,指的不是时间,而是像桦林市这种让人失去期待苦闷状态太漫长了。

剧中在三条时空线来回转换,转场丝滑,当然是国产剧的翘楚。我们看到的是,剧中人老了,颓了,桦林市那种人心惶惶的人居环境,始终还在。

《漫长的季节》有个反类型的设定,和寻常犯罪剧不同,它没有采用大量灰暗的画面,而是用阳光来暗示阴影的如影随形。

所谓,太阳底下无新鲜事。

试举一例,2016年桦林市,王响和龚彪第一次碰面,两人讨论新买的车,阳光打在王响脸上,龚彪的脸则淹没在阴影中。

阳光和阴影的对应关系,其实是寓意他们的精神苦闷。

龚彪的苦闷是怀才不遇。二十年前,他是风华正茂的本科生,主任夸奖他有事业心,他相信自己有个光明的未来。二十年后,他是个身材变形的糖尿病患者,投资失败的倒霉蛋,一个只会打嘴炮不会搞事业的废柴。

剧中一共有三条时间线,1997年,1998年,2016年,它们的共同点是这里的人们活在巨大的不安之中。

1997年,海哥代表的先富和用暴力手段报复海哥的混混,撕开社会动荡不安的一角。1998年的碎尸案,是无法隐藏的时代险恶。

2016年,王响和龚彪的只言片语,依旧说明桦林市的险恶。

先说王响。杂货店中,王响故意用流氓的姿态挑衅王北,就是要锻炼他应对酒蒙子,小地癞的能力。

细心的观众就会想,为何会有那么多酒蒙子,小地癞?

再说龚彪。第一集,龚彪去给小露买吃的,说两分钟就回来,临走前还嘱咐要锁好门。

这是2016年的秋夜,很多店铺都在营业的夜晚。龚彪让小露锁好门,可见他们活得很没不安全感。

我认为《漫长的季节》比《隐秘的角落》更悲剧,《隐秘的角落》的恶魔是险恶的人心,他们只限于一小部分人。《漫长的季节》的恶魔是病入膏肓的桦林市。这二十年来的桦林市,像是个没有人能逃脱的梦魇。

《漫长的季节》也用配角的人生,拍出了桦林市的恐怖。就前四集的内容看,它就用轻巧的手法描绘出普通人的窒息人生。

比如说给王响按摩的孙巧云。

第一集,在按摩时,她趴在王响身上,就是在用胸蹭王响,让他在这里对付一宿,这不是性暗示,是明示了。

为什么孙巧云会这样做?大概率是因为穷,给自己找个老伴。

第二集,工人因为下岗名单,一起围堵主任,孙巧云二话不说,砸主任的脑袋。

直到第四集,我们才了解孙巧云的生存困境,她的男人是机务段的,大概率会被下岗。像王响这种技术过硬的火车司机都难以逃脱下岗的命运。而孙巧云上面有四位老人,有个患白血病的儿子。

她砸主任脑袋,就是为了发泄——我已经好不了,我也不能让你好,出口恶气也是好的。

这二十年,是孙巧云成为孤寡老人的二十年。

她和王响一样都成为下岗工人,都做的是一份吃不饱饿不死的工作,他们都没有在下岗后成功转型。

王响被逮捕后,孙巧云也去警局,可见她对王响的情分。

再比如说在龚彪家做美容的徐姐。

和大多数人不一样,徐姐不是桦刚的职工,证据是冷面馆有多年老店的字样。2016年,经营冷面馆的是她妈妈 ,而不是她。

可见,这二十年来,徐姐并没有吃到市场经济的红利。她已经和桦林市一样暮气沉沉了,靠美容手段为自己吊一口气。

三条时空线的来回转换,让桦林市有了寓言气质,这里生活的人会生病会衰老,这里的阴暗不变。

昔日的保安科科长邢建春,在2016年,是办假车牌的老流氓,也是挂尿袋的可怜人(可能是前列腺癌)。

邢建春给人的冲击力很大,因为他代表的叙事意义,他是桦林的施害者,也是桦林的受害者。在不同时间内,他拿的是不一样的剧本。

对他来说,道德评判不重要,讨生活才重要。

文章的最后,我再分享一个细节,第三集和第四集似乎形成巧妙的呼应。

第三集结尾,警方打捞尸体碎块,马德胜站在河边,此时响起了德彪西的月光。沈墨在维多利亚弹奏过这首曲子,这暗示尸块是沈墨的。

第四集结尾,王响站在河边,高喊王阳的名字。它说明王阳的死,大概率和沈墨有很大关系。

到底是什么关系呢?希望《漫长的季节》能给一个让人信服的答案。

 短评

原来王阳的结局早在看泰坦尼克号的时候就暗示了

4分钟前
  • 呱呱
  • 力荐

玛德,傅卫军摘助听器跟特么单手解皮带一样性感……

7分钟前
  • 京都的红叶
  • 力荐

看到开篇字幕还没有出完,就有人在弹幕说节奏慢,就想问问你们急着去哪呢?刷抖音去吧!

8分钟前
  • JamboGo
  • 力荐

秦昊这造型真牛逼!

12分钟前
  • SailorJ
  • 力荐

国内男导演是真的有上限天花板,感觉没几个能突破性别的局限性。

14分钟前
  • 不是muggle
  • 还行

如果这部剧因为节奏慢被骂,那么错的不是剧,是我们被短视频侵蚀的人格

17分钟前
  • 江户川乱跑
  • 力荐

看到这段墓志铭的你们,我们此时依然尚不知情这是几代人碾压过后的低吟火车呼啸着在莫比乌斯环中上升,下沉那我们打个共鸣的响指打个响指吧如果没有回音这个季节将会继续漫长但务必先回头再往前走

21分钟前
  • Fleurs.哼哼
  • 推荐

有些人真的双标,国产剧:节奏慢 国外剧:细水长流,好喜欢,比国内的狗血剧好看多了。是不是有病

23分钟前
  • 梧桐
  • 力荐

论演技还得是辽北地区第一狠人,水库浪子,开原市几场著名恶仗的主打人,桂英风味饭店行政总厨,维多利亚国际娱乐广场总经理保镖兼保安部经理,德彪投资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开原市液化石油气总公司高级送气员,彪记靓汤总经理,大帅打工子弟学校常务副校长,小翠美容院副总经理,开原中医院首席导诊,彪哥解梦馆馆长(暨辽北精神分析研究所所长)弗洛伊德·康斯坦丁·诺维奇·德彪斯基

24分钟前
  • 再吃一颗苹果
  • 力荐

很不错,有人说节奏慢,哥们儿,咱别看电视剧了,去看抖音解说吧四月30日补充:节奏我本人相当喜欢,把生活气息拉满,平凡琐事体现。喜剧部分融合非常好,替王阳沈默意难平。好人不一定有好报,那些坏的东西不一定让我铿锵他们不信命,牵挂的人在,人亦有归途,可这命把所有希望破灭。她信命却别无选择……

25分钟前
  • K—Crenm
  • 力荐

漫长的季节是什么?是儿子离开的那个秋天。从此王响被困在这个漫长的季节里,不问春冬。

30分钟前
  • jdxjufhfjej
  • 力荐

狠狠被范伟的演技折服,辛爽比娄烨还会嚯嚯秦昊,前有秃头虚男张东升,后有一脸褶子的彪胖子。质感很好,三线穿插叙事,构图灯光色彩讲究,转场设计巧妙,喜剧效果的加入使得有悬疑感的同时又不那么沉重。虽在南方取景拍摄但对东北下岗潮的那个时代的还原很准确,对人的生活习惯把握得也很精准。在剧情方面心思缜密,在某些不起眼的细节处的把控让人咋舌,比如小露的剧尾提及、家里没老伴的遗像、马队的狗叫小李、玉米地撒尿对应开头、倒地幻想等。最变态的是,弹幕配合剧情变绿、着火、倒流…王响用二十年才走出这个漫长的秋天,被这喜剧三爷们感动得泪流满面。比悬疑更深的是时代在人身上的烙印,是血淋淋的生活。王响说“往前看,别回头”,是啊,人生十之八九都在经历着失败,回头也是懊悔,应该像彪子一样乐呵的,放下执念整剧如梦,醒。

34分钟前
  • 小葵花🍀
  • 力荐

东北真是一块文学的热土。

38分钟前
  • Bei
  • 力荐

东北逐渐取代重庆成为悬疑类艺术的拍摄地,无论是白日焰火还是平原上的摩西,都只是把时代作为了大背景,辛爽不是,他想讲一个很大的故事,衰弱的东北,悲情的人物,年轻的爱情...而且他确实讲好了。“遥远的事物将被震碎,面前的人们此时尚不知情”。它写下岗,不写泼妇骂街,而写曾经的模范女工在风月场为儿子唱儿歌,“一闪一闪亮晶晶”;它写爱情,不写朝朝暮暮,写聋哑男孩一见钟情爱而不得,就连呐喊也是无声“——”;它写黄昏恋,不写追求挽留,写出租车上的告白和别离,“爱是想触碰但又收回手”;它写骚扰,不写房思琪式的隐忍,写手起刀落的反抗与逃亡,“向前看,别回头”。我赞美剧情,赞美演员 赞美音乐,像一首绝望的漫长的诗,在每一个观影者心上一刀一刀剜,每个动机都有迹可循,每个人物都有血有肉,一起唱响时代的挽歌。

41分钟前
  • 山丘
  • 力荐

好看的不是命案,是命运。大厂的命,东北的运

44分钟前
  • kissfire
  • 力荐

很不“隐秘”,但很辛爽

47分钟前
  • 一鹿穿林过
  • 推荐

都来学一学中国人自己的电视剧该怎么拍!我们中国人怎么说话,怎么社交,怎么生活。

51分钟前
  • 自由人
  • 力荐

秦昊是不是有什么把柄在辛导手上?这次是在油腻和秃头中选择了发福😂

55分钟前
  • 超酷的小七
  • 推荐

这音乐是真的用心了,每集的片尾都不一样,特别贴合剧集的氛围,感觉导演真的像西西弗斯,愿意去做一些在别人眼里没必要又很难的事情,这点太珍贵

60分钟前
  • 咿呀咿呀
  • 推荐

王响否定王阳写的诗,觉得王阳的工作很丢脸,王阳约好了和沈墨一起看电影,他命令王阳必须回家……他觉得自己永远是对的,他对王阳没有理解和沟通,只有服从。王响不理解王阳,所以王阳发生了什么事都不跟他说,所以他只能去和沈墨、傅卫军做朋友,才会发生后来的事。大爷是在肉体上伤害沈墨,王响何尝不是在精神上伤害王阳,他的行为并没有比大爷好到哪儿去,恰恰相反,他还觉得他是“为你好”。王阳决定跳河的时候,谁知道他是不小心淹死的,还是想和沈墨一起死?也许他想死想过一万次了。王阳死后,王响哭着说:爸再也不说你了,你愿意干啥你就干啥。我就想问:你早干嘛去了?大爷们有很多,王响们也有很多,大爷们都被抓了,但王响们是合法的,他们口口声声说为你好,用合法的方式把你伤得最深,最后还感动了自己,觉得为你付出了一切。

1小时前
  • 朝暮雪
  •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