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人

HD

主演:唐纳德·萨瑟兰,玛丽·泰勒·摩尔,贾德·赫希,蒂莫西·赫顿,M·埃梅特·沃尔什,伊丽莎白·麦戈文,黛娜·马诺夫,弗瑞德里克·林恩,詹姆斯·希金,Basil,Hoffman,奎因·K·雷德克,Mariclare,Costello,Meg,Mundy,Elizabeth,Hubbard,亚当·鲍德温,理查德·怀廷,Cynthia,Baker,Rudy,Hornish,简·奥德曼,Marilyn,Rockafellow,唐·比利特,Randy,De,Troit,迈克·T·维斯

类型:电影地区:美国语言:英语年份:1980

 无尽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红牛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非凡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剧照

普通人 剧照 NO.1普通人 剧照 NO.2普通人 剧照 NO.3普通人 剧照 NO.4普通人 剧照 NO.5普通人 剧照 NO.6普通人 剧照 NO.13普通人 剧照 NO.14普通人 剧照 NO.15普通人 剧照 NO.16普通人 剧照 NO.17普通人 剧照 NO.18普通人 剧照 NO.19普通人 剧照 NO.20

 长篇影评

 1 ) 一口气看完,仿佛从日常里出逃几天

对于剧迷而言,最近这些日子可以算是好戏连台。

国产剧中有选角演技颇受认可的《龙岭迷窟》、看了就控制不住点外卖双手的《风味人间 第二季》,欧美有《杀死伊芙》《瑞克与莫蒂》《西部世界》强势回归,还有《美国夫人》《外星也难民》等新剧轻松拿下9分获得清一色的好评。

在这些新剧中,《普通人》无疑是一匹黑马。

虽然是一部青春爱情剧,却没有青春片惯常的聒噪氛围,在这个逐渐变暖的季节里,成为了不少人的新晋心头好。

本剧改编自爱尔兰作家萨莉·鲁尼的同名小说,但《普通人》这个剧名并不是准确译法,Normal people译成“正常人”才更为贴切。

不得不在此介绍一下本剧女主黛西·埃德加-琼斯,这是个太令人激动的女演员,98年出生,非常年轻。

她和男主演保罗·麦斯卡因为这部剧一夜成名。

男女主不仅非常禁得起特写考验,演技也可圈可点,甚至让你觉得,除了他们再没有人适合这两个角色,这种般配就像《爱在》三部曲里的伊桑·霍克和朱莉·德尔佩,演员与角色融为一体……

黛西·埃德加侧脸神似妮可·基德曼,正脸有夏洛特·甘斯布的影子,下巴又很像梅拉尼·罗兰……

《普通人》自打上线BBC iPlayer就一直在打破记录,目前在豆瓣8.9分,仍有攀升的趋势。

这部剧把原著还原得很好,除却情节,其孔雀蓝色调的质感、大量的浅焦特写镜头、细腻的景别择选……乃至配乐都非常灵动和谐

其实这部剧最初的噱头是“大尺度床戏”,但与其它以吸睛为目的的作品不同,《普通人》所呈现的床戏水准颇高,拍得既优雅又温柔。

这部剧基本围绕着二人从高中到大学的生活打转,男主康奈尔和女主玛丽安娜在同一所高中就读。

他们在校园外的唯一交叉点是,康奈尔的妈妈在玛丽安娜家里做清洁工,所以阶级差别一直非常露骨和直白。

他们都是大学霸,但因为玛丽安娜非常高傲和不合群,所以经常遭受同学的歧视和言语攻击。而此时的康奈尔则是备受欢迎的明星学生,他在校园春风得意,无论是学习还是赛场。

他们逐渐把握住了对方投来的目光,青涩的爱情也发生得迅速……

康奈尔总表现得极其被动,他一面和玛丽安娜保持着地下恋情,一面在学校装作不相识。

私下的康奈尔待她温柔,也愿意认真倾听玛丽安娜说话,所以尽管玛丽安娜不理解这种做法,却仍选择和他在一起。

康奈尔对此次真正意义上的初恋表现出灾难性的混乱,他似乎惧怕如此浓烈的爱,以至于玛丽安娜越直接,他越要跑掉。这里面有自卑,也有对爱的无所适从。

毕业舞会,康奈尔鬼使神差地邀请了另一名女生,他们就此断了联系,玛丽安娜也没有再次出现在校园,一次无声无息的分手悄然落地……

但这并未结束,《普通人》所展现的纠葛是一浪紧随一浪的……他们只是被一次又一次的分别和相遇填满。

由于之前受到了玛丽安娜的鼓励,康奈尔选择了都柏林圣三一大学的文学系,他们在大学校园再次相遇。

这一次轮到康奈尔水土不服,这所学校里的学生都出身很好,与此相较,学习成绩就显得有些次要……

玛丽安娜轻松拥有了自己的社交圈子,此时的康奈尔却穷酸而缺乏自信,哪怕他有着清晰而独到的见解,也不敢公开表述自己的观点,而那些生而自信的同学却热衷于唇枪舌战,所以他的“被冷落”几乎是必然的。

富人家的孩子不必把学习当回事儿,他们可以嗑药然后终日寻欢作乐……

而学霸如玛丽安娜也可以坐在自家的小阳台上,和三两好友抽烟喝咖啡做功课。

此时的康奈尔却只能在图书馆奋斗到最后一刻,连等公交的时候也在看书。

现实的残酷正在于此,其实康奈尔的才华足以俘获那群钱很多又理想主义的同学,但他根本没有机会去社交。

康奈尔的房租靠打工得来,所以不仅没有多余的时间,也没有多余的钱,他租了一个破破烂烂的小房间,要在这里邀请好友做客简直是天方夜谭。

这样的大学生活既让康奈尔在学业上腾飞,也让他感到自卑,但玛丽安娜还是惦念他的一切,所以旧情复燃也是顺理成章。

接下来康奈尔的多数时间都住在玛丽安娜那儿,但他始终保留着自己的小租房,而这段同居时间也成为了他们为数不多的充实且愉快的大学时光。

只是,突然的失业让康奈尔失去了经济来源,没有钱相当于没有尊严。

康奈尔不想寄居在玛丽安娜的大房子里,便决定在假期回家,最终荒谬重现,他提出分手,而且用了最蠢的理由把爱情至上的玛丽安娜第二次推入深渊。

因为种种隔阂,他们无法理解对方在某些事情上的做法,不过说到底,究竟是非常柔软的人,哪怕以最坏的方式分手,也无法做到痛恨对方。

他们后来有了新的伴侣,却维持着非常微妙而谨慎的关系,除了持续观望,还会调整距离去最大程度地保护彼此。

玛丽安娜此后换了很多男朋友,她不怎么挑选,甚至不太在乎这些人如何对待她,所以她碰见了占有欲极强,且擅于精神暴力的Jamie,也碰到了在肉体上伤害她的摄影师男友。

总之,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他们拥有各自的世界,却如同生活在荒漠。

但此时,确定爱人关系反倒不重要了,康奈尔和玛丽安娜更像是被强扯开的双人娃娃,展示着各自的孤独,却相互呼应。

其中许多细节都非常动人,他们之间仿佛有着清晰的求助信号,在他们共同的高中同学罗伯突然去世之后,康奈尔在教堂里一下抱住了玛丽安娜,旁若无人,似乎只有他们能够互相慰藉……

他们还开着视频远程陪伴,康奈尔在一边入睡,玛丽安娜在另一头学习了一夜……

其实基本可以断定,玛丽安娜的一切遭遇都源于康奈尔的不勇敢,如果他不那么怯懦,就不会将自己最爱的人交到别人手上任其蹂躏……

不过康奈尔也有自己的苦衷,他求助心理咨询师,道出了让他困扰的一切,他的不幸福其实都有源头,康奈尔只不过是另一个脆弱的人罢了。

康奈尔曾经软弱过,比如高中时,在罗伯言语侮辱玛丽安娜的时候,他低着头不吭声……

但随着成长,康奈尔逐渐成为了那个可以保护玛丽安娜的人。

玛丽安娜的家庭就是一个充斥着暴力氛围的地方,他的哥哥总是打压和骚扰她,而母亲则冷眼旁观。

康奈尔在这次终于将玛丽安娜保护了起来。而早在之前,他还通过写信帮助玛丽安娜重立了自信,告诉她要去拒绝自己不喜欢的事,不要被糟糕对待。

这部剧之所以感人至深,绝不仅是因为“虐恋”,正相反,虐恋背后是两个破碎的人在相互搀扶着成长,他们互相伤害,但又有对方的爱作为抵御生活的底牌。

这种联结已经将他们紧紧地捆在一起,随之而来的束缚其实是令人羡慕的,当你记得这个世界有一个人永远地爱着你,理解你,那么做一切事情都不会觉得孤立无援和毫无根基。

康奈尔和玛丽安娜其实是填补了对方心中最恐惧的地方,所以才能突破阶级和性情上的种种界限,以一种非常规的方式融合在一起。

所以,爱,从来不是直达完美的,《普通人》里的康奈尔和玛丽安娜,用尽全力才成为了对爱无畏的“正常人”。

因为看了这部剧,很多观众陷入了长达几日的释放期,奢侈地浸润在剧中,就像被深深锤进了一种情绪,不忍也无法抽离,大家要挑出一天的时间,一口气看完,然后我们一起从世界出逃几天。

 2 ) 我所理解的结局

第一篇豆瓣剧评献给此剧。文笔拙劣,但是只能以此平抑看完本剧后起伏的心情。

此剧基本上可以说是小说的神还原。剧中人说的每一句话、甚至做的每一个动作都几乎可以在小说中找到。比如,第11集完美还原了Connell拒绝hit Marianne后两人好像比赛着穿衣服这个我本以为会被漏掉的场景。还有很多神还原的细节,比如Connell永远穿着的那双adidas球鞋、永远戴着的那条朴素的银项链,再比如Connell在意大利小屋看到Marianne时她比平常tan的肤色,都让我想起几个月前读小说的那个心情跌宕起伏的下午。

但是,我觉得,此剧的结尾却和小说的结尾有着微妙的不同。电视剧的结尾似乎在告诉观众,两人只是需要异地一年。小说的结尾有着电视剧所不可能有的大段的心理描写。Connell的心境似乎是,他渴望在写作上获得成功,渴望更大的世界。而Marianne的心境似乎是,她无意于更大却注定更加动荡的世界,她这一刻内心的平静已经足够。总之,小说的结尾似乎在告诉读者,两人生活的目标已经出现了不同。

在小说的结尾,两人已经从曾经脆弱、自卑的个体成长为了可以独自面对世界的人。当然,他们的成长离不开彼此。Connell因为温柔的性格太容易成为随波逐流、安于现状的普通人,是Marianne让Connell发现了自己对于写作的热情。是她让他最终选择去Trinity学习English,是她让他写了那一封封字斟句酌的长邮件。她引着他跳出他原本舒适熟悉的世界、走上写作之路,也是他的第一个读者。同样的,是Connell让Marianne逐渐摆脱原生家庭带来的阴影,相信自己也值得他人的爱。

他们就像一对雏鸟,荫庇了彼此的成长,但是在羽翼丰满的那一刻,就要飞往各自的远方。他们是两个深深相爱的人,但是即便他们那样懂得彼此、那样深刻地参与了彼此的成长,却又始终是两个孤独的个体。在我看来,小说结尾处两人的心境,似乎暗示了这样一个结局。爱情从来就不是他们生活的全部,他们也终究会天各一方。他们之间的爱不会消失,但是他们也不会在一起。他们终究只能是彼此永远无法忘记的关于成长的回忆。

 3 ) 爱是相互伤害,还是相互治愈?

谈到这部剧时和朋友说,虽然每集只有不到半小时,但每天最多只能看两集,因为它的“后坐力”实在太强了,每一次情感变化中的微妙细节,都被导演和演员捕捉到并无限放大了。每看一点,就要把自己过去的痛苦重新经历一次,这实在让人太煎熬太折磨了,就像是要把未完全愈合的伤口再重新舔舐一次,并非只是关乎爱情,而是过去三十多年中的每一次刻骨铭心的成长。

虽然主角还都是学生,但这部《普通人》却几乎完全有别于过去所有的青春题材影视作品,想要看甜甜的爱情,甚至是感天动地或是缠绵悱恻,恐怕都会大失所望,甚至前一秒还在被甜蜜包围,下一秒就撕心裂肺。就像前边所说,虽然爱情是主线,但更重要的话题却是成长和蜕变——那些主动的和被动的,有时我们真的难以辨清,就像被莫里亚蒂逼到悬崖边上的福尔摩斯,是选择潇洒地纵身跃下,还是打斗后被迫跳下,终究都是一个千古悬案。

但事实的真相已不再重要,重要的是,经此痛彻心扉的一次情感洗礼,他们终会变成理想中的大人模样。

我把两人剪不断理还乱的复杂关系与经历简单概括为“两次交叉后的平行”。从中学时代开始,两人所处“位置”相差悬殊,甚至是位于两个极端,玛丽安茕茕孑立是个格格不入的另类,康奈尔则阳光开朗是标准的万人迷,尽管他们之间相互吸引,但是从相爱到在一起,还有太长的路要走。也正因为那时候的他们,无法完全对对方所处的境遇感同身受(特别是康奈尔无法理解玛丽安),所以两人其实无法真的做到心意相通,“舞会事件”的出现久成为一个必然。

而这种“地位”上的差别,随着两人上了同一所大学,来到一个全新的环境后而彻底改变了,过去的身份已经被彻底抹去,无论是两人的生活还是他们之间的关系,一切都像一张白纸,等待着重新去书写,这是他们关系中第一次真正的“交叉”。就像后来两人共同回忆道:大学第一年的相处是最快乐的,而他们始终没有说出的原因——因为那一年是他们的关系是最简单的,灵魂也是最纯真的,丢掉了旧身份的裹挟,而新的问题还远未成型。

有人会说,人是不可能完全抛下过去的,这没错,但你要承认当环境完全改变之后,有时候自己会变成另外一个人,不然就不会有“换个环境重新开始”这种说法了,而作为一个初中、高中和大学在三个不同城市度过的人而言,我能深深体会到这一点,换了一个环境意味着你的“人设”可能会彻底改变,这种改变可能是主动的,也可能是被动的。

就像剧中的男女主人公,随着在新环境下渐渐扎根,新的人设开始形成,伴随着新的问题也开始出现。从家乡小镇来到一国之都,康奈尔不再是那个集万千宠爱于一身的万人迷,而逃离了那个周遭充满了蔑视和刻薄的恐怖牢笼,玛丽安却开始彻底释放自己压抑许久的天性,也正是这种身份上逐渐变化到彻底逆转,终将让两人开始渐行渐远,最终背道而驰。

第二次“交叉”则是在全剧的最后,玛丽安被哥哥打伤了鼻子打电话给康奈尔,在经历了这么多浮浮沉沉之后,那次交谈才让两人真正做到了心意相通和步调一致,比起大一那次在一起时因为简单带来的快乐,这一次才是相互理解深入对方内心后获得的幸福与满足,这种“爱”要远比那种“收到圣诞节的礼物”“陪你一起看日出”式的“爱”更加弥足珍贵。而若不是经历这中间无数次纷纷扰扰,如果第一次分手后就老死不相往来,无论如何也无法升华到“理解”这个段位之上的。

其实两人都不算是心理完全健康的人(谁又是呢?),原生家庭给玛丽安所带来的心理创伤,一直伴随她到成年的每一个段关系当中,不得不说她后来在性爱中对受虐的些许依赖也与此有关(我并非说SM是一种心理疾病,只是对玛丽安而言,她这一偏好的形成原因或许不那么健康)。而康奈尔的细腻敏感,以及上面提到的改变对心理的冲击,也让他在大学和玛丽安分手后患上严重抑郁症。但无论是玛丽安在中学被孤立时,还是康奈尔在大学出现心理问题时,对方都成了自己唯一的解药,是他们黑暗人生中最后的光亮,他们用爱和善意不经意间治愈了彼此。

而第11集中这两句对白,可以说是全剧的点睛之笔,也真正解释了两人此前那些分手和误会的原因所在。 而经过这一切,两人也都明白了也学会了非常重要的一点:明确地让对方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同时也要尽力去理解对方想要的是什么,这两者是缺一不可的。可千万不要小瞧这一点,不光是爱情,在每一种人与人的关系当中,这都非常重要,我们都很明白,但真正做到却非常困难。而理解了这一点之后,对于这个结尾就会感到顺理成章了。

从大学一年级时那次分手,玛丽安没能把“你别走”说出口,到最后一集心口一致地说出“你去纽约,而我留下”;从大一时带着不解与怨恨分开,到最后互相商量做出了正确的决定——这两次分手之间,两个人共同完成了一次伟大的成长,从那个只会在爱中受尽委屈的少年,真正成长为可以为自己、也为对方的未来负责的成人,就像玛丽安最后那句意味深长的台词:“我们会分开,但我们都会好好的。” 就算两人今后的生活变成两条平行线不再有交叉,但内心深处却始终会紧紧相连的,因为共同有了这样刻骨铭心的成长经历,已经很难再从生命中轻易抹去,正如康奈尔所说:“一生不会再有”,其实他们已经很幸运了,这样内心和情感升华的经历,很多人大概一生都不会有。

试想一下,如果这个“普通人”的故事只停留在大一那次分手,恐怕也会和所有少男少女自认为的爱情,其实只是青春的萌动没有什么差别,这世间有多少爱永远停留在了这一步,又有多少曾经相爱的人在这里告别,从此形同陌路?我们的年龄每一天都在增长,可那些总是倒在这一刻的人们啊,在爱情里永远都只是蹒跚学步,又或许这些根本不能算是爱,而顶多只是一次欢乐与痛苦相抵的经历,毕竟,真正的爱是相互治愈,而不是互相伤害。

 4 ) 致孤独脆弱的普通人

故事很简单,两个内心孤单敏感、缺少安全感的人彼此理解、相爱,但也因为心里的小心与不自信而了伤害对方。看剧时有人纠结于两人为何不把各自的问题提出来讨论,可两人都是抱着对方随时会离开的心理,小心翼翼的享受当下的情感。一个不会说出内心的失意,一个不会说出畸形的家庭状况。在大学第一次分别时,两人的敏感心理表现的恰到好处,一个为了自尊逞强说出分开,而实际上是在寻求挽留;一个患得患失,以为自己被抛弃的那天终于到来了。

即便如此,他们明白自己的生活里需要对方的存在,所以用尽力气去维护他们之间的“友谊”。大学时第二次分别时,各自的生活都开始被孤独迷离感支配的破碎不堪,而彼此的信件是唯一的情绪出口。

经过相爱、离散、和好、分别、重聚,他们终于勇敢了一次,懂得了握紧彼此。康奈尔终于冲进那个充满唳气与冷漠的房子里,玛瑞安终于找到了内心渴望的安全感。

但最终爱情还是会让位给现实。

他们拥有过最好的,分别时也明白那些不会再回来。只是,这次的分别与之前的不同,他们不会再让孤独迷离感吞噬自己,不会自甘堕落和抑郁,这些年的起伏让他们明白对方在自己生活中的意义,疗愈了彼此,坚定了各自的内心。

最后他们都成为了普通人。

“I’ll go” “I’ll stay”

导演和男女主角把情感表达的很细腻,而且男女主太好拍了,每一帧好看又干净,截图都顺手了许多,在拼图时候甚至是享受。

剧本身更文艺腔,喜欢直接、通俗剧情的可能会觉得拖沓无聊。

原著更多的也是心理描写,剧里用了大量的特写和明暗色调来表现人物的情绪,眼神、叹气、沉默,用每一个停顿刻画书里主人公的心理变化。

我再感叹一次导演的场景和构图。

 5 ) 《普通人》:关于爱、感觉和绝对亲密的解剖

《普通人》是由 Hulu 和 BBC Three 联合出品的限定剧集。于4月27日开播,一共12集,目前已完结。改编自萨莉·鲁尼(Sally Ronney)畅销小说 Normal People,剧集《普通人》运用清新的色调、精致的镜头和细腻的原声带,将我们带入这两个“普通人”的爱情故事里。

“谁是普通人?”这是剧集向我们抛出的第一个问题。随着故事的发展我们发现,男主角康奈尔(Connell)和女主角玛丽安娜(Marianne)都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普通学生”。康奈尔性格内向害羞,对敏感的事易产生担忧,但因为阳光的外表和出色的成绩,成为了高中里的头号男生;玛丽安娜内柔外刚,出身富裕,因为咄咄逼人的言行而被高中同学待为局外人。

看似优秀出色的康奈尔实则缺乏安全感,而看似高高在上的玛丽安娜实则内心非常脆弱。两个敏感又不安的人在一个陌生而又熟悉的环境里相遇,通过一次次的试探发现,对方其实是那个能让双方安心的普通人。高中时期的爱情是纯粹的,没有社会的复杂性和其他欲望的掺杂,但外部的环境成为了他们早期爱情的最大敌人。两个局外人在自我和群体之间寻找认同,尝试为他们的爱情搭建一座稳定的桥梁,但纯粹的爱情里参杂了不成熟,最终这段青少年晚期萌芽的爱情也不了了之。

进入大学之后,两人都经历了早期进入社会的碰撞,在陌生的城市、各类社会人士和高强度的学业面前,康奈尔成为了都柏林的“局外人”,玛丽安娜则适应了身边的陌生。一次偶然的机会,康奈尔和玛丽安娜再次相遇。过去意犹未尽的感觉又一次点燃了他们之间的爱情。中途跌跌撞撞,两个“局外人”因为各自的命运认同和完全理解最终走在一次。但这段成年早期的爱情最后站在未来面前,等待他们的去留。《普通人》的高明之处,在于它并没有过分地利用、消费两位主角的阶层或贫富差距,而是让他们的性格逐渐延展,让显白的性格与隐性的细节交叉碰撞,在一段极其丰富的情感体验之中,探讨人与人之间关系更大的可能性。主角二人既不沉沦也不超越,而是不断地相互影响、补足,让我们意识到“爱”在人一生当中所起到的至关重要的作用。

《普通人》是一部关于感情和亲密的剧集。主题为感情的剧集有许多,但《普通人》做到了将主题聚焦在两位主角的交流、感觉和性上。许多剧集虽然以感情为主,但感情始终是其他主题的辅佐,需要依靠其他主题或者故事线来支撑。《普通人》用时间推动故事的发展,仿佛为观众构造了一座桥梁,在一步步跨越桥梁的同时,体会到故事的发展和双方的感情交叉。

在表现形式上,《普通人》里运用了大量的对话和特写。表面平淡的对话其实是双方在时间和空间上对两人关系的揣测和总结。青少年晚期和成年早期的爱情十分纯粹,但随着年龄的增长,这份纯粹的爱情里始终会参杂其他社会性因素,比如金钱和事业。双方的对话内容也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渐变得成熟,让观众直接体会到这份爱情在时间上和心理上的变化。这份变化也是对爱情最真实的刻画。无论是高中毕业舞会的争执,大一暑假分开时的误解,分隔两地的远距离交流还是最后在事业和爱情之间的选择,《普通人》平铺直叙地为我们展示了他们爱情的弧线,而这个弧线则映衬了大多数人早期爱情的发展轨迹,在他们的选择、争执、误解和交流里,我们都能深刻地感受到他们爱情与我们故事的共性。爱情的表现形式分为有形和无形,无形在于两人之间的对视和感觉,有形则在于交流和性。

《普通人》的镜头美且细腻,导演伦尼·阿伯拉罕森(Lenny Abrahamson)和希提·麦克唐纳(Hettie McDonald)运用大量浅焦特写镜头向我们展示了故事主角在他们爱情变化途中的微表情和潜意识动作,同时也极度增强了我们作为观众对两位主角共情的可能。这些细节的展现无论是在镜头还是故事叙述上,都进一步地增加了这份爱情的厚度,而不仅仅停留在平淡的言语之上。有形方面的性上,两位导演同样运用了大量镜头为我们刻画男女主角的性交流。从早期的试探到后期的释放,康奈尔和玛丽安娜的性生活也是表现他们爱情弧线的重要媒介之一。

他们的性搭建于爱情之上,每一次的性交流都进一步地告诉观众:他们对双方仍有感觉。他们的性是无私的、是纯粹的,体现了他们的绝对亲密。这份跨越五年建立的绝对亲密在绝对裸露的性中显得更加珍贵,因为完全裸露代表了完全信任,在完全信任的基础上他们在对方的身体里寻找自己身体缺少的那一部分。而完全信任则代表了两人的绝对亲密。两位导演通过在细节、交流和性上的交叉运用,从多个角度,为我们构造了一个立体、绝对的爱情故事。

在《爱在黎明破晓前》里,赛琳娜(Celine)和杰西(Jesse)因为在火车上的偶然相遇,而坠入爱河;在《星运里的错》里,海泽尔(Hazel)和加斯(Gus)因为在支持小组上的交流,发现对方是自己“错误”人生的完美填补;在《请以你的名字呼唤我》里,埃利奥(Elio)和奥利弗(Oliver)在夏日的北部意大利相遇,最终将对方写进自己的命运里。这些集中描绘初恋和感觉的作品都拥有一个共通点——细腻。在《爱在》三部曲里,我们也随着男女主角年龄的增长,体验了爱情从最初的甜美和纯粹到婚姻生活里的茶米油盐,双方的感觉和性也少了成年早期的那份绝对亲密,不过与《普通人》相同的是,《爱在》三部曲也运用了大量对话来推进故事的发展,时刻在有形的方式上展示两位主角的感情交流。在《星运里的错》和《请以你的名字呼唤我》(两部作品也都改编自小说)里,这两份对初恋的刻画与《普通人》有异曲同工之妙。

三部作品都将初恋爱情的感觉和亲密放在了无形和有形的镜头上,从两位主角和感情的多个角度,刻画了一个又一个细腻真实的爱情故事。正是因为故事中的细腻,才唤起了我们记忆中的细节,那些与过去恋人或者现在爱人的记忆碎片,为观众打造了一个立体的交流过程。

但除了细腻的镜头和多样式的结构,为什么两个“局外人”的爱情故事会如此吸引人?因为这份爱情的双向性,和两位主角的真实性。在剧集里,两位主角的叙述是平等的,我们可以同时体验双方因为这份爱情所感受到的悲与喜,从而不会单方面地倾向于任何一位主角。叙述上的平等打造了更强的代入感,一次次问题的爆发和误解都让我们站在双方的角度来感受。而两位主角塑造的成功也在于他们人物的真实。各自家庭的问题为两位主角奠定了性格基础,使得我们在第一时间能揣测双方在关键时刻,会对这份爱情做出怎样的决定。康奈尔与玛丽安娜对于双方的了解,在那些错过的时间和与其他人交往的日子里,两人在这份爱情上的考量又进一步让他们更加成熟,认识到这份爱情和彼此的珍贵。这也是《普通人》如此出众的另一个原因。他拥有一个过程。

不同于大部分爱情剧集/电影,两个人之间的爱情往往来得快且激烈,但消逝得却不明不白,而《普通人》则提供了一个思考的过程。在爱、感觉和绝对亲密的基础之上,双方加入了对自己和对爱情的思考,为故事的塑造添加了可观性。故事结尾玛丽安娜对康奈尔说道:“不是因为你,我不会在这里,我也不会是现在的我。但我们都对彼此做了太多。”爱情中最珍贵的,难道不就是跟随对方的轨迹,一起成长,一起认识自己,一起见证生活中的改变吗?

成长于信息时代的千禧一代,可能在接二连三的人工智能界面上已经忘记了爱情的细节和绝对亲密的舒适,《普通人》里孔雀蓝的爱尔兰告诉我们,爱情中有形和无形的细节,才是最值得被珍藏的宝贝。

 6 ) 普通人

有三四天,因为这部剧一直睡不好。每天看完,心里满是各种无法言说的情绪,总是折腾到12点才睡。原著是天才小说家的第二部作品,当时读小说的时候感觉比《聊天记录》差一些,没有想到剧作通过视听语言让小说的氛围重新清晰起来了。

漂浮在空气中的是无限的孤独,和Connell在一起的时候,彼此理解,对方永远是更聪明的一个,是更美丽或者充满魅力的那个。两个人的男女朋友换了那么多,说到总有些和他们在一起的时刻感到孤独,而彼此在一起的时候,可以talk,而且永远不感到孤独。所以尽管两个人兜兜转转,还是让局外人我感到十分羡慕。王子帅哥霸道总裁对于这样一个世界太没有想象力了,非常非常无聊。这么说是因为人的复杂和高贵不体现在这里,虽然如Connell所说 Money is sexy。

普通人是很难在同侪压力下与社交活动中备受排挤的女孩正面交往,但是也很难拒绝聪明美丽且充满洞见的女孩,普通人可以为了爱忍受交往中巨大的不平等。普通人有很多次机会失去,错过,忘记,误解和被误解、伤害和被伤害。

不得不说使我震惊的是片中的性爱场面,以为应该蛮克制的,没想到这么坦诚。就作为一个观者,很难不进入到二人的关系之中,再去看关系就觉得很不平常,有爱的性看起来真得可以抵抗人世的孤独和虚无。我现在渐渐能理解娄烨李安拍性爱场面的戏了,有一些影视作品,当然是为了所谓的爆点,但是探讨人性的真正意义上的艺术,作为体现人自由状态的一种,性是很难回避的。

我非常喜欢这片子,喜欢很棒的片子和音乐的时候,我大部分状态都是两手一摊,很好看,非常好,非常动人,听到的时候我会流泪。因为艺术形式很难言说,说一万遍某个音乐好听,也很难代替你听一下的细微的情绪变化。说过很多次,艺术是形式的艺术,很难不去经历体会就理解。

昨天晚上看到第十集的时候,躺在床上翻出去年读的Kindle里的Normal People,正好停在最后一页,不由得觉得,爱真是很好的东西。

 短评

男生在感情中因自卑而逃避,女生在感情中因自卑而迎合。男生的孤独来源于自己,他向外求索,需要通过外界的肯定来填补;女生的孤独感来源于外界,她向内求索,需要追寻内心的平静来自愈。他们有不一样的敏感、脆弱、迷茫、自卑和孤独,所以他们可以抚慰彼此却难以相互依靠。但可以遇见彼此的他们就已经拥有了普通人无法企及的运气了。

7分钟前
  • 渔鱼
  • 力荐

无论怎么看你俩还看不出来彼此是真爱吗?折腾来折腾去何必呢,享受甜甜的恋爱不好么。从路人角度看这俩不是渣男渣女是啥???

11分钟前
  • 人间情感观察员
  • 还行

男女主角实在是太豆瓣了。。。

12分钟前
  • 喜儿喂鸭正经地
  • 推荐

-“And what about me? Would you say your feelings are involved?”-“Obviously”-“Who is it obvious to?”

15分钟前
  • Alyssum
  • 力荐

好久没有这么让我沉浸的剧集了,不以事件为核心,台词铺设不为叙事,悉数转移刻画人物性格,细腻而娓娓道来。其中爱情最让人信服的一点是,它不回避性,性的吸引力点触情感,爱同时是身体的。他们在爱里挣扎犹疑,体面又不堪的生命,仿佛你与我,Normal We。/视听精致,演员自然,You‘re the worst之后最好的爱情剧集。

19分钟前
  • 五加皮
  • 力荐

小说的细腻完美被电视剧呈现,Marianne和Connell就像从书里走出来的一样(Daisy真的很有灵气)喜欢这类主角很边缘的故事,因为看起来更有种奇妙的真实感,这也许就是常态“normal”的样子吧。一个相信soulmate存在的故事,两个人十分相爱却又淡漠隔离,可又相互救赎了对方。所谓的relationship不意味着仅是物理上的陪伴,也不是情感上的“禁锢”。Connell拿到去纽约的机会后Marianne选择了放手真的是我最最最喜欢的的一点,爱追求的不是一个结果而是过程中对方让自己变成的样子,他们依旧把对方变成了更好的人。她知道过程中他们都会变,但是无论如何都会陪伴在对方身边。😢还有比这个更美更理想的爱情&companionship吗

21分钟前
  • 哦勒哇一鸡狼
  • 力荐

前五六集还挺好的,音乐、色调以及整体所展现的柔感,都加分了不少,可是越往后越无法接受,既然互相相爱,那就在一起,没有世俗或家庭的阻拦,却因为暑假无法住校这样的事而二次分手,似乎在强行加苦情戏,故意打造出苦命鸳鸯的戏码,显得无病呻吟。

22分钟前
  • 🦁
  • 还行

刷到第八集实在刷不动了,看到后面经常忘了前面因为什么他俩又分了为什么不能公开,女主这么好看了还因为家庭问题自卑没人爱,别人的看法真的没那么重要啊,更何况傻逼这么多,纠结这些纯粹是浪费时间

23分钟前
  • 弦子
  • 还行

如果说有什么我能认同的青春恋爱剧,应该就是这个。不是校园gossip,不是不良少年和乖乖女的爱情传说,就只是偶然巧合的恋爱就够了。我们在人前都是表演家,刚开始表演乖乖聆听的观众,后来又扮演评论家艺术家,但在你面前,我总是露出马脚。

27分钟前
  • 纯Jun
  • 还行

是我怎么了,还是这剧怎么了?在偌大的候车厅,又一次如入无人之境。从他们因为一本书开始攀谈,我眼中就浮现泪花,赶紧又捂上憋闷的口罩,戴上才发觉还有上次泪痕的墨镜。接着,他们接吻、脱衣服,爱抚,开着有心无心缓解尴尬的玩笑,直到互相进入对方的身体,发出的轻柔喘息。第二次,第三次……我软了,从上到下,从内到外,从脚底板软到视网膜……还好我不化妆,但还是跑了一趟卫生间,在靠窗的边缘抓紧抽根烟,望着车轨发呆放空。但还是软,软到想赶紧躺在北上的列车,随它开到哪儿,哪怕在外面炙热的太阳下爆炸。

30分钟前
  • Fleurs.哼哼
  • 力荐

快进到第九集弃,实在是受不了这两个作男作女了。本来看是因为同事发了一段视频,画风很唯美。看了第一集发现进展迅速,一点都不作,还觉得很有新意,很期待接下来这十集故事会走向如何。没想到比Love Rosie还可怕,2-9集一直在分分合合,男女主分别一段接一段恋情,同时两人之间也纠葛不断,堪比toxic relationships大全。人物塑造并不全面,导致两个人无止境的忧郁脸看起来就是无病呻吟,但很显然两位都有严重的心理障碍,快去看医生啊!看了短评吹成这个样子真是让我怀疑是否看的是同一部剧,反正我看的这部除了画面很美之外没有任何优点,请不要以为文艺的滤镜就能拔高青春伤痛文学的本质。另外第八集画风真的很像CMBYN,用来展现这种剧情真的让人生理不适。

31分钟前
  • Awaysis
  • 较差

和小说给我的感觉差不多。长得跟 anne hathaway eva green dakota johnson 混体的女主说自己不漂亮;圣三一 1%的优等生拥有和美国高中生一样的词汇量;两人除了性吸引力看不出 click 在哪里……是非常时期人们的标准都降低了还是什么?

36分钟前
  • Jin
  • 还行

我一边看一边告诉自己不要被这种命中注定此生唯一的浪漫爱叙事洗脑,一边又心甘情愿堕入love is fatal这样的陷阱(他们就是很配啊生命中有无数匆匆过客可他俩兜兜转转分开后总能再次回来)。好干净的爱情啊没有狗血没有憎恨,虽然有误解有遗憾但总能在彼此尊重的基础上慢慢化解慢慢原谅。离开的时候不恶言相向,重逢的时候依旧热烈。And my biggest takeaway: sex life is really fundamental.

40分钟前
  • fushia
  • 力荐

I’ve met someone just like Connell and I nearly let him go. This shit relates to me so much :(

42分钟前
  • F
  • 力荐

如无意外这会是本年度最爱剧集。之前看推荐有同学说男主前5集很“渣”,也有说因为Connell的若即若离间接导致Marianne在几段亲密关系中的混乱。自己看了之后发现Connell是我在文艺作品中见到的为数不多温柔的男生。是的,温柔。也许是类似霸道总裁的占有欲强的强势男性形象在爱情作品中屡见不鲜,双方平等的情感关系却实在罕见。我越来越不喜欢以强势的逼迫姿态证明一方对另一方的爱,两人互通心扉、互相理解尊重才难能可贵。Connell会在两人第一次亲密关系时告诉Marianne如果疼就停下,会在她问“Will you hit me”时say no。无论何时他总以温柔的语调安抚饱受原生家庭创伤的她,而她同样也回报以爱、关怀与理解。爱人的能力并非与生具有,两个青年人都有着自己的迷惘、伤痛,在磕磕绊绊中学着经营一段亲密关系。最后是否以爱人身份在一起已不再重要。

46分钟前
  • seibellissima
  • 力荐

真的是女性向porn,各个层面上的

48分钟前
  • 资深懒汉
  • 力荐

So pretentious,天呐!虽然我知道你们爱尔兰人喜欢过黏稠内敛的自省生活,四级阅读级别的原作看了几页了也确实有那种sensitive af的感觉。但是,注水真的太严重了,前几集看看风格还好,看到后面已经显著的耐心缺失。一集的有效剧情加起来有5分钟没有啊。全靠溺水一样的BGM和erotic art一样的性爱片段抻长度。一个镜头拍上30秒真的不能算是细腻,算洗钱。好几处跟五十度灰预告片似的,加了BGM更像了。总是不知道为什么Marianne就哭了,不知道为什么又分手了又在一起了又分手了,回合制。另外他们的大学生活真的过于体面,M分分钟看起来像日杂法国模特街拍,而且抽烟喝酒chill到不像是自卑女的。另外查了下Sligo到Dublin距离210多公里,省都没出,放个暑假却像生离死别一样。

52分钟前
  • 无忧无虑波尔卡
  • 还行

老娘本来想是看欧美青春爱情虐恋的,马的结果第二集15分钟内男女主就 搞 了3 次!!!

54分钟前
  • hobii
  • 力荐

爱尔兰是孔雀蓝的,校服,眼眸,暮色。

57分钟前
  • Lullaby
  • 推荐

原来一部爱情剧真的可以做到既是best love story ,同时又是best p*rn!今年的爱情剧只看这一部就够了

59分钟前
  • 王大根
  • 力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