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贫穷

第08集

主演:Abu,Badr,Umm,Badr,Raouf,Dabbas

类型:电影地区:丹麦 / 英国语言:英语年份:2012

 红牛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剧照

为什么贫穷 剧照 NO.1为什么贫穷 剧照 NO.2为什么贫穷 剧照 NO.3为什么贫穷 剧照 NO.4为什么贫穷 剧照 NO.5为什么贫穷 剧照 NO.6为什么贫穷 剧照 NO.13为什么贫穷 剧照 NO.14为什么贫穷 剧照 NO.15为什么贫穷 剧照 NO.16为什么贫穷 剧照 NO.17为什么贫穷 剧照 NO.18为什么贫穷 剧照 NO.19为什么贫穷 剧照 NO.20

 长篇影评

 1 ) 我真的能找到工作么?


看完为什么贫穷的第一集以后整个人陷入了一个无止境的忧虑中,这个问题是:我在毕业以后能够找到工作么?我能够找一个自己喜欢的城市活下去么?

这个问题只是听起来很傻逼而已,但是生活一般来说都和你想象中最荒诞的那个部分重合。贫穷、教育不公、教育产业化……这样的问题我们就算尽力无视它,它永远都在那个阴暗的角落玩命的生长,终有一天它会长到你我他的眼前。

一:

我从小在云南生活,在二年级的时候我娘受不了昆明的应试教育让我休学了一年自己读书,然后把我带进了广州,后来又到深圳,高中读了很棒的学校,觉得自己不可一世的时候,高考考砸了,我没有去梦想中的台湾岛读书,来到了汕头大学。而跟我同一年高考的(堂/表?)姐姐,只考到了一个吉林大学珠海学院。每一年,我的学费加住宿费只有8000不到,她的学费是我的八倍以上。

其实我得感谢上天的这个决定,也许它离我的梦想很远,但是它让我看见了现实。

大学是个大林子,这里什么人都有,在这个时候,我才发现我在天堂生长太久,和现实里长大的他们,差的好远好远。

从江苏来的男孩子说他在上大学前根本没见过电脑,但是他在读计算机工程;读新闻学的茂名男孩说他根本不喜欢新闻,只是听说这个专业是汕大最好的;工院的肇庆男生说他没法理解为什么世界上有文学院这种浪费资源的专业存在……

当然,当你觉得所有人都很奇葩的时候,说明你也是个奇葩。好像那个茂名男孩听说我毕业以后想GAP一年去山里面呆着读书的时候一脸不可思议的问我,那你为什么要上大学?

“我们俩的教育背景不一样,我只是想要大学毕业找个好工作,承担起作为儿子和男人的义务。”因此他不理解我为什么花大代价读书只是想要到山里面去。

高考完选学校选专业的时候我这样纠结过。http://www.douban.com/note/219010867/
他们也纠结过,但是我们最后的选择是不一样的,他也许选择了“社会更需要的、家里更满意的、赚钱更多的、工作更好找的”那个选项,而我选择了离梦想最近的那个。我现在才明白我是有多么奢侈,我居然还能有个不切乎实际的梦想。他们,真的,有不起梦想。

====================================================
二:

今日还在读纽曼,他讲大学要求的不仅是全面,更是综合,因此神学是必不可少的,神学对于人世界观和自我认知上是有启发性的。这个观点把我感动的热泪盈眶,如果你把这个话跟S1里的王盼和他妈讲,他们又会有什么反应?

你以为你真能靠天吃饭哦?

在知识分子对“功能性、职业性教育”嗤之以鼻的时候,有多少人又反过来对什么“博雅教育”、“全人教育”嗤之以鼻?

他们只有一个问题“你能找到工作么?”

我妈是个特好的妈妈。在我高三的时候她一直跟我说“生存是容易的,但是生活才是难的”。所以在我整天沉浸在电影、书籍和音乐里面的时候她没有逼我去学习,还给我提供了很好的环境读书和写作。而对于片中的他们,糊口都困难,精神的饥渴能算什么呢?亦或者,常年的“教育”已经让他们失去了精神饥渴的能力。

到底是哪里做错了呢?我们怎样才能既喂饱应届大学生的肚子又喂饱他们的精神呢?

在国外,生存能够被保证,所以大学是来丰富知识,提高人生境界,因此,它提供教育包括了技能教育,知识教育和精神教育。而在“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的中国,大学教育变成“造米”工具,我们还能给予多少希望?

=====================================================

我觉得要改变这个现状必须从正视它开始。而这正视者,不仅是政府,更应该是我们每一个人。

看了这部纪录片以后我真的绝望的不行,跟舍友讨论,她沉默了一会儿说:你看它干嘛,活在当下多好,每天开开心心的就行了,不关你事你就别想。

我们的麻木就像石头一样,推着这些已经快要掉下山崖的人更快的掉下去,成为他人眼中的“low-classes”,成为“精英”嘴中的“愚民”;成为《悲惨世界》中那些把方汀踢下深渊的女工们;成为“国民素质不高”中的一份子。这种力量,比鲁迅先生说的“吃人的礼教”更恐怖。因为没有法律和道德可以束缚它,它已经成为一种冷漠的“道德”,进一步拉开你、我、他之间的距离。

=====================================================

Education,Education——出路

教育这条出路,不仅是一个家庭的出路,更是一个社会的出路。甚至它就不该是家庭的出路。

大学不是必须的,他还是应该保持一定的门槛,对于对它有真正需求的人,我们需要让他们短暂的离开一下地面。我们要教他们正义、善良和美。

但是我们怎么才能保证那些没上大学的人也能受到良好的教育,有个良好的出路呢?

我们什么时候才能接受“工作不是仅仅为了养家糊口,还能够自我实现和自我满足,所以我们要透彻的指导自己合适什么、要什么和喜欢什么再进行选择”这种概念呢?

我不知道,活在当下的自己,还是好好想想自己要怎么对待大学这剩下的三年零几个月吧。第一步,面对问题不要麻木。

 2 ) 贫穷绝不会灭绝,但你也许可以为自己和后代做点什么

附8集链接 要看快点~不知道还能撑多久://tieba.baidu.com/mo/q/checkurl?url=http%3A%2F%2Fwww.cnprint.org%2Fbbs%2Fthread%2F97%2F198758%2F

学心理学,看了太多关于人性的东西,明白有些孽根性永远不会消失,现在发现贫穷也如此。

各国都有贫穷的人,只是相对环境不一样。美国的穷人想办法领救济,能有基本房屋保障,而非洲的穷人面临温饱问题疾病困扰,没有干净用水,没有教育资源…都是穷人,投胎的地方不同,命运差别好大。

看完8集,心情复杂。世界这么大,一个人的力量太小了,我这辈子或许都做不到像摇滚明星那样耀眼的为非洲贫穷疾病人民做点事,而我能做的基本的,就是让我的家人远离那样的困苦。人性存在自私的一面,不需要摈弃,在不伤害他人情况下的自私是良性的模式。如果更多人努力一点,让自己和家人能远离贫穷,那就是在为减少贫穷做贡献。

贫穷,可怕的不是你自己遭罪,可怕的是世世代代的遭罪。而很可惜的是,这样的状况在恶性循环。越缺乏资源,越陷入对资源的追逐。

比如因为没有过硬技能而只能做低工资的工作,时间长,耗费劳力,挣的钱勉强生活。这样的状态很难拿钱来投资自己。对比摇滚明星为了非洲人的债务问题,觉得需要深造,就去深造了。现在很多职场人都想要提升自己,不管是想转行业还是因为工作需要提升,越底层的困扰是缺钱,中高层缺精力和时间。

其实有狠心想要学习,总会找到法子,总会找到机会。贫穷者最可怕的是:没有想法提升自己,改变生活。

约旦拉菲雅的村庄,很多人家里全部没有工作,一大家子人每天就围在一团抽烟喝茶。拉菲雅不想要这样的生活,而其她人觉得没什么,她母亲说:“这样没什么不好,我们又不去伤害别人。”天啊,那么好的机会,不识字,政府都会给你提供半年培训机会,出国去印度学习,不花钱,回来有工作有工资。对比现在随便自费学什么课,好贵。

真的可以靠自己努力走出贫穷吗?

我是理科生思维,相信总会有办法。不过当看了一些人面临的现实状况后,我也开始怀疑了,真的好难。香港的《穷富翁大作战》好几位富翁体验了穷人生活后,觉得确实难。而中国内地还有更难处境的,交通越困难的地方越恼火。

要改善交通很难,要提升教育也不容易。越来越少的人愿意去偏远地区教书,这存在很多现实问题。我所知的并不算偏远的地方,是离三线城市1小时左右车程的乡镇,好老师基本上很难留住,而班上学生水平真的很差……几乎都是留守儿童,不懂的不好意思问老师,从小学就存在的问题一直延续到初中。一个初二的学生可以把5+0算成0,你觉得能想象吗?因为她搞不清楚零的乘法和加法的区别。

这样的孩子以后学一些技能还是可以生存的,最致命的是她的思维,她的表达。思维上她觉得自己这样的原因是别人造成的,表达上总以冷漠的语言把关心她的人拒之门外。从心理学发展来说,我理解她对成人的不信任,从小她就遭遇了很多“抛弃”,一年到头父母最多回家一两次,家里老人只管饿不着冷不着,交流很少。

而这样的境遇,她的父母期待孩子长大能让家里经济好转?这样的她期待自己能有体面轻松工资可观的工作?她们就是这样满怀期待。

第8集说读大学是出路,现实让我们知道读了大学依然面临困苦。原因何在?很多大学教育内容与社会脱轨,老师教授理论技术,却不会教授团队合作、职业精神、如何找到自己适合的职业、如何发展自己、如何拥有良好的亲密关系…

学校教死知识,而生活是活的。如果只是挣钱的工具,只知道挣钱,不知道生活,其实也是贫穷,起码是思想上的贫穷。如果人生是游戏闯关,那脱离经济贫穷是一关,脱离精神贫穷也是一关。

为什么贫穷?原因很多,一部纪录片只能通过镜头看到一部分,还有很多我们可以从自己生活里看。不管有多少原因,我们没法一下子去改变,只能改变自己。

改变,也许你的人生难题很难,但如果你想方设法,一点点改变,总会让你自己的境遇好一些。

一个人力量很薄弱,我只能逐渐影响我能影响的人。

知识改变命运,读书改变生活。

如果你现在没什么钱投资提升自己,那就读书!读你想学的专业系统技能书,这是我知道的最便宜的学理论知识的方式。技能学习的过程中要尽量能实践,比如解决一些实际问题,这些实践你可以在网上找别人提问,可以自己总结归纳知识点分享出来让大家讨论。

别像那个入职就被提醒要提高工作技能,最后没过关的那个学生。说实话,我做主管做面试的时候,若遇到他也不会录取,若试用出现别人一个多小时弄完,他要一天甚至加班,我也会毫不留情的请他离开。

职场上需要的是解决问题的人,出现不足想办法提升是关键,实在想不通他被指出工作能力问题要辞退时,他脑回路想到的是工作又丢了,又要重新找,好麻烦…为什么不是想到我要怎么提升工作技能?别人一个多小时能完成为什么我要花那么长时间?不知道他后来学会这个教训没~如果他没学会,那他在职场上会更艰难。

贫穷不是一下子造成的。很多都是上一代积累沉淀下来的,现在我们拥有的,有一部分就是父母以及上一辈所积攒的,不管传下来的是思想还是物质,这些积累给了我们一定的基础。而如果我们没法保护这些,那我们下一代就会少一些资本了。

想到第一集有个国王被入侵,一下子没了财富没了国家没了性命。他拥有了祖辈给他积累的财富,而他没有拥有保护的能力。这段让我想起动物世界有一集,一群黑猩猩,生活在森林最好的领地,这些也是祖辈流传下来的。领头的黑猩猩享受着老大的特权,很惬意。然而因为食物问题,毗邻的家族觊觎他们的地盘,突袭偷袭,都被原老大带领族群给打回去了。场面蛮血腥的,双方都有损伤,侵略方损伤惨重。

想要的去争取,拥有的要守护。不管是前者还是后者,都需要力量,这个力量包括知识、技能、心理资源等。

你想要什么?你不想要什么?

你要守护什么?你能守护什么?

 3 ) 第八集,路在自己脚下

我个人认为,每个人的受教育情况,甚至是将来取得的成就,最重要的,起决定因素是“我”,而不是什么“阶级固化”和“教育资源不平衡”。从整个世界的文明进程看,这已经是最好的“时代”了。阶级固化,资源分配不均在所有国家,所有时代都存在。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那种社会下不严重??我们现在看过去的历史,“精致化”的一直都是属于那5%的上流社会,普通百姓识字,读书的机会都很少(1949年前,中国的识字率没超过5%)更别说像现在接受义务教育,参加高考国考,学习喜欢的东西,开眼看这个世界。所以不应该把自己读书的失败,事业的失败,甚至“贫穷”都责怪在“家庭”“社会”“时代”,应该看看自己,在你拥有一些资源的情况下,你真的努力,尽力了吗?不否认,这个社会有很多问题,可以更好,但这不是失败的理由。

 4 ) 毕业2年

看完《为什么贫穷系列:读书致贫》,有幸在S1翻到了这部片子的主角,那个到处流窜的招生讲师的自曝帖,原本一个昧着良心、自毁形象的平面设计老师在读完全帖后感觉形象高大伟岸了很多。虽然未曾谋面,但3年拍这个题材的纪录片,由衷敬佩。帖子在下面,还是强烈建议看过本片的朋友读一读的。(蹭面子

[社会]关于NHK纪录片《为什么贫穷:中国教育热潮》,好吧,就是我
http://bbs.saraba1st.com/2b/read-htm-tid-887284-page-1.html

中国高等教育和求职的话题我一直很感兴趣,不论是自己毕业前还是工作后,还看过2个NHK拍的片子都蛮不错的,推荐下:《蚁族之歌-上海求职旅馆里的年轻人》《北漂一族~北京·彷徨的年轻人》,分别是10年和07年的片子。但里面很多镜头现在还是可以在北上广的捕捉到,几年过去,并没有太大差别。

这些纪录片里总有一个高等教育毕业后求职各种不顺利,然后在大城市的角落里蜗居的少年,然后就是那些梦想、欲望与现实激烈碰撞的镜头。到了本片里,放在那些分数线离好的学校很遥远,只能选择民办院校的孩子身上,教育和求职的冲突就更激烈了。王盼和王超的未来其实看完这部纪录片的我们自己心里也有数,心态、能力各个方面,他们都看上去不可能在他们憧憬的写字楼里有何作为。

不过别人的经历和选择也蛮难评价的,每个人的现状都是很多复杂的原因造成的。说点自己的经历和想法吧,也算对这个题材有感而发。

我是在无锡一个很普通的城市家庭里,高中里就厌学情绪很重的了,甚至想过不想高考了,但和家里爆发过激烈的冲突后还是妥协了,考上了一个郑州的三本院校。三本的大学总归这么回事了,反正行政上各种麻烦事情,教学上,学的是物流管理,上课的内容都是扯淡,读书时候就这么觉得,毕业了就更对当时自己的判断深以为然了。每个暑假前的期末考试正好是和招生期重叠的,学校会派出很多老师前往河南各地的招生办,还会招募学生,参加招生的学生可以顺利办理期末考试的延考,可见招生工作有多么重要了,毕竟多个学生就是多一万多块钱。

至于上课考试什么的,学位证能弄到手就好了,反正我大学四年是没怎么上过课...最多有憧憬的妹子去上课的话就拿本读书馆借的小说,在教室里妹子的后面坐一个下午。四年基本都是在网吧和宿舍度过的,大一大二沉迷WOW,后来觉得有点没意思了,整天在宿舍里看看日剧动漫,无聊了还会码点字,漫评、影评之类的,机缘巧合还得到了一份撰稿的兼职机会,勤快点一个月也能有将近1k的收入,现在看看少的可怜,但在500块钱就能过一个月的时候,还是挺有满足感的。

11年的夏天毕业的,毕业前有在无锡找到第一份工作是微博运营相关的,因为凭借之前码了这么多字的履历,面试什么的还是挺轻松的,但做了2个月吧,觉得和老板的想法之类无法认同,就走了,毕业前一直在到处玩玩。

毕业后家里还是希望留在无锡,当时的面试有2个机会觉得不错的,一个是一个做网页游戏的小公司,一个是分众传媒,但权衡了下还是觉得做游戏比较好玩,就去做游戏了,但反正小公司研发的能力有限,虽然感觉公司能起来发展起来自己自己会很好,但年轻人总是心浮气躁,觉得外面有更好的机会,更认可自己的地方等着自己,也没有这么多时间可以等着公司成长。

12年的3月就辞职了,一边考驾照一边玩玩游戏...5月份就背了个包去上海找工作了,依然做游戏,因为做了很多准备工作,对那个公司的产品相当了解,所以毕业后的第二份工作求职非常也顺利。在公司睡了几天地铺感觉有点受不了就还是租了个房子,但收入尚可,所以其实也不是很苦,除了有点寂寞之外。新的平台也学习和接触到了很多更有意思的东西,但一些人事变故和对个人发展的判断还是选择了离职,过年前刚刚交了辞职报告,虽然过年后应该还要做几天,但反正都说了要走了,上班打打酱油磨磨洋工准点下班就好了,还是挺自在的。下面会回无锡待一段时间,玩玩游戏思索下人生...然后会继续出去找工作,想给自己贫瘠的青春再制造点以后想起来会让自己觉得骄傲的回忆吧。(我一定是日剧看多了...)

我毕业2年的经历大概就是这样,虽然比起那些过的很滋润的同学是蛮辛苦的,但毕竟都是自己的选择,还是挺开心的,简单总结下我觉得造成自己现状的原因吧。

1. 家里条件还好,父母至少不用希望靠你的工作来改变家族命运,所以其实没有太大压力,很多时候可以做出尊崇自己内心的选择,这是很多农村出来的同学会比较辛苦的一点吧。
2. 和家里人的对抗,自己内心叛逆的关系吧,希望自己做任何事情都不依靠父母,特别工作什么的,一定要自己解决,而且不能让他们觉得和同龄人比的时候有落差。
3. 还是有一些心比天高的心态在里面,觉得自己的能力一定有更好的平台和机会,一方面让自己变得更有营养一些,一方面也还算比较自信的。
4. 虽然没有明确的一技之长,但基本上都在一个领域里积累,所以求职相对有一个预期,比如现在让我转行我肯定压力也比较大,就算会做的事情比现在有意思,但肯定无法保证理想的收入。

如果看完这些纪录片的朋友还没有毕业或者刚毕业在迷茫的话,我有一些建议吧,也算自己毕业2年来的一些感悟。

1.一定要有明确的一技之长,比如画画、编程、外语之类的,这个技能会保证你一定有饭吃,至于饭有多好吃就看你的追求还有一些外部的机遇了,但一定要是自己喜欢的,如果你一点兴趣都没,肯定学不好的。
2. 如果你不幸是一个谁都可以取代的文职岗位,只是写东西或者吹牛比较在行,一定要注意累积行业内的经验和人脉,责任心和热情永远是个人发展的基石。
3、 除了工作和妹子,一定要有其他方面的爱好,比如书影音,这可以保证你在现实没有激情和转变的情况下,依然对生活充满热爱,也让你变得更有趣。有趣的人在哪里都会比较受欢迎。

不过以上也是基于和我差不多家庭环境的建议吧,如果真的是和纪录片里那个家徒四壁还要举债读书的女孩子一样...我也不知道怎么办才好...

最后,我依然鼓励大家投身北上广这样的地方来锻造一下青春,是的,这里什么都能满足你,但又什么都不属于你。但至少有一扇通往梦想,或者说是通往花花世界的门,如果你有强烈的意愿改变现状的话,这里是你最好的舞台,你的发展和机遇基本是抛弃你在家乡固有社会关系而存在的,有能力有坚持的人一定是有更好的机会,即使以后回到家乡,也可以满载回忆,骄傲而归。

和依然想在大城市坚守,或者即将来到这些城市的兄弟们共勉,你可以成为怎么样的人,真的和大学是怎么样的没有关系~~ 坚持和选择~~

2013.02.11 无锡

 5 ) 《为什么贫穷》,这部8年前的纪录片依然让我看得很压抑

半夜三更你还在辗转反侧,不能入眠,明明不喜欢这份工作,但你只能咬牙坚持,因为贫穷。

跟朋友逛街,明明很喜欢那件衣服,但你还是要说不合适,因为贫穷 。

你开始躲朋友聚会,即使有时间也会找个借口推掉,不能每次都是朋友出钱,而你又不愿朋友看到你的落魄,因为贫穷。

……

这是最富有的时代,也是穷人最多的时代。

2012年英国有部纪录片《为什么贫穷》,通过多个方面谈论了世界各地的贫穷。纪录片分为8篇,而第8篇《出路》是在讨论贫穷下的中国教育。

故事的背景是在湖北地区,有三个主要人物。刚参加完高考的王盼,大学毕业后的万超,给教育软件学校招生的王振祥。

王盼,家住湖北农村。刚参加完高考,分数388分。

这是一个很尴尬的成绩,注定去不了好学校,但不去上学又有些可惜。

虽然王盼认为自己发挥不好,还可以考得再高点。但其实我认为,纵使她再复读一年,应该还是这个水平。

教育优质资源集中在城市,师资力量,教学工具……这些在城市与农村之间是有天壤之别的。就是放在今天,依然是这样。在农村的教师,可能他本身的学术水平就不高,你又怎能让他教出高质量的学生呢?前段时间我还听一位朋友说过,他弟弟所在的学校,有好多老师是当年只有高中学历的,他们的知识体系可能已经跟社会脱节了。因为学校比较偏,正规的师范学校毕业的老师是不愿意来这里的,所以学校难得有几个年轻老师,不过是学幼教或者其他冷门专业不好找工作才勉强来到这里。

王盼的父母只是村里面的普通人,在砖厂里打工。王盼的妈妈双手只有一根手指,甚至右手都没有手掌,但是这样的状态她还是在砖厂干着跟别人一样的活。王盼的爸爸矮小干瘦,只顾着干活,不操心家里的事。这倒是好多国内家庭的常态,尤其是农村中的家庭。男的只顾干活挣钱,家务都是女的在打点。

如今家里的头等大事就是王盼的上学问题。王盼想要上大学,这是她一直都有的愿望。在2012年的农村,能上大学也是很厉害的事情了。很多农村人是分不清大学还有好坏之分的,他们以为上了大学就可以走出农村且不用卖苦力了。当然,这也是像王盼这样的农村学子走出去看世界的少有途径了。

有的人,真的是会在村里待一辈子的。村里出来的人学识与见识与城市相差太多,这也导致他们内心有着自卑情结。就像小编上大学后才第一次吃过自助餐,当时可是激动坏了,原来食物还可以随便拿。

见识真的很重要,它可以让你去做出更好的选择。所以不少农村出来的孩子发展并不好,不止是没有资源关系,还有他自身缺少与城市打交道的本领。

王盼的妈妈不愿打击孩子,但爸爸却比较直,责怪孩子没考好才导致找不到好学校可以上。为此王盼哭着抱怨爸爸为什么要把自己生出来。这就是农村教育的悲剧,虽然国家大力支持农村的教育发展,但是在很长一段时间,教育公平是很难做到的。

之后王盼终于收到了长江工程职业技术学院的通知书,通知书里有助学贷款申请材料。当妈妈要求她填写时,王盼是嫉妒不情愿的。每个人都有自尊心,穷困家庭的孩子会更甚。但是又有什么办法呢?

为了筹集学费,王盼的父母邀请亲朋好友来家里吃饭。虽然王盼考得不好,但她上学的钱确实需要大家的帮助才能筹够。

大学毕业后,尤其是学校一般的大学毕业生会怎样呢?那就再来看看万超的经历吧。

万超是武汉大学珞珈学院的毕业生,如今这个学校已经改名武汉晴川学院,学的专业是国际经济与贸易。虽然片中他的父母没有出现,但能感受到这是一个普通家庭出来的孩子。

他是个很本分的毕业生,有些羞涩腼腆,但他在努力让自己更活泼一些。面试了好多工作,在人山人海的招聘市场努力介绍着自己。与自己专业对口的工作想不不敢想,他只能尝试找销售和会计助理的工作,因为这两个是他实习时接触过的。好不容易面试通过了一家公司清算员的职位,得知消息的他激动坏了。但是忧虑的事总是一件接着一件,试用期的工资不高,他还得租房子以及各种生活开销。还没挣工资,就得先支出一大笔钱。工作上的事也不顺心,新手总是面对着很多问题,很快他就被辞退了。

“我觉得好不爽啊”,他在与朋友的聚会中哭的不能自已。

明明自己也很努力,却连机会都不给自己。其实社会就是这样,如今连研究生都扩招了,以后大学生的就业压力会越来越大。教育高度发达的阶段,会是连做苦力的工作都是要受过高等教育的 ,只不过很多人还无法接受这样的事实。

那些曾经在校园里一张张欢乐的笑脸,进入社会后只能变得痛苦起来。现在的教育缺少真正的素质提升,导致很多人毕业后开始工作都是从0开始。学校与社会是脱节的,又怎能说学校在为社会输出人才呢?

好多普通的大学对学生管理很松,逃课,作弊,玩游戏是他们的常态,导致毕业后的他们立马就傻眼了。作为当前教育环境下的大学生,压力是需要自己给予的。做好准备,才不至于毕业后的你会悔恨当初。

王振祥,大学毕业几年的社会工作人员。之前学的是平面设计,如今是武汉弘博软件教育学校的招生老师。

这是个怎样的学校呢、学校的百分之九十的老师没有教师资格证,招聘用的学校图片全是网上下载的。优秀学员的视频都是备好的台词,甚至因为违心说的结结巴巴的。这样的学校现在还有很多,互联网行业大火让计算机培训学校的市场变得很大,也导致了存在很多名不副实的学校。招生时说就业率说分配,毕业的时候就啥也没有了。

王振祥招生都是去农村的,因为城市的孩子是不会上这样的学校的。村里面的人不懂,还以为是多么厉害的学校来招生呢,就这样被忽忽悠悠的报名了。只不过学生从这里毕业后,除了一张并不被认可的毕业证,就什么也没有了。

所以在王振祥内心是有愧疚的,但他为了生存,还是得去忽悠更多的学生报名。片中的王盼也参加过这个学校的宣讲,好在她最后收到了学校的通知书,没有来了这个学校。

平时王振祥穿的很普通,但在演讲的时候则是西装革履,声音也变得浑厚了。

其实培训行业是最容易进入的,只要你敢讲,敢不要脸。经过一段时间的锻炼,你就会是一个大师。

演讲的时候,观众是被动输入总容易的时候。文字,图片,视频,人的思考量是逐渐减少的。所以在演讲的时候,你只要说话中找到共鸣点,加上一些托的环境哄托,听众是很容易被洗脑的。这个社会,太多人过得不如意想要暴富,成功学大师就有了很大的市场。就如陈安之大师,包装自己27岁就成为了亿万富翁,这就增加了听众的盲目崇拜感。然后说一些励志的鸡汤话语,宣传你只要跟着他就能成为有钱人。这个社会,没有人会愿意把自己的暴富途径交给别人,除非他是通过拿你的 钱才能暴富。没有人知道陈安之27岁的亿万财富怎么来的,这本就是他自己说了算。

片子的最后,王盼踏上了求学的火车,万超仍然在寻找着工作,王振祥则因为老板投钱去盈利更快的学校失业半年,然后成为了一家材料公司的网络维护员。

三个人的路会是一段循环,而这样的循环会是国内很多学生的路。

这个时代不缺少努力的人,生存也会变得越来越难。

不要寄希望于别人,活着,只能靠自己!

 6 ) 《为什么贫困》小结

1、【动画片贫困史】从古至今,贫穷与富裕都是对立存在的,世界上没有共同富裕,人人皆富,永远都不会实现,只有贫穷的存在,才会创造富裕。从全球历史来看,富裕一直掌握在少数人的手中,在拥有权力、资源的极少数人手中,不论古今、不论哪个国家、不论亚欧非。从全球各国现状来看,不论国家和个人,贫富差距越来越大,中产阶级向上的通道变窄、甚至消失,而中产阶级也在下流社会流动。

在新中国的发展中,中国似乎走了正确的道路,在毛主席的领导下,虽然大跃进运动是造成几年饥荒大的主要原因,但与同期的非洲各国家相比,如果像他们一样采取了接受世界银行、欧美为代表的发达国家的“人道主义”援助,或许国家的现在也陷入了赤贫吧。这与中国人骨子里的自尊自强息息相关吧。纵观历史,除却屈辱的近代史,中国与同时期的各国相比,经济、文化、思想都处在一个较为繁荣的水平。而15世纪的欧洲在同时期却处于世界落后水平,如果欧洲各国未采取殖民政策,世界的格局也不是这样的吧。但没有如果,欧洲的地貌、各个分裂却无自然屏障国界的不同语言文化的国家,造就了他们善战、掠夺的文化。

孔夫子很久便教导人们“邦有道,贫且贱焉,耻也;邦无道,富且贵焉,耻也”,不知中国的传统文化是否会丢失,不知国家领导人是否丢弃人民。

2、【人之初,性本穷】生而贫困。出身似乎成为决定人一生的决定因素,出生在非洲的大多数孩子注定与饥饿做斗争,出生在美国的孩子大多长寿,出生在……美国作为超级大国、富裕的发达国家,与其他发达国家相比,饥饿、无家可归的妇孺老幼比比皆是,他们有资金实力去启动伊拉克战争,却没有资金精力去拯救社会底层,这个国家有点可笑。

3、【有钱有庇护】富而有道。一条河隔出了两个世界,河的一侧是纽约曼哈顿最繁华的华尔街,河的另一侧却是最贫穷街区、失业率奇高、治安混乱。华尔街不仅撼动美国经济,而且撼动全球经济;华尔街、美国最富有的人通过政治操控美国经济,甚至影响社会走向,是否也引起了世界政局、经济体系的震荡。

社会底层的基本保障也在被“上流社会” 财富拥有者通过操控政府,利用各项政策削减,看似人民受益的政策中获益最多的永远是上流社会的极少数人。

4、【耕者无其田】2008年粮食危机后,新西兰、韩国、中国等各国分别在非洲获取耕种用地,作为世界上最肥沃的土壤,被各国垂涎。而很多非洲农民失去了自己赖以生活的土地,这与政府政策、不体民等国情相关。

5、【摇滚拯救世界】两个音乐人,用摇滚、名人影响力撼动西方强国对非洲的剥削,实现非洲的债务全免,使得非洲发展得到一点喘息。非洲的发展是非洲各国、非洲人民、债权国、世界组织各方努力的结果,当然,鲍勃和波诺也有一定推动作用。

名人拥有庞大的粉丝群体,有着不亚于国家领导人的社会影响力,如何正确利用自己的影响力、如何传递自己正确的价值观,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6、【生财有“道”】道=盗。瑞士富有而又安逸的小镇,生活着操控综合商品交易的富裕镇民,他的跨国公司掌控者非洲赞比亚丰富的铜矿资源。在“避税天堂”的模式下,赞比亚铜销往世界各地,但赞比亚政府获得的税收少之又少。赞比亚富饶的自然资源在沉重不堪的国际债务、腐败受贿缺少社会道德观的政府、贪婪的跨国公司、受权势影响的世界银行多方面影响下,通过不透明不公平交易,拱手让人,赞比亚铜矿实现私有化,跨国公司受益。

7、【太阳能妈妈】女性如何在家庭、工作、自我中平衡。

8、【出路】中国职业教育与农村孩子的出?读书致贫?在优质教育资源向城市、特别是大城市倾斜,农村教育资源不断被抽离,小城市与大城市的孩子、农村与城市的孩子,如何平等竞争?

 短评

丹麦五百多万人口中,有32%的人观看了“为什么贫穷”,绝大部分认为电视台应该多多播放这种类型的纪录片。——《南方周末》http://www.infzm.com/content/88436

3分钟前
  • 种子和芽
  • 力荐

官网连接,可以直接在线观看 http://www.whypoverty.net教育教育教育。十年树木,百年树人

8分钟前
  • Café里的烏托邦
  • 推荐

圆了大学梦,碎了翻身梦。

10分钟前
  • Henrietta
  • 还行

”严格的说我们不是学校,是公司,只要把学生弄进来交学费,再发毕业证书把他们弄出去就可以了,其他东西我们都不管。“ ——片中某民办高校教师语。

14分钟前
  • 景雲
  • 力荐

第八集,西方国家还是带着有色的眼睛来看中国,虽然说读书未必就能让你过上好的物质生活,但是读书才能使社会不断进步。

17分钟前
  • 面向心灵去生活
  • 推荐

看了三天终于看完了 主要感受是愤怒、无奈和羞愧 整个人都不好了

18分钟前
  • 韵外之致
  • 力荐

中国的职业教育是如此之烂。

23分钟前
  • 大约在冬季
  • 力荐

看完第八集,突然想起BBC纪录片高级编辑尼克·弗雷泽在第67届联合国大会的讲台上激动地说——在中国,你必须得上大学,因为人们告诉你:必须得这么做。而当你真的去上大学了,你会发现,那里什么都没有。那里真他妈什么都没有。

26分钟前
  • 绣球
  • 力荐

为什么贫穷?(权力)资源控制,西方掠夺,分配不公,政治腐败,愚昧,教育欺诈等等,算是这个系列给出的原因。第一集动画贫穷史,比较一般外,其他的都值得一看。最后一集中国的“出路”最贴近也最容易有共鸣,虽然后期加的“教育致贫”的副标题不能赞同。

30分钟前
  • 合纥
  • 推荐

只看过第八集,但是也足够让我震惊了

34分钟前
  • 夏日扬帆
  • 力荐

第八集。在中国,唯一的出路大概是“家境”

36分钟前
  • viva la vida
  • 力荐

不公平是天然的,投胎真是一张幸运彩票,马太效应的贫富差距无解,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看人家高高在上呼吁人权平等,看非洲每3秒饿死一个人。教育或许真能改变命运,也许坑了你一辈子:”严格的说我们不是学校,是公司,只要把学生弄进来交学费,再发毕业证书把他们弄出去就可以了,其他不管” 9.3

41分钟前
  • 巴喆
  • 力荐

老外自己的大学学费长了几百倍习以为常,中国的教育产业化还没完全放开就惹得友邦惊诧了,真是费心了。大而空,还有奇妙的优越感,然后还有一群搭中国普及大学教育便车的人在吧啦吧啦抨击,啧啧啧……另:来自评论七个月后的补充,教育致贫这个问题,纪录片还是看得挺准的,光凭这一集就可以加一颗星。中国的教育也已慢慢成为中国农民家庭的不能承受之重。

44分钟前
  • vyan
  • 推荐

最后一集几乎是一直忍着眼泪,不读书没有出路,读了书不一定有出路,这个社会对穷人太残酷。

49分钟前
  • wise
  • 力荐

“他没法理解为什么世界上有文学院这种浪费资源的专业存在”——摘自豆友影评。

52分钟前
  • [已注销]
  • 力荐

那位软件学校的王老师真敢讲。。

55分钟前
  • 正在
  • 推荐

陈导虐心!但三个人物里只有骗钱学校的王老师是典型。查了一下,贫困女孩王盼,毕业于车埠高中,赤壁市两所公立高中之一,不算差了。入读长江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公办职院,学费六千,助学贷款。我认为对她来说,这是一个合理的选择。家中不贫、三本毕业的万超,学的是国贸却连Excel都不会用,谁之过?

60分钟前
  • 私享史
  • 推荐

虽然米国工会被打压 但至少它们还存在 媒体可以全民参与adress an issue并形成public debate,且不论效果如何,至少对金字塔尖的人群有一定制约力存在。这些在我们生活的环境中都看不到。结果是普通老百姓对政局或政治不甚了了。因为就算参与了了解了意义也不大。可悲。

1小时前
  • Iris
  • 推荐

→pan.baidu.com/s/1sq2FerI-RkJJ-HRfpiuChA 提取 2kqc(带字幕全8集)(2020.10.07已补链)

1小时前
  • 冰山
  • 力荐

自己从三本院校毕业,就觉得这个故事再真实不过了,大学里的见闻就是如出一辙。坚信学历可以改变家族命运的家长,憧憬求知可以带来好工作的学生,反正大学里每年招生是比考试重要地多的头等工作,而对于大多数的学生而言,这三年或者四年之后出来又意味着什么呢...诶

1小时前
  • 小药水
  • 力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