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方向的家

HD

主演:鲍勃·迪伦,琼·贝兹,Allen Ginsberg,B.J. Rolfzen,Dick Kangas,连姆·克兰西

类型:电影地区:英国语言:英语年份:2005

 量子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剧照

没有方向的家 剧照 NO.1没有方向的家 剧照 NO.2没有方向的家 剧照 NO.3没有方向的家 剧照 NO.4没有方向的家 剧照 NO.5没有方向的家 剧照 NO.6没有方向的家 剧照 NO.13没有方向的家 剧照 NO.14没有方向的家 剧照 NO.15没有方向的家 剧照 NO.16没有方向的家 剧照 NO.17没有方向的家 剧照 NO.18没有方向的家 剧照 NO.19没有方向的家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没有方向的家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本部纪录片用长达约4个小时的时间讲述了鲍勃·迪伦,这位美国民谣大师的传奇音乐生涯。鲍勃·迪伦,这位堪称美国六十年代反叛文化代言人的传奇歌手,他对音乐的理解和分析从他深刻寓意的歌词中可见一斑。影片聚焦鲍勃·迪伦在六十年代初期成为民谣英雄开始叙述,并穿插多段从未曝光的访问片段,首次真实地披露很多他鲜为人知的画面,记录下这位历久弥新的音乐大师从1961年到1966年间的的传奇历程。  由著名导演马丁·斯科塞斯执导的首部人物传记长片《没有家的方向》,荣获2006年第58届黄金时段艾美奖其他和技术类奖项-非剧情类节目最佳混音、其他和技术类奖项-非剧情类节目最佳导演提名、其他和技术类奖项-非剧情类节目最佳剪辑提名等多项大奖。投向未来谋杀第三季记忆归零心理罪日本黑社会沉睡者少奶奶又发飙了草根边界风云侵入者2020姑娘今年二十八泰格·伍兹亿万图谋水上人间云上的玫瑰保镖哎呦,棒球一夏多彩庄家院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十大成就糟糕历史第三季叶卡捷琳娜大帝第一季小亚细亚往事最长的约会深水迷案第一季东京铁拳好想好想爱上你欢迎来到雷克瑟姆第一季太阳之子2020漫长的婚约萝卜泡菜恐怖电影院起跑线国语T婆工厂冬日之光黄皮幽冢父子攻防战正义的天秤第二季中国宴以暴制暴时光之轮 第二季疯狂假期神兵特攻

 长篇影评

 1 ) 回忆与纪念

一位曾经的风云人物,一个行将老去的伟大名字,他从来都被认为是音乐天才,把民族传统和诗意完美地混合在一起的艺术家,对社会、文化和政治产生重要影响的人,即使他所属的年代早已远去,他仍然是那一代人最有代表性的发言人。这就是BOB DYLAN。
  
最早接触BOB DYLAN的歌还是在97年的时候,一次上听力课,老师在临下课前放了那首经典的BLOWING IN THE WIND,从此开始留意这个可以称为民谣摇滚之父的人。
  
不可否认,这么多年之后,已经65岁高龄的Bob Dylan不再像当年那样引起轰动,那样受众人追捧。
  
当一切都不在前进的时候,回忆和纪念是我们最好的选择。

 2 ) 下半部

十三:“和他合作是一件痛苦的事情,他永远在变,昨天演奏的是4拍子,今天或许就变成3拍子了,我以为我了解了他,其实没有。”

十四:“语言的意义是变化的,同一个词,十年前人们理解与今天理解是不一样的。”

十五:“电吉它的加入,提高了音乐的声音,随之提高了观众的掌声和欢呼声,同时也提升了整场的情绪。”

十六:“一个艺术家永远不能感觉“完成”,而应该是“转变”,只要你感觉在转变,就一切OK”

总结:迪伦给我的舞台形象很明显有三种变化:开始的时候是青涩的、真诚的、卖力的状态;成名之后,带着一种玩世不恭的自信,完全的自我;直到老了之后,真像是“成了精”,永远是一副无动于衷的样子;而家驹给我的状态,永远都停留在青涩时期,家驹永远是真诚的邻家大哥,或许这也是因为他英年早逝的原因吧,而罗大佑呢?罗大佑永远是大叔的感觉。

 3 ) 搞他妈的个震耳欲聋

How much is the doggie in the window. 这首歌不是我们的现实,我们的现实是萧条,是无处不在的恐惧。

伟大的室内乐传统

69

当bob和哥伦比亚签约时,在业界是条大新闻。人们不愿承认,其实他们也那么饥渴。于是他们把它变成了一个道德问题,他们攻击他,不然就不得不承认自己并不喜欢自己现在这样子。

People couldn't bring themselves to admit, that they're that hungry.

13230 演讲 机器

Beatles, Bob Dylan和Allen Ginsberg聚首。

18350

像你一样或者受你影响或者和你任何其他定位一致的针对某种社会问题或者其他社会难题的抗议歌手有多少个?

多少个?我觉得大概是136。

大概是136?

要么136,要么142。

工资就是他们付给你让你忘记你的梦想的东西。

没有城市文学的原因是我们没有青春期。青春期是搞乐队、收集手办、车库,哪怕是科学实验,但都没有,我们在做题。而很可惜,做题不是青春。最多,我们有个电子游戏。

列侬曾经公开道歉过一次,起因是他接受采访时说,现在很多年轻人不知道上帝,但知道Beatles。对他们来说,Beatles比上帝还伟大。最后半句上了报刊头条,被人指责,虔信度高的美国人发起了抵制,集中并烧毁他们的专辑(看着巨心疼)。最后,列侬不得不出来道歉。看到这些,我就想,我宁可得罪众生,也绝不会为自己没有做过的事道歉。脸面和声誉倒在其次,心态和少年气被影响了才可怕。Bob Dylan在现场唱民谣转摇滚时,底下骂叛徒,他把音响开到最大,说:搞他妈的个震耳欲聋!

就是这样。

 4 ) 观影纪录

五、强烈的创新意识:“当我看到其它歌手表演时,我关注他们的眼睛,他们的眼睛似乎在告诉别人:我有一些你们所不知道的东西!我想我要成为那样的人;

六、成功之路并不顺利:开始进入的几家唱片公司都不接纳他,有一个经理人在解释这个问题时说:我们公司绝对不出这种“怪胎”的唱片;

七、对音乐有发自内心的爱:“当我第一次听到音乐时,我觉得我完全变成了另外一个人”;“很难说哪个音乐家影响了我,更恰当的可以说--是音乐影响了我”;

八、影响他较深的是伍德·柯西Woody Guthrie ;

九、成功受好的音乐环境的影响,有点类似于酒吧歌手卖唱出身,音乐之间的竞争自由而激烈,观众挑剔;

十、未成名之前听到Joan Baez 的歌,很有自信的表示:我应该和她合作。

十一、否认自己是时事歌手,表示自己并非刻意创新:“我所做的只是擡夺并且重新组合”、“用人们可以理解的形式表达当代的内容”。

十二、年青时做过借朋友唱片不还,盗用别人歌曲版权的事情;

 5 ) God just kick him on the ass

《No direction home》,我看了很多遍,这套双碟(巨长,3个半小时),太经典(尤其part one)!
  
  异常清晰的童年,成长,纽约,轶事,爱情,政治,出现的资料,人物那么传奇。我几乎瞬间就热爱上那些Bob Dylan曾经热爱过的乡村蓝调歌手,就像马世芳说的,他们没想太多就做了,“流行音乐”这四个字压根儿就未尝进入过他们的脑海。
  
  看马世芳和张晓舟说错过上个世纪60年代,我还没有什么感觉,看这个片子,我真真觉得自己是错过了。如果我在那个年代的格林威治村,席地而坐,在街口,在人群中,在Pub Wha,我会不会写下一首歌?
  
  Bob Dylan,自称a song and dance man,对我来说,还是诗人,纪录片独白中随处可见诗意。他对童年故乡Hibbing(明尼苏达)冷的,干练的,高度概括的描述“冬天很冷,天气极快地抹平了所有人。那时没现在的冬衣,人们就多穿几件T恤在身上”。一个绝对见过世面的人对父老乡亲,一个地图也许找不到的美国小镇的描述。他基本不笑,声音很酷。我注意他纽约时期,大雪天也是衬衣夹克,缩着脖子和背。
  
  讲到Bob Dylan的声音,正如片中声如洪钟的,超级可爱的,出口成诗的Liam clancy说的,Dylan的形象和声音都在变,甚至可以说是多变的,他像一块海绵,he is a receiver。我不太喜欢1966年英国巡演时的Bob Dylan,不是因为电吉他,而是唱腔,偏头作态的“精神发泄性演唱”。相反,我特别喜欢他baby fat退去后那一时期,像是忽然被几代人的老灵魂附体,顿成金石沧桑之音。
  
  导演: Martin Scorsese主演: Bob Dylan / Joan Baez /Allen Ginsberg
  请注意这里写的三位主角,Allen Ginsberg说,他在西海岸Bolinas的一位诗人朋友家里第一次听到《Hard rain》,眼泪就下来了,觉得薪火被从老一代波西米亚手中传下去了。金斯堡说诗就是被赋予神力的词,让人毛发悚然的。一种让人瞬间意识到的带着客观真实的主观真理,然后人们开始叫它诗。
  
  And what’ll you do my blue eyed son
  And what’ll you do my darling young one
  
  i'll walk to the depths of the deepest black forest,
  where the people are many and their hands are all empty,
  where the pellets of poison are flooding their waters,
  
  and i'll tell it and think it and speak it and breathe it,
  and reflect it from the mountain so all souls can see it,
  then i'll stand on the ocean until i start sinkin',
  but i'll know my song well before i start singin',
  and it's a hard, it's a hard, it's a hard rain's a-gonna fall
  
  另一位主角Joan Baez老了还是美人。片中他俩携手登台之景,羡死天下的鸳鸯。我完全不介意用所有最美好的语言来形容他们那时交颈的样子,微风停止了呼吸,沙子开始颤动,流浪的少年遇到天鹅,是船该来的时候了……。

Baez回忆起当年恋情,说“我俩当时都有点baby fat,we were really young, Bob看上去是个穿得破烂的孩子,立即带出你的mother instinct”。很多人的纪录片里只有老态,而Bob成名那么早,因而处处可见闪亮的青春,甚至是婴儿肥。
  
  BD却已经用很客观的语言去分析和叙述Baez了,you can’t be wise and in love at the same time。这就是男女的差别吧。而当年BD视Joan Baez如女神呢!Baez,大地的女儿,吉普赛的精灵,埃及女神,印地女神,赤着脚。唱民谣的女孩子要么不美,一美起来,那是不得了的事儿,通透的,根一样的,人类乡愁的投射。

 6 ) 我不知道你的家在哪儿

杨德昌有部叫《一一》的电影,里面男主角NJ人到中年,面临着家庭、事业、爱情等各式危机,他常常带着耳塞闭上眼睛听Bob Dylan的音乐,似乎那也是一种汲取力量的方式。

老实说,我并没有那么喜欢Bob Dylan,不会花力气仔细理会他的歌词,也没有对那个时代的政治敏感,而他的声音,象是从胶水粘着似的,还用起落奇怪的吟唱方式伴着重重的鼻音。至于他的口琴,太刺耳(或许这才合符他),远不如我挚爱的Neil Young大爷。可谈及摇滚,谈及现代民谣,怎又能错过他呢,那就像说戏剧不谈莎士比亚、说古典忘记巴赫、喜欢法国新浪潮却没看过戈达尔的精疲力尽……

Bob Dylan这个名字进入我的眼里是在七八年前,一期杂志上谈到了他的Blowin In the Wind,印象中还有许许多多溢美的词。可以说,在我听到他的声音之前,Dylan在我心里形象高大威猛、光辉慈祥、叛逆不驯。直到几年后,有机会听了他早年的大多专辑,我依然把他摆在高高的案上,供着,虽然知道他年轻那阵子也是个骗子、色鬼、瘾君子,对于民主民权的追求,远不如曾经的伴侣Joan Baez,歌也不如同时期任何一个民谣歌手唱的好听。

然而,他是传奇。

没有人在民谣这条路上走的比Bob Dylan更远,他沿袭美国现代民谣歌手Woody Guthrie(美国第二国歌this land ls your land的创作者)的精神,在动荡变幻的60年代初期,毅然唱出时代的声音。之后Dylan抛离政治,转而审视个人,自省深沉。1965年新港民谣节,他挎着电吉他登场,正式将民谣插了电,从此民谣/民摇不分。而Dylan的影响又不仅仅在于民谣,60年代整个摇滚都在听着他的声音,关注他发出的讯息。如果没有Dylan对the beatles“歌曲内容空乏无物”的批评,估计我们听不到象<Revolver><Sgt.Pepper's Lonely Heart Club Band>这样伟大的专辑,更别说沿袭the Beatles而来的许许多多优秀的音乐。

2005年Martain Scorssess的电影<No Direction Home:Bob Dylan>记录了Dylan从童年时期直到60年代末的成长轨迹,大量的珍贵照片、录像及对Dylan本人的采访,向世人展现了一个具体形象的巨人、偶像。它讲到Bob Dylan这个名字的由来,Dylan去拜访精神导师Woody Guthrie,还有Dylan同Baez情投意合同台演出的视频……

片名No Direction Home源自Bob Dylan的一首代表作<Like A Rolling Stone>(象个流浪汉),而之前有一部记录Dylan 1965年英国之行的纪录片叫做<Don't Look Back>,两者像是遥相呼应。那确实是辉煌灿烂的Bob Dylan,走得太远,把家也带走了。

 短评

一个人的历史,也是一个时代的历史,也是一段传奇的历史···吹口琴的男人好迷人···How does it feel,to be on your own,with no direction home,like a complete unknow,like a rolling stone?

8分钟前
  • 顾北
  • 力荐

歌曲基本上都是准确的,可是电影从头到尾都没有提Edie,对工厂也只闪过了一个镜头,马导和滚石乐队那么熟,对工厂却讳莫如深,真是匪夷所思啊

11分钟前
  • 卡里加里博士
  • 推荐

马丁大叔不止是影迷还是乐迷哦

12分钟前
  • 已注销
  • 推荐

http://www.tudou.com/programs/view/07j_cTKPYCs/ B面:http://www.tudou.com/programs/view/XREe-T6-BHQ/

13分钟前
  • 犯怵中的嫌疑喵
  • 还行

首先作为一名老Bob的歌迷,给五星那是一定的。婴儿肥,邋遢,公鸭嗓,怪异起伏的调调……喜欢果然是盲目的。还在不停的悔恨4月没能去北京听场他的演唱会时,一晃竟也过去半年了,也不知他有生之年我是否能如愿以偿的去听场现场。p.s Joan Baez这老太太咋越老越好看呢- 0 -真是是个有范儿的老太太啊

15分钟前
  • 小锅炒豆
  • 力荐

作为纪录片接近完美..以前不感冒的Dylan原来也很酷!娱乐媒体不管哪个时代都一样让人想扇他们~

16分钟前
  • サー
  • 力荐

你本来要的只是鲍勃.迪伦,马丁.斯科塞斯却给了你鲍勃.迪伦和他的时代——这就是老马丁的大格局。

21分钟前
  • Clyde
  • 推荐

乔布斯无比崇拜鲍勃迪伦,就像鲍勃迪伦无比崇拜伍迪革西一样,看起来鲍勃迪伦倒没有那么喜欢乔布斯,不过这部纪录片仍是Apple presents。两个人都没有什么家庭背景,都是辍学生,依靠伟大的个人魅力和才能引领时代。偏执、自负却善变,他们本身就是艺术品

25分钟前
  • 到哪哪倒龙经理
  • 推荐

除了黑帮片犯罪片传记片,马丁·斯科塞斯就喜欢拍点儿音乐纪录片。而且拍的都是传奇大拿。这部三个半小时鲍勃迪伦纪录片说实话挺不错的,集中展现了鲍勃迪伦成名前后的那段时期,也可以叫《60年代的鲍勃迪伦》。访谈、音乐、演唱视频穿插剪辑。不过对鲍勃迪伦没有热爱之情的我就不怎么感冒了

30分钟前
  • 汪金卫
  • 还行

年龄,只会给没有内在气质的人带去为难和困扰,而他们是不老的。

31分钟前
  • SHAN
  • 力荐

说话都想唱歌一样好听~老了有点儿像chancellor 我不是故意的 哈哈

35分钟前
  • 洗狗
  • 力荐

why would i become someone you are expecting me to be?

37分钟前
  • willow
  • 力荐

虽然吧我第一次听bob dylan这名的时候大哥已然七十多了= =不过我那会儿看过的所有关于他的书、照片还有听的所有歌全都是在他二十多岁的时候。所以我每次看到他七十多岁的样子都有一种特违和的穿越感= =不过还是太喜爱大哥的声音和各种萌!!!他那声配上口琴和吉他high的不能够了简直!!!

40分钟前
  • Squidward
  • 推荐

细致而客观,可惜以前对他不了解。。

42分钟前
  • 泰坦
  • 推荐

how does it feel? like a rolling stone!

45分钟前
  • china blue
  • 力荐

除了确实是了解文学史/音乐史/社会运动的一课之外迪伦对我来说主流得有点无聊(还不如读迪伦托马斯

48分钟前
  • 猫咪建筑师
  • 还行

我終於明白妳為什麼如此愛他了!

49分钟前
  • L
  • 力荐

斯科塞斯关注点更多在迪伦的音乐形成和转变,其他懒懒一表,不太有感触。他被拥趸为民众期待的政治领袖,差点走上天朝艺术家的道路。他朝着上方,张狂歌唱,像是面对一面涌上来的石墙。感激那场车祸,拯救了他,也清醒了民众的狰狞可爱的憨样。

53分钟前
  • bird
  • 推荐

长达3小时的纪录片。个人觉得比我不在那儿要好。大量的原始影像资料。穿插大量的乡村,蓝调,民谣歌曲。大量的人物访问实拍。很纯粹地记录了鲍勃迪伦半生的音乐旅程。值得收藏。

57分钟前
  • Daisy范黛西
  • 力荐

长的又帅唱歌又好听又会弹吉他

58分钟前
  • Doublebitch
  • 推荐